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冯小刚电影的艺术风格
最新冯小刚电影的艺术风格

冯小刚电影的艺术风格在今天的中国谈到导演,大家总会想起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与前两位获过国际奖项无数的第五代导演先驱者来说,冯小刚的个人奖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因为他的身份是定位于一个具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的以民众口碑建立的导演。
冯小刚一直以普通观众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同样也是唯一一直在拍商业片的导演。
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业导演,他的艺术成就可能的确比不上张艺谋陈凯歌这些从专业电影学院毕业的专业导演,但是这不能否认他的电影深处的小人物的大智慧,至少这些人打动了中国观众,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走进电影院。
冯小刚1958年8月18日出生于北京的普通家庭,因父母离异和母亲姐姐生活在一起。
冯小刚的母亲是个有着坚强生活精神的好妈妈,在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冯妈妈四十多岁时就开始与病魔做斗争,五十多岁起身患重病瘫痪在床,尽管冯妈妈的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始终以坚强的精神鼓舞着儿子冯小刚,她曾经在病痛中对冯小刚说;儿子,你将来会顺顺利利的,因为所有的苦难都让妈妈一人尝尽了,只要你有了出息,妈妈的罪就没有白受!应该说冯小刚的生活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自幼喜爱美术、文学。
高中毕业后首先投身了军营生活,在北京相关装甲部队从事基本宣传工作,涉足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生活。
并通过刻苦努力,很快正式踏进北京军区文化单位,随后作为部队文职人员获得提干而具备美术职称和部队军级。
1984年参军转业到地方后,经过思考和选择进入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担任工会文体干事,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他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电视剧中担任美术设计。
当时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仅有几年的基础,但是其中朝气蓬勃的业务人员成分,以及思想意识相对开放的文化氛围,使得没有科班学历的冯小刚,通过在这里的学习与工作生活,奠定了后来拼搏腾飞的坚实基础。
还曾担任小品等舞台剧的编剧,导演。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摘要:小刚作为我国银幕上一位异军突起的导演,曾致力于对意识形态下所形成的电影模式的反叛,致力于电影艺术潜力的感性挖掘。
1997年他开创了地贺岁片的风潮,并始终把注意力集中于喧闹的当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他的电影继承了王朔小说中的戏谑、反讽等特点,对人生的调侃和对大众文化的嘲弄推向了极致。
本文试图归纳出小刚电影的叙事规律,以期从中折射出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为今后对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有新的理解和思考。
关键词:小刚,贺岁电影,艺术特色,传播策略Analysis the Art of Feng Xiaogang’s movies Abstract: As an outstanding director in China’s movie industry, Feng used to be a rebellion of the old forms which were established with ideology and devoted to discover the potential of art. In 1997 he set the starting of new year’s film in mainland, focusing on the city life and civilian’s psychosis. Meanwhile his movies inherits Wang Shuo’s novels characteristics-Irony and Banter, and enlarged the “game” to the entertainment of life in the movies. He has created his rules of his commercial movies and used the proper ways to promote the movies. And in this way could Feng becomes the benchmarking in China’s movie industry.Key words: Feng Xiaogang, New Year’s movie, Art characteristics, spreading methods 引言90年代以来,一方面我国电影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为电影的发展扫清了诸多障碍,创造了电影发展的良好契机,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开放,好莱坞电影始终笼罩着中国电影,本土国产电影的创作数量逐渐下滑,电影票房市场也一蹶不振,电影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
由冯小刚作品看国产商业电影的美学特征

由冯小刚作品看国产商业电影的美学特征【摘要】冯小刚作为国内知名导演,其作品在中国电影市场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用色与画面风格、对话和语言表达、音乐与配乐、商业元素的应用等方面分析冯小刚作品在国产商业电影中的美学特征。
冯小刚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上多以中国社会现实题材为主,塑造出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
在用色与画面风格方面,他重视视觉效果的表现,常运用鲜明对比的色彩和独特的镜头语言。
在对话和语言表达上,冯小刚善于捕捉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对话幽默搞笑且具有时代感。
音乐与配乐方面,他注重音乐在电影中的氛围营造和情感表达。
商业元素的应用上,冯小刚擅长将商业元素和文艺元素相结合,打造出深受观众喜爱的影片。
通过对冯小刚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国产商业电影的美学特征,体现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特点。
【关键词】关键词:冯小刚,国产商业电影,美学特征,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用色与画面风格,对话和语言表达,音乐与配乐,商业元素,影响,总结1. 引言1.1 冯小刚及其作品简介冯小刚,中国著名导演、编剧、演员,1961年出生于河北省曲周县。
他以其擅长刻画中国社会百态和生动塑造人物形象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现代商业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作品包括《甲方乙方》、《手机》、《让子弹飞》等,大多数作品皆取得了巨大的票房和口碑成功。
他常常在作品中揭示社会现实问题,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展现生活中的荒诞和矛盾。
他对于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把控也是其作品成功的关键之一。
冯小刚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在国内外电影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成为了中国商业电影的风向标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更在审美和艺术层面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度。
通过对冯小刚及其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国产商业电影的美学特征和发展轨迹。
1.2 国产商业电影的发展历程国产商业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逐渐走向市场化,商业电影开始崭露头角。
从叙事视角看冯小刚的华丽转身

[ 摘要 】 在 3代 " - 电影导演 中,冯 小刚以其 商业 电影的 艺术气质而独具风采。 冯小刚的电影无论在 电影语 言、叙事视 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其显著的 个人化倾 向。 但是通过近几年的 《 集结号 》、《 唐 山大地震 》、《 一九四二 》 等 影片,我们发现冯 小刚打破 了传统 商业 电影的意识形态 ,以另一种形 式 的商业电影 来反 映现 实生活 中人们最真 实的情感 ,人性最光辉的时刻 ,历
“ 平 凡 ” 的英雄 形 象 ,展 现 了战争 面 中, 选取 了一个独特 的切入视角 ,
的残 酷 性 ,战争 对 生命 的摧 残 ,并 把连 长 谷子 地 为兄 弟到 处奔 走上 诉 的苦 苦 的执着 与 坚持 和 现实 的无 奈 与 悲情 表现 得淋 漓 尽致 。在 展现 残 酷 的战争 的同时 也让 观众 陷 入 了战 争 的本质 ,生命 的意 义 的深 深思 考 之 中。 冯 小 刚把 政治 叙 事、 战争 叙 事与 伦理 叙 事相 糅 合 ,将 个体 价值 与整体 价 值 重合 ,使得 影 片 的叙 事 获得 了更为深厚与广博 的人性 内涵。 如果说 《 集 结号 》是 一次 华 丽 的转 身 ,那 么 《 唐 山大地 震 》则 是 对 冯 小刚 以往 电影 的现 实主 义创作 范 式和惯 性 的巨大超 越。影 片 以 2 3 秒、 3 2 年作 为整个故事叙事的开端 , 2 3秒 ,一个城市 瞬间坍塌 ,3 2年 , 这座城 市 如凤凰 涅架般 在 废墟 中崛 起 。冯 小 刚在 这部 影 片 中直指 人性 深 处 ,爱 与被 爱 、救赎 与 感 恩、破 碎 与 弥合 ,一段 历史 的记 忆 ,一场 人性 的挣扎 。 《 唐 山大 地 震 》运用 了一 种特 定 的传 统 的叙 事模 式 ,用 一个 家庭 经 历灾 难 之后 的故 事来 展 现整 个 时 代 背景 。这 种传 统叙 事模 式强调 的 是 戏剧 的整体 性、表 面 上 的合理 的 动 机 以及 各个 组成 部 分 的连 贯性。 但 影 片的叙 事整 体 上又 呈 现跳跃 式 发展 ,运 用 了大 量 的跳 跃性 镜头 来 展现时间的跨度。
分析四位导演:赵宝刚、高希希、冯小刚、张艺谋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

分析这四位导演:赵宝刚、高希希、冯小刚、张艺谋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
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
1、【张艺谋】 (电影导演)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张艺谋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初担任摄影。
(1)代表作品:《红高粱》(1987年)、《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英雄》、《有话好好说》《满城尽带黄金甲》《山楂树之恋》等作品。
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有的获大奖。
(2)创作风格:张艺谋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那种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
他竭尽所能去渲染感情,因而在他的电影中情感的表现往往饱满而炽热的,如《红高梁》。
而且他还注重气氛的营造,主要的是他的作品多以悲剧结尾。
同时张艺谋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创作风格,不断打破观众的欣赏定势。
①《大红灯笼高高挂》:造型艺术的运用造型方面构成电影造型有四大要素:色彩、光线、构图、运动。
张艺谋惯于在他的电影中使用色彩斑斓的造型来烘托电影的气氛,增强视觉效果,如《红高梁》这部影片就运用了造型艺术的特点。
这部影片在表现的时候,选取了一系列独特的造型:抬轿的狂颠,高梁地上的野合,酿酒时热闹繁忙的场面,伙计们抱着酒罐向日本的汽车冲去;太阳下爷爷奶奶泥塑般的造型,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和日食等。
这些造型可能是一幕场景,一些道具,也可能是一些动作,它们和故事情青节紧密结合,给予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象征性地传递了导演想在电影中表现的主题。
②《活着》:艺术里的突破把皮影戏引入电影《活着》之中是张艺谋作为导演最匠心独运的一次尝试。
皮影戏使《活着》的故事演化成三层:福贵一家的故事,皮影戏的故事,以及人类的事。
在“梦”与“缺席”中建构问题电影的叙事手法——论冯小刚改编电影特点

的一系列小人物中一员的秦奋身上所体现出
片,尤其是上述六部(贺岁片占了五部)具有改
2004年贺岁片《天下无贼》可以说是一个 的小聪明,则又让我们看到了冯小刚一贯的讽
编意义的作品,我们发现在抛弃语言、演员等 更大的梦,是一个关于“浪子回头,呼唤人间美 刺与其“梦”与“缺席” 好情感”的主题的梦。但无论如何,这样“写一
影视评论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艾洪磊
在“ 梦 ”与“ 缺 席 ”中
这些看似真情感的背后,有的却只是赤裸裸的 欲望宣泄与权利角逐,真正的爱情已由开始的
建构问题电影的叙事手法
边缘渐进缺席的消失。而这也正是冯小刚认为 “这是 一部 关于欲 望与权 力的电 影”[3 ]的 真正
——论冯小刚改编电影特点
原因所在。至于同年的贺岁片《手机》则更让我 们看到了寄生在婚姻背后的情感危机与诚信 的缺席。
[摘要] 纵观冯小刚电影史上具有改编意义的六部影片,我们发现在抛弃语言、演员等外
在形式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以“梦”与“缺席”所建构的问题电影的叙事手法。但梦终究是梦, 我们在获取一种精神上的补偿的同时,也应该反思梦之所成的原因,检视自身及周边人们的 行为,进而追求一种现实的补偿与完满。而这也许正是冯小刚之所以采取这种以“梦”与“缺 席”作为张力结构的叙事手法的深层原因与希望所在。
年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夜宴》, 表的山区人民、明星普通人梦中的真正普通大 是存在于第三者身上的真情与婚外恋的情感
以及2007年改编自杨金远小说《官司》的《集结 众们,无不都处于“缺席”的地位。其中房子梦 悲剧,影片所具有的尖锐与犀利,让我们在感
号》,准改编意义上的作品有两部,即2006年先 既可以看作是全剧的叙事焦点,也可以看作是 受秦奋真诚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当前快
平凡人生在游戏中获得拯救——冯小刚电影的一种阐释

李 晓丹 的情人 另作家 梁 亚洲 。这 部 电影通过
对 被拯救 者的 拯救 ,实现 了对家 庭符 合社 会 道 德准 则的救 赎和维 护 ,我们从 电影结 尾时
梁亚洲 一家 三 口在海 边 幸福玩 耍的 画面 可以 看出 ,这 样 的结局迎 合 了我们 中 国人对此 类 事 件的传 统态 度 ,也 符 合中 国人长久 以来形 成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要求 。
Hale Waihona Puke 一,……
快 乐和 为生存 不辞 劳苦地 工作 。刘元 的简陋 息》 这部影 片 中, “ 导演 致 力于 展现拯救 者 住 所 、随 时可 变的 工作及 其和李 清 “ 见面 出 通过 自我牺牲 与救 赎从而 对 被拯救 者今 后的 4 ] 事 ”的 尴尬展 示出 外地奔 波的烦 恼 ,两人抛 家庭所起 到的正面和积极 的作 用。”【
向。
海南省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声 叹息》里 拯救 主题表 现 的拯救者 是 一位 女性—— 主人 公 李晓丹 ,被拯救 者是
一
关钽阔 :冯小刚 平 民化 撂敷 游戏 在 中 国 当代 大 众 文 化 的 勃兴 的 历 史语 可 以说 ,拯救 作为 冯小刚 电影 主题 可 以 境 中 ,冯小 刚凭借 《 甲方 乙方 、 不 见不 清晰反映 在 他的这 几部 电影 当中 ,通 过对 爱 散 》 、 一声叹息 》和 《 手机》 几部 影片 , 情 和家庭 的拯 救 ,一步 步深入 到生 命的本 真 开 创 了他个性 化的 电影风 格 ,从 而确 定 了他 意 义 层次 ,表 达 了他作 为一位 电影导 演对现 在 电影 界的一 方领地 。他 对 电影 有 自己的理 实人生 的悲悯 姿态和 对 弱者 同情 、期 望的 美 解 ,他 认 为 “ 片 应该 出其 不 意 、有 创造 影 好 梦想 ,既符 合大 众的 期待视野 ,又符 合家 性 ,看到 这 个 情 节 不 知 道下 一 个 情 节 是 什 庭伦理 道德和社会 文化心理 。 么” 【J 尽管 他在 影片 中张扬 着平 民化 风 1, 三.成 人的游戏 格 ,以普通 市民 的生活 为依托 ,平 凡无奇 的 冯小刚在谈到 自己的电影创作时说 :“ 我 普 通 部市 小人物 才是他 关注的 对象 ,但 他把 觉得 简单的 归纳 也容 易不准 确 ……但 有一 个 游 戏穿 插干情 节 之中 ,在透 出点 苫涩 和 幽默 最大的特点 是游 戏 ……”【 。 与此同时 , 3 】 在多 的构 思中 ,来表 达他 电影拯救 爱情 、家庭 的 人 , 向往 积极 人生 , 尔幽默 一 回却也 含有丝 种场合 中, 偶 他也 一再强调 在他的贺 岁片 中 “ 游 主题 ,在游 戏人 生的轻 松中 凸现 了冯导的 电 丝的机智。 戏”的重要性 。 影创 作个性 ,他 的电影里 内蕴 着 “ 戏 ”喜 游 二 拯救的途径与力量 在冯小刚的 电影 中 , 戏是他 创造影 片的 游 剧 色 彩和 “ 狂欢 ”精神 ,在 中国 电影 界独 树 冯小 刚导演 的 电影很 多是在现 代城 市背 基本 策略 。冯小刚 正是 以成人 的游 戏作为 他 帜。 景 下平 民百姓 的生活 和内心 感受 ,虽然 情节 的喜剧手 段和特 征 , 游 戏的 因素使情节 游戏 都市里的小人物 各 不相 同 ,人物 性格 形象 各异 ,没有 整体连 化 , 故事 内容编 排尽量 有趣 , 即 让观 众对之 产 统观 冯 I  ̄几 年来 的影 片 , 片 中的 主 贯 的线索 ,但通 过对 影片 的主题 进行 详细探 生兴趣 ,从 而使 他的影 片贴 合 _ 会心理 和 Jl ,J 影 r 社 要人物 都是城 市 中的小 人物 。他们都 是频 繁 讨分 析后 ,我们 可以 清晰地 感觉 出 各个独立 大众趣味 , 在不知不觉 中表达 1 并 ’ l 对爱情 ,家 变换工作的 自由职业者 , 被婚外恋折腾 得焦 故事 中 串联 着一 个 明显主题 ,即 对爱情 和家 庭和社 会的 拯救 主题 。因此 ,任赢 得市场 的 是 头烂 额的 作家 ,是没 有一点 权利 的节 目主持 庭 的 拯 救 。 同时也能够 赢得观众的心 。 这也无疑是 冯小刚 人 。这些 都是普 通的 市民 , 凡的 小人物 , 平 他 ( 一)爱情的拯救 : 自 救与满足 贺岁片的优势所在。 们 低调平 和 , 有多 么崇高的 理想 , 没 没有 妄 图 冯小刚 电影 《 不见 不散》所 表现 的拯救 总之 ,在 当前社会 观念 和文化 大环境 的 荣华富贵 和指点江 山的野心 , 只在 自己身份的 是拯 救者 通过 自我拯 救的 方式 ,实现拯 救者 影响 下 ,冯小刚 的电影 始终 聚焦都 市社 会中 世界 里平静 而执着的生 活着 , 无论苦恼还 是悲 自身的需求 。 普通 人的生 存状 况 ,把 他们 的喜 与仇 、乐与 伤, 他们 都平静 面对 , 其乐 却无穷 。正如 冯小 在 影 片 中刘 元 的 故 事 就 是 一个 典 型 的 悲 、体验 与感悟 置于 主体的 位置 ,为观 众理 刚 自己所 总结 的 : “ 他们调 皮捣 蛋是必 须的 例 子 ,面对突 如其 来而且 稍纵 即逝的 爱情 , 解都 市社 会和都 市人 的方方 面面 ,创造 了可 捣 蛋调 皮 又真 不坏 ……既 不让 人 讨 厌 , “ 老谋深 算” 的刘 元明 白 ,在 美国的 土地上 凭借 的广 阔影像 空间 。冯小 刚电影 在影 像人 还透 着机 智过人 。其次 是 , 对于人性 的弱点毫 没 有谁能 够帮 助两个 异 乡的 中国 男女 走到婚 物 、审美趋 向 、价值判 断上 都呈现 鲜 明的平 无掩饰 , 私心杂念也是 层出不穷 。……再次才 姻 的殿 堂 ,他 选择通 过 自我努 力争得 李清 的 民取 向 ,并 通过 对游戏 的驾 轻就熟 地运 用 , 是 , 良。”[ 善 2 】 信 任和 爱情 ,一场拯 救者 自我 的游戏 正式 展 极具 个人特 色 的幽默 贯穿 其中 ,具 有 了鲜 明 在冯/  ̄看来 , 岁喜剧之 灵魂应该 “ J] ,l J 贺 扣 开 。 刘元的经 验 、阅历 、幽默 和真诚 ,使 得 的游戏风格。 在普 通人 的梦想 、普通 人的烦恼 上 。”【l 毫 无准 备的李 清 匆忙 坠入 爱河 ,刘元 最初 的 3因 此 他戏称 自己为 “ 民导演 ” 。影片直 面普 设 想和行 动走 向成熟 。刘 元通过 一 系列巧 妙 平 通 人的生活 , 淋漓 尽致 地剖解老百 姓的 日常事 的拯救 行为 ,满 足了 自我 爱情 的欲 望 ,实现 参考文献 : 【冯小刚访 马智友. l 】 要特别注意观众喜欢什么 件 。于是 我们 看到 了众 多普通 人的梦想 与烦 了关乎爱情 的 自我拯救 。 哪. 电影艺术. 9,) 1 83 9 (. 恼, 看到 了平 凡小人物 的 悲欢离 合 , 到 r 看 许 ( 二)家庭 的拯救 : 牺牲 与救 赎 【冯小刚. 2 】 我把青春献给你【 . 长江文艺 M】 武汉: 许 多 多小 人物 为生 存 而忙 碌 奔波 . 看到 了他 冯小 刚的 电影 ,主 人公 并非社 会名流 , 出 版社, 0 . 2 3 0 们 简简单 单的 生活轨 迹和 素淡的 生命 色彩 。 或 者时 代 袅雄 ,主人 公只是 为生活稳 定 、家 【潭政访冯小刚. 3 】 我是一个市民导演田. 电影艺 不见 不散》 中刘元 和 李清为 爱相互 倾慕的 庭安 全而到 处奔 波的底 层百 姓 ,在 一 声叹
电影《1942》影片分析

《1942》分析冯小刚的电影风格总是平淡但又暗藏汹涌,他总是让影片是不是闪现出黑色幽默感。
前一个镜头逃荒人们吃着掺着树皮草根的窝窝头,后一个镜头就是政府官员剥着鸡蛋喝着牛奶,前一个镜头瞎鹿跟老东家去偷传教士的驴,结果被溃兵一棍子轮死在热锅里,第二天花枝赖在没马的马车上喊着瞎鹿的名字说“你上哪去了,别人欺负你家孤儿寡母都不管”,下一个镜头就是国民党前线战死烈士的遗孤们穿着整齐合体的小军装在排练迎接美国访中人员的军乐,为首的举杆的小姑娘还有幸被蒋委员长邀请过年去他家发压岁钱。
两个镜头里的孩子们都没有哭喊着找爸爸,但是同样麻木的小脸的前面和后面依然是不同样的人生。
整场电影里把日本人攻占河南时“君”“臣”“民”这三个阶层的写照穿插表现,这三个阶层从始到终没有任何真正的联系,“民”根本不可能与“君”有交集,即使美国摄影师试图以灾民照片为线把“君”“民”想接,但“君”永远在乎的是自己的嘴脸有没有被别人识破,根本不会为“民”办事,而“臣”在做什么,“君”也永远看不到。
委员长以一种决然做作的呛调对参议长说“我已责成检察院赶赴灾区调查,这次,我要关一批,杀一批。
”结果却是找了三个小官游街N久后跪在冰天雪地里还得让“众多”灾民观看并对灾民都去扒火车逃难而感到不满。
以此来证明党国确实为人民办事了。
我并不认为这是在丑化国民党,任何一个党国制度下都会这样,就算和平发展中的现在,也是如此。
就像那个如此了解中国人劣根性的要给中国灾民发粮食拉拢灾民的日本军官说的一样,“首先,他们是人。
”或者说,他们是中国人。
故事从一九四二年冬开始,我们仿佛把时间拨回七十年后隔着玻璃看着我们祖辈、父辈的人生,卖儿卖女卖老婆、吃人、溃军变土匪、饿殍遍野,奸商趁机贩卖人口。
这些都是从小唱着社会主义好的我们无法体会的,有些人会说什么年代了还老拍些战争年代,不就为了体现党好社会主义好么。
其实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经历那段历史的最后一批人都离我们而去了,这段历史、那些经历过苦厄和绝望的人们会不会真的就彻底埋没在历史里,或许还会为了体现我们泱泱大中国而被抹去,那他们经历的、存在过的还有什么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小刚电影的艺术风格在今天的中国谈到导演,大家总会想起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与前两位获过国际奖项无数的第五代导演先驱者来说,冯小刚的个人奖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因为他的身份是定位于一个具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的以民众口碑建立的导演。
冯小刚一直以普通观众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同样也是唯一一直在拍商业片的导演。
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业导演,他的艺术成就可能的确比不上张艺谋陈凯歌这些从专业电影学院毕业的专业导演,但是这不能否认他的电影深处的小人物的大智慧,至少这些人打动了中国观众,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走进电影院。
冯小刚1958年8月18日出生于北京的普通家庭,因父母离异和母亲姐姐生活在一起。
冯小刚的母亲是个有着坚强生活精神的好妈妈,在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冯妈妈四十多岁时就开始与病魔做斗争,五十多岁起身患重病瘫痪在床,尽管冯妈妈的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始终以坚强的精神鼓舞着儿子冯小刚,她曾经在病痛中对冯小刚说;儿子,你将来会顺顺利利的,因为所有的苦难都让妈妈一人尝尽了,只要你有了出息,妈妈的罪就没有白受!应该说冯小刚的生活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自幼喜爱美术、文学。
高中毕业后首先投身了军营生活,在北京相关装甲部队从事基本宣传工作,涉足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生活。
并通过刻苦努力,很快正式踏进北京军区文化单位,随后作为部队文职人员获得提干而具备美术职称和部队军级。
1984年参军转业到地方后,经过思考和选择进入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担任工会文体干事,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他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电视剧中担任美术设计。
当时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仅有几年的基础,但是其中朝气蓬勃的业务人员成分,以及思想意识相对开放的文化氛围,使得没有科班学历的冯小刚,通过在这里的学习与工作生活,奠定了后来拼搏腾飞的坚实基础。
还曾担任小品等舞台剧的编剧,导演。
《遭遇激情》是他与郑晓龙联合编导的第一部作品,后被夏刚拍成电影,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他与王朔、马未都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1992年,他再次与郑晓龙合作写了电影剧本《大撒把》,搬上银幕后,又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
1994年,他又干起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这也是一部城市题材的影片,冯小刚还兼做美工。
1997年,冯小刚他推出电视剧《月亮背面》。
下面来分析一下冯小刚贺岁喜剧的创作特色:(1)平民策略和都市小人物的欲望表达这些喜剧带着特有的冯氏幽默和调侃讲述了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
冯小刚不同于香港喜剧演员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他是扎根于中国大陆的导演,出生在北京市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自幼喜欢文学和美术,20岁进入北京文工团,再后来到电视台做美工,他的生活给了他创造力,所以很多时候他都参与了剧本的编写。
他的早期喜剧影片中的故事人物多是一个普通的市民,没有固定的工作,甲方乙方的姚远,不见不散里的刘元,大腕里的尤优和没完没了里的韩冬。
姚远是一个帮别人实现梦想的好梦一日游公司的员工,说员工已经很正式,其实就是四人组的一员。
刘元是一个在美国混日子的移民中国人,尤优则是一个彻底的下岗工人,在电影开篇就表明了他的身份。
韩东是一个跑运输的司机。
这些可以说都不是上层人物,但这是这些人物的现实与荒诞中的游离感吸引了观众,毕竟当下的生活才是最接近我们的。
除去《夜宴》,后来的几部电影他的镜头仍然是对准了特殊身份的小人物,《手机》中的严守一是《有一说一》的节目主持人,还有了婚外恋。
《天下无贼》的王薄王丽则是小贼,因为被傻根儿感动走上保护他的路程,同时又启动了人性的回归之路。
甚至《集结号》里的谷子地也只是战场上一个曾经被遗忘的九连连长。
《非诚勿扰》里的秦奋则是靠着一些不靠谱的发明而致富的学无所成的海归。
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这些小人物,不仅是他们身上的喜剧性和俏皮话,还因为他们具有平民性,冯小刚最初的电影起家也是小成本获得大票房,演员也是找葛优这种没有一般人定义的男主角气质的,虽然外表上输了底子,但是都是不输才气的,个个有着小人物英雄梦的豪情,也就是讲义气。
这些小人物在影片最初通常以让人物在影片最初通常以让人鄙视的姿态出现,包括王博薄王丽他们是小偷,秦奋则完全是靠着嘴皮子耍赖卖了他的分歧终端机,但是他们以后的行为可以用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来概括。
像王薄夫妇要还原傻根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想,这些不像是一个有着多年偷盗经验的小偷会去做的。
秦奋选择已经坐在轮椅上的梁笑笑,刘小云回到中国找韩冬和他一起照顾成为植物人的姐姐看上去也很幸福浪漫。
所以冯小刚所传达的并不是一般电影中才子配佳人的典范模式,传达出只要一个人实诚,就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对生存、生命的反思(2)假定式的游戏情节应该说冯小刚的贺岁系列电影继承了王朔小说中的游戏反讽等特色,进而把“游戏”扩大到了贺岁片中。
他把对生活的调侃对人生的戏虐和对主流文化的揶揄推向了极致。
他的几部贺岁片无论情节还是语言,游戏化的语言都贯穿于创作的始终。
冯小刚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建构了一个成人游戏的童话故事。
如在情节层面上《甲方乙方》是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不见不散是一个追逐的游戏《没完没了》是一个关于智力的游戏,手机则是一个关于谎言的故事。
(3)沉重却不失深刻的主题不难发现他的作品的主题都是沉重而深刻的,无论是《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对人性的反思和人的卑微尊严的关怀,还是大腕手机对现在传媒暴力的警惕都是十分深刻的。
在贺岁片戏剧形式的包装之下冯小刚所追求的对当下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正是冯小刚的贺岁片没有流于纯粹的搞笑和无聊闹剧的原因。
同时有紧贴时代的主题和节奏,这就好比是畅销书一样,在当下时代特别能引起共鸣。
像《不见不散》里的李清一直梦想在美国这个淘金的土地上发挥自己再国内所学的本领并且赚得大钱,这正是90年代末许多中国人梦想,冯小刚的摄像机也让很多出国未果中国人从刘元的车房中感受到了洛杉矶,李清在美国由于不会讲英语遭遇警察的尴尬,生活中并不缺少这样的事例。
《大腕》中导演泰勒葬礼广告拍卖的那一段,放在今天其实更加深刻,我们的电视广告已经泛滥,甚至春晚都有广告植入,而尤优对泰勒遗体的处理更是令人咂舌,一些盗版侵权山寨放在现在都是一个普遍的话题这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
《手机》中严守一表演接听婚外恋对象手机的那一段更是神来之笔一般,手机也成为当下的一个谎言连接器。
《非诚勿扰》中秦奋相亲也反映了中国一个剩男剩女的问题,这个拼接式的故事模式从每一个相亲对象都可以看出一些社会问题。
比如他的第一个相亲对象是一个同性恋,后来有爱上有妇之夫,有的是未婚先孕的,这些人物一个个出场来造就的效果其实非常具有生活质感,以及中国当今社会暴露的一些问题,风冯氏调侃最终放在这些有代表性的普通人中。
观众在看这些影片的时候,看到的不仅是秦奋,韩冬他们的故事,其实就是身边的你我他。
人们在电影中找到了归属感,当冯小刚把故事以现实手法呈现出来的时候,他或许只是想折射当代人在生活中的影子。
以一种让人觉得是荒诞虚构的手法来表现令人捧腹的场面。
或许是他在规避现实,但也许正如他所说的“成全了别人陶冶了自己”冯小刚的电影有时候的确没有像第五代导演那样来叙述一个故事反映一个主题,有时候他的电影很商业化,但是人物的话语中透露出的精炼观点本质上也来自于这个世界的主旋律。
《甲方乙方》中“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没有房子的婚姻更是不幸福的”。
《不见不散》中刘元教训李清时说“今天大踏步的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
这些话放在今天也是很有这里的。
过多的细小谩骂其实掩饰的是一种本质的悲剧,这种悲剧不是个人的而是一种无可避免的无奈,最后只能付之一笑。
(4)京味儿语言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不像早期的欧美喜剧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展现特有的喜感,而是用一种通俗易懂的又值得品味的语言来叙述,叙述主人公往往是一本正经的表出,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
《不见不散》中刘元装瞎是用诗一般的朗诵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伤感,可是这一切却随着被揭穿后的一句:“我又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庄谐相生的幽默。
而“同志,我们今天大踏步地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进”、“首长好,为人民服务”更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善意而温和的揶揄。
《甲方乙方》中川菜厨子“守口如瓶”的“打死我也不说”彻底消解了英雄的崇高含义。
他的电影语言都是带有京味儿的特别能侃的本事。
中国观众对于接受哲学思考有些难度,但是对于这些世俗化的语言中国老百姓很喜欢,甚至成了日常语。
冯小刚的电影很多台词看似胡诌,但就是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并且一度流行,像“做人要厚道”“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二十一世纪最缺的事什么?人才。
”其他植物激素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植物体内除生长素以外的其他激素,了解它们的的合成部位及主要作用。
2、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植物体内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3、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1、进行“赤霉素发现”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植物体是一个由多种激素共同控制的复杂的系统。
3、阐述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验赤霉素发现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2、关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价值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
2、植物体内激素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难点:1、植物体内的激素产生部位以及它们的生理功能。
2、植物体内激素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作用。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归纳法、讨论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