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合集下载

物理与光电信息技术工程

物理与光电信息技术工程

物理与光电信息技术工程
物理与光电信息技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了物理学和光电子学的原理与技术,旨在培养能够深入理解和应用光电子学及相关领域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在物理学方面,学生将学习经典力学、电磁学、热学、量子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物质的结构、运动和变化规律。

在光电子学方面,学生将学习光学、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学、光电传感器等知识,了解光电子器件的原理和应用。

课程设置方面,通常包括光电子学基础、光学与光学仪器、光电态和光电器件、电子与电子仪器、量子光学与光子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传感与信息处理等专业课程。

此外,还会涉及科学计算、信号处理、控制系统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知识。

毕业后,具备物理与光电信息技术工程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光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与测试、光电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光电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他们常常在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光电子仪器制造企业、通信领域等领域从事研发、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工作。

温州大学2016级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硕士拟录取名单

温州大学2016级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硕士拟录取名单

温州大学2016级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硕士拟录取名单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科教学(物理)王梦影专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刘康涛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李树行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刘刚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张静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高天勇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马芳琴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何剑锋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康颂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杨志通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李艺杰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理论物理陈垚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刘源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聂明鹏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徐婷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董璐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贡恩忠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郭珍珠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廖鹏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周月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张锦涛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崔和臣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李速专学硕非定向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张永昶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孙立望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施双飞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周学胜学硕非定向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余文彬学硕非定向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内江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内江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 、 、 。




















室 等 ; 并 建 有 强 场 物 理 研 究 室 和 电子 信 息 工 程 研 究 所 物 理 学 专 业 在 内江 地 区 各 中 小 学 设 有 教 育 见 习 和 实 习 基 地 ; 电 子 信 息 工 程 和 通 信 工 程 专 业 在 我 院建有 专 业 实训 实验 室 并在成都华迪 实训基 地 内江 电 信 公 司 内江 移 动 公 司 以 及 沱 江 无 线 电 厂 等 单 位 建 立 了 专 业 实 习 基 地 这 些 实 习 基 地 能够 充 分 保 证 我 院各 专 业 学 生 的 实 习 和 实 训 几 年 来 我 院 已 完 成 省 教 厅 科 研 和 教 改 项 目5 项 学 院 科 研 教 改 和









《 学》 热 目前 在 研 省 科 技 厅 和 省 教 育 厅 科 研 项 目6 项 教改 重 点课程 和 精 品 《电磁 学 》 列 为 省 级 精 品 课 程 市 级 和 院 级 科 研 光 学 被 列 为 学校 重 点建 设 学 科 我 院教 师 获 中 国人 民解 课程有22 项 放 军 科 技 进 步 三 等 奖 l 项 ; 中 国 工 程 物 理 研 究 院科 学 技 术 基 金 二 等 奖 l 项 ;


r


工 程造价 科) 应 用 电子 技 术 ( 专 科 ) ( 专科 ) 建筑 工 程技术 ( 专科 ) 六 个专 业 全 日 制 在 校 学 生 1 18 2 人 教职 工 44 人 我 院下 设行 政 办 公 室 教学 办公 室 学 生 办 公 室 实验 室 物 理 教研 室 建筑 工 程 教 研 室 和 电子 信 息 教研 室 ; 现 有 专 任 教 师 4 3 人 其 中教 授 6 人 副 教 授 22人 博 士 2 人 硕 士 1 7 人 另 有 2 人 正 在 攻 读 博 士 ; 有 实验 人 员 10 名 其 中 具 有 高 级 职 称 7 名 我 院有 3 4 0 0 多 平 方 米 实 验 大 楼 1 幢 固 定 设 备 总 资 产 7 0 4 万 元 ; 有 普 通 物 理 系 列 实验 室 物 理 仿 真 实 验 室 中学 物 理 实验 室 近 代 物 理 实 验 室 ; 电子 技 术 系 列 实验 室 计 算 机 技 术 实 验 室 通 信 技 术 实 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考研方向详细解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考研方向详细解析

电子信息工程 考研 的方向其实很多的,不过大家所知道甚少,笔者就搜集整理一些有关该专业的考研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方向中不同的学科是不同的,分为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对于学校而言,二级学科无法申请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可以申请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而一级学科一旦申请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可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例如 :0809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01物理电子学、080902电路与系统、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10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0811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3系统工程、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我找了以下专业方向以供大家参考,共十二大类。

其中有些是与物理、机械、光电、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交叉的学科,但电信专业的学生可以报考。

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工程、自动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光电信息工程、物理电子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简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电路与系统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

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因为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使得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元器件实现复杂、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成为现实。

一、学科概况信息与通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得电子电路与系统走向数字化、集成化、多维化。

电路与系统学科理论逐步由经典向现代过渡,同时和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电子学等学科交叠,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交叉学科,如新的微处理器设计、各种软、硬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硬件实现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介绍

等相关领 域从 事科技 开发 、 产品 设 计与加 工 、 管理 工 作的
应 用型工 程技 术人 才。 经 过 十 多年建设 , 本专业 的师资队
伍 、 仪 器设 备、 图书资料等软硬 件就 具备 了一 定的规 模 。 物理 与机 电工 程 系十分重视 师资队 伍 建设 , 通过人
学生 进 行 电 子 学 实验
1 ‘ ] ■] r
]r
]r
] ■] r
]
] , .
■’ r

]
■]
r
] ■] r
]r
]r
]
] ‘
r
]r
1
一] r
] ■] ■] r
] 广 ] ■] r
] ■] 广丫
]r 丫
] r ] ‘ ] ■ ] 广 ] r 『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专业介绍
电子信 息科学与技 术本科专业 隶属物理 与机 电工
料的建设 力度 , 能满足 教 师授课 和 学生 学习之 用 。
在安徽省 “ 十一 五 ” 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规 划 中, 明确地提 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的第一 个主要任 务是大力
发展 电子信 息产业 。
随着中部崛起 ,安徽省

8
6

1
行动计划和
“ 数 字安徽 ”
建设 规 划的 实施 在 , 学院领 导的大
模式和方法 , 进行重点课程 建设 教 , 学质量不 断提 高。
为加 强 专业 硬 件建设 , 现 已建有下 列专业 实验 室。
( 1 ) 电子 学基础 类 实验 室:模 拟 电子技 术实验 室、验 室等;( 2 ) 应 用 电子技 术类
实验 室 :电视 原理 及 维修 实验 室、 电工 电子 实训 室 ;( 3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感谢观看
对外交流
近五年来,我系教师多次派出中科院、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访学,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实现学术交流的 良性互动。也先后和法国萨瓦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法国巴黎高师、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名 校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取得了一批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贵州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所的物理学领域知名专家,如我院兼职教授武向平院 士、李家明院士、陆埮院士、楼宇庆教授、973首席科学家彭勃研究员也多次来我系参观、指导。
师资队伍
现有在职教师共34人,教授2人,副教授16人,高级实验师3人,博士2人(一人正在国外做博士后),在职攻 读博士学位教师1人,在职攻读硕士教师2人,硕士12人。黔南州首届优秀青年人才和州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 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基本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和学历结构渐趋合理的教师队伍。
近五年来,物理与电子科学系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获得了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20余 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和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30余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表彰。
实验室建设
依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院级重点学科理论物理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我系已经建 立起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有一定规模的物理与电子实验中心,包括力学、热学、光室、电磁学、物理演示实验 室、电工学实验室、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感测技术实验室、单片机等21个基础与专业实验室,实验中心的总资 产共计650余万元。实验中心的建设已经较为完备,并将在2014年度得到较大规模的实验室资金建设的投入。
办学成效
2009年以来,我系教师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Sensors & Actuators: A》、《Chinese Physics B》、《Chinese Physics Letters》、《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物理学报》和《大学物理》等国内外重要SCI 学术期刊和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核心及以上期刊47篇,SCI学术刊物2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 利5项,获省州级教学科研获奖13项。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省长基金2项、省教育厅项 目5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优秀人才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3项、省科技联合基金4项,已形成良好 的发展势头。

新乡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新乡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开设专业
物理学专业(师范、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 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科研、 教学、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数据库、C语言、电子技术、 电工学、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结构和物性、计算物理、 数学物理方法、微机原理及应用等三十余门课程。
新乡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新乡学院下设院系
01 历史沿革
03 建设成果 05 校企合作
目录
02 师资力量 04 教学建设 06 开设专业
新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的前身是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科,始建于1980年。2014年升格为新乡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历史沿革
新乡学院物电学院新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的前身是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科,始建于1980年,1984 年设置物理系,2007年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原大学、新乡市教育学院合并升本,成立物理系,随着办学规 模的扩大和专业的增加,2011年改名为物理与电子工程系。2014年升格为新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电 系在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正在逐步地走向成熟。
校企合作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长期以来注重校企合作,先后与12家企业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合作关系,在各专业实施培养 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教师通过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的合作,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提高 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PZDK-7智能快速充电机》是我系与新乡市太行佳信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智 能快速充电装置的典型案例。

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科学研究
2013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0项,其中国家基金面上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7项(其中包 括一个河南省优秀创新型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和一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厅级项目48项;在《》、《. Soc.》、《Astrophys. J.》、《Phys.Rev.B》、《.》、《Opt.Lett》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 余篇,被SCI/EI收录学术论文244篇,其中二区以上学术论文65篇;获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 专利14项。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师范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物理教学的教 师及从事科研、技术和相关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技术、理论力学、电 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近代物理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等。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物理学(光伏科学与技术方向)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光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的操作技能。能在相关科研机构或相 关企业从事科研开发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光学、光伏系统与设计、晶体学、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材料加工CAD、 电
学科建设
学院在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物理学被评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光学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优秀二级学科, 物理学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2+2”卓越物理教师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获批河南省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河 南省卓越工程人才培养项目,“光电新技术应用”为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 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5人,高级实验师3人,博士10人;1人获“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奖”称号,1人荣获“福建省师德标兵”称号。

经多年建设,物电系现有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计算物理与数值分析二个自设二级学科硕士点,此外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在物电系设置了嵌入式系统应用研究方向。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团队主要骨干教师有周宙安、李子军教授和付丽萍副教授等,计算物理与数值分析研究团队主要骨干教师有李子军、周小方、蔡建平教授和陈淑红、刘静宜、庄榕榕、何亦宗、李秀燕、陈焕庭副教授等,嵌入式系统应用研究团队主要骨干教师有周小方教授和白炳良、王海光、郭海燕副教授等。

近五年来,本学科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主持教育厅A类计划项目14项,横向科研课题15项。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20多篇,出版教材3部。

其中90篇被SCI、EI或ISTP收录,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拥有实验室面积4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500万元。

我系拥有包括可用于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生实习实践的市、县级重点中学的校内外试验基地三十多个;拥有用于嵌入式系统应用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校外研发训练基地十多个。

近5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一项,国家二等奖二项,获福建省一、二等奖数十项。

参考书目
联系人:周老师email:jinrongzh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