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第6章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作业题答案

第五章 作业题答案-3
解:
⑵:上贝氏体B上与下贝氏体B下。
组织:
如与奥奥氏氏体体转转变变为为BB上 下的的过 过程 程 图
B上显微组织呈羽毛状, Fe 3C(白色)以不连
续短杆状分布于近似平行的密集F条间, F条内部
位错密度大,过饱和固溶碳; B下显微组织呈针状 (黑色),针状铁素体内分布着细小ε碳化物(ε -Fe 3C
⑷:索氏体S与回火索氏体S回。
索氏体S渗碳体呈片状,回火索氏体S回 渗碳体呈球粒状
性能
S强度、硬度优于珠光体(退火), S回 强度、硬度与退火珠光体相当,但韧、塑性 较好,综合机械性能良好。
第五章 作业题答案-5
3:列表说明完全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⑴:含义; ⑵:目的; ⑶:加热温度范围; ⑷:冷却特点。
第五章 作业题答案-13
6:画出共析钢C曲线与CCT曲线,为获得下列组织 (试用图示并说明应采用什么冷却方式?)
⑴:S+P。 ⑵:T+M。 ⑶:全部B下。 ⑷:M+AR。 ⑸: B下+ M+AR。
解: 如作业题15图
第五章作业题-4
7:试确定下列材料制造的工件,热处理加热温度、 冷却方式或介质,并说明确定的原因, 退火。
作业题1图答案-1
温度
Ms Mf
1
4
7 10
13 15
1 稳定A A1
5
11 17
2
19 8
727℃
5:(P) 6:(P) 7:( A+P ) 8:(P)
14
16
10 100 1000
12 18
9:(P) 9
6 20
3 时间(s)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第6章作业题参考答案

1.从力学性能、热处理变形、耐磨性和热硬性几方面比较合金钢和碳钢的差异,并简单说明原因。
为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或物化性能,在冶炼时有意往钢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而形成新的合金,这种合金称为合金钢。
合金钢与碳钢比较,合金钢的力学性能好,热处理变形小,耐磨性好,热硬性好。
因为合金钢在化学成分上添加了合金元素,可形成合金铁素体、合金渗碳体和合金碳化物,产生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提高材料性能;加入合金元素可提高钢的淬透性,降低临界冷却速度,可减少热处理变形;碳钢虽然价格低廉,容易加工,但是淬透性低、回火稳定性差、基本组成相强度低。
2.解释下列钢的牌号含义、类别及热处理方法:20CrMnTi,40Cr,16Mn,T10A,Cr12MoV,W6Mo5Cr4V2,38CrMoAlA,5CrMnMo,GCr15,55S i2Mn。
20CrMnTi的含碳量为0.17%-0.24%,Cr,Mn,Ti<1.5%,是渗碳钢,热处理方法是在渗碳之后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
40Cr的含碳量为0.37~0.45%,Cr <1.5%,是调质钢,热处理方法是淬火加高温回火。
16Mn中碳的含量在0.16%左右,锰的含量大约在1.20%-1.60%左右,属于低合金钢,热处理方法是:热轧退火(正火)。
T10A为含碳量在0.95~1.04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热处理方法是淬火和低温回火。
Cr12MoV碳 C :1.45~1.70,铬 Cr:11.00~12.50,Mo,V<1.5%,是冷作模具钢,热处理方法是淬火和低温回火。
W6Mo5Cr4V2碳 C :0.80~0.90,钼 Mo:4.50~5.50,铬 Cr:3.80~4.40,钒 V :1.75~2.20,是高速钢,热处理方法是淬火+高温回火。
38CrMoAlA碳 C :0.35~0.42,Cr,Mo,Al<1.5%,是高级优质合金渗氮钢,热处理方法是:调质处理+渗氮。
第六章 材料工艺学(参考答案)

1307
1308
1309
32.工程上规定将产生
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作为钢的屈服强度。
3
A. 0.02% 1310
B. 0.05%
C. 0.2%
D. 0.5% 。
33.有色金属的疲劳极限的循环周数为 B. 106 C. 107 D. 108 A. 105 34.影响钢低温脆性转变温度的元素是 A. S B. P C. N D. O 35. 下列材料中,可锻性最好的是 A. 低碳钢 B. 中碳钢 。
5
1328
1329
1330 1331 1332 1333
1334
A.20Mn B.20Cr C.20g D.20R 57.关于碳素工具钢,不正确的叙述是 。 A.高碳钢 B. 分为普通、优质和高级优质钢 C.可生产工具或量具 D. 含碳量大于 0.6% 58.碳素工具钢的热硬性较差,一般刀具刃部温度达 以上时,硬 度和耐磨性迅速下降。 A.100ºC B. 150ºC C. 250ºC D. 300ºC 59.合金钢中加入合金元素后,不仅可以提高钢的机械性能,而且可以改 善钢的 。 A.物理性能 B. 化学性能 C.工艺性能 D.表面性能 60.合金钢除有较高的强度、比强度、热硬性和特殊的物理性能外,还有 。 较高的 A. 淬硬性 B. 淬透性 C. 回火脆性 D. 变形抗力 61.合金渗碳钢零件表面渗碳后可使零件表面形成 A. F B. F+P C. P D. P+Fe3C 组织。
B. 摩擦系数大
C.耐磨性好
D.硬度高
22.下列金属材料中,焊接性最差的是 。 B. 中碳钢 C.高碳钢 A. 低碳钢
D.铸铁
1300
23.铸造性好的金属材料除具有流动性好,收缩小的特性外,还应具有 小的性能。 A. 气孔 B.残余应力 C.疏松 D.偏析 。 D.冷变形加工性 。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完整版)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一、名词解释(20分)8个名词解释1.过冷度:金属实际结晶温度T和理论结晶温度、Tm之差称为过冷度△T,△T=Tm-T。
2.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金属溶剂中形成的合金相称为固溶体。
3.固溶强化:固溶体的强度、硬度随溶质原子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而塑、韧性稍有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4.匀晶转变:从液相中结晶出单相的固溶体的结晶过程称匀晶转变。
5.共晶转变:从一个液相中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6.包晶转变:由一种液相和固相相互作用生成另一种固相的转变过程,称为包晶转变。
7.高温铁素体:碳溶于δ-Fe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δ表示。
铁素体:碳溶于α-Fe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α或F表示。
奥氏体:碳溶于γ-Fe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γ或F表示。
8.热脆(红脆):含有硫化物共晶的钢材进行热压力加工,分布在晶界处的共晶体处于熔融状态,一经轧制或锻打,钢材就会沿晶界开裂。
这种现象称为钢的热脆。
冷脆:较高的含磷量,使钢显著提高强度、硬度的同时,剧烈地降低钢的塑、韧性并且还提高了钢的脆性转化温度,使得低温工作的零件冲击韧性很低,脆性很大,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氢脆:氢在钢中含量尽管很少,但溶解于固态钢中时,剧烈地降低钢的塑韧性增大钢的脆性,这种现象称为氢脆。
9.再结晶:将变形金属继续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就会在金属中发生新晶粒的形核和长大,最终无应变的新等轴晶粒全部取代了旧的变形晶粒,这个过程就称为再结晶。
10.马氏体:马氏体转变是指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来不及发生扩散分解而产生的无扩散型的相变,转变产物称为马氏体。
含碳量低于0.2%,板条状马氏体;含碳量高于1.0%,针片状马氏体;含碳量介于0.2%-1.0%之间,马氏体为板条状和针片状的混合组织。
11.退火: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改善组织提高加工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2.正火:将钢加热到3c A或ccmA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珠光体类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自测题一、填空题1. 强度、刚度、硬度、塑性、韧性2. σe σs σb3. 屈服点规定残余伸长率为0.2%时的应力值塑性变形4. 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断面收缩率5. 应力场强度因子断裂韧度断裂二、判断题1.(×)2.(×)3.(×)4.(×)习题与思考题1.①因为δ5=L1L0L5d0100%=1100%=25% L05d0δ10=L1L0L10d0100%=1100%=25% L010d0所以L1(5)=6.25d0同理L1(10)=12.5d0②长试样的塑性好。
设长试样为A,短试样为B,已知δ所以δ5B=δ10A,因为同一种材料,δ5〉δ10,5B=δ10A<δ5A,则δ5B<δ5A,即长试样的塑性好。
2.合格。
因为σs=FS21100268.79MP >225 MP aa S03.1425σb=Fb34500439.5 MP >372MPaa S03.1425L15d065500100%30%>27% 100%=505d0δ5=S0S15232ψ=100%64%>55% 所以,该15钢合格2S033.(1)洛氏硬度HRC;(2)洛氏硬度HRB;(3)洛氏硬度HRA;(4)布氏硬度HB;(5)维氏硬度HV。
第2章习题解答参考自测题一、填空题1. 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2. (1)A (2)F (3)Fe3C (4)P (5)Ld (6)Ld'3. F+P 大高低4. 过冷过冷度细好5. 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成分、组织、状态、温度6.二、判断题1.(×)2.(√)3.(×)习题与思考题1.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形态特征,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有点、线、面缺陷。
在这些缺陷处及其附近,晶格均处于畸变状态,使金属的强度、硬度有所提高。
2.(1)钢材加热到1000~1250℃时为单相奥氏体组织,奥氏体强度、硬度不高,塑性、韧性好,变形抗力小,适于热轧、锻造。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和断裂2)求出屈服载荷下的取向因子,作出取向因子和屈服应力的关系曲线,说明取向因子对屈服应力的影响。
答:1)需临界临界分切应力的计算公式:τk=σs cosφcosλ,σs为屈服强度=屈服载荷/截面积需要注意的是:在拉伸试验时,滑移面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轴向力的作用。
当载荷与法线夹角φ为钝角时,则按φ的补角做余弦计算。
2)c osφcosλ称作取向因子,由表中σs和cosφcosλ的数值可以看出,随着取向因子的增大,屈服应力逐渐减小。
cosφcosλ的最大值是φ、λ均为45度时,数值为0.5,此时σs为最小值,金属最易发生滑移,这种取向称为软取向。
当外力与滑移面平行(φ=90°)或垂直(λ=90°)时,cosφcosλ为0,则无论τk数值如何,σs均为无穷大,表示晶体在此情况下根本无法滑移,这种取向称为硬取向。
6-2 画出铜晶体的一个晶胞,在晶胞上指出:1)发生滑移的一个滑移面2)在这一晶面上发生滑移的一个方向3)滑移面上的原子密度与{001}等其他晶面相比有何差别4)沿滑移方向的原子间距与其他方向有何差别。
答: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铜在室温时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
1)发生滑移的滑移面通常是晶体的密排面,也就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
在面心立方晶格中的密排面是{111}晶面。
2)发生滑移的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方向,也就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在{111}晶面中的密排方向<110>晶向。
3){111}晶面的原子密度为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其值为2.3/a2,{001}晶面的原子密度为1.5/a24)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方向,也就是原子密度高于其他晶向,原子排列紧密,原子间距小于其他晶向,其值为1.414/a。
6-3 假定有一铜单晶体,其表面恰好平行于晶体的(001)晶面,若在[001]晶向施加应力,使该晶体在所有可能的滑移面上滑移,并在上述晶面上产生相应的滑移线,试预计在表面上可能看到的滑移线形貌。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六章

第六章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和断裂2)求出屈服载荷下的取向因子,作出取向因子和屈服应力的关系曲线,说明取向因子对屈服应力的影响。
答:1)需临界临界分切应力的计算公式:τk=σs cosφcosλ,σs为屈服强度=屈服载荷/截面积需要注意的是:在拉伸试验时,滑移面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轴向力的作用。
当载荷与法线夹角φ为钝角时,则按φ的补角做余弦计算。
2)c osφcosλ称作取向因子,由表中σs和cosφcosλ的数值可以看出,随着取向因子的增大,屈服应力逐渐减小。
cosφcosλ的最大值是φ、λ均为45度时,数值为0.5,此时σs为最小值,金属最易发生滑移,这种取向称为软取向。
当外力与滑移面平行(φ=90°)或垂直(λ=90°)时,cosφcosλ为0,则无论τk数值如何,σs均为无穷大,表示晶体在此情况下根本无法滑移,这种取向称为硬取向。
6-2 画出铜晶体的一个晶胞,在晶胞上指出:1)发生滑移的一个滑移面2)在这一晶面上发生滑移的一个方向3)滑移面上的原子密度与{001}等其他晶面相比有何差别4)沿滑移方向的原子间距与其他方向有何差别。
答: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铜在室温时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
1)发生滑移的滑移面通常是晶体的密排面,也就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
在面心立方晶格中的密排面是{111}晶面。
2)发生滑移的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方向,也就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在{111}晶面中的密排方向<110>晶向。
3){111}晶面的原子密度为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其值为2.3/a2,{001}晶面的原子密度为1.5/a24)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方向,也就是原子密度高于其他晶向,原子排列紧密,原子间距小于其他晶向,其值为1.414/a。
6-3 假定有一铜单晶体,其表面恰好平行于晶体的(001)晶面,若在[001]晶向施加应力,使该晶体在所有可能的滑移面上滑移,并在上述晶面上产生相应的滑移线,试预计在表面上可能看到的滑移线形貌。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第4章作业题参考答案(推荐)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第4章作业题参考答案(推荐)第一篇: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第4章作业题参考答案(推荐)1.滑移和孪晶的变形机制有何不同?为什么在一般条件下进行塑性变形时锌中容易出现孪晶,而纯铁中容易出现滑移带?主要的不同:(1)晶体位向在滑移前后不改变,而在孪生前后晶体位向改变,形成镜面对称关系。
(2)滑移的变形量为滑移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而孪生过程中的位移量正比于该层至孪晶面的距离。
(3)孪生是一部分晶体发生了均匀的切变,而滑移是不均匀的。
锌的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密排六方金属滑移系少,所以容易出现孪晶,而纯铁为体心立方结构,滑移系多,所以容易出现滑移带。
2.多晶体塑性变形与单晶体塑性变形有何不同?多晶体的每一晶粒滑移变形的规律与单晶体相同,但由于多晶体中存在晶界,且各晶体的取向也不相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具有以下特点:(1)各晶粒不同同时变形;(2)各晶粒变形的不均匀性;(3)各变形晶粒相互协调。
3.什么是滑移、滑移线、滑移带和滑移系?滑移线和滑移带是如何在金属表面形成的?列举金属中常见晶体结构最重要的滑移系,并在其晶胞内画出一个滑移系。
哪种晶体的塑性最好?哪个次之?为什么?所谓滑移是指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相对滑动,滑动后原子处于新的稳定位置。
晶体材料的滑移面与晶体表面的交线称为滑移线。
由数目不等的滑移线或滑移台阶组成的条带称为滑移带。
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
滑移线是由于晶体的滑移变形使试样的抛光表面产生高低不一的台阶所造成的;相互靠近的小台阶在宏观上反映的是一个大台阶,所以形成了滑移带。
滑移系越多,金属发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大,塑性就越好。
滑移方向对滑移所起的作用比滑移面大,所以面心立方晶格金属比体心立方晶格金属的塑性更好。
密排六方由于滑移少,塑性最差。
4.简述一次再结晶与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并说明如何区分冷、热加工。
动态再结晶与静态再结晶后的组织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一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冷变形所产生的储存能的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力学性能、热处理变形、耐磨性和热硬性几方面比较合金钢和
碳钢的差异,并简单说明原因。
为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或物化性能,在冶炼时有意往钢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而形成新的合金,这种合金称为合金钢。
合金钢与碳钢比较,合金钢的力学性能好,热处理变形小,耐磨性好,热硬性好。
因为合金钢在化学成分上添加了合金元素,可形成合金铁素体、合金渗碳体和合金碳化物,产生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提高材料性能;加入合金元素可提高钢的淬透性,降低临界冷却速度,可减少热处理变形;碳钢虽然价格低廉,容易加工,但是淬透性低、回火稳定性差、基本组成相强度低。
2.解释下列钢的牌号含义、类别及热处理方法:20CrMnTi,40Cr,
16Mn,T10A,Cr12MoV,W6Mo5Cr4V2,38CrMoAlA,5CrMnMo,GCr15,55S i2Mn。
20CrMnTi的含碳量为0.17%-0.24%,Cr,Mn,Ti<1.5%,是渗碳钢,热处理方法是在渗碳之后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
40Cr的含碳量为0.37~0.45%,Cr <1.5%,是调质钢,热处理方法是淬火加高温回火。
16Mn中碳的含量在0.16%左右,锰的含量大约在1.20%-1.60%左右,属于低合金钢,热处理方法是:热轧退火(正火)。
T10A为含碳量在0.95~1.04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热处理方法
是淬火和低温回火。
Cr12MoV碳 C :1.45~1.70,铬 Cr:11.00~12.50,Mo,V<1.5%,是冷作模具钢,热处理方法是淬火和低温回火。
W6Mo5Cr4V2碳 C :0.80~0.90,钼 Mo:4.50~5.50,铬 Cr:
3.80~
4.40,钒 V :1.75~2.20,是高速钢,热处理方法是淬火
+高温回火。
38CrMoAlA碳 C :0.35~0.42,Cr,Mo,Al<1.5%,是高级优质合金渗氮钢,热处理方法是:调质处理+渗氮。
5CrMnMo碳 C :0.50~0.60,Cr,Mn,Mo<1.5%,是热作模具钢,热处理方法是搓火加中高温回火。
GCr15:C:0.95-1.05,Cr:1.30-1.65,是滚动轴承钢,热处理方法是:淬火+低温回火。
55Si2Mn碳 C :0.52~0.60,硅 Si:1.50~2.00,Mn<1.5%,是弹簧钢,热处理方法是淬火加中温回火。
3.比较9SiCr,Cr12MoV,5CrMnMo,W18Cr4V等四种合金工具钢的成分、
性能和用途差异。
9SiCr的成分:相当于在T9钢的基础上加入1.2%-1.6%的Si和
0.95%-1.25%的Cr。
性能:硬度和耐磨性良好,无热硬性。
用途:适用于截面较厚要求淬透的或截面较薄要求变形小的、形状较复杂的工模具。
Cr12MoV的成分:Wc=1.45%-1.70%、Wcr=11.00%-12.50%、Wmo=0.40%-0.60%、Wv=0.15%-0.30%。
性能:具有高的硬度、高的耐磨性、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用途:用于冷作模具。
5CrMnMo的成分:含碳量为0.50%-0.60%,钼的含量为0.16%-0.30% 性能:具有高的强度以及与韧性的良好的配合,具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具有高的回火稳定性,抗热疲劳能力和高的淬透性和热导性。
用途:适用于中、小型热锻模具。
W18Cr4V的成分:含碳量为0.70%-0.80%
性能:具有好的热硬性
用途:适于制造一般高速切削用车刀、刨刀、钻头、铣刀等。
4.今有W18Cr4V钢制铣刀,试制定其加工工艺路线,说明热加工工
序的目的。
淬火温度为什么要高达1280℃?淬火后为什么要进行三次高温回火?能不能用一次长时间回火代替?
下料——锻造——退火——机加工——淬火——回火——喷砂——磨加工——成品
锻造:成型、击碎粗大碳化物,使碳化物分布均匀。
退火:降低硬度,消除应力,便于切削加工。
淬火: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回火:高的硬度及高的热硬性。
因为若按常规方法来确定淬火加热温度,则合金碳化物不易溶入奥氏体当中,不能满足在高速切削时刀具应保持红硬性、高耐磨性的要求。
为使奥氏体足够的合金化,必须加热到远远大于Ac1的温度,即1280℃左右。
目的是让大量难溶解的合金碳化物充分溶入奥氏体当中。
同时,W、V碳化物未溶部分可阻碍A晶粒的长大。
进行三次高温回火,不能用一次长时间回火代替。
主要目的:消除大量的残余奥氏体。
每回火一次,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一次。
原因:加热到回火温度(550-570)时,从奥氏体中析出合金碳化物,使奥使体中的合金元素含量减少从而使马氏体点上升,在回火冷却过程中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
W18Cr4V钢淬火时残余奥氏体含量约为30%。
经三次回火后,残余奥氏体的量可以降到1-2%。
并且后一次回火还可以消除前一次回火由于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所产生的二次淬火的内应力。
5.为什么有些合金钢能在室温下获得稳定的单相奥氏体组织(奥氏
体钢)或单相铁素体组织(铁素体钢)?
扩大γ区元素:Mn、Ni、Cu、Co、C和N元素等能使A4点升高,A3点降低。
当A3点降低到室温以下时,从而使合金在高温、室温都为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得到单相奥氏体钢。
缩小γ区的元素:Cr、V、Mo、W、Ti元素等,能使A4点降低,
A3点升高。
当A3、A4点趋近重合时,γ区消失,从而使合金在高温、室温都为稳定的铁素体组织,得到单相铁素体。
6.什么是钢的耐回火性和“二次硬化”?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有何意
义?
淬火钢在回火时,抵抗软化(强度、硬度下降)的能力称为耐回火性。
在一些含W、Mo、V较多的钢中,回火后的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不是单调的降低,而是在某一回火后,硬度反而增加。
这种在一定温度下硬度出现峰值的现象称为二次硬化。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二次硬化提高钢的耐回火性,表现在高速钢中。
为了保证得到高的硬度及高的热硬性,高速钢一般都在二次硬化峰值温度(即550-570℃)下回火,以产生明显的二次硬化效应。
10.9SiCr钢和W18Cr4V钢在性能方面有何区别?生产中能否将它们
相互代用?
9SiCr钢:属于低合金刃具钢,碳含量较高,多在0.9-1.1%之间。
主要是保证钢具有高硬度与高耐磨性。
加入Cr、Si等元素提高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
特别是回火稳定性的提高,可使钢经160 - 230 ℃回火后硬度仍在HRC60以上,从而保证具有一定的热硬性。
适用于截面较厚要求淬透的或截面较薄要求变形小的、形状较复杂的工模具。
W18Cr4V钢:属于高速钢,由于加入了大量的W等元素,使得刀具的切削速度大为提高。
具有很高的热硬性,在600℃仍能保持 HRC60以上的硬度。
生产中不能相互代用。
11.为什么小型热锻模选用5CrMnMo钢制造而大型热锻模宜选用
5CrNiMo钢制造?
在5CrMnMo钢中,锰能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但锰固溶于铁素体中,在强化铁素体的同时使韧性有所降低。
因此5CrMnMo钢只适用于中、小型热锻模具。
在5CrNiMo钢中,镍与Cr能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镍固溶于铁素体中,在强化铁素体的同时,还可以增加钢的韧性,使5CrNiMo 钢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因此,5CrNiMo钢适用于大型热锻模具。
12.试列表总结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轴承钢、量具刃具用钢、
热作模具钢和高速钢的工作条件、性能要求、成分特点、热处理特点、典型钢种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