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泉州婚宴菜肴小窥闽南饮食文化

合集下载

闽南酒席菜及做法

闽南酒席菜及做法

闽南酒席菜及做法闽南酒席菜文化狭义上的闽南仅指--厦门--泉州--漳州--三个地区。

闽南人历来讲究饮食,形成“鲜、香、淡”的独特风味,在色香味上独树一帜。

这样环境下酝酿出来的美食我觉得绝对值得我们好好尝尝。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闽南酒席菜菜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闽南酒席菜--三宝泡饭三宝泡饭的食材准备净烧鹅肉50克,净熟鸡肉50克,叉烧肉50克,白饭250克,鸡汤1升,盐1/2茶匙,白胡椒粉1/8茶匙,小白菜100克三宝泡饭的做法步骤1.将鹅肉、鸡肉、叉烧肉切成4x 2x1厘米的片。

小白菜洗净,用开水焯2分钟,再切成1厘米长的粒。

2.鸡汤烧开,加小白菜,煮3 - 4分钟,至白菜变软。

加米饭,煮2分钟。

加盐、胡椒,搅匀。

加入鹅肉、鸡肉、叉烧肉,煮2分钟,至各料味道交融即好。

闽南酒席菜--椒盐爆中虾椒盐爆中虾的食材准备净中虾500克,椒盐1.5茶匙,辣椒米2茶匙,花椒10克,蒜茸l茶匙,绍酒2茶匙椒盐爆中虾的做法步骤1、虾剪去虾须、虾爪等,剔去虾肠,洗净,滤水待用。

2、花椒挑去杂质、粗梗,炕炒干身盛起,碾成粉末状。

3、粗盐下锅炒至微变色,离火,加入花椒末拌匀,晾凉,制成椒盐(500克花椒配1500克盐)。

4、烧热锅,下油,烧至七成熟,下虾炸约1分30秒钟,至虾身大红、熟,倒起滤油。

5、锅内留适量油,放入料头(蒜茸、椒米)、炸熟的鲜虾,下酒,加入椒盐速炒勺即可。

闽南酒席菜--菊花鲈鱼菊花鲈鱼的食材准备主料:鲈鱼1条……1000克,花生油…500克(约耗150克),干淀粉……100克,番茄酱……50克,芥蓝菜叶…2叶,香醋……15克,湿淀粉……10克,味精……2.5克,白糖……50克,精盐……1.5克,肉清汤……75克菊花鲈鱼的做法步骤方法:1.将鲈鱼去鳞,剁掉头尾,掏去内脏,洗净后剖成两片,剔去脊骨、肋骨。

在鱼肉面用直刀剞上1厘米宽距、0.33厘米深的花刀,再用斜刀横剞1厘米宽距、3成切断1块菊花鲈鱼坯,按此法共切10块。

闽南菜好吃菜谱闽南酒席菜谱大全

闽南菜好吃菜谱闽南酒席菜谱大全

闽南菜好吃菜谱闽南酒席菜谱大全食材:鸡翅8个、姜丝适量、葱段适量、料酒适量、豆瓣酱适量做法:1)鸡翅洗净擦干表面水分,用刀在鸡翅上横切几刀,方便入味。

2)把鸡翅放进容器中,放姜丝,葱段和一汤匙料酒,然后加一大勺豆瓣酱。

3)所有材料拌匀,腌制0.5~1个小时。

4)烧开锅中水,把腌制好的鸡翅放入大火蒸10分钟左右即可。

食材:五花肉800g、梅菜60g、姜片4片、香葱5根、八角2个、干辣椒适量、盐适量、老抽1汤匙、蜂蜜2茶匙、五香粉1茶匙、生抽1汤匙、料酒2汤匙做法:1)梅干菜洗净泥沙泡一夜。

2)五花肉洗净泡半小时后焯水,洗拔干净残留的毛。

3)老抽一汤匙和两茶匙蜂蜜混合,用刷子刷在肉上,腌渍十分钟。

4)用厨房纸把肉表面的水擦净,锅里放油煎金黄。

5)炒锅放油,爆香葱、姜、八角、干辣椒。

6)倒入梅干菜,放入盐、五香粉、生抽一汤匙、料酒两汤匙,炒均匀小火收干汁备用。

7)炸好的五花肉切片,厚薄随意,码放在碗里。

8)铺上炒好的梅干菜,上锅蒸或者砂锅煨2小时,高压锅更好,省事。

9)滤掉汤汁在另一个碗里备用,梅菜扣肉倒扣在盘子里,剩余的汤汁勾芡,放点味精提味后浇在肉上即可。

食材:茄子400g、蒜瓣4粒、葱花适量、郫县豆瓣酱15g、生抽5ml、香醋10ml、白糖10g、生姜汁5ml、香油适量、橄榄油适量、香菜适量、淀粉适量做法:1)准备好所有的食材。

2)茄子洗净切开,入蒸锅中大火蒸熟10分钟左右。

3)准备一个小碗加入生抽,香醋,糖,生姜汁、淀粉搅拌均匀成为鱼香汁备用。

4)葱切葱花,蒜瓣切碎末,准备好郫县豆瓣酱。

5)蒸好的茄子取出凉一凉。

6)用手撕成茄条稍沥干水分备用。

7)把撕好的茄条摆入盘中,可用香菜做装饰。

8)炒锅倒入香油和橄榄油放入豆瓣酱炒出香味。

9)再放入蒜末和葱花炒香。

10)加入调好的鱼香汁。

11)小火搅拌至浓稠出香关火。

12)把鱼香汁浇在茄子上,摆上香菜即好。

食材:肠粉3条、猪扒肉150g、油适量、盐适量、酱油适量、鸡精适量、大蒜适量、香葱适量、生姜适量、黑木耳适量、香菇适量做法:1)猪扒肉,香葱2)泡好的香菇和木耳3)猪肉,香菇,木瓜,生姜剁碎4)加地瓜粉,酱油,鸡精,盐搅拌均匀5)肠粉一条摊开,搅拌好的肉馅料放在肠粉上卷起来6)开始上锅蒸8分钟左右7)切好的大蒜和香葱8)先爆香大蒜,然后小火倒入酱油熬一下,最后放入香葱关火9)爆香好的酱油淋在蒸熟的肠粉上就可以食材:肉糜200g、土豆1个、咸蛋黄5个、香葱5根、姜1块、盐1茶匙、糖1/2茶匙、蒸鱼豉油1汤匙、料酒1/3汤匙、鸡精1/3茶匙、黑胡椒1茶匙、食用油1汤匙、糯米1小碗做法:1)糯米用水泡三小时。

泉州的闽南文化生活习俗有哪些

泉州的闽南文化生活习俗有哪些

泉州的闽南文化生活习俗有哪些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深厚且独特的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在泉州的生活习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形成了一道道别具韵味的风景。

首先,饮食习俗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人的餐桌上,常常能看到各种特色美食。

比如,肉粽就是泉州的一大招牌。

与其他地方的粽子不同,泉州肉粽用料丰富,糯米中包裹着卤肉、香菇、虾仁、蛋黄等食材,口感软糯,味道浓郁。

再比如,面线糊也是泉州人喜爱的早餐之一。

细如发丝的面线在浓稠的汤中煮熟,加入大肠、猪血、虾仁等配料,吃的时候撒上一些胡椒粉和葱花,鲜香爽滑,令人回味无穷。

还有润饼菜,这是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中常见的美食。

一张薄饼皮,卷入胡萝卜丝、豆芽、豆干、海蛎煎等食材,口感丰富,层次分明。

在婚俗方面,泉州有着独特而又繁琐的传统。

从议婚开始,就有着诸多讲究。

男女双方家长会通过媒人互相了解对方家庭情况,如果觉得合适,便会安排男女见面。

订婚时,男方要准备聘礼,包括金银首饰、礼金等。

婚礼当天,更是热闹非凡。

新娘要穿着传统的红色嫁衣,头戴凤冠,由娘家的兄弟背出门,坐上花轿。

到了男方家,还有一系列的仪式,如过火盆、拜天地等。

婚宴上的菜肴也十分讲究,通常会有寓意吉祥的菜品。

在节庆习俗方面,泉州更是丰富多彩。

每年的元宵节,泉州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

各种各样的花灯争奇斗艳,将古城装点得如梦如幻。

人们扶老携幼,穿梭在花灯之间,欣赏着这美丽的夜景。

而在端午节,赛龙舟则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江面上,龙舟竞渡,鼓声震天,选手们齐心协力,奋勇向前。

岸边观众加油助威,热闹非凡。

到了中秋节,博饼则是泉州独特的民俗活动。

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通过掷骰子来决定奖品的归属,充满了欢乐和惊喜。

闽南建筑也是泉州闽南文化的一大特色。

以红砖红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形成了独特的“皇宫起”建筑风格。

燕尾屋脊高高翘起,仿佛展翅欲飞的燕子,象征着吉祥如意。

还有出砖入石的墙壁,将红砖和白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不仅美观,还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

闽南结婚二十个菜菜单_闽南婚宴菜单

闽南结婚二十个菜菜单_闽南婚宴菜单

闽南结婚二十个菜菜单_闽南婚宴菜单都知道闽南民俗有特色,那么闽南的结婚习俗是不是一样有特色呢?闽南婚宴都有哪些菜呢?接下来店铺为你分享一下闽南婚宴菜单,一起来看看吧。

闽南结婚二十个菜菜单1莲子百合雪蛤羹2潮式一品彩拼3银丝金蒜蒸龙虾4黑米蒸膏蟹5XO酱爆花枝凤片6石橄榄炖全鸡7金蒜玉米蒸活鲍8古法蒸龙胆斑9香芒牛柳卷10鲍汁干烧伊面11上汤浸时蔬12鲍片翅肚羹13参须炖全鸡14美点映双辉--跟面点班两个产品15四季水果拼--西式果盘2款闽南人结婚习俗介绍在闽南地区的婚俗中,虽然各地在某些程序上不相同,但概括起来,一般都有六礼,即:问名、纳采、纳征、纳吉、请期、亲迎。

文中以一例婚礼的举行来窥视闽南婚俗所体现出的闽南文化。

新郎和新娘出生在不同地方,在确定婚约之前,双方的父母就结婚的相关事宜进行了充分的协商。

一般情况下,尽量做到入乡随俗,如果闽南民俗上有差异,就以折中的方式进行,相互谦让,不会过于苛求。

首先,男方向女方议亲前,必须提供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由一些长者进行占卜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合”?“合”则进行下一步,不“合”则就做罢。

透过合八字的习俗,可窥视当地历史文化积淀于婚俗间的一种民族文化心理。

议定后,即议聘礼“定聘”。

因为是这对新人是自由恋爱,所以在议婚中就比较简单。

双方父母就婚礼的细节,如:聘金的多少,聘礼需要准备什么物品,婚后新人的住处,女方/男方应该准备的物品等事项进行协商。

迎娶之前要先“择日”,向女方送“日头”,即“请期”。

因为之前双方家长已就这些事项协商过,所以,一般在“请期”后,男方即如期上门迎娶,即“亲迎”。

迎娶前,男方备齐双方商定的聘礼,即“纳聘”。

聘礼一般是聘金、首饰、猪腿、面线、糖果、饼干等等。

这些聘礼必须用红布袋或红藤篮装放,用双数的扁担挑来。

女方对礼品一般不得全收并需要有回赠。

一般是留一半,一半回礼给男方。

男女两家对所收的礼物,分赠给亲朋好友。

当我们去探讨婚礼的同时,往往涉及经济行为。

闽南泉州饮食文化习俗

闽南泉州饮食文化习俗

闽南泉州饮食文化习俗闽南泉州饮食文化习俗一、一日三餐泉州人的居家食俗,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均实行一日早、午、晚三餐制。

作为正餐的补充。

还有点心,但各时期、各阶层有所不同。

以永春县为例,在清末至民国时期,为官"三餐三点”(早点、午点和晚点),十层"三餐二点”(早点和晚点),庶民农忙时才多加"一点”(午点),穷人三餐难顾,不敢有点心之奢想。

受本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制约,泉州人的饮食结构具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主食原料为大米、番薯(也称地瓜)、大麦等。

在安溪、永春。

德化等内陆县,是以大米为主,而在惠安、晋江、南安等沿海县,则以番薯、大麦为主。

主食的制作方法有干饭、稀饭两种,以三餐皆稀为常,或一干两稀(中午或晚上为干饭),或两干一稀(中午和晚上均为干饭)。

泉州人还有个主、副食"二合一"的吃法,即把蔬菜,海鲜、肉类等副食品直接与大米煮成咸饭(如高丽菜饭、红膏母蝎饭、肉饭等)和咸粥(如花生仁粥、蚝仔昭、鸭仔粥等),吃起来颇有地方风味。

关于泉州人的主食原料,这里还应就番薯多说几句。

番薯除了作为三餐的主食,以及制作诸如薯粉糊、炸薯片等风味小吃外,还成为维系家乡和境外、海外游子的精神纽带。

家乡的亲友出境、出国探亲,所带的礼品中就有番薯粉等。

华侨回乡来,也要吃番薯粥、番薯汤。

泉州侨乡的人民甚至认为,能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地生长着的番薯,哺育了他们旅居在境外、海外的乡亲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与性格,并克服种种困难,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迅速成长。

而一旦事业有成后,当他们回想起以前家乡人民植番薯、喝番薯汤的艰苦日子,又会激发起爱国爱乡之情,踊跃支援桑梓建设。

想不到番薯这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粗俗食物,竟有如此丰的内化内涵。

泉州城乡一般民众,旧时俭朴,粗食淡饭,佐之物多是自家腌制的瓜菜和廉价的新鲜蔬菜、豆制品等,鱼、肉、禽、蛋,往往要逢年过节才难得一尝,清道光《晋江县志》曾记载明代万历进士杨廷相讲他"为诸生时,岁惟大麦及萝卜菜熟时一饱耳,余具枵然也"。

(完整word版)从泉州婚宴菜肴小窥闽南饮食文化

(完整word版)从泉州婚宴菜肴小窥闽南饮食文化

(完整word版)从泉州婚宴菜肴小窥闽南饮食文化从泉州婚宴菜肴小窥闽南饮食文化2012213428 蔡安琪“闽南”,顾名思义为福建的南部,它包含泉州、厦门、漳州三个地区。

闽南地区最早以泉州为中心,闽南语、饮食文化、风俗习惯均以泉州为正,但随着厦门经济的发展,即使泉州依然保留着许多可贵的传统,但不得不承认,闽南的重心逐渐往厦门偏移了。

尽管如此,泉州、厦门、漳州在饮食习惯上依然有许多共同点,是可以指出的。

泉州自古有“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的美誉,2013年更是被评为“东亚文化之都”。

丰富的文化积淀和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经济条件,使得泉州的饮食呈现出殷实富庶的特点。

泉州的风味小吃种类繁多,独具特色,厦门与漳州两地亦有自己的特色饮食,因此风味小吃不宜作为探索闽南饮食文化的切入点。

且风味小吃探索起来颇为繁杂,笔者条件有限,并不曾有所涉及,因此本文所讲的“饮食文化”将只是闽南饮食文化极小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将从泉州民间婚宴中的菜肴来窥探闽南的饮食文化,原因如下:1、从横向上看,笔者为泉州人,在外地上学,福建“老乡”中不乏厦门人和漳州人。

我曾与身边的厦门人、漳州人探讨过当地婚宴中的菜色,惊讶地发现了许多共同点,厦门漳州两地的婚宴菜色与泉州大同小异,作法也相似。

我认为共同点的由来绝不是机缘巧合,而与闽南的饮食文化密不可分。

2、泉州的婚宴菜肴近十年来既有传承又有流变,一些菜色被保留至今,一些菜色有所更替,下文将详细叙述,但即使菜色有所变化,却仍遵循着某些规律,呈现出某些特点,这些规律与特点应该就是人们极少注意甚至探究的闽南人背后的饮食文化。

一、鲜食山珍,多食海味。

闽南人热情好客,结婚又被当做头等大事,婚宴的菜肴通常是普通人家一年四季也不会狠得下心奢侈一回的昂贵菜肴。

而这些昂贵的菜肴中,以海鲜居多。

以2014年泉州晋江市、洛江区两地婚宴为例,菜色基本如下:冷盘(猪里脊、九节虾、猪舌头、章鱼、海蜇、象牙凤螺等随意搭配)、姜汤红圆子、钱鳗炖排骨、蒸龙虾、鲍鱼、鱼翅羹、红烧羊肉、红膏鲟、海参羹、蒸石斑鱼、甜品。

(完整word版)闽南泉州饮食文化习俗--超楠

(完整word版)闽南泉州饮食文化习俗--超楠

闽南泉州饮食文化习俗一、一日三餐泉州人的居家食俗,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均实行一日早、午、晚三餐制。

作为正餐的补充。

还有点心,但各时期、各阶层有所不同。

以永春县为例,在清末至民国时期,为官“三餐三点”(早点、午点和晚点),十层“三餐二点”(早点和晚点),庶民农忙时才多加“一点”(午点),穷人三餐难顾,不敢有点心之奢想。

受本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制约,泉州人的饮食结构具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主食原料为大米、番薯(也称地瓜)、大麦等。

在安溪、永春。

德化等内地县,是以大米为主,而在惠安、晋江、南安等沿海县,则以番薯、大麦为主。

主食的制作方法有干饭、稀饭两种,以三餐皆稀为常,或一干两稀(中午或晚上为干饭),或两干一稀(中午和晚上均为干饭)。

泉州人还有个主、副食“二合一”的吃法,即把蔬菜,海鲜、肉类等副食品直接与大米煮成咸饭(如高丽菜饭、红膏母蟳饭、肉饭等)和咸粥(如花生仁粥、蚝仔昭、鸭仔粥等),吃起来颇有地方风味。

关于泉州人的主食原料,这里还应就番薯多说几句。

番薯除了作为三餐的主食,以及制作诸如薯粉糊、炸薯片等风味小吃外,还成为维系家乡和境外、海外游子的精神纽带。

家乡的亲友出境、出国探亲,所带的礼品中就有番薯粉等。

华侨回乡来,也要吃番薯粥、番薯汤。

泉州侨乡的人民甚至认为,能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地生长着的番薯,哺育了他们旅居在境外、海外的乡亲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与性格,并克服种种困难,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迅速成长。

而一旦事业有成后,当他们回想起以前家乡人民植番薯、喝番薯汤的艰苦日子,又会激发起爱国爱乡之情,踊跃支援桑梓建设。

想不到番薯这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粗俗食物,竟有如此丰的内化内涵。

泉州城乡一般民众,旧时俭朴,粗食淡饭,佐之物多是自家腌制的瓜菜和廉价的新鲜蔬菜、豆制品等,鱼、肉、禽、蛋,往往要逢年过节才难得一尝,清道光《晋江县志》曾记载明代万历进士杨廷相讲他“为诸生时,岁惟大麦及萝卜菜熟时一饱耳,余具枵然也”。

闽南民间设宴办酒有什么特色满月宴婚丧宴等注意事项

闽南民间设宴办酒有什么特色满月宴婚丧宴等注意事项

闽南民间设宴办酒有什么特色满月宴婚丧宴等注意事项福建民间设宴办酒,各地方志多有记载,而闽南在这一方面对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的保留,可谓十分完整,泉州宴席民俗又在闽南宴席文化中颇具代表性。

在泉州,宴席颇具典型性以及重大意义的一般有满月宴、四月宴、周岁宴、十六岁宴、寿宴(一般50岁以上)、婚嫁宴和丧宴。

宴席的形式和传统,在规定之中又随着每个年代的不同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同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情况密切相关,通过这些民俗从传统到今天的演变,也可以一窥社会经济之变化与发展。

在中国名厨委资深委员、泉州老一辈闽菜大师程振芳饶有意思的讲述中,你能感受到闽南宴席独有的民俗特色。

满月宴开启人生第一宴民间时常有生子后的宴请,而在泉州的宴席民俗文化里,满月宴是新生命来到人世后首先要经历的第一个较为重要的宴席,无论家境富裕,还是贫乏,人们都会尽量礼仪到位,为家中的新生儿办场满月宴。

满月宴以“香油饭”作为头道菜开席,寓意孩童能够健康长大。

香油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八宝饭”,一种是俗称“浥饭”。

八宝饭内有干贝、虾米、香菇、肉等食材,同米饭合煮而成,有咸有甜,在福州地区的满月宴席上较多使用此种煮法。

“浥饭”则在食材方面一定要有豆干,另外还有松菇、肉末等食材。

这个民俗发展到了后来转变成了以炒面、卤面等菜品代替香油饭作为头菜,为何会用这些来代替香油饭呢?这是因为以前经济条件受限,民间宴席上的菜品多在当地取材来制作,闽南地区多产稻米,面食在闽南地区算不上主食,而在如此重大喜庆之日“奢侈”一把,让乡亲邻里能够吃上平日难以吃到的面条。

宴席的尾菜部分,讲究“全甜”,具体以甜汤等菜品结尾,并且菜式讲究“全”的圆满,如多为全鸡、全鸭等家禽。

现今由于经济和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全鱼也渐渐成为人们喜爱选择的菜式。

周岁宴须在满周岁当天举行满月宴之后,就是闽南人寿诞中最为隆重的周岁宴了,俗称“度晬”。

因为是寿宴,与满月宴的头菜“香油饭”不同,很多时候,它的头菜是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泉州婚宴菜肴小窥闽南饮食文化
2012213428 蔡安琪“闽南”,顾名思义为福建的南部,它包含泉州、厦门、漳州三个地区。

闽南地区最早以泉州为中心,闽南语、饮食文化、风俗习惯均以泉州为正,但随着厦门经济的发展,即使泉州依然保留着许多可贵的传统,但不得不承认,闽南的重心逐渐往厦门偏移了。

尽管如此,泉州、厦门、漳州在饮食习惯上依然有许多共同点,是可以指出的。

泉州自古有“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的美誉,2013年更是被评为“东亚文化之都”。

丰富的文化积淀和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经济条件,使得泉州的饮食呈现出殷实富庶的特点。

泉州的风味小吃种类繁多,独具特色,厦门与漳州两地亦有自己的特色饮食,因此风味小吃不宜作为探索闽南饮食文化的切入点。

且风味小吃探索起来颇为繁杂,笔者条件有限,并不曾有所涉及,因此本文所讲的“饮食文化”将只是闽南饮食文化极小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将从泉州民间婚宴中的菜肴来窥探闽南的饮食文化,原因如下:1、从横向上看,笔者为泉州人,在外地上学,福建“老乡”中不乏厦门人和漳州人。

我曾与身边的厦门人、漳州人探讨过当地婚宴中的菜色,惊讶地发现了许多共同点,厦门漳州两地的婚宴菜色与泉州大同小异,作法也相似。

我认为共同点的由来绝不是机缘巧合,而与闽南的饮食文化密不可分。

2、泉州的婚宴菜肴近十年来既有传承又有流变,一些菜色被保留至今,一些菜色有所更替,下文将详细叙述,但即使菜色有所变化,却仍遵循着某些规律,呈现出某些特点,这些规律与特点应该就是人们极少注意甚至探究的闽南人背后的饮食文化。

1、鲜食山珍,多食海味。

闽南人热情好客,结婚又被当做头等大事,婚宴的菜肴通常是普通人家一年四季也不会狠得下心奢侈一回的昂贵菜肴。

而这些昂贵的菜肴中,以海鲜居多。

以2014年泉州晋江市、洛江区两地婚宴为例,菜色基本如下:冷盘(猪里脊、九节虾、猪舌头、章鱼、海蜇、象牙凤螺等随意搭配)、姜汤红圆子、钱鳗炖排骨、蒸龙虾、鲍鱼、鱼翅羹、红烧羊肉、红膏鲟、海参羹、蒸石斑鱼、甜品。

从原料上看,海鲜所占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且所用原料均是海中名贵之物。

泉州人日常饮食中海鲜就是常见之物,但是所占比例并不会高达百
分之八十,猪、牛、鸡、鸭、鹅等也是餐桌上的常客,但是显然,泉州人并不认为这些是稀珍之物,可以上得了“婚宴”这种台面,即使厨师烹调技艺再高超,做出来的菜肴再美味。

那为什么婚宴中海鲜的比例会如此之大呢?我想这和古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结论是一样的。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541公里,是福建省主要水产区。

泉州的主要水产生物多达500多种,其中经济鱼类近百种,贝、藻类200多种。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人们能够获取各类珍稀的海上食材。

此外,因为泉州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虽有丘陵,但丘陵毕竟不及深山野林,盛产山珍,所以泉州人的婚宴菜肴中很少有山珍的影子,早年有兔肉,现在有羊肉,但都以人工饲养的为主,野生的几乎没有。

2、口味清淡,原汁原味。

海鲜,自然是要“鲜”才好吃。

这是闽南人一直秉持的观点。

泉州婚宴中的菜肴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清淡却独特的口味。

功力深厚的厨师善于用数量不多的调味料,按照精准的比例,烹制出滋味清鲜、味道独特的菜肴。

这些菜肴少油、少盐,最突出的是不含一丝辣味,但却不会让你觉得缺少了什么,而会让你觉得它本应该就是这样的味道。

从泉州婚宴菜肴就可以看出闽南人不吃辣椒、口味清淡的饮食传统。

那泉州人为什么不喜欢吃辣椒呢?我经过几番调查,大概得出以下结论:1、泉州物产丰富,一年四季都能轻易获得新鲜的食材,人们为了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便在烹饪的时候尽量少加调味料,使得食物的口感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持原味。

2、泉州人一直以来都有怕上火的传统,他们认为辣椒的辛辣刺激极容易造成上火,因此对辣椒避之不及。

3、泉州气候炎热而不潮湿,不像巴蜀之地需要靠食用辣椒来排除体内湿气、调节身体代谢。

4、又有一说是福建的土壤多砖红壤,不适宜辣椒的生长,但此说法科学性仍有待商榷。

而泉州饮食清淡、少油少盐的习惯,和泉州人注重养生,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油盐过重,容易对人的身体造成负担,并且油盐也会使食物本身的营养流失。

三、作法多蒸、炸,汤菜也多。

上文列举的十道闽南婚宴常用菜肴中,有三道蒸菜:蒸龙虾、红膏鲟、蒸石斑鱼。

三道汤菜:钱鳗炖排骨、鱼翅羹、海参羹。

除了这些,人们也常常炸上一点春卷、鳕鱼、里脊肉,摆成一道菜,放上婚宴上。

蒸、炸、熬制羹汤,这三种烹饪方法是婚宴厨师的必备技能。

所谓蒸,其实不单单是蒸,而是蒸、淋结合。

淋是指淋一层滚烫的热油。

其实步骤很简单,但却极考验厨师的功力。

以蒸红膏鲟为例,具体做法如下:精选膏肥柔嫩的上等红膏鲟,处理干净后放在铺有细粉丝的盘子上,放几片姜片,撒上料酒,入旺火蒸熟,出锅后去掉姜片及腥水,洒上事先准备好的调味汁(少量酱油、鸡精、糖、醋、热开水)、撒点蒜末及香菜叶,另起一干净的锅烧热油,待油冒烟后将油淋在撒了蒜末和香菜叶的红膏鲟上,菜就做好了。

蒸鱼和龙虾的作法步骤与此类似,不同的只是调味品可能有所区别罢了。

这种做法,以旺火蒸,速度快,且食物制作过程中是封闭的,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及新鲜口感,而最后一道淋热油的工序则激发了食物本身的香气,也使菜肴的色泽更鲜亮,让人看了欲罢不能。

汤菜的制作各有不同,例如钱鳗炖排骨的汤较清,就只是钱鳗加排骨以及少许调味品炖制而成,求的是汤清味鲜;而海参羹除了海参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加入高汤,高汤需要用提前用老母鸡、金华火腿、猪大骨、龙骨肉、猪肉皮等材料熬制几个小时才能做成,最终与海参一起熬出来的羹汤是浓稠醇厚甘甜的;此外,鱼翅羹也有自己的特色,以泡发好的上品鱼翅,辅以干贝碎、蟹肉末、用高汤熬制,熬好后加少许香菜末和醋液,酸鲜可口,入齿难忘。

炸制的菜肴亦有闽南饮食清淡的特点,虽炸,但不油腻,且用来油炸的食用油也有所讲究,不选择香味重的花生油、葵花籽油等,宜选用无味的玉米油或调和油,以免油的香味盖过了食物本身的味道。

且油应该是新鲜的,不能是已经反复使用过的,这样炸出来的菜肴才是健康的。

从油炸这道工序上来看,可以看出闽南人对精美菜肴要求之高,他们秉承着细腻、精益求精的态度,努力让婚宴中的菜肴成为宾客舌尖的完美享受。

四、泉州婚宴菜肴十年来的传承与流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现在的婚宴菜肴和十年前的相比,有传承亦有流变。

十年前的婚宴菜肴一般有以下几道:姜汤红圆子、焖排骨、清蒸九节虾、碳烤兔肉、七彩汤、清炒虾仁墨鱼、干贝发菜、红膏鲟、蒸桂花鱼、甜品。

将十年前的婚宴菜肴与现在的婚宴菜肴对比,不难发现,以海鲜为主的传统被极好地保留了下来,九节虾、墨鱼、干贝、发菜、红膏鲟、桂花鱼都是海产品。

烹制手法和口味也没有多大变化,依旧是以清蒸、羹汤为主的清淡菜肴居多。

但有所不同的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摆上婚宴餐桌的海产品的选择也越来越高要求。

十年前的九节虾现在已经被大龙虾所取代,九节虾的价格随季节变化,但一斤一般不超过一百元,而龙虾的价格则昂贵得多,一只常常高达两三百元。

此外,人们以海参、鱼翅、鲍鱼等珍稀海产品取代了之前的墨鱼、干贝、发菜,就连鱼的品种也由桂花鱼变成了价格稍贵的石斑鱼。

由此可见,十年来,闽南婚宴的菜肴在原料上继承了以海鲜为主的传统,烹制手法和口味也没有多大变化,但在食材的具体选择上却发生了变化,倾向于价格更昂贵的海产品。

此外,闽南婚宴菜肴的第一道菜通常是姜汤红圆子,这个传统十年来都不曾改变,人们并没有因为这道菜价格低廉而淘汰它,反而一直传承下来,是因为红色象征着新郎新娘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而圆子则取圆满、团团圆圆之意。

而后两道菜也已经变成了传统,蒸全鱼固定是倒数第二道,虽然十年来蒸的鱼一直在换,但蒸鱼这道菜却是一直保留着的,参加婚宴的宾客只要一看到蒸鱼,就知道婚宴快结束了,人们以蒸鱼来寄寓繁荣与盈余的美好愿望。

最后一道菜是甜品,甜品的更新换代很快,且各家的选择也都不一样,但是必须是甜品,这是闽南人的习惯,这道菜意在祝福新郎新娘在往后的日子可以甜美幸福。

这三道富有寓意的菜肴在闽南人的婚宴上已经活跃了十年甚至更久,说明人们在追求更高水平的饮食的同时,也传承着富有美好寓意的民俗习惯。

因此,从泉州婚宴菜肴可以窥探出闽南内涵丰富的饮食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即在材料的选择上,海鲜的种类和数量比山珍更多;口味上,闽南人喜好清淡和鲜甜;而烹制的手法上,闽南人擅于蒸、炸、熬制羹汤。

虽然这些习惯在时间洗涤中略有流变,但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并且闽南人还将寄寓着人们美好愿望的菜肴一直传承着,这也显现了闽南人尊敬祖先的美德、追求美好结局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