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发表范文2篇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方面论文3100字_古代文学方面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方面论文3100字_古代文学方面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方面论文3100字_古代文学方面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古代文学方面论文3100字(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论文内容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现阶段,由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不足等多种原因,导致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科认知水准低下、教学时间短缺、教学模式陈旧滞后、学习内容浅显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思路由于现阶段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对中国古代文学重视程度低下等多种原因,导致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学时严重缩减,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演变成了文学史论,古代文学作品选的内容课时不断缩减,甚至取消。

这与大学教育注重理论开拓,忽视知识积累、强调创新观点,忽视基础学习的教学理论有关,也反映了学术界和各院校存在浮躁心态和泡沫学术的常态。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教师应该辅助和引导学生加强对有关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史的认识,作品选的渗入更有利于让学生开拓眼界,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教育要求。

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课时减少,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独特的课程特征:教学时间跨度大、教学内容繁多,教学任务繁琐。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这一课程从时间跨度上来看,设计前后3000年的历史,包括的作家、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其次,从设计学科上来看,中国古代文学这一课程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史学、哲学、美学和文献学等学科的内容,知识面广,内容跨度大,教学框架庞大。

但就现阶段来说,各院校注重理论实践,忽视知识积累、强调创新观点,忽视基础学习教学理论的教育背景下,导致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课时不断缩减。

虽然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是现在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这样知识面广、内容跨度大、教学框架庞大的学科并不适用。

古代文学专科论文

古代文学专科论文

古代文学专科论文古代文学专科论文范文我国对于古代文学的重视程度,造就了古代文学教学的高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们能够掌握到足够的古代文学知识,还要有足够的文学素养。

中国是一个古代文学发展相当兴盛的国度,对于古代文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古代文学专科论文范文一:古代文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研究大众化时代,使很多学生觉得古典文学的学习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还对现实的职业化没有太大的帮助,这样会无形中增加讲课的难度。

而作为汉语言文学中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的古文学,仍然有众多的群众基础。

据相关调查显示,有超半数以上的学生对古文学中的唐宋文学比较感兴趣。

而如何让这门课程在课堂上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主要。

教师应从自身出发,改变教学思路,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

一、引入情境,制造悬念为了使古代文学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应善于在课堂引入情境、制造悬念。

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基础,教师针对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些名篇,应将作品鲜为人知的内涵更多的挖掘出来,将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入,并对更多的资料进行搜集,尽量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将学生原有的认识颠覆。

如孟浩然的《春晓》,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围绕“落花”“风雨”的意向内涵,讲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句,究竟是表示喜悦,还是代表忧伤?和宋词相比较,区别究竟在哪里?通过这样的讲解,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再如,杜牧的《江南春绝》的“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诗句,很多人都有争议,认为此句描写失真,谁人见得千里绿映红?谁人听得千里莺啼?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引出质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如何更好地理解该问题。

这种如抖包袱的讲解方式,不但能将学生视野开阔,还能更好地理解文学的本质,让陈旧的内容更加富有新意,将学生学习古文学的兴趣激发出来,这比单纯的讲解写作特点和对作品主旨的提问等,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变换角度,转变思维教师在古代文学课堂上,对于作家作品的讲解,需要不断变换角度、转换思维。

古代文学研究分析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研究分析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研究分析毕业论文中国是一个古代文学发展相当兴盛的国度,对于古代文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试论古代文学史料与古代文学研究论文关键词:古代文学史料古代文学研究论文摘要:古代文学史料作为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具有着其自身重要的作用。

文学史料与历史实际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不可将文学研究与文学史料相等同。

本案主要阐述了古代文学史料是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因素以及新史料的发现对古代文学研究所产生的意义,旨在为广大研究者提供参考借鉴。

一、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文学史料研究中国的古代文学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其自身的整体性,就结构方面而言,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一) 史料的确认史料的确认仅仅只限于史料本身,其主要内容是对史料的有无进行全面查询,以确认文学史料的作者、时代与真伪等。

此外,对古代文学史料的确认实际上应归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之内。

对于研究方法来说,古代文学研究在这一阶段,与自然科学的研究相比,是具有相同特点的,其尊重客观事实,摒弃主观思维意识,在确认上采取的是形式逻辑的方法。

(二) 体悟分析层次所谓的体悟分析层次是在对史料确认的基础上,通过人们个人思想中所蕴含的感情体验,对史料的一种丰富、完善的过程。

人都是具有思想的,所以在史料确认方面,不会仅仅满足于文学现象呈现出的那种史实,他们将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体悟分析层次,进而产生一种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悟主要表现为对史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总结史料的一些规律变化、探析史料出现的原因等。

因为人们的看法观点不相同,所以分析理解的体悟也寻在不同。

体悟分析层次作为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过程,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 文学史料价值评判对文学史料进行价值评判的基础建立在体悟分析层次之上,在此基础上对文学史料进行科学的价值评判。

之所以产生价值评判这一阶段,是因为文学研究者对自身的定位高于体悟分析层次,他们一般按照某些组织、社会、集团以及个人等需求,制定合理的文学史料评判标准,进而对自身所掌握的文学史料的意义、地位以及作用等方面进行减值评判。

古代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古代文学作为我国文学教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传播我国古代辉煌文化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一:民办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思索摘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在高校相关专业中面临困境,在民办高校尤为明显。

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在民办高校中的现状及其原因,并就其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文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也是相关专业如秘书学、新闻学、广告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长期以来承担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学传统的神圣使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民办高校的中文及相关专业中,中国古代文学也是必设课程之一。

然而,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与社会、市场的全面“接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其危机远甚于公办综合性高校,令人深思和忧虑。

分析这种影响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1)专业和课程的调整。

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学历+职业技能”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因此,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坚持的是市场导向和学生需求为本位。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换以面目,甚至被取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课时一再被压缩。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为128课时,非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仅为96课时,与传统课时数相去甚远。

古代文学的学科综合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课时的大量缩减,必然会影响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延续性,许多知识点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2)文学边缘化的大形势。

这是目前高校文学课程面临的共同难题。

文学不再是青年学生心目中神圣的梦想,他们唯“技能”是图,以好工作为大学学习的终极目标。

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成为古代文学和其它文学课堂上教师被问到最多的一句话。

重技能训练轻人文审美、重实用课程轻文学课程成为高校诸多专业的不争事实,文学课程的社会价值遭到无情的怀疑,这里面不仅仅是学习者的原因,更有教学决策者和教学实施者的原因。

古代文学参考论文

古代文学参考论文

古代文学参考论文古代文学参考论文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已经具备一定的范畴理论。

中国古代文学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古代文学参考论文篇1试谈中国古代文学的桥意象“桥”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以便通行的建筑,是跨越障碍的工具,其最基本的作用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特有的一个重要理论,即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言不尽意”的遗憾,明晰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成功地建构了中国古代文学特有的含蓄、凝练、朦胧的意境美。

“桥”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在各种文学体式中经常出现,运用非常广泛。

《诗经·大雅·大明》写周武王之母太姒来归的情景:周文王亲自迎亲于渭水,渭水无车,于是立即“造舟为梁”,以通亲好,显示了周文王对太姒的真挚感情和遇事果断的魄力。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1](P100)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的最早的咏桥诗句,开中国古代文学桥意象的先河。

桥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情况进行解析。

一、构成画境的元件桥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首要内涵就是通过展现桥的实用性和外在美,在文学作品中形成以桥为点睛之笔的优美画面,给读者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刘禹锡《竹枝》:“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2](P108)就很好的写出了桥的实用价值。

桥是连接两岸的纽带,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桥上春雨、桥下江水、桥边新柳、桥上川流不息的人流,共同构成一幅以桥为中心充满生机的小村初春图,表现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乔吉《(双调)水仙子·吴江垂虹桥》:“飞来千丈玉蜈蚣,横驾三天白螮蝀,凿开万窍黄云洞。

看星低落镜中,月华明秋影玲珑。

赑屭金环重,狻猊石柱雄,铁锁囚龙。

”[3](P620)写出垂虹桥的雏高大长、装饰精美,反映了当时桥梁建筑的水平之高,让读者于千百年后仍然可以在想象中领略此桥的壮美。

古代文学赏析论文3200字_古代文学赏析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赏析论文3200字_古代文学赏析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赏析论文3200字_古代文学赏析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古代文学赏析论文3200字(一):论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中的创新性思维培养论文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当前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复合型人才逐渐成为社会实现良好发展的趋势。

这就需要对人才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古代文学作为对创新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学科,对人才创新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具有显著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古代文学创新性思维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中创新性思维的应用。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需求也呈现增多趋势。

古代文学课程作为高校教学中具有较为重要地位的学科,通过不断加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可以促使创新性思维的人才得以有效培养,且创新性思维人才逐渐成为社会不断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在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教学内容较陈旧、教学特点缺乏明确性、教学方式较陈旧等缺陷,这就会对人才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如何通过古代文学赏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促使学生思维得以有效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古代文学教学创新性思维的意义创新作为人类社会实现进步和良好发展的灵魂,创新性思维通常为人类思维实现有效发展的最高模式。

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创新性思维具有显著的作用。

而人类思维创新,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创新,因此教育创新是当前社会实现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古代文学作为高校教学中的一门传统学科,其对学生所具备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指导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相关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学生对古代文学进行感受、分析、欣赏,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对学生所具备的想象思维进行培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最重要的就是在古代文学的实际教学中,实现教育的创新和思维的创新。

同时,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民族的情感、智慧、精神等相关内容的体现,从一定角度讲,古代文学属于极为重要的一门人文学科,其对学生所具备的人文素质的发展以及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古代文学论文(共10篇)

古代文学论文(共10篇)

古代文学论文(共10篇)古代文学论文(一): 我的论文是古代汉语,不是古代文学.是具体的字,结构的分析.字体结构中,最原始的是“形”,象形,如甲骨文与金文(钟鼎文);其次是“音”,象声,后世所创的篆隶楷行草大都有其影子,隋唐之时才有“平上去入”的音声变化划分,之前能用而不能分,是一个难点;还有,“义”,古文学中讲的是本有义和象征义,不像现代文学里明朗区分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但又几乎随处可见其应用之处……希望能帮到你!古代文学论文(二): 什么叫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到了现当代,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古代文学论文(三): 中国古代文学家文集.像《唐宋八大家文集》之类的.具有收藏意义的.附1:1.《楚辞学论文集》姜亮夫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22.《唐诗论文集续集》刘开扬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3.《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4.《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北京:中华书局,1961.65.《楚辞论文集》游国恩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16.《乐府诗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 1957.6,7.楚辞论文集游国恩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18.谁是诗中疏凿手:中国诗学研讨会论文集莫砺锋编 2023.7,9.两小山斋论文集罗〓烈著北京:中华书局,1982.710.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11.楚辞论文集蒋天枢撰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712.楚辞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 ,13.诗经研究丛刊: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十三辑中国诗经学会,河北师范大学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23.1014.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诗经学会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23.15.切问切.1981-2023:复旦诗派理论文集许德民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916.唐诗论文集刘开扬著北京:中华书局,17.东坡词论丛素轼研究论文集第一辑苏轼研究学会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8.李清照研究论文集济南市社科研究所编北京:中华书局,1984.519.词学研究论文集 (1949-1979)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古典文学研究室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320.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曹道衡著.-新1版北京:中华书局,2023.921.李白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编.-1 中华书局/1964.4附2:1、《胡适学术文集》中国文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8.2、《中国文学论丛》钱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83、《中国文学:古代与现代》王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54、《中华文学评论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45、《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6、《戴震文集》中华书局/1980.127、《冯友兰先生纪念文集》陈岱孙,季羡林,张岱年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08、《王国维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5古代文学论文(四):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著作有哪些【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 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980年《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是在四卷本基础上精选编辑而成,共选中国古代、近代文学批评论文(含论诗诗)66种,其中先秦5种,两汉4种,魏晋南北朝5种,唐8种,宋10种,金1种,元2种,明9种,清11种,近代11种.书中按作者时代编次选录,入选各篇,其与文学理论无关部分,采取节录方式,并有注明.凡入选文字,均兼采各种版本加以校勘,正文以一本为主,于篇末注明版本出处.在每篇正文之后,有注释与说明文字.全书选目精审得体,注释重字词训释,浅易明晰;说明既能阐发文本大意,又能明其渊源流变,于初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者,最为便利.文心雕龙注(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书,全书分上下两编,各包括25篇.上编前5篇带有导论性质,后20篇分述各文体特征与流变;下篇25篇主要讨论文学创作风格与批评的原则、方法,以及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等,末篇《序志》为全书序言.范注以清人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为底本,参以孙仲容手录顾千里、黄荛圃合校本,谭复堂校本,日本铃木虎雄校勘记和赵万里校唐人残写本,并吸收了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等研究成果,进行校勘与注释.范注不限于疏通文句,凡与理解文本有关的文献,均详细引录,故与各种注本比较,最为详赡.书前附有铃木虎雄《黄叔琳文心雕龙校勘记》的“绪言”和“校勘所用书目”亦便于学者参考.诗品注 (梁)钟嵘著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钟嵘《诗品》是一部专论五言诗及其诗人的文学批评著作,作者选择从汉到齐梁间诗人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评第,并在作家作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钟嵘提倡“自然”与“真美”的诗歌理论批评风格.陈注参照多种版本,进行整理,并作注释,清通简要,便于初学.书后附录“诗选”,系注者所辑录钟嵘《诗品》论及的作品,尤便于读者检核、参考.书末缀有注者跋语,对钟嵘选诗、评第略有论及,亦具启发意义.沧浪诗话校释(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严羽《沧浪诗话》是一部以禅喻诗、着重探讨诗歌形式和艺术性的著作.郭氏此书以明嘉靖本为底本,参考《诗人玉屑》所引加以校订,注释于胡鉴《沧浪诗话注》、胡才甫《沧浪诗话笺注》颇多节取,并兼采陶明《诗说杂记》中有关解释沧浪的论点.书前有“校释说明”,于沧浪之版本、观点作出简要的梳理与评价.书中依据原著《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顺序,分作“校”“注”“释”,校文多为考异,有纠谬之功;注文重在词语典故的出处,简要清明;释文在渊源探究与理论发明,兼具导读作用.书后附录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有助读者对严氏诗学观的了解.该书为目前和研究《沧浪诗话》最为详明的著述.原诗(清)叶燮著霍松林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叶燮《原诗》是一部推究诗歌创作本原、以反对文学复古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理论批评著作,分为“内篇”“外篇”,其中关于“正”与“变”、“识”“才”“胆”与“理”“事”“情”诸端探讨,均多真知灼见.霍氏校注,以《清诗话》为底本,用叶燮《已畦集》本校勘,对《原诗》进行校正、分段、标点、笺注.书前冠有“前言”,对《原诗》理论思想与风格作简要介绍与评价,书中笺注着重于引语的出处和有参考意义的材料,词语一般未作解析.艺概 (清)刘熙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刘熙载《艺概》是一部谈文论艺的理论批评著作.作者讨论文艺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全书包括《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部分.刘氏在《叙》中自谓其评论方法是“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即用简炼的语言,作突出重点的评论,通过“触类引伸”,来显示复杂的内容.综观全书,尤其是论文、诗、词、赋的部分,其对作家作品的评定,对文学形式的流变,对艺术特征的阐发等,时有卓见确论.该版《艺概》,系王国安依据清同治十二年(1873)原刊本整理,加以标点,对原本个别错字,亦予纠正.书前有王国安所撰“前言”,对原书有条分缕析的介绍.人间词话新注王国维著滕咸惠校注齐鲁书社1982年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人间词话”,下卷为“人间词话附录”.上卷系根据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本整理而成;下卷系辑录《人间词话》以外的王氏零星论词言论.全书有“校”“注”两部分.“校”说明与其它版本(特别是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本作比较)文字重要不同之处,可见作者对史料的掌握程度和对文献的精审态度.“注”是参照旧注加以补充修订而成.其引文亦能注明出处,使人一目了然.书前有周振甫《序》和滕咸惠自撰的论文《略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其中滕文于《人间词话》的“境界说”以及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论述较详,可供读者参考. 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 1984年《谈艺录》系钱钟书的一部以探讨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思想为主的说诗谈艺著作.本书为1984 年开明书店初版的修订本,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原书旧貌,仅稍有删改润色,计91条;下编乃对旧作进行逐处修订与增益,是为“补遗”,计18条.作者在新版《引言》中说:“上下编册之相辅,即早晚心力之相形”,可见此书堪称集作者一生谈艺之精髓.钱著对中国古代诗歌之本事、考据、风格、理论多有涉及,然综观其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因小见大,如作者采用古代诗论评点方法,从细微入手,却能于中阐发诸如唐、宋诗之分类的重要理论问题.二是博中取精,亦即作者立条极为博杂,然对所及问题的认识,如“诗乐离合”“桐城诗派”等,皆极为深透.三是中西合壁,这于书中引录文献与理论思想,均可见作者融会中西文化艺术的学养.该书知识丰厚,论析精辟,是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必读佳作.古代文学论文(五): 国学经典读后感论文500字以内《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齐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如此之宏著怎一个"梦"字解决呢不错,《西游记》它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这儿,我只从弗洛伊德的"梦"论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析《西游记》.为了能使《西游记》的创作与梦联系上,我们先来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创立初期,由于他得天独厚的文学素养,他选择了与"语言"有密切联系的"谈疗法"来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来,精神病人被封闭压抑了的内心障碍,可以经由语言交谈而得以宣泄或净化.可见,精神分析学说在初期阶段就与文学理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重视,考察病人的语言反应到对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语误,笔误,读误的心里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与作家的文学创作现象联系到一起了.这种联系实际上在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诞生的《梦的解析》(1900)一书中已显出端倪. 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学创作上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作家与精神病患者联系在一起,而这一联系的桥梁就是"梦".弗洛伊德认为,作家的写作也是在做梦,只不过是在非睡梦状态下作梦,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内心无意识本能的变形显现,欲望的替代满足.我们往往会说自己作的梦是混乱,荒谬的,完全是一种变了形的东西.古代文学论文(六): 古典文学有哪些?(加作者)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整理。

古代文学鉴赏论文3800字_古代文学鉴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鉴赏论文3800字_古代文学鉴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鉴赏论文3800字_古代文学鉴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古代文学鉴赏论文3800字(一):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实践探索摘要: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涌现出许多璀璨的文学作品,成为时代的标志与象征。

自古以来就有对前人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习惯,我国古代文化鉴赏史与创作史相辅相成,自成体系。

通过研究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模式,能够掌握各个朝代的文学鉴赏理论,熟悉其中的规律与根本,有利于掌握文学作品的内涵与结构,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与审美水平。

笔者通过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概念,分析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意义,提出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实践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视角转换;实践探索一、古代文学作品概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种类繁多,较为出名的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难得的瑰宝,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涵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

这不仅代表着我国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与经久不衰的顽强生命力,还是我国文人雅客的先进思想与精神的集合体,是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我们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能够从中接触到作者内心所想、所感、所愿,能够历经历史的长河,跟千年之前的知音共享同一段经历与情感,产生思想与精神上的共鸣,这是文学作品带来的力量,也是千年之前的文人雅客带来的美妙交流。

二、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意义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教材共四本,从上古神话到先秦两汉,从三国历史到唐宋元明,直至清末民国之前,都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范围之内,整个教学时间大约为两年,但远远不能将其中的文化精髓一一讲解详细。

从文学鉴赏本身的内容来看,较为传统的鉴赏方法主要是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了解其出现的政治、经济、思想与社会四个方面的原因,之后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题目内涵、作者生平经历,在了解这些基本内容之后,就需要结合古代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中的思想内涵、艺术手段、艺术特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论文发表范文2篇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大学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建议【摘要】中国是一个古代文学发展相当兴盛的国度,对于古代文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我国对于古代文学的重视程度,造就了古代文学教学的高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们能够掌握到足够的古代文学知识,还要有足够的文学素养。

但是,现在教学中,老师们大都注重了对学生们知识的灌输,却忘记了培养学生们拥有足够高的文学素养,这就导致了教学的不够成功。

本文就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进行分析及探究,并提出更好的改良建议,提高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教学建议0.引言在新课程标准实行之后,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就遇到了极为艰巨的挑战,新课程标准中诸多的新观念,都很难被在古代文学中沉浸依旧的老师们所接受,这就使得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观念大大的落后,也就导致了其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高。

想要使得古代文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就需要老师们能够接受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下面,我们就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提出几点可行且有效的建议。

1.选择课本的要求老师给学生讲课需要依靠课本作支撑,通过课本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以及文化内容。

因此,课本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老师选择的课本,也会影响老师教学的方法,并且能够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之中,老师们对教材的选择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及实用性,能够适应各个阶段的学生们去学习,还要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点。

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之中,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与古代文学所相辅相成的,目前的教材虽然已经逐步的将历史文化融入到古代文学的教学之中,但是对于民族的习俗与文化却并没有突出的表现。

实际上,在古代文学中有相当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与习俗的背景之下所创作的,而且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还能够增强文学作品本身的时代感。

为了能够更好的去针对学生们的学习,教材就应当选择具有民族多元化、具有丰富民族内涵的文学课本,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民族精神、民族风俗等进入到文学课堂中来,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的学习中树立起民族观念,能够去了解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让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去弘扬民族文化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中华民族的合格接班人。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隋唐五代的文学发展和唐文学的整体风貌,老师可以引入一些有关当时的诗歌作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

例如介绍初唐时期的诗坛,必须要说到的就是贞观时期的师风和上官体。

贞观时期诗风,由开始刚健质朴的言志、咏史转向模仿六朝。

题材上多奉和应制,声律词藻趋于精美,风格趣味贵族化,宫廷化。

再如,“上官体“是以上官仪为代表的“绮错婉媚”的诗风,具有重视形式技巧,追求声律之美的倾向。

对唐代律诗的形式定型有一定作用。

老师在讲解“上官体”的时候可以引入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帮助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我在一次文学课的讲解时,谈到了上官体的特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我列举了一首诗歌《入朝洛堤步日》: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通过对诗歌的具体韵律分析和情感解析,帮助同学们了解“上官体”的特点,和身后韵味。

2.学生人格的培养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许多的古代文学类别都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出现了很大的危机。

古代文学,本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其中,我们应当充分的去运用其带来的教育作用,在精神与思想上去引导学生们,将文化内容、民族情怀以及社会背景等内涵灌输到学生的思想当中。

古代文学课程的开展有助于提高现代社会人民的素质,同时有助于传承我国文化精神,发扬我国的民族精神气节。

古代文学课程蕴含着中国古代数千年的文化,包含着各种人生经历以及人类智慧,开展这门课程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今天这个时代变换极快的现代社会中,很多在校的学习古代汉语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该专业的大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正确的面对问题,不惧怕问题,用乐观的人生态度面临困难。

在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这方面古代文学对于学生品格的培养以及人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养成好的人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为了增加学生对苏轼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情怀。

一般情况下老师要讲解关于苏轼知识的时候,都会提前让学生做好课下的预习,然后在讲解的时候给大家讲解苏轼一生的情况,苏轼作品的特点以及他在作诗作词方面的主要成就,以及他的代表作。

这样一来学生完全失去了兴趣。

为了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我举办了一场以“我眼中的苏轼”的演讲。

学生需要做好课下的复习,和资料的整理,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将自己准备好的演讲资料,给大家展示出来。

采用这样的方式增加了课堂的乐趣,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更加的全面。

3.学生基本功的养成就目前来说,根据学生不同的文化基础,以及学生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学生在学习古代汉语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题。

所以说,语言基础是古代文学专业的学生们所必须要重视的。

由此可见,如果学生不具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扎实的文学功底在学习相关的古代文学知识的时候会存在很大的难度,这也是他们在这门课程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古代文学包含的内容十分的丰富,主要有:文学、历史、美学、哲学、语言等多种内容,需要学生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做支撑,也是学生学习诗词内涵的基本要素。

古代文学包含的内容十分的丰富,主要有:文学、历史、美学、哲学、语言等多种内容,加入学生没有好的基础学习古代文学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并且,更不可能通过几句简单的文字描述就能联想到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诗人的感情变化。

所以,学生要想掌握好古代诗词的特点就需要对诗歌中的生僻字还有诗歌的韵律特点等有一定的了解。

例如清代作家吴乔在他的《围炉诗话》卷四中云:“读诗与作诗,用心各别。

读诗心须细密,察作者用意如何,布局如何,措辞如何。

如织者机梭,一丝不紊,而后有得于古人。

只取好句,无益也。

作诗须将古今人诗一帚扫却,空旷其心,于茫然中忽得一意而后成篇,定有可观。

”这段话介绍了阅读文章与创造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

每一部优秀的作品以及具有特点的文章都需要创意,来表达独特的意思,最终交由读者进行品鉴。

读者对这部作品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对文章的看法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4.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以及提高在传授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水平上,不断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以及创新能力是现代古代文学教育的主要目的。

故而,具备实际的应用能力也是古代文学教学所要面临的根本问题。

学生的古代文学水平主要通过写作、说话等方面体现出来。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故而,在开展古代文学课程的时候,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实际运用古代文学的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塑造高素质人才。

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运用它,在写作中尝试使用古代文学的优点进行创作。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古代文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老师可以在课上进行情境创设以及多媒体联合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使用相关的语句。

我特意编排了小的情景剧。

大概内容为:一个人由于出了车祸,失去了自己的一条腿,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渴望,仍然在努力奋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哪句诗来形容。

这时一名学生举手答道:《周易》中曾经记载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教学中融入生活中的典型例子,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古代文学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体现我国民族气节、文化内涵的重要产物。

古代文学包含的内容十分的丰富,而且内容历久弥新,具有很强的文学价值以及历史价值,而且对于现代人们的思想品德以及道德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需要在学习古代文学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开阔自己的事业,不断的进行自身品格的升华,最终能够达到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新高峰。

【参考文献】[1]龙文玲.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高教论坛,2007,04:61-63.[2]张毅.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龙岩学院学报,2009,06:92-94+103.[3]李晓明.地方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j].湘南学院学报,2011,04:89-91.[4]孔英民.论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改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7:35-36.[5]张萍.关于加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策略[j].中国教师,2014,s1:77.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二: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传承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在华夏民族内部沧海桑田巨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

中国现代文学利用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形式阐明现代化的科学民主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

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是一脉相承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继承。

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为研究视角,针对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之间的联系展开讨论。

旨在为进一步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贡献力量,推动现代文学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语境;古代文学资源;传承前言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提高。

文学作为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文化产品,在陶冶情操、愉悦精神方面甚至精神文明建设层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文学的消费者数量不断攀升,使得文学市场欣欣向荣。

现代文学面临如此发展环境,必须进一步挖掘古代文学资源,提高现代文协的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因此,笔者针对“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一题的研究谈论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现代文学语境概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被打破,中国的国门从此打开,中华儿女开始漫长的屈辱与斗争的历程。

广大知识分析不堪接受侵略的屈辱,文学界开始觉醒,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产生。

那么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哪些岁月如斯?现阶段中国现代文学面临何种语境上的危机呢?笔者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娓娓道来:(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有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自发革新的一种文学发展形式。

现代文学倡导通过直白的语言文字表达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政治生活的期待、对民族兴亡的认知。

现代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科学民主思想,在艺术表达形式上创新、多样,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都是现代文学的体裁。

在抒情方式、叙述方式、描写手段以及结构特征上,无不体现新时代的创造思维。

从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到郭沫若的新诗《女神》《屈原》都是现代文学的轨迹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