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教学案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先秦的诗经、楚辞,汉、魏晋的乐府古诗,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中一颗颗璀璨明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阅!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课前预习案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真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中国古代的诗歌鉴赏技巧教案

中国古代的诗歌鉴赏技巧教案

中国古代的诗歌鉴赏技巧教案一、背景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欣赏古诗的能力和享受诗歌带来的美妙。

二、鉴赏技巧之节奏感节奏是古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使诗歌更具韵律和感染力。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来感受诗歌的节奏感:1. 流畅的句子:古代诗歌的句子通常较短,句与句之间有着自然的脉络,顺畅而连贯。

2. 音律和韵脚:古代诗歌有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它们通过音节和韵律的变化表现出独特的节奏感,如五言绝句的“短句长句”、“抑扬格”等。

3. 境界的转折:在古代诗歌中,往往通过境界的转折来展现节奏感。

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通过转折展现出一种舒适宜人的节奏感。

三、鉴赏技巧之意象感古代诗歌擅长用浓缩的语言传达意象,这是古代诗歌独特魅力的体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意象,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巧:1. 形象化的描绘: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形象来描绘景物、人物和情感,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人感受到壮丽景色的同时也期待着未来的发展。

2. 比喻手法的运用:古代诗歌通过比喻等修辞手法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的“残云不尽山河在,天意君知否”通过将残云比作烦恼,表达了诗人的思索和愤怒。

3. 音乐化的表达:古代诗歌的意象往往和音乐紧密相联,如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处处蚊子咬,雨声像蓬莱”,通过运用音乐化的表达,给人一种愉悦和欣慰的感受。

四、鉴赏技巧之情感共鸣古代诗歌传达着古人的思想情感,它们的内涵深远且丰富。

通过运用以下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1. 真实与自然:古人的情感常常表现为真实与自然,我们要通过诗歌中的直观语言和情景,与古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苍天如海,北风卷地,宅中残火衔愁翠”,通过真实而自然的情感表达,与古人情感共鸣。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散文等文学形式。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 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深入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哲学和道德观念。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3. 古典诗歌的审美观念与鉴赏方法。

4. 代表性诗人的作品分析与欣赏。

5. 古典诗歌在高考中的考查要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概念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古典诗歌的主题、意象、手法等进行探讨。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古典诗歌,提高实际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古典诗歌知识的掌握和鉴赏能力。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锻炼其思维和表达能力。

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检验其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运用。

4. 高考成绩:关注学生在高考中的古典诗歌鉴赏表现,总结教学成果。

1. 课时:本课程共计3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依次讲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发展历程、审美观念、鉴赏方法和代表性诗人作品。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鉴赏交流活动,提高实际鉴赏能力。

4. 高考辅导:针对高考真题,分析古典诗歌的考查要点,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古典诗歌鉴赏教材作为主教材。

2. 参考书目:提供一批古典诗歌鉴赏的参考书目,供学生自主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古典诗歌鉴赏资源,如诗歌网站、学术论坛等。

4. 教学软件:选用合适的教学软件,辅助进行课堂教学。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感受诗人的生活环境。

2. 开展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体验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高考诗词鉴赏教案

高考诗词鉴赏教案

【 - 高中作文】【篇一】高考诗词鉴赏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

教学设想: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3、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心里一定在装着学生,要真正摸清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

必要的时候实施分层教学。

4、本知识点教学大约需要9课时,知识点强化训练解析3课时,综合检测讲练2课时,共约十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

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在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

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教案

最新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的形式、韵律、意象等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术语。

2. 第二课时: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情感共鸣、历史文化等方法鉴赏古代诗歌。

教学难点: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3. 第三课时:唐代诗歌鉴赏教学重点:了解唐代诗歌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特点。

教学难点:鉴赏唐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4. 第四课时:宋代诗歌鉴赏教学重点:了解宋代诗歌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特点。

教学难点:鉴赏宋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5. 第五课时:明清诗歌鉴赏教学重点:了解明清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鉴赏明清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古代诗歌作品,让学生体会意境和情感。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鉴赏未知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诗歌鉴赏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单元测试:进行诗歌鉴赏的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最新版的古代诗歌鉴赏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古代诗歌作品和鉴赏文章,拓宽学生的视野。

4. 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古代诗歌选集或鉴赏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诗歌鉴赏(一)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我指的是体裁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少考及而且以前讲过,此地处不再涉及。

一.鉴赏用词之妙(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

(静夜思是个例外吧!)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

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

古代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类型。

2. 学会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

3. 听、读、赏、说结合,能朗读《宋词三百首》其中10首词,并能对古诗文进行基本的赏析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歌的特点和类型。

2.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

3.《宋词三百首》中的词曲赏析。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初探古代诗歌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识别欣赏鲜明的文学艺术和审美特色的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元曲等,让学生在简单的了解中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2)古代诗歌的分类老师讲解古代诗歌的分类,如“五言绝句”、“七律”、“七言绝句”等等,并结合具体材料进行讲解。

2.展开环节(1)古诗歌鉴赏基本方法老师将介绍古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包括它的音韵、形式、词汇、结构、意象、主题等要素。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于某些古代诗歌进行简单的鉴赏。

(2)学习《宋词三百首》学生将阅读《宋词三百首》其中的10首词,并经过反复朗读和理解,理解它的表达方式、意蕴和感情。

3.巩固环节(1)词曲赏析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鉴赏古代诗歌《钗头凤》和《水调歌头》,学生理解其背景、作者及其思想,并进行对比研究,领会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2)表演展示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首词,并用语言、音乐、舞蹈等多种方式进行表演展示,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精神风貌。

四、教学总结本次教学聚焦于古代诗歌的鉴赏和学习,旨在让学生在简单了解中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从而更好的领悟和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在教学结束之后,老师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全面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处理,以便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通过本次古代诗歌的鉴赏和学习,学生们对于古代诗歌的分类、基本鉴赏方法以及表达方式、意蕴和感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们还通过学习《宋词三百首》和进行词曲赏析,领悟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词的主题表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3.从背景切入。诗出有因,其因主要在作者写诗的背景,我们阅读鉴赏诗歌当然也应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例如: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6.从注释切入。注释是诗歌写作的说明或提示,它往往隐含着写作的动因、背景等重要信息。例如: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百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人,主张改革。后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1)有人认为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也“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和第三句中的不仅扣住了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气氛。
1.从题目切入。“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诗文信息最为凝聚的地方。题目往往点出了诗歌所抒写的人物和事件,暗示着诗歌的类型与意境等。题目包含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观书有感》;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或流露情感,如《西宫春怨》;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咏蝉》;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
例如: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整首诗只青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才可能理解该诗托物言志,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操的主旨。
再如: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5.从艺术手法切入。诗歌是形象和抒情的艺术,而诗歌的形象和抒情要靠一定的艺术手法来实现。分析并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有助于披文人情或披象入境。例如: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这首诗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写冰雪和桃李?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种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例如: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两首诗中的“故园”“渺”“归思”“悠”“雁”“寒”“乡心”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浓浓的乡愁情感。
再如:
月夜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作者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
再如: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从关键词切入。这类关键词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诗言情”。情是诗的生命,是诗的灵魂。找到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就等于读懂了诗。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一是直接用感情词,如喜乐哀伤,忧悲愁思之类;二是用意象体现,如雁、明月、秋雨、落花等,两种方式又往往混用。另一类是讲究炼字炼意的关键词。这类词通常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拟声词、颜色词等等,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理解诗歌的主旨。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知识精讲】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尽管高考对古诗鉴赏只求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方而作浅易、概要的分析,“就诗论诗”,不涉及作品之外的高深问题,但是,诗歌语言反对直白,提倡幽微,加上同学们对它的兴趣和接触非常有限,于是诗歌鉴赏题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究其根源,是很多同学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去进行品读赏鉴。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指导学生快速把握诗歌主题。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2.从作者切入。诗言志,从作者人手,能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诗。例如: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①蛩,蟋蟀。
有人评论岳飞的词说:“一种壮怀能蕴籍,请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谈谈你的理解。
8.从诗歌的结构切入。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注重诗歌的起承转合。“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苕溪渔隐丛话》)“善救首尾”这是从宏观的谋篇而言;所谓“一步一态,一态一变”即“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励语”(沈谦《填词杂说》)是就诗歌内在的情节和脉络而言;“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穷”(刘熙载《词概》)是就诗歌的收束而言。因此,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时,从诗歌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入手,就能获得解读诗歌意旨的一把钥匙。例如:
春夜洛城闻笛
(2)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段鉴赏性文字。要求100字左右。
7.从前人评点切入。对诗歌进行评点是阅读鉴赏诗歌的优良传统。这些评点,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也是帮助我们打开诗歌艺术宝库的钥匙。例如: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①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教学案
08.01.10
【考点解析】
《2008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江苏卷):
鉴赏评价D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的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