孝感为何以孝命名
孝文化研究

一、继承孝文化弘扬其精华根植于孝感大地的孝文化是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民族特色的华彩篇章。
一、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其原义为“奉先思孝”,把孝行看成是根本的道德原则,躬行孝道是德行的最高表现。
经历代的弘扬和发展,“孝”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1.“追孝”,尊敬祖先除按时恭敬地祭祀之外,要依照祖制行事,把祖先的事业推向前进。
2.“事亲”,奉事父母对父母既养且敬,使其终生愉悦,“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3.“立身”,显扬父母成家立业,修身行道,效忠君国,扬名后世,被儒家经典《孝经》舆为“孝之终”。
4.“孝行”,治国之本《孝经》把孝视为“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本”,而孝治天下则“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的这些文化内涵,通过一定的思想或物质的形式展示出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其延伸渗透的部分,则成为东方文明的精神支柱。
孝文化在其演化进程中,第一,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被大思想家了孔子、孟子所阐释和推祟的孝文化,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反映了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的科学精神;第二,孝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民间文化,经历代思想家之提倡,经历代统治者之推行,经历代群众之实践,已经成为华人家庭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和最集中的表现,深人民间生活的各个角落;第三,孝文化是中国民间的民俗文化,在节日活动、婚丧嫁娶、民间风情、文艺演出、工艺作品、乡规民约中,无不渗透着孝文化的影响,无不刻上了孝文化的印记。
二、孝感的孝文化资源孝文化对孝感这个地方情有独钟,留下了宝贵的孝文化人文景观和丰厚的孝文化物质资源。
孝感的孝文化资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孝行感天孝感的第一个县名为“孝昌”,其来历不同寻常。
据史记载,南朝宋世祖孝武帝刘骏(454—464年在位)是文帝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立为武陵王,驻西阳(今湖北黄冈东)。
元嘉三年(453年)文帝长子刘助杀父篡位,改年号为太初,刘骏率部进行讨伐,讨“逆”成功,取得皇位。
在孝感感悟孝道

在孝感感悟孝道人生充满了机缘巧合。
“孝感,这地名到底有什么含义呢?”因为我们公司在湖北的孝感市承建了一条市政道路,一到此地,我就对它的名字产生了兴趣,一探究,这名字还真与“孝道”大有关系。
据《史记》载,南朝宋世祖孝武帝刘骏(454—464年在位)是文帝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立为武陵王,驻西阳,即今湖北黄冈东。
元嘉三年(453年),文帝长子刘助弑父篡位,改年号为太初,刘骏率部讨“逆”成功,就取得了皇位。
为了巩固皇权,刘骏以刘助为反面典型,大力倡导孝行,改年号为孝建,还下令嘉奖有孝行的人。
随即,刘骏于孝建元年(454年),就在孝子辈出、孝名远扬的湖北安陆东境、郧县南境设置了一个新县,命名为“孝昌”,以褒扬此地孝行之昌盛,并表明自己以孝治国的决心。
到了五代后唐时期,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此地传颂的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孝感”这个地名由此便沿用到了今天。
难能可贵的是,孝感至今还是中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又以“孝”传名的地级城市,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国孝文化之乡。
在中国古代的24大孝子中,汉代“卖身葬父”的董永和“扇枕温裘”的黄香,三国时“哭竹生笋”的孟宗,均家居孝感,由此可见孝感“孝风”之盛。
其中,“卖身葬父”的董永的孝心更是感人至深。
相传董永少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
不料,正当董永青春年少时父亲却患病身亡,此时,为给父亲治病,董家已一贫如洗。
然而,为换取丧葬费用,无依无靠的董永情愿卖身至傅员外家为奴。
也是好人自有好报,就在上工路上,董永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也就同病相怜,你情我愿结为了夫妇。
这女子也真是奇女子,心灵手巧,且特别勤劳,只用一月时间就织出三百匹锦缎,终于为董永抵债赎身。
夫妻返家途中,又行至大槐树下,女子这才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是奉命帮助董永还债的。
言毕凌空而去。
这个凄婉优美的爱情传奇,后来就被艺人编撰成了流传千古的《天仙配》,直到现在还令人甚为感动。
独具特色的孝感孝文化资源——以《孝感县志》为例

文化长廊独具特色的孝感孝文化资源——以《孝感县志》为例李国侠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摘 要:孝感以孝命名,是中国孝文化之乡。
二十四孝中,孝感占有三孝,即人民所熟知的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
历代的孝子风范汇聚成丰厚的孝文化资源,培养和感染了数代孝感儿女。
关键词:孝;董永;文化资源作者简介:李国侠(1989.10-),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旅游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188-02一、历史沿革孝感是中国孝文化之乡,也是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城市。
孝感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夏商时代为古荆州之地。
周为楚、郧、轸等诸侯国割据地,且轸国、郧国均建都于此。
秦属南郡;汉以后属荆州江夏郡;南北朝以后属安陆郡;唐属安州;宋以后属德安府;清分属德安府、汉阳府。
南朝宋孝建元年,为了收揽民心、巩固皇位,宋孝武帝刘骏划安陆以东、都县以南的地区为一新县,取名“孝昌”,即孝子昌盛之地,该县名沿用了470年之久。
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祖父李国昌的名讳,又将 “孝昌”改为“孝感”,孝感之名就此产生。
孝感从建县开始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名也已沿用一千多年之久。
今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北,地处桐柏山、大别山之南,长江以北,汉江以东,南与武汉市东西湖区及仙桃市毗邻,北与河南省信阳市交界,西接随州、荆门、天门等市县,东连黄冈市的红安县与武汉市的黄陂区。
二、“孝感”地名由来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孝感县应该是因为出了董永这个孝子才设立县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孝感建县是在董永故事发生后四百六十多年的南北朝时期,原县名孝昌。
孝昌建县并不是因董永故事缘故,这或许可以从孝昌的“昌”字得到一些解释,首先,昌代表美好昌盛之意;其次,孝感在汉晋时期为安陆县地,属江夏郡,旧传该地多出孝子,除董永、董黯之外,东汉时还有黄香,三国时有孟宗,一个地方出了好几个孝子,可谓之昌盛,故有名孝昌。
孝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在新“24孝”中,有“爱要说出口”这样人人皆可做到的内容,也 囊括了“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亲自给父母做饭”、“教父母学 会上网”、“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等具体到生活细节的行为标准。
新“24孝”行动标准(简说)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泸州孝文化概要
泸州报恩塔
报恩塔简介:
民谚云:“泸州有座塔,离天三尺八”塔是南宋 报恩塔,系南宋泸南安抚使冯楫为弘佛化、倡导 孝道、报母恩所建。
报恩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泸州城区。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 (1148),明弘治年间、清光绪四年、1985年三次维修。塔坐西向东,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大学阶段如何表达孝心?
以新24孝为导向,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一 切人。具体有如下倡议: 要认真听取父母的教导; 精神上多给父母安慰,如过年过节父母生日等。 为父母分忧解难。
三字经讲“孝”: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首孝悌,次见闻。
千字文讲“孝”: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资父事君,曰严曰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孝感:将孝文化刻入城市精神

孝感:将孝文化刻入城市精神作者:白起叶卫华来源:《支点》2016年第11期核心提示:孝文化已成为孝感打响文化品牌、繁荣文化产业、建设孝文化名城、推动城市发展的独特优势。
“百善孝先,内涵宏深,始于事亲,终于立身……”10月12日晚,在孝感市湖北工程学院体育馆,一首荡气回肠的诗词《孝道千古》,拉开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省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暨2016中国孝感孝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晚会帷幕。
孝感,中国孝文化之乡。
在这座因董永卖身葬父而得名的城市,孝道之风沿袭千年。
长期以来,孝感市自觉汲取孝文化的丰富营养,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中,使孝道内涵与时俱进,催生磅礴激荡的精神力量。
今年孝感孝文化旅游节是2002年以来,孝感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13届孝文化旅游节。
而孝文化已成为孝感打响文化品牌、繁荣文化产业、建设孝文化名城,推动城市发展的独特优势。
“因孝命名、以孝传名”的城市10月13日,在湖北工程学院文学院报告厅“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城市文化建设交流活动中,来自河北滦平县、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上海奉贤区、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等地代表,展开了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交流活动的这些地区,都有孝文化的传统。
但纵观全国,唯一一个因孝命名、以孝传名的城市,却只有孝感。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首德,而孝感是孝文化发祥地之一,因“孝行感天”而得名,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独占三席,是我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
孝感的孝文化,在众多古籍中已有记载。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东北部,桐柏山、大别山的南麓。
北边与河南接壤,南边与武汉相邻,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最初县名为“孝昌”。
据史料记载,南朝宋元嘉三年(公元453年),文帝刘义隆的长子刘助篡夺帝位杀死文帝,将年号改为太初。
文帝的第三子武陵王刘骏,率部讨伐篡逆的刘助获得成功,登基称帝,即宋世祖。
为巩固皇权,刘骏积极倡导孝行,并将年号改为孝建。
郑树成闲话“黄陂到孝感,县过县”

郑树成闲话“黄陂到孝感,县过县”黄陂和孝感民间流传着一条民间谚语——“黄陂到孝感,县过县”,没有深刻语意仅有地域特点。
这通俗易懂的谚语后来演变发展成一条歇后语,即“黄陂到孝感——现过现”。
真谓历久弥新!这歇后语也赋予民谚全新的人文内涵,也许只有湖北人才理解并运用于现实中,其意为交易过程中,双方货物、钱帀交割清楚完整,现钱现货,双方互不相欠。
民谚也好,歇后语也罢,黄陂和孝感都是真实的存在。
这话语起源于何年无从考证,似乎没有典籍记载过它(也许我陋闻不曾了解到),但可以肯定的是,必然是在两个地名都出现,且都设为县制之后才有此说。
语言有生命有市场,能够历经长时间的检验得以流传,并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人们认同,必有它产生和传播的道理。
史上,黄陂和孝感两地设县制和成名都很久,均处于湖北中东部。
黄陂一名有多种说法,其一说是黄陂之境在西周到春秋(属东周的一个时期)时为黄国(含辖今黄州、黄梅等)地域,且处武湖之滨,先人因怀念故国而将此地取名“黄陂”。
比较能被黄陂后人接受的另一种说法是黄城和武湖的合称。
“陂”此时此处读pi,不读bei,也不读po,已无湖或水圹之意。
但,现今三里桥周边仍被称为黄陂“锅底”(三里桥有救命寺,据传与水域相关),地势低洼,古时是泽域。
今黄陂在大禹建立夏朝时全境属荆州之地(全国分为九州),春秋时属黄国(嬴姓诸侯国),战国时楚成王于公元前648年夏天东进灭黄国归楚。
秦朝统一中国后,分楚为四郡,黄陂属南郡安陆县(今云梦)管辖。
西汉时黄陂分属江夏郡西陵县和安陆县,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为防范东吴北进,派江夏太守黄祖修筑黄城(在今六指店寨上湾)镇守,并在城南湖泊(今武湖)屯军抗击东吴。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孙权派兵攻陷黄城镇,改立石阳镇(属江夏郡)。
三国到南北朝,黄陂全境分属滠阳县(位于滠水之阳,晋惠帝永兴二年即公元305年设置)、西陵县(今前川西陵村、谌家墩一带)等。
隋初改县为镇,后复为县。
唐贞观年间(623年)改属黄州。
部编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含解析(1)

部编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含解析(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仿写综合题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一切生活皆语文”,春日róng róng,;夏日炎炎,语文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丽;秋日高远,语文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的豪情;冬日浪漫,语文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高洁。
语文就在你身边,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妖饶的装扮,它是那种“小桥流水”的静谧,是那种“大江东去”的浩荡……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文的风铃敲开了我们的心扉,让我们一起去踏寻语文的足迹吧!(1)给划线字注意,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róng róng________________绚丽(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3)模仿文中划线句,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
【答案】(1)融融;xuàn(2)宵;霄;饶;娆(3)语文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生机;语文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清新;语文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润。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此题要注意“绚”读四声。
(2)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宵”指入夜时段,大概在晚饭后的八、九点钟。
“霄”是云霄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此题应该选择学过的古诗句,并且用两个字来概括出诗句的内涵。
故答案为:(1)融融 xuàn(2)宵霄饶娆(3)语文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生机;语文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清新;语文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润。
董永在湖北孝感的民间故事传说

董永在湖北孝感的民间故事传说董永在湖北孝感的民间故事传说李守义孝感地名的由来孝感始名孝昌。
史载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太子刘劭弑父篡位,改元太初。
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刘骏,举“孝”字旗,笼络人心,起兵讨伐,打败刘劭,做了皇帝并用“孝”为帝号,称孝武帝。
他由于巩固其皇权帝位的政治需要,实行以孝治国。
其时,安陆县地属江夏郡,出了董永、董黯等孝子,孝道昌隆,民风醇厚,故将安陆出孝子的东部,析置为孝昌县。
至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公元924年),后唐皇帝庄宗李存勖,为避祖父国昌“昌”字的“国讳”而改名孝感。
在民间,还有“孝感”因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上的仙女下凡,与之婚配和出孝子多,民风醇厚而得名的传说。
正所谓“纯孝感天地,至情传古今”。
董永故里,孝感动天。
董永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早在宋代,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就发现了东汉晚期的武氏墓群石室画像。
其中的武梁祠石室后壁第二石第三层刻有六幅孝义故事画,第三幅即董永故事。
中线上还刻有“董永千乘人也”。
千乘即今之山东博兴县。
晋干宝撰《搜神记》中云:“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
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
我市原党史办主任宋焕文先生80年代初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并于1998年编著出版了经过他多年积累、科学考证所获得的成果《董永故事探源》。
书中以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论证了董永乃是西汉末年的一个真实历史人物。
董永故事发生在刘向写《孝子(图)传》的西汉王朝晚期。
孝感是“董永与七仙女”神话故事传说的原地据藏励和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所载:“董永,千乘人,少失母,奉父避兵,流寓汝南,后徙德安(古安陆,今孝感)”。
这与清光绪五年《孝感县志·艺文志》中转录的明代正统(1436—1449)孝感知县黄巩的《修董孝子墓记》一文中所曰“孝感县旧为汉安陆地、后置县,以孝子董永名”。
顺治《孝感县志人物志》中关于“董永、青州千乘人、早丧母、汉灵帝中平黄巾起义、渤海骚动、永奉父来徙”的记载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感为何以“孝”命名?
湖北省孝感市市长、全国人大代表滕刚主张:弘扬孝德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
“孝感这座城市为何以‘孝’命名?”滕刚先生刚到孝感工作的时候,对这个问题颇有兴趣。
通过了解,他得知这里的孝德文化底蕴深厚:古代“二十四孝”中有三大孝子出自孝感,他们分别是董永、黄香、孟宗;孝感还走出了50多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这里还是全国孝亲敬老楷模最多的中等城市,共有40多人被评为“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或“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仅去年,孝感就涌现出4个国家级模范典型,这在市州一级是不多见的。
”滕刚一一数来:“最美社区民警”吴和平、“最美农技干部”周小贺、不拿信仰做交易的“铁面水官”蒋志刚、干部情况“活档案”涂红刚。
滕刚发现,孝感特有的孝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道德规范,可以结合起来培育和弘扬。
“弘扬孝德文化,就要在精神境界上大爱为民,”滕刚说,“我们坚持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坚持每年办一些实事。
比如,我们把3800亩城区地段最好的地块,分三期建设槐荫公园,让老百姓有一个好的健身活动场所。
他介绍,去年,孝感以建市2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了道德模范讲述心路历程、百名最美孝感系列人物评选、为百名孝子画像等活动,鼓励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再立新功,为建设魅力孝感作贡献。
根据孝感的实践,滕刚建议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重视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鼓励各地把地方特色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产业发展延续历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