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大学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大学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亲核反应有机反应的一类,电负性高的亲核基团向反应底物中的带正电的部分进攻而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历程使反应发生,这种反应为亲核反应。

与之相对的为。

即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体系之间,由于一个体系对另一个体系的原子核的吸引所引起的。

这些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反应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对与之相互作用的原子或体系给予或共享其电子对者,称为。

由亲核试剂如HO、:NR3、CN、H2N、…等与有机分子相互作用而发生的,称为亲核取代反应(SN)。

在亲核取代反应中,亲核试剂Nu进攻被作用物中的饱和碳原子,取代此饱和碳原子上的一个原子团L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历程能量变化。

Nu供给碳原子一对电子,生成新的,碳原子与L之间的共价键破裂,L带着一对电子离去:Nu:+RL─→NuR+:L式中R为烷基。

Nu:和L:都带有孤电子对,它们可以是负离子或中性分子。

由亲核试剂HCN、H2O、丙二酸二乙酯等与世轭不饱和醛或酮进行的称亲核加成反应。

例如共轭不饱和酮与HCN加成,形成氰酮:亲电反应electrophilic reaction亲电反应指缺电子(对电子有亲和力)的试剂进攻另一化合物电子云密度较高(富电子)区域引起的反应。

亲电反应属于(ionic reaction)的一种,是的基本反应之一。

[1]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体系之间,由于一个体系对另一个体系的电子的吸引所引起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反应试剂在反应过程中,从与之相互作用的原子或体系得到或共享电子对者,称为亲电试剂(E+)。

凡由亲电试剂如HNO3、H2SO4、Cl2、Br2等与有机分子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取代反应,称为亲电取代反应(SE):E++RX─→RE+X+式中R为烷基。

上述类型的正离子取代反应属于SE类型反应。

例如,CH3:MgBr与溴反应时,溴分子的正电荷部分(相当于上式中的E+)与带着一对电子的甲基反应:CH3:|MgBr+Br+|:Br-─→CH3Br+MgBr2亲电反应在芳香族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中,亲电试剂进攻芳香环,生成σ络合物,然后离去基团变成正离子离开,离去基团在多数情况下为质子:一般,第二步的速率比第一步高(k2》k1,k)。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有机化学(问答题)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有机化学(问答题)

各章练习题1.名词解释:(1)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能和合成方法的一门科学。

(2)有机化合物:碳的化合物。

(3)官能团: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能体现一类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基团。

(4)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键能: 键长:成键两原子核间距离。

键角:两个共价键在空间的夹角。

键能:以共价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裂解成原子时所吸收的能量。

2.写出氯甲烷分子中碳氯键的异裂和均裂的化学反应式。

H 3CCH 3 + Cl CH 3 + ClClH 3CCl1.解释名词:(1)同系列:具有相同分子通式和结构特征的一系列化合物。

(2)构造异构:分子式相同,分子中原子间相互连接顺序和方式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化合物。

(3)构象异构:由单键的旋转而产生的异构体。

2.写出含有7个碳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CH 3CH 2CH 2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CHCH 3CH 3CH 3CH 2CH 2CHCH 2CH 3CH 3庚烷 2-甲基己烷 3-甲基己烷CH 3CHCH 2CHCH 3CH 3CH 3CH 3CHCHCH 2CH 3CH 3CH 3CH 3CCH 2CH 2CH 3CH 3CH 32,4-二甲基戊烷 2,3-二甲基戊烷 2,2-二甲基戊烷CH 3CH 2CHCH 2CH 3CH 2CH 3CH 3CH 2CCH 2CH 3CH 3CH 3CH 3CHCCH 3CH 3CH 3CH 33,3-二甲基戊烷 2,2,3-三甲基丁烷 3-乙基戊烷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1.写出单烯烃C 5H 8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CH 2=CHCH 2CH 2CH 3CH 3CH=CHCH 2CH 31-戊烯 2-戊烯CH 2=CCH 2CH 3CH 3CH 2=CHCHCH 3CH 3CH 3CH=CCH 3CH 32-甲基-1-丁烯 3-甲基-1-丁烯 2-甲基-2-丁烯2.完成下列反应(1)CH 3CH 2C=CH 2 + HBrCH 3CH 3CH 2CCH 3BrCH 3(2)CH 3CH=CCH 2CH 334,HCH 3COOH + O=CCH 2CH 33(3)CH 3CH=CHCH 3 + H 2PtCH 3CH 2CH 2CH 3(4)CH 3CH 2C CH + AgNO 3(NH 3)CH 3CH 2C CAg + NH 4NO 3 + NH 3(5)CH 3C CH + HCl CH 3C=CH 2ClClCH 3CCH 33、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戊烷、1-戊烯、1-戊炔。

化学基础有机

化学基础有机

化学基础有机一、有机化学简介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反应机理以及相互转化的规律。

有机化学不仅是合成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有机化学发展历程有机化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就已经开始接触和利用有机化合物。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有机化学的研究是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的。

这一时期的化学家们开始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

进入20世纪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有机化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谱学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有机化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设计和功能化的新阶段。

三、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有机化合物:通常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无机化合物。

2.有机化学反应:是指碳与碳原子之间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主要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

3.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是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础。

4.官能团:是指一种或多种活性原子的组合,可以决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5.手性:是指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相重合的性质。

在有机化合物中,手性通常是指分子中存在手性碳原子。

四、有机化学反应类型1.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一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的反应。

2.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碳双键或三键发生断裂,与其它原子或基团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3.消除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分子有机物脱去一分子水或卤化氢等小分子的反应。

4.重排反应:由于基团之间的迁移或交换,使得分子的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反应。

5.聚合反应:由小分子重复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6.水解反应:水分子与有机化合物反应,使其分解成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的反应。

7.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传递的氧化和还原的有机反应。

有机化学部分名词解释

有机化学部分名词解释

目录前言 (2)烃 (2)烷烃 (2)烷基 (3)环烃 (4)环烷基 (5)芳香烃 (6)苯环 (7)芳基 (7)烯烃 (8)烯基 (9)单烯烃CnH2n (9)二烯烃CnH(2n-2) (10)环烯烃 (11)胺 (12)烃基 (12)胺 (13)酚 (14)苯环 (14)多环芳烃 (15)酚 (16)醇 (17)饱和醇 (18)醛 (19)羧suō酸 (20)羧基 (20)氨基酸 (21)羰tāng基 (23)酮 (23)吡啶 (23)前言环保是一门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专业。

尤其是从事废水相关的,很多专业都可以跟你抢饭碗,例如,给排水、化工、生物等。

在某些专业上比学环境工程的更加专业。

更新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我近期在准备一篇“臭氧氧化”的文章。

学习这篇有机化学知识,更又利于你理解这篇文章。

烃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称为烃。

其中包含烷烃、烯烃、炔烃、环烃及芳香烃,是许多其它有机化合物的基体。

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都以(C-C)单键相连,其余的价键都与氢结合(C-H)而成的化合物。

通式为CnH2n+2,是最简单的一种有机化合物。

根据烃分子骨架的不同,烃可分为链烃、环烃、芳香烃。

链烃又可以分为饱和烃(烷烃)和不饱和烃(烯烃、炔烃)。

其中饱和烃就是烷烃,整体构造仅由碳、氢原子以碳碳单键C-C 与碳氢单键C-H组成的有机化合物,饱和意味着分子中的碳原子和其他原子的结合达到了最大限度。

烷基即饱和烃基,是烷烃分子中少掉一个氢原子而成的烃基。

例如,CH3-甲基(参考甲烷)、CH3CH2-乙基(参考乙烷);链烃:这类有机物最早从脂肪中提取,所以也叫做脂肪烃。

是分子中碳原子间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链状的碳架,两端张开而不成环的烃,叫做开链烃,简称链烃;环烃亦称闭链烃,结构式为多边形,有环状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总称。

分子中的碳原子相连,形成环状的烃。

按结构和性质可分为脂环烃和芳烃。

但一般环烃是指脂环烃。

根据环的数目,分为单环、双环、三环等环烃。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一、化合物类名无机酸酯:醇与含氧无机酸反应失去一分子水后的生成物称为无机酸酯。

双烯烃:碳碳双键数目最少的多烯烃是二烯烃或称双烯烃。

可分为三类:两个双与同一碳原子结合的二烯烃称为累积二烯烃,其两个双键被两个或多个单键分开的二烯烃称为孤立二烯烃,其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分开的二烯烃称为共轭二烯烃。

内酯:分子中羧基和羟基脱水形成的产物称为内酯。

内酰胺:分子内的羧基和胺(氨)基失水的产物称为内酰胺。

季铵盐:季铵盐在强碱(KOH、NaOH)作用下的产物称为季铵盐。

生物碱:从植物体内提取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强烈的生理作用。

绝大多数游离生物碱为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大多数天然生物碱是左旋的手性化合物。

半缩醛或半缩酮:醇具有亲核性,在酸性催化剂如对甲苯磺酸、氯化氢的作用下,很容易和醛酮发生亲核加成,一分子醛或酮和一分子醇加成的生成物称为半缩醛或半缩酮。

有机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以外的含碳化合物。

多肽: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通过失水反应,形成一个酰氨键,新生成的化合物称为肽,肽分子中的酰氨键叫做肽键。

二分子氨基酸失水形成的肽叫二肽,多个氨基酸失水形成的肽叫多肽。

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将非碳原子统称为杂原子,最常见的杂原子是氮原子、硫原子和氧原子。

环上含有杂原子的有机物称为杂环化合物。

分为两类,具有脂肪族性质特征的称为脂杂环化合物,具有芳香特性的称为芳杂环化合物。

因为前者常常与脂肪族化合物合在一起学习,所以平时说的杂环化合物实际指的是芳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是数目最庞大的一类有机物。

多环烷烃:含有两个或多个环的环烷烃称为多环烷烃。

共轭烯烃:单键和双键交替的体系称为共轭体系,含有共轭体系的聚烯烃称为共轭烯烃。

纤维二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通过1,4两位上的羟基失水而来的,纤维二糖是b-糖苷。

纤维素:由多个纤维二糖聚合而成的大分子。

多稀烃:含有多于一个碳碳双键的烯烃称为多稀烃。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一、化合物类名‎无机酸酯:醇与含氧无‎机酸反应失‎去一分子水‎后的生成物‎称为无机酸‎酯。

双烯烃:碳碳双键数‎目最少的多‎烯烃是二烯‎烃或称双烯‎烃。

可分为三类‎:两个双键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二‎烯烃称为累‎积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两个或两个‎以上单键隔‎开的二烯烃‎称为孤立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的二烯烃‎称为共轭二烯烃。

内酯:分子内的羧‎基和羟基失‎水形成的产‎物称为内酯‎。

内酰胺:分子内的羧‎基和胺(氨)基失水的产‎物称为内酰‎胺。

四级铵碱:四级铵盐在‎强碱(KOH,NaOH)作用下生成‎的产物称为‎四级铵碱。

生物碱:从动植物体‎内得到的一‎类有强烈生‎理效能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游离生物碱绝大多数‎是固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天然的生物‎碱多半是有‎左旋光的手‎性化合物。

半缩醛或半‎缩酮:醇具有亲核‎性,在酸性催化‎剂如对甲苯‎磺酸、氯化氢的作‎用下,很容易和醛‎酮发生亲核‎加成,一分子醛或‎酮和一分子‎醇加成的生‎成物称为半‎缩醛或半缩‎酮。

有机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以外‎的含碳化合物。

多肽: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通‎过失水反应‎,形成一个酰‎氨键,新生成的化‎合物称为肽‎,肽分子中的‎酰氨键叫做‎肽键。

二分子氨基‎酸失水形成‎的肽叫二肽‎,多个氨基酸‎失水形成的‎肽叫多肽。

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将非碳原子‎统称为杂原‎子,最常见的杂‎原子是氮原‎子、硫原子和氧‎原子。

环上含有杂‎原子的有机‎物称为杂环‎化合物。

分为两类,具有脂肪族‎性质特征的‎称为脂杂环‎化合物,具有芳香特‎性的称为芳‎杂环化合物‎。

因为前者常‎常与脂肪族‎化合物合在‎一起学习,所以平时说‎的杂环化合‎物实际指的‎是芳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是数目最庞‎大的一类有‎机物。

多环烷烃:含有两个或‎多个环的环‎烷烃称为多‎环烷烃。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名称
内容
同分异构现象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相异因而其性质也各异的不同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这种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构造异构现象(constitutional isomerism)
只是分子中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顺序不同而因起的而致的异构现象,叫做构造异构现象。
共价键键长
形成共价键盘的两个原子的原子核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称为键长(键距)。
键的伸缩振动
只改变分子瞬时间的键长,但并不改变键角的键振动叫做键的伸缩振动。
键的弯曲振动
在不改变键长的情况下,发生了键角的改变的键振动叫做键的弯曲振动。
张力能
大多数环烷烃的燃烧热比烷烃的每个CH2的燃烧热高,这就表明环烷烃比开链烷烃具有较高的能量,这高出的能量叫做张力能。
弯曲键
环烷烃的键的电子云没有轨道轴对称,而是分布在一条曲线上,故通常称为弯曲键。
共轭效应
由共轭体系的结构所引起的键的离域及键长的改变、能量的降低或稳定性的增加的性质,是共轭体系特有的效应,因此叫做共轭效应或离域效应。。
π,π共轭效应
单双键交替的共轭体系叫做π,π共轭体系,这个体系所表现的共轭效应叫做π,π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π,σ共轭效应)
由定域于两个原子周围的π电子云和σ电子云发生离域而扩展到更多原子的周围,而降低了分子的能量,增加了分子的稳定性的离域效应,我们称这为超共轭效应或π,σ共轭效应。
P, π共轭效应
由π键的P轨道和碳正离子中sp2碳原子的空p轨道相互平行且交盖而成的离域效应,叫做P, π共轭效应。
双烯合成
共轭二烯烃和具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化合物进行1,4-加成反就,生成环状化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烯合成。

有机化学——精选推荐

有机化学——精选推荐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名词解释、命名或写结构、完成反应、鉴别、简答、简单合成⼀、名词解释: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P1);凯库勒结构式(构造式)(p2);离⼦键、共价键、Lewis 结构式(p4);可极化性(极化度)、均裂、异裂(p15);官能团(p17);构造(constitution )、构造式(p18);Arrhenius 电离论、勃朗斯德质⼦理论、共轭酸、共轭碱(p21);Lewis 电⼦论(p25);亲核试剂、亲电试剂(p26);烃(hydrocarbon )(p41);构造异构体(p42);⾓张⼒(p50);构象(comformation )(p52);燃烧热(p65);反应机理(p67);⾃由基链锁反应(free radical chain reaction)(p68);反应热、活化能(p69);同分异构体、构造异构(p81);⽴体异构、顺反异构、旋光异构、偏振光、旋光性或光学活性(p82);对映异构体(enantiomer )、⼿性(chirality )、⼿性分⼦(achiral molecule )、⾮⼿性(achiral )(p84);对称⾯(p85);对称中⼼、对称轴、⼿性中⼼(chiral center )、⼿性碳原⼦(chiral carbon )(p86);⼿性⾯(P87);对映异构体(p88);外消旋体(p89);⾮对映异构体(p94);内消旋体(p96);诱导效应(P113);Zaitsev 规则、区域选择性反应(P119);格式试剂(P120);Walden 转化(P126);质⼦性溶剂(P135);Lucas 试剂(P153);均相催化、异相催化(P184);亲电加成反应(P186);、马⽒规则(P188);⽴体专⼀性反应(P192);⾃由基反应、过氧化物效应(P194);互变异构体(P210);离域键(P215)西佛碱(P280);场效应(P343);酯化反应(P346);脱羧反应(P352);邻基参与效应(P358);皂化反应、皂化值(P393);碘值、酸败、酸值(P394);萜类化合物(P569);甾族化合物(P580);变旋现象(P534);差向异构化(P542);等电点(P513);周环反应(P588);电环化反应(P589);换加成反应(P597);σ迁移反应(P602)以及涉及的⼈名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般原则系统命名法是根据国际上通⽤的IUPAC 命名原则并结合我国⽂学特点拟定,其主要内容包括:○1选择主链,根据其碳原⼦数和官能团确定母体名称;○2主链编号;○3写出取代基的名称、个数、位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名

解释举例
1 波



通过测定有机物对不同波
长电磁波的吸收,来鉴定
不同有机物结构的一种分
析手段。

2 红



(IR
)
分子吸收红外光引起的振
动能级跃迁和转动能级跃
迁而产生的吸收信号。

100



波数cm-1
4000
400
2.525
波长
3 磁




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
有一者为奇数时,该原子
核就有自旋现象,此即称
为磁性原子核。

H、Al、Na 等
4 共



若电磁波提供的能量,恰
好等于核的自旋能级之
差,则该原子核能够吸收,
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此称为共振跃迁,也即产
生了核磁共振吸收。

5 含




分子中含有氮元素的有机
化合物统称为含氮化合物
C-N,C=N,C≡N,N-N
6 胺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
取代的产物。

如:R3NH
7 季


同一个氮原子上连有四个
相同或不相同烃基的离子
8 霍




在霍夫曼消除反应中,较
少烷基取代的β碳原子上
的氢优先被消除
9 重




在低温和强酸水溶液中,
芳伯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
重氮盐的反应
NH2
NaNO2/HCl
0-5
0C
N2Cl
10 放



重氮盐中的重氮基可被
-H、-OH、-X、-CN取代,
同时放出氮气。

ArN2HSO4 + H2O
H+
加热
Ar OH+N2 + H2SO4
11 偶


应重氮盐与酚或芳胺作用,共同失去一分子卤化氢,生成偶氮化合物
12 霍






酰胺与次卤酸钠溶液共
热,可得到比原来酰胺少
一个碳原子的伯胺RCONH2 + NaOX + 2NaOH
RNH2 + Na2CO3+NaX +H
2
O
13 糖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缩
合物和衍生物
CH2 CH CH CH CH CHO
OH OH OH OH OH
14 核




在外磁场中,磁性原子吸
收某一频率的电磁波,而
产生的共振跃迁信号。

15 共



若电磁波提供的能量恰好
等于核的自旋能级之差,
即可发生吸收,从低能级
跃迁到高能级,此称为共
振跃迁。

16 自



相邻碳上不等价氢,各自
自旋磁矩对对方产生的影
响。

H
H
CH
2
OH
OH
HO
H
OH
O OH
H
H
H
H
CH
2
OH
OH
HO
H
OH
O OH
H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