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效果 显著 ,且 安全 性 和可行 性 高。本研 究
旨在探 究康唑氯化钠注射 液治疗 真菌 性外 耳道 炎的 临床疗效
及 安 全 性 ,现 报 道 如 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性 或阳性 ;无效 :患 者症状较治疗前无 明显变化甚 至加重 。
外耳道炎 的键词 】
氟康唑 ;耳道 ;抗原 ,真菌 ;治疗结果
【 中图分类号】R 7 6 4 . 1 1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6 7 4 — 3 2 9 6( 2 0 1 4 )l 1 C- 0 0 6 1 - 0 2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 较为 常见 的耳部 疾病 之一 ,其 主要症 状为耳道 瘙痒和溢液 ,严 重者 可出现 耳 鸣和 听力 下 降… 。硼 1 . 5 疗效判定标 准 痊 愈 :患者 临床症状全部消 失 ,外 耳道
总有效率 = 痊愈率 +显效率 + 好转率 。 1 . 6 统计 学方 法 采用 S P S S 1 7 . 0软件进行 统计学 分析 ,计 量 资料 以 ( ±8 ) 表示 ,采 用 t 检 验 ;计 数 资料 采用 X 检
1 . 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 准 :临床症状 和实验室检查 均
2 1~ 7 9岁 ;病程 2—1 2个月 。将患 者 随机分 为治疗 组和 对照
组 ,各 1 3 6例 。患 者 均 知 情 同 意 并 签 署 知 情 同 意 书 。两 组 患
注 :与 对 照组 比较 , P<0 . 0 5
者一般资料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有 可比性 。 1 . 3 治疗方 法 治疗组 :用 5 m l 的注射器抽取 氟康唑 氯化钠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作者:郭见东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
方法:收治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术后72 h取出鼻腔填塞物后,对患者进行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冲洗。
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改善情况、完全上皮化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鼻腔冲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病原菌为曲霉菌。
近年来,真菌性鼻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鼻腔内有高密度软组织影,尤其出现点状或片状高密度金属影时,基本可确定为真菌性鼻窦炎。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属于真菌性鼻窦炎的一种,目前临床上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以鼻内镜手术治疗为主,本研究对鼻内镜手术后患者实施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对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7月- 2017年7月收治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
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41.8±2.3)岁。
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18~ 70岁,平均(41.6±2.7)岁。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采用鼻窦CT确定病灶范围。
鼻内镜下采取Messerklinger术式对鼻窦内病灶进行切除,采取扩大上额窦自然窦口的方式,将窦腔内真菌团块清除,保留未被感染的黏膜组织,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术腔。
观察组在术后72 h取出鼻腔填塞物后,对患者进行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2次/d,直至术腔完全上皮化。
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冲洗,2次/d,直至术腔完全上皮化。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分析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共124例,其中男性患者共64例,女性患者共60例,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43.2±10.5)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6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与性别上大体相同。
观察组采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2ml/次,2次/d,对患者进行持续2w的治疗。
对照组采用2%水杨酸酒精滴耳液进行治疗,2ml/次,2次/d,对患者进行持续2w的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效果比较好,药物的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标签: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真菌性外耳道炎;临床分析真菌性外耳道炎是属于外耳道皮肤炎性疾病,主要是由念·菌、酵母菌等真菌感染耳道皮囊所致。
該疾病主要症状是耳道瘙痒、溢液,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耳鸣或听力下降现象[1]。
该疾病主要特点是发病率比较高、病情容易反复以及根治比较难。
本研究主要采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共124例,其中男性患者共64例,女性患者共60例,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43.2±10.5)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6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与性别上大体相同。
1.2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外耳道先进行清洁,主要是清除患者耳道中的耵聍,再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对患者耳道进行进一步清洁,最后用棉签将患者耳道擦拭干净。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真菌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病原菌为曲霉菌[1]。
近年来,真菌性鼻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鼻腔内有高密度软组织影,尤其出现点状或片状高密度金属影时,基本可确定为真菌性鼻窦炎[2]。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属于真菌性鼻窦炎的一种,目前临床上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以鼻内镜手术治疗为主,本研究对鼻内镜手术后患者实施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对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
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41.8±2.3)岁。
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18~70岁,平均(41.6±2.7)岁。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采用鼻窦CT 确定病灶范围。
鼻内镜下采取Messerklinger 术式对鼻窦内病灶进行切除,采取扩大上额窦自然窦口的方式,将窦腔内真菌团块清除,保留未被感染的黏膜组织,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术腔。
观察组在术后72h 取出鼻腔填塞物后,对患者进行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2次/d,直至术腔完全上皮化。
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冲洗,2次/d,直至术腔完全上皮化。
观察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对患者的鼻塞、头痛、打喷嚏、流涕等症状进行评分,其中无症状为0分,症状越重,分数越高,最高分数为10分。
VAS 评分改善>5分为显效,改善3~5分为有效,改善<3分为无效。
记录患者鼻内镜术腔的完全上皮化时间,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有无复发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对试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评价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评价周茜;刘晨曦;吴蔚;庞璋帆;汪杨;赵亚萍【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22(47)11【摘要】目的对国产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状况进行评价。
方法采用法定标准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按法定标准检验158批样品,合格率为100%。
探索性研究采用文献报道的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合格率为95.4%;采用LC/MS对主要杂质进行结构确认,并进行来源分析;氟康唑氧化降解杂质为主要杂质,部分企业的原料和制剂中存在未知的弱极性杂质,优化后的有关物质系统可对其同步控制。
结论国产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整体质量较好,各企业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差异。
原料工艺控制水平是影响本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相关企业应对原料进行优选并提高生产工艺控制水平。
现行标准无法有效控制弱极性杂质,pH值及渗透压摩尔浓度的限度范围有待规范,标准亟待修订。
【总页数】7页(P1188-1194)【作者】周茜;刘晨曦;吴蔚;庞璋帆;汪杨;赵亚萍【作者单位】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湖北省药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相关文献】1.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关于不同类型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诊断性研究及经济学评价的质量评价2.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关于不同类型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3.中国足球场场地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基于评价指标的认知度建立足球场场地质量分级评价体系4.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社区人群生存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广东省五个地区生存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5.食药总局发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受理审查指南(需一致性评价品种)》《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受理审查指南(境内共线生产并在欧美日上市品种)》通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耳浴及达克宁外耳道涂布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耳浴及达克宁外耳道涂布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疗效观察外耳道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常伴随瘙痒、灼热感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耳浴及达克宁外耳道涂布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治疗方案。
本文对该方案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和总结。
一、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外耳道真菌病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1例,女性38例,年龄在18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5岁。
病程在1周至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9个月。
二、治疗方案本研究选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耳浴及达克宁外耳道涂布的治疗方案。
方案具体如下:(1)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外耳道,清除外耳道内的分泌物和病菌。
(2)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耳浴:将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加温至37℃,用耳浴器将液体注入外耳道,约15分钟后将液体排出。
(3)达克宁外耳道涂布:用棉棒蘸取适量的达克宁滴液外耳道涂布,每天2次。
三、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1)治疗前后外耳道表面真菌培养检查情况;(2)治疗前后患者主观症状止痒、减少分泌物等情况;(3)治疗前后患者外耳道炎症程度改善情况,采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
四、结果分析(1)治疗前后外耳道表面真菌培养检查情况:治疗前,全部患者外耳道表面均培养出真菌,其中以念珠菌居多;治疗后,53例患者外耳道表面真菌培养阴性,6例患者培养出其他细菌,无念珠菌生长。
治疗后4周随访,所有患者仍为真菌培养阴性。
(2)治疗前后患者主观症状止痒、减少分泌物等情况:治疗后,所有患者主观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包括止痒、减少分泌物等,症状缓解时间为治疗后2周左右。
(3)治疗前后患者外耳道炎症程度改善情况:治疗前,所有患者外耳道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症状。
缓慢滴注药品

缓慢滴注药品1、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缓慢静滴。
2、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缓慢滴注。
3、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滴注速度宜缓慢。
4、氟康唑氯化钠:最大滴速100ml:200mg/小时。
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本品为高渗溶液,宜缓慢滴注。
过量或快速输注可能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6、乙酰谷酰胺注射液:缓慢静滴。
7、脑苷肌肽注射液:缓慢静滴。
8、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缓慢滴注,2ml/分钟。
9、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脉滴注,滴速2ml/分钟,本品为高渗溶液,肌注应缓慢。
注射量不超过5ml。
10、注射用肌氨肽苷:缓慢滴注,滴注速度2ml/分钟。
11、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缓慢静脉滴注。
12、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1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14、杏芎氯化钠注射液:静脉缓慢滴注。
15、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时,滴速不可过快。
16、注射用磷酸川芎嗪:缓慢滴注,宜在3—4小时滴完。
17、注射用灯盏花素:滴速小于40滴/分,一般控制在15—30滴/分。
禁止使用静脉推注。
18、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滴速不应太快,用量在150mg以上应在90分钟以上滴完。
19、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静脉滴注速度为100ml/小时。
20、心脉隆注射液:滴速20—40滴/分。
21、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滴速不高于30滴/分。
22、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滴速不高于30滴/分。
23、注射用益气复脉:约40滴/分。
24、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时,一般控制在15——30滴/分25、舒肝宁注射液: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儿童:10—20滴/分;成年:40—60滴/分。
26、细辛脑注射液:缓慢静脉给药。
27、多索茶碱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
缓慢静脉注射。
28、氨茶碱注射液:0.125--0.25g用5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0--40ml,静脉注射时间不得短于10分钟。
静脉滴注宜缓慢。
29、多索茶碱葡萄糖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
它通常用于治疗皮肤黏膜真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和严重的念珠菌感染。
本文将对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作用机制、药理特点、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膜合成,从而干扰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具体来说,氟康唑氯化钠可以阻断真菌细胞壁的合成,破坏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药理研究表明,氟康唑氯化钠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
它对多种常见的致病真菌,如白色念珠菌、隐球菌和皮毛癣菌等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此外,氟康唑氯化钠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真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疾病:皮肤黏膜真菌感染,如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等;深部真菌感染,如芽生菌病、隐球菌感染等;严重的念珠菌感染,如系统性念珠菌感染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不适用于治疗乳腺白色念珠菌感染和黏膜念珠菌感染等局部感染。
在使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用法用量为每日0.1-0.2g,分2次或3次静脉滴注。
儿童的用法用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确定。
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具体需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调整。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较少,常见的有恶心、呕吐、皮疹等。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等,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使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药物的保存,避免暴露于阳光下。
其次,患者在接受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等,以监测药物的安全性。
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本药。
总之,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正确使用本药,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各种真菌感染。
但需注意的是,患者在使用本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
英文名称:Fluconazol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氟康唑,其化学名称为α-(2,4-二氟苯基)-α-(1H-1,2,4-三唑-1-基甲基)-1H-1,2,4-三唑-1-基乙醇。
其分子式:C13H12F2N6O,分子量:306.28。
【适应症】
用于深部真菌感染。
如:1.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及其它部位的感染(如肺、皮肤)。
亦可预防性治疗正常宿主、艾滋病人、器官移植或其他原因而引起免疫抑制的感染。
2.全身性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败血症、播散性念珠菌病及其它非浅表性的念珠菌感染。
这些感染包括腹膜、心内膜、肝部及尿路的感染。
患有恶性肿瘤而需接受细胞毒性或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或有发生念珠感染倾向的病人,亦可用氟康唑治疗。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
成人
1.播散性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4g,以后一次0.2g,一日1次,持续4周,症状缓解后至少持续2周。
2.食道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2g,以后一次0.1g,一日1次,持续至少3周,症状缓解后至少持续2周。
根据治疗反应,也可加大剂量至一次0.4g,一日1次。
3.口咽部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2g,以后一次0.1g,一日1次,疗程至少2周。
4.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单剂量,0.15g。
5.隐球菌脑膜炎:一次0.4g,一日1次,直至病情明显好转,然后一次0.2~0.4g,一日1次。
【不良反应】
1.常见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
2.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皮疹,偶可发生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常伴随肝功能损害)、渗出性多形红斑。
3.肝毒性:治疗过程中可发生轻度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偶可出现肝毒性症状,尤其易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如艾滋病和癌症)患者。
4.可见头痛、头昏。
5.某些患者,尤其有严重基础疾病(如艾滋病和癌症)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
6.偶可发生周围血象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检查指标改变,尤其易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如艾滋病和癌症)患者。
【禁忌】
对本品或其他吡咯类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与其他砒咯类药物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任何—种砒咯类
药物过敏者禁用本品。
2.由于本品主要自肾排出,因此治疗中需定期检查肾功能。
用于肾功能减退患者需减量应用。
3.本品目前在免疫缺陷者中的长期预防用药,己导致念珠菌属等对氟康唑等砒咯类抗真菌药耐药性的增加,故需掌握指征,避免无指征预防用药。
4.治疗过程中可发生轻度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偶可出现肝毒性症状。
因此用本品治
疗开始前和治疗中均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如肝功能出现持续异常,或肝毒性临床症状时均需立即停用本品。
5.木品与肝毒性药物合用、需服本品两周以上成接受多倍于常用剂量的本品时,可使肝毒性的发生率增高,需严密观察,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两周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
6.本品应用疗程应视感染部位及个体治疗反应而定。
一般治疗作应持续至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显示真菌感染消失为止。
隐球菌脑膜炎或反复发作口咽部念珠菌病的艾滋病患者需用本品长期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7.接受骨髓移植者,如严重粘细胞减少已先期发生,则应预防性使用本品,直至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至1×;109/L以上后7天。
8.肾功能损害者,可按前述方案调整用药剂量(见[用法用量]);血液透析患者在每次透析后可给予本品一日量,因为3小时血药透析可使本品的血药浓度降低约50%。
9.本品静脉滴注时最大滴注速率为200mg/小时。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异烟肼或利福平合用时,可使本品的浓度降低。
2.本品与甲苯磺丁脲、氯磺丁脲和格列吡嗪等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时,可使此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而可能导致低血糖,因此需监测血糖,并减少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的剂量。
3.高剂量本品和环孢素合用时,可使环孢素的血药浓度升高,导致毒性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必须在监测环孢素血药浓度并调整剂量的情况下方可谨慎应用。
4.本品与组织噻嗪合用,可使本品的血药浓度升高。
5.本品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约可升高13%,可导致毒性反应,故需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6.本品与华法林等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合用时,可增强双香立案类抗凝药的抗凝作用,致凝血
酶原时间延长,故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并谨慎使用。
7.本品与苯妥英钠合用时,可使本妥英钠的血药浓度升高,故需监测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
8.本品与咪达唑仑等短效苯并二氮卓类药物合用时,可引起咪达唑仑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并出现精神运动作用。
此作用在口服较静脉注射表现更加明显。
如患者需要同时接受氟康唑和苯并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应考虑减少苯并二氮卓类药物的给药剂量,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监视。
9.本品与西沙必利同时服用可能出现心脏不良反应,包括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
接受氟康唑治疗的患者禁止同服西沙必利。
10.本品与他克莫司同时服用时,可引起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升高,可能导致肾毒性。
应严密监视同时服用氟康唑和他克莫司的患者。
11.本品每日400毫克或更高剂量与特非那丁同时服用时,可明显升高特非那丁的血浆浓度。
禁止氟康唑400毫克或更高剂量与特非那丁同时服用。
当氟康唑每人给约剂量低于400毫克与特非那丁同时服用时,应严密监测特非那丁的血药浓度。
12.本品与齐多夫定同时服用时,可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应监视与齐多夫定有关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13.本品与阿司米唑或其它通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的药物同时服用时,可导致这些药物的血清浓度升高。
在缺乏明确资料的悄况下,当与氟康唑同时服用时,应谨慎使用这些药物,并严密监视患者。
医生应注意其他尚未研究但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理作用】
氟康唑属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通过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甾醇C-14-α-脱甲基作用,使真菌内的14-α-甲基甾醇堆积,从而抑制真菌的繁殖和生长。
体外试验表明:本品对新型隐球菌和念珠菌属有抑菌活性。
动物经口和静脉注射氟
康唑,对以下动物真菌感染模型有效:念珠菌属感染(包括免疫缺陷动物的全身性念珠菌病);新型隐球菌感染(包括颅内感染);小孢子菌属和毛癣菌属感染等。
氟康唑还对皮炎芽生菌感染和粗球孢子菌感染(包括颅内感染)有效;对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正常动物和免疫抑制动物的感染也有效。
遗传毒性:Ames试验、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系试验、动物骨髓微核试验、人体淋巴细胞染色体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给予氟康唑20mg/kg,可轻度延迟分娩过程,但不影响其生育力。
大鼠围产期结果可见,雌鼠接受20mg/kg和40mg/kg时,某些动物出现难产和延迟分娩。
主要表现为死胎数量轻度增加和存活新生鼠数量减少。
大剂量氟康唑对大鼠分娩的影响可能与其可特异性地降低该种属动物的雌激素水平有关。
在接受氟康唑治疗的妇女中尚未观察到这种激素水平的变化。
致癌性:试验进行了小鼠和大鼠的研究,小鼠和大鼠分别按2.5、5或10毫克/公斤体重/日剂量(约为人体推荐剂量的2-7倍)口服氟康唑24个月,提示氟康唑无致癌作用。
但雄性大鼠接受本品剂量为5mg/kg和10mg/kg,连续给药24个月,可见动物肝细胞腺瘤发生率增高。
【贮藏】
贮存在30°C以下。
胶囊和静脉注射液的有效期为5年。
【有效期】
24个月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33167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工业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