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护理常规
临床肾病内科护理常规

肾病内科护理常规1、休息:急性发作期应注意卧床休息,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肾功能正常后可下床逐渐增加活动量;2、饮食: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患者给予高蛋白饮食。
有氮质血症者应予高热量,并限制蛋白质摄入(按医嘱执行),可采用蛋、乳类及瘦肉等优质蛋白,忌食含有大量植物蛋白的食物,如豆制品、烤麸等。
如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和水肿者,应予低盐或无盐饮食。
少尿、无尿患者应限制高钾食物,如柑桔、香蕉、西瓜等水果。
高磷血症者应限制含磷多的蛋白质摄入。
同时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3、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预防高血压脑病;水肿情况,有无胸腔、心包积液、心衰的表现,必要时监测体重、腹围;测体重,有水肿者每周测2次,浮肿明显或使用利尿剂者宜每日测量。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如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和水肿者应限制水分摄入,每日入水量应控制在前一日的排出量(尿、呕吐物、大便等)+500ml左右。
皮肤情况:有无皮下出血、皮肤瘙痒、黑色沉着、脱屑等;排泄物、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预防消化道出血;药物的副作用。
4、基础护理:(1)口腔护理:常漱口,去除口臭,促进食欲,必要时行口腔护理;(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完整,对皮肤瘙痒明显者,用温水或苏打水擦洗,避免擦伤,对长期卧床者,定时翻身,按摩皮肤受压处,预防压疮发生;各种管道的护理:①确保管道通畅、固定在位;②加强管道周围皮肤护理,防湿疹、发炎;③注意严格无菌操作;④教会病人及家属各种管道留置注意事项;按不同的送检项目,采用不同的方式留尿标本,如晨尿、清洁中段尿、1h尿、3h尿、12h尿或24h尿等,并按送检要求进行相应处理。
如留24h尿标本,应按送检项目的要求加入相应适量防腐剂;如行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应留新鲜尿。
容器宜加盖。
应将留尿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前一日告知患者并嘱及时送检。
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应注意保护肢体静脉,特别是上肢静脉,以备将来行血液透析之用。
肾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肾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急性期及严重肾功能衰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其完成各种日常生活活动。
缓解或恢复期应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
2.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病情,为患者制订合理的营养计划,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限制水、钠盐和蛋白质的摄入。
轻度水肿不过分限水,钠盐少于3g/d;重度水肿伴少尿每日摄水量少于100mL,无盐饮食给予优质蛋白饮食,同时有充足的热量摄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变化的情况,定时测量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更应严密观察体液的变化,严格记录患者24h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
4.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温湿度适宜,减少探访人数及次数,以防交叉感染,注意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5.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及副作用,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观察有无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口腔等部位感染的发生。
协助患者做好全身皮肤的清洁卫生,同时注意保护皮肤,以免损伤水肿的皮肤引起感染。
6.基础护理:观察患者有无疲倦、头痛及血压、面容、情绪及心理反应等,了解其对疾病的认识。
7.尿异常的护理:正确留取尿标本,为诊疗提供依据。
血尿时,应卧床休息,适当多饮水,防止血块堵塞和感染。
8.心理护理:应经常安慰、鼓励患者去除不良心理因素,使之能密切配合治疗,争取治愈或延缓病程进展。
【健康教育】1.指导严重水肿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轻度水肿患者卧床休息与活动交替进行。
2.根据病情及医嘱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饮食,严格遵守饮食计划。
3.指导患者坚持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减量或停用药物,了解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4.指导患者准确留取各种血、尿标本,特别是24h尿蛋白定量、尿培养等。
5.讲解积极预防感染的重要性,讲究个人卫生,注意休息。
6.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尿量、体重,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
肾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肾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在肾内科,危重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
以下是肾内科危重病人
护理的常规措施:
1. 严密监测: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
频率、体温等。
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2. 液体管理: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控制液体摄入和排出,确
保体液平衡。
同时监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水平,必要时予以适当调整。
3. 药物治疗:按照医嘱正确给药,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频次。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4. 密切观察血液透析治疗:对于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确
保透析器的正常运作,并根据透析指征和病人情况,及时调整透析
方案。
5. 防感染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制度,保持病人周围环
境的清洁和干燥。
对于有感染风险的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6. 注意营养支持:根据病人的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包括控制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7. 心理护理: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其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8. 导尿管理:对于需要导尿的病人,正确操作导尿管的插入和维护,避免导尿相关感染和损伤。
9. 安全保障:确保环境的安全和舒适,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减少病人受伤的风险。
在护理肾内科危重病人时,我们应重视团队合作,加强交流和协作,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是肾内科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护理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医嘱确定。
肾内科护理常规

肾内科病人的护理常规一、肾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四、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五、肾病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六、尿路感染病人护理常规七、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八、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九、血液透析病人护理常规十、腹膜透析病人护理常规一、肾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应安静、舒适,整齐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病室内温度宜22~24℃,湿度50~60%。
2、疾病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当四肢水肿严重时,应抬高肢体20~30°,待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3、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可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4、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病人血压的变化;定期测量体重,观察水肿的部位、特点、程度,详细记录24h尿量,必要时记录24h出入量。
观察并记录尿液的颜色、性状、尿量及排尿时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情况。
5、正确指导病人留置各类标本和检查。
如:尿常规、尿细胞学、尿筛选、尿培养、肾脏和膀胱B超、肾盂造影等。
6、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时,应特别交代病人及家属不可擅自加量、减量甚至停药。
长期使用利尿剂可出现电解质紊乱。
大剂量冲击疗法时,病人的免疫力及机体的防御能力受到很大抑制,应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继发感染。
7、做好基础护理,满足病人基本需要.严重水肿者应避免肌内注射,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穿刺部位时间稍长,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可用温盐水漱口2~3次。
8、心理护理:关心病人,指导其避免疾病、病程、经济、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消除不良心理。
9、健康教育:病人出院后应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规律,少食腌渍食物,做好个人卫生.定期到医院复查,不适随诊。
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
肾内科护理学常规

母内专科疾病护理曲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
2、加强对常见症状的观察,包括水肿、高血压、肾区疼痛、尿量、尿色、尿的性状、神态及营养状况。
3、有高血压、水肿和心力衰竭者,应限制水分的摄入,每日记录液体出入量。
4、水肿者应予每周测量体重2次,水肿明显或使用利尿剂者宜每日测量体重1次。
5、有腹水者,根据病情定期测量腹围。
6、根据病情所需,按医嘱测量血压并予以记录。
7、加强饮食管理,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应严格按医嘱给予不同的治疗饮食。
8、按照检验项目要求,采用不同方式,正确留送各种尿检验标本,并将留尿方法和注意事项于前1日告诉病人。
9、避免病人受凉、受湿、感冒和接触感染性疾病者。
剧烈体力活动。
肾盂肾炎护理【概念】肾盂肾炎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
多见于育龄女性、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
【护理要点】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以及腰部、下腹部疼痛等情况。
(3)有无寒战或畏寒、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
(4)有无尿液混浊或肉眼血尿。
2、心理状况。
3、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按肾脏内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执行。
2、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进行病情观察。
3、发热及泌尿系统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
4、高热者按高热病人护理指南执行。
5、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使细菌及炎症渗出物迅速排出,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6、按医嘱正确留取尿标本送检(1)留取中段尿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度试验者,应留取清晨第一次尿,采集标本前充分清洗会阴部、消毒尿道外口,在不间断排尿时用无菌操作方法留取尿标本。
(2)必要时,留取24小时尿标本送检蛋白定量测定。
7、按医嘱给予有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饮食。
8、按医嘱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9、深入了解不同病情的病人产生焦虑、紧张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1、保持会阴部清洁,尿道口附近有炎症时要及时诊治,避免细菌通过上行途径感染本病。
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

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时, 护士要了解患者病情, 查看患者神志、皮肤、口腔、肢体、水肿等情况, 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确定护理级别, 安置于急救室, 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2.卧床与安全: 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卧位, 使病人舒适, 便于休息, 对昏迷、神志不清, 烦躁不安的病人, 应采用保护性措施, 给予床档、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
3.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保持气道通畅。
4.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和配伍禁忌,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正确执行医嘱。
5. 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 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 防止皮肤损伤。
根据病情设置报警, 监护参数界值。
6.严密观察病情, 监测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CVP、SPO2.尿量、末梢循环、疼痛、专科症状及体征情况, 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 遵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量, 观察排泄物的性状,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详细记录。
根据管道专科要求执行管道护理, 标识管道风险等级。
如: 血液透析导管、尿管、氧管等。
保持各管道通畅, 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 同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
做好危重病人的营养护理:给予饮食指导, 视病情摄入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磷、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加强基础护理, 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1)眼部护理: 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 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 每天2--3次, 以保持口腔卫生, 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7.(3)皮肤护理: 每1--2小时翻身一次, 按摩受压处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8.(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 适当应用体位垫, 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 预防肌腱、韧带退化, 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9.(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 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 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 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肾内科护理常规

肾内科病人得护理常规一、肾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四、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五、肾病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六、尿路感染病人护理常规七、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八、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九、血液透析病人护理常规十、腹膜透析病人护理常规一、肾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应安静、舒适,整齐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病室内温度宜22~24℃,湿度50~60%。
2、疾病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当四肢水肿严重时,应抬高肢体20~30°,待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3、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可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4、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得变化,尤其就是病人血压得变化;定期测量体重,观察水肿得部位、特点、程度,详细记录24h尿量,必要时记录24h出入量。
观察并记录尿液得颜色、性状、尿量及排尿时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情况、5、正确指导病人留置各类标本与检查。
如:尿常规、尿细胞学、尿筛选、尿培养、肾脏与膀胱B超、肾盂造影等。
6、用药护理:观察药物得疗效及可能出现得副作用、使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时,应特别交代病人及家属不可擅自加量、减量甚至停药、长期使用利尿剂可出现电解质紊乱。
大剂量冲击疗法时,病人得免疫力及机体得防御能力受到很大抑制,应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继发感染。
7、做好基础护理,满足病人基本需要、严重水肿者应避免肌内注射,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穿刺部位时间稍长,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可用温盐水漱口2~3次。
8、心理护理:关心病人,指导其避免疾病、病程、经济、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消除不良心理。
9、健康教育:病人出院后应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规律,少食腌渍食物,做好个人卫生。
定期到医院复查,不适随诊。
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
肾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肾内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肾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及肾衰竭者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3.根据病情给予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低盐、优质低蛋白质或高蛋白质饮食。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注意意识、尿量的变化。
5.准确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每周测体重1次。
及时留取尿液,血生化标本,做好各种透析疗法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6.使用利尿剂、降压药及各种抗生素时应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
7.对慢性肾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8.嘱患者出院后严格掌握饮食原则,防止感冒,定时复查。
(二)急性肾炎护理常规1.按肾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浮肿、高血压症状显著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消失。
3.给低盐、高热量饮食,按医嘱每日给优质蛋白质25-40g,热量12552j(3000kcal),少尿、无尿时限制含钾食物。
4.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按医嘱留尿化验。
5.严密观察血压及体重(重症例外)变化。
6.如患者有心慌、气短、夜间突发端坐呼吸、咳淡红色泡沫样痰等左心衰竭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如有血压升高、呕吐、视力障碍、意识不清、惊厥、昏迷等现象,提示患者发生了高血压脑病,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加床栏保护,以防跌倒、坠床。
8.水肿患者应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臀部、阴囊、足踝多处加以保护。
9.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不宜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
10.多关心、巡视患者及时询问患者的需要并予以解决。
11.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受凉感冒。
(三)肾盂肾炎护理常规1.按肾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肾区疼痛者,采用屈曲位。
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不必严格限制钠盐,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道,促进细菌和毒素排泄。
4.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尿路刺激症状,尿液的量、性质、次数,以及有无畏寒、发热、腰痛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内科病人的护理常规一、肾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四、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五、肾病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六、尿路感染病人护理常规七、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八、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九、血液透析病人护理常规十、腹膜透析病人护理常规一、肾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应安静、舒适,整齐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病室内温度宜22~24℃,湿度50~60%。
2、疾病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当四肢水肿严重时,应抬高肢体20~30°,待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3、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可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4、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病人血压的变化;定期测量体重,观察水肿的部位、特点、程度,详细记录24h尿量,必要时记录24h出入量。
观察并记录尿液的颜色、性状、尿量及排尿时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情况。
5、正确指导病人留置各类标本和检查。
如:尿常规、尿细胞学、尿筛选、尿培养、肾脏和膀胱B超、肾盂造影等。
6、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时,应特别交代病人及家属不可擅自加量、减量甚至停药。
长期使用利尿剂可出现电解质紊乱。
大剂量冲击疗法时,病人的免疫力及机体的防御能力受到很大抑制,应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继发感染。
7、做好基础护理,满足病人基本需要。
严重水肿者应避免肌内注射,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穿刺部位时间稍长,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可用温盐水漱口2~3次。
8、心理护理:关心病人,指导其避免疾病、病程、经济、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消除不良心理。
9、健康教育:病人出院后应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规律,少食腌渍食物,做好个人卫生。
定期到医院复查,不适随诊。
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
病情稳定后可做一些轻体力活动,避免劳累和剧烈活动,待完全康复后才能恢复正常的体力劳动。
3、饮食护理:急性期应严格限制盐的摄入,一般<3g/d,对于特别严重病人应完全禁盐。
每日进水量为不显性失水量(约500ml)加上24h尿量,进水量的控制应本着宁多勿少的原则。
当出现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
4、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水肿的部位、特点、程度,详细记录24h尿量,必要时记录24h出入量。
5、临床症状的护理:(1) 血尿的护理:观察并记录尿液性状及尿量,指导病人正确留置尿标本,勤换衣裤,做好个人卫生。
(2)水肿的护理:观察水肿的部位和性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做好皮肤护理。
(3)高血压的护理: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处理。
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波动。
6、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时,应观察药物疗效、副作用及监测电解质。
7、皮肤护理:保护好水肿的皮肤, 协助病人做好全身皮肤粘膜的清洁。
对于水肿较严重的病人应避免着紧身衣服,卧床休息时宜抬高下肢,指导病人经常变换体位,用软垫支撑受压部位,并适当予以按摩。
8、肾穿刺活检术前、后护理。
9、心理护理:耐心进行有关卫生知识宣教,多关心、巡视病人,使病人心理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病情稳定后可做一些轻体力活动,避免劳累和剧烈活动,待完全康复后才能恢复正常的体力劳动。
3、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钾、低磷、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优质蛋白饮食,蛋白质的摄入一般1~1、2g/kg/d 。
4、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的变化,及时发现肺水肿、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2)监测电解质及血肌酐、尿素氮情况,尤其是观察有无高钾血症、酸中毒。
(3)观察尿量及尿液颜色的变化。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4)观察尿毒症先兆表现,即有无贫血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5、指导病人正确留置尿标本,勤换衣裤,做好个人卫生。
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波动。
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每日测血压2次,并做记录。
协助医生作好肾组织活检检查。
6、用药护理:(1)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致出血,应观察有无鼻衄、皮肤的瘀点、瘀斑及其他部位的出血情况。
(2)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导致胃肠不适、上消化道出血、精神症状、出血性膀胱炎、骨髓抑制等副反应,应密切观察意识、尿量、水肿、蛋白尿等变化。
(3)血浆置换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情况。
7、保护好水肿的皮肤, 协助病人做好全身皮肤粘膜的清洁。
做好口腔护理,观察口腔内有无牙龈出血、牙龈增生等,每天饭后用温水漱口。
8、肾穿刺活检术前、后护理。
9、心理护理:此类病人病情发展快,临床表现重,病人思想负担大,应关心体贴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0、健康教育:指导病人避免受凉和感冒。
对病人及家属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告知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作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服药的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与随访。
四、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当四肢水肿严重时,应抬高肢体20~30°,待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可做一些轻体力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3、饮食护理:给予低盐、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饮食。
对于有氮质血症的病人,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一般为0、5~0、8g/kg/d,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
高血压病人应限制钠的摄入,水肿时应限制水分的摄入。
4、病情观察:(1)观察血压、水肿、尿量、尿检结果及肾功能的变化,如有少尿、水肿、血压升高时,应及时汇报医师。
(2)注意观察病人意识、呼吸、血压、心率的变化,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脑病及心功能不全的先兆症状。
5、观察并记录尿液性状及尿量,指导病人正确留置尿标本,勤换衣裤,做好个人卫生。
详细记录24h尿量。
6、用药护理:(1)应用血小板解聚药时应严格执行时间、剂量,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2)应用降压药时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每天早晚测血压一次。
(3)禁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
7、基础护理:保护好水肿的皮肤, 协助病人做好全身皮肤粘膜的清洁。
对于水肿较严重的病人应避免着紧身衣服,卧床休息时宜抬高下肢,指导病人经常变换体位,用软垫支撑受压部位。
做好口腔护理,观察口腔内有无牙龈出血、牙龈增生等,每天饭后用温水漱口。
8、肾穿刺活检术前、后护理。
9、心理护理:指导病人注意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主动关心安慰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10、健康教育:教会病人与疾病有关的家庭护理知识,如如何控制饮水量、自我监测血压等。
避免剧烈活动和过重的体力劳动,防治呼吸道感染。
做好个人卫生,预防泌尿道感染。
勿使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定期门诊随访。
五、肾病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在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逐步增加活动。
当全身水肿、合并胸水、腹水,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
对于高血压的病人,应限制活动量。
老年病人改变体位时不可过快,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3、饮食护理:一般为正常量的优质蛋白,即1g/kg/d。
但当肾功能不全时,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
热量的供给不少于126~147kJ/kg/d。
控制胆固醇的摄入<300mg/d,饱和脂肪酸每日低于10%,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可溶性纤维的饮食。
钠的摄入每天不超过3g,严重水肿者则不超过2g/d,水的摄入量按进液量=尿量+500ml计算。
同时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病情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及体重的变化,每周测体重2~3次。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2)肾病综合征病人常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发生血栓,应严密观察先兆表现。
如有咯血、胸痛应考虑肺梗死,一侧肢体肿胀明显时应考虑该肢体有静脉血栓形成,及时汇报医师。
5、用药护理:(1)使用利尿剂时应观察病人有无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如低血钠、低血钾、低血容量等。
(2)观察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疗效及副作用,遇有感染征象或低血钾、水钠潴留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时,应及时汇报医师。
(3)观察抗凝药物用药后有无出血倾向发生,限制病人活动,以防发生内脏出血。
6、皮肤护理:督促或帮助病人经常更换体位,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衣着宽大柔软。
指导协助病人进行全身皮肤、口腔粘膜的清洁。
7、心理护理(1)给病人以精神上的支持,行为上的纠正,鼓励病人增强治疗的信心。
(2)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肾脏病的有关知识,使之能正确领会治疗及护理计划,主动配合。
8、肾穿刺活检术前、后护理。
9、健康教育:(1)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染,保证营养,增加抵抗力,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早诊治。
(2)出院后严格按医嘱服药及定期门诊复查。
(二)护理措施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各项护理操作最好能集中进行,避免过多地干扰病人,加重病人的不适。
慢性期应维持适当的运动与休息。
3、饮食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至少1500ml以上。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轻症者进食清淡、富于营养的饮食。
发热、全身症状明显者,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可静脉补液。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注意体温波动,高热病人测量体温q4h,加强病情观察,排尿方式有无异常(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尿液的颜色、性状及尿量,并详细记录。
5、高热病人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浴等措施,并仔细记录体温变化。
对病人主诉疼痛给予对症处理。
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6、指导并协助病人正确留置尿标本:尿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尿液细胞学检查等。
7、用药护理:按医嘱使用抗菌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向病人解释有关药物的作用、用法、疗程、注意事项。
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
8、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
高热时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和床单,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可用温水漱口。
9、心理护理:因本病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对病人生活造成困扰,故应安抚其紧张、焦虑情绪,及时解决疾病症状,分散注意力,使其保持乐观开朗,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10、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尤其是保持会阴部及肛周皮肤的清洁。
多饮水勤排尿,建议病人以白开水为宜。
预防感冒及过度劳累,定期门诊随访。
七、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1、执行泌尿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尽量将病人安置在单人房间,做好病室的清洁消毒。
3、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对病人进行临床监护。
4、饮食护理:对于能进食的病人,给予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以及含钠、钾量较低的食物,蛋白质的摄入量早期限制为0、5g/kg/d,并适量补充必需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