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复习提纲(二)化学反应
(完整版)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 ) >- OH(酚 ) >- SH>- NH2>- OR> C = C>- C≡C-> (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 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COOH CH 31)伞形式: C 2)锯架式:H H OHH OHOHH3C C 2 H 5H H COOHH HH4)菲舍尔投影式:H OH 3)纽曼投影式:H H HCH 3H H H H5)构象 (conformation)(1)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
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 e 取代的椅式构象。
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 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 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 E 构型。
CH 3 Cl CH 3 C 2 H 5C C C CH C 2H 5 H Cl(Z) - 3 -氯- 2 -戊烯(E) - 3 -氯- 2 -戊烯2、顺 / 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3 CH3 CH3 H CH3 CH3 H CH3C C C CH H H CH3 H H CH3 H顺- 2-丁烯反- 2-丁烯顺- 1,4-二甲基环己烷反- 1,4-二甲基环己烷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提纲

C*构型的确定,从离序数最小基的最远方向 看,其余3基的序数由大到小为顺时针记作‘R’, 反时针记作‘S’
4、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 当化合物中含有多个官能团时,一般按下列顺
序,选取其中最优者为主体名,其余作取代基 (个别有例外)。
• 一些主要官能团按优先递减排序如下: —COOH,—SO3H,—COOR,—COCl, —CONH2,—CN,—CHO,=C=O(酮), —OH , —SH , —NH2 , ——C≡C— , —C=C—
• THF、NBS、TNT、DMSO、DMF等
二、有机化合物结构
• 1、同分异构 • 2、构象分析 • 3、结构理论
1、同分异构
• 异构体类型: 构造异构(C架、位置、官能团) 立体异构(顺反、对映)
• 异构体书写: 一般常见物质或结构较简单物质的同
分分异异构构体体等。如写分子式为C5H10、C5H12同 • 互变异构现象: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
• 卤仿反应:
• R-CO-CH3 + NaOX (X2 + NaOH)
R-
COOH
• 酰胺重排:
• R-CONH2 +Br2 +OH— • 缩合逆反应:
R-NH2
• R2C=CH-CHO +OH—(H2O) + CH3CHO
R2C=O
• 成环反应
• 三元环:
•
碳 烯 插 入 C=C + CH2I2 + Cu-
•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应
• 重氮化反应可使芳环氨基转换成其他 原子或原子团
• 烯加水成醇,炔加水成醛酮,烯与炔 加HX或X2成卤代物、加HOX成卤代醇、 催化加氢成烷,烯硼氢化氧化水解生成 反马氏规则的醇,炔硼氢化氧化水解成 醛(酸化水解成烯)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归纳及复习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归纳及复习2009.10.2一、取代反应 1.概念:有机物分子里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能发生取代反应的官能团有:醇羟基(-OH )、卤原子(-X )、羧基(-COOH )、酯基(-COO -)、肽键(-CONH -)等。
(1)烷烃卤代条件:光照,卤素为纯卤素,如氯气,溴蒸气(不能是溴水) 产物:卤代烃(R-X )+ 卤化氢(HX )(2)苯及苯的同系物卤代条件:催化剂(Fe ),纯卤素:苯环上的氢被取代 光照;纯卤素:苯环侧链上的氢被取代(3)卤代烃水解条件:NaOH 水溶液。
其中水是反应物,NaOH 能促进水解平衡向右移动C 2H 5-Br + H -OH −−−→−∆/NaOH C 2H 5OH + HBr ; 生成的HBr 能与NaOH 继续反应:NaOH+HBr →NaBr+H 2O两个方程式综合起来,也可以写成:C 2H 5-Br + NaOH −→−∆C 2H 5OH + NaBr (4)醇:成醚:CH 3CH 2-OH+H-O-CH 2CH 3−−−−→−C140/浓硫酸CH 3CH 2-O-CH 2CH 3+H 2O 卤化:CH 3CH 2—OH +H —Br −→−∆CH 3CH 2Br + H 2O (5)酚:卤化、硝化(6)羧酸酯化:条件:浓硫酸;加热R-COO-H + H-O-R ′−−−→−∆/浓硫酸R-COO-R ′+ H 2O (7)酯水解条件:酸性水解或碱性水解;碱性水解生成了盐,要通过酸化变成酸溶液,然后经过蒸馏得到有机酸。
CH 3COOC 2H 5+H 2O −−−→−∆/浓硫酸CH 3COOH +C 2H 5OH ;RCOOR ′+NaOH −→−∆RCOONa +R ′OH 3.能发生取代反应的有机物种类如下图所示:二、加成反应 1.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双键、三键、苯环、羰基(醛、酮)等。
(1)C=C 与H2、X2、HX 、H2O : (2)C ≡C 与H2、X2、HX 、H2O : (3)苯与H2(4)醛、酮与氢气加成: (5)油脂氢化:2.加成反应有两个特点:①反应发生在不饱和的键上,不饱和键中不稳定的共价键断裂,然后不饱和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以共价键结合。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复
1.1 基本概念
- 原子结构
- 元素周期表
- 分子结构
1.2 化学方程式
- 离子方程式
- 平衡方程式
- 氧化还原方程式
1.3 化学反应
- 酸碱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气体的化学反应
第二章:常见化学物质复
2.1 酸碱盐
- 酸的性质和分类
- 碱的性质和分类
- 盐的性质和分类
2.2 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 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2.3 有机化合物
- 烃类
- 醇类
- 羧酸类
第三章:化学实验与实践3.1 基本实验操作
- 配制溶液
- 提取纯净物质
- 分离混合物
3.2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 显色反应管
- 酸碱滴定仪
- 蒸馏器
3.3 常见化学实验
- 酸碱滴定实验
- 气体检验实验
- 溶液浓度实验
第四章: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4.1 化学工业
- 常见化学工业原料与产品
-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
4.2 环境与化学
- 大气污染与控制
- 水污染与控制
- 土壤污染与控制
4.3 化学与生活
- 食品添加剂
- 药物与药理学
- 日常用品的化学原理
以上是高中化学复习的全套提纲,涵盖了基础知识、常见化学物质、化学实验与实践以及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有机化学2复习

A .
+
+
+
+
C 2H B .C 3H C . C 2H D .C 3 C H H 3 C
CDAB
2. 化学反应速率 (1) 自由基取代反应
5)分子重排反应: (1)频哪醇重排(2)瓦格涅尔-麦尔 外因重排(3)贝克曼重排(4)霍夫曼重排
15、含硫含磷化合物
1)硫叶立德 2)磷叶立德
16、元素有机化合物 17、周环反应
1)电环化反应及其规律:4n 顺
π电子数 4n
4n+2
热反应 顺旋 对旋
光反应 对旋 顺旋
2)环加成反应及其规律:4n 禁
19、糖类化合物
1)单糖的环状结构:哈武斯透视式、变旋现象 2)单糖的重要反应:差向异构化、 氧化反应、成 脎反应、生成糖苷 3)重要的单糖和双糖
20、蛋白质和核酸
氨基酸的等电点,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三、理化性质比较
(一)酸碱性的强弱问题
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主要受其结构的电 子效应、杂化、氢键、空间效应和溶剂的 影响。 1. 羧酸的酸性
1)开链化合物的命名
要点:
(1)选择主链 选择最长、含支链最多的链为主 链,根据主链碳原子数称为“某”烷。将主链 以外的其它烷基看作是主链上的取代基(或叫 支链)。
(2) “最低系列”——当碳链以不同方向编号,得 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编号序列时,则顺次 逐项比较各序列的不同位次,首先遇到位次最 小者,定为“最低系列”。
官能团次序:
—NO、-NO2、-X、—R、-OR、-NH2、 -OH、-COR、-CHO、-CN、-CONH2、 -COX、-COOR、-SO3H、-COOH
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化学性质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复习提纲

《有机化学基础》复习提纲一、有机物组成的表示方法例: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最简式?二、几个概念1、官能团:是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例:指出右边有机物所含官能团,预测其性质。
2、基:例: 写出氨基的电子式和丁基的结构简式?3、同系物的概念:例如:CH3CH2OH和丙三醇,甲苯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4、同分异构体的类别——官能团异构——官能团结合在不同的碳原子上——支链多少与大小的改变例如:写出C7H8O(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三、典型有机物的命名例如:四、有机物的物理性质1.沸点(1)同类物质:碳原子个数不同时,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逐渐升高;碳原子个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2)不同类物质:碳原子个数相同时,其沸点的变化规律一般为:羧酸>醇>醛>烷。
2.水溶性(1)溶于水(或互溶)的常见有机化合物有:低级的醇、醛、羧酸等。
(2)不溶水(或难溶水)的常见有机化合物有:烃、卤代烃(包括溴苯、四氯化碳等),酯(包括油脂)、高级脂肪酸、硝基苯。
(3)苯酚的溶水性大小受温度影响,650C以上能与水互溶,650C以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3.密度(1)密度比水小(在水溶液上层)的有机化合物有:烃(汽油、苯、苯的同系物)、一氯化烷、酯、油脂、高级脂肪酸等。
(2)密度比水大(在水溶液下层)的有机化合物有:溴苯、硝基苯、苯酚、四氯化碳、溴乙烷等。
五、有机物的化学性质(烃及其衍生物官能团转化图)糖、油脂和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六、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1.取代反应(1)卤代反应——烷烃、苯,苯的同系物,苯酚、醇、饱和卤代烃等.(2)硝化反应——苯、苯的同系物、苯酚注意:硝化反应一般情况指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的反应.(3)水解反应——卤代烃、酯、油脂、糖、蛋白质.水解条件应区分清楚.如:卤代烃——强碱的水溶液;糖——强酸溶液;酯——无机酸或碱(碱性条件水解反应趋于完全);油脂——无机酸或碱(碱性条件水解反应趋于完全)、高温水蒸气;蛋白质——酸、碱、酶(4)酯化反应——醇、酸(包括有机羧酸和无机含氧酸)2.加成反应:分子中含有等可能加成3.消去反应注意:卤代烃和醇发生消去反应的实验条件不同,但结构条件同。
有机化学2 复习2016

12、羧酸
1)酸性:用于鉴别和分离提纯;酸性强度比较。 2)羧酸衍生物的生成:酰卤、酸酐、酯和酰胺 3)脱羧反应: α-碳原子上有强吸电子基团 4) α-氢原子的卤代: PCl3或PBr3等催化剂的作用下
5)还原反应:用氢化铝锂,还原成伯醇。
6)二元羧酸:受热反应,草酸、丙二酸、丁二酸和戊二 酸、己二酸和庚二酸。
20、蛋白质和核酸
命名,氨基酸的等电点,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蛋白质 变性。
三、理化性质比较 (一)酸碱性的强弱问题 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主要受其结构的电 子效应、杂化、氢键、空间效应和溶剂的 影响。 1. 羧酸的酸性 连有-I效应的原子或基团,使酸性增强; 连有+I效应的原子或基团,使酸性减弱。
取代基团对酸性的影响
立体异构体的命名:
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化学性质 11、醛和酮
1)亲核加成反应: HCN, NaHSO3,醇,格氏试剂
2) Wittig反应:醛或酮和磷叶立德反应生成烯烃。
3)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消除反应 :羟胺、肼、苯肼、 氨基脲等;可用于醛、酮的鉴别和分离提纯 4)α-氢原子的反应 : (1) 羰基式-烯醇式互变异构 (2)羟醛缩合反应 ,用于合成,增长碳链。 (3)卤代及卤仿反应 :碘仿反应用于鉴别。 4)氧化反应:土伦试剂,可用于醛酮的鉴别 5)还原反应: (1)催化加氢 (2)氢化铝锂(3)克莱门森反 应:Zn-Hg/HCl;吉日聂耳-沃尔夫-黄鸣龙还原法。 6)康尼查罗反应: 无α-氢的醛
6)酰胺的酸碱性
7)霍夫曼降级反应:酰胺与次氯酸钠或次溴酸钠的碱性溶液作用时,脱 去羰基生成胺
14、含氮化合物
1)脂肪族硝基化合物:(1)还原:生成胺,Fe、Zn、Sn 等加HCl 的酸性还原系统。(2)酸性(3)与羰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 2)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1)还原:用Fe或Zn做还原剂;使用 (NH4)2S、Na2S等试剂,部分还原。 ⑵芳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3)胺:(1)碱性:鉴别、分离、提纯。碱性强弱比较。(CH3)2NH > CH3NH2 > (CH3)3N > NH3 > 芳香胺。 (2)烷基化反应 (3)酰基化反应:与酰基化试剂(如乙酸酐、乙酰氯)作用生成酰胺。 保护氨基。 (4)兴斯堡反应:伯、仲、叔胺的鉴别。 (5) 和亚硝酸反应: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N-亚硝基胺(黄色油状 液体或固体);脂肪族叔胺形成不稳定的盐,芳香族叔胺,可在氨基的 对位引入亚硝基,产物为绿色片状晶体。 (6) 氧化反应:氧化叔胺,Cope消除 (7)苯胺的亲电取代反应:注意保护氨基。 (8)季铵盐:将胺彻底甲基化后,转变成季铵碱,然后进行 Hofmann消除,常用来测定胺的结构。
2024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2024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一、化学基本概念及性质1. 化学元素与原子结构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3.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4.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二、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氧化还原反应2. 酸碱中和反应3. 氮循环与生物化学过程4. 化学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三、化学原子论与周期表1. 原子结构与量子数2. 原子尺度的量子结构3. 元素周期表与周期特征4. 元素的周期律规律四、化学键与物质的结构1.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2. 金属键与金属性质3. 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4. 键的极性与分子间相互作用五、溶液与溶解性1. 溶液的组成与性质2. 溶液的浓度与浓度计算3. 溶液的溶解度与溶解平衡4. 溶解热与溶液的物理化学过程六、化学热力学1. 热能与焓的变化2. 反应焓与生成焓3. 焓的计算与应用4.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条件七、电化学与电解反应1. 电介质与导电性2. 电解质溶液与电解反应3. 电解与金属电沉积4. 非金属元素的电化学性质八、化学动力学1. 反应速率与速率方程2.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九、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2. 有机官能团的性质与反应3. 碳氢化合物与烃类化合物4. 有机物的空间构型与立体异构十、高分子化合物1.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2. 聚合反应及其机理3. 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应用4. 天然与人工高分子化合物十一、化学与生活、环境1. 合成药物的化学原理2.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3. 化学与环境保护4. 化学与能源开发利用以上为2024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希望通过此提纲能够帮助同学们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提高考试成绩。
祝同学们顺利通过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复习提纲(二)化学反应
1. 取代反应
1.1 烷烃、环烷烃的卤代反应
反应条件:高温或光照反应活性:F2>Cl2>Br2>I2
该反应通常难以停留在一取代阶段,会得到各卤代烃的混合物。
可通过控制反应物摩尔比来限制产物种类。
1.2烯烃ɑ-氢原子上的卤代反应
ɑ-氢原子: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碳原子是ɑ-碳,ɑ-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就是ɑ-氢原子,ɑ-氢原子可以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注意反应条件:500℃,如果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丙烯和卤素优先发生加成反应。
1.3芳香烃的取代反应
1.3.1 卤代
1.3.2甲苯/苯酚的卤代反应注意反应条件不同
1.3.3硝化、磺化反应
烷基苯更容易反应,烷基对苯环有活化作用
1.4卤代烃的取代反应
1.4.1水解(卤原子被羟基取代)--- 醇
1.4.2醇解(卤原子被烷氧基取代)---醚
1.4.3氨(胺)解(卤原子被氨基取代)--- 胺
1.4.4氰解(卤原子被氰基取代)—合成中增长碳链的方法之一
1.4.5与硝酸银反应(被硝酸根取代)--- 硝酸酯
1.5 醇的取代反应
1.5.1与卤代烃的反应平衡
1.5.2卢卡斯(Lucas)试剂:无水氯化锌的浓盐酸溶液催化的反应,反应活性:叔醇>仲醇>伯醇
某些醇与氢卤酸反应,也会发生重排,生成与反应物结构不一样的卤代烃。
1.6 羧酸衍生物的取代反应
1.6.1 水解生成羧酸
1.6.2 醇解生成羧酸酯
1.6.3 氨解生成酰胺
2. 加成反应
定义:烯烃、炔烃等不饱和烃与某些试剂作用时,不饱和键中的π键断裂,试剂中的两个原子或基团加到不饱和键两端的不饱和碳原子上,生成饱和化合物,这种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马氏加成规则:当不对称烯烃与HX等极性试剂加成时,得到两种加成产物。
其中主要产物是氢原子加到含氢原子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
简单来说,就是氢扎堆。
2.1 催化加氢(Pt铂,Pd钯,Ni镍催化剂)
2.1.1 不饱和烃的催化加氢
当炔烃催化加氢时,若采用林德拉催化剂,可使反应停留在烯烃阶段,得到顺式烯烃。
2.1.2 芳香烃的催化加氢
2.1.3醛的催化加氢
2.2亲电、亲核加成
2.2.1烯烃的加成烯烃容易与X2、HX、H2SO4、H2O、HOX等试剂发生亲电加成反应。
2.2.2炔烃的加成炔烃也能与X2、HX、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基酮
2. 3 醛/酮的加成反应:
2.3.1与氢氰酸的加成把C—O双键打开,一边加氢,一边加-CN基。
增长碳链与卤代烷的氰解对比。
例:乙醛:丙酮
2.3.2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2.3.3与醇加成
在干燥氯化氢的催化下,醛与醇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半缩醛。
半缩醛又能继续与过量的醇作用,脱水生成缩醛。
缩醛在稀酸溶液中很容易水解成原来的醛和醇。
3. 氧化反应
3.1催化氧化
3.2高锰酸钾氧化【重点】
3.2.1烯烃的高锰酸钾氧化烯烃和炔烃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而产物不同。
3.2.2烷基苯的高锰酸钾氧化有α-H时侧链易被氧化成羧酸。
当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α-C)上无氢原子(α-H)时,该侧链不能被氧化。
3.2.3臭氧氧化反应的最终结果可以看成是双键断裂后各自加上一个氧。
3.4醇的脱氢伯醇变成醛;仲醇变成酮,叔醇不能脱氢
伯醇仲醇
4. 酸碱相关的反应
4.1炔与金属反应炔有弱酸性
4.1.1与钠或者氨基钠的反应
4.1.2生成金属炔化物末端炔氢原子与硝酸银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中,立即生成金属炔化物。
4.2醇与金属的反应醇的酸性比水低,醇钠碱性比氢氧化钠高
4.3酸性酸性强弱:无机酸>RCOOH>H2CO3>C6H5OH>H2O>ROH
4.3.1苯酚是比碳酸还弱的弱酸
4.3.2羧酸酸性比碳酸强
4.3.3无机酸酸性比羧酸强
5. 消除反应/与醚有关分子内消除生成烯烃两分子醇消除生成醚
定义:当卤代烷与KOH或NaOH等强碱的醇溶液共热时,分子中的C—X键和β-C—H键发生断裂,分子中脱去一分子卤化氢生成烯烃的反应叫做消除反应。
查依采夫(A.M.Saytzeff)规律:卤代烷发生消除反应时主要是脱去含氢较少的β−C原子上的氢。
但是,对于不饱和的卤代烃发生消除反应时,若能生成共轭烯烃则共轭烯烃是主要产物。
5.1卤代烃的消除反应
5.2醇的消除反应常用的脱水剂有硫酸、氧化铝等。
有两种方式:较低温度下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醚;较高温度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
5.3脱羧反应
5.4酚的成醚反应无法通过消除反应产生
酚钠与卤代烷或硫酸二甲酯等烷基化试剂作用可生成酚醚.
(苯甲醚)
5.5醚键的断裂生成醇和卤代烷
若氢碘酸过量,则:
6. 酯、酰相关的反应
6.1酯化反应
6.1.1醇与含氧无机酸反应生成无机酸酯
硫酸氢甲酯
甘油三硝酸酯
6.1.2苯酚直接酯化较困难,常用酸酐或酰氯为原料。
(乙酰水杨酸)
6.2 与酰基有关的反应
6.2.1醇/酸与三卤化磷、五氯化磷或亚硫酰氯(SOCl2)卤素取代OH基团
6.2.1.1醇与三氯化磷、亚硫酰氯的反应
6.2.1.2酸与三氯化磷、亚硫酰氯的反应
6.2酸酐的生成常见脱水剂:五氧化二磷、乙酐等
6.3酯的生成
6.4酰胺的生成
此方法制备了四种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
7. 傅-克反应
7.1傅-克烷基化反应
凡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烷基的反应,称为烷基化反应。
1°常用的催化剂是无水AlCl3。
FeCl3、BF3、无水HF、SnCl4、ZnCl2、H3PO4、H2SO4等都有催化作用。
2°当引入的烷基为三个碳以上时,引入的烷基会发生碳链异构现象。
3°烷基化反应不易停留在一元阶段,通常在反应中有多烷基苯生成。
4°苯环上已有–NO2、-SO3H、-COOH、-COR、-NH2等取代基时付—克反应不再发生。
5°烷基化试剂也可是烯烃或醇。
7.2傅-克酰基化反应
凡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酰基的反应,称为酰基化反应。
常用的酰基化试剂是酰卤和酸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