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值》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5:积的近似值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5:积的近似值
教学目标
•能够理解近似数字的概念及其应用;
•能够掌握积的近似值的求法;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理解近似数字的概念;
•掌握积的近似值的求法;
•能够进行实际问题求解。
教学难点
•将近似数字的概念应用于积的近似值求解;
•利用积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可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导入,如:将 3.256与 1.8相加,若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则为多少?
二、概念讲解
1.近似数字的概念:在运算中使用的接近准确数字,也称为估值。
例如,3.256可以近似为3.3。
2.积的近似值的概念:积的近似值是指通过近似数字求得的积。
三、案例演示
示例题目:已知 5.2与 2.7作乘法,求其积的近似值。
解答步骤:
1.对5.2和
2.7进行近似,得到近似值5和3。
2.将5和3相乘,得到15。
3.四舍五入保留需要的有效数字,可得到积的近似值为15。
四、操练环节
1.已知7.28与
2.57的积为18.6976,利用近似值求积的近似值。
2.在1.36、2.85、4.9中选择两个数相乘,估算其积的近似值。
五、巩固练习
1.一车货物重量为45.8吨,每吨价值2360元,求货物的总价值的近似值。
2.一个水缸的底面积为2.6平方米,高为4.75米,计算它的近似容积。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近似数字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了积的近似值的求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积的近似值。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值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值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积的近似数》。
一、说教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时的内容,这一课时是在孩子们学完了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以及求一个数的小数倍之后学习的内容,从横向知识层面讲,这一节属于本单元较为简单的一节,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基本内容,只需再次细心计算即可。
从教材安排的纵向知识层面讲,本节课的内容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第五课时便是《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孩子们已经会熟练得按要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并且和前面学习的小数性质结合起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
教材这样安排层层递进,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吃透教材并非难事。
在练习中一般都注明要求把得数保留几位位小数,但是也有些题没有注明要求,而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本节课并非孤立存在的,近似数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且作者在设计本节课时也注意到很多细节,比如找最切合生活的例子,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近似数的用途,更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说学情上面已经提到过,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第五课时便是《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初学这一内容时,孩子们接受这一知识有些吃力,但是在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和分析后,孩子们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掌握得还很不错,知道了出现“约等”、“精确”、“保留”“省略”等字眼时都是让求近似数,求近似数的方法也不是固定的,遇到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的保留形式,比如“进一法”和“去尾法”等,学生在之前也有所了解。
比如钱中没有比分更小的单位,学生也知道了遇到钱的问题时就算题中没有要求,也应取符合实际情况的值。
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各和生活经验,对本节课帮助很大,有的孩子甚至自己经过预习就能掌握本节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求积近似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乘法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求积近似值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不够灵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求积近似值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教材中的例题,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体会“四舍五入”法的含义。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共同探讨更高效的方法。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舍五入”法。
5.练习巩固: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对求一个数的近似值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难点:理解在求积的近似值时,为什么要进行四舍五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学生分组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某商场举行优惠活动,一件商品原价200元,现进行8折优惠,请问优惠后的价格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数,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其近似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求积的近似值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场合会用到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范围。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值》数学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积的概念及基本性质;•能够观察实际问题,进行模拟或估算,得出积的近似值;•学会使用精度、误差来描述近似值与真值的关系;•能够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得出更精确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使用误差和精度描述近似值与真值的关系。
教学难点•积的近似值的精确计算;•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积的概念;3.引入本节课的问题:如何求出两个数的积的近似值?深入讲解(30分钟)1.讲解积的基本性质;2.讲解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3.使用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积的近似值。
练习(40分钟)1.分组讨论,根据老师提供的实例,利用计算器或手算,尝试计算积的近似值,并进行精度和误差分析;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及得出的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总结(10分钟)1.结合练习情况,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具体强调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及误差和精度的应用;3.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批判性思考,引导他们对计算方法的选择和精度的控制进行思考。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未完成的部分;2.搜集实际问题,计算问题中的积的近似值,并进行误差和精度分析;3.根据具体实例,完成相应的小学数学题目。
扩展阅读1.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2.《大型计算机中心的数学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积的概念,并通过深入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了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并掌握了精度和误差的描述方法。
在课后作业和扩展阅读中,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和思维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练习环节中,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方法和结果。
在总结中,需要强调精度控制和计算方法的选择,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好地应对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积的近似值》∣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积的近似值的计算,并能够准确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学生能够培养数感,提高观察力和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四舍五入法。
2. 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步骤:确定要保留的小数位数,找到需要四舍五入的位数,进行四舍五入计算。
3. 积的近似值的判断方法: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的大小,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判断积的近似值的合理性,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积的近似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四舍五入法,并解释其原理。
3. 演示与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步骤,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4. 练习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教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醒学生注意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练习的完成情况。
2. 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积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练习册: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用于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值》教案

课题
积的近似值
主要教学活动设计
教
学
目
标
四
基
基础
知识
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1、创设一个“求积的近似值问题”的情境,引出积的近似值。
2、学生自主求积2.205的近似数,并说一说取近似数的过程和理由。
3、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加以应用。
基本
技能
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基本
思想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运用转化、迁移的方法,渗透感悟推理的思想。
基本经
验活动
积累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经验;
积累描述说理解释自己观点的经验。
四能
发现
问题
在解决求近似值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出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情感与
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与应用的价值。
小学“数学”学科课题备课
板书设计
课题:积的近似值
例6 0.049×45≈2.2(亿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0 4 9
× 4 5
_________________
2 4 5 四舍五入
1 96
___________________
2.205
0<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
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教师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交流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扮演了学伴的角色,适时引导,不着痕迹地把把新的知识分享给同学们。课堂容量不是很大,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收获与体验,为学生的长远学习积蓄能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积的近似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积的意义
2.能够用近似数表示积
3.能够利用近似数计算积
二、教学重点
1.积的概念理解
2.近似数表示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近似数计算积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道题目:“23 * 47 =”,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积。
2. 引入新知识
•介绍积的概念: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
3. 讲解近似数表示积
•老师给出一个近似数的定义:近似数是为了使计算更加简便,用一些较为容易计算的数值来代替准确的数值。
•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以及如何用近似数表示积。
4. 练习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计算给定的积,并用近似数表示结果。
5. 拓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近似数计算更复杂的积。
6. 总结
•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总结,强调积的概念和近似数的应用。
•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准确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作业,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
七、课后反思
针对今天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工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以致用
猜猜跳水王子的得分
奥运会上,电脑给跳水运动员的准确计分是 一个三位小数,我国跳水王子田亮的成绩保留 一位小数后是9.8分,请问田亮的成绩最高可能 是(9.849)分,最低可能是( 9.750 )分。
课堂小结
怎样求积的近 似值?
求积的近似值,要先算出乘积,再根据“四舍五 入”法保留需要的位数。如果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 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如果精确到百分位就是保 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满“5”向前进1,不满 “5”就直接舍去。
• 1-0.48 =0.52
0.3×0.3=0.09 0.7×0.11 =0.077 0.125×8 =1 0.94×1 =0.94
复习导入
2.写出下表中各数的近似数。
精确到 精确到 精确到 精确到 个 位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绿色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y.c om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7 积的近似值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的近似值,掌握求小数乘积的近似 值的方法。 2.培养自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的能力。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培养对数 学的兴趣、探究意识与合作的意识。
复习导入
1.口算。 • 0.5×0.6 =0.3 • 3.5×0.2 =0.7 • 3.2×3 =9.6
21-1=20(层) 2.85×20+5.1=62.1(米)
62.1(米) ≈62(米) 答:这栋大楼高约62米。
学以致用
2.小华到粮店买了5.47千克的面粉,每千 克2.5元,小华需要付出多少元?(得数保留 两位小数)
5.47×2.5=13.675(元)
13.675(元)≈13.68(元)
答:小华需要付出13.68元。
• 1.32 绿色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
6.8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y.c om
• 2.9 ×3.14 =9.106 ≈9.1
复习导入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 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这时 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积 的近似值。
复习导入
• 求近似数常用“四舍五入法”。 • 保留整数要看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否满5, • 保留一位小数要看小数部分第二位是否满5, • 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小数部分第三位是否满5, • ……… • 精确到个位,也就是保留整数; • 精确到十分位,也就是保留一位小数; • 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保留两位小数; • ………
三个量:一倍数 几倍数 倍数
一倍数×倍数=几倍数
3.18×1.6
探究新知
3.18×1.6 ≈ 5.09 (万元)
3.1 8
× 1.6
1908 318 5.0 8 8
千分位上是8, 保留两位小数应 该怎么办?
答:去年他家大约收入5.09万元。
典题精讲
1.填空。 ( 1)两个因数的积是1.259,保留两位小数约 是( 1.26 )。
典题精讲
4.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 0.73 × 2.02 =1.4746 ≈1.47
• 8.4 × 0.69=5.796 ≈5.80
• 5.9 ×0.76=4.484 ≈4.48
易错提醒
积保留一位小数。 0.86×3.2≈2.7
0. 8 6 × 3. 2
172 258 2.7 5 2
7.2×0.09 =0.648 ≈0.6
0.86×3.2 =2.752 ≈2.8
典题精讲
2.求出下面各题的近似值。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0.28×0.7
5.89×3.6
=0.196 ≈0.20
=21.204 ≈21.20
典题精讲
3.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 5.2 × 3.4 =17.68 ≈17.7
(2)两个因数的积是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 数求近似值是5.0,这两个因数的积最大可能 是( 5.04 ),最小可能是(4.95)。
( 3)7.898省略十分位后的尾数是( 7.9), 精确到百分位,近似值是( 7.90 ),四舍五入 到整数是( 8 )。
典题精讲
2.求出下面各题的近似值。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西红柿 0.83 45.5 37.77元
1、算一算,应付多少元? 2、你认为保留几位小数合适,为什么? 3、在取近似值时你是怎么想的?
学以致用
生活中积的近似值
每层楼高2.8米,有43层,这座大楼高大约 有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2.8×43=120.4(米)≈120(米)
橘子每千克3.5元,买2.5千克大 约多少元?(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5×2.5=8.75元≈8.8(元)
× 3.2 172
258 2.7 5 2
学以致用
1.一栋大楼一共有21层,其中一层是大厅, 层高5.1米,其余每层的层高都是2.85米,这栋 大楼高约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绿色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y.c om 绿色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y.c om
0.8054 绿色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1.9736
1 2
0.8
0.81 0.805
2.0 1.97 1.974
复习导入
3.小明去买香蕉,每千克3.65元, 他买了4.5千克,他一共要付多少元?
3.65 ×4.5=16.425 (元)
学以致用
3.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塑料板, 底边长3.2分 米,高1.8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先估计,再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S=ah
3.2×1.84≈3×2=6(平方分米)
3.2×1.84=5.888≈6(平方分米)
学以致用
蔬菜种类 单价 数量 总价
合计
白菜 萝卜
1.20 50 60元 1.36 45.4 61.74元 159.51元
易错提醒
积保留一位小数。
0.86×3.2≈2.7
0. 8 6
错解分析:积保留
× 3.2
一位小数,精确到十
172
分位,看百分位,百
258
分位上是5,向前一
2.7 5 2
位进一。
易错提醒
积保留一位小数。 0.86×3.2≈2.7
0. 8 6 × 3.2
172 258 2.7 5 2
0.86×3.2≈2.8 0. 8 6
情景导入
(倍数关系应用题)
王大伯家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 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大约收入多少万元?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绿色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绿色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y.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