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
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

明清美术浙派:浙江与福建两地从元初以来就与宋代院体传统一脉相承随着两地的画家入宫廷就职明代宫廷绘画呈现了取法南宋画院兼师北宋名师的面貌人称之为院体此派的代表人物是戴进,吴伟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由于他们都是浙江人因此称为浙派.戴进:善山水也工人物和花茑集南宋四家之长.传世作品<风雨归舟图>以兼工带写的方法描绘了风雨交加中的树石渔夫逆风归舟气氛和人物形态有声有色.吴伟:兼有粗笔写意细笔或白描几种.人物画以秀劲见长兼能写真山水以水墨酣畅全以气胜能得自然神韵.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是吴门画家的代表人物是明代声势最浩大影响最深远延续时间最长的文人画派重视诗书画三者相结合崇尚简洁而儒雅的艺术格调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文人精神与审美情趣四人或师或友艺术风格各异对后世影响深远沈周:山水人物花卉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取景平凡简洁喜用粗笔皴点宏敞厚重.<庐山高图>表现庐山山峰叠岭垂直瀑布草木茂盛气魄雄伟.是作者本人思想境界的体现.文佂明:其山水以细笔为只要面目缺少空间纵深表现追求平面感树木稜角分明略有变形唐寅:开创了一种细腰纤瘦眼眉细小樱桃小口的艺术形象<秋风执扇图>描绘一名手执扇面冷漠凄凉于秋风之中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封建时代年长色衰被遗弃妇女的深刻同情仇英:出身工匠跻身于文人画家行列,其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刻画严谨设色艳丽追求幽淡高雅的格调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仙山楼阁图>画面群山紧锁与烟云之中楼阁掩映幽深远高. 明清的木板年画: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有深厚的基础明清著名的年画产地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杨家垢河北的武强四川绵竹这些地区生产力强艺术水平高.题材内容广泛:戏文故事,仕女娃娃,耕织生产时事风俗等.体裁形式多样制作方法一般是套色版印刷和印绘结合.北方以天津杨柳青为代表,绘制风格主要受到清代画院的影响作品多是人物表现人的各种活动吸取了前代绘画的工笔纤维细写意的传统雕与绘结合笔法匀整细致设色鲜明调子强烈.南方以苏州桃花坞为代表.题材突出城市风光风俗时事.技法采用敷色和彩色套印的方法.有两大特点1木刻接近绘画主要是刀法的创造与改进印后敷色达到效果.2是受欧洲的版画影响,采用线画法案透视阴影加以表现.年画19世纪以后日趋衰落.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版画插图情况1:明代中期因市民文化与民俗文学的昌盛版画在吸取小说插图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某些著名画家参与创作以即版画工艺的进步又进一步把版画推广到其他的领域不仅提高了版画报艺术的水平而且成了传播画法丰富文人及市民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媒介.扬州画派:1是清代活动在扬州的著名画派主要成员有金农,郑板桥,黄慎,李少堂高凤翰等有人成为扬周八怪>2这批画家绘画主要是写意花鸟人物次之山水较少内容主要是梅兰竹菊花鸟枯石等等3在艺术上主张师造化重视创作学古而不拘泥而古4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龚贤:长于山水师董源.风格分为两点1墨龚采用多便的积墨方法浓烈墨色黑中透明2白龚不着晕染简略淡雅作品<山水图><千岩万壑图>龚贤山水是中国画发展重要的里程碑.影响深远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cui王原祁四人合称继承了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注重对古代文人画的临摩。
中国美术史 笔记 第七章 明清美术 (一)

王翚huī:对古人激发涉及面最广。作品虽多仿古,却具清丽深秀风致,功力深厚,但有时过于圆熟或刻露。晚年脱落,转有苍茫之致。《溪山渔乐图》
王原祁:王时敏孙子,自称笔端“金刚杵”。擅长枯笔焦墨,层层皴擦,不厌其烦,韵味厚重,“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
明中期,吴派兴起,始创于沈周,成于"文徵zhǐ明",另有唐寅、仇英等,沈文唐仇合称“吴门四家”
沈周:早期谨细,师法王蒙,后期粗简,师法吴镇。《吴门十二景》《庐山高图》
文徵明:也分粗细风格,以细见长《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等
唐寅(唐伯虎):题材处理方面更重思想性。《骑驴归思图》《春山伴侣图》
8、“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
龚贤、樊圻qí、高岑cén、邹喆、吴宏、叶欣、胡慥和谢荪
龚贤成就最高,其风格分为黑龚、白龚两种,“白龚”指其简笔无皴或少皴的作品,“黑龚”即为晚期作品,《溪山无尽图》《挂壁飞泉图》等等。
仇英:青绿水墨均有,《桃源仙境图》《停琴听阮图》
3、明代后期华亭派的代表人物
明代后期,上海松江一代。代表人物为董其昌:扭转了吴浙两派的颓风。他提倡摹古,师法董源、米芾等
4、董其昌的画风及代表作品
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幻的表现力。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追求画面的含蓄性。
吴历:集各家之长,创立自己的面貌,创造了“阳面皴”
7、清代三画僧的艺术风格
弘仁:“敢言天地是吾师”,画布局奇兀,近景大岩壁立,远山缥渺朦胧。
髡kūn残:他的绘画分两部分,即师法前人和师法造化。传统与造化相融合,形成了自身风范。
中国美术史名着选读之明清时期

中国美术史名著选读之明清时期写作特点:传统的重视一家之言、史论结合的特点削弱了,重视资料性的成分加重了。
许多画史成了画家传记。
对资料的收藏、整理、编录,是和美术史的实用目的诸如收藏、鉴赏相关连。
收藏的队伍成分发生变化,由南北朝时的士大夫阶层,发展为普通人群,故书画家字号类的书籍有了需求。
1、列传体的画史继承传统继续发展。
2、公私著录蓬勃发展,形式完备而多样。
3、出现了各种各样整理以往美术史籍的丛书。
美术史的汇编,如《王氏书画苑》,如《佩文斋书画谱》(书学、画学、书家传、画家传、书辨正、画辨正等)。
著录的类编,如《式古堂书画彚(huì)考》。
工具书性质的汇编,《历代画史汇传》。
简明的年表性的书籍,《画法年表》。
工艺美术史方面的汇编,如《竹人录》、《景德镇陶人录》。
画史文献:1、明清的列传体书画史:《无声诗史》,《明画录》。
2、地域性的画史:《吴郡丹青志》,《虞山画志》。
3、按画科、画史编写的画史:《墨梅人名录》。
4、按性别或身份编写的画史:《玉台画史》5、宫廷绘画史籍:《南宋院画录》、《国朝院画录》6、年表、人名录:郭础《画法年表》,陈豫钟《明画姓氏韵编》。
7、题跋、着录类的史籍文献:《珊瑚网》、《钤山堂书画记》、《墨缘汇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元末明初陶宗仪的《书史会要》陶宗仪有《南村辍耕录》,三十卷,记见闻,元代典章制度轶事、元末农民起义等。
《古刻丛抄》,抄汉至南宋七十一种碑刻。
《书史会要》九卷,补遗一卷,共十卷。
书成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
择100余种书籍,编录上古至元代的书法家传记,评论简洁、允当,系统而较详尽。
分卷给历代书家列传记。
补遗,收录400余人,绝大多数是鲜为人知的书法家,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搜辑史实的用心。
明代朱谋垔(yīn)《书史会要续编》一卷,系采录明代书法家传记,补充上了明代的书法家。
价值:收集资料丰富,文笔简练,有个人看法,评价有褒贬,评论公允。
所收书家很多,是他人所未收。
中国美术史(明清) 第一讲明清美术概况

浙派
江夏派
海派
1368 洪武 单位:年
1399 建文 1403 永乐
1425 1450 洪熙 景泰 1426 1457 宣德 天顺 1436 正统
1488 弘治
1522 嘉靖 1506
1567 隆庆 1573 万历
1620 泰昌 1621
1644 顺治 1662
1723 雍正 1736 乾隆
金农 郑板桥
1368 洪武 单位:年
1399 建文 1403 永乐
1425 1450 洪熙 景泰 1426 1457 宣德 天顺 1436 正统
1488 弘治
1522 嘉靖 1506
1567 隆庆 1573 万历
1620 泰昌 1621
1644 顺治 1662
1723 雍正 1736 乾隆
1796 嘉庆 1821 道光
1796 嘉庆 1821 道光
1851 咸丰 1862 同治
1875 光绪
1911 1809 宣统
1465 成化
正德
康熙 天启 1628 崇祯
明代
清代
中国美术史
明清美术
曲刚 主讲 曲刚 主讲
明清美术史
第一讲 明清美术概况
第一讲 明清美术概况
一、明清历史概况
1、明代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帝位,建立了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强盛的大帝国。明朝至公元 1644年为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所推翻,前后共二七六年,其间中国社会经历着重要的变化。 1403年朱棣迁都北京。
第一讲
明清美术概况
二、明清美术特征
1、宫廷美术的复兴 2、文人美术的发展 3、市民美术的勃兴
4、西洋美术的传入及其影响
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PPT幻灯片课件

• 边景昭:是永乐、宣德时画家,工花鸟,主要继承宋代“ 院体”传统,其花鸟,精微而不失于工板,优美而不流于 柔媚,在工谨妍丽之中传达出雍容浑朴的气质,被誉为“ 当代边鸾”。
• 存世代表作有《三友百禽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松、竹、梅为背景,布置各类禽鸟百只,隐喻百官朝拜 天子,呈现顺承天意之象,属吉祥瑞应装饰画。画面百禽 刻划细致入微,品类一一可辨,情态又生动活泼;松竹梅 则较洗练,用笔亦劲健,并以水墨为主,使全幅在艳丽之 中兼具清雅之韵。
•
秋 风 纨 扇 图 唐 寅 明
•
人 物 故 事 图 册 局 部 仇 英 明
三、明代写意花鸟画
• 写意花鸟在明代中叶以后形成一个高峰期。沈周、唐寅已先 开拓了这一领域,继而出现了以表现个性为主,笔墨技法淋 漓酣畅,情感充分溢于笔墨的杰出画家陈淳与徐渭。
• 花卉册 陈淳 明
• •
墨
竹
葡
石
萄
图
• 木叶丹黄图 龚贤 清
•
山 居 图 高 岑 清
• 金陵八家山水册(之一) 樊圻 清
二、宫廷绘画与郎世宁 • 康熙三十年(1691)是清代宫廷绘画的第一高峰期,乾隆
继位(1736)又趋上升阶段。 • 康熙时主要画家有冷枚以及王原祁、王翚等。因而这一时代
绘画受“虞山派”、“娄东派”影响明显,同时西方油画在 康熙年间已被内廷重视。清代宫廷画家中,有一批是西洋来 的传教士,他们带来了西洋画的明暗和透视法,在宫廷内还 培养了很多学生。不少中国画家受西方绘画影响,在应用明 暗方法、焦点透视方法,以及西画色彩关系等方面,丰富了 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整体看可以说是清代院体中西合壁 的画法。
• 梅竹图卷 石涛 清
• 诗画册 石涛 清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傅抱石《丽人行》
此幅创作于1944的《丽人行》,是傅抱石人物画中少有的宏幅长卷 之一,亦是其代表力作。其题材取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名诗《丽人行》。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罗中立《父亲》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幅油
画作品《父亲》。这张作品想必同 学们在中学时也见到过,那么请你 谈谈你的感受吧。说不定很多同学 谈到的准是这位农民父亲让人感动 的脸。罗中立这幅《父亲》的原型 是一位守粪农民。巨大的画幅和超 级写实手法描绘的“父亲”脸上的皱纹 当时震撼了全国人民。的确,多少 人在这幅画前端详着这位农民父亲 时思绪万千、热泪滚滚,产生出深 深的遗憾、惭愧与负疚之感。该作 品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以纪 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 画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 的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在我国 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
人
物
物
龙
御
凤
龙
帛
帛
画
画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三、秦汉时期美术 ➢ 绘画在秦汉时期已从先秦的装饰功能中摆脱出来,
发展成为美术中的主要门类。
武中国氏美祠术史画发像展历石程 荆轲刺秦王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观念在沿袭前代强调社会功
用的基础上,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
女中国史美箴术史图发(展历部程 分) 顾恺之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一、史前时期美术 ➢ 史前时期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彩陶装饰、殿堂地
画、岩画以及一些实用器物上的纹饰刻画方面。
舞蹈纹彩陶盆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二、夏商周时期美术
➢ 在原始社会解体之后,中国建立了夏王朝,进入奴 隶制社会。美术较原始社会有着重大发展和进步。在 美术创作中,幻想性的神异形象占有较大比重,直接 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的作品开始以新的姿态出现。
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

第三节 清代绘画
一、清初绘画
• 清朝初年,占据画坛时间最长的画派是被统治阶级与时人 视为正统的“四王”画派,以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 翚为代表。“四王”与另外两位画家吴历、恽寿平,并称 为“清初六家”。
• •
答
仙
菊
山
图
楼
阁
王
图
时
敏
王
时
清
敏
清
•
仿 巨 然 山 水 图 轴 王 翚 清
• 仿古山水册 王翚 清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一、明初画院及浙派 • 在明代前半期,宫廷绘画在画坛上占居主要地位,山水画
形成了浙派,花鸟画也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中国画史上 的地位不可忽视。
•
山
鹰 鹊 图 轴
茶 百 羽 图
吕
林
纪
良
明
明
• 明代绘画中的浙派以戴进、吴伟开始,至谢时臣、蓝瑛而终 。浙派和画院是明初至嘉靖时期最有力量的画派。以戴进为 首的浙派画家一般既擅长山水,又长于人物,这一点为明代 文人画家中不多见。
• 景德镇窑刻花影青梅瓶 南宋
• 绿釉龙梁鸡冠壶 辽
• 缂丝莲塘乳鸽 朱克柔 宋
二、元代的工艺美术
• 青花松竹梅炉 元
• 青花釉里红镂花盖罐 元
• 雕漆花卉红尊 元
返回主目录 • 纳石失 佛衣披肩 元
•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辽
•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辽
三、元代建筑
• 北京妙应寺白塔 元
一、工艺美术
• 青花麒麟纹盘 明成化年间
• 青花五彩云龙纹盖罐 明万历年间
• 白釉烛台 明
• 珐琅彩团花蝴蝶图碗 清雍正年间
• 粉彩人物笔筒 清雍正年间
14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四)清代书法、建筑、雕塑及工艺美术

明清美术(二)—清代建筑
一、宏伟壮丽的宫苑建筑 二、人神感应的坛庙建筑
三、玉宇梵宫的宗教建筑
四、诗情画意的园林艺术
一、宏伟壮丽的宫苑建筑
(一)故宫 今存北京故宫的规模是清朝时确定下来 的,要比明朝的规模要小得多。清朝宫殿数 目不及明的十分之三,墙垣木料也改用普通 的砖和松木。但其整体布局没有变化。
清 王 铎 《 自 作 五 律 诗 》
清 王 铎 《 杜 甫 五 律 诗 卷 》
明清美术(二)—清代书法
(三)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 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 桥,江苏兴化人。早年家贫,以书画维持生活。 他的书法早年师法苏东坡,黄庭坚。 他的字 能熔 正、草、隶、篆于一炉,可以说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怪。 板桥的怪是“恕不同人”的怪,不愿流于凡俗的怪,而 不是不要传统的怪。他自己说过:“横涂竖抹,要自笔 笔在法中。”又说:“必极工而后能写意。”他在书法 上非常强调自己的新意,他在《跋临兰亭序》中说: “板桥道人以中郎之体,运太傅之笔,为右军之书,而 出己意。并无所谓蔡、钟、王者,岂复有兰亭画貌乎?”
清 郑 板 桥 《 自 书 诗 轴 》
清 郑 燮 《 行 书 七 律 诗 轴 》
明清美术(二)—清代书法
(四)金农 金农(1687~1764), 原名司农,字寿门,号东心, 浙江杭州人。诗文书画金石皆精。 他的书法以《天发神碑》为基础。他的隶书早年是 “墨守汉人绳墨”的。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 老芝以为“笔笔从汉隶而来”,“世人以不怪为怪”。 今天我们看到的金农书法,大体有三种风范。其一是隶 书字多圆滑古朴,其间仿佛可见其”小变汉法”之求索 轨迹;其二是漆书,横粗竖细,方整浓黑,世称“冬心 体”他的漆书,是其自辟蹊径的标志;三是以碑法与自 家的漆书法写成的行草书。其尺牍,提画多用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美术
浙派:浙江与福建两地从元初以来就与宋代院体传统一脉相承随着两地的画家入宫廷就职明代宫廷绘画呈现了取法南宋画院兼师北宋名师的面貌人称之为院体此派的代表人物是戴进,吴伟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由于他们都是浙江人因此称为浙派.戴进:善山水也工人物和花茑集南宋四家之长.传世作品<风雨归舟图>以兼工带写的方法描绘了风雨交加中的树石渔夫逆风归舟气氛和人物形态有声有色.吴伟:兼有粗笔写意细笔或白描几种.人物画以秀劲见长兼能写真山水以水墨酣畅全以气胜能得自然神韵.
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是吴门画家的代表人物是明代声势最浩大影响最深远延续时间最长的文人画派重视诗书画三者相结合崇尚简洁而儒雅的艺术格调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文人精神与审美情趣四人或师或友艺术风格各异对后世影响深远
沈周:山水人物花卉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取景平凡简洁喜用粗笔皴点宏敞厚重.<庐山高图>表现庐山山峰叠岭垂直瀑布草木茂盛气魄雄伟.是作者本人思想境界的体现.
文佂明:其山水以细笔为只要面目缺少空间纵深表现追求平面感树木稜角分明略有变形
唐寅:开创了一种细腰纤瘦眼眉细小樱桃小口的艺术形象<秋风执扇图>描绘一名手执扇面冷漠凄凉于秋风之中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封建时代年长色衰被遗弃妇女的深刻同情
仇英:出身工匠跻身于文人画家行列,其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刻画严谨设色艳丽追求幽淡高雅的格调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仙山楼阁图>画面群山紧锁与烟云之中楼阁掩映幽深远高. 明清的木板年画: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有深厚的基础明清著名的年画产地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杨家垢河北的武强四川绵竹这些地区生产力强艺术水平高.题材内容广泛:戏文故事,仕女娃娃,耕织生产时事风俗等.体裁形式多样制作方法一般是套色版印刷和印绘结合.北方以天津杨柳青为代表,绘制风格主要受到清代画院的影响作品多是人物表现人的各种活动吸取了前代绘画的工笔纤维细写意的传统雕与绘结合笔法匀整细致设色鲜明调子强烈.南方以苏州桃花坞为代表.题材突出城市风光风俗时事.技法采用敷色和彩色套印的方法.有两大特点1木刻接近绘画主要是刀法的创造与改进印后敷色达到效果.2是受欧洲的版画影响,采用线画法案透视阴影加以表现.年画19世纪以后日趋衰落.
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版画插图情况1:明代中期因市民文化与民俗文学的昌盛版画在吸取小说插图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某些著名画家参与创作以即版画工艺的进步又进一步把版画推广到其他的领域不仅提高了版画报艺术的水平而且成了传播画法丰富文人及市民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媒介.
扬州画派:1是清代活动在扬州的著名画派主要成员有金农,郑板桥,黄慎,李少堂高凤翰等有人成为扬周八怪>2这批画家绘画主要是写意花鸟人物次之山水较少内容主要是梅兰竹菊花鸟枯石等等3在艺术上主张师造化重视创作学古而不拘泥而古4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龚贤:长于山水师董源.风格分为两点1墨龚采用多便的积墨方法浓烈墨色黑中透明2白龚不着晕染简略淡雅作品<山水图><千岩万壑图>龚贤山水是中国画发展重要的里程碑.影响深远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cui王原祁四人合称继承了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注重对古代文人画的临摩。
在临摩中总结发展了我国山水画报的技术对我过传统山水画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他们只重临古的做法使绘画缺少生气和创意走向程式话。
清初四僧:弘仁,鬂残,八大,石涛不同与四王在继承借鉴了前代文人画笔墨技巧的同时不拘泥古法锐意创新重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用灵活自如的笔墨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僧的出现打破了清出四王摹古习气的沉闷气息给清初的画坛带来生机。
朱耸的作品:1明宗室,号八大山人。
抱亡国失家之痛混迹蝉堂犹不能解脱内心的苦闷,于是常借书画发泄内心的苦痛积郁。
2其写意花鸟以寓意的手法奇特的形象简放的笔墨孤傲群雄的格调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风貌其花鸟缘物寄情表现自我将物象人格化以达讽喻之意《牡丹孔雀图》描绘两只丑陋的孔雀通过诗画结合讽刺清王朝贵族大臣的奴才像和对清王朝的蔑视
3朱耸的绘画作品是个人意志与现实发生激烈碰撞时溅出的火花是情感的凝结和宣泄,是人生品质和理想的写照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艺术超越了艺术既有的典范。
石涛:在绘画上有很深的见解,著有《苦瓜和尚话语录》概括起来美学思想有两个1是强调有“我”在如何对待前人经验问题上他与泥古不化者有着原则上的分歧,深深的摒弃南北宗论对古法亦步亦趋的谬说,而主张“我自用我法”他认为前人的经验是表现事物的一种基础或材料但觉不能拿前人的成法代替自己的创作,深深的表达了艺术贵在创新贵在有我的思想把传统的六法论推象新的境界。
同时把绘画这门艺术语言汇入了当时整个文坛进步潮流——抒发情感,性灵之中給清代绘画带来生气。
2是强调“一画”是对:古法用笔“新的概括。
画家观察自然感受万物总是要受统一的“一画”(形式感美感)观的作用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冷漠的。
董其昌:明末绘画大家。
松江派的代表。
提出了南北宗论》他借禅宗南北二派“顿”“渐”的修行方式,把唐代以来的山水文人画水墨画和院体画大体划出轮廓。
文人画似南宗。
院体画似北宗。
北宗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水。
以至马夏之辈。
南宗以王维始用渲淡传为米家父子以至元四家》北宗注重功力南宗注重天趣。
南北宗论是文人画思潮的一种反映,奠定了文人画在历史上的地位。
由于他崇南贬北的思想导致了画坛理论的混乱,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陈洪绶:擅长人物花鸟山水。
最具特色的是版画,题材上寄托了明末黑暗社会下的悲愤和希望。
《西厢记》把锋芒直指封建理教和封建婚姻制度。
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文学作品。
陈洪绶为它做的插图通过生动的形象出色的表达了原作的主题思想。
《水浒叶子》画家为40多为梁山好汉塑造了正面的形象,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披露了作者鄙视封建统治的思想。
人物画用笔概括夸张变形然而风神逼真生动是他绘画的主要特征。
显示了中国人物画特有的风貌。
崔子忠:善画人物仕女肩工肖像。
衣纹多屈曲转折笔墨清丽。
《云中玉女图》画面上一玉女站立在漂忽升腾的云中,侧首注视下方。
人物衣纹和云彩都用线笔勾线。
给人以浑然一体之感。
曾鲸:在肖像画上继承了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和以墨为之的表现技法。
通过人物的面貌眼神的细微处理揭示不同人物的心理特征。
《王时敏像》《张卿子像》
任熊,任熏,任伯年: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画家,人物山水花鸟都能,主要成就在花鸟和人物上。
肖像画方面,以传统的写真技法基础上吸收了外来的画法。
线条富有概括力根据不同对象,运用起伏变化的线条表现对象的神态气质。
花鸟画经营位置上不拘一格。
颜色明丽爽快。
他在生活中发掘素材。
创造诗一般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