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县志

合集下载

莆田史类书目举要

莆田史类书目举要

莆田史类书目举要改革开放新时期,带来了文艺创作与出版事业的空前繁荣。

在莆籍作者出版的书籍中,以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最多,限于篇幅,这里恕不列举。

此外,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著作,略举要如下:书画:《莆田历代书画选集》、《莆田县珍藏三十年代墨宝·全国名人书画集》、《莆田书画选集》(93版、95版)、《李耕画派暨莆田市书画展作品集》、《仙游政协书画集》、《仙游古今书画选》、彩色连环画《木兰辞》、《李耕国画馆藏真品选集》等。

另有30余位画家出版个人画集,艺术论著有《探亲探艺》、《中国画的题画艺术》、《闽台历代书画鉴赏》、《画菊入门》、《李耕人物画技法》等。

摄影:《莆田新世纪》、《今日莆田》、《林光霖影集》、《摄影辞典》、《林梦星艺文选集》、《吴锦宇摄影集》。

志书:《莆田县志》、《城厢区志》、《涵江区志》、《仙游县志》、《江口镇志》、《梧塘镇志》、《忠门镇志》、《枫亭志》、《鲤城镇志》、《游洋志》(点校重印本)、《莆田市外经贸志》。

文史:《莆田市文史资料》、《莆田县文史资料》、《仙游县文史资料》、《城厢区文史资料》、《涵江区文史资料》、《莆仙老民居》、《兴化揽胜》、《涵江纪胜》、《莆田风景名胜》、《人物春秋》、《兴化进士》、《仙游古今》、《仙溪千秋》、《莆田历史文化研究》、《兴化文痕》、《莆田传统文化概论》、《寻根揽胜兴化府》、《江春霖御史奏稿简注》、《蔡襄研究文选》、《忠惠风范》、《爱我莆田丛书》(共六册)、《莆田市历史文化丛书》(即将出版)党史:《中共闽中地方史》科技:《新型汽车电控系统应急维修》、《汽车电子点火系故障排除技巧》、《汽车使用维修误区365》、《进口汽车零配件改代实例400》。

金融:《比较金融制度》、《各国金融制度》、《比较银行法》、《国际金融精要》、《台湾金融纵横谈》、《西方银行业务与经济》、《外汇投资概论》、《进出口押汇大全》、《新编商业银行外汇会计》。

写作:《快速写作诀窍》、《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讲义》、《格律诗启蒙》、《文本的探索》。

福建莆田古代名人录

福建莆田古代名人录

福建莆田古代名人录家贫子读书,地瘦栽松柏一、文献名邦的奇迹莆田(兴化)为“文献名邦”,绍兴八年、1138年,黄公度中状元、林邓中探花、陈俊卿中榜眼、龚茂良中传胪、前四甲都为莆田人,故有魁亚同榜”(莆田人黄公度、陈俊卿同时中状元和榜眼),“析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黄公度、陈俊卿)古今往来、绝无仅有!还出现“一家九刺史”(唐代林披的后裔,有九个官至刺史)、“一门五学士(唐黄璞进士,其四子也都同列馆职)、”一科两状元“(1076年文武状元分别为莆田人徐铎和仙游人薛奕所得)、和“龙虎榜头孙嗣祖”(指宋徐铎与其祖唐徐寅均为状元)、凤凰池上北联兄”之类美谈。

另外“六桂翁”:指的是北宋初莆田人翁乾度的六个儿子分别双双蟾宫折桂的佳话。

(按:莆田翁姓,自唐至宋,原居莆田北高竹啸(今竹庄),后迁莆属的蒜岭漆林乡。

其族内仕履略。

更奇的是:北宋建隆元年(960)录取的莆田进士仅二人,这二人恰好是翁处厚和翁处易。

开宝六年(973)录取的莆田进士只二人,这二人恰好是翁处朴、翁处廉。

雍熙二年(985)录取的莆田进士只二人,这二人又恰是翁处恭、翁处休。

同胞兄弟六人,三榜双折桂,成为科甲佳话。

正由于莆田有如此壮观的科举成就,加上学术昌明,著作如林,所以早在宋朝,莆田就以“文献名邦”(宋度宋赞语)、“闽越之地,邹鲁之邦”(宋真字皇帝敕字)、“兴化多进士”(宋王安石赞语)、“莆田人物之盛”(宋朱熹赞语)、“比屋业儒,号衣冠盛处”(宋游酢赞语)、“家习诗书,多出魁人韵士,为中州冠”(宋张友赞语),“莆田,文物之邦”(宋黄公度赞语)、“莆邦文学号邹鲁”(宋黄灏赞语)等美誉著称于世了。

重教兴学不仅是莆仙文化名垂天下的根源所在,而且是莆田“文献名邦”最具特色的传家宝。

有了这个传家宝,莆田的“文献名邦”,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二、进士人数情况莆田(兴化)历代共有2308名进士(另一说约2400名),其中宋代1666人(含特奏名进士),明代兴化533名(以县而论全国第一,兴化(闽)533,宁波509,泉州452,余姚376,福州391,苏州386,南昌326,绍兴325,杭州321,吉安304,松江273,广州243,安福232,常州229,徽州226,无锡212,丰城211,抚州211,昆山199,秦和186,常熟186,嘉兴182,台州174,湖州172),清代只有50多名。

陈音字师召莆田人文言文翻译

陈音字师召莆田人文言文翻译

陈音字师召莆田人文言文翻译1. 翻译文言文陈太常陈音,字师召,福建莆田人,明朝天顺年间进士。

此人文采德行都很不错,只是为人一生比较恍惚,总是记性好而忘性大!有一天上班回来,陈音对跟班说道:“今天我要去访问某个官员。

”可是跟班没有听见,直接驾马车回到了家中。

陈音还以为已经到了他要拜访的官员的家中,来到客厅之后,便四处观望着,说:“这里的环境摆设全部跟我家的摆设很相像哦!”转身又看见墙上挂的字画,又说道:“这是我家的东西,怎么会挂在这里呢?”过了一会儿,他的家童也走了出来,他便大声喝斥道:“你为什么也到这里来了?”家童回答说:“这是您的家啊!”陈音这才开始明白了过来!又一天,陈音整理书信文件,发现一个朋友的请帖,但是忘记了是以前的请帖,以为是最新的,便按照请贴上的日子,如期前往。

这个朋友上了几道茶,见陈音没有离开的意思,便只好问陈因来他家有什么事情?陈音回答说:“我来吃你的酒啊?”主人感到非常惊讶,然而又不好问陈音究竟怎么回事,只好吩咐嫁人准备酒菜。

等到酒足饭饱,陈音这才想起去年的今天,这个朋友曾经邀请过自己来他家吃饭。

2. 郑岳,字汝华,莆田人大体内容:郑岳,字汝华,露裔莆田县人。

七岁时父亲病逝,家贫如洗,有幸母亲之兄林山禺爱怜,鼎力相助,抚养成材。

弘治六年(1493年),郑岳得中进士授户部主事,不久,改刑部主事。

郑岳在朝做官,三上三下,无不光明磊落,忠于国,忠于民,谱写了令人赞叹的悲壮之曲,存之于世。

郑岳为人正直,不畏*** ,敢于斗争。

在刑部主事时,他发现在东厂办案时,锦衣千户张福恃势越坐,凌驾于董天锡之上,不成体统。

于是哗缉糕垦蕹旧革驯宫沫就上疏批评皇亲国戚,他说:“纠劾非镇监职,而董让行之;太常本礼部属,而崔志端专之。

内外效尤,益无忌惮。

”对不伦不类的行为深恶痛绝,无情揭露,本是朝中群臣之责,但弘治帝却一时昏庸,反而下令把郑岳抓起来,关进监牢。

由于郑岳眼光明锐,敢说出同僚们早就想说的话,很得人心,所以,尚书周经、侍郎许进等前往疏救,弘治帝怕事情越闹越大,只好让郑岳“赎杖还职”。

游子善游氏报功祠源流考证

游子善游氏报功祠源流考证

游子善·游氏报功祠·
源流考证
明代·莆田军籍:十五世·游应龙。

十六世·游云鸿。

证实明代之前就有军籍世袭。

军籍是在豸府·军区里面的人。

军户世袭:说明豸府与报功祠是同一个年代诞生的文化产物,互相匹配!是一个祖传文化,不分新旧。

豸府·军区创立就有报功祠了!祖传文化的产物。

这块报功祠是自己清代重刻的,延续以前的。

与豸府一样,一个年代的文化产物!祖传。

沿袭宋元明清,四个朝代。

(游子善)异地为军·立功报功。

民户是祠堂,不会岀现报功祠。

也就是讲:从豸府诞生那一刻就有报功祠了!军区报功祠·互相匹配。

传统文化:下厝,中厝,新厝。

下厝古井圈刻字:游子善。

(脱离军户·另开户籍·始祖假名·挂名西天尾)。

《莆田县志》莆田最显赫的家族!宋元之战,军区创始人:游应祥!又名·游子善!字:天瑞!游酢七世孙。

福建省中国门户!对面台湾,古战场!古时候军事咽喉要害。

秀屿天然避风良港,大门里能容纳停泊几万只战船,古时候兵家必争之地。

前云村,本村历史上隐藏着一个军区力量,朝廷兵部,军事机密!秀山宫:北宋著名军事家族,杨五郎,本村主神·最大,军中
之神,战神!军户崇拜文化之一。

豸府——军区府邸!世袭军户头领!老百姓,民户不能称:府。

全中国谁家有报功祠?中国五大军区只有五个,其她下落不明。

直接带姓报功祠,百家姓·目前一个也没有!‘游氏报功祠’全国独一无二!满门忠烈。

明代倭寇祸莆

明代倭寇祸莆

莆田县志明代倭寇祸莆(草稿)(反侵略反压迫斗争史资料之一)莆田县县志编集委员会1963年11月明代倭寇祸莆(草稿)明代倭寇之骚扰,是莆田历史上最大兵祸之一。

其对莆田的骚扰,开始于明初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而以明中叶嘉靖二十二年至四十一年最严重。

这20年时间里被兵达15次,其蹂躏地区,东至江口、涵江,南起南日岛、平海、笏石、黄石至莆郡城,沿这两线的各乡村以抵于滨海各地,概遭其劫掠。

最后一次,莆田郡城被陷二个月,自11月至第二年4月,寇还据莆不退,调浙、赣等地兵来,才平定之。

20年间倭寇15次祸莆,烧杀劫掠,极其凶残,人民起来抵抗牺牲的,被掳被杀自杀的数以万计,财物被劫去,被破坏烧毁的更难胜记,给莆田人民以很大的灾难。

特别最后一次陷城,城内外尸首枕藉,腥秽不堪,群众财物,官家库藏,被劫无遗,民房、官署、祠宇、寺观、典籍,焚毁殆尽。

倭寇对福建的骚扰,北则福宁、福安、宁德,南则惠安、南安、同安,以及福州、福清、仙游、永春等地皆被兵,受害的不单是莆田,但莆田却是被祸最烈,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最为惨重。

一、倭寇的来历考倭寇在唐代就有了。

唐林披述刺史黄峰迁居云:“自桂州航海归,道颉洋,避倭兵,风浪飘荡,登延福山,爱山水之秀,因居焉。

”又林藻行述云:“从南越海道归,见蒲田延福山山水之秀,因家焉。

”南越就是现在的广东,延福山就是我县现在的囊山。

可见唐时倭寇就出没沿海一带。

但倭寇成为侵扰我国之外患,却还是在明代。

盖自元至元到大德,30余年持续对日本用兵后,日本同我国的关系就很紧张,禁其人民同我国通商,纵其边民侵扰我国沿海。

元中叶后,其国分为南北朝。

至明初,南并于北,遗臣流落海上,和海盗合伙,海盗之势更盛,屡次骚扰我国沿海各州县。

明太祖即位的第二年,即颁谕日本,努力改善中日关系,并派使臣持诏责问日本寇侵沿海的问题,日本不答。

于是明太祖就在沿海整饬海防,置兵防倭。

洪武二十年,派江夏侯周德兴来福建。

当时江侯到莆田相度地形,增筑平海、莆禧城寨,加强海防工作。

张琴《莆田县志·方言志》考论

张琴《莆田县志·方言志》考论
庆澜 ( 海屏 ) 等创 办 官立 兴郡 中学 堂( 今 莆 田 一
编修的《 莆田县志》 , 也称《 莆田县志稿》 或《 莆田县
新志稿》 。 此志编成后 , 未 曾刊印 , 一直只 以抄本传
世。 直到 2 0 0 0年 , 上 海 书店 出版社 把它 编入 《 中国
地方志集成 ・ 福建府县志辑( 1 7 ) 》 ② 影印 版 , 此书
才有了影印传世本 。 这部民国期间编修 的《 莆田县
志》 , 深受 民国问陈衍 主纂 的《 福建通志》 的影响 ,
中前身) , 并任监督 。至宣统元年( 1 9 0 9 ) 二月, 张 琴 晋京 授 职 , 人 翰林 院 , 任编修 , 次年, 又接 受 聘请 , 兼任 京师闽学堂监督 ( 校长 ) 。
烈抨击袁 世凯 图谋复辟帝 制与刺杀宋教仁 的罪 行 ,被 袁 世凯 拘 禁 于怀 仁 堂 一昼 夜 , 《 亚 东新
( 一) 张 琴 生 平略 历
张琴 ( 1 8 7 6 ~ 1 9 5 2 ) , 字 治如 , 一 作知 庐 , 笔 名
持儒 , 晚号石 匏老 人 , 莆 田县 城 内十八 张厝 ( 今
1 9 1 2年 , 民国成 立 , 同盟 会 改 组 为 中 国 国
如《 福建通 志》 中有《 福建方言志》 , 民国《 莆 田县
志》 也破例编入“ 方言志 ” 内容 , 这是此前历代莆 田
县 志所 没 有 的 内容 。但 因该 志 编成后 , 无 力 印行 , 流 传 不广 , 因此 该 志 中的“ 方言” 内容 , 在 已出版 的 各种 语 言学 、 方 言学 索 引 、 提 要 以及今 人 有关 论 著 中, 均未 见 有人 提 到它 。有鉴 于 此 , 本 文对 张琴 及 所 纂县 志 略作 考述 ,并 重点 就该 志 的方 言学 价 值 与 缺 陷作初 步分 析 ,冀有 助 于地 方名 人 文化 研 究

莆田县志文档

莆田县志文档

莆田县志一、概述莆田县位于中国福建省中部地区,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

地处福建省的东南沿海地区,辖区面积约为15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80万人。

莆田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福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二、历史沿革莆田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朝。

在历史的长河中,莆田县曾经是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在宋、元、明、清等朝代,莆田县也是闽南地区的县治所在。

莆田县的历史沿革丰富多彩,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变迁。

三、地理环境莆田县地处福建省的东南沿海地区,地理环境优越。

莆田县位于东经119°13’30”,北纬25°17’18”,坐落于莆田市中心。

莆田县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四、人文风情莆田县是福建省的一个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风情。

这里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有着众多的华侨和海外福建人。

莆田县除了传统的宗教文化,如佛教、道教等,还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如木雕、石雕等。

莆田县的风景名胜也是其独特的人文风情的一部分。

莆田县境内有着许多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如南山公园、花果山景区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五、经济发展莆田县的经济以农业、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经济发展较为稳定。

农业方面,莆田县主要种植水稻、茶叶、糖料等作物,养殖业也有一定规模。

手工业方面,莆田县以木雕、石雕等传统手工艺闻名。

现代服务业方面,莆田县逐渐发展起来,有着一定规模的旅游业、金融业和物流业。

六、教育和科技莆田县注重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拥有一批优秀的学校和研究机构。

莆田县的教育事业不断创新,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县域内的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方面,莆田县加强科研力量的建设,努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旅游资源莆田县拥有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其中,南山公园是莆田县的一大亮点。

南山公园位于莆田县市区东南部,是莆田县的地标性景点之一。

19世纪前清朝大事记(莆田)

19世纪前清朝大事记(莆田)

19世纪前清朝⼤事记(莆⽥)(图⽚⽰意:莆⽥⽯室岩宋代古砖塔)顺治四年(1647年)九⽉,杨耿部队和莆仙抗清义军合兵围攻府城,明东阁⼤学⼠朱继祚等起兵响应,清总兵张应元闭门不战。

⼗⼀⽉,清新任分守彭遇屺率兵在西洙、马峰击败杨耿,府城围解,清兵⼤肆杀掠。

顺治五年(1648年)正⽉,朱继祚、杨耿合兵再围府城,莆⽥黄鸣俊、林嵋,仙游林兰友起兵响应。

三⽉,城中⾷尽,彭遇屺与知府胡允贡、知县卢于唐开城投降,张应元逃往仙游,明军遂克兴化府城。

七⽉,清闽浙总督陈锟、靖南将军陈泰率兵反攻,朱继祚战死,明军败退。

顺治⼋年(1651年)闰⼆⽉,郑成功部攻克平海卫。

⼋⽉,仙游郭尔隆于寨硒⼭起兵响应。

顺治⼗⼀年(1653年)春,郭尔隆引兵万余占领寒硎⼭(今仙游郊尾),并击败清军杨瑞凤部。

秋,郭尔隆中清军诱降计遇难,义军失败。

⼗⼆⽉,郑成功部将林胜攻仙游,清知县陈有虞率官民坚守。

冬,下霜40多天,冻死草⽊六畜。

顺治⼗⼆年(1655年)正⽉初五,林胜⽤地道⽕炮攻克仙游县城,兵民死伤惨重,知县陈有虞⾃杀。

⼗⼋⽇,林胜移兵攻府城,不克。

⼆⽉,林胜回师厦门,清兵复占仙游县城。

⼆⽉,瘴疫流⾏。

顺治⼗三年(1656年)正⽉,⼤雪,深3尺许,历6、7⽇⽅消。

顺治⼗四年(1657年)七⽉⼗⼆⽇,郑成功⾈师⾃三江⼝登岸,进抵涵江、黄⽯等处筹粮后,从东⾓遮浪长堤运粮⽶撤退。

顺治⼗六年(1659年)九⽉三⼗⽇,飓风⼤作,东⾓⼀段长堤尽坏,海⽔流⼊平原,晚稻绝收。

顺治⼗七年(1660年)正⽉,⼤雪,清廷诏官司赈恤流民。

七⽉⼗三⽇,郑成功的部队攻⾄黄⽯等地扎营,3⽇后撤退。

顺治⼗⼋年(1661年)郑成功派部将洪天赐、杨富、陈辉从⽔路进驻南⽇、湄洲、围头各岛。

接近⾦门,以防御清兵。

尔后,率师渡海收复台湾。

是年,清廷为防御郑成功部,下令在沿海“截界迁民”,以壶⼭、天马侧⼊岸沁为界,强令沿海居民内迁,将界外⽥园、村落尽皆焚毁废弃。

康熙⼆年(1663年)清军圈占府城内西北隅民房1200余间,作为明降将杨富的兵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县志
第三篇人口
早在新石器时代,莆田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战国时期,莆田为闽越族聚居之地,秦、汉以后,中原汉族避乱南迁,其中部分直接或间接入莆定居,他们与地方先居人民逐渐同化,成为莆田主要人口。

经过繁衍生息,莆田人口呈波浪式上升。

开始见于记录的明景泰三年(1452),全县人口为182419人;后遭倭寇之乱,至万历四十年(1612),减少10万余人;到清末,人口又增至378271人。

民国后期,由于自然灾害、瘟疫、战争等原因,每年递减近万人。

建国后,人民安居乐业,人口增长快速,1990年底,全县总人口达1501821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816人,成为全国人口大县之一。

60年代始,县人民政府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控制。

1979~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为10.6‰,同时,人口素质也不断提高。

然而,莆田人多地少,控制人口增长工作还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第一章源流
第一节来源
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的庄边、白沙、常太、华亭、渠桥、埭头等地就有人类从事生产活动。

秦、汉以前,境内是闽越族聚居的地方。

秦、汉以后,特别是两晋南北朝至唐宋期间,中原汉族因避兵乱,多次大批南迁入闽,其中部分在莆定居成为莆田主要人口,他们同闽越族以及后来迁入的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开发莆田,共同劳动,互通婚姻,逐步同化,成为现代的莆田人。

莆田人口多从中原迁来,其姓氏多来自中原,莆田原住闽越族人,受汉族文化影响,也逐渐汉化,使用汉字,改用汉姓。

据文字记载,汉代境内已有胡、陈、范、信、张、杨、何7姓,林氏始于东晋太元(376~396)间,由今温州迁家莆沥□山(今城厢棠坡)。

郑氏为东晋时泉州太守郑昭过莆,留葬其祖茔于南湖(今城厢南山广化寺),梁朝其裔孙露、庄、淑三兄弟由今永泰来,筑屋居先茔侧。

黄氏自玄宗时致仕桂州刺吏将归侯官,阻风于涵头,乐其风土,遂由侯官黄巷迁来,仍号为黄巷(今涵江国欢镇黄巷)。

其后各代均有不同姓氏的汉族迁莆。

唐代迁来有:吴、詹、欧阳、欧、江、朱、李、孔、许、游、徐、翁、余、佘、崔、龚、蔡、潘、董、康、俞、方、刘、王、凌25姓。

宋代迁来有:柯、丘、宋、阮、戴、卓、卢、苏、辜、黎、辛、田、萧、邹、梁、唐、彭、庄、曾、留、周、鲍、廖、赵、魏、顾、谢、喻、郭、石、薛、叶、丁、杜、伊、洪、雍、罗、靳、祁、陆42姓;
元代迁来有:程、吴、孙、姚、汤、马、郝、穆8姓;
明代迁来有:冯、庞、曹、池、扶、倪、韩、安、官、连、高、钱、章、侯、金、尹、武、史、吕、骆、易、邓、白、柳、沈、傅、赖、蒋、蒲、夏、段、昌、严、常、蚁(□)、枟36姓;
还有畲族姓的:蓝、雷、车、钟4姓;
清代迁来有:童、施、温、原、闵、毛、席、薄、简9姓。

还有迁来时代不详的:甘、符、秦、颜、伍、阿、解、岳、厉、惠……等姓。

建国后,驻莆的外地籍军、政人员,大专院校毕业分配来莆工作的学生等也有不少人在莆定居,还有四川、湖南等地的女子因婚嫁迁莆,而成为莆田人口。

1990年人口普查获悉,全县计有158姓:丁、广、上官、马、毛、王、方、尹、邓、孔、车、永、布、甘、史、卢、冯、田、叶、白、石、厉、江、伍、华、庄、向、池、阮、朱、孙、安、关、汪、汤、刘、任、农、齐、纪、许、吕、祁、余、苏、扶、吴、辛、何、佘、杨、严、李、张、沈、闵、宋、杜、陆、陈、庞、官、连、邹、阿、罗、欧、欧阳、邱、林、金、周、武、范、郑、卓、岳、昌、易、岩、单、胡、俞、洪、施、徐、姚、倪、柯、侯、柳、赵、郝、骆、段、□、饶、翁、钟、涂、秦、原、钱、高、唐、凌、留、顾、席、郭、夏、龚、符、萧、梁、曹、黄、崔、康、曾、常、章、温、韩、董、程、傅、喻、惠、彭、谢、蒋、游、螘、童、雍、辜、詹、解、赖、靳、蒲、蓝、鲍、雷、简、廖、蔡、潘、黎、樟、颜、薄、穆、檀、薛、戴、魏(以姓氏笔划为序排列,复姓取第一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