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美术史之绘画篇共26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之清代美术

中国美术史之清代美术

中国美术史之清代绘画摘要: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绘画展现出了耀眼的光芒,从清初“四王”集传统大成而更重笔墨的倾向,到“四僧“代表了虽不废弃传统但更加独抒个性大胆创造的趋向,清代绘画在一步步发展与创新,及扬州八怪,把写意花鸟画发展得更加豪纵,古拙而充满个性,也更雅俗共赏和更关注现实。

清代末期出现的任颐,吴昌硕等画家开创的“海派”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

所以,清代的绘画对后人是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绘画四王四僧扬州八怪海派发展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自史前时代至今,中国美术总是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

中国对传统的尊崇是欧洲美术所不能及的,它的影响在整个东亚文化圈都可以观察得到。

尤其在曾经在中国统治下的地区,无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创作上都各有伟大的贡献,16世纪以来,中国的工艺品,尤其是瓷器,大量向欧洲出口,这对欧洲艺术也产生了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也展现出了耀眼的艺术文化。

清代的绘画,可以说是清代美术中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初,延续晚明以来尊崇吴派的传统,出现了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他们都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王和元四家,讲究笔墨趣味和技巧功力,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

他们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搬前搬后,达到古人画中的完美境界,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所谓“士气”与“书卷气”,却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

他们在研究古人笔墨上也达到一定水平,在发展干笔渴墨方面也丰富了文人画的表现方式。

四王的山水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弥漫在北京以皇帝为中心的贵族士大夫社会中间。

皇家画院和皇室,大臣都画这种山水画,可谓:笔力超凡,功力极深,气韵高雅,别开生面。

但是,由于他们一味模古,也在一定程度上桎梏了文人画的发展。

与四王齐名的还有吴历和恽寿平,前者以山水闻名,作品丘壑多姿,笔墨苍浑,风格醇厚深秀;后者则以花鸟见长,创没骨画法,以极似求不似,重在“摄情”,画风清新雅丽,于绚烂中求平淡,表现了理想化的美的境界,均成就显著。

清代美术史之绘画篇精品文档25页

清代美术史之绘画篇精品文档25页
他的作品以西画画法作中国画,形象逼 真,运用明暗法,强调对象形体结构与 造型比例的准确性,并以工整墨线和细 致色晕来代替粗放笔触和块面色彩,使 物象既富立体感,又具有笔墨韵味。
他的中西兼融的画法自成一格,在艺术 上是一种初步的尝试。他的作品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乾隆时期的强盛局面及宫廷 生活面貌,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 《 价值。 平 安 春 信 图 》 郎 世 宁
进入18世纪以后,随着商业的恢复与发展,以及盐商富户的附庸风雅,是扬州 成为清代中期南方绘画创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其中的“扬州八怪”,在石涛
以 及一些清初富于创新精神画家画风的影响下,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 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
晚清绘画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在题材内容和形式上,两者 都有所发展和突破。
其作品功力深厚,面貌多样。注 重观察自然,能将笔墨的精能与 丘壑的真实生动融为一体,重开 古人之生面的效果。
《 仿 古 山 水 册 一 》
王 翚
“四僧”
清初画坛最具有个性、最富有生命力的是以“四僧”为代表的画家群,画派 成员为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四人,他们皆为僧侣,故名四僧。
他们的生活境况和“四王”迥然相异,更重要的是,他们坚持与“四王”截 然不同的艺术道路,以山川、天地、万物为师,直抒胸臆,他们借画抒发身 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之情。四人都擅长山水画,各有风格: 石涛奇肆超逸;八大山人简略精练;髡残苍左淳雅;弘仁高简幽疏。他们虽 风格各异,但都竭力发挥其创造性,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振兴了画坛, 对后世的“扬州八怪”有较大的影响。
“四王"
清初,在明末董其昌的"南北宗"文人画理论影响下发展起来一些画家,“四 王”就是在其影响下力图集古人大成得代表,其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 王原祁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称四王。

中国美术史(清)

中国美术史(清)

仿 黄 公 望 山 水 图

• 四王派画家多信奉董
其昌的艺术主张,致 力于摹古,在摹古中 寻求变化。他们看重 笔墨,崇拜元四家, 大多以前人丘壑搬前 移后,体现了士气与 书卷气。 他们缺少观察自然, 描写具体感受,因其 致力于笔墨,故发展 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 的技法。
山 水 图

仿 古 山 水 册
仿 宋 元 山 水
仿 宋 元 山 水
• 王原祁,字茂京,号麓
台,入仕清廷,位至高 官。有编《 官。有编《佩文斋书画 谱》,为康熙祝寿所作 《万寿圣典》总裁官。 万寿圣典》 王翚,字石谷,号耕烟 散人,乌目山人。初为 职业画家,为王时敏、 王鉴赏识,推荐入宫, 为康熙作《南巡图》 为康熙作《南巡图》。
烟客,江苏太仓人。
• 王鉴,字园照,号 • •
湘碧,与王时敏同 籍贯。 王时敏、王鉴为四 王中的第一代,是 董其昌的朋友。 二人同为明代文人 名宦之后,在明为 官,入清隐居不仕, 虽属遗民但无意在 作品中表露遗民意 识,也不反对后辈 与学生供事新朝。
仿 黄 公 望 山 水 图
仿 宋 元 山 水
双 钩 竹 石 图

• •
墨 竹 诗 翰 图
• 吴历,字渔山,号墨 • •
井道人。与王翚同乡, 同师王时敏。 《湖天春色国》 湖天春色国》 《横山睛霭图》 横山睛霭图》
夕 阳 秋 阳 图
• 恽寿平,名格,字寿
平,号南田。后期专 攻花卉,创没骨画法。
孤 月 群 鸠 图
设 色 花 卉
设 色 花 卉
• 清初四僧 • 石涛,原名朱若极,法 •
费丹旭,字子苕,号晓楼,二人所作仕女形象柔弱,笔墨清 费丹旭,字子苕,号晓楼,二人所作仕女形象柔弱, 明显受到当时流行的关于女性美的观念的影响。 雅,明显受到当时流行的关于女性美的观念的影响。《纨扇 倚秋图》 倚秋图》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讲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讲
一.明代中期绘画
1.“吴门画派”
活跃于江南苏州一带的是“吴门画派”或简称“吴派”。创始于沈周, 形成于文征明。再加上唐寅和仇英,被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 家”。
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文人士大 夫的社会圈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吴派”的共同特点有两方面:一 是在出身上大多为文人士大夫,另一个是在艺术上都重视画面的笔墨 效果,所谓“气韵神采”。
后期
文人画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徐渭为代表的写意花鸟画,以董其昌 为代表的提倡笔墨情趣的山水画,以陈洪绶为代表的人物画和以曾 鲸为代表的肖像画都有突出表现,特别是董其昌的创作及其理论在 清代的画坛掀起不小的波澜。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 讲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一节 明代绘画
初期
朱元璋也恢复了传统的画院,在宣德、成化、弘治年间(十五世纪) 最为发达。但都模仿前人画作,少有创新。
中期
苏州地区的文人画巍然兴起,并迎合社会上追求风雅的风气,走向 雅俗共赏之路,形成声势巨大的吴门画派。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②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征明,后改字为名,号衡山居 士,长洲人。文征明出身官宦之家,是苏州地区文坛画界继沈周而 起的又一中心人物。在文学方面,他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齐名, 被称为“吴门四杰”或“吴中四才子”。
空林积雨图-沈周
东庄图 沈周
山谷云吞图-沈周
牡丹图轴-沈周

[转载]中国美术史——清代2

[转载]中国美术史——清代2

[转载]中国美术史——清代2原⽂地址:中国美术史——清代2作者:淡淡姿彩清后期(嘉道以后)绘画清代仕⼥画 从道光年间开始,清王朝逐渐⾛上了下坡路,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伴随政治的衰败,以怡情养性为尚的⼠⼤夫画逐渐衰微,在新开辟的通商⼝岸上海、⼴州等地,越来越多的画家聚居于此。

为了适应新兴的市民阶层的需要,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都发⽣了新的变化。

著名的有上海地区的"海派"和⼴东地区的"岭南派"。

⼀清晚期的仕⼥画 嘉庆、道光年间,⼈物画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仕⼥画和肖像画⽅⾯,出现了两位⽐较著名的⼈物画家,他们就是改琦和费丹旭。

他们善画⼈物、佛像,尤精于仕⼥,有"改派"和"费派"之称。

◆改琦擅长以轻淡的笔调画仕⼥,亦能⼭⽔、兰⽵。

所画仕⼥,形象纤细俊秀,⽤笔轻柔流畅,创造了清后期仕⼥画的典型风貌。

他绘制的《红楼梦图咏》⽊刻本,流传⼴泛,深得时⼈好评。

共图绘书中100多个⼈物,多采取⼀⼈⼀图的形式,每个⼈物⼤多采取为⼈熟知的清洁,如宝钗扑蝶、湘云醉卧、惜春作画、晴雯补裘等,并衬以简括的环境,所作⼈物、肖像也很简洁⽣动,形象娟秀线纹流畅,但多数⼈物形象雷同,有的不能表现性格特点,多停留在⼀般仕⼥画⽔平。

传世代表作品有《⽞机诗意图》轴等。

其孙改篑,传家学,亦善仕⼥。

◆费丹旭(1801-1850),字⼦苕,号晓楼。

⽗亲费钰长于⼭⽔,幼得家传,因家贫寒,不得不依附豪富之家,绘画以供⼈玩赏。

以画仕⼥闻名,与改琦并称"改费"。

他笔下的仕⼥形象秀美,⽤线松秀,设⾊轻淡,是典型的柳眉细眼、⾝材修长、弱不禁风的⼥性,也是封建社会后期⽂⼈理想中的美⼥形象,别有⼀种风貌。

他善于为⼈物活动环境补景,每摘取庭园⼀⾓或⼀花⼀树以加强性格和⽓氛的烘托。

还常以古⼈诗句为画题,情节不外是伤春、觅句、簪花、刺绣之类。

也画过《红楼梦》⼈物。

清代美术

清代美术

清代美术明朝敗亡,清朝繼起,並沒有影響繪畫的的傳承,清朝的畫派一如明朝時林立,有的著重摹古、有的注重創新,各行其道。

傳統的文人畫、外來的西洋畫也對宮廷繪畫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隨著清朝對外貿易的發展,文人也以畫畫為生、或以畫畫發洩心中對世事的憤慨,同時金石書法的剛健之氣也溶入了繪畫。

由於民間繪畫日益世俗化和商品化,進而影響了清朝繪畫的風格,其中的變化也為近代中國繪畫的改革做了一番準備。

清朝初期的繪畫明朝敗亡時,社會動亂,許多文人為了逃避災禍,或不肯與清朝政府合作,便出家做了和尚;有的則不再應考做官,甘願字認為明朝的遺民,了此一生。

他們中間的畫家,以被稱為「清初四畫僧」的石濤、朱耷、髡殘、弘仁,以及「金陵八家」的龔賢、樊圻、高岑、鄒結、吳宏、葉欣、胡慥和謝遜等人最為出名;而「金陵八家」又以龔賢成就最大。

以上這些畫家被後人統稱為「遺民畫派」。

相對於「遺民畫派」,清初重要畫家還有被稱為「正統派」的「四王」和吳歷,「四王」即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

他們受董其昌的影響很大,發展了晚明文人畫的抽象特點,特別注重筆墨和純形象的表現。

他們所作並非用來描繪真實的山水風景,而是用筆墨和線條表現半抽象的意念。

清代繪畫,擅山水人物者亦多能兼畫花卉,石濤、朱耷承明代林良、徐渭寫意之長,獨開蹊徑。

石濤的花鳥畫,孤高奇逸,其奇肆處,有靜默之氣在;朱耷的花鳥畫筆簡而動,無獷悍之氣。

二家卓然而立,為清代大寫意派之泰斗。

康熙年間,惲壽平以寫生著稱,其法斟酌古今,卻以北宋徐崇嗣為歸,為純沒骨派。

其畫全以顏色繪之,如現代的水彩畫。

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吳歷和惲壽平又被稱為「清初六大家」。

石濤石濤,法名原濟,號大滌子、苦瓜和尚,為明宗室後裔,清兵入關後出家為僧,懷著國破家亡的心態,寄情書畫,並雲遊四方,反對董其昌、四王等的崇古與摹古的風氣,主張「師法自然」,有「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名言。

又主張「縱使筆不筆,墨不墨,畫不畫,自有我在」,在自我個性的表現上,也具有獨特的色彩,是空前的繪畫創造者。

中国美术史:8.明清-近代美术

中国美术史:8.明清-近代美术

董其昌的山水画 (松江画派)
董其昌的书法作品
董其昌 书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董其昌 书法作品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164)
董其昌也是明朝末年著名的美术理论家、 书画鉴定家,他提出了著名的“南北宗”论。
主 要 内 容:
将唐以后的山水画分为南北二宗, 水墨渲染的一派为南宗,以王维为 代表;青绿勾色的一派为北宗(属 宫廷画家),以李思训为代表。
清代乾隆年间,今江苏扬州活跃着一群画家, 他们有的是愤世嫉俗的文人,有的是郁闷落魄的 官员,还有不求功名、以作画和买画为生的职业 画家,他们虽经历不同却因共同的艺术趣好而走 到了一起,其中以八位画家最具影响力,他们以 画风旷古奇特而著称于世,遂有“八怪”之谓。 “八怪”主要作人物画和花鸟、竹石题材,借以 表达他们愤世嫉俗和清正高雅的文人情怀。扬州 八怪的主要画家包括:郑燮、金农、罗聘、黄慎、 汪士慎、李鱓、李方膺、高翔。
“海上画派”的主要画家 ★
(358)
1.赵之谦 (浙江绍兴人)
2.虚谷 (安徽黄山人)
3.任熊 (浙江萧山人)
4.任熏 (浙江萧山人)
5.任颐 (浙江绍兴人)
6.吴昌硕(浙江安吉人)
赵之谦像
海上画派的领 袖,在上海卖画 和交友,是文人 画家的杰出代表。
赵之谦 绘画作品
赵之谦 篆书作品
任熊 作品
高剑父
(1879—1951) 原名麟,字爵廷。广东番禺 人。1906年赴日,东京美术院 毕业,回国后主持广东同盟会, 创办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 历任广州市立艺专校长,中山 大学教授。1949年移居澳门。
高奇峰
(1889—1933) 名嵡,字奇峰,以字 行,广东番禺(今广州) 人。留学日本,同盟会 会员,与兄高剑父、陈 树人画脉相连,画技高 超,世称“二高一陈”、 “岭南三杰”,也是 “岭南画派”的创始人 之一。

中国美术史第十章清代的美术剖析

中国美术史第十章清代的美术剖析

中国美术史第十章清代的美术一、清代宫廷绘画;清代没有设立画院这个专门机构但对于宫廷画家的活动仍设有专门场所;由于宫廷画家是以笔墨供奉太平天子清娱所以他们的画风大多湿润成就并不甚高;清宫的画家还有不少是西洋传教士如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潘廷章等人;二、焦秉贞;添补画家山东济宁人;善绘画祇候内廷;挧人物楼台自远而近自大而小画法上受西洋宗教画影响吸收了一些阴影透视法;作品《耕织图、宫苑图册、泄上篇图》;三、禹之鼎;字上吉1647—1709年号慎斋江苏江都人康熙中为内廷供奉;善画人物尤工于肖像一时名家小像多出于他的手笔;画肖像多用白描法;风格雅秀得李公麟遗意;丙颧微用赭晕染显得秀媚古雅飘逸生动;其作品《王原祁像、西陂授砚图卷、渔洋放白鹇图像卷、履中踏雪寻梅图像卷》等;四、袁江;字文涛1671—1746年江苏扬州人雍正间以善画供奉内廷;善山水尤精楼台亦能花卉;他有雄厚写实工夫帮能参合新意;多作大幅描绘被人称为界画第一;作品《骊山避暑图、携妓东山图、荷静纳凉图、梧桐秋葵图、蓬莱仙鸟图》等;五、袁耀;《汉宫秋月图》亭台楼阁树石的描写;层次分明字根表的满面春风飘荡着一只游船给人一种秋凉之感可为袁耀继承传统学习父法之作;六、丁观鹏;顺天人宫廷画家;擅长人物山水;作品《平定准噶尔战图》七、邹一桂;号小山1669—1732年晚号二知老人无锡人;乾隆年礼部侍郎;实学恽恪;工花卉;其画多来自写生分枝布叶条畅自如设色明净艳丽;真实感较强;但在画风上较拘谨板滞缺乏气魄;著《小山画谱、百花图谱、山诗钞》;作品《三友图、杏花图、花卉卷》;他的《小山画谱》提出了“画有八法、四知”的主张;八、蒋廷锡;字扬孙1669—1732年号南沙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至大学士;将南沙以逸笔写生或倚或正或草或工;赋色晕染一幅画中具能体现;同时风神生动皆出自然;所画花鸟“风神生动、意度堂堂”为当时士大夫所赞赏多作为临本;作品《腊梅水仙图》等;九、郎世宁;意大利画家1688—1766年建筑家;康熙五十四年随耶稣教士来中国;专以绘画供奉内廷;人物、马、花卉翎毛禽兽无所不能;尤工画马;作品《百骏图、白鹰图轴、圆明园图、人物山水轴;准噶尔所进名马图》等;郎世宁可的画风对中国和朝鲜画家都有较大的影响;他在中国绘画吸收外来技法使中国艺术相结合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十、“四王”及吴、恽的绘画艺术;摹古是添补山水画的一大倾向“四王”是这时期代表;王时敏苍老中见秀嫩;王鉴则沉雄古逸;王翚是秀润沉着;王原祁是韵味醇朴笔墨古拙之趣设色则清净幽淡;一、王时敏;字逊之1592—1680年号烟客西庐老人本田主人等;江苏太仓人;擅长山水;笔法虚灵松秀墨气醇厚;在当时被推为画坛领袖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全称“清六家”;兼工隶书能诗文;作品《前仿黄鹤山樵;夏山楼阁图、雅宜山斋图、云壑烟滩图、仿黄子久秋林图、溪山楼观图》等;并著《王烟客集》;二、王鉴;字圆照1598—1677年号湘碧江苏太仓人;工画山水摹拟宁元;对董源巨然皴擦钻研很深;擅于烘染尤精绿重色;以妍丽融洽见长;王鉴与王时敏风格是一致的只是王鉴笔锋较为靠实;临古作品功力雄厚;作品《长松仙馆图;仿子久烟浮岫图;云壑松阴图》等都是苍笔破墨丰韵沉厚;三、王翚;字石谷1632—1717年号耕烟散人江苏常熟人;他从理论到实践都把“仿古、临古”放第一位;作品《千岩万壑图、夏山垂阴图、断崖云气图;秋山草堂图;夏山烟雨图》等;四、王原祁;字茂京1642—1715年号麓台江苏太仓人;擅长山水;法黄公望偏于摹拟;喜用乾笔焦墨;层层皴擦苍浑沉着;着色作品能表现出所描写景物的阴阳向背达到“色不得墨墨不碍色”“色中有墨墨中有色”的艺术境界;青绿朱赭对照鲜明有独到之处;清代四王之一;亦为娄东画派之首领;其作品“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弥厚实而弥清”之胜;王原祁兼工诗文称艺林三绝;著有《雨意漫笔》;作品《仿黄大痴富春山图、仿大痴山水图、仿黄鹤山樵松溪仙馆图、仿李营丘山水》等名作;五、吴历;号渔山1632—1718年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他早年的画法工细清润秀丽;他用笔纯用中锋笔触沉着谨慎厚朴;吴历山水重于实景取材;他的晚年作品多用枯笔短皴风味醇厚;给人一种质朴厚重安静肯定的感觉;作品《琵琶行图卷;白傅盆江图;柳树秋思图;苦雨诗图;寒溪山水;江南春卷;湖天春色图》等;六、恽格;字寿平1633—1690年又字正叔号南田江苏武进人;山水取法元人;笔墨洒脱;尤长没骨花卉;继承宋元花鸟传统自称学北宋徐崇嗣法;重视写生色彩明静;能画出花卉鲜明的见效开创了新风格;是清初最有影响的花鸟画大家被称“写生正派”;兼工书、诗时号“三绝”;作品《红梅山茶图、梅竹图;玉堂富贵图;仙圃丛华图;桃花图;菊花图;长松夏寒图》等;七、清初“四僧”的绘画艺术;“四僧“他们的作品也像元代四家(倪云林、吴镇、黄公望、王蒙)一样讲究抒写性灵;画中气韵超逸有四王所没有一股禅气;弘仁、髧残、原济和八大后人誉为“四大名僧”;八、弘仁;名韬1610—1663年字鸥盟;画从宋元各家入手;工画山水师法倪云林但在面壁上或峰峦重叠或峭壁直上复杂多样;重视师法自然画风清疏高远被称为“新安派”领袖;以画黄山著称;他与石涛、梅清称“黄山派”;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作品《黄海松石图;梅层松泉图;黄山龙松图;晓江风便图》等;弘仁除精画山水外同时工梅花与双钩竹;九、髧残;字介邱1612—1673年号石溪又号白秃;湖南武陵人;画面多峦幽深长于乾笔皴擦;布局严谨墨气沉着;内容丰富能写出山川郁茂苍莽的景象;特点是;坠石枯藤锥沙漏痕;能以书家之妙通于画法;髧残山水取元人王蒙吴镇遗意具有平中见奇的效果;作品《报国寺图、寒村暮雪图卷;秋山红树图;苍翠凌天图;茂林秋树图》等;十、石涛;原名朱若极1642—1707年法名道济又作原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广西梧州人;主张画山水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其笔墨雄奇纵姿构图新颖善变意境苍莽景象蓬勃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绘画特点;作画皆用书法布置或从行草或从篆隶疏密各有其体;书画皆以高古为骨间以北苑南淹润济之;作品《黄山八景、山高水长图、溪山钓艇图轴;淮扬洁秋图;山水花卉画册》;一、朱耷;原名纺銮1626—1705年后名耷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朱耷在绘画上继承和发展了明徐渭的奔放豪迈风格;八大山人是敢于创新具有自己鲜明特点既不同于前人又不同为时人所及的杰出画家;作品《禽图;莲花图;仿黄大痴山水;木石图;荷花水鸟图》等;二、“金陵八家”绘画艺术;“金陵八家”是明末清初寓居或生长在金陵的八位著名遗民画家;有龚贤、攀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等;三、龚贤;字半千、野遗1618—1689年江苏昆山人;用墨浓重苍润沉雄深厚;兼工诗文;著有《香草堂集、画诀》等;作品有《千岩万壑图;高斋图;清江水阁图;江村画卷》等;《千岩万壑图》墨色笔法粗壮;墨色浑厚而润泽;画面突出表现了湿润浓重之感;龚贤山水在构图章法上常有奇趣不落陈规皆能自出新意;四、高岑;字善长又字蔚生杭州人;工画山水及水墨写意花卉;作品《表绿山水图轴》;五、攀圻;字会公金陵人;长于山水;并精花卉人物作品《柳村渔乐图卷》;六、邹喆;字方鲁吴人家居金陵;兼长花草山水有古味;七、吴宏;字远度;江西金溪人;山水宗法宋、元画墨竹飞舞绝俗声誉很高作品《水榭待客图轴》;八、胡慥;字石公;善画山水人物菊花皆心其妙;九、谢荪;金陵人;擅长泼墨笔法的山水;在金陵八家中唯龚贤别具一家之风;以上钱家皆以巧整擅长缺乏逸雅之致;十、“扬州画派”绘画艺术;“扬州画派”是对聚居在扬州地区时的十几个画家的称呼;“扬州画派”习惯上称“扬州八怪”;所谓“怪”;指他们生活行为与艺术格调均标新立异狂放奇特;他们的画大都具有较深刻的思想意义所以郑燮一再要人们对他的画“莫当画看待”;另外他们对古代传统技法十分重视深入研究陈淳、徐渭、石涛、八大山人等人的绘画艺术但学古而不拘于古能自立门户各具个性;“扬州八怪”主要画家;李(蝉);郑燮;华【】;黄慎;金农;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翔;高凤翰;边寿民等人;他们在风格上同中有异;金农学东晋砖刻加以变化;李的行草能作到书法艺术和绘画恰当地融合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黄慎的题画草书能寥寥数笔形模难辨乃及丈余视之则精神笔力倍出具有奔放流畅之感;郑燮画兰叶以草书中的竖长撇法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意态潇洒;汪士慎的作品清秀飘逸;等等;总之各具风貌;“扬州画派”突破了当时形式主义画风的束缚以一种清新的生气蓬勃的姿态振奋了中国的画坛;一、罗聘;字遯夫1733—1799年号两峰;以金农为师;人物花鸟山水皆臻其妙;他能画人物佛像亦能画山水花卉蔬菜等;笔调奇特风格自创;作品《醉钟道图;荔枝图轴;竹里清风图》等;二、李方膺;字虬仲1695—1755年号晴江又号柳园等江苏南通人;善画松兰竹菊墨梅尤为著名;他的画风是“倒拖斜刷”用笔放纵不拘成法墨气淋漓潇洒自如;体现出他“香心不死”的倔强精神;作品《墨梅图;梅花图;双鱼图;风竹图;五鱼图轴;墨竹兰石卷;钟道像轴》等;三、李【】;字宗扬1686)—1762年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长于花卉虫鸟;初师高其佩后取法林良道济;笔法劲健纵横落笔不拘绳墨;他在绘画上能自放胸臆;开始用工笔而后转向粗笔设色清雅有“水墨融成奇趣的特色”作品有《年年富贵图;芭蕉萱石图;土墙蝶花图;芍药图;玉兰图;梧桐蕉竹图》等;四、金农;字寿门1687—1760年又字司农号冬心先生浙江杭州人;精于鉴别金石书画;工书法学汉人分隶而稍变追求古拙自创一体;50岁后开始学画是以书法入画画风稚拙古朴;写梅竹人物山水造意新奇;著有《冬心题记;论画杂诗》;作品有《闭亭落叶图;骅骝图;梅清图》等;五、黄慎;字恭寿1687—1788年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寄居扬州;善长人物;亦能山水花卉;初师上官周工笔人物后改变画风为粗豪奔放;晚年用狂草笔法作画别开面目纵横自如富于传神;黄慎能以草书笔法入画显得格外生动灵活别具风采;作品《捧花老人;晴日观梅图;八仙人物轴;采花仙人图;醉眠图;石榴;花果册》等;六、郑燮;字克柔1693—1765年号板桥扬州兴化人;他的绘画艺术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他的诗书画均达到了高度成就被称“板桥三绝”;郑板桥在艺术思想上反对泥古主张革新;强调师法自然抒发自己的感情;他画兰竹形象生动多姿笔致挺拔能够较好地把描绘对象同自己的主观感受融铸成动人的艺术形象;著《郑板桥全集》;作品有《墨竹图轴;竹石图;兰竹图轴;松藤图轴》等;七、高翔;字夙冈1688—1753年号西唐江苏江都人;他的画初法弘仁又取石涛的姿态纵笔意;不但长于山水而且能画肖像;用笔疏秀简洁;擅长印刻也能诗文;作品《红梅;石榴花图;五岳草堂写墨山水轴;墨山水轴》等;八、汪士慎;字近人1686—1759年号巢林安徽歙县人;工隶书能诗以画梅著称;笔致清劲花密枝繁精妙多姿具有特殊风格;作品《楚泽之遗图轴;工梅图;为构柳科画梅轴》等;九、高凤翰;字西园1683—1749年号南村胶州人;善写花卉;亦能山水;擅长草书刻印;山水画纵逸不拘成法;花鸟画笔致奔放用色尤为别致;作品《梅花图;鸟鸣春树图;牡丹图册》等;十、边寿民;一名维祺1684—1752年字頣公号苇间居士江苏淮安人;擅长翎毛花卉;尤以泼墨画雁著名能写雁的飞鸣游泳者的神态生动自然;一、画中十哲;高翔;李世倬;董帮达;黄慎;李师中;王延格;陈嘉乐;张士英;高凤翰;张鹏;二、五君子;高翔;高凤翰;汪十镇;蔡嘉;朱冤;三、浙西三妙;黄易;奚岗;吴履;四、清代人物画方面;较为著名的是改琦;费晓楼;五、改琦;字伯蕴1774—1892年号香白又号七芗家居松江;他的人物画出于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頫明代唐寅陈洪绶诸家;其风格优美而有骨力落墨洁净设色雅丽清秀;作品有版画插图《红楼梦图咏》等;六、费丹旭;字子苕1796—1850年号晓楼浙江吴兴人;清于仕女擅长肖像;他的仕女人物具有香艳秀雅的特色;他的肖像画是以线造型;把笔墨色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清新简练的画风;作品《百美图;东轩吟社图卷》等;七、清代的年画及其他民间艺术;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人民中有着深厚的基础;我国木版年画产生地广布全国各省由于各地人民生活条件和风俗习惯差异形式上又都有各自特色;在北方有河北杨柳青;东丰台;武强;张家口;北京;河南灵宝;朱仙镇;山东潍县;兖州;泰安;山西汾州;大同;长治;太原;西北有陕西凤翔;汉中;甘肃;天水;南方有安徽临泉;毫县;宿县;大和;阜阳;界首;江苏南通;无锡;苏州;南京;上海;福建泉州;漳州;江西九江;南昌;湖南辰州;邵阳滩头镇;广东佛山;浙江绍兴;广西柳州;以及西南的四川绵竹;夹江这些地方都有年画作坊或纸祃店印制年画;八、天津杨柳青年画;据记载是从明崇祯年间开始的到清初雍正乾隆年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杨柳青因当地盛产杨柳而得名;杨柳青木版年画在制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木版印刷同时又采用人工填色方法;一些精致的年画除印刷主要靠人工描绘;杨柳青木版年画大部分以吉祥、喜庆欢乐美好英勇镇邪为主体;杨柳青的出名画家有张庭俊;张祝三;王绍田;戴立三等人;他们的作品人物刻画的真实生动性格特征突出笔力较好把表现的东西画得很活;年画的分类;是以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来区别的;整张纸大的叫“官尖”一纸三裁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叫“画三才”六朋前印的产品叫“春版;七月以后叫”秋版“;杨柳青在绘画风格上;主要受清代画院的影响并吸取了宋元明在绘画上的工整纤巧写实的优良传统;笔法匀整设色鲜明形成一种非常优美的格调;九、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在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流行的民间木版年画;它创始于清代初期或更早一些;桃花坞年画最初是采用笔绘出售后改为刻版套色;桃花坞年画从清初到太平天国是比较繁盛的时期主要市场是江南城市市场;其题材大量是城市风光;具有比较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息;从内容上大量增加喜庆吉祥等题材以及迷信故实风俗时事动物花鸟之类;其特点是;简练强烈颇合广大群众的品味;十、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水印年画;历史悠久亦闻名国内外;朱负镇年画主题明确线条豪放;色调动人体现了河南人民刚强朴素坚毅的性格特点;抽仙镇木版年画在刻线方面采用古代人物画“铁线十八描”技法;在色彩运用上注重民族传统习惯具有鲜明而热烈伯色调;喜欢用红黄蓝三原色效果明快鲜艳;在冷色方面紫色运用得十分奥妙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鲜明加强了冷暖色对比效果;一、剪纸;我国民间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记载看经历近1500年而一直延续不断;清代留传下来的剪纸作品很多一种是作刺绣底样;另一种是贴在门窗上的花样;全国各地的穹苍风格是不同的;西北窗花粗犷单纯如河北蔚县的窗花;江南窗花柔媚轻倩如扬州张金盛张永寿的剪纸窗花;东北和华北的介乎两者之间既不那样粗犷也不十分纤丽于整洁华美之中富有灵活绵密的特点;我国的剪纸艺术一方面同生活紧密联系着;一方面双同生产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又同其他艺术联系着;二、喇嘛教美术;在整个喇嘛教美术中绘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绘画形式上看有壁画账画布画卷轴画等;又统称“唐嘎”;从内容上看有佛经故事本生故事各种护法图像帝王肖像历代故事及风俗画等等;在表现手法上因时代不同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经历的不同阶段;第一阶段从文成公主进藏到唐末(641—907年)这一阶段绘画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大昭寺的绘画中;第二阶段为宋代时期(960—1279年);这个时期佛教发展缓慢;遗存的壁画有哲公寺的“郎尔松贞王”“圣子训陆袭”等;这些壁画在构图调色勾线等各方面都受到了宋代绘画影响;第三阶段为元代时期(1277—1367年;这时受尼泊尔和印度的影响比较大;“江孜派”是新风格;第四阶段为明清时期(1368—1911年)是喇嘛教的辉煌时期;到了清代喇嘛教绘画艺术在题材上有了很大的惼壁画上不公限于佛教传记故事同时也出现了历史题材的壁画和描写劳动人民的风俗画;著名壁画有《固始汗与第巴桑吉;五世达赖见顺治图;拉萨小昭赛玉会》等;青海干塔尔寺壁画大多是清代作品;有著名的“宗喀巴佛传故事图”形象多变姿态生动线条流畅都是较好的作品;内蒙古五当召壁画艺术也很出色;从内容和技法上看与甘、青、藏喇嘛教绘画艺术大体相同色彩明快线条流畅;总之浩瀚的喇嘛教绘画艺术经过几百年甚至千年的发展过程已同中原绘画艺术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它们是藏、蒙、汉等族艺术家共同劳动的结晶在我国美术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地位;三、清代的画论画史著名;清代文人画极盛时代画家之多为前代所未有;有属于绘画通史《王毓贤的《绘画备考》;断代史有张庚的《国朝画征录》冯金伯《国朝画识》《墨香居画识》等;属于以画家个人分的有汤漱之《玉台画史》李放《八旗画录》历鹗《南京画院录》胡敬《国朝画院录》等;书画题跋的有王时敏的《西庐画跋》王奉常《大涤子影画稿》王鉴《染香庵画跋》恽寿平《南田画跋》等;画法研究的;龚贤《画诀》笪重光《画筌》王概《画学浅说》王概《芥子园画传》等;画评画论和杂记的;同亮工《读画录》黄铖《画友录》释道济《苦瓜和尚画语录》王原祁《雨窗漫笔》王昱《东庄论画》等;在印鉴方面有;《西清鉴古》冯云鹏《金石索》吴大征《古玉图考》陈簠《端方陶斋吉金录》等;四、《苦瓜和尚画语录》石涛;全书18章从画家的修养到构图技法都做了全面深刻的论述;他强调绘画必须外师造化内有个性;他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通过自己对界感受和印象然后进行创造;对于传统他提出“好古敏求”反对“我为某家役”;他是一部较有价值的绘画理论著作;他主张创新并强调作画必须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五、清代的民间雕塑;清代的雕塑像各地都有但北京较多;牙雕、玉雕;黄杨木雕;角雕等在清代都相当发达;我国的牙雕艺术至雍正乾隆两朝达到鼎盛时期;《大禹治水图玉仙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浙江省乐与温州一带的黄杨木雕是一种圆雕艺术因取材于黄杨木而得名;到了清代末期温州著名艺人朱子常运用独特的技法使所雕作品形象生动精美古朴表情丰富;六、清代的瓷器;清代到康熙时期陶瓷制作出现了崭新局面;康熙时的青花瓷代表了清代的最高水平;康熙青花瓷色调明亮青翠光艳娇翠欲滴;并运用了绘画手法分色层次增加清晰不繁使画面形象真实生动如应税康熙时烧制的“青花山水人物瓶”;七、五彩瓷;是一种釉上彩创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清代康熙时最为突出;色彩以黄绿红赭为主;加以金蓝黑等色;其特点是色彩绚丽色调强烈;如“彩十二月花卉杯”胎薄如蛋壳形态小巧秀丽布局严谨真可谓巧具匠心;八、粉彩;也是釉上彩;其法创烧于清康熙晚期雍正时制作最精以后更加盛行;粉彩的色彩浓淡适宜光泽柔和线条纤细秀丽;所绘花蝶鸟虫栩栩如生画面富有立体感效果;九、珐琅瓷器;俗名“古月轩”在康熙时期产生;正式名称“瓷胎画珐琅”这种瓷器胎质有薄轻坚细四个特点;画面精致彩色瑰丽;珐琅器传入和制作时间在明初景泰年间尤为盛行起始只有蓝色一种“景泰蓝”;琅彩是一种特殊的彩料;特点是色料凝厚五彩缤纷;色彩晶莹润泽永不退色;绘制在瓷器上可以微微睁开眼睛目凸起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十、清代的丝织工艺;自17世纪以来200多年间丝织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乃臻至极盛时期;当时南京苏州的织绵以构图严谨花纹典雅织造精细闻名中外;此外还有上海露香园顾氏所制的顾绣;顾绣的擘丝细过毛民针如羊毫配色精妙;刺绣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巧绝伦;清代缂丝工艺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一、清代缂丝技术方面特点;一、双面透缂;二、为了增强色彩的变化大量使用将两种不同深浅或不同色相的色丝综合捻成“全色线”三、丝与刺绣相结合;四、清中晚期由于缂丝使用范围的扩大需要量大为增加因此不公欣赏性作品大量加笔墨敷色而且各种服饰和其他日用品也用笔墨渲染甚至有的只缂丝花纹轮廓线色彩大部分都用描绘失去缂丝原有的面貌特点;五、清代中期出现了“三色金”;六、晚清出现“三蓝缂丝”二、三色;指用赤圆金、淡圆金及银三种捻金银线缂织的缂丝一般多用深色地子上缂各式金、银线的花纹显亮夺目甚为鲜明突出;三、“三蓝缂丝”;指在蓝色地子上用深蓝月白蓝三色退晕的戗缂方法强盛的各种花纹并用白色勾边的作品;四、“水墨缂丝”;指在浅色地子上用墨深灰浅灰三色退晕的戗缂法织成各种花纹并用深色和白色勾边;五、清代漆器工艺品;乾隆时期最为盛行;雕漆(一名剔红);填漆;朱漆;彩漆;金漆;漆器的艺术风格各朝均有相同带有明显时代特征;六、明清两代漆器的艺术风格;1、刀工;明代圆润娴熟;清漆则纹饰纤细;2、磨光;明器都有这种磨光的工艺过程尤其明初的剔红磨得看不出;清器则不然虽然打蜡亦不光洁刀痕明显易见;3、漆色;明代朱红含紫嘉靖后之器更呈红紫色;清代漆器则鲜艳而光彩;4、纹饰;明代构图简朴明朗;清代则花纹繁复;5断纹;漆器日久漆里光素多有断纹;明代的断纹多而规矩;清代的断纹少而凌乱;6胎骨;明代多用木胎兼有锡胎;清代则多用瓷胎紫砂胎及皮胎间亦有锡胎而呈黯黑色;7、夹【】夹是灰泥加麻而成的胎骨;明代灰泥多用漆全盛质量坚硬;清代则用没合灰而成容易脆裂乾隆后尤其这样;8、题款;明代漆器的款识永乐时为针刻款漆宣德时为刀刻真以金悄万历时刀刻真金在年款外加有干支字样;至清代仍用刻刀刻填金乾隆时除年款外加有干支字样;至清代仍用刻填金乾隆时除年款外在盖里或是底有器物的题名如“牡丹宝盒”等款;七、“泥人张”;是我国民间一家几代著名彩塑艺术的总称号;他的作品具有朴素抒情优美的特点;“雕花木工刘国华像和蒋门神的张明山优秀作品充分怒愤责不改遂逃去;他画人物兼作山水花卉虽然他仅洛了37岁但在画风上却突破了当时画坛保守倾向和纤弱风格并创新;着重刻画人物的动态和性格衣纹刚劲着色鲜艳带有浑厚的装饰性;其花鸟画路子较宽在技法上工笔重彩与没骨写意能兼收并蓄;代表作《列仙酒牌;于越先贤传》等;八、任熏;字阜长1835—1893年又字舜琴;他学习陈洪绶的绘画风格但能别开生面;工人物山水花鸟尤精于双勾花鸟;用毛挺劲调色妍雅章法新颖具有精深的写生功夫;其作品人物画《苏武牧羊;王羲之爱鹅图、学书图》;花鸟画《春江水暖;翠鸟鸣春图》等;九、任頣;初名润字伯年1840—1896年浙江山阴人;他是一个全才画家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所不精而且创造了自己的新画风是“海派“中最富有盛名的画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