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
十佳孝星事迹

十佳孝星事迹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指对父母的尊敬、关心和照顾。
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孝子孝女们的感人事迹,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顺。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十位中国历史上的十佳孝星及他们的事迹。
第一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子杨秀清。
杨秀清出生在明朝时期,由于家境贫寒,他非常孝顺地照顾他的父母。
在年幼时,他就砍柴做炭来赚钱养家,并将大部分的钱送给父母。
尽管他十分疲惫,但他从不抱怨。
当他的父母年纪渐大,生活变得更加艰辛时,他更是日夜操劳,不辞辛苦地照料他们。
杨秀清的孝行感动了当地的乡亲们,他们纷纷称赞他为孝子。
第二位是北宋时期的文豪苏东坡。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孝顺的儿子。
在他的父亲患病期间,苏东坡亲自照顾父亲,每天都亲手为他煮汤、按摩。
即使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非常忙碌,但他仍然坚持每天给父亲读书,以提高父亲的文化水平。
苏东坡的孝行感动了当时的人们,并被后人称为"孝子楷模"。
第三位是明代时期的戴宏。
他在出生时便丧父,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每天早起为母亲做饭、洗衣,并亲自捧饭到母亲的嘴边。
他还给母亲留下了一本手抄本,上面写着"我的心,百姓的心",寓意他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和对人民的关怀。
戴宏的孝心感动了众人,并被后人尊称为"十佳孝星"。
第四位是元代时期的郭妻。
郭妻出生于贫寒家庭,嫁给一个家境富裕的人后便努力工作,省吃俭用,存钱养活丈夫的母亲。
丈夫的母亲年纪渐长后,她更是照料得井井有条,悉心照料,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她的安康。
郭妻的孝顺精神感染了周围的人们,被誉为"十佳孝星"。
第五位是明代时期的萧思恭。
萧思恭一生都孝顺他的父母。
他每天早上都会用温水帮助他们洗脸,帮助他们穿衣服,甚至亲自为他们准备早餐。
他还负责照料他们的采茶园,不辞辛苦地劳动。
萧思恭的孝心感动了众人,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孝子"。
感动中国十大孝子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孝子事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孝道,孝子为人们所敬佩,他们以身教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十位感动中国的孝子,用他们的故事传承孝道,向他们致敬。
一、包公的孝行包公是北宋著名的名相,被誉为“聪明异秉,智勇双全,廉洁忠正,治国有方,为官一任,清名永显,人称包拯”。
包公的父亲在他年幼时去世,使他的母亲丧失依靠。
为了尽孝的义务,包公不但照顾母亲的日常生活,还用自己的家产为母亲创办了一所医院,让母亲有一个安享晚年的家。
二、钱王的孝行钱王是明代初年的英勇将领,曾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征战天下。
钱王的母亲年老体弱,生病后不愿意把家产分给儿子,而是将家产全部捐给了国家。
钱王知道后,感动不已,毅然决定将家产全部卖掉,治疗母亲的病痛,并且将剩余的钱财预备好用于筹备母亲的后事,直到母亲去世后,他才开始为自己设想。
三、鲁智深的孝行《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一位打打杀杀、酒酣耳热的英雄。
但是面对自己的母亲,他却极其孝顺。
鲁智深的母亲年迈体弱,行动不便,鲁智深深知道这一点后,就专门建了一个房屋供母亲居住,还分别在四周设置木雕布袋熊、烟火铜炉等装饰,极力让母亲感受家的温馨和安逸。
四、信陵君的孝行信陵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将,也是一位孝子。
在信陵君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独自一人仍坚守着传统的习惯。
信陵君看到母亲整日哭泣,就在外面找了一株玉兰树,千方百计将树移植到家里面,让母亲在窗前看着玉兰,宽慰心情。
五、曹操的孝行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将领和文学家。
曹操在年幼时死亡了父亲,母亲倒有一番官职的好处,但是他没有因此去过安逸的日子,反而对母亲很是照顾。
一次,曹操还特意前往草庵看望母亲并与母亲共进草莓,抚慰老母心灵的创伤。
六、济公的孝行济公是南宋时期的一位佛教高僧、医学家、声教士。
济公的母亲在他还很年幼时就去世了。
但是,膝下无子的父亲并没有娶妻生子,济公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
后来,父亲去世后,济公花费巨额资金修建了一座庙院纪念父亲,并开办济善堂帮助人们,旨在行善积德,他的孝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钦佩。
十大孝子事迹材料

十大孝子事迹材料孝子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孝子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十大孝子的事迹。
第一位是孝顺母亲的朱元璋。
朱元璋在他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为了报答养育之恩,每年都要亲自到母亲的坟前祭拜,直到他成为皇帝为止。
第二位是董永。
董永的母亲生病了,他每天都要背着母亲上山挑柴,一直到母亲病愈为止。
第三位是杨继盛。
杨继盛的母亲年老多病,他每天都要亲自喂母亲吃饭,梳洗更衣,直到母亲去世为止。
第四位是包拯。
包拯的母亲生病了,他每天都要亲自为母亲熬药,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直到母亲病愈为止。
第五位是关羽。
关羽的母亲在世时,他每天都要亲自为母亲洗衣做饭,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直到母亲去世为止。
第六位是岳飞。
岳飞的母亲生病了,他每天都要亲自为母亲熬药,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直到母亲病愈为止。
第七位是曹操。
曹操的母亲在世时,他每天都要亲自为母亲洗衣做饭,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直到母亲去世为止。
第八位是刘备。
刘备的母亲生病了,他每天都要亲自为母亲熬药,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直到母亲病愈为止。
第九位是孔子。
孔子的母亲在世时,他每天都要亲自为母亲洗衣做饭,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直到母亲去世为止。
第十位是文天祥。
文天祥的母亲生病了,他每天都要亲自为母亲熬药,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直到母亲病愈为止。
这十位孝子的事迹,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他们的事迹将永远被后人传颂。
愿我们都能学习他们,将孝道传承下去。
十大孝子发言稿

十大孝子发言稿各位领导、各位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孝子的故事和思考。
孝子,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中国古代,孝子是受到人们最为崇敬和尊重的人物,他们以孝敬父母为荣,以不孝为耻。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十大孝子的故事,希望能够激励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孝敬父母,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一位孝子是孟子。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出了很多令人敬佩的事情。
有一次,孟子的母亲生病了,孟子照顾母亲非常细心,连续三天三夜都没有合眼,一直守在母亲的身边,直到母亲病愈。
孟子的孝心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古代孝子的楷模。
第二位孝子是文天祥。
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抗元名将,他在孝敬父母方面也是非常出色的。
文天祥的父亲生病了,文天祥不顾一切地回家照顾父亲,直到父亲病愈。
他的孝心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古代孝子的楷模。
第三位孝子是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子,她在孝敬父母方面也是非常出色的。
孝庄太后的母亲生病了,她不顾一切地回家照顾母亲,直到母亲病愈。
她的孝心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古代孝子的楷模。
第四位孝子是关羽。
关羽是中国古代蜀汉时期的名将,他在孝敬父母方面也是非常出色的。
关羽的父亲生病了,关羽不顾一切地回家照顾父亲,直到父亲病愈。
他的孝心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古代孝子的楷模。
第五位孝子是岳飞。
岳飞是中国古代南宋时期的名将,他在孝敬父母方面也是非常出色的。
岳飞的母亲生病了,岳飞不顾一切地回家照顾母亲,直到母亲病愈。
他的孝心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古代孝子的楷模。
第六位孝子是张飞。
张飞是中国古代蜀汉时期的名将,他在孝敬父母方面也是非常出色的。
张飞的父亲生病了,张飞不顾一切地回家照顾父亲,直到父亲病愈。
他的孝心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古代孝子的楷模。
第七位孝子是李白。
李白是中国古代唐代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在孝敬父母方面也是非常出色的。
李白的父亲生病了,李白不顾一切地回家照顾父亲,直到父亲病愈。
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

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例子:1. 顺风耳顺风耳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孝子,他为了给母亲寻找药材,一直追随着风的方向,而风带他寻找到了一种能治愈病痛的草药,救了母亲的性命。
2. 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女儿,她在嫁到吐蕃后,为了保护自己的父母,一直忍受各种苦难,并在吐蕃王的逼迫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以换取吐蕃王对唐朝的友好态度。
3. 许仙许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孝子,他为了给母亲寻找药材,不惜到百花谷去寻找,最终得到了治愈母亲病痛的仙草,并将其献给母亲,从而使母亲恢复了健康。
4. 吕洞宾吕洞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孝子,他为了报答养育之恩,不顾自己的名利,选择了隐居山林,以修身养性,为百姓服务,成为了道家的代表人物。
5. 文天祥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忠孝节义的伟大将领,他在抵御外敌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同时他也是一位孝子,曾经遭到过父母的病痛之苦,但他从未离开他们的身边,一直照顾他们直到最后一刻。
6. 无名氏无名氏是中国明朝时期一位孝子的事迹,他在父亲去世后,为了守夜陪伴父亲,守了整整三年之久,直到父亲腐烂,他才离开。
7. 李贺李贺是中国唐朝时期一位文学家,他在父亲去世后,为了照顾患病的母亲,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奉献给了母亲,还曾经为了给母亲治病,亲自割肉喂鸟。
8. 孝德天皇孝德天皇是日本平安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为了慈母之心,推行了很多改革和建设,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被尊为孝子皇帝。
9. 曹孟德(曹操)曹孟德(曹操)是中国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和政治家,他虽然行事残暴,但对待母亲却非常孝顺,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梳头洗脚,表达对母亲无尽的爱护和关怀。
10. 梅兰芳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为了孝敬母亲,一直奋斗在舞台上,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京剧演员之一,为母亲带来了荣誉和幸福。
古代十个著名孝顺父母的历史人物事迹—感恩、孝心

古代十个著名孝顺父母的历史人物事迹—感恩、孝心1.曹操敬老:曹操是中国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
敬老孝道著称。
曹操在家庭中尊敬他的父亲,孝顺至孝,
经常为父亲侍奉,照顾和宠爱他。
2.唐宋八大家之周邦彦:周邦彦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是八大家之一。
周邦彦孝事母亲,终身未娶,一直与母
亲相伴至她去世。
3.沈括兴庆救母:北宋时期的学者沈括,为了挽救患病在床
的母亲,他独自坐在庙堂前捉拿毒蛇,给母亲用来治病。
4.田园诗人欧阳修: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以其田园诗闻名。
欧阳修孝顺父母,尤其在父亲生病期
间,经常前往探望和服侍他。
5.明孝宗朱佑猷:明朝的孝宗朱佑猷极其孝顺,他在位时常
常亲自照料他的老母亲,包括为母亲洗脚、提菜和喂食。
6.清朝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中国清朝的皇帝,他以孝治天
下著称。
他对父母孝顺至极,尤其对年迈的母亲更加尊敬
和关心。
7.郑成功救父: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抗清英雄,他救出在欧
洲俘虏期间的父亲,将他带回福建。
8.乌鲁木齐市冯如杰:冯如杰是乌鲁木齐市的一位普通出租
车司机,他每天为患有脑瘤的母亲免费开出租车,陪伴她
前去接受治疗。
9.纪晓岚:纪晓岚是近现代中国的女作家,她在她的作品中
传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敬爱和思念。
10.文豪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通过他的作品表达
了对他父亲生命中的困苦和苦楚的记忆,并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敬意。
以他们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孝道的伟大和无私,他们对父母的关心、照顾和奉献成为敬爱他们的人们的楷模。
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共五则范文)

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的内容,具体内容:孝是炎黄民族延绵不绝的道统,孝是中华文化持久不衰的根脉,孝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石。
“万事孝为先”更是中华传统美德之精髓。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欢迎借鉴参考孝...孝是炎黄民族延绵不绝的道统,孝是中华文化持久不衰的根脉,孝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石。
“万事孝为先”更是中华传统美德之精髓。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欢迎借鉴参考孝子事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孝感动天——舜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
他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 20 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
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过了10 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
十大孝子的故事

十大孝子的故事1. 朱元璋的孝子朱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年仅七岁时便被母亲进宫为太子,后来母亲去世,他依然保持着对母亲的思念和孝心,为之减膳、悼念,不敢奢侈,直到登基为帝后,依然每年祭扫母亲坟墓,保持着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 杨度的孝子杨文广:明朝时期,杨文广的父亲杨度生前曾为李自成效力,后因事情得罪李自成,被贬为庶民,杨文广深知父亲屈辱的境遇,便白天工作,夜晚给父亲讲经解说,劝父亲放下过去的苦难,重新开始。
3. 鲁迅的孝子周作人:周作人是著名文学家鲁迅的侄子,他的母亲因为对鲁迅家族的贡献被迫害致死。
尽管如此,周作人仍然对鲁迅家族的遭遇深感痛心,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旨在通过文字传承鲁迅家族的文化,以此铭记母亲的孝心和家族的历史。
4. “荆轲刺秦王”的孝子:荆轲虽然被后人视为国士,但他的父亲却曾是一名犯罪过的囚犯,因此荆轲童年时期过得十分艰难。
然而,荆轲仍然坚定地为父亲治病、服侍生活,直到自己身披锦袍进入秦王府,为父亲争得官职和身份。
5. 冯唐的孝子冯博:冯博是著名作家冯唐的儿子,冯唐曾因被打碎了一个牙齿而萎靡不振,但冯博不仅没有责备父亲的逆境,反而坚定地陪伴他父亲度过了一段痛苦的时期。
6. 李白的孝子李华:李白有一次因为贪图享乐而被贬为殿中监丞,而李华为了能赎回李白的官位,便着手从事写诗、撰文的工作,最终为李白赢回了功名。
7. 刘备的孝子睢阳厉公:刘备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因此非常重视他,每年都会给他回家探亲,而刘备也坚定地回家看望母亲,并且在生前为她安排了周全的生活。
8. 曾国藩的孝子曾国鸿:曾国鸿因为出身显赫而很少能够陪伴父亲曾国藩,但在他十六岁的时候,突然想起父亲的晚年生活,毅然决定返回家中陪伴父亲,直到父亲去世才离开。
9. 袁世凯的孝子袁祖铭:袁世凯生前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一位人物,而袁祖铭则是他的长子,袁世凯曾经对袁祖铭要求非常高,但是袁祖铭始终在父亲的庇护下,维护着袁世凯的尊严和荣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十大孝子事迹材料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
他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
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
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汉文帝刘恒,汉朝第5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参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的孙子孔伋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
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
-曾参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
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
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
-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参啮指痛心的佳话:少年时家贫,曾参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子路为人伉直好勇、光明磊落,重友朋、讲信义、守言诺,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
子路不仅性格独异,而且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
仲由小的时候,他家境贫寒,经常吃野菜。
长大后,仲由总是想:我如何能为父母准备好一点的饭菜呢?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饭,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奉养双亲。
一百里路是非常远的,没有车子,仲由只能步行。
严冬寒风刺骨,夏日汗流浃背,仲由常常要走上几天几夜,才能赶回家里。
人人都觉得这样做太辛苦了,但是仲由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
仲由在父母双双过世之后,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百辆马车跟随,每年给他的俸禄有万钟之多。
仲由所吃的饭菜也非常的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
但是,父母已经不在了,不能同仲由一起享用。
仲由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变好而沾沾自喜,反而非常的感叹。
他是多么希望再回到过去的生活,希望往日的情景能够重现,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父母也永远无法回到他身边,给他尽孝的机会了。
仲由思亲孝亲之心,没有随着父母的过世和他自己今日的显达而丝毫淡漠,对父母始终念念不忘。
孔老夫子赞叹仲由是一位非常尽孝的人。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
所以孔夫子说,不敬父母,即使有孝心有孝行,都不称为孝,因为那跟家里养牲口几乎是无别的。
在孔门四科里,孔夫子最重视的就是“德行”。
在孔子门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非常孝顺父母的。
仲由百里负米的孝行也垂范于后世,成了千古美谈。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闵损母亲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给闵损的,却是野地里芦花做的薄衣。
一次,闵损的父亲外出,叫闵损来推车子,那芦花衣根本起不到御寒的作用,可怜的闵损冻得哆哆嗦嗦,手指僵硬,父亲起初很生气,以为闵损做事潦草敷衍。
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闵损一个不小心,把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都弄掉了而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洒了一车,父亲一看愣住了,刹那间他就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气得当下掉了眼泪。
待到拉完货回到家里后,闵损父亲立即写了一纸休书逐后妻!那时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这一生就算是完了,为此走投无路而轻生寻短见的不在少数。
-眼看父亲不肯饶恕继母,闵损跪求父亲恳求道:“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孩儿请父亲息怒,恳求您就饶了母亲这一回吧!”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被感化过来的母亲对闵损又敬又爱,处处待闵损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
郯子,春秋时期人,春秋时期郯国国君。
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
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老莱子,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之一。
由于老莱子不愿“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于是隐居山林,自耕于蒙山南麓。
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对父母体贴入微。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
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
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子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其实那时的老莱子也年过70了。
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
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彩娱亲这个成语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早年丧母,与父亲董还如相依为命,以种田为生。
董永每去田间劳作,则以小车推着父亲,放到树荫下,并备有水罐,为父解渴,过着父子相依为命的生活。
帝中平年间,山东青州黄巾起义,渤海骚动,董永随父亲为避乱迁徙至汝南,后又流寓安陆。
董永的父亲病亡,无力埋葬,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董永扶亡父灵柩回乡,葬于城北。
在返回偿债途中,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人,寓居湖北宜城。
丁兰年幼父去世,母因此忧伤成疾,不久病亡。
丁兰父母俱亡,伶仃孤苦,幸赖族人抚养,才逐渐长大成人。
丁兰成人后,念父母恩深无以为报,终日思亲,一刻难忘,便请来木工,刻父母之像奉之案间,虔诚供奉,饮食必荐,出入必面,事死如生,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丁兰的妻子遵循丈夫的叮咛和教诲,在祭祀父母时倒还恭谨,事久了,便当成儿戏一般。
听人说:凡属草木之灵,享受人间香火既久,则精气俱全,以针刺之,当能有血。
丁兰的妻子于是带着好奇心,趁丁兰外出,竟用针刺父母的木像。
不料,木像被刺处竟流出血来,与生人无异。
一时惊惧不已,不敢复刺。
丁兰外出归来,到像前禀告,木像见了丁兰,忽然眼中流泪不止,面呈痛苦之状。
丁兰大骇,乃问其妻,其妻不肯实言,丁兰再三盘问,方知事情真相,丁兰十分愤怒,痛责其妻,并把其妻逐出门去。
江革,字休映,东汉时齐国临淄人。
江革小时候就很聪明,早早就表现出写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岁时就会写文章。
-少年丧父的江革,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在逃难中,经常遇到盗贼,这些盗贼不但想要劝他,还想让他当盗贼。
面临这种情形,江革救灾盗贼面前苦苦哀求,希望盗贼能念他老母没有人赡养,放他一马。
盗贼看到孝子如此诚心诚意哀求,所以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杀他,甚至有的还告诉他如何行走,以免再遇到盗贼。
有的盗贼被他感动,思念自己的母亲,便纷纷解散了,可见做盗贼也不是人的本性,都是因为社会动荡,环境所迫,才轮为盗贼。
后来,江革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从这些孝子中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孝无分贵贱,上自天子下至贩夫走卒,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辛万苦,都能曲承亲意,尽力去做到。
人在一生当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天一天的减短。
尤其在现代社会里,读完书大部分人就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其实我们能跟父母相聚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我们是不是更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日子,好好的孝敬他们呢?-现代的父母经常很感慨的说,他不奢求子女会孝顺他,只要不让他担忧挂心,他就非常的幸运了——可怜天下父母亲!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