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尔斯电码简史
摩尔斯电码

E 。
F 。。_。
G _ _。
H 。。。。
I 。。
J 。_ _ _
K _ 。_
L 。_ 。。
M _ _
N:—·
O:———
P:·——·
Q:——·—
R:·—·
S:···
T:—
U:··—
摩尔斯电码【morse code】 它由两种基本信号和不同的间隔时间组成:短促的点信号“·”,读“的”(Di);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读“答”(Da)。间隔时间:滴,1t;答,3t;滴答间,1t;字母间,3t;字间,5t。
摩尔斯电码 对照表
A 。 _
B _。。。
0:—————
1 ●—滴哒
2 ●●— 滴滴哒
3 ●●●—— 滴滴滴哒哒
4 ●●●●— 滴滴滴滴哒
5 ●●●●● 滴滴滴滴滴
6 —●●●● 哒滴滴滴滴
7 ——●●● 哒哒滴滴滴
8 —●● 哒滴滴
9 —● 哒滴
0 —哒
现在举列
摩尔斯电码是美国人摩尔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于1837年发明的, 由点dot(.)、划dash(-)两种符号组成。1、一点为一基本信号单位,一划的长度=3点的时间长度。2、在一个字母或数字内,各点、划之间的间隔应为两点的时间长度。3、字母(数字)与字母(数字)之间的间隔为7点的时间长度。摩尔斯码在早期无线电上举足轻重,是每个无线电通讯者所须必知的。由于通讯号技术之进步,各国已于1999年停止使用摩尔斯码,但由于它所占的频宽最少,又具一种技术及艺术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3。救命(SOS):【可以敲击成●●● --- ●●● 】
摩尔斯 电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摩尔斯电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摩尔斯电码是一种由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组成的电码系统,通过不同组合的点(·)和线(—)来表示不同的字符。
这种电码系统最初由美国发明家萨缪尔·摩尔斯于1836年设计并应用于电报通讯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航海、军事通讯以及救援行动中。
摩尔斯电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依赖于语言,而是通过统一的编码方式来传递信息,使得不同国家和语言的人们能够在通讯中使用同一种编码系统。
因此,摩尔斯电码被认为是一种全球通用的通讯工具。
本文将探讨摩尔斯电码的起源、结构与特点以及应用领域,旨在深入了解这一传统通讯方式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前景。
通过对摩尔斯电码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现代通讯领域中的价值和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摩尔斯电码进行概述,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摩尔斯电码的起源,包括历史渊源和相关发展;探讨摩尔斯电码的结构与特点,包括其编码方式、传输原理等内容;分析摩尔斯电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通信、军事、航海等方面。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摩尔斯电码的重要性,强调其在现代通讯中的作用;展望摩尔斯电码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读者的启示与思考。
最后进行总结,提出结语,为全文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摩尔斯电码在通信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介绍摩尔斯电码的起源、结构与特点,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摩尔斯电码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通信编码系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参考资料,理解摩尔斯电码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前景。
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传达摩尔斯电码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激发读者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思考。
2.正文2.1 摩尔斯电码的起源摩尔斯电码起源于19世纪初期,由美国发明家塞缪尔·摩尔斯和阿尔弗雷德·维尔逊共同创建。
摩尔斯电码敲击方式

摩尔斯电码敲击方式摘要:1.摩尔斯电码的简介2.摩尔斯电码的敲击方式3.摩尔斯电码的应用正文:【1.摩尔斯电码的简介】摩尔斯电码,是一种以不同长度的点(·)和划线(—)组合成的字符序列,用于表示字母、数字、标点符号和其他字符。
这种编码方式由美国发明家塞缪尔·摩尔斯于1835 年发明,被称为摩尔斯电码。
摩尔斯电码在电报、无线电通信以及其他远程通信方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现代通信的重要基石之一。
【2.摩尔斯电码的敲击方式】摩尔斯电码的敲击方式是通过不同的点(·)和划线(—)的长度来表示不同的字符。
点(·)表示短的信号,划线(—)表示长的信号。
根据信号的长短组合,可以得到26 个英文字母、10 个数字以及一些标点符号和其他字符。
具体来说,以下是几种常见字符的摩尔斯电码敲击方式: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1:·---- 2:··--- 3:···-- 4:····- 5:····· 6:-···· 7:--··· 8:---·· 9:----· 10:---···【3.摩尔斯电码的应用】摩尔斯电码在通信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电报和无线电通信中。
一分钟揭秘摩斯密码!

一分钟揭秘摩斯密码!
一分钟揭秘摩斯密码!
一、什么是摩斯密码?
摩斯密码,又称摩尔斯电码,是一种用点、划表示字母、数字和符号
的电码。
二、摩斯密码的起源
摩斯密码创始人为美国画家塞缪尔·摩尔斯和他的同事艾尔弗雷德·维尔
逊(Alfred Vail)。
1837年至1838年,摩尔斯发明了单线电报机,改变了通信方式。
随后,摩尔斯和维尔逊共同研究制定了一套用点、划表示各种字母、数字和
符号的电码系统,摩斯密码应运而生。
三、摩斯密码的编码方式
摩斯密码通过发出长度不同的点和划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和符号。
其中,点和划的组合方式可以表示26个字母、10个数字和一些符号。
四、摩斯密码的解码方式
解密摩斯密码需要将点和划的组合转化为相应的字母、数字或符号。
可以用闪光灯、声音或手语等方式进行传递。
五、应用领域
摩斯密码因其高效、隐秘的特点,在通讯、救援、军事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二战中,摩尔斯密码曾被盟军用于传递情报。
在现代,摩斯密码也成为了一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通信工具。
?摩尔斯电码

摩尔斯电码
1791年4月27日,美国发明家摩尔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04.27-1872.04.02)出生。
他是摩尔斯电码的发明者。
1837年,摩尔斯和维耳合作对以前所研制的电报机接收器做了重要的改进,接收时在前进的纸带上以线性的形式绘出“点划”符号。
1838年1月,摩尔斯同贝伊尔合作进行了3英里电报试验,并取得成功。
1843年他得到了政府的项目拨款。
1844年5月建成了巴尔的摩至华盛顿的第一条架空电报线路,全长60千米。
电报电信系统首先是,它以代码化的字母、数字、标点和符号等变作电信号方式来传送文件消息;其次是收报局收到的电文需要经过转译电码后才能实际阅读。
摩尔斯电码通报速率受到电报员发报速度的限制,约为每分钟20-25字。
1858年出现了惠斯通所制的摩尔斯电码高速自动电报机,收发率可达每分钟70-300字,这种电报机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部分在无线电电报上应用。
需要指出的是,摩尔斯在整个电报发明过程中与很多人进行了合作,但他隐瞒了这些人的贡献,甚至对他的老师、普林斯顿大学的亨利教授此前利用电磁石的相似试验也只字未提。
摩斯密码简介

41 94 41 81 41 63 41 92 62 23 74 (摩斯电码)
G Z G T G O G X N C S (手机键盘)
O T O E O I O U Y V L(QWE=ABC 电脑键盘)
I LOVE YOU TOO (倒序)
小偷的记号
常用缩写
缩写和同一符号不同,缩写保留着字元中间的间隔,它们并没有被连 成一个使用。 AA All after (used after question mark to request a repetition) AB All before (similarly) ARRL American Radio Relay League ABT About ADS Address AGN Again ANT Antenna BN All between BUG Semiautomatic key C Yes CBA Callbook address CFM Confirm
摩斯电码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无线电电码,会有一台发报器,利用两片金属
片接触发出声音,敲的时间短发出短音,我们念"滴"符号为{-},敲的时 间长发出长音,长音我们念"答"符号为{-}以下是英文数字与摩斯电码 的对照表英文字母 它由两种基本信号和不同的间隔时间组成:短促的 点信号" .",读" 的 "(Di);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读"答 " (Da)。间隔时间:滴,1t;答,3t;滴答间,1t;字母间,3t;字间,7t。
-- --- *-* *** * / -*-* --- -** * DahDah DahDahDah DiDahDit DiDiDit Dit, DahDiDahDit DahDahDah DahDiDit Dit.
摩尔斯电码

电报通信的语言是由电码符号组成的。
电报通信最早是由美国的摩尔斯在1844年发明的,所以电码符号也被叫做摩尔斯电码(Morse code)。
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不同的间隔时间组成:短促的点信号“.”,读“的”(Di);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读“答─”(Da)。
由于各国文字不同,电码符号也不尽相同,比如中国、日本及俄国都有代表本国文字的电码符号。
在业余无线电通信中,全世界运用统一的电码。
字符电码符号字符电码符号字符电码符号A·━Q━━·━1·━━━━B━···R·━·2··━━━C━·━·S···3···━━D━··T━4····E·U··━5·····F··━·V···━6━····G━━·W·━━7━━···H····X━··━8━━━··I··Y━·━━9━━━━·J·━━━Z━━··0━━━━━K━·━L·━··?··━━··M━━/━··━·N━·()━·━━·━O━━━━━···━P·━━···━·━·━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规定,业余通信中运用国际民航组织(ICAO)使用的解释法作为其“标准解释法”。
摩尔斯电码

摩斯电码「摩斯电码」是一位美国人像画家摩斯(Samuel Morse, 1791-1872)所发明的。
1832年,这位纽约大学设计学教授乘船横渡大西洋,途中听到别人谈论电磁,于是获得灵感,致力研究一种以电力为基础的信号系统,希望有一天可使海上航行更安全。
终于,他制成了一个电报机模型,可以收发信号。
他发明的电码包括国际无线电求救讯号SOS(三短三长三短),曾在多次海难中救回了无数生命。
摩斯电码是由点画所成的。
点画是指发报机所送出的断(点)续(击)电波信号,画的信号长度为点信号约三倍长。
在拍发的每个字母中,点画相隔一点之长;每句中每个字母相隔三点之长。
如何学习摩斯电码多数人所谓学习摩氏电码之方法皆错,完全错误。
业余无线电操作者传统上使用最慢,最受到挫折,最痛苦及最低效率的方法去获取熟练技巧。
怪不得13-20字组之要求对多数HAM来说是近乎不能超越的障碍。
你可用合理的时间,最小的挫折及痛苦去解决这障碍。
你必须以跟个往半世纪业余操作者所使用之技术明显不同的电码训练方法去达到目的。
这须要努力,你须承诺每天最小用15-30分钟训练时段直至达到你的目标,你可能在壹个月或数个月内成功,因人而异,就算没有承诺,起码不会伤恼筋。
那么,有何良方?使用60年前壹位心理学家所设计的电码训练方法,并得到充足的支持,及受到最少的挫折,你便可进步神速。
要了解这方法怎样建立熟练技巧,你要知晓怎样花时间练习,并能够预测所需练习时间。
就让我们步向成功之路,抛弃以下获得信誉的传统方法:慢速电码(5wpm)--教授他人5字组电码应视作不合理,花壹分钟玩弄5字组电码确实浪费时间。
再者,容后观之,从5字组慢速电码开始,确保你会步向挫折及离场。
5字组摩氏电码与15至20字组其实是不同准则的,你无须浪费时间在错误的方法上。
图表,记忆法,歌诀及其它辅助记忆法,会令你在抄收电码途中记忆着以上方法。
这是练习抄收电码的致命伤。
录音带--在短时间及不知不觉中记忆录音带,对自己的能力产生错误自信,这错误自信,当你抄收未曾记忆的电讯时,很快便会粉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尔斯电码发明史
一位画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萌发了发明电报机的念头,而这是连精通物理、电磁等方面的科学家都没有想到的。
塞缨尔·莫尔斯(1791~1872年)出生于一个牧师的家庭,大学一毕业就成了一位职业画家。
他曾经两度欧洲留学,在肖像画和历史绘画方面成了当时公认的一流画家。
在1832年10月,他在第二次留学欧洲后,乘船回纽约。
在同一舱室中,有一位波士顿科学家叫查尔斯·杰克逊。
为了打发航程中无聊的时间,一天晚上,他招呼来许多旅客观看他正在搞的电学实验。
他把买来的一块欧洲新发明的电磁铁和电池时而接通,时而断开,一块铁片也就一会儿被磁铁吸住,一会又掉下来。
莫尔斯在旁边仔细观看杰克逊演示后,还以为线圈的导线长度和电流的速度成反比。
而当他被告知,电是瞬间传送的,它与导线的长短无关时,一种想法在摩尔斯脑海像闪电般掠过:如果能够使眼睛看到在导线的什么地方有电存在,那就能够利用电将消息瞬间传送到很远的地方。
从那天晚上起,他就呆在船舱里,在写生簿上写写画画,反复琢磨着自己的构想。
他最初是这样设想的:用导线将发报的一方和收报的一方连结起来形成一条电路,发报一方将电路连通和断开以传送信号,在收报一方显示出眼睛能看到的信号,再记录下来。
当轮船到达纽约时,他的脑海中已差不多成熟地形成了关于电报机的基本构思。
遗憾的是,莫尔斯对电的知识一窍不通,连制作一个基本的电池也不会。
于是他向纽约大学的化学教授伦纳德·盖尔坦诚求教,请他教给自己组装电池和制造电磁铁的方法。
在1835年底,正是由于盖尔的帮助,莫尔斯很快就用废料制成了第一台电报机。
这种电报机的工作原理和现在的电报机既相似又不完全相似。
这种电报机的发报机把制成凹凸不平的字母板排列起来拼成文章,然后让字母板慢慢活动,触动开关断断续续发出信号;收报机把不连续的电流通过电磁铁,牵动摆尖左右摆动的前端与铅笔连接,在移动的纸带上划出波状的线条,经译码之后便还原成电文。
尽管如此,它也能准确地工作。
但是电磁铁和电池是很粗糙的,所以,导线哪怕延长2-3米,收报机就会因电阻增大而失灵。
如果通信距离不能进一步延长,是怎么也达不到实际运用的。
化学家盖尔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于是,他给莫尔斯推荐了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瑟夫·亨利(1797~1878年)。
亨利和美国的法拉第几乎同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是以电感单位“亨利”留名的大物理学家。
亨利把电磁铁改换成使用绝缘导线的强力电磁铁,用继电器把每个备有电池的电路串联起来,把文字信号中继转发出去,电路中的一条导线可用地线代替,而不需要两条往返导线。
亨利的指导,让莫尔斯闯过了原理上的最大难关,但是机械本身还没有实际应用能力。
技术及应用方面的开发与改良,需要相应的发明天才和对机械的熟谙以及资金上的支持。
幸运的是出现了一个叫做艾尔弗雷德·贝尔的年轻人,他具备这些条件。
贝尔是莫尔斯任教的纽约大学的毕业生,1837年年初访问母校时,偶然在莫尔斯的房间观看了电报机实验,对此发生了强烈的兴趣。
他从在新泽西州开铁厂的父亲那里借了两千美元并借了工厂的一间房屋做实验室,便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对电报机进行改良。
经过改进,莫尔斯的字母板式自动发报机改为手按的键,收报机由信号波形线改为高性能的小型信号接收机,基本形成今天的电报机原型。
上海与摩尔斯电报机的情缘
——摘自“2003年8月12日”新民晚报31版(经改编)1868年,美商旗昌洋行在该行所在地——美租界虹口,和法租界金利源码头货栈间建成一条全长2.5英里的电报线路,当时使用的是摩尔斯电报机。
这可谓是上海最早的电信设备。
1871年4月18日,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报房里使用的同样是莫尔斯电报机,利用水线与香港通报。
1881年3月上海电报局成立,同年12月28日在我国政府自建开通的津沪电报线上,配备使用的也是莫尔斯电报机。
上海使用的莫尔斯电报机起先是用人工操作的单工形式发报机,即一条线路上不能同时发报和收报。
发报时用手指敲击电键,发出的电报电码由“嘀嘀哒哒”声音组成,对方用叫做“印码器”的收报机把电码记录在纸条上,然后把电码符号转化为数字,再把数字译成文字。
后来,随着人工操作的进步,省掉了收报用的纸条,直接靠人听声音抄录,提高了收报的速度。
1901年上海电报局开始使用当时先进的韦斯登电报机,又叫做“快机”,首先用于对天津、汉口的电报业务。
韦斯登也是单工方式,但是在发报是不用电键,先把电码用“三柱凿孔机”在纸条上凿成一系列孔,再把纸条放到发报机上把电码发出去。
发报速度从每分钟80电码组提高到300电码组。
1916年6月,上海至汉口线路的韦斯登电报机率先采用双工方式,就是在一条线路上可以同时收报和发报,使线路畅通率提高数倍。
1933年,上海电报局使用克利特电报机和南京进行双工方式通报。
该机发报时采用直接凿孔的方式,使速度比韦斯登电报机有了明显提高。
在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后来电传打字机逐渐风行,于是上述的莫尔斯等各种电报机被逐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