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1-15课答案

合集下载

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5《养蚕》教案

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5《养蚕》教案

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5《养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5课《养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蚕的发育过程、蚕的生活习性以及养蚕的基本知识。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二单元第一节《蚕宝宝的成长》和第二节《怎样养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发育过程,掌握蚕的生活习性和养蚕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蚕的发育过程及蚕的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养蚕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蚕卵、蚕宝宝、养蚕工具、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等。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手电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投影仪展示蚕宝宝和蚕卵,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讲解蚕的发育过程、生活习性和养蚕的基本方法。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观察蚕宝宝,记录其发育过程;讨论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 知识拓展介绍我国蚕桑文化,引导学生了解蚕桑产业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1. 蚕的发育过程蚕卵→幼虫→蛹→成虫2. 养蚕的基本方法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喂食桑叶注意蚕舍卫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蚕的发育过程。

(2)列举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谈谈你对蚕桑文化的认识。

2. 答案(1)蚕的发育过程:蚕卵→幼虫→蛹→成虫。

(2)养蚕的基本方法: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喂食桑叶,注意蚕舍卫生。

(3)蚕桑文化:蚕桑产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使学生了解了蚕的发育过程、生活习性和养蚕的基本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蚕桑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蚕桑产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里尝试养蚕,观察蚕的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024年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5《养蚕》教案

2024年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5《养蚕》教案

2024年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5《养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5课《养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蚕的发育过程、蚕的饲养方法以及蚕丝的制作。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章《生物的发育》中的第三节《蚕的发育与饲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发育过程,掌握蚕的饲养方法。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兴趣。

3. 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蚕的发育过程及其饲养方法。

教学重点:蚕的饲养方法及蚕丝的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蚕卵、蚕宝宝、桑叶、放大镜、观察盒、投影仪、PPT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蚕丝制品,引发学生对蚕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蚕的发育过程,引导学生学习蚕的饲养方法。

a. 展示蚕卵、蚕宝宝、蚕茧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c. 教师讲解蚕的饲养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领取蚕卵,观察并记录蚕的孵化过程。

b. 学生分组饲养蚕宝宝,定期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c. 学生用桑叶喂养蚕宝宝,了解蚕的食物来源。

4. 蚕丝制作:a. 展示蚕茧,讲解蚕丝的提取方法。

b. 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的蚕丝,体验蚕丝的柔软与光泽。

六、板书设计1. 蚕的发育过程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2. 蚕的饲养方法a. 温度b. 湿度c. 食物3. 蚕丝制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蚕的发育过程,编写蚕的生长日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蚕的发育过程和饲养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蚕的饲养方法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饲养蚕宝宝。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昆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其与蚕的异同。

科学实验仪器借用、归还记录单、实验通知单三合一(四年级下册)

科学实验仪器借用、归还记录单、实验通知单三合一(四年级下册)
实验班级
四年级至班
仪器(药品)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位
备注
烧杯
15

每组1个,接好水
筷子
15

每组1根
激光灯
15

每组1个
厚玻璃
15

每组1片
白纸
15

每组1张
仪器借用日期
月 日
借用情况
很好一般
较差很差
借用人
仪器归还日期
月 日
归还情况
很好一般
较差很差
归还人
备注说明
科学实验仪器借用、归还记录单/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
15

每组1张
仪器借用日期
月 日
借用情况
很好一般
较差很差
借用人
仪器归还日期
月 日
归还情况
很好一般
较差很差
归还人
备注说明
科学实验仪器借用、归还记录单/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
使用测力计测量重力
实验课题
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测量重力》
实验班级
四年级至班
仪器(药品)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位
备注
条形盒测力计
5N
15

每组1个
科学实验仪器借用、归还记录单/实验通知单
实验名称
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课题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班级
四年级至班
仪器(药品)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位
备注
烧杯
500ml
30

每组2个
热水
假设干
冷水
假设干

2022年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期末复习专用)

2022年新改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期末复习专用)

新苏教版四下科学知识梳理超全整理精品知识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冷和热》第1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等。

第2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①圈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②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③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第3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第4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飞旋的陀螺青岛版(六年制)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飞旋的陀螺青岛版(六年制)

15课飞旋的陀螺教学目标1、能运用所学光的色散知识,制作各种陀螺;在玩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并能及时记录表述自己的研究结果。

2、在做陀螺和玩陀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实验,了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关系。

重点:通过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实验,了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关系。

难点:通过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实验,了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关系。

前置作业:准备卡纸、水彩、火柴、胶水、剪刀、透明胶带、双面胶教学活动一、导入聪明的孩子都爱玩,今天咱们做一个陀螺玩一玩。

1、做陀螺请同学们按课本的制作说明自己动手做一个陀螺学生动手做,教师查看教材只是提供一个制作的范例,暗示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知道的或搜集到的制作方法进行制作。

也可以让几个不同方法的同学做一下演示,做到小组之间相互借鉴,以丰富制作的方法,避免制作上的千篇一律。

这一过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开让学生动手做,尽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做成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另外,每个实验小组最好能多做几个,这样,在给陀螺涂色时,选择的余地就大了。

教材还以图示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安全警示,提示学生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体现了教材的人文性。

给陀螺涂上颜色,玩陀螺。

1、为做好的陀螺涂色。

2、学生玩陀螺3、学生将制作、玩陀螺过程中的发现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将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怎样使自制的陀螺转得更稳?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找到使陀螺转得更稳定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探究。

另外,应对每个涂不同颜色的陀螺都要反复实验,仔细观察旋转的陀螺呈现出什么颜色,并指导学生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以便汇报和交流。

1、为做好的陀螺涂色。

4、学生再玩陀螺3、学生将制作、玩陀螺过程中的发现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将发现记录下来。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教师只可对看到的现象及“视觉暂留”的生理特征作简单的介绍,但对愿意做进一步探索的同学,教师要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或查阅资料或走访专家,作更深入的探究。

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补充习题答案(1—15课)

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补充习题答案(1—15课)

1、走,我们去植树补充习题答案!二、1、蜜蜂是勤劳的天使2、叫洪水止住脚步让庄家快乐成长。

三、2、树木依靠叶子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制成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

绿色宝库是森林绿色的希望是少先队员满怀希望植下的小树。

四、读了这些文字,我真的感受到了森林的重要,它可以调节气温,清新空气,制造氧气。

人类一刻也离不开它!2、第一朵杏花补充习题答案!二、2、慎重严重郑重三、选3四、1、霎时间转眼间须臾2、兴奋激动3、严谨一丝不苟3、燕子补充习题答案!一、聚集俊美偶然分散丑陋时常二、1、分红的桃花散发出迷人的香味2、在暖暖的阳光下,小猫侧身躺在墙角,舌头先舔下自己的爪子,然后在脸上抹了几下。

三、1、(2)、细雨柔柳青草花小燕子(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1)电线小燕子欢快动听(2)几痕表现朦朦胧胧,像有又像无,很逼真,如果换成几根就太清楚了没有作者写的耐人寻味。

四、剪闹不借你们的盐,不借你们的醋只借你们的屋,给我们来住住。

五、抓住小猫耳朵大,胡子硬眼睛灵活来写的。

4一,通过学习,你弄懂古诗中的那些字词的意思写下来。

啼:啼叫。

船:小河。

余:我二,想一想,写诗句。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3.峨嵋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三。

理解诗意,完成下面的填空。

1,山郭水村佛寺2.宋程颢春天的某日,偶有所感写成的诗歌。

风和日丽,偷闲,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四,完成练习。

1,山花草燕子鸳鸯2,燕子鸳鸯苹果里德五角星补充习题答案一,填表鲜为人知选第二个读音少色彩鲜艳选第一个读音④一切两半选第一个读音用到从上往下割求胜心切选第二个读音①二,选择3 1 2 4三,阅读,完成练习1,清晰生疏隐藏循规蹈矩2,顶部切到底部拦腰切下去最佳路径补充习题答案一、选择读音。

部编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

部编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

部编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第一课《春天来了》填空1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_____________里冒出来,花儿_____________地绽放。

{答案:泥土悄悄}填空2春天来了,阳光明媚,孩子们在_____________里玩耍,笑声_____________。

{答案:公园响彻云霄}第二课《植物的生长》填空1种子在土壤里吸收水分,慢慢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

{答案:发芽长大}填空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_____________。

{答案:肥料}第三课《动物的迁徙》填空1动物的迁徙是一种_____________行为,它们为了_____________而迁徙。

{答案:自然生存和繁衍}填空2鸟类迁徙时,会按照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来确定路线。

{答案:季节地理环境}第四课《地球的运动》填空1地球绕着太阳_____________,这就是_____________。

{答案:旋转公转}填空2地球自转产生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答案:昼夜四季}第五课《天气与气候》填空1天气是指某个地方在_____________内的具体状况,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_____________。

{答案:短时间内天气平均状况}填空2我们需要关注天气变化,做好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答案:防晒防雨}第六课《保护环境》填空1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从_____________做起,节约_____________。

{答案:自己资源}填空2保护环境还包括保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我们要做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答案: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以上为部编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生物与非生物》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生物与非生物》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生物与非生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物与非生物》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5课。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讨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他们善于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问题。

但是,学生对于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判断生活中的物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生物和非生物事物的关注,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判断物品。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活动,深入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和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及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如桌子、椅子、花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特征,探讨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总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并进行汇报。

4.知识拓展:通过展示一些特殊的生物和非生物实例,如病毒、机器人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1课温度计的秘密观察实验1、温度计为什么能够测量温度?我的观察:温度计有液泡、玻璃管、和刻度。

我的发现:温度计的红色液柱能上升和下降。

2、液体的热胀冷缩:我的猜想: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的方案:运用水、酱油、饮料等做实验。

我的记录:水、酱油、饮料均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我的发现: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的收获(1)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说明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因为(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拓展与应用运动员脚踝扭伤后,一般采用冰袋冷敷,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冷敷有利于血管收缩止血。

第2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观察实验1、夏天,自行车胎爆裂的原因我的猜想: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我的方案:把气球套在瓶口,把瓶子放在热水中。

我的发现:气球鼓起来,说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固体在受热或遇冷时的变化我的猜想: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的方案:用铜球做实验。

我的记录:受热铜球不能通过。

遇冷铜球能通过。

我的发现: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的收获1、(1)一般情况下,(气体、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3)我们制作的“小喷泉”实验室利用了气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2、小法官(1)夏天,架设电线应把电线杆之间的电线绷的较紧些。

(×)(2)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3、我会选(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将瓶子放入热水中,发现气球会胀大,放入冷水中,气球又变小,实验说明(1)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气体 2)液体 3)固体2)自行车车胎爆裂现象,多发生在( 2)1)春季 2)夏季 3)秋季 4)冬季拓展与应用寒冷的冬季,瓶盖常常拧不开,你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吗?用什么办法可以打开?答:冬天瓶盖受冷收缩。

用热水浇一下就可以打开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单元活动一、我的收获1、我会填(1)把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会(下降)(2)酒精、酱油、橘子汁等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夏天,车胎容易爆裂,因为(车胎内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造成的)(4)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只要乒乓球没有裂缝,就能鼓起来,这是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的缘故。

2、小法官(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固体受热以后,体积会收缩(×)。

(2)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间隙,是为了美观(×)(3)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4水结冰后,体积会收缩(×)(5)寒冷的冬天,突然往冷玻璃杯内倒开水,杯子有时会破裂,这是由于玻璃杯受热膨胀不均引起的(√)二、生活中的科学1、瓶装饮料一般不装满,为什么?答:是为了防止夏天温度高,饮料受热体积膨胀而爆裂。

2、冬天,钢笔毛有时拧不开,是什么原因?答:因为笔帽受冷收缩。

3、夏天,电工架电线时,为什么把电线放得松一些?答:为了防止冬天电线受冷断开。

4、烧水时,为什么水壶里的水不能装的太满?答:防止水受热膨胀流出来。

第二单元答案第3课认识岩石观察实验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我的交流:把放大镜放在眼前,再用手根据需要移动,直到看清楚。

我的发现: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

研究岩石的方法。

我的交流:测岩石的软硬程度可以用指甲、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我的发现:用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

研究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

我的方案:用看、摸、敲打、刻划、滴盐酸等方法研究岩石的特征。

岩石名称看摸刻滴盐酸花岗岩花斑光滑很硬无反应页岩红褐、灰色粗糙较软无反应大理岩青灰色光滑较硬冒泡我的发现:有的岩石的颜色很漂亮,有的很硬、有的很光滑。

我的收获。

1.(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2.我们可以从(看)、(摸)、(刻)、(滴盐酸)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岩石的特征。

3.岩石的硬度可以分为较软、(较硬)、(很硬)、(非常硬)4个等级。

4.用盐酸检测岩石,必须用(滴管)取盐酸。

5、如果盐酸溅到皮肤上,要立刻用(清水)冲洗选择:1、用指甲刻画没有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有痕迹的岩石的硬度为( 2)1、较软2、较硬3、很硬4、非常硬2、用盐酸检验岩石时,必须用(滴管)取盐酸。

拓展与应用只从滴盐酸就冒泡的现象来认定这块岩石是石灰岩,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么做?答:不对,因为大理石遇到盐酸也冒泡,可以看颜色或刻一下。

4.做个岩石百宝箱观察实验常见岩石的特征。

我的交流:岩石名称主要特征花岗岩花斑状,很硬,内含有三种不同的矿物。

砂岩黄褐色或灰色,颗粒状结构,很硬。

碳岩青灰色或黑色,较软。

页岩红褐色或灰色,薄层状结构,较软。

大理岩白色,深黑色、花绿色、有花纹、较软。

我的发现:岩石种类繁多,形态、结构、颜色各异。

将采集的岩石分类。

我的做法:通过对岩石进行观察、分析,根据岩石特征给岩石分类。

我的发现:常见的岩石有五大类,并认识了岩石的特征。

制作岩石百宝箱我的做法:把贴好标签的岩石装入盒内,做好岩石百宝箱。

我的发现:标签是岩石百宝箱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的收获:1.(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物质。

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

其中,遇盐酸冒泡的岩石是(石灰岩)、(大理岩),硬度较小的岩石有(页岩)、(大理岩)。

2.构成花岗岩的3种矿物是(石英)、(长石)、(云母)。

3.岩石标本的标签内容包括(编号),(岩石名称),(采集地点),(采集人)。

判断:(1)、砂岩、石灰岩遇到盐酸都会冒泡。

(错)(2)、页岩是黄褐色或灰色,颗粒状结构。

(错)(3)、制作岩石标本时,应将采集的岩石砸开,露出新的断面,以便我们观察研究。

(对)第5课岩石的用途观察实验:1、岩石的用途。

我的方案:上网查有岩石用途的资料。

我的记录:岩石名称调查地点主要用途大理岩铺地板泥岩砖瓦、陶器的原料板岩建筑材料我的发现:(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是生活、生产用品。

)2、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我的交流:古代用岩石制成简单的劳动工具,现代人们利用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将它们用于建筑、装饰、化工等。

我的发现:岩石的用途很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人们对岩石资源造成的破坏。

我的交流:人们在开采煤、石油、金属矿产的过程中也给人们生活带来危害。

我的发现:我们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能源弥补矿产资源。

1. 岩石的用途很广。

它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生活生产材料)、(工业原料),还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

2. 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富含矿产的(变质岩)。

它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3、(石灰岩)可以用来烧石灰、制水泥,同时还是生产玻璃的原料。

小法官1、溶洞里的岩石大多都是大理岩。

(×)2、人类应该合理地开采岩石,科学地利用岩石,节约岩石资源。

(∨)第6课.岩石的风化观察实验:1、猜想岩石变化的原因。

我的交流:气温变化、风吹日晒等原因。

我的发现:岩石破裂的原因:岩石的风化。

2、气温对岩石的影响。

我的猜想:大自然中,温度对岩石造成破坏。

我的方案:酒精灯代表中太阳光的热,凉水代表大自然温度下影响下出现的变化。

我的记录:岩石出现裂缝,石头一块一块往下掉碎石渣。

我的发现:温度的变化会使岩石裂纹,脱落下石屑。

3、动物活动、植物生长对岩石的影响。

我的交流:植物生长使岩石胀裂,认为破坏。

我的发现:动物活动,植物生长是岩石风化的原因。

4、水流冲刷对岩石的影响。

我的交流:水流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我的发现:水流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我的收获。

1)在自然界,岩石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

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2)气温的变化使岩石发生(裂缝)从而破碎。

3)岩石破碎是(风化)的结果。

岩石不断地被风化,最终会变成(砂和粘土)。

4、为什么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山脚下堆满碎石?答:岩石风化的结果。

单元活动1. 我会填。

(1)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3种矿物组成的。

(2)我们在河滩或海滩上捡到的那种光滑如鸟卵(3)对岩石造成破坏的因素主要有(气温变化)、(植物生长)、(风吹日晒)、(水流冲刷)等。

(4)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如建房;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烧制石灰、水泥。

(5)把一块岩石放在火上烧,然后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会发现岩石(破碎)。

说明(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我会选。

(1)下列岩石中,较软的是(页岩和大理岩)。

(2)风把植物的种子吹进岩石缝,种子便萌发成一株植物。

这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3)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是(采集岩石—砸新断面,洗净晾干—分类编号—做标签)(4)检测岩石时,必须用(滴管)取用盐酸。

(5)可以用来雕刻工艺品的岩石是(花岗岩,大理岩)。

二,生活中的科学1. 附近建筑工地使用哪一种岩石理解?有什么好处?答:用花岗岩,花岗岩外观华丽,坚硬耐磨。

2、岩石是宝贵的资源,开采后就不能再生了,要很好地保护。

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吗?答:可以利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来弥补矿产资源的不足。

3、观察一些旧建筑中外露的砖的表面有什么现象并分析原因。

答:新建筑物的砖完好无损,而旧建筑物的砖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砖屑。

旧建筑物的砖长期不断地风化。

4、一辆装载盐酸的车经过一座桥时洒了一部分,大桥上的岩石直冒泡。

这座大桥是用哪种岩石建造的?答:用大理石建造的。

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第7课土壤里有什么观察实验1、土壤里有水分我的方案:用眼看。

我的发现:颜色深水多,颜色浅水少。

2、土壤里有腐殖质我的方案:把图让放在铁盆里,用酒精灯加热。

我的发现:有气味,颜色变浅,说明有腐殖质。

3、土壤里有空气我的方案:找一块土放进水里。

我的发现:有气泡冒出,有空气。

4、土壤里有盐类我的方案:把土壤放进水里,提取一滴水,放在玻璃片上加热。

我的发现:玻璃片上有斑痕,说明土壤里有盐类。

5、玩洗沙游戏我的玩法:把沙子放在水中反复冲洗。

我的发现:洗去了沙子上的黏土。

我的收获1填一填(1)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空气)、(砂)、(黏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组成。

(2)取干土块放进水中,会发现有(气泡冒出)。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止,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4)将浸泡过土壤的水过滤后,用(滴管)取一点水话在玻璃片上加热,当水被烧干后,玻璃片上会有些(斑痕),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盐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