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接触性皮炎护理常规

制定者:皮肤科护理组审批者:标准审核小组疾病概述: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一、执行一般护理常规二、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有无致敏物质接触史。
2.评估皮损的部位、范围、境界、数量以及局部有无瘙痒或烧灼感,黏膜受累程度。
三、护理要点1.体位与活动:舒适体位,重症患者注意休息。
2.饮食与营养支持: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3.病情观察(1)局部皮疹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变化。
(2)观察瘙痒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及对睡眠的影响。
(3)局部降温,如减少被盖与衣物或局部使用冷湿敷。
4.用药护理(1)糖皮质激素:在服药期间,应给子低盐、高蛋白、高钾高钙饮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尿糖;观察患者精神情绪变化;预防感染;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过快,以免引起“反跳”。
(2)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有镇静作用,服药后注意休息。
(3)局部使用类固醇药膏时,只要涂抹薄薄一层即可,用量过度可引起皮肤变薄,表皮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5.症状护理:见瘙痒,皮疹、风团的护理常规。
6.并发症的护理:局部感染(1)保持环境清洁、温湿度适宜,床单元清洁干燥。
(2)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重点观察体温的变化及伴随症状。
(3)加强口腔、皮肤护理。
7.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1)介绍易致敏物品,如染发剂、化妆品、洗涤剂、防腐剂、化工原料、动物皮毛等。
(2)尽可能避免接触易致敏刺激物,必要时加强个人防护,如戴手套、穿防护服、戴口罩等。
(3)查明接触过敏后,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及其结构类似物。
(4)指导患者合理、及时用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皮肤反应。
(5)接触不论何种物质使接触部位发生过敏后,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尽快就医。
四、护理诊断/问题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损破溃关2.瘙痒与皮肤炎症有关【参考文献】[1]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 丁淑贞,戴红. 皮肤科临床护理.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6[3] 孙艳,占城. 常见皮肤性病科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皮肤科护理组稿)。
皮肤病护理常规

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1、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协助患者剪指甲,并嘱避免搔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3、如对患者沐浴、理发,应按医嘱执行,如无特殊医嘱,可按一般规定进行。
4。
除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其敷料包扎就是否妥善舒适,有无过敏,刺激性中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
5、皮肤科病房宜用深色内衣及床单,患者衣服、床单如有沾污浸湿,应及时更换。
6.某些饮食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病,故必须注意饮食护理,疱疹样皮炎禁食谷胶食物,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茶、酒、辛辣刺激食物得影响、7、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着色干皮病,叶蛉病等病须防止日光与紫外线照射个别敏感着甚至应避免强人工光线得照射、8. 、药物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药物禁忌卡,仔细告诉其不能所以使用得药物、二、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就是由水痘-——带疹疱疹病毒所引起得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其特点就是集性得粟粒至绿豆大小得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得一侧,不超过驱体中线,尔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就是横过得神经小分枝受累所致,愈后极少反复。
【主要临床表现】1、皮疹形态为集簇性水疱,沿受累得周围神经带状排列,伴局部淋巴结肿痛、2、沿受累神经分布得神经就是本病得特征,发病突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2~3周,极少复发。
【治疗原则】1。
抗病毒治疗。
2. 消炎止痛。
3、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力。
4. 对症治疗。
【护理重点】1。
按皮肤科一常规护理。
2. 加强皮疹护理,避免摩擦,防止继发感染。
3.。
保持床单干净,勤换内衣、三、药疹药疹就是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得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疹、【主要临床表现】1、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其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得风团。
这种风团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较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等、2.腥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呈弥漫性鲜红色斑或米粒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分布3.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渗液、结痂、继而大片叶状鳞屑剥脱,有臭味、粘膜亦有充血、水肿、糜烂等。
天疱疮的一般护理常规

天疱疮的一般护理常规
1、皮肤科一般护理。
2、心理护理;病人常因病程长,反复发作,产生焦虑,悲观情绪,要耐心给予解释,配合治疗。
3、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饮食。
4、冬天加强保暖,注意皮肤的清洁,换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广泛糜烂渗出者,床边隔离,防止继发感染,使用消毒的衣服及被褥、床单要柔软,时常换洗,注意室内消毒。
5、保护患处皮肤,可涂敷没有刺激性的粉剂或洗剂,大疱未破时应消毒皮肤将其中的浆液抽去,使疱壁室贴疱底当大疱破裂,糜烂面常引起剧烈疼痛,可以先用2%奴佛卡因液喷洒,然后涂搽紫草油溃疡油。
6、注意口腔、眼睛、鼻及外阴部清洁护理。
常用硼酸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当口腔粘膜发生糜烂引起疼痛而致饮食困难时,可在进食以前用5宁。
可卡因溶液洒在粘膜溃疡上,进食后再涂擦含5%鞣酸的甘油。
7、换药时应耐心、细心,任何粗暴的动作都会引病人极大的痛苦。
8、出院指导:交待病人按医嘱服药,特别是激素药的减药速度及注意事项,并定时来院复查。
皮肤科护理常规

皮肤科急危重症护理常规第一节急性荨麻疹荨麻疹(urticaria)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起病较急,皮肤突然发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病情重时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1.饮食护理:饮食清淡,在发病期间不吃海鲜、异性蛋白类食物、酒类、浓茶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伴有腹痛、腹泻者应对症处理,有呼吸困难、窒息、休克等症状时,立即就地抢救。
3.慎用青霉素类药物及血清制品;有风团时不宜做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以防加重过敏。
4.积极治疗可疑的慢性病灶。
如扁桃体炎、肠道寄生虫病等。
5.积极寻找致敏源,避免搔抓皮肤,瘙痒时给予外用止痒药。
第二节急性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指皮肤或黏膜接触外源性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
严重时出现水疱、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清亮,水疱破后形成糜烂面,偶可发生组织坏死。
1.紧急处理措施:发生接触性皮炎后应立即停止与可疑物质的接触,去除接触物,避免再接触过敏物质。
可采用局部清洗法。
2.急性期皮疹伴渗出液者可用3%硼酸液湿敷,无渗液者用炉甘石洗剂,有大疱时在无菌条件下抽出疱液。
3.剧痒者给予口服抗组胺类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严重者口服或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
4.病程中避免搔抓及用肥皂、热水清洗。
5.饮食护理:避免辛辣及酒等刺激性食物。
6.病愈后,过敏体质者尤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诱发因素,以防再发。
第三节急性血管性水肿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系皮肤、皮下组织血管通透性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局限性水肿.好发于组织疏松部位,如口唇、舌、眼睑、耳垂、外阴、包皮、喉部、手足等。
急性起病出现局限性肿胀,持续1~3天逐渐消退,亦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若发生于喉头黏膜,可引起呼吸困难。
甚至窒息而导致死亡.1.紧急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呼吸困难、窒息、休克等症状时,立即就地抢救。
皮肤科疾病护理常规

皮肤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皮肤病一般护理1.首先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入院,详细介绍病室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
2.入院当日起每日测体温3次,发热病人连续测3日,直到体温正常后每日测1次。
3.病室空气要流通,定时通风。
病人单位要整洁、舒适。
衣服要干净,每周更换2次,特殊病人例外。
4.消除病人各项负担和顾虑,以巩固信心。
面部有皮损或有气味的患者常常给人以不良刺激,医务人员对他们要热情,态度亲切,切勿有怕脏怕烦的态度。
5.注意病人一般情况,精神、言语,食欲及特殊习惯。
观察皮疹种类,分布情况。
护士每天担任外用药的涂擦工作,并指导病人如何使用外用药,观察皮疹和全身的变化,做好出院指导。
6.注意患者睡眠情况。
有时病人因瘙痒而揭除敷料,护士应及时处理,以免皮损感染。
不能入睡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给予镇静药。
7.冬天涂药时,病人脱去衣物不要暴露时间过长,以免受寒。
8.除急性皮炎和湿疹外,应经常沐浴,保持皮肤清洁。
9.协助患者留取各种检查标本。
第二节皮肤科用药基本原则L为了避免不良刺激,使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必须将患处原有的药物、痂皮、鳞屑等去掉。
方法:脓痂用新霉素软膏浸软去掉;血痂用过氧化氢清洗;鳞屑用肥皂水或角质剥脱剂软膏除掉;硼锌糊可用花生油清洁。
2.擦药前,护士首先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病人使用时出现变态反应。
3.急性期病人不能使用刺激性药物。
擦药时避免用力,尽量减少刺激。
但对于慢性肥厚性皮损可用强烈药物。
4.急性期依照其炎症反应程度,选择不同的剂型。
(1)潮红有渗出的皮损,不能用油膏,应用湿敷。
湿敷间歇期或湿敷后可用温和收敛的糊剂或氧化锌油。
(2)红肿的皮损不能用油膏,应用粉剂或洗剂。
肿胀明显时可用湿敷。
⑶亚急性皮损可用糊膏:如氧化锌、硼锌糊及1、2、3糊。
(4)慢性皮损(苔癣化皮损)可选用油膏或角质剥脱剂。
5.急性皮炎有感染的要控制感染,使用静脉抗生素,但不能使用有刺激性的外用药。
6.开始用药时,药物浓度不要过大,应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皮肤科天疱疮患者的护理常规

皮肤科天疱疮患者的护理常规天疱疮是一种与遗传、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的比较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为表皮棘层细胞松解,表皮内水疱形成,疱壁薄、易破裂、糜烂、结痂,渗出明显,口腔内糜烂,尼氏征阳性。
天疱疮可分为四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和红斑型。
(一)一般护理1.病情平稳期可住在普通病房,禁止与病毒感染患者同病室,如带状疱疹、Kaposi水痘样疹等患者。
进行冲击疗法治疗时应安排单间,必要时实施保护性隔离,限制探视,防止感染。
2.病室温度、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每日空气消毒1~2次。
换药时,室温要提高,注意保暖,换药后更换床单,保持床单平整无渣屑、干燥清洁。
3.饮食以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为宜。
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低盐、低糖食物,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注意补钾、补钙、保护胃黏膜。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因大量渗液导致的水分流失。
口腔糜烂溃疡、进食困难者给予软食或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
4.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5.重症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加强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根据皮损的部位变换体位、拍背、按摩骨突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发生。
6.评估患者睡眠及二便情况,保证有效的休息,大便通畅。
7.选择宽大、柔软、棉质、颜色浅的贴身衣服,勤换洗,被子不宜过厚,保持床单平整、清洁,污染后要及时更换,必要时使用支被架,防止粘连、摩擦,影响皮损愈合。
(二)专科护理1.皮损护理(1)水疱处理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疱液及时抽取。
对于直径>1厘米的水疱尽可能抽取疱液并保留疱壁。
(2)处理未感染的糜烂面可遵医嘱外涂抗菌软膏后予无菌油纱贴敷。
对于躯干部有大面积糜烂面者可外穿无菌油纱背心。
渗液多时应每日清理创面,重新涂药后贴敷无菌油纱;渗液少时可不予更换外贴油纱。
(3)皮损有糜烂、渗液及脓性分泌物或恶臭时,及时进行清创处理,遵医嘱用1:10000高锰酸钾溶液药浴或0.1%依沙吖啶溶液清洗创面、湿敷,视皮损情况外涂抗菌软膏或无菌油纱贴敷。
医院管理皮肤科湿疹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皮肤科湿疹护理常规湿疹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很复杂,常是多方面的。
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3种。
临床表现是以红斑、丘疹伴明显瘙痒为主的皮肤损害。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皮肤护理1、严格按医嘱用药。
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不用碱性强的肥皂及热水烫洗等。
3、保持床单干燥、清洁、柔软、平整;内衣裤、鞋袜应宽大、透气、清洁、柔软,不用毛、丝、人造纤维等物品。
4、为患者作冷湿敷治疗时注意保暖。
5、口唇干裂时予以石蜡油或红霉素软膏,眼脸周围如有分泌物或药痂,可用盐水棉签轻轻擦洗。
6、局部保护局部避免搔抓,保持局部清洁,以免感染。
(二)减轻瘙痒的护理1、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温维持在2(TC左右,湿度保持在40%以上,这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
夏季开空调的时间不宜过长。
2、洗澡不宜过勤,尤其是北方城市,洗浴后一定要涂抹护肤乳液或护肤油。
3、局部瘙痒剧烈、皮肤温度高时,可使用冷湿敷(冰袋或冰块)。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提供有兴趣的书报,听音乐或看电视,或者与亲友聊天等。
如患者感觉瘙痒难忍,可用手掌按压、拍打或按摩,代替抓痒。
夜间瘙痒感觉更甚于白天,服药时间应选在睡觉前1小时, 睡前不要看刺激情绪的电视、书籍等。
4、避免接触易致敏的物质。
在为患者输液时,要用脱敏胶布。
5、保持良好的情绪,突然的情绪变化可使瘙痒加重。
(三)饮食的护理足量的营养和合适的热量在疾病转归过程中至关重要。
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促进机体代偿功能,促进患者康复,避免腥、辣、酒、鱼、虾等易过敏与刺激性食物。
(四)心理护理湿疹患者因病程长,反复发作,故心理负担重,对治疗缺乏信心,且剧烈的瘙痒使患者心情烦躁,坐立不安,故应关心体贴患者,同情患者的痛苦,耐心讲解湿疹发病的有关因素,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 以解除患者的顾虑,增强信心,以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五)用药护理1、局部使用类固醇药膏时,只需涂抹薄薄一层即可,用量太多会引起皮肤变薄,表皮血管扩张及皮肤出现皱褶等副作用。
皮肤科护理常规

皮肤科护理常规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皮肤科一、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病室注意通风,定期消毒。
对传染性皮肤病及大面积皮肤溃烂患者,做好消毒隔离。
3.光敏感性患者的床位尽量远离窗口,避免日光照射。
4.保持床褥干燥整洁,患者的内衣以松软棉织品为宜,大面积皮损者应用无菌被服,以防感染。
5.遵医嘱给予患者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有过敏性疾病者禁食辛辣、鱼、虾、海鲜等食物。
6.注意患者皮肤、毛发、指甲、粘膜的清洁护理。
7.擦药时应注意室温,夏季防止中暑,冬季防止受凉感冒。
痂皮应先湿润后再去除。
8.行药浴治疗者,应注意水温,严格掌握药浴时间。
对年老或患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多加巡视,防止意外发生。
9.观察外用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如有皮肤过敏或吸收中毒等反应,应立即告知医师停药,并给予脱敏或其他处理。
10.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自卑紧张情绪,以配合治疗。
11.加强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避免使用曾对其致敏的药物,避免食用诱发疾病的食物,并指明或示范擦药方法。
须激素治疗的患者,尤其要知道其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二、药物性皮炎护理常规按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病情观察】1.观察新发皮疹,尤其伴有瘙痒症状者。
2.全身皮肤情况,皮疹的颜色,有无水疱或大疱形成。
3.观察患者皮损部位、瘙痒部位、性质、程度4.观察用药后的反应5.观察体温的变化等【症状护理】1.高热患者卧床休息,鼓励多饮水。
2.保护皮肤清洁干燥,被汗液浸湿的衣服、床单、被褥及时更换。
3.床单被罩应消毒灭菌,室内电子灭菌灯消毒,每日一次;定时通风换气。
4.加强用药后的观察,避免交叉过敏。
大剂量应用激素,观察有无并发症及副作用5.表皮剥脱或大疱破溃者予以翻身,避免受压加深皮肤损害,禁止6.【一般护理】1.给予患者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低盐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加快致敏药物的排泄2.向患者讲解易致敏的药物,避免再次使用,并在病例的显着位置标明致敏药物的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科护理常规
目录
1、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P1
2、带状疱疹护理常规…………………………………………P2
3、湿疹和接触性皮炎护理常规………………………………P3
4、银屑病护理常规……………………………………………P4
5、药物性皮炎护理常规………………………………………P5
一、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饮食护理。
疱疹样皮炎禁食谷胶食物,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茶、酒、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影响。
3.除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其敷料包扎是否妥善舒适,有无过敏、刺激式呼吸中毒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4.协助病人剪指甲,并嘱避免搔抓及热水烫洗。
5.对光敏感性的病人须防止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个别敏感者甚至应避免强人工光线的照射。
6.交待病人禁忌使用过敏药物和食物。
7.给病人擦药时,要注意室温,夏季防中暑,冬季防受凉感冒,痂皮应先湿润后再去除。
8.药浴治疗者,应注意水温,严格掌握药浴时间。
对年老或患有各种心血管疾病者,应多加巡视,以防意外。
二、带状疱疹护理常规
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观察皮疹情况。
【护理措施】
1、积极治疗疱疹,防止破损、溃烂发生。
局部如有破损应及时换药、保护创面不受感染.
2.内衣应宽松,勿穿丝毛及化纤内衣。
3. 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及营养神经药。
4.眼部护理(主要针对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病人):眼部分泌物可用棉签擦除分泌物。
遵医嘱将抗生素眼药水和抗病毒眼药水交替滴眼,角膜疱疹有破溃,要防止眼球受压,滴药时动作轻柔。
洗脸毛巾要保持清洁。
【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需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告知患者避免接触儿童或未出过水痘或带状疱疹的人群。
三、湿疹和接触性皮炎护理常规
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观察皮疹及皮损等情况。
2.评估病人是否有家族史或过敏体质。
3.询问病人是否有慢性感染病史。
【护理措施】
1.禁食刺激性和异性蛋白食物。
2.剪短指甲,婴儿可戴手套,防止搔抓。
3.皮损处避免各种刺激,禁用热水烫,用力搔抓,禁用肥皂。
4.光感性皮炎,避免日照。
5.内衣应宽松,勿穿丝毛及化纤内衣。
【健康教育】
1.交待病人不要再度接触致敏物。
2.切勿食用发物及刺激性食物。
3.避免各种外界刺激
四、银屑病护理常规
按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皮损的大小,皮屑量的多少。
2.观察病人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如咽喉痛、扁桃体发炎等。
3.评估营养状况,是否有低蛋白血症,如脱屑多脓疱型渗出多的病人。
【护理措施】
1.给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
2.头部有病变者,动员病人剪短或剃光头发便于治疗。
3.照射紫外线的病人照射前沐浴,可增加疗效。
4.擦外用药前,先刮除皮屑再擦药。
5.大面积使用刺激性药物时,注意观察皮肤反应,避免吸收中毒。
【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酒。
2.强身健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不滥用药物,不要相信偏方。
4.坚持用药,不适随诊。
五、药物性皮炎护理常规
按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皮损的程度,有无渗液、糜烂及水肿。
2.询问药物过敏史,标记好过敏药物。
3.观察呼吸情况,有无喉头水肿等情况。
【护理措施】
1.给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对致敏药物应有显著标志,杜绝再次发生过敏。
3.严格无菌操作,对大疱皮损可在低位刺破引流或用空针抽出疱液,注意保护创面,有感染的表皮应清除。
4.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以防交叉过敏反应。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注意药物过敏的前驱或早期症状。
5.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药物的排出。
【健康指导】
1.避免再次使用过敏药物和食物。
2.服用激素的病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