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基础公式

合集下载

血流动力学基础

血流动力学基础

二、流体能量和柏努力方程
在血流动力学中,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它是由柏努利方程(Emoulli equation)来描述的。
1)流体能量:理想流体在流管中作稳定流动时,其流体能量为单位体积的压强P、动能1/2ρv2和势能ρgh之和为一常数,他们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E=P + ρgh +1/2ρv2=常数
10、湍流流动:当血流在血管中流动遇到阻塞时,障碍物对流体产生加速和瀑乱的旋涡喷射,血流运动变化反复无常,这便形成湍流。在湍流状态时,流体万分间相互错杂交换。此时压差和流率之间不遵循泊肃叶流体定律。
在心血管系统疾患中,湍流常发生于血流从高压心腔经过窄孔进入低压心腔时,如狭窄瓣口、狭窄隔膜、返流瓣口、异常缺损或分流通道。当血流经过窄孔时,血流分布可分为射流区、湍流区、射流旁区、边界层和再层流化区等几部分。
上式称为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
2)狭窄处血流动力学:在狭窄口两端的压力阶差,可用简化的柏努利方程来测算。当血流经过狭窄口时,流速和压强均要发生变化。
ΔP=4V2 2 即为简化的柏努利公式
简化柏努利方程不仅用于计算狭窄口的压差,还用于解释动态压强对于血流梗阻的影响;红细胞的轴向集中;弯曲血管中的流速分布。
4、流率:流率系指单位时间里的流体体积。即 q = A·V=t
当流体匀速流动时,流率等于管腔横截面积与流速的乘积。在非匀速流动时,流速qI = A·VI
即流率等于横截面积和瞬时流速的乘积。
流率的单位是流量/时间,常用ml /s 或L/min表示。
当流体流动时,由于粘性作用,流体各处的速度出现差异。在圆筒形容器中,形成层流状相互滑落。
由于通过管腔的流量不变,面积的扩大必然导致流速的减低。

血流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

心肌氧供需判断
• 心肌氧供与氧需的平衡,是维持心功能正常的重 要因素,通过以上指标可以对此进行间接的判断 ,常用指标: • 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RPP 正常值小于12000,如大于此值反映心肌氧耗增 加,提示心肌缺血。 • RPP与PCWP乘积为 三重指数TI正常值小于 150000该指数用于估计心肌耗氧量
右心室压(RVP)
• 正常值:收缩压2.00~3.33kPa(15~ 25mmHg),舒张压0~1.07kPa(0~ 8mmHg)。 • 收缩压一般反映肺血管阻力及右心室后负 荷、右室心肌收缩状态,舒张压意义同 RAP。
中心静脉压(CVP)
•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 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 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
2.反映心脏后负荷指标
• 体循环阻力 SVR 外周阻力 • 肺血管阻力 PVR SVR是左心后负荷指标 PVR是右心后负荷指标 这两个阻力大小都与心排出量CO成反比
3.心肌收缩性
• 心肌收缩性是保证心脏克服前后负荷 做功,保证心室正常射血的关键因素 。指标有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每 搏功SW,左心室每搏功指数LVSWI, 右心室每搏功指数RVSWI,左室射血分 数EF
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
• 正常值:0.80~1.60kPa(6~12mmHg)。 • 反映肺静脉压状况,一般情况下肺循环毛 细血管床阻力较低,故PCWP能较准确地 反映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从而反映 了左心室前负荷大小
心输出量(CO)
• 正常值:4~6L/min。 • 用温度稀释法所得的结果实际上是右室输 出量。输出量大小受心肌收缩力、心脏的 前负荷、后负荷及心率等4个因素影响。表 示为:CO=SV(心室每搏量)×HR(心率)。

血液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血液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血液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血液作为一种非牛顿流体,其流动特性复杂,不能简单地用牛顿流体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完全描述。

然而,在某些简化的条件下,可以利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来近似模拟血液流动。

对于血液这种含有大量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悬浮体系,其粘度随剪切率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剪切稀化的特性。

在低剪切率下,血液的粘度较高;在高剪切率下,血液的粘度降低。

因此,在使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来描述血液流动时,需要考虑血液的非牛顿性质。

在数学形式上,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可以表示为:ρ(∂u/∂t + (u·∇)u) = -∇p + μ∇²u + F其中:- ρ 是血液的密度- u 是血液速度场- t 是时间- p 是压力场- μ 是非牛顿流体的表观粘度,它依赖于剪切率- F 是外力,例如重力或施加的压力梯度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血液的非牛顿特性,μ不再是一个常数,而是速度梯度的函数。

因此,要准确描述血液流动,可能需要引入经验公式或经验参数来描述粘度与剪切率之间的关系。

在血液动力学的研究中,通常采用卡雷尔定律(Carreau law)或赫歇尔-布可利方程(Herschel-Bulkley equation)等模型来描述血液的非牛顿行为。

这些模型可以将粘度与剪切率联系起来,从而使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更加符合血液流动的实际情况。

在计算血液流动时,还需要考虑边界条件,如血管壁的无滑移条件(即血液在血管壁处的速度为零),以及初始条件,如流动开始时的速度分布。

通过数值方法(如有限元分析)求解这些方程,可以模拟和分析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这对于了解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危重症常用血流动力学和氧输送监测资料-V1

危重症常用血流动力学和氧输送监测资料-V1

危重症常用血流动力学和氧输送监测资料-V1正文内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中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日益重视。

而在危重症患者的监测中,血流动力学和氧输送是非常关键的内容。

本文将重新整理危重症常用的血流动力学和氧输送监测资料,并进行讲解。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资料1.中心静脉压(CVP):CVP是指通过颈静脉插管或锁骨下静脉插管测得的心房内压力。

CVP的测量能够反映出患者的血容量和心脏前负荷状态。

正常成人的CVP范围在2-6mmHg。

2.心排出量(CO):CO指心脏在一定时间内所排出的血液量。

CO的测量可通过血流量转换器测得。

正常成人的CO范围在4-8L/min。

3.每搏输出量(SV):SV指每次心脏舒张收缩所排出的血液量。

SV的计算公式为CO/心率。

正常成人的SV范围在60-100ml。

4.收缩压指数(SPI):SPI指每次心脏收缩时,左心室所产生的压力值。

它是左心室形态和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SPI范围在0.5-0.7。

二、氧输送监测资料1.氧输送指数(DO2I):DO2I是指每分时间内单位体积组织所输送的氧量。

它是评价组织氧供合适与否的重要指标。

DO2I的计算公式为DO2I=(血红蛋白X 1.36X SaO2 X CO)/ 体重。

正常成人的DO2I范围在550-660ml/min/m²。

2.氧消耗指数(VO2I):VO2I是指每分时间内单位体积组织消耗的氧量。

VO2I的测量能够反映出患者的氧消耗量和代谢率。

VO2I的计算公式为VO2I= VO2/体重,正常成人的VO2I范围在110-160ml/min/m²。

3.血乳酸(Lac):Lac是一种代谢物,代表着人体的无氧代谢过程。

患者血液中高浓度的Lac值表明身体处于一种缺氧或氧转移不足的状况。

以上就是我们对危重症常用的血流动力学和氧输送监测资料的介绍。

这些监测资料的测量能够反映出患者的循环状态和氧供合适与否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监测资料的合理记录和分析能够指导医生在治疗中做出恰当的决策,保障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

大脑中动脉mbfv的计算公式

大脑中动脉mbfv的计算公式

大脑中动脉mbfv的计算公式大脑中的动脉血流速度(mbfv)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参数,它反映了脑血流量的情况。

在临床上,通过对mbfv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脑血流情况,从而指导诊断和治疗。

那么,我们如何计算大脑中动脉的mbfv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mbfv的定义。

mbfv是指在大脑中动脉内血流的速度,通常以cm/s为单位。

在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中,mbfv常常被用来评估脑血管的状态,以及脑灌注压力和阻力等因素对脑血流的影响。

为了计算mbfv,我们通常需要使用多普勒超声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声波的反射来测量血流速度,从而得到mbfv的数值。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患者的颅骨窗口处,然后通过调节探头的角度和位置来获取动脉血流的速度数据。

在计算mbfv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mbfv = 血流量 / 动脉横截面积其中,血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动脉的血液量,通常以ml/s为单位;动脉横截面积是指动脉截面的面积,通常以cm²为单位。

通过将这两个参数带入公式中,我们就可以计算出mbfv的数值。

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医生通常会使用专业的多普勒超声设备来测量mbfv,并根据测量结果来评估患者的脑血流情况。

通过及时准确地获取mbfv的数值,医生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总的来说,mbfv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参数,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脑血流情况。

通过使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和相应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mbfv,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脑中动脉mbfv的计算方法,为医学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血流动力学指标

血流动力学指标

血流动力学指标一、概述血流动力学指标是评估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于评估心脏和血管的功能状态。

它们反映了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包括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平均动脉压等。

二、心输出量1.定义:每分钟从左心室排出的血液量。

2.计算方法:CO=SV×HR(其中CO为心输出量,SV为每搏输出量,HR为心率)。

3.意义:反映了心脏泵血能力的强弱,是评价全身组织灌注情况和代谢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关键指标。

4.正常值: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4-8L/min。

三、平均动脉压1.定义:每次心跳时动脉内压力变化的平均值。

2.计算方法:MAP=DBP+1/3(SBP-DBP)(其中MAP为平均动脉压,SBP为收缩压,DBP为舒张压)。

3.意义:反映了全身器官灌注情况,在维持组织灌注和氧供需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正常值: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70-100mmHg。

四、心脏指数1.定义:每分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2.计算方法:CI=CO/BSA(其中CI为心脏指数,CO为心输出量,BSA为体表面积)。

3.意义:反映了心脏泵血能力与身体大小之间的关系,是评价心功能状态和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4.正常值: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2.5-4L/min/m²。

五、中心静脉压1.定义:右房内压力的反映。

2.测量方法:通过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来测量。

3.意义:反映了右心功能状态和全身循环容量状态,对于休克、循环衰竭等病情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4.正常值: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0-8mmHg。

六、肺动脉楔压1.定义:肺毛细血管楔压的反映。

2.测量方法:通过置入肺动脉导管来测量。

3.意义:反映了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左室前负荷,对于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4.正常值: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6-12mmHg。

七、总外周阻力1.定义:全身动脉床对血液流动的阻力。

2.计算方法:TPR=MAP/CO(其中TPR为总外周阻力)。

血流动力学基础知识点概括

血流动力学基础知识点概括

前期科研训练第三周总结流体力学理论概述流体力学: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

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1.流体质点(Fluid Particle ):几何尺寸同流动空间相比是极小量,又含有大量分子的微元体。

2.连续介质(Continuum Medium ):质点连续地充满所占空间的流体和固体。

3.连续介质模型(Continuum Medium Model ):把流体视为没有间隙地充满它所占据的整个空间的一种连续介质,且其所有物理量都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连续函数的一种假设模型。

流体的性质1、流体的惯性惯性(Fluid Inertia):指流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

惯性和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称为密度( Density ),以表示,单位/。

对于均质流体,设其体积为V,质量为m,则其密度为:(1.1)对于非均质流体,密度随点而异。

若取包含某点在内的体积为△V,其中质量为△m,则该点的密度需要用极限的方式表示,即:(1.2)2、流体的压缩性压缩性(Compressibility):作用在流体上的压力变化可引起流体的体积变化或密度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流体的可压缩性。

压缩性(Compressibility)可用体积压缩率k来量度:k=(1.3)其中:P为外部压强。

在研究流体流动过程中,若考虑到流体的压缩性,则称为可压缩性流动,相应地称流体为可压缩流体,例如高速流动的气体。

若不考虑流体的压缩性,则称为不可压缩流动,相应的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如水、油、血液等。

3、流体的粘性—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粘性(Viscosity ):指在运动的状态下,流体所产生的抵抗剪切变形的性质。

粘性大小由粘度来量度。

流体的粘度是由流体流动的内聚力和分子的动量交换所引起的,粘度有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v之分。

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基础

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基础

血管的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缩血管纤维:支配大多数器官血管,尤其是小动脉。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α受体,使之收缩,口 径变小:小动脉收缩,可使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 小静脉收缩,可使回心血量增加,提高心输出量。
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和副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支配部分器 官血管,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M受体,使血管舒张,局部 器官血流量增加,但对全身动脉血压影响不大。
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基础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张日新
一、血管的功能分类
1. 大动脉 丰富的弹力纤维,弹性贮器血管; 2. 中动脉 较丰富平滑肌, 分配血管;
3. 小动脉和微动脉 平滑肌,阻力血管;
4. 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 交换血管(营养血管);
5. 静脉 平滑肌、胶原纤维,容量血管(60-70%)。
二 、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Pa=Q· R
血管紧张素原(肝) 血量↓ (血压↓) 肾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 致密斑Na+感受器+ 交感神经+、儿茶酚胺↑ 血压↑ 儿茶酚胺↑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肾近球细胞+ 肾素↑
肾上腺髓质
血管紧张素Ⅰ(10) 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心输出量↑
回心血量↑
外周阻力↑
β受体阻断剂
血管平滑肌收缩
P0 - P1 Q =————— R Pa Q =————— R
则:
进一步可推出:
Pa=Q· R
动脉血压是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流体力学公式: 8 ℓη R=————— πr 4 其中: ℓ为血管长度,可视为常数; η为血液粘滞性;r为血管半径; η R ∝ ———— r4
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