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气虚阴火 当归补血汤
提升气血质量中药方剂

提升气血质量中药方剂摘要气血质量是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医学中,气血不足或质量不佳会引起各种疾病。
因此,通过中药方剂来提升气血质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们具有调节气血平衡、提升气血质量的作用。
1. 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由当归、熟地黄、白芍等多种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富含养血活血的成分,能够补充体内气血,提升气血质量。
当归补血汤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症状。
2. 八珍汤八珍汤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中药方剂,它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等八种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有益气养血,能够提高气血质量,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八珍汤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等症状。
3. 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由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等四种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有补血活血的作用,能够调节气血平衡,提升气血质量。
四物汤适用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疲乏无力等症状。
4. 黄耆补气汤黄耆补气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由黄耆、白术、茯苓等多种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富含营养成分,有益气补气的作用,能够提高气血质量。
黄耆补气汤适用于气血不足、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5. 归脾汤归脾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由白芍、党参、白术等多种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能够补脾气,调节脾胃功能,提升气血质量。
归脾汤适用于气血不足、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结论中药方剂在调节气血平衡、提升气血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四物汤、黄耆补气汤和归脾汤是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们能够滋养气血,提高气血质量,缓解各种与气血不足相关的症状。
在使用中药方剂时,应根据临床症状和个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剂,并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冬季女性养生必选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天可是女性进补的好时机。
今天的这款当归补血汤补气益血,对女性极易出现倦怠、乏力、头昏有特别好的疗效,最重要的是做法非常简单,特适合每天匆匆忙忙的上班一族。
当归,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它味甘而重,能补血、行血,由于它对妇女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所以中医称当归为“女科之圣药”。
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红枣能健脾益胃,补气益血。
鹌鹑蛋被认为是“动物中的人参”。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脑磷脂、卵磷脂、赖氨酸、胱氨酸、维A、维B2、维B1、铁磷、钙等营养物质,可补气益血,强筋壮骨。
食材明细
当归15 克黄芪10克红枣15克鹌鹑蛋4颗冰糖20克
制作步骤
1. 把材料准备好。
2. 红枣洗干净去核。
3. 黄芪、当归用清水泡浸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4. 鹌鹑蛋加水煮熟。
5. 剥去外壳。
6. 把鹌鹑蛋除外的所有材料倒进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7. 大火煮后转中小火,煮10分钟后加入鹌鹑蛋,再继续煮10分钟,熄火,焖10分钟。
8. 装碗开吃。
9. 每个星期喝一次。
10. 生理期后再连续喝上三天,肯定会面如桃花。
当归补血汤做法小贴士
1、材料里的冰糖可换成红糖。
2、材料里的鹌鹑蛋可不要或换成鸡蛋。
3、以上材料是一个人份量。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
当归是被人们最为熟知的中药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当归为补血调血之品,当归味甘、辛、微苦,性温;归肝、心、脾经;香郁行散,可升可降;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为食疗良药。
用当归作为汤料来补血是极好的方法,下面介绍几款食用法:
1.归参猪心汤:
原料:猪心1个、当归15克、党参20克(或人参10克)。
制作方法:将党参、当归洗净入水中煮30分钟后,去药渣再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猪心和生姜、葱、胡椒、食盐,煮至猪心烂熟即可食用。
2.当归鲫鱼汤:
原料:鲫鱼(1条)、当归(1支)、枸杞(2汤匙)、黄芪(10片)、姜(5片)
制作方法:鲫鱼洗净拭干水,在鱼背处横切一刀,将1汤匙盐均匀地抹在鱼身上,腌制15分钟。
当归洗净切成片,姜切成丝,枸杞和黄芪洗净沥干水。
将当归、黄芪、枸杞、1汤匙料酒和4碗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焖煮25分钟。
往鱼腹塞入少许姜丝,将鲫鱼放入瓦煲内,倒入熬好的当归汤搅匀,大火煮沸改小火煮35分钟。
加1/4汤匙盐调味,便可
出锅。
3.当归煮鸡蛋:
原料:当归9g,鸡蛋2个,红糖50g。
制作方法:当归煎水取汁后,打入鸡蛋煮熟,人红糖调匀,即可食用。
同时再搭配茶疗,效果更好。
茶疗的好处不只在于其独特的味道,更在于其独特的消除疲劳、益寿保健等养生功效。
古方雪艳茶它将补血与补气结合在一起,气血双补,从根源上补血,对改善贫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利于补血效果的长久持续。
当归补血汤

[1](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者,
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
【用法】 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
【禁忌】 阴虚发热证忌用。
【化裁】 若妇女经期,或产后感冒发热头痛者,
加葱白、豆豉、生姜、大枣以疏风解表;若疮疡久溃不愈,
多种原因所致之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及其肿瘤等疾病提供了科学
的实验依据。
中药方剂
【出处】 《内外伤辨惑论》
【分类】 补益剂-补血
【组成】 黄芪(30克) 当归(6克)
【功用】 补气生血。
【主治】 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
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
气血两虚而又余毒未尽者,可加金银花、甘草以清热解毒;
若血虚气弱出血不止者,可加煅龙骨、阿胶、山茱萸以固涩止血。[2]
【附注】 本方为补气生血之基础方,也是体现李东垣“甘温除热”
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时除肌热、口渴喜热饮、面赤外,以脉大而虚,
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
黄芪和当归两味药以5∶1比分组成的,具有益气生血功效,多用于治劳倦内伤,
气血虚,阳浮于外之虚热证。广为应用。近年来对当归补血汤配伍比例及其效
成分等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许多学者正致力于探索不同配比与其物质基础及效
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方面的实验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渗入,
发现其具有促进造血、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为当归补血汤用于
补血气汤料药材配方大全

补血气汤料药材配方大全
补血气是中医养生中常见的概念,旨在通过食疗来增强人体的气血,改善体质,提高抵抗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补血气汤料药材配方,供您参考。
1. 当归黄芪汤:当归15克,黄芪30克,红枣10枚,枸杞10克。
适合气血两虚,面色苍白,疲乏无力者。
2. 四物汤: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熟地黄15克。
此方为补血调经的经典方,适合女性补血养颜。
3. 八宝粥:红豆、黑豆、花生、核桃、红枣、桂圆、枸杞、山药各适量。
此粥具有补血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4. 红枣枸杞茶:红枣5枚,枸杞10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适合日常保健,补血养颜。
5. 黑枣桂圆汤:黑枣10枚,桂圆肉10克,加水适量,煮沸后小火炖煮1小时。
适合贫血、失眠、心悸者。
6. 人参鸡汤:人参10克,母鸡1只,生姜3片,红枣5枚。
适合气血不足,体虚乏力者。
7. 阿胶炖瘦肉:阿胶15克,瘦猪肉100克,加水适量,炖煮至肉烂汤浓。
适合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目眩。
8. 五红汤:红枸杞、红枣、红花生、红豆、红糖各适量,加水煮沸后小火炖煮。
适合补血养颜,增强体质。
9. 银耳红枣汤:银耳15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加水炖煮。
适合
肺燥咳嗽,皮肤干燥者。
10. 黄芪当归炖排骨:黄芪30克,当归15克,排骨500克,生姜3片。
适合气血不足,体质虚弱者。
以上配方可根据个人体质和喜好适量调整,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平衡,也是补血气的重要途径。
【推荐】《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血之当归补血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血之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君黄芪, 芪归用量五比一, 补气生血功独显, 血虚发热用之宜。
组成:黄芪(30 克)当归(6 克)。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本方可用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者,以及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属血虚气弱者。
这是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代表了一种治法,一类治法,治疗这种血虚发热的,是Ⅰ类方。
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
当归补血汤它是一个代表方。
代表方,那就是代表一种学术思想。
这个这个方历来也把它叫做甘温除大热,所以也有把它叫做甘温除大热一个代表方,但是比较起来,补中益气汤是正式作为一种代表方的。
血虚为什么发热?了解这个机制,它在于这个方的一个构成,这个方的一种治法,那才能够理解。
血虚涉及到气血的一个相互关系,血虚到一定程度,慢性有些消耗性的、或者一次出血量较多的,造成了气血之间阴阳相互维系的关系,这个平衡被打破,在正常情况下,气要摄血,血要载气,“气为血帅”,是包括了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那血液能在脉道里边正常的运行,靠气的裹摄。
那血虚之后,一般这个方治疗的几类。
一类慢性病引起阴血消耗;或者产后失血;或者疮疡时间长,像脓水流漓这类,它引起阴血不足,阴血不足到一定时期,当然也有月经这种情况,像经血过多也可以,造成的血不载气,阳气浮越于体表,形成一个发热。
这个气血关系就有点像,汽车和司机的关系一样,汽车运行要靠司机开车,气要行血,而司机必须是坐在车上开,又使血要载气。
一旦血丧失了,阴血亏虚了,那就气无所附,这个出血,汽车翻出去了,司机也就没有地方坐了,由于浮越于外,所以像这类产生症状主要是一个发热,他有一种阴血消耗,或者阴血亏虚的一个病史。
从症状来看,古人说它证像白虎,有的说证同白虎。
就是说它表现出来的临床证候类似于白虎汤证,但不是白虎汤证。
补益方之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方源】:《内外伤辩惑论》【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劳倦内伤、气弱血虚,阳浮外越,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洪大而虚,重按则微,以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产后血虚发热,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
【方解】:有形之血出于无形之气,故方中重用黄芪甘温补气,以济生血之源,《本草备要》且谓其“泻阴火,解肌热”;辅以当归甘辛温,为补血之要品,补营之要品。
黄芪剂量五倍于当归,取其阳生阴长,气旺而血自生之义。
【按语】:本方以肌热面红、气血两虚、焦渴欲饮、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闭经、崩漏、疮疡经久不愈、肩周炎、视网膜炎、血尿、咳喘、产后便秘、慢性口腔炎等。
如见血虚甚、枸杞子;气虚甚,加人参、白术;阴虚,加生地、麦冬;阳虚,加菟丝子、补骨脂;产后感冒发热,加豆豉、葱白、生姜、大枣。
凡出血之症,或大便溏泄者,当归不可多用;阴虚生热者忌用本方。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抑制丙种球蛋白和抗排斥作用,胞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
【同名方】:1、《傅青主女科》当归补血汤,本方由黄芪、三七根、当归、桑叶构成。
功能益气养血止血。
主治年老血崩,房帷不慎。
2、《审视瑶函》当归养血汤,本方由生地、川芎、天冬、牛膝、白芍、炙甘草、白术、熟地、防风、当归构成。
功能养血滋阴。
主治男子衄血、便血,女子产后崩漏、眼球疼痛,失血过多,目涩,羞明酸涩、眼睫乏力、眉骨酸痛。
3、《万病回春》当归补血汤,本方由当归、生地、芍药、熟地、人参、白术、茯苓、陈皮、麦冬、甘草、辰砂、山栀、乌梅、炒米、大枣构成。
功能健脾安神、补血益气。
主治失眠健忘,心悸怔仲,面色无华,神倦乏力,饮食少思。
【附方】:1、当归二黄汤(《济阴纲目》)由本方加麻黄根组成。
功能益气养血止汗。
主治胃气虚弱,服别药则呕吐不能入者;产后自汗,盗汗。
2、四妙汤(《疡医大全》)由本方加甘草,银花构成。
当归补血汤—女人最经典的中药补血方,尤其善治月经不调、痛经、卵巢早衰!

当归补血汤—女人最经典的中药补血方,尤其善治月经不调、痛经、卵巢早衰!当归补血汤出处:《内外伤辨惑论》(金·李东垣)“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
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
”处方:黄芪一两,当归二钱(酒洗)。
制法及用法:上件咀,都作一服。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
剂型:煮散。
点评:当归补血汤,一共两味中药,黄芪一两,当归二钱(酒洗)。
但是,却是目前最经典的补血药剂。
它跟阿胶和大枣的补血不一样,阿胶主要治疗失血性贫血,比如胃溃疡吐血、肺痨咯血、痔疮便血、女子崩漏贫血等。
当归补血汤治疗的是女性气色不好的贫血,比如卵巢早衰,月经量少,面黄肌瘦,属于中医“气血不足”的范畴。
中药还有一些治疗贫血的药物,比如大枣,治疗的是津液不足造成的气血亏虚,这种血虚多数与脾虚有关,比如小儿疳积,营养不良等。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我们说的是其中的区别,它们的共性是都能补血。
酒当归,当是加强入血脉之力,当归二钱(酒洗)。
此外,当归止咳的效果也非常好,张仲景的小青龙汤中,便有当归一味药。
凡阴虚、血虚咳嗽,迁延不愈,以当归炖土豆吃,即可痊愈。
《神农本草经》中经当归味甘温。
主咳逆上气,温虐,寒热,洗在皮肤中(大观本,洗音癣)。
妇人漏下绝子,诸恶创疡金创。
煮饮之。
一名干归。
生川谷。
吴普曰:当归,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岐伯雷公辛无毒,李氏小温,或生羌胡地。
名医曰:生陇西,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案广雅云:山靳,当归也。
尔雅云:薜,山靳。
郭璞云:今似靳而粗大,又薜,白靳。
郭璞云:即上山靳。
范子计然云:当归,出陇西,无枯者善。
《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黄耆味甘微温。
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一名戴糁。
生山谷。
《名医》曰:一名戴椹,一名独椹,一名芰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干。
至于黄芪与当归配伍,则是益气养血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气虚阴火当归补血汤
*导读:当归补血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卷中》:当归补血汤: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
其……
当归补血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卷中》:当归补血汤: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
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
《内经》曰:脉虚血虚。
又云:血虚发热。
证象白虎,
惟脉不长实为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
黄芪一两,当归(酒洗)二钱。
右件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温服,空心食前。
解读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有几个关键词:内伤,气虚,阴火,升降失常。
当归补血汤证得之于饥困劳役,为内伤无疑。
而在李东垣学说理论体系中,饥困劳役所伤为脾胃。
脾胃虚损直接导致气虚,即元气不足。
气虚之后又可导致阴火内生,即火与元气不能两立,一胜则一负。
而主治中肌热、燥热、渴饮、目赤、面红,一派阴火征象。
脉洪大亦为阴火内盛之脉。
脉虚,重按全无,为气虚之脉。
论中所有脉、症都可用气虚阴火作解,为何提及血虚?如何辨出血虚?
补中益气汤出自饮食劳倦论下,四季中对应春升;当归补血汤出自暑伤胃气论下,四季中对应夏浮。
两方对比,或许能进一步明白当归补血汤方。
两方所治证都有气虚、阴火。
补中益气汤证中阴火产生的机理是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即在气虚的基础上,阳气不能升浮外达,导致气偏胜于里,血偏胜于表,气机郁滞而化生阴火。
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当归补血汤证中阴火产生的机理是气并于阳,血并于阴?并作偏胜解,阴、阳作表、里解。
也就是说,在气虚的基础上(加上暑热之外因),阳气浮散太过,相对来讲,在表之气偏胜于血,即在表偏于血虚。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难道是由此而来?如此分析,阴火因于血虚,本质上仍是气虚,故用大剂黄芪补气为主,佐以当归养血和血。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到这么一句话:仲景之法,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也,更加当归和血在本方中似可这样说:东垣之法,血虚以黄芪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也,更加当归和血。
从药物组成看,当归补血汤可看作补中益气汤的减味方。
相对来讲,当归补血汤的病位在表,且阴火的形成主要因于气虚而无明显脾胃升降枢纽障碍表现,故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去掉了补中气之人参、白术、炙甘草和复升降之升麻、柴胡、陈皮。
在取用黄芪、当归的同时,使用了较大剂量,盖因于阳气浮散,阴火又盛,加之暑热耗气,非重用不足以实卫,不足以救急,在东垣用药心法中当属从权、暂用之法。
同为治疗暑热伤人之气虚发热,清暑益气汤与当归补血汤两
方证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有湿热内滞和升降失常,而后者没有。
近代医家冉雪峰在《冉氏方剂学》中对本方的解读可供体会:其病理总缘阴阳不相顺接,气血不能融贯,故作上下暌隔,虚实相乘诸现象。
此证并非虚寒之气虚,果尔,宜用济生之芪附汤。
亦非下焦虚寒之血虚,果尔,宜用圣济之当归附子汤。
盖只是气弱不运,化机欲熄,因而鼓之舞之,增加氧化,唤起机能,俾打通隔阂,归于融洽。
金匮有针引阳气,令脉和则愈之文,和则气血相含,归于融洽。
可知黄芪五物汤,为引导阳气,此方亦是引导阳气。
方名标出补血,却是补气,方名标出当归,却是侧重黄芪,此项分际,殊耐领略。
徐灵胎谓此为补表血之方,犹其浅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