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合集下载

课内阅读(附答案)

课内阅读(附答案)

一、《观潮》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

1、作者是从(形状)、(颜色)、(声音)这三个方面描写潮水的,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

2、这两段话运用了很多比喻,把潮水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和(山崩地裂);把白浪比作(白线)、(白色城墙)和(白色战马)。

3、用“”划出描写人群的句子。

4、这部分内容主要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三、《鸟的天堂》(一)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

大的,(),(),有的(),有的(),有的在()。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用掌声一吓,又(),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ing xi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按课文内容填空2、写近义词静寂------- 静谧、宁静热闹-------喧闹应接不暇--------目不暇接空闲3、选择正确的读音兴奋(√xīng xìng)4、这两段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写在横线上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

(二)我们的船渐渐(逼近靠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ū zū)大树,枝上的数目不可计数(shǔ shù)。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 shuí)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小学四年级上册缩句练习

小学四年级上册缩句练习

⼩学四年级上册缩句练习⼩学四年级上册缩句练习1、⾻髓移植专家李博⼠正步履匆匆地⾛进⼿术室。

2、在20世纪⼀百年的时间⾥,⼈类利⽤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辽西的发现给这幅古⽣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4、⼀种⽣活在地⾯上的带⽻⽑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5、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

6、搭⽯,构成了家乡的⼀道风景。

7、秦兵马俑⽣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法的宏伟⽓势。

8、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

9、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公园。

10、多少劳动⼈民的⾎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长城。

11、这样⽓魄雄伟的⼯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的奇迹。

12、巨⼈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

13、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条倾斜的隧道。

14、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5、那翠绿的颜⾊,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16、在本世纪,雅鲁藏布⼤峡⾕必将成为世界⼈民关注的⼀个热点。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来。

(仿写:犹如……)改句:⾼原的秋⾬,⼀条条,犹如明亮的琴弦,在天空和⼤地之间绷紧。

2、那翠绿的颜⾊,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绿叶上都有⼀个新的⽣命在颤动。

(仿写:……似乎……)改写:凤凰花开时,每⼀朵就像⼀团⼩⽕焰,⼀树凤凰花似乎要将⿊夜照亮。

3、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个⼈在旁侍候,像饭馆⾥的堂倌⼀样。

(仿写:……像……)改句:丹顶鹤如雪的头上顶着鲜红的⾁冠,像⽩⾦冠上嵌着⼀颗夺⽬的红宝⽯。

4、利⽤⼤地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髓,终于从⾝躯⾥涓涓流出……(仿写:……终于……)仿写:经过中国政府毫不松懈地努⼒,⾹港终于在1997年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4、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反⽽把她训斥了⼀通。

(仿写:……不但不……反⽽……)仿写:他犯了错,不但不向别⼈道歉,反⽽扬长⽽去。

四年级语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四年级语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四年级语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一课观潮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是按照(由远及近)顺序来写的。

(A、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

2、这段话从(形状)、(声音)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白线)、(水墙)和(战马)。

4.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答:该句子写得很好。

因为它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5.《观潮》以总分结构独具特色,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常见形式先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这篇课文的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是(天下奇观)。

第三课鸟的天堂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边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给画“——”的句子加标点。

2、选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静寂)-----(热闹)3、这是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鸟飞的热闹情景。

4、这段话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大的)、(小的),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有(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有(站)、(飞)、(扑)。

三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句写出了鸟的各种(姿态或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鸟的生活的(快乐),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021年小升初语文按要求写句子专项练习题(三)(部编版,含答案)

2021年小升初语文按要求写句子专项练习题(三)(部编版,含答案)

2021年小升初语文按要求写句子专项练习题(三)1.老师多次反复教育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

(修改病句)2.天上的星星闪烁。

(改为拟人句)3.它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缩写句子)4.那只高傲的鹅傲然地站着。

(修改病句)5.猫会在稿纸上踩上几个脏脚印。

(改为比喻句)6.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缩句)7.劳动人民用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把条石抬上山岭。

(改为被字句)8.堤岸两旁栽着数不清的不可计数的垂柳。

(修改病句)9.血汗和智慧凝结成长城。

(扩句,至少两处)10.台湾青年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改为反问句)1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线。

(缩句)12.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生气呢?(改为陈述句)13.写字非常认真。

(修改病句)14.我们把美丽的火烧云拍下来了。

(改为被字句)15.一只画眉鸟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

(缩句)16.喂猪的老头儿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

(缩句)17.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仿写比喻句)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因病住进了医院。

(缩写句子)19.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缩写句子)20.我肯定王晓大概生病了。

(修改病句)21.这难道不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吗?(改为陈述句)22.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

(缩写句子)23.小木偶怎么会有办法?(改为陈述句)24.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缩写句子)25.他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改成被字句)26.他们从附近搬来一些宽大的石板。

(缩写句子)27.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成陈述句)28.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改成把字句)29.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改变人称)30.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

(被动句)(把字句)31.伟大的祖国是非常美丽、富饶的。

(感叹句)32.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

(疑问句)33.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200字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200字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200字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200字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2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女士,先生们,今天,我们来游览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长城,希望大家旅途愉快!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好汉坡,好汉坡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不晓得吧?好汉坡因毛泽东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而得名。

现在我们到了长城上,你们现在想说什么?因该是我“终于登上长城了!”吧?这座长城是为了防止匈奴的攻击而建筑的,长城很大,有13000里,每隔2、3百米就有一座堡垒,堡垒是用来屯兵用的。

我们登上长城很容易,但,你想一下,这座巨大的长城凝结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呀!!能做出这样大的“怪物”,在世界历史上真是一个奇迹!!!大家好,我是来自宝实旅行社的金牌导游——布导。

今天,我将带你们来到著名的世界遗产——长城。

长城导游词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所以又被统称为“万里长城”。

好的,各位游客们,我们现在已经到达了长城脚下,等会儿我们就要走上长城的城墙上了,我们要注意安全哦!长城的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各位游客们,我们脚下的方砖、扶着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就靠劳动人民无数的肩膀,一步一步地抬上去。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它。

来到长城,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乱扔垃圾。

如果有人这样做,我们要劝告他停止。

最后,我们的旅程结束了。

希望大家再来北京玩哦,这里还有很多世界遗产等着我们参观!长城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十分欢迎你们的到来,今天由我担任你们的导游,希望大家能喜欢我。

缩句练习

缩句练习

1.我们在河边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

2.高峰与深谷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3.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4.一个男孩在保罗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

5.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6.他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7.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

8.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9.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0.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

11.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2.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

13.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14.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15.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16.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

17.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18.我们在河边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

19.高峰与深谷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20.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21.一个男孩在保罗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

22.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23.他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24.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

25.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6.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27.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

28.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29.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

30.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31.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3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33.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

34.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长城》教材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长城》教材理解

《长城》教材理解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

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2)对词语的理解。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四年级上册句子专项练习题1(242)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句子专项练习题1(242)含答案
眼前出现景象。
5、我们把美丽的火烧云拍下来了。(改为被字句)
xx的火烧云被我们拍下来了。
6、我一走进教室,就看见小红说话的声音。(修改病句)
我一走进教室,就听见小红说话的声音。(改病句原则,在正确的前提下,改动越小越好。)
7、今天老师讲的题,我基本上全懂了。(修改病句)
今天老师讲的题,我基本上懂了。
可以预料,在本世纪,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焦点。
可以预料,在本世纪,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称为世界人民谈论的话题。
15、读了这篇课文,使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神奇的魅力。(修改病句)
“读了”不能“使”。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神奇的魅力。
这篇课文,使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神奇的魅力。
16、小鸟在树上飞。(改为拟人句)
我对童话故事很感兴趣。
64、听了这个故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听了这个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这个故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65、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缩写句子)
鸟儿唱歌。
66、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缩写句子)
火还亮着。
67、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xx住进了医院。
31、这位年轻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奇想。(缩写句子)
脑海里形成了奇想。(问)蟋蟀建筑住宅有特别好的工具吗?
(答)没有。
34、这是一种巧合。(改为反问句)
难道这不是一种巧合吗?
35、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缩写句子)
xx是嫩红的。
36、爬山虎的脚不大引人注意。(改为设问句)
如:
xx说:
“我一定要坚持xx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

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

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预设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程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2、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