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照片

合集下载

图书馆调研报告-清华

图书馆调研报告-清华

图书馆调研报告-清华图书馆调研报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书总被人们看作是神圣的东西,而存放书的建筑更是被看作神圣的殿堂加以点缀和美化。

(清华大学图书馆旧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

而高校的图书馆作为校园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已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每一座图书馆犹如一部永恒的作品,刻写着学校在不同时代的风雨历程。

纵览现代高校图书馆馆楼设计,可谓千姿百态、不拘一格。

概括来说,图书馆外部造型集典雅、庄重、美观于一体,内部讲求通达、方便、舒适。

既要坚持馆舍布局科学、适用的原则,又要给人以建筑美的享受。

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图书馆新馆为例。

一、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逸夫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是清华规划建设的成功典范。

1919、1930、1991年分三期建成的图书馆,总面积27940平方米,一二期天衣无缝,二三期珠连壁合,是墨菲-杨廷宝-关肇邺三位建筑大师的共同杰作,获得国家设计金奖的新馆设计是继承和创新的范例。

新馆在位置和高度选择上,它尊重大礼堂和一二期老馆的中心地位,甘居偏位和次高;但却一箭双雕,形成了图书馆区和西大操场区两个环境空间;在建筑形式上,和旧馆建筑在呼应中有变化,采用欧美建筑形式的同时,不沿袭“一览无余”而吸收中国传统的几进几出、院中有院;选择传统建材“粗粮细作”的同时,应用了现代科技成果铝合金大玻璃门窗采光、共享大厅天窗采光通风。

二、北京大学图书馆新坐落在北京大学校园未名湖南岸的燕园中心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新馆与旧馆浑然一体,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藏书700万册,成为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新馆的对称布置外型尺度空间体量建筑装饰。

新馆地上六层局部七层,地下二层。

与燕园中心建筑群相协调融合,并成为中心建筑群体的主导建筑。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特点:一、图书馆建筑的艺术性一个现代图书馆的建筑不仅具有内部布局灵活、功能齐全,外型应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地方特色、富有艺术性。

清华大学图书馆40问

清华大学图书馆40问

清华大学图书馆40问1.清华大学图书馆始建于何年?经过怎样的历史变迁?1911年建立清华学堂。

1912年清华学堂改建为清华学校,正式建立了小规模的图书室,称清华学校图书室。

1919年3月图书室独立馆舍(现老馆东部)落成,建筑面积2114平方米,迁入新馆舍的同时,更名为清华学校图书馆。

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后,图书经费骤增,馆藏逐年大量增加,馆舍不敷使用,乃于1930年3月开工扩建馆舍(即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于1931年11月竣工。

1935年10月至1936年9月,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教授任图书馆委员会主席兼代图书馆主任。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南迁。

1938年4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昆明建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清华图书馆运抵昆明书刊23000余册。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迁回北京清华园。

1946年复校时,图书馆已面目全非。

到解放前夕,馆藏仅有41万余册。

1948年12月15日,随着清华大学的解放,图书馆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2.你知道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吗?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在1916-1920年间陆续建成的图书馆(东部)、科学馆、体育馆(前部)和大礼堂,全部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主持设计。

四大建筑在1920年前后相继落成,和稍早建成的清华学堂、同方部组成了清华早期校园的主要建筑群,为校园中心区建设奠定了欧式的建筑风格,同时为学校发展成为大学奠定了基础。

3.您是否了解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清华大学图书馆建于1916-1919年间,建筑面积2114.4平方米。

由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全部照欧美新式避火法建造。

图书馆于1930-1931年间又进行了扩建,为老馆之中部大厅和西翼。

由杨廷宝(1921届校友,在建筑界与梁思成一起被誉为“南杨北梁”)设计,建筑面积5588.56平方米。

扩建部分与原有者浑然一体,很难看出是先后建造的,被公认为扩建工程中的杰作。

高中统编版 语文必修上册 第13课-2《上图书馆》课件(1)

高中统编版 语文必修上册 第13课-2《上图书馆》课件(1)

3.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表达对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建筑风格的赞美;另一方面表达对图书馆为人 类做出的贡献的赞美,因为从图书馆里走出了像马克思这样的伟人。
主题归纳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分别写了作者在中学阶段、大学阶段、留学期间 上图书馆的经历及品味到的乐趣,展示了图书馆在其学习成长中的重要 作用,写出了读书在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升教养等方面的作用。
走近作者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29 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 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 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
书感到失望和遗憾。虽说现在的大学生已不是天之骄子,但学好大学 所规定的专业课程是每一位大学生应该做到的。而大学图书馆藏书丰 富,正是大学生深造的主要途径,每一位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 对专业课程扩充学习、加பைடு நூலகம்理解,而不应该只盯着考试辅导类图书。 对此,希望大学的相关部门能予以正确的引导。
• 观点二:我认为,大学生到图书馆借阅考试辅导类图书无可厚非。 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他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他 们不能不对将来的就业早做准备。而且,尽管借阅的是考试辅导图 书,他们能够坐下来学习,也说明他们并没有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 心。因此,对这些大学生的做法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
4. 文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细节描写,请赏析。
王佐良的《上图书馆》抒情含蓄,作者的心情、文章的深意都寄寓在看似平淡的记叙、 描写之中,尤其是其中的细节描写,更增添了文章韵味。如第6 段,“当时新建的第三阅 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 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 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 白炽灯所不能比的”。此处的细节描写,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对那段美好的读书时光的 无比珍视之情表现得含蓄隽永、意味深长。再如“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 境也豁然开朗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清华大学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导览

清华大学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导览

更信任商业数据库,将搜索引擎作为辅助手段。
电子资源(1) —— 文摘索引型数据库

Web of Science平台 ——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SSCI/A&HCI, CPCI-S/CPCI-SSH), CCC, INSPEC, BIOSIS Previews , DII(世 界专利) , 中国科学引文索引 (CSCD) 第15讲

第27、28、29、30、33讲
Word、Latex、Excel、PPT
电子资源 —— 按文献类型、按学科
对资源进行了 精心梳理
电子资源 —— 按文献类型、按学科
电子资源 —— 按文献类型、按学科
主要内容
1
2 3 4
图书馆提供哪些文献资源 如何查找与获取文献 图书馆提供哪些信息服务 电子资源访问注意事项
馆藏概况(全校,2014年底)
实体馆藏总量(含分馆):478.8万册(件)
资源类型
图书 期刊 报纸 学位论文 古籍 各类数据库
纸本资源
474万册 (分布在各书库及阅览室)
电子资源
877万册 (中文273.4万、外文603.6万)
现刊2593种(报刊阅览室及分馆) 6.7万种 过刊57.7万册(过刊阅览区) (学术:外文5.6万,中文1万) 108种(报刊阅览室) 26种长期收藏(老馆报刊库) 本校学位论文14.3万册 (老馆学位论文阅览室) 线装古籍:22万册 (古籍阅览室) 1871种 295万册 9个古籍数据库








文摘索引型数据库适合用于文献调研普查,某些权威数据库也用于学术评价。
电子资源(2) —— 全文型数据库

Step 1 登录清华大学图书馆主 …

Step 1 登录清华大学图书馆主 …

☞检索方法指南SCIE收录同样适用于SSCI、A&HCI、CPCI_S、CPCI_SSHStep by step逐步指导技巧提示打印说明清华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新馆406室)Step 1登录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点击“资源/数据库导航”Step 2从“常用电子资源平台/数据库”左栏“外文数据库”中找到“Web of Science平台”,点击进入点击进入Step 3点击Web of Knowledge点击Step 4 认识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界面这个界面是在所有数据库中检索,检出结果不能证明是被SCI收录,切记,切记!新版界面非常简洁,很多常用的功能都被隐藏起来了,看到各种小箭头要点开看看哦!Step 5选择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点开这个箭头选择这个数据库Step 6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界面将子数据库列表展开点击这个更多设置,子数据库列表会出现选择子数据库(注意:默认是全选,根据具体需要单选)如果检索SCI收录,只选这一个数据库。

这两个是会议论文数据库,CPCI-S就是大家常说的ISTP。

CPCI-SSH收录社科会议论文。

Step 7在编辑框中输入待查作者姓名,例如李艳梅,输入“Li ym”,在下拉式菜单中选择“作者”,等等,然后点击“检索”点这个小箭头选择作者字段这里输入作者拼音,一般姓全拼,名缩写如果需要地址或其他作者姓名限制,点这里添加字段Tips 1检索结果如下。

在结果页面的左下角可以选择每页显示的记录数,如“每页50条”Tips 2 数据库对作者姓名的著录通常为姓的全称加名的缩写,如“李艳梅”-li ym,“李严”-li y,不过偶尔还会有其他形式,如”李艳梅“-li y、yanmei l、yan-mei l,“李严”-yan lTips 3 仅通过作者姓名进行检索,往往会因同一姓名缩写相同而检出许多不相关文献,可以在检索框内输入主题词、地址、刊名、发表年、合作者等进行组合检索。

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建筑设计分析——基于方体九宫格的形体比例分析

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建筑设计分析——基于方体九宫格的形体比例分析

园林与建筑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建筑设计分析——基于方体九宫格的形体比例分析□王超宇曹仁宇摘要:建筑与比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空间分布到立面构成上皆是如此。

和谐的比例、恰当的尺度是建筑物具备良好的美感和准确的体量感的基础。

该文以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为例,从建筑本身出发,以九宫格原型为切入点,分析和研究该建筑的平面、立面以及虚实体积构成等,探知建筑师对于建筑形态的理解与运用。

关键词:九宫格比例形体虚实构成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项目位于清华大学校园内,建筑师设计的新建筑是校园既有规划建筑之一,其既呼应了群组下沉区的主题景观,又兼容开放与封闭两种形态的人行道,“二元性”是图书馆设计的核心理念。

该建筑主要包含研究、教学和办公三大功能区,不仅致敬了传统的凹版印刷,而且让人联想到北京的胡同和庭院天井。

建筑单体在形体构成上颇具匠心,虚实处理极具节奏感,立面上也展示出和谐的比例和尺度关系,不失为匠心之作。

一、九宫格比例处理分析杜克在《法国建筑通用词典》中给出了比例的定义,认为比例“是整体与局部间存在着的关系——是合乎逻辑的、必要的关系,同时比例还具有满足理智和眼睛要求的特性”。

简单来说,比例就是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每一个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存在的数值关系。

在建筑学中,研究比例关系有很多方法和载体,而九宫格体系是建筑教育中常用的一种帮助学习者把握和理解比例关系的载体,借其能较为清晰地说明比例关系的控制与生成。

在美国,以海杜克为领军人物的库伯联盟学院在教学中曾采用九宫格体系作为教学训练的载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比例及构成关系等。

以九宫格原型为起点分析图书馆建筑的比例尺度关系,在生成的九宫格空间模型中,可以讨论功能划分、建筑构架、空间层级等各种建筑问题。

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在平面上为正方形,布局关系与九宫格体系比较契合,辅以九宫格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平面上的空间构成。

而在立面上,如果以横向为九宫格的三个切分单位,垂直方向则近似五个切分单位,横竖向之间的比例接近黄金分割比,实现了对建筑中隐含的黄金分割比例的控制。

探析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探析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定制毕业季书签套装、精美信封信纸、图书馆特色徽章、原创手绘壁纸、清华“ 城” 手账本、清华 风物纸胶带、清华记忆纸胶带、永恒笔、图书馆原创鼠标垫等
帆布包、限量版“ 清华映像” 精选记事周历、“ 穿越清华园” 毕业棋等 108 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专属 H5 礼包( 包含 256 首定制音乐及 11 幅“ 清华映像” 原创手绘图) 等 人文日新·清华图书馆立体便签、清华大学金属折扣本套装、清华基础款英文鼠标垫、清华大 学绑带本、清华学霸古风线装笔记本、花开清华笔记本、商务基础款无限笔、清华理辉竹制套 尺、巍然吾校书签套装等
1 构建文创工作体系,整合文创团队
1. 1 构建文创工作体系 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 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 业委员会、清华大学学生文化创意协会、清华大学五 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等校内部门,依托 iCenter 清华大学创客空间、清华 x -lab 创意创新创 业教育平台、清华大学创客教育实验室,借助北京水 木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青橙创客教育科技 有限公司等,构建了集场馆、学院、实验室、协会、公 司于一体的文创工作体系。 1. 2 整合文创团队 清华大学图书馆组建了多个专业的文创团队,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发布展览及活动资讯,分享中外优秀艺术品信息,构建艺术与文化交流平台。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文化 创意评论
集聚创意,引领文化。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评论”依托清华大学文创院丰富的 学术科研优势和业界产业优势,为您提供最前沿、最权威的资讯。
清华大学
iCenter 清华大学 创客空间
iCenter 清华大学创客空间源自 1922 年清华大学手工教室。 历经百年,从机 械厂到金工实习,iCenter 如今已成为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团队聚集,融合 科技孵化、先进加工制造、三创实践等多元化发展的教学平台。

清华的第一个楼 学堂注册中心

清华的第一个楼 学堂注册中心

清华的第一个楼——清华学堂●史轩在清华大学二校门北面的大草坪东边,矗立着一座式样别致的二层楼房。

此楼为德国古典风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这就是清华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大楼。

在清华建校初期兴建的第一批校舍中,清华学堂大楼被称为“一院”或“一院大楼”。

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直接选派学生游美,同时着手筹设游美肄业馆。

1910年11月,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学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业馆办法。

其中提到,因已确定清华园为校址,故呈请将游美肄业馆名称改为“清华学堂”。

12月,清政府学部批准了这个改革办法。

之后,清末兼管学部和外务部的军机大臣那桐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为清华学堂题写了校名。

我们今天看到的清华学堂大楼大门外,正额“清华学堂”四字即为那桐手书。

清华学堂大楼分西部、东部两期建成。

其西部建于1909~1911年,学校同期兴建的还有二院(在清华学堂以北、电机馆的西边,现已拆除)、三院(在大礼堂以北,现已拆除,在其原址扩建新图书馆)、同方部等一批建筑。

俟这批建筑基本竣工后,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在清华园开学,这就是清华历史的开端。

周诒春校长到职后积极筹备改办大学,在任职期间(1913年8月~1918年1月)又盖了一批适应未来大学需要的高标准建筑(清华著名的“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均始建于周诒春任内)。

其间,1916年清华学堂大楼向东进行了扩建,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4560平方米。

当时清华学堂是清华园内第一座“大楼”,虽然高不过两层,但因四大建筑那时还未落成,故在当时的校园建筑中已是鹤立鸡群了。

清华学堂大楼西部建成后成为高等科学生的教室,东部建成后曾是高等科毕业班的学生宿舍,所以历史上也称“高等科”。

高等科宿舍的设施相当华丽舒适,有闪闪发亮的打蜡地板,能抵御北方风沙的双层拉窗。

据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的梁实秋先生回忆:“临毕业前一年是最舒服的一年,搬到向往已久的大楼里面去住,别是一番滋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