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安全、综合、环保检验项目及判定标准
38900-2020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38900-2020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
在这样一个大规模使用机动车的环境中,为了确保交通安全,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国都纷纷制定了严格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和方法。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外观检查:这个项目主要是针对车辆外观是否完好,包括车身外观、车窗、车灯、车牌等是否完好无损,是否有违规改装等情况。
2.车辆底盘检查:这个项目主要是检查车辆底盘及底盘相关运动部位的检验,如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等方面。
包括刹车片和刹车盘的磨损情况,悬挂系统的弹性和稳定性等。
3.发动机检查:这个项目主要是检查车辆发动机及相关部件的正常工作情况,包括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环保性等。
也需要检查发动机的排放情况,以及机油、冷却液、变速器油、液压传动油等的情况。
4.车辆灯光检查:这个项目主要是检查车辆灯光的使用情况,包括近光灯、远光灯、示宽灯、刹车灯、倒车灯、转向灯等是否正常使用和工作。
5.座椅与安全带检查:这个项目主要是检查车辆座椅及安全带的安全性能,包括座椅的完整性和舒适度以及安全带的可靠性和使用是否正常。
在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时,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目视检查:通过目视检查需要检查的部位,包括车身外观、车灯、车牌、车窗等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损坏和改装等情况。
2.使用仪器检测:通过使用各种专业检测仪器对车辆底盘、发动机、排放情况、车辆灯光、座椅和安全带等进行全面和细致的检测,以确保车辆各项安全技术指标的合格。
3.车辆动态性能测试:通过测试车辆的制动距离、加速性能、悬挂系统的稳定性等,来检验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性能指标。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不仅在静态方面进行检验,还需要综合考虑车辆的动态性能、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等因素。
通过全面的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车辆的整体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交通运输安全。
机动车环保检测的标准

机动车环保检测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机动车环保检测成为了保障空气质量、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机动车环保检测的标准是保障检测结果准确、客观、可靠的重要基础,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机动车环保检测的标准。
首先,机动车环保检测的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排放标准,二是检测方法。
排放标准是指机动车在运行时产生的尾气排放物所需符合的标准,一般包括对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而检测方法则是指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进行检测时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包括稳态工况法、不透明度法、双怠速法等。
其次,机动车环保检测的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不断修订的。
国家排放标准是依据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对不同类型的机动车制定了不同的排放标准。
检测方法则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制定的,包括了检测设备的要求、检测过程的规范等内容。
另外,机动车环保检测的标准也受到了国际标准的影响。
随着国际间环保合作的加强,我国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检测方法也逐渐与国际接轨,以便更好地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和气候变暖等挑战。
在实际操作中,机动车环保检测的标准需要严格执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机构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测,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依法履行检测职责,杜绝违规操作和作假行为。
总的来说,机动车环保检测的标准是保障空气质量、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环境的重要基础,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检测机构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确保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实现机动车环保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机动车安全技术项目检测项目和标准限值

机动车安全技术项目检测项目和标准限值一、背景介绍机动车安全技术项目检测是为了确保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能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机动车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车辆和乘车人员的安全。
二、检测项目和标准限值1. 制动系统检测制动系统是机动车安全性能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检测项目及标准限值如下:(1) 制动力平衡性检测:检测车辆在制动时先后轮制动力的平衡情况。
标准限值:先后轮制动力差异不超过20%。
(2) 制动灵敏度检测:检测车辆制动踏板的灵敏度和制动力的输出情况。
标准限值:制动踏板行程与制动力输出之间的关系符合国家标准。
(3) 制动距离检测:检测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制动距离。
标准限值:制动距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 转向系统检测转向系统是机动车行驶的基础,其检测项目及标准限值如下:(1) 转向灵敏度检测:检测车辆转向系统的灵敏度和转向力的输出情况。
标准限值:转向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2) 转向角度检测:检测车辆转向系统的转向角度范围。
标准限值:转向角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 转向轮回检测:检测车辆转向系统的轮回次数和转向力的变化情况。
标准限值:转向轮回次数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 灯光系统检测灯光系统是机动车行驶安全的重要保障,其检测项目及标准限值如下:(1) 前照灯亮度检测:检测车辆前照灯的亮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标准限值:前照灯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 转向灯检测:检测车辆转向灯的亮度和闪烁频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标准限值:转向灯亮度和闪烁频率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 制动灯检测:检测车辆制动灯的亮度和闪烁频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标准限值:制动灯亮度和闪烁频率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 轮胎系统检测轮胎是机动车行驶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检测项目及标准限值如下:(1) 轮胎胎压检测:检测车辆轮胎的胎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标准限值:轮胎胎压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机动车检验项目及判定标准

一、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1.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依据GB3847-2018)
2.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依据GB18285-2018)
(1)双怠速法检验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λ应在1.00±0.05之间,或者在制造厂规定的范围内。
(2)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应同时进行过量空气系数(λ)的测定。
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及标准限值
1.车速表指示误差限值仅对新车注册登记检验时适用(依据GB7258-2012)
2.机动车的轴制动率、轴制动不平衡率、驻车制动率判定标准
(1)空载行车制动性能检验限值要求(依据GB7258-2012)
(2)轴制动不平衡率限值要求(依据GB7258-2012)
(3)加载轴制动率检验判定依据GB21861-2014,三轴及三轴以上载货汽车除第一轴和最后一轴外,其余轴应进行加载,其加载轴的轴制动率应≥50%;并装双轴及并装三轴的半挂车,挂车加载轴的轴制动率应≥45%。
(4)驻车制动性能判定标准(依据GB7258-2012)
3.机动车前照灯判定标准
(1) 前照灯远光光束发光强度最小值要求(依据GB7258-2012)
(2) 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判定标准(依据GB7258-2012)
4.转向轮横向侧滑量判定标准(依据GB7258-2012)。
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主要项目及技术标准

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主要项目及技术标准(一)
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主要项目及技术标准(二)
8)对于货厢为整体封闭式的厢式货车(且货厢与驾驶室分离)、整体封闭式厢式半挂车及整体封闭式厢式汽车列车,以及车长大于11000mm的客车,车宽最大限值为2550mm;
10)运送不可拆解物体的低平板专用半挂车车宽限值3000mm;车长限值不适用于运送不可拆解物体的低平板专用半挂车、运送车辆的专用半挂车(但与牵引车组成的列车长度需符合本标准规定)和运送单箱长度大于12.2m(40英尺)集装箱的框架式集装箱半挂车;
13)运送不可拆解物体的低平板列车和运送单箱长度大于12.2m(40英尺)集装箱的框架式集装箱列车除外;自2008年1月1日起,与整体封闭式厢式半挂车组成的铰接列车在高等级公路上使用时,车长最大限值为18100mm;
14)运送不可拆解物体的低平板挂车列车车宽限值3000mm;
15)对于集装箱挂车列车指装备空集装箱时的高度。
2007年1月1日以前,集装箱挂车列车的车高最大限值为4200mm。
注:第一类轻型汽车指设计乘员数不超过6人(包括司机),且最大总质量≤2500kg的M1类车。
第二类轻型汽车指除第一类车以外的其他所有轻型汽车。
机动车安全技术项目检测项目和标准限值

机动车安全技术项目检测项目和标准限值标题:机动车安全技术项目检测项目和标准限值引言:机动车安全技术项目检测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车辆在道路上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检测项目和标准限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动车安全技术项目检测的相关内容,包括车身结构、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灯光系统和轮胎等五个部分。
一、车身结构:1.1 车身刚度检测:车身刚度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变形程度。
检测项目包括车身扭转刚度和车身弯曲刚度等。
标准限值根据车辆类型和用途而定,一般要求车身刚度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 车身防撞性能检测:车身防撞性能是指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所能承受的冲击力和保护乘员安全的能力。
检测项目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后部碰撞等。
标准限值要求车辆在碰撞时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冲击力,以减少乘员受伤的可能性。
1.3 车身稳定性检测:车身稳定性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抗侧翻和侧滑的能力。
检测项目包括侧倾稳定性和侧滑稳定性等。
标准限值要求车辆在高速行驶或紧急转弯时能够保持稳定,以确保行驶安全。
二、制动系统:2.1 制动性能检测:制动性能是指车辆在制动时所能产生的制动力和制动距离。
检测项目包括制动力平衡性和制动距离等。
标准限值要求车辆制动力平衡性好,制动距离短,以确保车辆在紧急制动时能够及时停下来。
2.2 制动灵敏度检测:制动灵敏度是指车辆在制动踏板行程一定时所产生的制动力变化。
检测项目包括制动灵敏度和制动踏板行程等。
标准限值要求车辆制动灵敏度适中,制动踏板行程合理,以确保驾驶员在制动时能够准确控制车辆。
2.3 制动耐久性检测:制动耐久性是指车辆在长时间制动过程中制动系统的性能稳定性。
检测项目包括制动系统温升和制动衰减等。
标准限值要求车辆制动系统能够在长时间制动过程中保持稳定,以确保制动性能不会因长时间使用而下降。
三、悬挂系统:3.1 悬挂刚度检测:悬挂刚度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悬挂系统所能承受的变形程度。
机动车环保检测标准

机动车环保检测标准机动车环保检测标准是指对机动车辆进行环境保护性能的测试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环保要求。
机动车环保检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机动车环保检测标准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尾气排放和车辆噪声。
尾气排放是指车辆燃烧产生的废气,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物。
噪声是指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包括发动机噪声、排气噪声和轮胎噪声等。
下面将对机动车环保检测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车辆噪声的环保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发动机噪声、排气噪声和轮胎噪声。
发动机噪声是机动车行驶时发动机产生的噪声,排气噪声是指机动车尾气排放时产生的噪声,轮胎噪声是指机动车行驶时轮胎与路面摩擦产生的噪声。
机动车环保检测标准对这些噪声的限制进行了规定,并对不同类型的车辆进行了分类。
机动车环保检测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际标准和国内行业标准。
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法律法规是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噪声控制的基本要求,国际标准和国内行业标准是根据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来指导机动车环保检测的具体实践。
机动车环保检测标准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到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是指能够准确地测量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噪声的检测仪器和方法。
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是指检测成本合理、使用方便,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机动车和不同环境条件的检测需求。
总之,机动车环保检测标准的制定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机动车辆进行环保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噪声超标的问题,促进机动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保护人类的健康。
机动车环保检测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国际和国内标准的要求,以及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这样才能确保机动车环保检测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推动机动车环保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机动车安全检验标准

机动车安全检验标准机动车安全检验标准是指对机动车进行安全性能检验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具备一定的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驾驶人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首先,机动车安全检验标准包括对车辆外部结构的检验。
这部分主要包括车辆的外观检查、车身结构检查、车窗玻璃透明度检查等。
通过对车辆外部结构的检验,可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会因为外部结构问题导致安全隐患。
其次,机动车安全检验标准还包括对车辆动力系统的检验。
这部分主要包括对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等的检查。
通过对车辆动力系统的检验,可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备足够的动力输出,保障车辆的行驶安全。
另外,机动车安全检验标准还包括对车辆制动系统的检验。
这部分主要包括对制动器、制动管路、制动液等的检查。
通过对车辆制动系统的检验,可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制动性能,减少因制动系统故障导致的交通事故。
此外,机动车安全检验标准还包括对车辆悬挂系统的检验。
这部分主要包括对悬挂弹簧、减震器、悬挂橡胶支撑件等的检查。
通过对车辆悬挂系统的检验,可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悬挂性能,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最后,机动车安全检验标准还包括对车辆灯光、信号装置的检验。
这部分主要包括对车辆前后灯光、转向灯、刹车灯、示廓灯等的检查。
通过对车辆灯光、信号装置的检验,可以确保车辆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具备良好的照明和信号功能,提高车辆的可见性和识别性。
综上所述,机动车安全检验标准是确保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具备一定的安全性能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严格的安全检验,才能保障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驾驶人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希望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和车主能够重视机动车安全检验标准,共同努力,为道路交通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合器踏板力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11.10.2
38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11.10.1
39
轮胎气压
GB/T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7.6表
40
前轮前束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11.10.1
4
悬架吸收率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7.6.1
5
悬架同轴左右差值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7.6.1
6
转向轮横向侧滑量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7.3
7
轴荷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11.3.1;11.3.2;11.3.4
8
行车制动力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6.13.1.1
9
制动力平衡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6.13.1.3
10
车轮阻滞力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6.13.1.5
11
最大制动协调时间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6.13.1.4
29
充电电流
30
起动电流
31
起动电压
32
蓄电池内阻
33
发动机最低稳定转速
34
发动机机油压力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11.7.1
35
气缸压力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4.1.3
36
轮胎花纹深度
JT/T198-2004《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5.1.9
逆反射系数
7
底盘动态检验
方向盘最大自由转动量
8
方向盘外缘最大切向力
9
脚制动踏板力
10
手制动操纵力
11
车辆底盘部件检查
底盘间隙*
12
车速
车速表指示误差*
13
侧滑
转向轮横向侧滑量
14
台式制动性能
空载制动
轮(轴)荷
15
整车制动率
16
轴制动率
17
不平衡率
18
驻车制动率
19
加*载制动
加载轴荷
20
加载轴制动率
21
加载轴制动不平衡率
22
前照灯
远光发光强度
23
远光光束垂直偏移
24
近光光束垂直偏移
25
路试制动性能
行车制动性能
制动距离或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26
制动协调时间
27
驻车制动时间
序号
类别
项目/参数
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
序号
名称
3-1
汽油车
排气污染物
1.1
HC含量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 18285-2005《确定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简易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原则和方法》HJ/T 240-2005
机动车安全、综合、环保检验项目及判定标准
检验项目及判定标准
(机动车综合性能/安全性能/排气污染物)
序号
类别
项目/参数
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
(含年号)
序号
名称
一
综合性能检测
1
HC含量
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4.2
2
CO含量
3
光吸收系数
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23;24
序号
类别
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
编号(含年号)
序号
名称
二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
1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
尺寸参数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与方法》GB21861-2014
2
整备质量*
3
车辆外观检查
可见光透射比
4
喇叭声级
5
轮胎胎冠花纹深度
6
轮胎气压
7
安全装置检查
16
制动踏板自由行程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6.2
17
前照灯远光灯发光强度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8.2
18
前照灯远近光光束偏移量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8.1.1;8.1.2
19
喇叭声级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9.2.4
24
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4.2.3
一
综合性能检测
2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滑行距离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11.5.1
26
发动机无负荷功率
GB/T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7.6表
27
蓄电池稳定电压
28
充电电压
20
客车车内噪声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9.2.2
21
转向轮最大转角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7.5
22
转向盘操纵力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7.2.2
23
转向盘自由转动量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7.1
12
驻车制动力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6.13.3
13
驻车装置操纵力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6.5
14
车速表示值误差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11.4
15
制动踏板力
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6.3
1.2
CO含量
1.3
NOx含量
1.4
发动机转速
3-2
柴油车排气污染物
2.1
光吸收系数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3847-2005《确定压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的原则和方法》HJ/T 241-2005
2.2
最大轮边功率
2.3
烟度值
以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