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作业设计(参考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附答案)作业设计1作业设计2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兄(xiōnɡ xōnɡ) 魂(hún húi) 屠(fútú)苏(shūsū) 异(yìì)欲(yùyǜ)二、结合诗句,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千门万户曈曈..日,只把新桃换旧符。
()A。
太阳落山时B.天刚亮时 C.傍晚时分2。
每逢佳节倍.思亲。
( )A。
加倍 B。
一倍阅读能力大提升三、把下列诗句和相关的诗意连一连。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牧童要遥杏花村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思维创新大拓展四、请你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段话。
作业设计3作业1答案作业2答案一、兄(xiōnɡ)魂(hún) 屠(tú)苏(sū) 异(yì) 欲(yù)二、1。
B 2.A三、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牧童要遥杏花村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四、我喜欢春节。
春节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
....人们做好各种好吃的,准备辞旧迎新。
作业3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练习试题(含答案)

9.古诗三首一、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重阳节到了,他dú()自一人在yì guó tā xiāng(),回想当初和xiōng dì姐妹在一起品尝měi jiǔ jiā yáo(),对酒高歌,líng hún()不知在 hé fāng()。
二、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括号中。
1.“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曈曈”的意思是()A.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B.放开C.释放2.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包括()。
(多选)A.扫墓B.吃粽子C.登高D.踏青E.猜灯谜3.《清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A.愤恨 B.伤心欲绝 C.兴奋 D.哀思4. “欲”在字典里有多种解释,选择正确的一项。
A.想要 B.将要 C.需要 D.欲望(1)台风来了,楼顶的木架子摇摇欲坠。
()(2)他欲言又止,不知道怎么办。
()(3)晓东感冒了,一点食欲都没有。
()三、填一填。
1.照样子写词语:千门万户2.写一写你所知道的其他传统节日:(3个)3.《九月九日忆以山东兄弟》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家乡无比思念的情感:“,。
”你还知道哪句诗也写出了思乡之情“,。
”四、阅读古诗,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完成练习。
元日除夜雪爆竹声中一岁除,北风吹雪四更初,春风送暖入屠苏。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千门万户曈曈日,半盏屠苏犹未举,总把新桃换旧符。
灯前小草写桃符。
1.时间不同,《元日》描写(),《除夜雪》描写()A.除夕夜 B.春节2. 两首诗都写了什么风俗?()(多选)A.放爆竹 B. 贴春联 C.喝屠苏酒3.天气不同,《元日》中的天气是(),《除夜雪》中的天气是()A.晴天 B雪天4. 给读者的感受不同,《元日》让人感到( ) ,《除夜雪》让人内心()。
A.平静 B.欢乐5.万物始于春。
你知道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吗?写一写。
,。
9.古诗三首(答案)一、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重阳节到了,他dú(独)自一人在yì guó tā xiāng(异国他乡),回想当初和xiōng dì(兄弟)姐妹在一起品尝měi jiǔ jiā yáo(美酒佳肴),对酒高歌,líng hún(灵魂)不知在 hé fāng(何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布置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布置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yǎn zòu cìjīkēlìshìxiàn nǎo daichūxiàtán qín tuǐjiǎo yán liào qiāo gǔ二、照样子,写词语。
(1)咕噜噜(ABB式) _________ _________(2)荡来荡去(ABAC式) _________ _________(3)考虑考虑(ABAB式) _________ _________三、比一比,再组词。
虾(_______)既(_______)烈(_______)福(_______)苔(_______)吓(_______)即(_______)列(_______)副(_______)台(_______)四、填字组词。
五彩(____)纷糊里糊(____)细嚼慢(____)摇头晃(____)眼(____)手快秋(____)气爽五、选一选,填一填。
细微稍微1.李丽用放大镜来看(______)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
2.这件瓷器要是(______)精致一些,就可以算作艺术品了。
央求要求3.可他又怕再去剃头店受折磨,就(______)我替他剪头发。
4.班主任(______)我们要按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
六、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从_________(时间)写起,描写了_____个场景,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清明:纷纷: .欲断魂:借问: .3.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布置(带答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布置(带答案)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dīng níng zhèn dòng lüèguòzhàn kā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īshuài gēyùn liáo kuòdǒu dò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仿照例子写词语。
(至少三个)1.清清爽爽(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亭亭玉立(A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人非非(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山人海(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比一比,再组词。
资(______)骆(______)援(______)缚(______)仿(______)姿(______)络(______)暖(______)傅(______)纺(______)四、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写填空。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A.张牙(______)爪(______)疾手快手忙脚(______)B.一叶知(______)五(______)缤纷层林(______)染2.早晨起床,小明上学要迟到了,他_________的收拾好了书包。
五、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功夫工夫①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________。
②他花了两天的________学会了游泳。
保留保存③老子把自己的知识毫无________地传授给了孔子。
④《清明上河图》到现在还完整地________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六、理解古诗《清明》,并填空。
①解释词的意思断魂:_____________,借问:________,雨纷纷:___________②点明诗人所处的时间气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诗中描写的是________节,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读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了解“牧”、“符”的造字演变过程,对汉字学习保持浓厚兴趣。
2.掌握古诗学习方法,能够借助注释、图片和多种形式的诵读,品悟古诗。
3.通过《元日》的学习,了解古代春节习俗,为进一步综合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学习准备】记事本、笔。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堂,学习环节主要有:整体初读并查字典→字词学习(会认、会写、了解汉字演变)→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再读古诗,读出节奏→借助注释和图片,边读边想,读懂诗意→整体诵读,尝试背诵→完成作业。
【作业设计】1.根据古诗填空《元日》这首诗是()代诗人()所写,“元日”是指(),诗中写了()、()、()、()等过节习俗,体现了一种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
2.背诵《元日》。
3.收集关于春节的古诗,了解古人过春节的相关习俗。
【参考答案】《元日》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写,“元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诗中写了(燃放爆竹)、(喝屠苏酒)、(开门迎日)、(更换桃符)等过节场景,体现了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巩固古诗学习方法,能够借助注释、图片和多种形式的诵读,品悟古诗。
2.通过《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为进一步综合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学习准备】记事本、笔。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堂,学习环节主要有:订正作业→回顾学诗方法→学习《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拓展延伸(诵读更多描写节日的古诗)→完成作业。
【作业设计】1.查找并了解有关中华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2.默写《清明》,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布置(带答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布置(带答案)一、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pīn còu chuīfúgǎn jíchūn rìsǎlu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ǒu ěr jùlǒng wūhēi píjuàn huóp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按要求仿写词语。
(1)红彤彤(ABB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2)窃窃私语(AABC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3)汪汪(拟声词)____________________三、比一比,组词语。
虚(_______)辩(_______)捧(_______)掘(_______)虑(_______)辨(_______)棒(_______)倔(_______)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五谷(_____)(_____)金桂(_____)(_____)提心(_____)(_____)七(_____)八(_____)忐忑(_____)(_____)秋风(_____)(_____)请从上述词语中选择一个形容人物心情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选择合适的词语或关联词填空。
功夫时间1.完成这件精美的手工,你花了多长(_________)?2.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_________)。
因为……所以……凡是……都……3.(_________)有复眼的昆虫,视觉(_______)很灵敏。
4.(__________)尖头蚂蚱的形态好掌握,(________)国画家很喜欢画它。
六、根据情景,在横线上填写诗句。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作业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作业设计古诗三首一、根据拼音写字、词。
1.一人在异乡工作。
2.旁边有个工厂。
3.这些标准。
二、比一比,再组词。
魂(断)佳(人)槐(树)挂(满)异(乡)借(口)导(航)猎(人)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爆竹声中一岁除.(B)A.去掉。
B.授;拜(官职)。
2.路上行人欲断魂(A)A.想要;希望。
B.将要。
C.欲望。
D.需要。
3.独在异乡为异客(C)A.有分别;不相同。
B.另外的;别的。
C.奇异;特别。
D.惊奇;奇怪。
四、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
除”是指除夕,也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人们要放爆竹来驱逐邪恶,迎接新年的到来。
诗句中的“屠苏”是一种祭祀酒,意味着新年的祝福和吉祥。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指的是不同于自己家乡的地方,“异客”则是指在异乡的人。
诗人在异乡过节,倍感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3.借问酒家何处有?XXX指杏花村。
诗人想喝酒,问路人酒家在哪里,路人指着远方的杏花村。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寻求温暖的心情。
五、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的打“×”。
1.“元日”指的是大年三十。
(×)2.“桃符”就是今天春联的前身。
(√)3.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的俗。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六、根据课文填空。
1.本课的三首古诗所写的内容都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关。
《元日》作者是宋朝诗人XXX,诗中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这个节日的俗有放爆竹、贴春联、吃饺子等。
2.《清明》的作者是唐朝诗人XXX。
这首诗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这个节日有扫墓、祭祖等俗。
诗的前两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唐朝诗人XXX。
诗句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这个节日的俗有登高赏菊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第9课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zhūyútóng tóng duàn hún wáng wéihējiǔmùtónɡxiōng dìjiājié二、比一比,再组词。
独()异()符()换()浊()导()附()唤()三、.写出反义词。
深—________ 明—________ 异—________四、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千门万户瞳瞳..日瞳瞳:________________2.路上行人欲断魂..断魂:________________3.每逢佳节倍.思亲倍:________________4.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五、填空。
1.《元日》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所写,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祥和景象。
2.《清明》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__________的景象,表现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悲伤情绪。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述了____代诗人________独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
六、根据诗意写诗句。
1.“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到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神情凄迷,失魂落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古诗三首 一、根据看拼音写字、词。
xi ōng zh ǎng d ú z ì 1. 一人在异乡工作。
m ù ch ǎng ji ù
2. 旁边有个 工厂。
ji ǔ f ú h é
3. 这些 标准。
二、比一比,再组词。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1.爆竹声中一岁除.( )
A. 去掉。
B.授;拜(官职)。
2.路上行人欲.断魂( )
A. 想要;希望。
B. 将要。
C. 欲望。
D.需要。
3.独在异.乡为异客 ()
魂 槐 ( ) ( ) 佳 挂 ( )
( )
异 导 ( ) ( ) 借 猎 ( )
( )
A.有分别;不相同。
B. 另外的;别的。
C.奇异;特别。
D.惊奇;奇怪。
四、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的打“×”。
1.“元日”指的是大年三十。
()
2.“桃符”就是今天春联的前身。
()
3.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
六、根据课文填空。
1. 本课的三首古诗所写的内容都与我国的__________有关。
《元日》作者是_ _____朝诗人______,诗中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
这个节日的习俗有______ 、________、____等。
2.《清明》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__。
诗中描写是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_______,这个节日有______、______等习俗。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
诗句描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__,这个节日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兄长独自 2.牧童旧 3.酒符合佳节
二、示例:灵魂槐树佳节挂号异乡向导借书猎人
三1.A 2.B 3.B
四、1.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格,常在元日饮用。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2.逢:遇到;遇见。
倍:加倍。
我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遥:遥远。
请问卖酒的店家哪里有?放牛的少年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五、1.× 2.√3.√4.√
六、1.唐杜牧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