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练习册答案
高一上化学练习册答案

高一上化学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A. 氢B. 钠C. 镁D. 铝答案:B2.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是多少?A. 1:1:1B. 2:1:2C. 1:2:2D. 2:1:1答案:B3. 以下哪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A. CaO + H2O → Ca(OH)2B. 2H2 + O2 → 2H2OC.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D.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答案:B二、填空题1.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规则是______。
答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2. 化学键分为______、______和金属键。
答案:离子键、共价键。
3.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N2(g) + 3H2(g) ⇌ 2NH3(g)。
答案:K = [NH3]^2 / ([N2] * [H2]^3)三、简答题1. 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答案: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这种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如热量。
2. 什么是摩尔质量?答案:摩尔质量是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克/摩尔。
对于元素来说,其摩尔质量等于其原子量。
四、计算题1. 已知硫酸铜(CuSO4)的摩尔质量是160 g/mol,求1 mol硫酸铜的质量。
答案:1 mol硫酸铜的质量 = 160 g/mol * 1 mol = 160 g2. 将1.5 mol的氢气(H2)与1 mol的氧气(O2)混合,求反应2H2 + O2 → 2H2O后生成的水的摩尔数。
答案:根据化学方程式,2 mol H2 与 1 mol O2 反应生成 2 mol H2O。
因此,1.5 mol H2 与 1 mol O2 反应生成 1.5 mol H2O。
结束语:本练习册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在实际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发现。
高一化学必修一作业本及答案

一、选择题1.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KClO3A.碱——①④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D.混合物——②⑤2.下列物质中均为化合物的一组是()A.金刚石、干冰、SO2B.KCl、盐酸、NaOHC.CuSO4·5H2O、冰、乙醇D.臭氧、CaCO3、铝合金3.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A.碳酸钠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物B.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片,铁片上出现红色沉淀物C.石灰石溶于盐酸并产生气泡D.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反应火星四射4.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之间不可能是()A.盐和盐的反应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C.酸与碱的反应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5.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石灰水B.豆浆C.泥水D.蔗糖水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7.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B.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NAC.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0.3NAD.常温下,1L0.1mol/LMgCl2溶液中含Mg数为0.2NA8.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A.*钠、氢氧化钠B.氧化铜、二氧化锰C.氯化钾、二氧化锰D.硫酸铜、氢氧化钙9.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B.利用分液的方法将水和酒精分离开来C.利用结晶的方法除去*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D.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10.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蒸馏、萃取B.萃取、蒸发、分液C.分液、萃取、蒸馏D.蒸馏、萃取、分液11.下列操作能证明溶液中有SO42-存在的是()A.加入*酸化的Fe(NO3)3,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含有SO42-C.先加入HCl溶液,如果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42-D.向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有SO42-12.氯仿可作全身麻醉剂,但在光照下易被氧化成剧毒的光气:2CHCl3+O2光照(=====)2COCl2+2HCl,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使用前要检验是否变质,你认为检验使用的试剂是()A.溴水B.烧碱溶液C.*银溶液D.碘化钾淀粉试纸13.以下是对某水溶液进行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的HNO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
高一年级上册化学练习册答案

高一年级上册化学练习册答案高一年级上册化学练习册答案练习题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以下是“高一年级上册化学练习册答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1.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及足量的CuO制单质铜,有人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①Fe――→H2SO4H2――→CuOCu②CuO――→H2SO4CuSO4――→FeCu若按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为( )A.一样多B.①多C.②多D.无法判断解析:选C。
铁的量一定,转移的电子数一定。
由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开始需消耗氢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实验结束后铜粉需在氢气氛围下冷却,所以能够用于还原氧化铜的氢气量较少,根据电子守恒原理可知,①制得铜较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的化学性质活泼,不宜用铜制作盛食品的器皿B.铜的导电能力不如铝C.由于Cu2+有氧化性,所以用CuSO4来配制农药D.因为Cu2+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铜盐溶液有毒解析:选D。
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使用铜器皿比较;铜属于重金属,铜盐有毒,因Cu2+会与蛋白质作用,使蛋白质变性。
3.由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则这种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A.1∶2∶1B.1∶2∶3C.1∶3∶1D.1∶1∶3解析:选D。
由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求得铁元素与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所以Fe3O4的量多少不影响混合物中的铁元素与氧元素的比。
Fe3O4可拆为FeOFe2O3,故只要FeO、Fe2O3物质的量之比为1∶1即可。
4.(2010年泰安高一检测)将适量铁粉投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2∶3B.3∶2C.1∶2D.1∶1解析:选A。
铁粉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设溶液反应后Fe2+物质的量为3mol,则反应掉Fe3+为2mol,剩余Fe3+为3mol,所以为2∶3。
高一化学练习册答案

高一化学练习册答案高一化学练习册答案篇(1):高一化学参考试题1.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许多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成语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木已成舟B.铁杵成针C.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 . 生石灰作干燥剂是物理变化C. 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食品添加剂D. “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3.下列实验操作和处理方法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是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朝向任何人③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④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氧化铜,再通入氢气。
A.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4.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 图⑤ 所示装置中盛有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B. 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选择图③所示装置C. 用图①和② 所示装置进行粗盐提纯D. 用图④所示装置分离酒精和水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②若1 mol气体的体积为2 2.4 L,则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③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④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⑤利用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⑥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⑦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⑧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A.除③外B. ④⑤⑥⑦⑧C.⑤⑦⑧D. ①⑤⑦⑧高一化学练习册答案篇(2):化学试题及答案之物质反应初三化学试题及答案之物质反应以下是对化学中物质反应知识的题目练习,同学们认真学习。
物质反应下列物质中,能跟BaCl2、Al2O3、(NH4)2CO3都发生反应的是[ ]A.CO2B.H2SO4C.CuSO4D.KOH答案: B初三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简答题)关于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的知识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下面的练习知识。
化学高一练习册答案

化学高一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原子量是表示一个原子质量的数值,其单位是(A)A. 原子质量单位(amu)B. 千克(kg)C. 克(g)D. 吨(t)2.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B)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A. 电子B. 电子云C. 质子D. 中子3.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电解质?(C)A. 氧气B. 氢气C. 氯化钠D. 氮气二、填空题1.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包括________和放热两种情况。
答案:吸热2. 根据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决定了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而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这被称为_______。
答案:八隅规则三、简答题1. 请简述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答案: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会改变,只是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发生了变化。
这一定律是进行化学计算和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
2. 什么是摩尔质量?它与原子量有何关系?答案:摩尔质量是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克/摩尔(g/mol)。
摩尔质量与原子量的关系是,一个元素的摩尔质量等于其原子量乘以1摩尔。
例如,氢的原子量约为1.008 amu,其摩尔质量就是1.008g/mol。
四、计算题1. 如果有3摩尔的氢气(H₂)参与反应,求反应中氢气的质量。
答案: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 g/mol(因为H₂的分子量是2)。
所以,3摩尔的氢气的质量是3摩尔× 2 g/mol = 6克。
结束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科学,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希望这份练习册答案能够帮助同学们巩固化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化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探索。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进行分类,MgO 属于 ( ) A .酸B .氧化物C .碱D .盐2.小苏打(3NaHCO )在灼烧时火焰呈( ) A .黄色B .绿色C .红色D .紫色3.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A .B .C .D .4.下列物质不能使湿润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A .22Na OB .氯水C .漂白粉溶液D .2CaCl 溶液5.合成117号元素的实验中生成了293117X 和294117X ,关于这两种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相同B .互为同位素C .核外电子数相同D .质子数相同6.若配制90mL0.1mol/L 的FeCl 3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需要的仪器是( ) A .100mL 圆底烧瓶 B .100mL 量筒 C .100mL 容量瓶D .100mL 烧杯7.电解质是一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FeB .NaClC .CO2D .KNO3溶液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 2在Cl 2中燃烧会产生苍白色火焰 B .钢瓶在装入氯气前必须彻底干燥内壁 C .Cu 丝在Cl 2中燃烧会生成CuCl 2D .漂粉精放入稀酸中不能提高漂白速度9.室温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N 与2H 的混合气体共1mol ,下列关于该混合气体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平均摩尔质量为115g mol -⋅B .质量为30gC .体积为22.4LD .原子总数为241.20410⨯10.可以用电子式表示的微粒是( ) A .HeB .NeC .Na +D .S 2-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NaHCO 比23Na CO 稳定 B .胆矾可用作净水剂C .钠和过氧化钠均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D .含3Fe +的盐溶液遇KSCN 溶液显红色12.用NaCl 固体配制-1100mL1.00mol L NaCl ⋅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基础练习(含答案)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课时:第一课时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一>物质的量1.定义: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_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 n 。
<二>摩尔1.定义: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2.符号: mol3.标准: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 6.02×10234. 计量对象: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
【注意事项】(1)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拆开理解,也不能简化“物质量”等。
或“物质的质量”。
(2)物质的量是构建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的桥梁。
(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和米、千克、秒等一样,不是物理量,不要将二者混淆。
(4)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适用于宏观物质。
(5)“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不要说成”某物质它的摩尔数是多少”(6)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即表示物质的量时),必须注明粒子的种类(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可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种类。
例如2mol H 、1mol H2、1.5 mol H2O等,不能这样表示:1mol 氢(指代不明)。
<三>阿伏加德罗常数1.定义:国际上规定,1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微粒的个数为与0.012k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 6.02×1023。
1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微粒个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常用 6.02×1023mol-1表示,符号: N A单位:mol-1。
所以,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 。
2. 相关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不是一个纯数值,它有单位,有数值,只适用于微观粒子。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庞大的确切的数值,它和 6.02×1023mol-1的关系,如同圆周率π和3.14的关系一样,在阐述概念时要从严,用N A;在计算时,用6.02×1023mol-1。
高一化学必修一作业本及答案

二、非选择题
9.1999年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合成了第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核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则这种同位素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答案】184114298
10.用下面的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编号(A、B、C、D)填空:
③阴离子:N3-、O2-、F-、OH-、NH2-
【答案】(1)HFOH-(2)NH3H3O+(3)H2O
(4)NH4+
12.(能力提高)现有下列基本粒子:1H、2H、3H、1H+、234U、235U、238U、40K、40Ca、Cl2、14N、14C,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它们分属________种元素,属于氢元素的核素有________种,属于铀元素的核素有________种。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8.美国科学家将铅和氪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3的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47B.57
C.61D.175
【解析】该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93-118=175,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18,所以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175-118=57。
【答案】C
3.下列粒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A.D2OB.Li+
C.OD-D.OH-
【解析】分子中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A项排除;B项阳离子的电子数小于质子数,所以B项排除;C项OD-的质子数为9而中子数也为9。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4.对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认识是有关原子结构研究中的重大成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