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巴顿将军》(1970)【美国】(上译译制片)
巴顿将军

影片实例分析《巴顿》(PATTON) 1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 1970年彩色 169分钟制片:弗兰克·麦卡锡(FRANK MCCARTHY)编剧: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爱德蒙德·诺斯(EDMUND NORTH)导演:弗兰克林. 谢弗纳(FRANKLIN SCHAFFNER)摄影:弗莱德·柯奈堪普(FRED KOENEKAMP)录音:杰姆斯·柯科伦(JAMES CORCORAN)美工:乌利·麦西瑞(URIE MCCIEARY)剪辑:休·福勒(HUGH FOWLER)音乐:杰瑞·戈德史密斯(JERRY GOLDSMITH)军事顾问:奥玛尔. 布莱德利将军(OMAR BRADLEY)主要演员: 乔治·司各脱(GEORGE SCOTT)卡尔·马尔敦(KARL MALDEN)第一次看美国影片《巴顿》是大革文化命刚结束不久,整个在京电影单位都陆续地在放映这部影片。
当时确实起了类似《泰坦尼克号》的轰动,不过仅限于电影圈内。
我看了之后感到震动。
二十多年没有接触美国电影,没想到他们跑得这么远了。
震动之余有一个想法,是不是仅仅我一个人有此感。
于是就有意进行了一次调查。
由于当时看《巴顿》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事件,所以只要是电影圈内的人,见面似乎都会问一句,看过《巴顿》没有。
我就故意回答“没有,怎么样?”“嘿,真棒。
”“怎么个棒法。
”“那旗子好大!”我心想,完了,中毒了。
《巴顿》的前十五秒钟,画面一出来就是一面美国国旗,看不见它的四边,用句行话说,观众只知道这面旗占满了整个画面,至于有多大,就没法估计了,因为画面上只有一面旗,没有其它的参照。
同时我们听见嘈杂的人声,接着一声“立正”的口令和碰鞋后跟的声音。
当然我们知道那嘈杂的声音是部队。
接着一个小人影从画框正中的下边框露出来,不如说,升上来。
巴顿将军

【译名】巴顿将军/铁血将军巴顿【片名】Patton【年代】1970【国家】美国【类别】传记/剧情/历史/战争【语言】英语【字幕语言】中文/英文【视频尺寸】1280×720【文件格式】RMVB+AAC【IMDB评分】 8.1/10 (23,650 votes)【片长】171 MiN【导演】弗兰克林·斯凡那 Franklin J. Schaffner【主演】乔治C·斯科特 George C. Scott .....Gen. George S. Patton Jr.卡尔·莫尔登 Karl Malden .....Gen. Omar N. BradleyStephen Young .....Capt. Chester B. HansenMichael Strong .....Brig. Gen. Hobart CarverCarey Loftin .....Gen. Bradley's driver (as Cary Loftin)Albert Dumortier .....Moroccan MinisterFrank Latimore .....Lt. Col. Henry DavenportMorgan Paull .....Capt. Richard N. JensonKarl Michael Vogler .....Field Marshal Erwin RommelBill Hickman .....Gen. Patton's driverPat Zurica .....1st Lt. Alexander Stiller (as Patrick J. Zurica)詹姆斯·爱德华兹 James Edwards .....Sgt. William George MeeksLawrence Dobkin .....Col. Gaston BellDavid Bauer .....Lt. Gen. Harry BufordJohn Barrie .....Air Vice-Marshal Sir Arthur ConinghamRi chard Münch .....Col. Gen. Alfred Jodl (as Richard Muench)Siegfried Rauch .....Capt. Oskar Steiger迈克尔·贝茨 Michael Bates .....Field Marshal Sir Bernard Law MontgomeryPaul Stevens .....Lt. Col. Charles R. CodmanGerald Flood .....Air Chief Marshal Sir Arthur TedderJack Gwillim .....Gen. Sir Harold AlexanderEd Binns .....Maj. Gen. Walter Bedell Smith (as Edward Binns)Peter Barkworth .....Col. John WelkinLionel Murton .....Third Army chaplainDavid Healy .....ClergymanSandy Kevin .....CorrespondentDouglas Wilmer .....Maj. Gen. Francis de GuingandJohn Doucette .....Maj. Gen. Lucian K. TruscottTim Considine .....Soldier who gets slappedAbraxas Aaran .....WillyClint Ritchie .....Tank captainAlan MacNaughtan .....British briefing officerBrandon Brady .....Lt. Young (uncredited)Charles Dennis .....Soldier (uncredited)Paul Frees .....Voice (uncredited)Hellmut Lange .....Maj. Dorian von Haarenwege (uncredited)Harry Morgan .....Senator (uncredited)Bruce Rhodewalt .....Cynical wounded soldier (uncredited)【简介】一九四三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
电影巴顿将军相关介绍

电影巴顿将军相关介绍Patton中文名:巴顿将军导演:富兰克林·夏夫纳(Franklin J. Schaffner)主演:乔治·斯科特(George C. Scott) | 卡尔·马尔登(Karl Malden) | Stephen Young | Michael Strong | Carey Loftin | Albert Dumortier其他翻译:巴顿将军(台)/铁血将军巴顿(港)英文别名:Blood and Guts (UK) Patton: A Salute to a Rebel Patton: Lust for Glory (UK)地区:美国对白:英语德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上映时间:1970年02月04日美国时长:170 min / Sweden:172类型:传记剧情战争相关资源剧情介绍美国故事片《巴顿将军》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依据的军事传记片,根据迪斯拉斯·法拉戈所著的《巴顿:磨难与胜利》和奥马尔·N·布莱德雷所著的《一个士兵的故事》两书内容所创作。
这是近十几年来,美国所拍摄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重要影片之一,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人物与情节基本上忠实于历史。
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毁誉参半的经历,包括殴打士兵、发表不慎重的政治言论等都得到了如实的反映。
该片属战争题材,且不乏雷霆万钧的战斗场面,如坦克大战等,但同样也用了许多笔墨描写了人与战争的关系,将巴顿这个“暴戾的军神”的个性写活了,全片紧扣主人公,精细刻画出他的性格、脾气与内心矛盾,而没让他淹没在一大堆装甲和隆隆的履带声中。
影片不但歌颂了巴顿将军,而且也通过对巴顿这个人物的刻画,肯定了美国在打败德、意结束欧洲战争中的作用。
《巴顿将军》在摄影上有一定的特色,它运用高级宽银幕技术,使影片的画面显得相当漂亮,许多巨大场面拍摄清晰而集中,其中沙漠里的战斗和巴顿将军在隆冬越过法国的场面,格外令人赞叹。
巴顿将军电影经典台词

巴顿将军电影经典台词1、我从来就不在乎是否和别人一样。
2、人生若无值得牺牲之事,犹如白活一场。
3、让自己的国家永存,哪怕牺牲生命。
4、没经历过**的人没有资格评价**。
5、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一堆马粪。
那些胆汁过剩、整日在星期六晚间邮报上拉马粪的家伙,对真正战斗的了解,并不比他们搞女人的知识多。
6、在军队中服过役的人是堂堂正正的人。
7、高喊人人平等的人不是傻子就是骗子。
8、**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所有的人都害怕**。
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
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
9、当你倒下去,爬起来时你会发现你脸上沾的不是泥土,而是你士兵的鲜血和肠油,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拿起战刀去戳穿德国狗仔的肚皮,用他们的鲜血和肠油来润滑我们的坦克履带吧。
10、可能有人认为我是个梦想家,但我相信,我不是。
11、**是门艺术,这并不是由固定公式推出的受感情支配的解释。
12、许多人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为人所知而在于默默无闻。
13、没有一种机器能够比操纵机器的人更伟大。
14、勇气是一种智慧,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因素。
15、军人与战斗是不可分的,作为一名军人,我为自己所从事的这项事业饿而自豪。
16、一品脱的汗水可以挽救一加仑的鲜血。
17、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让你手下的一个狗娘养的,要他去夺取一个地方。
如果他做不到,就把它撤掉!18、军人也是一个公民,实际上公民的最高义务和权利就是拿起武器保卫祖国。
19、我对为了赢得**而去到处乞求总是深感恼怒。
20、**是执行一种简单的**,体现在书面上是极为苍白和毫无**的。
21、假如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一样,那么就必定有人没有想。
22、伟人之所以伟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效忠于他们的下属。
23、**像雕刻一样也许比雕刻还要美,**是一场美妙的智力竞赛,**中“屠夫”作用就和雕刻时刻刀的作用一样。
24、如果一个人想活下去那他必须随时保持警惕。
否则一些**养的德国人就会偷偷摸到他的背后用打出屎的力量把他打死。
《巴顿将军》开场拉片

《巴顿将军》开场6分18秒拉片与赏析刘大鼎一.分镜头分析:注:镜头长度单位是秒(s)或者是画格个数。
开场创新性分析《巴顿将军》这部电影拍摄于1967年,1970年上映,是一部反映美国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巴顿将军戎马一生的电影,此次作业分析的是这部电影的开场,也就是开篇的前6分18秒的画面(具体时间可能因下载的电影总时长不同而有所不同)《巴顿将军》的开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面美国国旗,铺满整个画面,观者能直观的感受到这幅国旗是占满整个画面的,但是并不知道这面国旗有多大,或者说,并不会有意识的去想这面国旗的大小。
16秒过后,一道“立正”的声音传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声音剪辑点上使用的是捅声的手法,随后巴顿将军走上高台,向前走了四步走到高台中央,立定,敬礼,响起了美国陆军的升旗军号。
在接下来的31秒内,画面呈现了8个不同的特写镜头,通过对巴顿戎装的整体展示,对其穿着的具体细节,比如勋章,结婚戒指,马鞭,象牙把手枪,军徽,钢盔,以及对其面部和动作的描绘,比如泛灰的白眉,炯炯有神的双眼,坚毅的颜色,有力的军礼,塑造了一个英气逼人,将气十足,威风堂堂的将军形象。
初次看到这个开场时在大二年的《影视赏析》课堂上,当时陈烁老师播放了这个开场的前1分30秒,让我们拿笔记下所看到的画面,说实话,想起当初看到这个开场的时候我是很惊讶的,我自认为所看的经典电影不少,《巴顿将军》之前也有耳闻只是没有机会细看,但真正看到这个开场之后,我才强烈的感受到为什么这部电影会长期以来一直被津津乐道。
虽然已经有很多大师发表过对这个开场的分析,但经典总是经得起玩味的。
开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巴顿将军走上高台时的身影和身后国旗的对比,二是接连着的特写镜头,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是我不曾体验过的,首先美国国旗的画面是景别十分巨大的场景,而后的大特写镜头却又是影视画面中景别最小的,这两种景别的镜头在数量上和总时长上分庭抗礼,前16秒的1个镜头是大全景,在经历了短暂4秒的全景过渡过后,是接连着的8个总长为31秒的不同的特写镜头,全程巴顿将军没有说一句话,巨大差异的景别对比强烈冲击着视觉感官,就好比突然从一栋高楼大厦定位到这栋楼中某棵树的树叶上,在感官上给人以差异巨大的体验,让人来不及思考为什么画面转换的那么快的同时更具信息量的画面便又闪现了。
巴顿将军

《巴顿将军》是一部老电影,曾经获得1970年奥斯卡金奖。
游鱼偏爱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剧情片,尤其人物传纪,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都能听到地道的好故事。
在电影中,大人物常关联历史,小人物常关乎生活,各有其长,但是他们都关于人性。
二战虽然惨烈但毕竟已经远去,对于战后出生的普通人而言,它已经那么模糊。
所以后人口中流传的都是关于英雄的传说,尤其富有个性魅力的英雄。
譬如巴顿将军。
游鱼原来以为电影《巴顿将军》有点闷——作为一部能代表美国军方思想的电影,应该非常严肃正统,其实不然,相反电影比较有趣。
这全因为巴顿将军本人非常有趣。
巴顿将军是个口无遮拦的人,爱出风头,大胆冒险。
巴顿将军断送政治前途,就是因为他心中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个性,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
玩政治的人,基本上挂着标准却没有诚意的微笑,说着滴水不漏的外交语言,即使心中非常憎恨对手,也会表现的彬彬有礼。
可巴顿将军并不这样。
在电影中,最了解巴顿将军的不是上司,不是同僚,不是副官,不是士兵,而是德国的一位军官,他说巴顿是活在十六世纪的人,和二十世纪格格不入。
在德国战败之后,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真正死去的是巴顿,因为巴顿是为战争而生存的。
事实上,战争胜利之后,巴顿因为说错话被解除职务。
在电影最后,巴顿将军牵着他的爱狗走过一辆风车面前,背影落寞萧瑟。
这时,游鱼突然强烈地感到——巴顿就像堂吉诃德,一个充满理想和世界格格不入的浪漫骑士。
说巴顿是堂吉诃德,并不唐突。
巴顿将军在一次战争之前,对副官说过那么大意如此的话:写一首诗歌给对手,约他开着坦克来和我决斗,以此来决定战争的输赢。
这句话最能表现巴顿的个性,完全是十六世纪骑士的作风。
游鱼认为,这是巴顿将军和世界别扭着的根本原因,不过这也是巴顿最具有个人魅力的地方。
正常人不会真正地喜欢一个完美的让人无可挑剔的英雄,因为他只会让凡人感到自己的猥琐(假设有这样完美的英雄)。
相反,像巴顿这样满是缺点的英雄才是可亲的。
巴顿,一位浪漫骑士,一个理想主义者,一直无法和这个世界妥协。
百看不厌的上译厂译制的外国老电影

百看不厌的上译⼚译制的外国⽼电影
donglin59
2015-10-18
上世纪七⼋⼗年代,上海电影译制⽚⼚出品了很多外国的经典影⽚,给我们当时的⽂化⽣活增添了⼀抹难以忘怀的绚丽。
每⼀部电影都是⼀次完美的再创作,甚⾄超过原来影⽚的效果(这是⽚中外国演员的评价)。
毕克、尚华、邱岳峰、童⾃荣、刘⼴宁、李梓、丁建华、杨⽂元、乔榛、苏秀、赵慎之、杨成纯、曹蕾等等,当时这些配⾳演员的名字⽿熟能详,他们的声⾳⾄今仍能够打动我们的⼼灵。
这声⾳将和他们配译的电影⼀起占据着我们⼼⾥的⼀块⽂化净⼟。
《尼罗河上的惨案》
《卡桑德拉⼤桥》
《佐罗》
《三⼗九级台阶》
《冷酷的⼼》
《叶塞尼亚》
《追捕》
《望乡》
《⽣死恋》
《魂断蓝桥》
《鸳梦重温》
《巴黎圣母院》
《铁⾯⼈》1970
《简爱》
《紧急下潜》
《悲惨世界》
《基督⼭伯爵》
《警察局长的⾃⽩》
《虎⼝脱险》
《茜茜公主》三部
《宁死不屈》
《第⼋个是铜像》
《加⾥森敢死队》
《沉默的⼈》
《⽼枪》
《逃离索⽐堡》
《英俊少年》
《伦敦上空的鹰》
《苔丝》
《海狼》
《⾳乐之声》
《冰海沉船》
《苦海余⽣》
《最后⼀颗⼦弹》
《天鹅湖》
《虎!虎!虎!》
《逃往雅典娜》
《⾮凡的艾玛》
《⽔晶鞋与玫瑰花》
《蛇》
来⾃:怀旧影视论坛 / 外国⽼影视⿎励
分享
操作。
从《巴顿将军》看管理

从《巴顿将军》看领导力之一:别开生面的现场联合办公2008-7-2 5:09:00文:jk02好来坞电影《巴顿将军》堪称最经典的“领导力”培训教科书,俯拾皆是领导力核心内容的典型案例,本文只选其中一幕为证。
这一幕发生在电影开始后不久,看似漫不经心的,却又意味深长。
美军三星上将巴顿受命到北非抗击纳粹,迎接他的是一次盟军空前的惨败和德军的大胜,数千美军被俘,战线溃退数百里。
前任指挥官的低能和美军的士气让他感觉到,要想战胜对手绝非易事。
在他驾着吉普车开往军部的路上,已经想好两件大事,一是恢复美军的士气,二是寻求英军的空中保护。
待他整顿好士气低落的美军第二军后,立即召集部下将官们商讨打击德国隆美尔非洲军团的方略,手下人来报英军空军少将肯尼汉和布福德到访。
巴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二人。
之前,英、美两军发生了一些争吵,美军指责英国皇家空军未提供足够的空中掩护,致使地面部队不断遭到德机的轰炸。
而英军却认为这是美国人在为失败找借口,英国空军在地中海沿线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德国人在北非不可能有飞机能起飞。
面对英国人,巴顿出人意料地热情,完全没有往日骂娘的作风(有点反常),他只是提出了希望英国朋友适当地派出一些飞机保护美军地面部队的建议。
看到巴顿的客气,肯尼汉将军立马把官腔打得更高了,反复强调他的下级报告的是英军的空中优势是如何如何的强大,德国飞机早被打得不敢上天了。
他还向满脸微笑的巴顿(是不是有点阴)夸下海口,说从此以后再也看不到德机了,哪怕你很想看。
这时,两架德机不请自来“参加”巴顿的办公会,把会场内外炸得一塌糊涂,第二军毫无还手之力,在机关枪和炸弹面前三位将军也只有抱头鼠窜的份,好容易躲到会议桌下。
在桌下,三位将军继续“开会”,巴顿笑着对肯尼汉说,你刚才不是说再也看不到德国飞机了吗?肯尼汉一脸狼狈,说不出话来。
其实,巴顿的部队,包括他的指挥部几乎天天都挨德国人的轰炸,而英国人却不承认这一事实。
所以,巴顿精心安排了这次“炸弹下的会面”,让英国人重视了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