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三首 公开课课件

bǒ ( 颠簸 )
曲
簸
qǔ ( 歌曲 )
bò ( 簸箕 )
〔簸箕〕用来簸粮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种器具。 用竹篾、柳条、铁皮、塑料等制成。
书写指导
涯
“ 涯 ” 字 的 “氵” 瘦 小 偏上,右部“厂”撇舒 展,横画长短错落。
辨 字
天涯 一望无涯
识 记
悬崖 低洼
朗读节奏
试着自己画出《浪淘沙》(其一)的朗读节奏。
天外:很远的天空。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 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 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转:拐个弯儿。
见:同“现”。
天边的明月升起来惊动喜鹊飞离树 枝,清凉的夜风伴随着蝉的鸣叫。闻 到稻花的香气,听到青蛙的叫声,让 人想象出一派丰收的美景。
借景抒情
《宿建德江》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 边所看到的秋江暮色,表达了诗人 在旅途中的孤独愁闷以及对家乡、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本诗的灵感表现在“醉”字 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 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绘成 了一幅“西湖骤雨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注释 翻译
【九曲】指黄河弯曲的河段甚多,民间素有天下黄 河九百九十九道弯的说法。“九”是虚指。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 蜒奔腾而来。
读完这两句诗,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读完这两句诗,我仿佛听到了( 震耳欲)聋的声 音,这真是一条( 雄)伟的壮黄丽河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有什么作用? 2.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景物:明月、树枝、 喜鹊、清风、夜空、蝉。
全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 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以动衬静, 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联想
由“稻花香”“蛙 声一片”联想到了丰收 年。写出了作者热爱自 然、夏天的生机勃勃。
借景抒情
于交 景融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通过描写诗人停船 夜宿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羁旅 的惆怅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又叫看经楼,在今浙
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时间
六月二十七日
地点
望湖楼醉书 喝醉酒时所书。
事件 [宋]苏轼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 《水调歌头》《赤壁赋》等。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德鹊 蝉
左右结构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 属浙江省)的一段。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孟浩然 (689—740)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 家之一。其诗多写山水田园 的幽清境界。代表作有《春 晓》《过故人庄》等,收录 于《孟浩然集》中。
读古诗 有韵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形容云层很黑。 遮盖,遮挡。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说明雨 点大,杂乱无序。
指狂风席地卷来。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景物:明月、树枝、 喜鹊、清风、夜空、蝉。
全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 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以动衬静, 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联想
由“稻花香”“蛙 声一片”联想到了丰收 年。写出了作者热爱自 然、夏天的生机勃勃。
借景抒情
于交 景融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通过描写诗人停船 夜宿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羁旅 的惆怅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又叫看经楼,在今浙
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时间
六月二十七日
地点
望湖楼醉书 喝醉酒时所书。
事件 [宋]苏轼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 《水调歌头》《赤壁赋》等。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德鹊 蝉
左右结构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 属浙江省)的一段。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孟浩然 (689—740)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 家之一。其诗多写山水田园 的幽清境界。代表作有《春 晓》《过故人庄》等,收录 于《孟浩然集》中。
读古诗 有韵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形容云层很黑。 遮盖,遮挡。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说明雨 点大,杂乱无序。
指狂风席地卷来。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 《古诗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ppt状元课件(部编版)

西江月
西江月 黄庭坚 月仄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 君诗秀绝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 莫将社燕笑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西江月
西江月·茶词 宋 苏轼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
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yú)酽(yàn)白,盏浮花乳
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谢谢!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8.见:同“现”。 9.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10.西江月:词牌名。 11夜行黄沙道中:词的题目. 12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句子讲解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 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 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 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 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 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 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 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 ,而当凉风徐 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 ,“惊鹊” 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 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句子讲解
接下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 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 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 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 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 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 体,不是我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 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 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 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以上四句纯然是抒 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 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 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2019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 《古诗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质课件.ppt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
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
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转溪桥忽见。
天苍苍,野茫茫,
注释:
风吹草低见牛羊。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采西上菊饶东的篱西面下。,悠然见南山。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同“现”。
4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5 的卢: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遭遇危难,骑的卢马“一跃
三丈”,脱离险境。
6 天下事:此特指恢复中原之事。
21
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同
点
【宋】 辛弃疾
?
破阵子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 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 吹角 连营。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
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
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
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转溪桥忽见。
季节 夏季
看到的 听到的 闻到的
明月 鹊 稻花 星 雨 山 茅店 社林 溪桥 蝉鸣 蛙声 ……
8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
9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
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
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黑云翻墨未遮山,
云
黑
2024/5/23
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
急
2024/5/23
打翻的墨汁。这里形容 黑云翻滚,好像浓墨。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鲜明对比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跳动的珍珠。这里 形容雨点大,杂乱 无序。
2024/5/23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色的 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2024/5/23
朗读指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024/5/23
妙解课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题解: 时间
地点 事件
2024/5/23
思考
诗中描写了 那些景物?这 些景物有什么 特点?
2024/5/23
宿
xiǔ (一宿)
例:妈妈昨天工作到很晚,只好在公司宿 ( )sù舍住了一宿( )。xiǔ
2024/5/23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024/5/23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
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盛唐另一 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 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 等内容,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 浩然集》三卷传世。
这首词写的 是什么季节的 景色?从哪里 可以看出来?
2024/5/23
鸣 蝉
2024/5/23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

高度赞美
情趣
品性
主题概括
江南风光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拓展延伸
一、“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拟人、对偶
课堂演练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C.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D.《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初读课文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下半部分的“鸟”,使整个字结构稳定、平衡。
yīng
大意: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大意: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自然景物
人文景观
晴朗之景
烟雨之色
读一读
在朗读前两句诗时,应该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江南春景欢快、明朗的感觉;读后两句时,语调可稍稍低沉,读出蒙蒙细雨的缥缈之感。
读完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鸣唱,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边的村庄,山下的小城,酒店的旗子在风里飘着。南朝时候造起的许多寺院,如今还有数不清的楼台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中。
夸张
波涛汹涌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你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
情趣
品性
主题概括
江南风光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拓展延伸
一、“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拟人、对偶
课堂演练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C.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D.《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初读课文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下半部分的“鸟”,使整个字结构稳定、平衡。
yīng
大意: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大意: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自然景物
人文景观
晴朗之景
烟雨之色
读一读
在朗读前两句诗时,应该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江南春景欢快、明朗的感觉;读后两句时,语调可稍稍低沉,读出蒙蒙细雨的缥缈之感。
读完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鸣唱,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边的村庄,山下的小城,酒店的旗子在风里飘着。南朝时候造起的许多寺院,如今还有数不清的楼台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中。
夸张
波涛汹涌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你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谢谢
形容湖面像天空 一般开阔平镜。
自主学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 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在诗中圈画你最喜欢的字(词), 并作相应批注。 小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说说你通 贴 过这句诗仿佛看到了什么。
士
汇报交流
比喻
暴雨之 大,雨 点之急
突出速 度之快
湖水平静
黑白狂雨云雨风后翻散跳西墨云珠湖图图
地点 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登 上望湖楼饮醉时 写下的作品
明诗意
形容云很黑 雨点,形 容雨点大, 杂乱无序。
大意:黑云像打翻了 的墨水,还没来得及 把山遮住,白亮亮的 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 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遮盖,遮挡
明诗意
狂风席地卷来
大意:突然,狂风席卷 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 云飞,凭栏而望,只见 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 镜。
二、读诗句,展开想象,描绘诗句所呈现的 画面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 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 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 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 倾倒而下。
初读课文
朗读本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一读
寂寞 孤独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 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 喜悦 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欢快
主题概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 景:明月清风 ,疏星稀雨 ,鹊惊蝉鸣 ,稻花飘香 , 蛙声一片 。全词从 视觉 、 听觉 和嗅觉 三方面抒写 夏夜的山村风光,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胸。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明诗意 悟诗情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 联系。 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低”和“旷”;“近”和“清” 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后二 句不是写景,有“愁”字在内。
孟浩然(689年—740年)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 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他的诗在艺术 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 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建德江: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 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解诗题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 暮宿建德江边的小船。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 江 清 月 近 人。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 树还低沉,江水清清, 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 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背诵指导:把理解与朗读有机结合起来, 在朗读中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熟读成诵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 秋江暮色 的诗。作 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 情,因而以 舟泊暮宿 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 写出了作者 羁旅之思 。
1 读下面的诗句,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1、黑云翻· 墨· 未遮山,白雨跳· 珠· 乱入船。 翻墨:形容云层很黑。 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2、卷· 地· 风· 来· 忽吹散,望湖楼下水· 如· 天· 。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2 请简要描绘诗中所呈现的“西湖骤雨图”。
明诗意 悟诗情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 联系。 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低”和“旷”;“近”和“清” 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后二 句不是写景,有“愁”字在内。
孟浩然(689年—740年)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 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他的诗在艺术 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 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建德江: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 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解诗题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 暮宿建德江边的小船。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 江 清 月 近 人。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 树还低沉,江水清清, 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 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背诵指导:把理解与朗读有机结合起来, 在朗读中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熟读成诵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 秋江暮色 的诗。作 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 情,因而以 舟泊暮宿 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 写出了作者 羁旅之思 。
1 读下面的诗句,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1、黑云翻· 墨· 未遮山,白雨跳· 珠· 乱入船。 翻墨:形容云层很黑。 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2、卷· 地· 风· 来· 忽吹散,望湖楼下水· 如· 天· 。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2 请简要描绘诗中所呈现的“西湖骤雨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暮
泊
烟渚
旷
客
理解诗意
诗人描写了停船夜宿建德江边 的景色, 抒发了 。 对家乡的思念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全诗是围绕着哪一个字来写的?
愁
天空比树还低吗? 月亮怎么能和人那么接近呢?
天空比树还低吗?
月亮怎么能和人那么接近呢?
思考:为什么“日暮” 会使“客愁新”呢?
“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 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 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 为黄昏,江面上水烟蒙蒙。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 兰。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的前两句写大雨骤降的情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翻墨”说明云势变化快,“跳珠”形容雨点非 常急。
主要作品:《赤壁赋》《浪淘 沙·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 猎》等。
理解词语
翻墨:打翻的墨汁。本课形容乌云像打翻的墨汁, 乌黑一片,没有规则。
白雨:骤降之雨,雨量很大,落在湖面上泛着白色。 跳珠:跳动的珠子。诗中是说雨点大,杂乱无序。
1.这首诗分别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心情?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哪些词句表现了 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3.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宿建德江
资料袋
孟浩然, 唐 代山水田园诗人, 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这首 诗写于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吴越之 时。
基础知识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宿 ( )渚 ( ) 暮()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宿 ( )( )( )
3.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
试着理解。
二、解诗题 古诗的题目有的很难理解,我们只
有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才能进一步学 好古诗。 三、明诗意
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我 们可以通过抓重要的字眼来理解诗意。 四、悟诗情
诗歌往往抒发了作者的某种感情, 所谓“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里的一 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hé)至哉?鸡栖于埘,日 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
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 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 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 服役的丈夫。我们也可以借此
句来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
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宿建 德江》,可以画一画,写 一写。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古诗学习方法
一、知诗人 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
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并不很多。于是 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诗或者有诗如雨,便觉得好奇。
国学诵读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哪些词句表现了 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黑云 翻墨”“白雨跳珠”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 爱之情。
课文结构
六
月 二 雨来之急 十 七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忽雨忽晴
日
令人惊叹
望 湖
景象之奇
大风:一阵卷地,吹散云雨
楼
湖水:像广阔的天空
第二课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学习字词。 2.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古诗内容。(难点) 3.把我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和诗句的语言美。
(难点)
走进作者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 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醉
书
课文主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诗人在望湖 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骤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达 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推荐阅读 雨的随想 汪国真
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 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 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不过,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 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 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在小雨中漫步,更有一番难得的惬意。听着雨轻轻 叩击大叶杨或梧桐树那阔大的叶片时沙沙的声响,那种 滋润到心底的美妙,即使是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下流 淌出的《秋日私语》般雅致的旋律也难以比较。大自然 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
一对恋人走在小巷里,那情景再寻常不过。但下雨 天手中魔术般又多了一把淡蓝色的小伞,身上多了件米 黄色的风衣,那效果便又截然不同。一眼望去,雨中的 年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第三句将前两句描写的跃动的自然景象提到顶峰, 接着出现了结句,转而描写静止的画面:水天一色,万 里澄澈。一场来势凶猛,去也匆匆的夏日骤雨,栩栩如 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核心问题:
这首诗分别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了湖上骤雨,表达 了诗人对西湖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的惊叹及对前途 的乐观态度。
梳理文意
黑云翻墨未遮山,。墨,mò。
白雨跳珠:白色的雨点 就像珍珠般跳落。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 的雨点似珍珠般乱蹦乱跳蹿上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 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整体感知
春天的风沙,夏天的溽闷,秋天的干燥,都使人们 祈盼着下雨。一场雨还能使空气清新许多,街道明亮许 多,“春雨贵如油”,对雨的渴盼不独农人有。
有雨的时候既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人们却多不以 为忤。或许因为有雨的季节气候不冷,让太阳一边凉快 会儿也好。有雨的夜晚则另有一番月夜所没有的韵味。 有时不由让人想起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