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枪炮内弹道学-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枪炮内弹道学-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枪炮内弹道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31007课程英文名称:Interior ballistics of guns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4 实验:6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的学位课。

它是研究内弹道问题的基本理论之一,是武器系统设计者必备的专业知识。

本课程培养学生在武器系统设计过程中具有分析内弹道相关问题和具有解决武器发射中内弹道的安全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基本知识:掌握枪炮内弹道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分析解法求解枪炮内弹道学的正反两方面设计问题;2. 基本理论、方法:经典内弹道学理论的基本模型,运用模型求解枪炮内弹道解法的方法等;3.能力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会进行内弹道设计与求解并会分析发射过程中影响内弹道规律的相关问题。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等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采用二维CAD和运用C语言等进行枪炮内弹道学的课程设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

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火炸药理论、武器系统概论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自动武器结构设计-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自动武器结构设计-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自动武器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42002课程英文名称:Automatic weapon structure design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0 实验:2 上机:0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自动武器结构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学位课,是武器专业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自动武器设计理论的专业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纷繁复杂的自动武器概念和原理,对自动武器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作用有清晰明了的认识;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在武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理论性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自动武器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向;掌握自动武器各主要机构(枪管、闭锁机构、供弹机构、退壳机构、击发机构、发射机构、瞄准装置等)的用途、结构类型和设计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问题计算简单的结构;能够分析和选择应用不同的自动机部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该课程以讲述为主,偏重讲述自动武器各主要机构基本原理和结构设计。

2.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火炮与轻武器概论、枪炮内弹道学、武器系统分析、武器制造工艺学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该课程是面向大四学生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背景。

因此,学习该课程不但需要熟练掌握课堂讲述的基本概念,还需要通过习题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书本知识。

习题课主要是根据实际的武器模型选取合适的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简单计算;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理解轻武器的最新动态和前沿发展趋势。

实践环节考虑到本门课程的特殊性及学校的相关配套设施的缺陷,主要以工厂实践为主,包括内蒙古包头的447厂实习、齐齐哈尔127厂实习等。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试目标:考核学生掌握自动武器各主要机构(枪管、闭锁机构、供弹机构、退壳机构、击发机构、发射机构、瞄准装置等)的用途,并对主要机构设计能力。

火箭发射技术和发动机设计-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箭发射技术和发动机设计-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箭发射技术和发动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41001课程英文名称:Technique to Launch Rockets and to Design Motors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6 实验:4 上机:0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火箭是指依靠自身发动机向后喷射的燃气,利用作用与反作用原理,飞向目标的一种兵器。

火箭发射技术是指将火箭发射出去的一种技术,而发动机设计则是指为火箭飞行提供动力的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技术。

火箭发射技术和发动机设计是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火箭发射系统总体设计知识、火箭发射系统受力分析知识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知识,了解火箭发射系统的构成和固体火箭发动机零部件的主要功能,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掌握火箭发射系统总体设计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知识,了解火箭发射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固体火箭发动机零部件的主要功能,具有能够初步进行火箭发射系统总体设计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本课程的特点是以培养学生能够具有初步进行火箭发射系统总体设计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的技能为目的,在教学中应采用先进的、直观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火箭发动机原理和工程热力学。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习题主要在于巩固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外习题不应少于10题。

(六)课程考核方式1. 考核方式:考查2. 考试目标:考核学生掌握火箭发射系统总体设计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知识情况,学生应能够初步进行火箭发射系统总体设计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的能力。

3. 成绩构成:期末考试、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小测验等)成绩和实验成绩的总和。

火炮架体及火炮总体设计-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炮架体及火炮总体设计-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炮架体及火炮总体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42053课程英文名称:Gun rack and gun design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选修专业课。

内容涉及理论力学、有限元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

对用于生产的各类炮架进行结构、强度等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炮架设计的全过程,对将来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掌握火炮炮架的结构、受力等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炮架设计的过程和流程,具备利用所学知识实际设计架体的初步能力。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等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讲课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有限元法、武器系统导论和武器制造工艺学等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通过习题课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和复习,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炮架总体设计的理解。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炮架设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受力分析能力和强度计算能力。

3.成绩构成:最终理论考试、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小测验、提问以及出勤等)的总和。

其中期末笔试成绩占80%,平时考核成绩占20%。

(七)参考书目《炮架及火炮总体设计》,中北大学编,内部讲义《火炮设计理论》,张相炎等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炮架设计》,伊玲益,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专业的选修专业课。

火药装药设计原理与技术-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药装药设计原理与技术-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火药装药设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42038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gunpowder charge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其他武器类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火药装药设计原理与技术》是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火药装药学理论基础、火药气体的热力学性质、装药的弹道性能、装药的弹道设计与结构设计,以及最新发展的装药技术和模拟检测技术等内容。

它和火药学、弹丸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工程及烟火技术等武器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火药装药设计的基础理论;掌握火药装药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能够明显提高弹道效果的先进装药技术和手段。

使学生具备根据武器系统提供的参数,能够设计出满足武器要求的安全装药并能进行相关试验验证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火药气体的组成、能量性质的计算;(2)火药装药设计的基础理论;(3)火药装药的结构设计与弹道设计;(4)新型发射药装药技术;(5)发射装药的模拟检测技术。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火药装药的一般知识,火药装药的基本类型、组成、装药元件的作用、火药装药的弹道性能、火药燃气的组成及其热力学性质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火炮火药装药设计的基本理论,点火系统设计、火药燃气组成和理论计算、火药热力学性质的数学模拟理论、内弹道流体动力学模型、火药装药弹道设计模型与计算、火药装药结构设计等;掌握定装式装药、分装式装药、强装药、弱装药等传统装药技术,了解高能量密度装药、刚性装药、随行装药、压实装药、电热化学能装药等新型装药技术和提高远程发射装药的方法。

掌握火药发射装药的模拟检测技术。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武器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武器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武器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0451005 学时/学分:2周/ 4学分一、大纲说明(一)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金工实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工艺学》《数控机床与编程》《武器制造工艺学》2.后续课程: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四)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版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学完《武器制造工艺学》课程之后,进行的下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一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武器制造的基础知识,用课程设计的方式提高工艺技能的运用能力,熟悉火炮制造的的方法、工艺特点、工艺规程编制的过程;另一方面,为今后从事火炮制造与设计等相关工作进行一次综合训练。

学生应该在充分掌握武器制造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的火炮炮身产品进行制造工艺编制的综合训练;初步具备科研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1.根据课程设计的工艺要求、确定制造方案及工艺路线;2.用AutoCAD建立加工模型图;3.对产品图进行工艺分析;4.确定工艺设计和参数计算的方法和步骤;5.进行工艺设计;6.编写工艺规程,撰写说明书;7. 完成课程设计报告;8.通过答辩。

四、指导方式本课程设计在指定地点和时间进行综合答疑的基础上,结合灵活的个别答疑进行指导。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本课程设计结合下述几个方面进行:平时考勤、课程设计期间表现、课程设计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成绩评定采用五级制。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本课程设计选用与先修课程《武器制造工艺学》课程相同的参考教材;另外还将向学生提供课程设计的参考资料供参考。

七、备注。

新概念武器发射技术-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新概念武器发射技术-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新概念武器发射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032136课程英文名称:New Concepts about weapons launching 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兵器类各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新概念武器发射技术是基于高校兵器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意在培养学生武器设计创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火炮与自动武器基础知识、出现的发射新结构、新原理及新概念。

在武器类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引导学生专业入门,熟悉火炮、自动武器工作原理及开拓学生专业眼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火炮、自动武器的基本工作过程和原理及以此为基础的新概念武器发射技术和过程2.树立正确的前瞻性设计理念,质疑性的设计态度;3.具有运用书籍、网络等资源获取行业发展新动向的能力;4.了解典型火炮、自动武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准则;5.了解火炮、自动武器新的发展方向。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武器设计一般知识,火炮、自动武器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新原理产生的理论及技术依据。

2.基本理论和方法:火炮、自动武器工作过程中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掌握机武器设计的基本原则,火炮、自动武器的工作原理等。

3.基本技能:判断火炮、自动武器原理结构的可行性,获取行业发展新动向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重点对新概念火炮和自动武器的基本概念、基本设计方法进行讲解;采用讨论法和问题教学法,在讲授的同时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授课要理论联系实际,多些生动的案例教学,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手段:为保证教学质量及效果,在授课中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综合课程设计B1

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综合课程设计B1

《综合课程设计B1》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0451003 学时/学分:2周/4学分一、大纲说明(一)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设计软件,有限元法及其应用2、后续课程:气体动力学,火炮设计理论,炮架及火炮总体设计(四)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完成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设计软件,有限元法等课程学习之后的一个实践环节。

其目的是通过对火炮身管的结构分析和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火炮身管的绘制方法和强度计算,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有限元法等课程理论知识、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

2)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有限元法等课程所学的基本理论所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

3)能够对所指定的设计题目进行合理的分析,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有限元强度计算。

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1. 课程设计内容每人一个题目。

设计要求:1)用AutoCAD绘制出加农炮身管图并标注尺寸2)用AutoCAD绘制单元网格图3)标注单元参数节点号4)分析单元载荷和约束5)按要求编写有限元计算数据文件6)撰写说明书7)通过答辩完成形式:设计任务书一份,设计说明书一份。

2.课程设计安排本课程设计学时为2周。

第1周:布置设计任务,讲解设计方法,准备资料,绘制产品图、标注尺寸;分析设计任务和相关资料,确定设计方案。

第2周:划分单元网格、添加边界约束条件、编写数据、撰写说明书,参加答辩。

四、指导方式根据课设指导书提出设计要求,通过随时答疑的方式及时解决学生做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查。

2.考试方法:课程设计报告,答辩。

3.课程总成绩:最终答辩、平时考核(包括出勤、态度、提问、独立工作能力等)成绩的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0442004
课程英文名称: The design for recoil mechanism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8 实验:2 上机:0
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火炮反后坐装置是武器发射工程本科的专业选修课,火炮是人类武器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热兵器,今天在各种高新技术装备中仍然是个军兵种的主要火力手段,火炮设计者坚持不懈地为提高它的威力、机动性、反应能力、生存能力、可靠性而努力。

反后坐装置就是人们为解决火炮威力和机动性的矛盾而发展衍生出来的。

因此,火炮反后坐装置的设计在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专业的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火炮反后坐装置的基本构成、基本原理、各机构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从而指导其进行反后坐装置的结构设计,为今后其它火炮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该专业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知识上,要求学生掌握火炮反后坐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过程中的要点问题。

在能力上,要求学生掌握其任务、环境、功能、结构和性能指标,机构各部件在各种后坐受力环境下的运动原理,各动力学参量的分析和计算。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反后坐装置的设计及初步验算。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有限元及其应用、火炮概论,枪炮内弹道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习题主要在于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外习题不应少于15道题。

2.安排大作业,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目标:考核学生对火炮反后坐装置工作原理理解能力。

机构各部件在各种受力环境下的运动原理,各动力学参量的分析和计算。

3.成绩构成:最终理论考试、平时考核(包括中期考试、作业、小测验、提问以及出勤等)、上机环节考核成绩的总和。

其中期末笔试成绩占80%,平时考核占20%。

(七)参考书目
《火炮与自动武器动力学》,姚养无编著,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高树滋等编,兵器工业出版社,1995
《火炮自动机设计》,韩魁英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1988
二、中文摘要
火炮反后坐装置设计是火炮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对火炮反后坐装置的讲解和对反后坐装置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对火炮反后坐装置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有清晰的理解,能够掌握反后坐装置的设计流程,根据具体的要求设计出满足一定功能的反后坐装置。

三、课程学时总体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概述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炮架发展简述;
2)现代火炮对反后坐装置的要求;
3)反后坐装置设计的内容和任务。

重点:
现代火炮对反后坐装置的要求
难点:
反后坐装置设计的内容和任务
习题:
反后坐装置设计的一般要求
第2部分反后运动与受力分析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2.1部分后坐部分的受力与运动方程(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后坐部分的受力;
2)后坐部分的运动方程。

第2.2部分炮膛合力的计算(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启动时期;
2)弹丸膛内运动时期;
3)火药气体后效期。

第2.3部分火炮后坐时的受力分析(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火炮后坐受力模型
重点:
炮膛合力的计算
难点:
炮膛合力的计算
习题:
3个运动时期炮膛合力的计算
第3部分后坐阻力规律与后坐运动计算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自由后坐运动计算;
2)后坐制动图;
3)制退后坐运动计算;
4)求解制退后坐运动方程的数值方法。

重点:
1)后坐制动图;
2)制退后坐运动计算;
3)自由后坐。

难点:
1)后坐制动图;
2)自由后坐。

习题:
后坐时火炮受力分析计算
第4部分复进机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4.1部分复进机的结构类型(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弹簧式复进机;
2)气压式复进机;
3)火药气体复进机。

第4.2部分弹簧式复进机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复进机力的变化规律;
2)弹簧初力和压缩比的确定;
3)弹簧结构尺寸的确定。

第4.3部分液体气压式复进机设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液体气压式复进机力的变化规律;
2)液体气压式复进机初力和压缩比的确定;
3)液体气压式复进机结构尺寸的确定。

重点:
弹簧式复进机设计与液体气压式复进机设计
难点:
液体气压式复进机设计
习题:
弹簧式复进机设计
第5部分节制杆式驻退机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10 讲课:8 实验:2 上机:0
第5.1部分制退机的结构类型(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带沟槽式复进节制器的节制杆式制退机;
2)带针式复进节制器的节制杆式制退机;
3)混合式节制杆式制退机。

第5.2部分制退机工作原理与液压阻力(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液压阻力的形成;
2)液体流动与基本方程。

第5.3部分节制杆式制退机液压阻力计算(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基本假设;
2)液压阻力计算;
3)流液孔面积;
4)液压阻力系数的确定。

第5.4部分节制杆式制退机结构设计(讲课2学时)(实验2学时)具体内容:
1)主要结构尺寸的确定;
2)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内容:(2学时)
1)观看复进机运动过程并记录;
2)观看制退机运动过程并记录。

第5.5部分节制杆外形调整(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节制杆外形的初调整;
2)节制杆外形的再调整。

重点:
1)节制杆式驻退机结构设计;
2)节制杆外形的初调整和后坐反面问题计算;
3)节制杆再调整的方法。

难点:
节制杆外形的初调整和后坐反面问题计算。

习题:
1)节制杆式驻退机结构设计;
2)节制杆再调整的方法。

第6部分复进运动分析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6.1部分复进运动微分方程(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复进时火炮主动力;
2)复进时火炮约束力;
3)复进机末力表示。

第6.2部分火炮复进受力分析(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炮膛轴线运动方程;
2)复进时各力变化规律;
3)复进剩余能量及表示。

第6.3部分复进运动分析(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复进加速第一时期;
2)复进减速时期;
3)稳定性条件及稳定极限角。

重点:
1)复进的运动分析;
2)全长复进制动的复进节制器设计。

难点:
1)复进的运动分析;
2)全长复进制动的复进节制器设计。

习题:
全长复进制动的复进节制器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