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性模式——“文化+旅游+农业”

合集下载

美丽乡村创建创新方案

美丽乡村创建创新方案

美丽乡村创建创新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导致乡村人口锐减,乡村经济逐渐萎缩。

为了改善乡村面貌,保护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乡村建设方案。

美丽乡村创建的意义美丽乡村是指整体美丽、完整的自然村落,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美和景观美,更重要的是人文环境美。

美丽乡村的建设可以带来以下意义:1.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维护乡村多样性和区域的生态安全;2.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3.增强乡村吸引力,引领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4.强化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发扬乡村优秀文化传统,激发乡村文化魅力。

美丽乡村创建创新方案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当前最热门的特色农业产业是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乡村要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市场需求,打造出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特色农产品,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休闲。

城乡统筹型旅游把城市与乡村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城乡统筹型旅游,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城乡统筹型旅游可以推动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文化产业园在乡村旅游的同时,还可以发展文化产业。

建立文化产业园,将特色农产品与文化产业进行深度结合,形成有独特魅力的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园不仅可以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建设生态旅游小镇生态旅游小镇是集旅游、文化、生态、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现代化小镇。

建设生态旅游小镇,不仅可以提高乡村的整体形象,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的收入。

优化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方面,对于乡村的发展至关重要。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科技手段的引进,农村基础设施的优化已经成为加速乡村发展的必要条件。

结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广大农民的积极配合和努力。

只有不断创新乡村建设方案,注重发展特色农业和文化产业,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才能实现乡村发展的转型升级,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美丽乡村的创建模式是指在乡村地区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以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为目标的一种模式。

下面将介绍十种常见的美丽乡村创建模式。

一、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可以选择发展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吸引人才和资金投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文化传承模式通过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增强乡村的内涵和魅力。

可以建立文化活动中心、修缮古建筑、举办传统节庆活动等,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生态保护模式通过保护和修复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的生态品质。

可以开展植树造林、河道治理、垃圾分类等活动,改善乡村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四、民宿经营模式通过开展乡村民宿经营,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可以改造传统农居,提供舒适的住宿设施和农家美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农村体验。

五、农产品品牌模式通过打造乡村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加工农产品、建立品牌形象、开展线上线下销售等方式,推动乡村农业的发展。

六、乡村旅游模式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将乡村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可以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开展主题旅游活动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七、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通过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等方式,提升乡村的整体美观度和宜居性。

可以进行村容整治、改善道路交通、提供便民设施等,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八、休闲农业模式通过开展农业休闲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业体验,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

可以开设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等,让城市人民亲近大自然,体验田园生活。

九、特色小镇模式通过打造特色小镇,提升乡村的品质和形象。

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文化活动、产业布局等方式,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小镇。

十、乡村教育模式通过改善乡村教育条件,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可以修建教育设施、提供教育资源、培养乡村教师等,推动乡村教育的进步。

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实施路径

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实施路径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的目标,随后“美 丽乡村”建设也提上议事日程,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提 升了农民的幸福感和生活水平,促进和影响了社会的良性发 展,在不断摸索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特点 以及不同的实施路径 [1]。 1 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
我国浙江省安吉县最早提出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经过 多年的实践,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各种模式,促进了我国美 丽乡村建设的发展。 1.1 旅游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以浙江省温州市安吉县为代表。 我国相关部委分别于 2010 年、2013 年下发了《国家级生态乡 镇管理规定》《美丽乡村创建目标》,积极引导农业基础好 的乡村,通过引进二、三产业来发展休闲农业,在产业转型、 文化旅游的开发上加大力度,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实 现产业互助,激活乡村经济,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2]。 1.2 生态环保模式 这种模式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为代表。 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快乡村旅游的开发。 以围绕淳朴的生活风貌与方式进行规划,打造出经济生态化、 乡村化的产业,充分利用生态的力量,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 将生态环境与资源转变为提升经济增长的动力,扩大了建设 美丽乡村的空间。 1.3 历史传承模式 这种模式以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为代表。 在村风淳朴的乡村,通过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以丰满的历史 作为切入点,把民俗、民风等具有历史特点的生态文化转换成 产品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能欣赏到原生态的乡村历史 文化,又能感受到具有特点的现代农民的文化气息和精神面貌 [3]。 1.4 近期宜居模式 这种模式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北代表。 这种模式是针对优势不明显、特点不充分的乡村,通过加大 投资等治理手段,解决农民实际问题。同时,利用科学合理 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展现出体现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 优化生态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农村土地,带 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乡村文化的融合。 2 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

美丽乡村简介

美丽乡村简介

美丽乡村简介美丽乡村是指那些具有独特风貌、环境优美、人居舒适、生态宜居的乡村地区。

这些乡村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传统文化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休闲和居住。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美丽乡村的特点、发展模式以及实施的政策措施。

一、美丽乡村的特点1. 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美丽乡村拥有壮丽的山川河流、清澈的湖泊和湿地、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这些自然景观为乡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2. 人文风情浓厚:美丽乡村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如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和乡村音乐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氛围,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3. 生态环境优美:美丽乡村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

乡村的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肥沃,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4. 人居舒适便利:美丽乡村致力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乡村建设有舒适的居民住宅、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条件。

二、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1. 旅游开发模式:美丽乡村依托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通过规划和开发旅游线路、景点和特色民宿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体验乡村生活。

2. 农业产业模式:美丽乡村注重发展绿色农业和农村产业。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农业观光和农产品加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3. 文化传承模式:美丽乡村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

通过举办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活动和培养乡土文艺人才,传承乡村的文化遗产,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4. 生态保护模式:美丽乡村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推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建设,保护乡村的生态系统,提升乡村的生态品质。

三、美丽乡村的政策措施1. 政府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

包括财政资金的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土地政策的调整和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等,为美丽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农文旅综合体项目案例

农文旅综合体项目案例

农文旅综合体项目案例农文旅综合体项目是指将农业、文化和旅游等多个领域有机结合的综合性项目。

它既能满足人们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需求,又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

下面列举了10个农文旅综合体项目案例,以展示其多样性和创新性。

1. 乡村民宿:在农村地区建设民宿,提供农家特色的住宿和饮食体验,让游客亲近自然、了解农耕文化。

2. 农业主题公园:打造集观光农业、农事体验、农产品销售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业主题公园,吸引游客参与农耕活动。

3. 农产品展览中心:建设农产品展览中心,展示当地农产品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游客品尝和购买。

4. 农耕体验园:为游客提供参与农耕活动的机会,体验种植、收割等农田劳作,增加对农业的认识和体验乐趣。

5. 农村书屋:在农村地区建设图书馆或书屋,提供丰富的图书和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发展和教育提升。

6. 农艺品制作工坊:组织农艺品制作培训班,教授农村手工艺技术,让游客体验制作农艺品的乐趣,增加农民收入。

7. 乡村音乐节:举办乡村音乐节,邀请音乐家和乐团到农村地区演出,吸引游客欣赏音乐和体验乡村生活。

8. 农耕文化节:举办农耕文化节,展示农耕文化的魅力,举办农耕技艺比赛和传统文化表演,吸引游客参与和观赏。

9. 农产品创意市集:组织农产品创意市集,展示创意农产品和农村手工艺品,吸引游客购买和体验。

10. 农村旅游线路推广:开发农村旅游线路,包括农田观光、民俗体验、农家饭菜等,吸引游客参与和体验农村生活。

这些农文旅综合体项目案例体现了农业、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既满足了人们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需求,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

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可以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乡村振兴的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的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的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路径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热点。

而乡村文化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部分,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合理规划和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乡村振兴的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路径,以期为实际操作提供一些建设性建议。

一、规划乡村文化旅游的主题乡村文化旅游需要明确一个明确的主题才能吸引游客。

这个主题可以是乡土文化、传统手工艺、农耕文化等,根据乡村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才能形成独特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二、保护和利用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乡村作为历史文化的宝库,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

对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保护乡村古建筑、古特产、古习俗等资源,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三、提升乡村环境和设施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依靠良好的乡村环境和完善的设施。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环境的整治力度,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饮水电力等,提升游客的出行便利度和居住环境,增强乡村的吸引力。

四、丰富乡村文化旅游内容只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乡村文化旅游可以结合乡村的特色传统节日、庙会、民俗表演等,打造出有趣、有特色的体验项目,增加游客的体验乐趣。

五、开展农家乐与民宿旅游业态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中,农家乐和民宿是重要的旅游业态。

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农家乐经营和建设,通过传统农耕体验、农事观光等方式,让游客亲身参与乡村生活,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同时,政府也应支持发展乡村民宿,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让游客在乡村体验到独特的生活方式。

六、弘扬乡土文化教育乡土文化是乡村文化旅游的核心,政府和学校应加强乡土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传承乡村的文化价值。

可以通过开设乡土文化课程、举办文化讲座等形式,将乡村文化融入到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四种模式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四种模式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四种模式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作为中国人口大省的浙江,其美丽乡村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多种多样,本文将介绍其中的四种模式。

1. 旅游型美丽乡村旅游型美丽乡村注重利用本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通过规划布局、打造景点、营造氛围等方式,吸引游客前往游览,进而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浙江,诸如杭州西溪湿地、桐庐千岛湖等旅游型美丽乡村已经成为了旅游热点。

此类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

2. 农业观光型美丽乡村农业观光型美丽乡村是指以农业为基础,注重农业科技和文化体验,为游客提供农村体验、休闲娱乐等服务。

浙江宁波象山的崎岖山、绍兴柯桥的诸葛家村就是知名的农业观光型美丽乡村。

这类乡村的建设需要注重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发挥农业文化价值,为游客提供特色农产品和文化体验,同时也需要提高农民的接待能力。

3. 客家文化型美丽乡村客家文化型美丽乡村是指注重挖掘和传承本地的客家文化遗产,以客家文化为特色打造乡村景观、观光农业、风情街区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当地的客家文化。

浙江金华永康的大唐村就是集客家文化,以及古老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为一身的客家文化型美丽乡村。

此模式的建设需要注重挖掘本地文化特色,提高乡村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4. 生态养生型美丽乡村生态养生型美丽乡村是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养生、健康产业,提供休闲、养生等服务的型号。

浙江绍兴柯桥湖墅、温州瓯海的南麂岛等典型的生态养生型美丽乡村已经成为生态乡村建设的代表。

如要将其建设为生态养生型美丽乡村,需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品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构建生态休闲旅游消费体系等。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有多种模式,旅游型、农业观光型、客家文化型和生态养生型四种模式与其他模式相辅相成,通过各自强项互补,充分发挥浙江乡村资源的独特优势,实现了生态、文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
1. 生态乡村模式: 通过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的乡村
景观,并鼓励农民从事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2. 休闲农业模式: 将农村地区转变为休闲、度假和娱乐的目的地,提供农民家庭农业、采摘果蔬、农家乐等丰富多样的休闲活动。

3. 旅游特色村模式: 将传统农村转变为有独特旅游特色的村庄,如民俗文化体验村、手工艺村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4. 教育培训村模式: 在农村地区建设教育培训基地,提供农民
子女和城市居民的教育培训服务,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5. 特色农产品模式: 发展特色农产品,推广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6. 文化创意村模式: 借助当地文化和历史遗产,打造具有创意
和艺术氛围的村庄,吸引艺术家、文化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和交流。

7. 农民合作社模式: 组织农民合作社,集中农业生产资源,提
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8. 农业科技示范村模式: 在农村地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农
村现代化。

9. 互联网+农业模式: 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智能化,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和农业商业化发展。

10. 乡村振兴模式: 通过综合利用农村资源,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性模式——“文化+旅游+农业”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在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与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驱动下,将美丽乡村建设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绿维创景多年来研究美丽乡村的理论与实践,在农业部发布的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之外,创新性的探索出了美丽乡村更具生命力的“文化+旅游+农业”模式,本文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为例,详细地阐述了此种模式的应用,以供大家分享。

一、项目背景
在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时,在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际,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旅游消费与投资环境持续改善环境之下,毕节市七星关区紧跟国家政策,贯彻落实国家、贵州省、毕节市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文件精神,以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为契机,以区域交通环境改善为机遇,以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启动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工作。

在此背景下,七星关区政府委托绿维创景进行八寨镇美丽乡村示范建设规划。

二、问题聚焦
村庄现状问题主要存在于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第一,产业处于低级、粗放的小农经济阶段,传统农业不足以发展村庄经济,导致村庄经济活力缺失,人口流失,村庄空心化。

第二,村庄建设良莠不齐,村庄传统特色风貌和建筑符号逐渐消失,缺乏良性交往空间,街巷空间脏乱差,空心村现象逐步加剧,传统村落活力渐逝。

第三,村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差,文化服务设施匮乏,卫生设施条件差,村民物质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在贵州产业带动型、乡村旅游型、生态文明型和民俗特色型四种典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趋于成熟,已成功发展了一批美丽乡村。

在周围村庄快速发展,八寨镇村庄自身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找到八寨镇的出路呢?是遵循固有模式,还是跳出成功经验,探寻一条全新的道路,是项目组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规划思路
项目组以村庄实际为出发点,秉承“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文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关键要素整合,旨将八寨镇打造成为区域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
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区之一,探索构建可憩可游、宜商宜居的最美乡村。

规划在八寨镇植入中华诗画文化,规划在高流村改造中植入陶渊明诗画文化,在镰刀湾村改造中植入人民公社文化,在庆坪村改造中植入中华孝文化、在谢家村改造中植入三国演义故事文化,在镇江村改造中植入国学文化。

以中华文化为灵魂,重塑村寨文化,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村寨文化,形成旅游吸引力。

规划思路
产业发展思路
四、“文化+旅游+农业”模式
1、文化——复兴传统文化,再现中华文明
结合村寨改造,在规划的乡村中注入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如唐诗宋词、国学文化、四大名著等,把优秀的文化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村庄里,如画在墙上、房柱上、窗边檐下,让游客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熏陶于真实的“山水田园诗”之中,让游客在乡村田园生态自然环境中,在游玩嬉戏过程中学习到中华优秀文化:学会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感受《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优秀文化,喜欢上乡村户外自然环境,形成“1
+N”旅游效应。

2、旅游——与农村风光结合,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交叉重合而成的新型业态,是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相互延伸融合的产物。

八寨镇农村的农田风光、优美的生态环境、农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复兴的文化均可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往来。

以乡村旅游实现农民的本地化就业,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经济文化交流。

3、农业——围绕有机刺梨,发展优势产业
刺梨是一种营养价值和医药价值都很高的水果,在食品、保健品及药品开发方面都具有广阔前景。

贵州省政府从政策与资金上大力扶持有机刺梨产业发展,同时得到企业的认可支持。

基于贵州省有机刺梨基础,在产业选择中,项目组建议将有机刺梨产业作为八寨镇6个美丽乡村的重要支撑产业。

另外,依托八寨镇特殊的地形地貌,发展生态农业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可以在荒山上种植各种果树和有机刺梨,培育园林绿化树种、花卉、盆景,在房前屋后、塑料大棚中种植各种瓜果、蔬菜,美化了村庄的同时增长了收入。

刺梨是一种营养价值和医药价值都很高的
野生水果,在食品、保健品及药品开发方面都具有广阔前景。

村庄“文化+旅游+农业”模式
(本模式由绿维创景享老分院与贵州分院所创,转载引用请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