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一)契丹族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 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 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 筑房屋、城邑。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044年,元昊被迫与宋议和,元昊取消帝 号,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宋则每年要给 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
1045年1月,宋朝在沿边设置榷场西 夏市易,恢复民间商贩的往来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一)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国),上京临潢府 (二)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兴庆府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一)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二)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 (三)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 (四)宋真宗时: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一)西夏攻宋 (二)宋夏和约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铁鹞子,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创立的重装骑兵部队。后来发展成为西夏的主 力军,作为冲锋陷阵、突击敌阵的“前军”。铁鹞子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 虽死马上不坠,乘善马、重甲。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宋夏和约: 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 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
872年-926年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一)契丹族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_部编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
两,絹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岁币)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北宋获得胜利为什么还要签订和议?
材料一 (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 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契丹族、党项族都去哪儿了?
契丹
大部分与其他民族融合 达斡[wò]尔族
党 项
大部分与其他民族 融合
蒙古族
知识拓展
中华民族历史是 由五十六个民族 共同缔造——
三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战争
(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耶律阿保机( 872—926)
想一想 契丹族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治国措施:耶律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契丹货币Fra bibliotek契丹文字
契丹鸡冠壶
一 契丹族与党项族
2.党项族与西夏政权 (1)党项族的兴起与发展
隋
隋
唐
唐
朝
末
初
末
11世纪 前期
有文献记载 党项诸部开 党项族内 党项族内迁 始强盛起来 附于唐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共34张PPT)

①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
②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当时在职的宰相是谁?
1005年
寇准
③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
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统一了 中国,与其并存的有契丹在北部建立的辽政权,党项族在西北部建立的西 夏政权。历史上这些民族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耶律阿保机和元昊 分别是他们的民族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导入新知
萧峰是契丹的血统,那么契丹是 什么时候建立的呢?与北宋有怎样 的关系呢?同时期和契丹并立的民 族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 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这 一课。
契丹族与 党项族
找到下图中并立的政权
知识延展
契丹族的起源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 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 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 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 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 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2时30分13秒上午2时30分02:30:1321.9.6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知 识 延 展 — — 契丹人的衣食住行
北宋与辽、西夏并存中有战也有和,但和平相处是辽宋、夏宋关系的主 流。其中辽对北宋的大举进攻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澶渊之盟”是北 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后来,北宋与辽、西夏等,通过和议维持了较 长时期的和平关系,各民族进行着经济、文化的交流。
初中历史七下第七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下第七课教案教材版本: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大航海家的探险事迹。
3. 思考大航海时代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2. 大航海家的探险事迹。
教学难点:1. 思考大航海时代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2. 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大航海时代?为什么大航海时代会发生?大航海时代对欧洲和世界有何影响?二、讲授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详细介绍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包括欧洲人对新大陆的探索和殖民、航海技术的发展、新航线的开辟等内容。
三、介绍大航海家的探险事迹(15分钟)分别介绍哥伦布、麦哲伦和麦哲伦等大航海家的探险事迹,讲述他们的背景、目的和成就,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航海家在大航海时代的重要地位。
四、思考大航海时代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5分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大航海时代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并结合课堂内容进行展示和分享。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大航海时代的重要意义,并布置阅读相关资料、撰写小结或制作PPT等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大航海家的探险事迹,并引发学生思考大航海时代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旨在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历史的作用和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七下第七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下第七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掌握巴黎人民起义的时间、过程和意义。
2. 掌握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政权后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热月党人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过程。
3. 理解法国大革命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巴黎人民起义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探讨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的关注,认识其在法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认识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巴黎人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 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政权后采取的主要措施。
3. 热月党人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过程。
【教学难点】1. 巴黎人民起义的背景和意义。
2. 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措施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法国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2. 提问:法国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引发了什么重大事件?二、新课内容展示1. 巴黎人民起义a. 介绍巴黎人民起义的背景:封建等级制度、三级会议的召开。
b. 讲述巴黎人民起义的过程:起义的爆发、攻占巴士底狱。
c. 分析巴黎人民起义的意义: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
2. 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措施a. 介绍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政权后采取的措施:废除封建制度、推行革命政策。
b. 分析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措施:巩固了革命成果,但过于激进,导致国内动荡。
3.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a. 介绍热月党人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过程: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
b. 分析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意义:确立了共和制,为法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巴黎人民起义、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措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2. 强调法国大革命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ppt(共31张PPT)使用WPS打开

四 时 畋 猎 是 生
千 里 山 川 无 土
一 卓 穹 庐 数 乘
行 营 到 处 即 为
契 丹 人 的 生 活 :
涯著车家
。,。,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以游牧
为主。隋唐时期,与汉族的经济、
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
方汉人为躲避战乱,带去中原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2.简要复述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 系。
3. 辩证分析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间和平 与发展所起的作用。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 系(难点)
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保家卫国 的感人故事。当时,杨家名将可谓 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 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辽
、
哈拉汗
上京
西州回鹘西夏 辽
兴庆
请列表归纳辽、北宋、西夏的建立 时间、建立民族、建立者和都城。
政权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916年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开封
西夏 1038年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西夏
契丹
宋
契丹建国 以后,势力不 断向南发展。 辽太宗时,占 领了幽云十六 州。从此,与 中原政权的冲 突加剧。
相关史事
燕云十六州,也叫 “幽云十六州”“幽蓟 十六州”,是五代后唐 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 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 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 河北、山西北部一带。 燕指幽州,云指云州。 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 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 力,当上了皇帝,将幽 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 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即位后,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 取防御政策。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 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
保留至今的西夏文印刷品,是 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 刷品。
契丹文字
它们的字形结构与汉字是否相似?想想这说明什么?
交往密切,主要是和汉族交往频繁。
契丹小字
契丹大字
辽、西夏和北宋 三个并立政权的基本情况表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汉族
政权
辽
西夏
北宋
时间 10世纪初 11世纪前期 960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元昊, 兴庆府)
辽(契丹)
(10世纪初,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
府)
和
战和--澶渊之--------澶渊之-----&封)
板书设计
民族政权并立
宋战夏战争
西夏 辽
澶州战之战
宋夏和和约
北宋
澶渊和之盟
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西夏 金 南宋
宋灭北汉之战 高梁河之战 满城之战 雁门之战 瓦桥关之战
宋真宗
寇准
内容: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后世仍以齿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 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 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1.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契丹政权 和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2.掌握辽宋战争及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内容及影响。 3.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 的作用,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正 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辽(契丹)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

和 澶澶 渊渊
战
之之
盟战
北宋(汉)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板书设计
碰撞中的融合
西夏(党项
)
1044年
订立和议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辽(契丹
1005年
)
澶渊之盟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北宋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汴京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贯通,互市不断;②双方和平相处并开展频繁的 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 统一。
消极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 [来源:学科网]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主流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 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宋夏关系:休 战事 定君臣
西夏
辽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一)战 元昊称帝后,屡次攻打北宋,北宋节 节败退,损失惨重。 (二)议和 1. 原因:西夏建国时间短,人力物力 有限,连年战争损失巨大,人民生活 困苦
北宋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带 铜面具,所向披靡,屡著战功。
2. 宋夏合约 (1)主要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思考: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
—— 约·诺里斯
北宋的版图远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 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 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1.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2.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3.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探讨这些问题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繁荣的情况怎样?哪三位诗人的成就最突出?说说他们的诗歌风格为什么有所不同?
小结作业
引导学生阅读小字,教师强调: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但在近代被外国殖民者掠走。教师补充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难点:1、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2、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特色。
教
学
资
源
预
习
设
计
自主学习单第21页请你思考1-4题
施教日期年月日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导入新课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交通发达,民族融合,中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教育制度先进,这些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唐文化的部分杰出成就。
雄伟的含元殿建筑群,充分显示了一千三百年前我国建筑工匠和设计师们的杰出的创造才能。
布置学生看书寻找答案。教师在学习回答基础上强调:雕版印刷术来源于生活的体验,离不开人们的观察,探索及创新。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生感触到近现代中国的与世界的落伍和差距,意识到振兴中国的责任。4、教师介绍:唐朝雕版印刷的原本,多已失散。现在所看到的《金刚经》,长约488厘米。卷首为佛像画,后为经文。画着释迦牟尼对弟子们说法的神话故事,四周环绕的天神也在静听,大家神色肃穆。画面精美,线条流畅,字体整齐,浑朴厚重,着墨均匀,刀法纯熟,是优美的版画艺术。
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欣赏三位大诗人的作品,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及所处的不同的社会背景,从中品味三位大诗人诗歌的不同风格。
作业设计
自主学习单第21-23页尝试训练、自主检测
二、检查预习
阅读课文后完成预习题讨论
三、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读图评价赵州桥。
师总结:赵州桥成为桥梁建筑史上难得一现的秀美风景,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无数国内外旅客观光旅游。
2、看唐都长安城平面图以及大明பைடு நூலகம்含元殿复原图。
3、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这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到隋唐时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什么是雕版印刷术呢?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7、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共几课时
1
课
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和《金刚经》、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引导学生联系印刷术的发展: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近代欧洲人发明了机器印刷、现代的电脑排版等。让学
从坚固、美观等角度来评价。
距今约1400年,在漫长的时间里,历经洪水、地震、风化,至今仍然坚固的屹立着。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出现无疑是由于设计的巧妙。
提问:唐朝长安城建筑布局如何?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教师对唐都长安作一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