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妊娠管理

合集下载

卫生部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卫生部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可能发生对母儿健康有严重危害的妊娠。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孕产妇保健机构。

第三条高危妊娠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个体化治疗的原则,确保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安全。

第二章高危妊娠筛查与评估第四条孕产妇保健机构应建立健全高危妊娠筛查制度,对孕产妇进行全面评估。

第五条高危妊娠筛查内容包括:(一)孕妇基本信息采集;(二)既往病史、家族史、婚育史询问;(三)体格检查;(四)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五)超声检查;(六)必要时进行其他检查。

第六条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应进行详细评估,明确高危因素,确定高危等级。

第三章高危妊娠管理第七条高危妊娠管理分为一级管理、二级管理和三级管理。

第八条一级管理:对一般高危孕妇,由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定期随访,指导孕期保健。

第九条二级管理:对中度高危孕妇,由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负责,进行定期检查,必要时转诊。

第十条三级管理:对高风险孕妇,由专科医院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负责,进行严密监测和治疗。

第十一条高危妊娠管理措施包括:(一)制定个体化孕期保健方案;(二)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三)实施孕期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四)开展孕期心理辅导,减轻孕产妇心理压力;(五)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后访视,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后并发症。

第四章监督与管理第十二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高危妊娠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第十三条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高危妊娠管理档案,定期分析、总结高危妊娠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第十四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医疗机构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理。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高危妊娠管理

高危妊娠管理
妇产科护理学
第六章 高危妊娠管理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电子胎心监护】
(一)基线胎心率
– 无宫缩或宫缩间歇期记录的胎心率。 – 正常情况下,胎心率有小的周期性波动称胎 心率变异。
– 波动范围正常为5~25bpm,频率为不小于6bpm – 如基线变异<5bpm,表示基线率呈平坦型;> 25bpm变异度增加,基线呈跳跃型
【胎儿窘迫】——处理原则
宫口开全者 宫口未开全者 缩宫素因素者

妇产科护理学
第六章 高危妊娠管理
第三节 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胎儿窘迫】——护理要点
左侧卧位、间断吸氧 做好术前准备、新生儿抢救准备 心理护理

妇产科护理学
第六章 高危妊娠管理
【胎儿窘迫】——护理评估
病史:年龄、生育史、疾病史、妊娠并发症、胎盘功 能等情况。 身体状况:胎动情况,早期缺氧胎动频繁>20次/24h, 缺氧加重胎动减慢进而消失,胎心早期加快>160次/ 分,缺氧加重,胎心慢<120次/分,观察羊水情况, Ⅰ°污染绿色,Ⅱ°污染黄绿色,Ⅲ°污染混浊棕黄 色。 辅助检查:
第三节 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胎儿窘迫】——病因
母体因素:孕妇患有高血压、肾炎、贫血、心脏病、 高热、出血、产程延长、胎膜早破等。 胎儿因素: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胎儿畸形、先心、 母婴血型不合等。 脐带、胎盘因素:胎盘钙化、种植异常、形状异常、

发良障碍、脐带过长、过短、打结、扭转、狭窄等。
第六章 高危妊娠管理
妇产科护理学
早期减速
变异减速
晚期减速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措施
【电子胎心监护】
(三)NST(无应激试验)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6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6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6高危妊娠是指在妊娠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孕妇以及胎儿面临较大风险的情况。

高危妊娠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高危妊娠的管理至关重要。

建立科学、规范的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孕妇及胎儿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危妊娠的定义高危妊娠是指孕妇本身或胎儿在妊娠期间出现某些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的一种状态。

高危妊娠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孕期糖尿病、孕期高血压、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胎盘早剥、胎盘前置、胎儿生长迟缓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需要及时干预和管理。

二、高危妊娠管理的重要性高危妊娠的管理工作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及早发现高危妊娠的征兆和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同时,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保障孕妇的生命安全,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促进胎儿良好发育,增加新生儿的存活率。

三、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的内容1.建立健全的高危妊娠筛查机制。

孕妇在怀孕初期进行系统的孕期筛查,包括产前检查和孕产保健等内容,及时发现高危妊娠的迹象和风险因素。

2.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高危妊娠管理方案,包括饮食、运动、用药、定期检查等内容,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3.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建立由产科、内科、儿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高危妊娠管理团队,协同合作,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

4.强化孕妇健康教育。

对高危孕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加强孕期自我管理和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不良影响的发生。

5.及时干预和处理高危情况。

对于出现高危情况的孕妇,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和处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6.建立健全的产前诊疗服务网络。

建立健全的产前诊疗服务网络,包括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等,提供规范、便捷的产前保健服务,全面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期间存在一定风险的情况,需要特殊的管理和照顾。

为了确保母婴的安全和健康,高危妊娠管理规范应该得到严格遵守。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一、早期干预1.1 定期产前检查:高危妊娠患者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

1.2 营养指导: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指导,确保孕妇获得足够的营养,以支持胎儿的正常发育。

1.3 心理支持:高危妊娠可能给孕妇带来心理压力,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孕妇缓解焦虑和压力。

二、监测和评估2.1 定期产前筛查:对高危妊娠进行定期产前筛查,以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和发现潜在的问题。

2.2 胎儿监测:采用胎儿监测技术,如胎心监测和胎儿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胎儿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3 产前诊断:对高危妊娠患者进行产前诊断,包括羊水穿刺和绒毛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胎儿的状况和风险。

三、治疗和干预3.1 药物治疗:对于高危妊娠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以控制疾病进展或缓解症状。

3.2 手术干预:对于高危妊娠患者存在严重风险的情况,如胎盘早剥或胎儿宫内窘迫等,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干预。

3.3 床旁护理:对高危妊娠患者进行密切的床旁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和及时处理并发症等。

四、团队合作4.1 多学科协作:高危妊娠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产科医生、内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以提供全面的医疗和支持。

4.2 医患沟通: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疾病情况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理解和配合治疗。

4.3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对于高危妊娠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医生应与家庭成员保持密切联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五、产后管理5.1 产后随访:对高危妊娠患者进行产后随访,及时评估产后恢复情况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5.2 母乳喂养:鼓励高危妊娠患者进行母乳喂养,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母婴健康。

5.3 心理疏导:产后可能出现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后阶段。

高危妊娠及五色管理

高危妊娠及五色管理

高危妊娠及五色管理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育二孩、三孩,高龄孕妇和高危孕产妇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高危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对高危孕产妇进行有效的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至关重要。

一、高危妊娠的定义及危害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难产或危及母婴安全的妊娠。

高危妊娠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孕妇的年龄、健康状况、生育史、孕期并发症等。

高危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可能导致胎儿死亡、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早产、新生儿疾病等。

二、五色管理的含义及作用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高危妊娠,我国实行了高危孕产妇妊娠风险五色管理。

五色管理是指根据孕产妇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绿色(低风险)、黄色(一般风险)、橙色(较高风险)、红色(高风险)和紫色(传染病)五种颜色,以便于对孕产妇进行分类管理和及时救治。

三、五色管理的具体实施1. 绿色(低风险):孕妇基本情况良好,未发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标识者(正常孕妇),常规产检。

2. 黄色(一般风险):年龄35岁或18岁,追踪重点孕妇报告单确诊结果、了解孕妇孕期动态变化并督促其定期产检及住院分娩等。

3. 橙色(较高风险):年龄40岁,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及住院分娩。

4. 红色(高风险):评估以明确是否需紧急手术、转诊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5. 紫色(传染病):孕妇患有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等,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胎儿进行评估和干预。

四、五色管理的效果及意义五色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

通过五色管理,医疗机构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孕产妇的风险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孕期保健和救治工作。

同时,五色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孕产妇的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其定期产检和接受孕期保健知识。

五、高危妊娠的预防和管理1. 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孕妇的自我管理意识。

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一、引言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及胎儿在妊娠期间遇到一些疾病、并发症或其他因素,可能导致孕产妇及胎儿健康风险增加的情况。

通过建立完善的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水平,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本文将对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包括高危妊娠概念、分类、管理目标、管理流程、管理措施等内容。

二、高危妊娠概念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及胎儿在妊娠期间,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的情况。

高危因素可以来自孕妇本身的疾病,也可以来自孕妇妊娠期间的合并症、并发症,同时也包括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对于高危妊娠,需要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以减少母婴发生不良后果的风险。

三、高危妊娠分类根据高危因素的不同,高危妊娠可以分为多个类型,主要包括:1. 孕前高危:指在孕妇怀孕前存在一些疾病或因素,可能对怀孕及生产过程产生风险,如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等;2. 妊娠期高危:指在孕妇妊娠期间出现一些合并症或并发症,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3. 胎儿高危:指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可能需要干预或监测,以保障胎儿的健康。

四、高危妊娠管理目标1. 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对高危妊娠进行筛查和评估;2. 制定个性化的妊娠管理方案,确保孕产妇及胎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3. 降低高危妊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母婴健康风险;4. 提高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保障母婴安全。

五、高危妊娠管理流程高危妊娠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初次接触及筛查:孕妇怀孕后就诊,医生会进行初次接触和筛查,了解孕妇的基本情况及高危因素;2. 风险评估:根据孕妇的情况及筛查结果,医生会进行高危妊娠的风险评估,确定高危程度;3. 制定管理方案:根据孕妇的评估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高危妊娠管理方案,包括定期的产检、专科检查、生活指导和用药干预等;4. 定期随访和监测:孕妇需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和监测,以确保母婴健康的及时发现和干预;5. 怀孕期间的并发症处理:一旦出现怀孕期间的并发症,医生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风险;6. 临产前准备:孕妇接近分娩时,医生需进行临产前准备,以保障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一、引言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需要特殊的医学管理和护理。

为了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制定高危妊娠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定义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年龄过大或过小、孕前存在慢性疾病、妊娠期并发症、孕妇有家族遗传病史、胎儿异常等。

三、高危妊娠分类根据孕妇和胎儿的风险程度,高危妊娠可分为三类:轻度高危、中度高危和重度高危。

轻度高危指孕妇或胎儿存在一种或两种风险因素;中度高危指孕妇或胎儿存在三种或四种风险因素;重度高危指孕妇或胎儿存在五种或更多风险因素。

四、高危妊娠管理步骤1. 早期筛查和评估孕妇在妊娠早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孕妇和胎儿的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将孕妇分为不同的高危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2. 个体化管理计划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管理计划。

包括定期产前检查、饮食调理、体育锻炼、心理疏导等。

同时,根据孕妇的高危等级,确定是否需要住院观察或进行特殊治疗。

3. 高危妊娠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针对高危妊娠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比如,对于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需要进行定期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对于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需要进行血压监测和药物治疗。

4. 胎儿监测和评估通过定期的超声波检查和胎心监护,对胎儿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胎儿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胎儿的健康。

5. 分娩方式选择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对于重度高危妊娠,可能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以降低分娩风险。

六、高危妊娠管理的重要性高危妊娠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分娩风险。

通过规范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高危妊娠的预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七、结论高危妊娠管理规范是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早期筛查和评估、个体化管理计划、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胎儿监测和评估以及分娩方式选择等步骤,可以有效降低高危妊娠的风险,提高预后。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和流程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和流程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和流程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与安全,降低高危妊娠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对高危妊娠的筛查、评估、管理、救治及质量控制等工作。

第三条高危妊娠管理应遵循早期识别、及时干预、专人负责、全程管理的原则,确保母婴安全。

第四条高危妊娠管理包括高危妊娠筛查、评估、报告、管理、救治及质量控制等环节。

二、高危妊娠筛查与评估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高危妊娠筛查制度,对所有孕妇进行常规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

第六条高危妊娠筛查内容包括:孕妇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妊娠期的症状和体征等。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根据筛查结果,对孕妇进行风险评估,将孕妇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第八条高风险孕妇应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超声检查、胎心监测、血糖筛查、血常规、尿常规等。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高危妊娠评估分级制度,明确各类风险孕妇的诊疗措施和管理要求。

三、高危妊娠报告与转诊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高危妊娠报告制度,确保高风险孕妇的信息及时上报至上级医疗机构或妇幼保健机构。

第十一条高风险孕妇的信息报告应包括:孕妇的基本信息、高危因素、评估结果及采取的措施等。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对高风险孕妇应实行专人负责制,确保孕妇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救治。

第十三条高风险孕妇如需转诊,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办理,确保孕妇在转诊过程中的安全。

四、高危妊娠管理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孕妇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明确管理责任人,确保孕妇得到全程管理。

第十五条高危妊娠管理应包括:定期产检、特殊情况下的诊疗、分娩计划、产后管理等。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高危妊娠的宣传教育,提高孕妇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高危妊娠管理情况进行评估,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质量。

五、高危妊娠救治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高危妊娠救治制度,确保孕妇和胎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胎儿头皮血PH值: 正常7.25~7.35 轻度酸重度7.20~7.24 严重酸中毒﹤ 7.20 13、甲胎蛋白(AFP):为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重
要指标,多胎妊娠、死胎、消化道闭锁也增高。
三、可能的护理诊断
1、恐惧:与现实或设想的对胎儿及自身健康的 威胁有关
2、自尊紊乱:与分娩的愿望及对孩子的期望得 不到满足有关
(二)病因处理 1、遗传性疾病:早发现、早处理、预防为主 2、妊娠合并征 3、妊娠并发征
(三)产科处理
1、吸氧: 2、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 2、预防早产:硫酸镁 3、选择适当时间终止妊娠: 4、观察胎心变化: 5、缩短第二产程并做好新生儿抢救的准备 6、高危儿应加强产时及产后的监护
二、护理评估
胎头受压所致。
变异减速:宫缩与减速的关系不恒定,幅度 ﹥70次/分,迷走神经兴奋所致。
晚期减速:宫缩后下降,下降缓慢,恢复也缓 慢,幅度﹤50次/分,胎儿缺氧的表现。
(2)预测胎儿储备能力的方法
①无应激试验(non stress test NST):20分 钟内至少有3次以上胎动伴胎心率加速﹥15次/ 分称反应型;少于3次或加速不足15次/分称无 反应型,延长时间至40分钟,无反应表示胎盘 功能差。
高危妊娠管理
第一节 高危妊娠及监护管理
一、定义 高危妊娠(high risk pregnancy)是指妊
娠期有个人或社会不良因素及有某种并发症或 合并症等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产妇 (包括难产)者。
二、范畴
1.社会经济因素及个人条件:职业、年龄、体重、 遗传病史等。
2.疾病因素 (1)产科病史:流产、难产等。 (2)各种妊娠合并症 (3)目前产科情况:妊娠合并征、骨盆异常等。 (4)恶习:吸烟、饮酒
E/C ﹥ 15mg正常, 10~15mg为警戒值, ﹤ 10mg为危险值。
8、孕妇血清胎盘生乳素(HPL):足月4~11mg/L, ﹤4mg/L或突然下降50%表示胎盘功能减退。
9、血清游离次三醇测定; 10、血清特异性ß糖蛋白测定: ﹤170mg/L表示
胎盘功能减退。
11、羊水检查: L/S﹥2肺成熟 肌肝≥176.8umol/L肾成熟 胆红素﹤0.02肝成熟 淀粉酶值≥450U/L唾液腺成熟 脂肪细胞出现率20%皮肤成熟
2、下列羊水成分中,哪项属于胎儿肺成熟度的 指标:
A 肌酐
B 雌三醇
C 碱性磷酸酶
D 卵磷脂/鞘磷脂比值 E 胆红素
3、初孕妇,孕36周检查:胎头较小,怀 疑无脑儿,请指出下列何项检查对确诊 最有价值:
A 羊水染色体检查
B 测定雌三醇
C “B”超
D “A”超
E 监测胎心音
3、一孕妇妊娠超过42周,大夫作出终止妊娠的决定,而 孕妇及家属担心引产对胎儿不利,相信“瓜熟蒂落”, 你不应该采取: A、 同意孕妇及家属的意见 B、 讲解终止妊娠的方法 C、解释过期妊娠对胎儿危害 D、 检查胎盘功能 E 、监测胎心音
三、监护措施
(一)人工监护 1、确定孕龄: 2、宫底高度及腹围测量-----估计胎龄及胎而大
小 :胎儿体重(g)=[宫高(cm)×腹围(cm) +200] 3、高危评分:满分100分,低于70分为高危妊娠 4、胎动计数:判断宫内状况的简单指标。
(二)仪器监护
1、B超:数目、胎位、胎盘、双顶径等。 2、胎心听诊:普遍采用最简单的指标 3、胎心电子监护(内、外两种):作用 (1)监测胎心率:基线变异、周期性胎心率 (2)预测胎儿宫内储备功能:三种试验 4、胎儿心电图:诊断宫内缺氧及先心 5、羊膜镜检查:观察羊水的量、色,发现胎儿缺氧。
阳性:胎心率晚期减速连续出现3次以上,胎 动后无胎心率变化,说明胎盘功能减退,胎儿 宫内窘迫,有死亡危险。
5、胎儿心电图:羊水过多R低;过期妊娠,羊水
过少R高,振幅超过40~60mv表示胎盘功能不
全。 6、羊膜镜:羊水黄绿色、绿色—胎儿窘迫;棕
色、紫色、暗红色混浊——死亡。
7、E3:正常值15mg/24h,10~15mg/24h为警戒 值,﹤ 10mg/24h为危险值。
(一)病史:生育史、疾病史等。 (二)身心状况
1、身高、步态、体重: 2、测量宫高: 3、胎位: 4、血压: 5、心脏功能及杂音:
6、检查阴道出口: 7、羊水的量、性状及颜色: 8、估计孕龄: 9、数胎动: 10、焦虑、恐惧、悲哀等。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等。 2、超声检查:双顶径及畸形,22周起检查。 3、听胎心:
3、功能障碍性悲哀:与现实的或预感到将丧失 胎儿有关
四、预期目标
1、孕期安全,胎儿健康。 2、孕妇恐惧感减轻或消失。 3、孕妇维持良好的自尊。 4、孕妇正确面对自己及孩子的危险。
五、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一般护理:营养、休息、卫生、环境 3、健康指导:按时产前检查、指导自我监测胎
动。 4、病情观察并记录。 5、检查及治疗配合
4、胎心电子监护
(1)胎心率(fetal heart rate ,FHR)的监测: 基线胎心率(BFHR):无宫缩或宫缩间歇期胎心
率,持续观察10分钟以上,正常120~160/分, 基线变异(基线摆动)在10~25次之间,小于 5次,储备能力差。
周期性胎心率(PFHR):与子宫收缩有关的胎心率,有 三种: 无变化:宫缩后FHR无变化 加速:一般15~25次/分,躯干或脐带暂时受压。 减速:三种
②宫缩压力试验(contraction stress test ,CST)或催产素激惹试验(oxytocin challenge test ,OCT):
方法:1:2000催产素静点,8滴/分,开始逐渐 增加,宫缩3次/10分钟后监护。
阴性:胎心率无晚期减速,胎动后胎心率加快, 说明一周内无大危险。
(三)实验室检查
1、胎儿畸形检查:甲胎蛋白 2、胎盘功能检查:雌三醇测定、孕妇血胎盘生
乳素(HPL)测定 3、胎儿成熟度检查:肌酐、胆红素、淀粉酶等 4、胎儿缺氧检查:胎儿头皮血pH值
第二节 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及护理
一、处理原则 (一)一般处理 1、增加营养:高蛋白、高能量、足够的维生素、
铁、钙 2、卧床休息:左侧卧位
六、结果评价
1、高危因素得到控制,胎儿发育生长良好。 2、孕妇心情轻松,食欲睡眠良好。 3、孕妇参与、配合治疗,主动获取自我护理的
知识及技能。 4、孕妇能与医务人员共同讨论自己及胎儿的安
全或表达丧失胎儿的悲哀。
1、当前检查胎盘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 A、 测孕妇尿中雌二醇值 B、 测孕妇尿中雌三醇值 C、 测孕妇血中胎盘生乳素值 D、 羊水雌三醇测定 E、 测孕妇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