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吃些粗粮”作文讲评及思考

合集下载

爱粮节粮主题作文 感受食物的价值珍惜每一口

爱粮节粮主题作文 感受食物的价值珍惜每一口

爱粮节粮主题作文感受食物的价值珍惜每一口在日常生活中,食物是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百吃不厌的美食,还是简单的家常菜,都是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食物。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条件的丰富,有些人开始对食物过于挥霍,不珍惜它们的价值。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从爱粮节粮的角度来感受食物的价值,以及如何珍惜每一口。

首先,爱粮节粮意味着正确对待食物,避免浪费。

当我们面对一顿美食时,我们应该心怀感激之情。

每一道菜肴都需要耕耘、播种、收获、加工等一系列的环节才能制成。

而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劳动和资源。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口食物,铭记它们背后的付出。

其次,爱粮节粮还意味着合理规划饮食,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费。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分配食物,避免剩菜剩饭的浪费现象。

如果我们无法吃完一道菜肴,可以保存下来,作为下一餐的一部分。

此外,我们也要保持适度的饮食,避免过度进食或者挑食。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浪费,还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魄。

此外,爱粮节粮还意味着了解食物的价值和重要性。

食物不仅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还承载着人类文化和历史的痕迹。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食物文化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的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和历史传承。

因此,我们在享受食物的同时,也要尊重它们的来源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在面对食物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食物的限量性和资源稀缺性。

虽然地球上有许多资源,但并非所有资源都是无限可用的。

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一些农作物的产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确保足够的食物供给,我们应该珍爱每一粒粮食,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未来的世代也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

最后,爱粮节粮也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保护地球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我们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包装,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包装方式。

此外,我们也可以支持本地农业,选择购买有机食品和本地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和长途运输所带来的资源消耗。

关于吃粗粮的几点意见

关于吃粗粮的几点意见

吃粗粮并非多多益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 问题,那就是由于人们追求的食物过于精致,导致摄入的营养不 均衡。

于是,很多人就开始吃粗粮,认为粗粮含有纤维素,多吃 粗粮有利于人体健康。

但事实上,粗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吃的, 而且吃粗粮也是有讲究的。

粗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 运转。

它与可溶性纤维协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 甘油三酯的浓度;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延迟饭后葡萄糖 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 险。

但是,吃粗粮也并非多多益善,粗粮吃得过多不仅难以起到 保健的作用,还可能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吃粗粮不宜过量粗粮以 25 至 35 岁的人群为例,过量食“粗”的话,会影响人体 机能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还会影响 到人体的生殖能力。

1、如果粗粮吃得太多,就会影响消化。

过多的纤维素可导致 肠道阻塞、脱水等急性症状。

2、长期过食粗粮,还会影响吸收,使人体缺乏许多基本的营 养元素。

所谓“面有菜色”,就是纤维素吃得太多,导致营养不 良的典型表现。

3、对于那些养分需要量大的“特殊”人群来说,过量的食用 粗粮,影响吸收而造成的危害最明显,这些人包括怀孕期和哺乳 期的妇女,以及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

4、纤维素还具有干扰药物吸收的作用。

它可以降低某些降血 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

正确吃粗粮的方法 粗粮要适量 人体每天摄入 50 克以上膳食纤维,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对 多数人而言,每天摄入的粗粮,占到主食的 1/2—2/3 即可。

按照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能量摄入越高,膳 食纤维的需求量也就越高,以促进肠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一般来说成人日吸收热量为 1800 卡, 需要纤维素 25 克, 2400 卡热量则为 30 克纤维素,2800 卡热量为 35 克纤维量。

高中语文 要吃些粗粮课件

高中语文 要吃些粗粮课件

试 题 回 放
【审题立意】

要吃些粗粮——标题具有比喻性 (一)分析材料:吃精细粮食导致 亚健康(精吃、偏吃、好吃),缺 少粗粮中的营养成分(粗粮当中有 营养)。“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 这样”——这是审题最关键的一句, 比喻的意义就在这里。
• (二)分析其比喻义 • 1“粗粮”的本义:与“精 细食物”相对的色香味较 差的食粮。 • 整个标题的本义是:吃些 粗粮身体健康。

心理和精力不成熟,不健康,真的是 当今青少年的成长瓶颈。粗粮好,好就好 在能够在“安逸”的生活面前提供一些 “难啃”的“骨头”,“难咽”的“野 菜”、“难闻”的“臭豆腐”、“难消化” 的“黍米”。人的成长,不是靠单一的心 理或者精力就能出类拔萃的,而是应该具 备各种心理质量和精力元素的,在现实特 殊注意个性和才气的竞争中,帮助自己获 得成功的,经常取决于一个人全面的素质, 而全面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吃 “粗粮”的多少! • 我们见面常说:今天,你吃了吗?

不仅心理这样说,连精力也这样说。我们这样 一些青少年,处在和平时期,精力磨砺少了,精力 上反而“缺钙”了,供应我们成长的“细粮”,全 是一些“积极的、榜样的、正面的”的“细粮”, 生活在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中,这不 是不好,只是总是吃这样的“细粮”,很轻易让我 们忘记生活的残酷,竞争的激烈,命运的不平;其 实,精力上遭遇一些“挫折”、情感上遭遇一些 “冷落”、学业上遭遇一些“打击”,吃一吃生命 本身的原汁原味,品一品生活的原生态,我们的 “骨骼”可能更发达,精力可能更加鲜活。有句话 是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有句话说:自古寒门 多俊杰。还有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想想,真是 很有道理。

关于粗粮的提案和建议_概述及范文模板

关于粗粮的提案和建议_概述及范文模板

关于粗粮的提案和建议概述及范文模板1. 引言1.1 概述粗粮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资源,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当前全球范围内粗粮消费水平不尽如人意,许多地区面临着营养不均衡和饮食习惯改变的挑战。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粗粮的重要性、目前消费现状以及为促进粗粮消费提出的一些建议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对文章进行整体概述,并介绍后续各部分内容与目标。

其次,在“粗粮的重要性”一节中,我们将详细探讨粗粮的营养价值、对健康的益处以及其环境影响。

随后,在“粗粮消费现状分析”一节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全球和国内对于粗粮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接下来,在“提案和建议”一节中,我们将提出一些在政策层面、教育和宣传措施以及市场推广和创新产品方面的具体建议。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强调粗粮消费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通过深入研究粗粮的重要性和消费现状,提出相关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于粗粮价值的关注,并促进全社会对于粗粮消费的认知和行动。

只有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目标。

2. 粗粮的重要性2.1 营养价值粗粮是指未经精加工的谷物,包括大米、小麦、玉米等。

与白面粉和白米相比,粗粮保留了更多的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中最主要的营养物质是膳食纤维,它有助于消化系统正常运作、预防便秘,并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的风险。

此外,粗粮也含有较高水平的抗氧化剂和植物化合物,这些物质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并增强免疫系统。

2.2 健康益处通过增加对粗粮的消费,可以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并提供更多身体所需的营养。

经常食用粗粮可以降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这是因为粗粮能够调节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并且具有较低的能量密度,有助于控制体重。

以“要吃些粗粮”为标题的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范文

以“要吃些粗粮”为标题的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范文

以“要吃些粗粮”为标题的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范文以“要吃些粗粮”为标题的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不吃粗粮了,他们认为粗粮口感差,吃起来费力,他们忽略了粗粮中含有细粮缺少的营养成分。

其实,不吃粗粮,是导致现在很多人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

当然,长期过吃粗粮也不好。

生活中,很多事也是这样。

印度古谚:“人要吃些粗粮。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要吃些粗粮”为标题写一篇,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审题立意】一、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

“提示语”有5个关键内容:①“粗粮”的特点是口感差,吃来费力,但粗粮也有细粮不具备的营养成分;“粗粮”应该是对“细粮”的重要补充。

②“不吃粗粮”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吃精细粮食导致亚健康,缺少粗粮中的营养成分,“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这样”——这是审题最关键的一句,比喻的意义就在这里。

当然,“长期过食粗粮”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应该适度“食用”。

③“要”,其基本意思是肯定,与“不”相对。

④“些”,少量,是比较得出的比例界定,是建立在和不吃、长期过食比较的基础之上的。

写作中要有比较或能看出有比较,看出作者对“粗粮”、“细粮”二者比例的准确认定。

意思就是不能完全否定“细粮”,但此处必须强调“粗粮”的重要性。

⑤考生可以从由此联系学习、工作、生活中类似的“吃粗粮”来写,所写内容必须在“要吃些粗粮”的标题指引下行文。

“要求”则明确考生要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无论是“体验”还是“感悟”,都要与自选的文体相符。

“要求”指明以“要吃些粗粮”为标题,“要吃些粗粮”是一个比喻,可指在人生中要注意正确对待、学习、听取、运用一些自己不喜欢、不好接受、费时费力但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等有益的东西,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多食用粗粮食品

多食用粗粮食品

多食用粗粮食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饮食结构越来越注重均衡和健康。

粗粮食品作为一种健康的饮食选择,备受人们关注。

多食用粗粮食品不仅能够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还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多食用粗粮食品的益处。

首先,多食用粗粮食品对消化系统有益。

粗粮中富含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够有效增加食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问题。

此外,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还能吸附体内多余的脂肪和胆固醇,帮助降低血脂、血糖水平,预防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多食用粗粮食品不仅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还有助于节制体重和预防相关疾病。

其次,多食用粗粮食品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粗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镁、钾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维持和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损害,预防血管老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镁能够促进心肌细胞的新陈代谢,保持心脏的正常收缩功能。

而钾能够帮助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因此,多食用粗粮食品对心血管健康有正面影响。

此外,多食用粗粮食品还有助于防癌抗癌。

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便秘情况,从而减少致癌物质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降低患肠癌的风险。

另外,研究发现,粗粮中的维生素E、维生素C、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体内自由基,减少癌细胞的损伤。

因此,多食用粗粮食品对防癌抗癌起到积极的作用。

除了上述益处之外,多食用粗粮食品对于控制血糖水平和管理体重也有积极作用。

由于粗粮的消化速度较慢,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血糖升高速度,帮助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此外,膳食纤维能够增加饱腹感,减少饥饿感,从而有助于控制饮食摄入量,维持健康体重。

综上所述,多食用粗粮食品有益于消化系统、心血管健康、防癌抗癌以及控制血糖和体重。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增加粗粮的摄入量,选择多样化的粗粮食品,如糙米、全麦面包、杂粮面等,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要吃些粗粮

要吃些粗粮

在文学创作中,如果不吃点粗粮,就难以成就伟大
的作家。像张爱玲那样陶醉于儿女情长,接受的是书香 熏陶,不曾走出自己的象牙塔去经历外面的风风雨雨, 是写不出伟大作品的。吃惯了细粮的文人,写的,悟的 都是从细粮中感悟出来的,精致但未免太单薄了。粗粮 中被舍弃的那部分营养恰恰是孕育一个伟大作家的必需。
粗粮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劳动,吃得这样的粗粮才
体力劳动、体育锻炼、军训……
不同于主流的、不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新 鲜)事物…… …………
都市人越来越意识到“吃些粗粮”的重要
性,人们在亚健康出现得越来越多的情况下, 才逐渐明白:要吃些粗粮。尽管粗粮的口感较 差,食用起来费力,但它含有细粮中缺少的营 养成分,是不可被替代的。除了餐桌上的“粗 粮”,我们还需要生活中的“粗粮”——那是 一些看似费力的事儿,实则对我们自身有着不 可或缺的作用,我们需要这些“麻烦事”来磨 砺自己,令自己变得茁壮强大起来。我们更需 要思想情感上“吃些粗粮”——那是一种精神 的历练,只有在汲取了“粗粮”的营养后,我 们的精神世界才会更加笑、老师的忽视,某校一名学生选择
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美丽的花儿悄然凋 落。这位学生不明白,他面对的困窘其实是生活给予他 的磨砺,于是,这磨砺便成了他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 他不明白这般磨难就如粗粮,慢慢消化便会苦尽甘来。 正是平时拒绝“粗粮”,拒绝艰难困境对自己的磨练, 才导致了这位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低下,小小事情最终 成为了压死驴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印度有句古谚语:“人要吃些粗粮。”意
思是让我们在吃细粮的时候别忘了吃粗粮来补充 细粮中缺少的营养成分。在我看来,生活中也应 该“吃些粗粮”。这里的“粗粮”是指比较小众 的、非主流的事物,“吃”则是指在大众的基础 上吸收小众中好的部分,弥补不足,创新自强。 (颖仪)

五谷杂粮的功效作文

五谷杂粮的功效作文

五谷杂粮的功效作文
说到五谷杂粮,那真的是咱们餐桌上的宝贝啊!
稻谷,咱们中国人吃饭可少不了它。

黄澄澄的,一看就让人食欲大增。

它不光好吃,还能给咱们提供一天所需的能量呢。

多吃稻谷,肠道也顺畅,不容易便秘,对身体特别好。

早餐吃燕麦,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了。

燕麦真是个好东西,吃了能降低胆固醇,让咱们的心脏更健康。

而且,它里面还有很多维生素和矿物质,吃了身体倍儿棒!
黑米这东西,别看它颜色深,营养价值可是高得很。

听说里面有那种能抗衰老的成分,吃了能年轻好几岁呢!还有啊,它还能改善贫血,增强抵抗力,真的是个全能选手。

红豆,这可是个美味又健康的食材。

煮成红豆汤,甜甜的,喝一碗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

而且它还能利尿消肿,帮助咱们排出体内的毒素,真是太神奇了!
小米,北方人都特别喜欢吃这个。

它不仅能健脾和胃,还能滋
阴养血。

身体虚弱的时候,熬一碗小米粥喝,立马感觉舒服多了。

这小米,真是个养胃的好东西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吃些粗粮”作文讲评及思考作者:黄硕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第05期一、试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不吃粗粮了,他们认为粗粮口感差,吃起来费力,忽略了粗粮中含有细粮缺少的营养成分。

其实,不吃粗粮,是导致现在很多人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

当然,长期过度食粗粮也不好。

生活中,很多事也是这样。

印度古谚:“人要吃些粗粮。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要吃些粗粮”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二、例文呈现要吃些粗粮——致没机会吃粗粮的时代当今社会,大家都痛斥大学生是要老妈送上学的一代人,也难怪大学生们生活优越,未经磨难,因此,出现了幼童化现象。

事实果真如此?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开头,引述当今社会大学生幼童化现象,直接将“粗粮”简化为“磨难”,很迅速也很关键。

然后简单分析原因,用反问引出下文,简练。

)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加,这些80后90后便顺理成章地晋升为掌上明珠。

父母对子女更是疼爱有加,子女连见到风雨的机会都被扼杀了,谈何磨难?就如当代社会,粗粮已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香滑小米,想吃粗粮对于城市人竟成了奢望。

(这段先简明扼要分析当代独生子女受宠的普遍情况和原因,然后用当代社会“粗粮”被“细米”替代的事实类比,很自然,确能引发思考,概述反例,论证导致“幼童化”的原因。

)香港的大学教授不时抱怨,内地来的学生样样都比香港的学生强,就是依赖心理太强了,每逢开学介绍选课资料时,家长提的问题比学生还多。

再看内地的某些重点大学新生入学时,家长在校园里睡满一地的盛况,这些“吃粗粮”的家长正在培养吃香滑小米的宝贝孩子,你就能理解大学生退化成小学生的原因了,因为他们的父母都没有将他们当作大人看。

(先引香港大学教授抱怨内地学生依赖心太强,继而引出内地某些大学新生入学情景,直接指明幼童化原因在父母。

还是反例,但例子更具体,分析在推进、深入。

)“难吃粗粮”会导致大学生幼童化,这些“难”有父母给予的,还有学校给予的。

总之,对大学生来讲,吃粗粮,不仅口感不好,而且取之不易,想经历磨难,岂不是难上加难?(先承上,归纳,从父母、学校方面看。

然后总结,从大学生自身分析。

但从下段回头看,删“总之”句,也许能更好地衔接下段所分析的学校原因。

)最近,著名的南大与浙大都颁布了新禁令,禁止新生自备电脑返校,据说是为了避免他们沉迷网络游戏。

这条禁令可笑之处在于它一方面一竹篙打翻一船人,把学生的个人电脑全部看成游戏机;另一方面则暗示了学校会紧密监控校内电脑的使用情况,学生全无隐私可言。

更严重的,是假设了大学生都是孩子,毫无自律能力,就管不住自己。

(再举例,以证学校约束过多,“粗粮”太少,并从个人角度探讨学校喜欢给学生“细米”、约束的原因,是非比较清晰,令读者对作者的分析能力看高一等。

)回想中国百年大学史,那真是一部大学生幼童化的漫长过程。

五四时期的学生可以上街打倒军阀,今天校方则要为大学生代行父母之责。

可另一方面,现时法律却允许大学生结婚,他们依法也要负完整的刑责。

这就有点自相矛盾了:为什么需要一个年轻人为自己的人生大事负责,为作奸犯科负法律的责任,却不需要他们为自己游戏玩得入迷而负责呢?或许只有一条理由,大学要为他们的学业负责。

只是,大学之后,他们的人生之路依然漫长,禁控,也许只能延缓他们的成长、成熟。

(承上段分析,回溯历史,把视野推向更远,展示深邃的思考力。

然后用大学对学生所做的反逻辑的规定,进行质疑反问,有力。

足见该生思考深度。

)追根溯源,就是社会压根不给学生们“吃粗粮”的机会,这正是教育的问题。

你用什么态度对待学生,他们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老把学生当成“未来”的主人翁,他们就不会成为“今天”真正的主人翁。

(总结、推理、假设,结论自然合理。

)我们的社会如此对待学生,又凭什么抱怨如今的年轻人不成熟,经不起磨难呢?(反问作结。

似乎多余,可删。

)三、化实为虚,反向切入——本文写作成功的两个关键显然,这是个比喻性的题目。

“粗粮”,对人生或生活而言,可从多个方面来联想:最直接的比如吃的喝的,那就是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比如穿戴,那不是绫罗绸缎而是布衣素裳。

这是较明显的方面,命题显然不是要作者去探讨这些饮食医学或美学问题,而意在现实背景下,激发学生思考,关注和打破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全程保姆式服务以及过度干预学生生活的不良现象。

应该说,这是个很有针对性的话题。

现在的问题是,生活中,与青少年相关的“粗粮”大体指的什么,这是要写作这个题目时首先要弄清楚。

不少学生就是在这个问题上耽搁了很多时间,最终也难以条列几项具体内容,是因为平时很少对此做认真思考和比较。

于是,考试时真的要你拿起来“说事”,就越写越急,下笔梗阻。

实际上,这有技巧。

不谙此道,往往毫无所获;妙悟天机,则往往轻而易举事半功倍。

此道就是,不易正面回答或罗列的问题,往往可以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以虚对实,反向切入观照。

你看这个学生就是这样,他基本没有去解释什么是“粗粮”,而是从“细粮”这一角度予以破题。

且他对认定的“细粮”,也不纠缠概念,而是直接指向家长的保姆式服务包办和学校对学生生活的过度干预以及生活的“磨难”。

而全文用“磨难”喻“粗粮”也只有一次,在文头的归因句中快速“闪”了一下,但却很重要,也很有考虑。

清楚地表明,小作者下笔时不仅已经迅速考虑并确定了“粗粮”的虚实转换问题,而且还恰当地确立了全文“驳论”的论证方式。

这种解读和分析,应该说是很关键的,做得明确而到位。

试想,若用“立论”方式,则需要正向论证“吃粗粮”的好处,从道理和例子上展开论述,实事求是地说,恐怕恰恰是多数学生思维和材料准备中相对欠缺的。

所以,选择更好的论证方式,有时的确是一种必要的应试策略。

可以说,化虚为实,我们平时练得多,比如复杂的道理,我们通常打个比喻化虚为实就懂了。

化实为虚,我们似乎看得少练得更少。

我们看到许多类似性质的具体现象或实际问题,让大家归纳一下它们所折射或反映的道理,就需要借助化实为虚的手段,比如,我们买葡萄的时候往往要先尝一尝,如果几颗都很甜,就会“归纳”得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这一概念判断,于是放心地买上一大串。

而反向切入,有意识地脱离读者所熟知的视角和理解意向,与读者的思维意识形成强烈的反差,规避了不易正面回答的难度风险,是一种常见的“驳论”论证方式和策略。

这些技巧,平时有目的地适当训练,应考就可能容易些了。

四、考场作文特别提示观察研究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实际发现,不少学生也很懂得审题构思,积累素材等道理,但一到作文动笔环节,却总是百般犹豫,万分纠结,迟迟难以下笔展开。

这是为什么?与下面两个长期被师生忽视的因素关系很大。

1.心理干扰:构思环节的文体及论证方式选择卡壳。

许多教师讲写作理论头头是道,甚至读例文,做下水,也竭尽全力,可学生此类问题依旧不能解决。

为什么?是因为写作者此时思考的诸多问题一起缠绕纠结没解决。

那么,审题前后要解决哪些问题?观察了解发现,审题后,人们往往并不能立即进入写作状态,而是要进入一个快速运思判断必经的过程和环节:既要分析、判断材料寓意,又要迅速汇聚和处理脑中储备的大量素材,还要初步安排写作思路,等等。

这些环节的后端,一般是迅速分析判断材料的可写角度,确认这个题目的适宜文体(如以上对本例所析),排除各种写作干扰等。

例如,《仰望星空》,题目是个动宾短语,你既可写成抒情散文,也可写成叙议结合的随笔文,甚至可以写成纯正的议论文;《说“中”》,无论如何以写都以议论文为妙;《要吃些粗粮》恐怕也很难写成记叙文。

有时,你的文字决定用文艺性表达还是纪实性表达,既制约文体,也制约你的特长发挥和应用。

事实上,在学生们似乎个个都会使用举例论证方法的背后,还有如何使用论证方式的问题也被忽略。

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论证方式确立前摇摆,最终在动笔之初陷入纠结状态。

因此,审题与构思之间的这些个不容易看见的东西,是我们学生写作文时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多数省市考生根据材料,尽可能选择议论文体,这是因为全国卷总体指向议论文体写作,是公认的事实。

2.展开环节:不是所有议论文都要论述三大问题。

落实到议论文诸要素来看,一般的写作原理告诉学生们,无非是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

但我们说,这些内容是否都要写,怎么写,也是有一定制约和诀窍的。

不是所有议论文都适合去写这三个方面。

例如,“换个角度”这个话题,其实只是半截话,本身已藏“海阔天空”的结论,若再去讨论“如何保持一个好心情”,要么是回到“换个角度”,这是循环论证;要么再增加一些限制,或缩小了题意范围,或写了题外的东西,从而跑题。

又如本题,题目上有个“要”字,按思维逻辑,主要就是回答“为什么‘要’”的问题,即回答原因。

若删去“要”字成了“吃些粗粮”,就可以较为自由地写成议论性散文随笔等等,较为自由不拘了。

这似乎又部分地回到了文体选择上。

理念的差异,看似简单,其实同样重要。

再举个例子,龙应台有篇名作《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你未读文章之前,应该去想想,若是我,该怎样去构思。

请不要这样质问:她是大家,我怎么能写出来。

笔者不是一定要你写出跟她同样水平的文章来,而是说你可以考虑大的写作思路方向。

比如,看到这个题目就可以这样去思考,应该围绕“中国人受欺侮了往往忍气吞声,列举一定的重要事实、现象,然后论证受欺侮不生气的严重后果”。

这就是大方向,只涉及两个问题。

若你把主体部分写成事实罗列也可以,但每个事实,应该有所区别,至少是类型的、典型的,这样才合于变化,有层次。

事实罗列之后,你也一定要分析或总论一下不生气的后果,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若你只是罗列而无质疑,无归纳,这纯然就是镜头剪辑而难有深度和力度了。

实际上,说到底还是文章需要有重点,不能飘忽滑行,蜻蜓点水。

牢记并沿着这些理念和思路去写议论文,就不大会偏题跑题,就会有大长进。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职业技术学院;24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