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化设计方法的服务机器人结构设计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模块化设计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模块化设计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模块化设计是指将其机械结构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功能和特点,并能够相互组装和拆卸,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
其目的是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修性,同时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
模块化设计一般包括机器人的基座、臂架、关节、手爪等部分。
基座是机器人的底座或平台,用于支撑机器人的其他部件。
臂架是机器人的运动部分,可以通过关节连接进行伸缩和旋转,实现机器人的多自由度运动。
关节是连接臂架和基座的枢纽部件,允许机器人进行多轴关节运动。
手爪是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用于捕捉或操纵物体。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和任务特点将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划分为几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具有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进行自主设计和制造。
同时,这些模块之间应具有一定的标准接口和连接方式,以方便组装和更换。
模块化设计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根据具体任务的需要对机器人的结构进行快速定制和扩展。
例如,如果一些任务需要机器人具有更大的工作范围和精度,可以通过增加臂架或关节的数量来实现。
如果需要机器人具有更强的抓取能力,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更换不同类型的手爪。
另一个优势是模块化设计可以简化机器人的维修和维护工作。
由于机器人的各个模块相对独立,当一些模块发生故障或需要维修时,只需要更换或修复该模块,而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
这大大减少了维修时间和成本。
此外,模块化设计还可以降低机器人的制造成本。
由于机器人的各个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重新组合和配置,可以实现多样化、灵活化的生产。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生产线的设备投资和维护成本。
同时,模块化设计还有利于机器人的标准化生产和批量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修性,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
它是实现机器人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制造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工业4.0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模块化机器人平台设计

模块化机器人平台设计在现代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器人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机器人市场需求,模块化机器人平台设计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方式。
模块化机器人平台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模块化机器人平台进行设计。
在硬件方面,模块化机器人平台应该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使得机器人的各个功能模块可以独立设计、制造和更新。
每个模块都应该具备标准化接口,以便于不同模块之间的互换和组合。
这些模块可以包括运动模块、感知模块、执行模块等。
运动模块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电机和传感器实现,以实现不同速度和精度的机器人运动。
感知模块可以包括摄像头、声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以便机器人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执行模块可以包括机械臂、抓取器等,以实现物体的抓取和搬运功能。
这些模块可以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不同功能的机器人的组装和升级。
在软件方面,模块化机器人平台应该提供一个易于使用的软件开发平台,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地开发和修改机器人的功能。
软件开发平台应该提供一套强大的API和库,以支持开发者编写自己的代码。
此外,软件开发平台还应该提供一个模块化的架构,以便用户可以自由地组合和配置各个功能模块。
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地选择和定制机器人的功能。
同时,软件开发平台还应该提供一个模拟器,以方便开发者在电脑上进行模拟和测试。
模块化机器人平台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安全性和可靠性。
安全性方面,模块化机器人平台应该采用安全控制系统,以确保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威胁。
其中,运动模块应该具备碰撞检测和避障功能,以避免机器人与障碍物或人员产生冲突。
同时,模块化机器人平台应该采用可靠的通信协议和安全机制,以确保模块之间的准确传输和保密性。
总之,模块化机器人平台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模块化设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定制机器人的功能模块。
机器人模块化设计的说明书

机器人模块化设计的说明书1. 引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工业生产、医疗保健、家庭服务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和效率提升。
而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则是实现机器人多功能、多样化应用的关键之一。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机器人模块化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实施步骤,旨在帮助用户理解和应用这一理念。
2. 理论基础2.1 模块化概念模块化是指将一个系统或产品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特定的功能。
这种设计理念使得模块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同时也方便了模块的替换和升级。
在机器人设计中,模块化设计能够使机器人的功能、结构和性能更加灵活可变。
2.2 机器人模块化设计的优势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具有以下优势:- 可扩展性强:通过添加、替换或调整模块,机器人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和应用。
- 维修和升级便捷:模块化设计使得机器人的维修和升级更加方便,只需更换故障模块或升级模块即可。
- 技术共享和复用性高:模块化设计促进了不同机器人之间的技术共享和模块的复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3. 模块化设计原则在进行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功能独立性:每个模块应具备独立的功能,能够直接实现一项或多项任务。
- 接口标准化:模块之间的接口应定义清晰,遵循标准化的接口规范,确保模块的互换性。
- 通信协议一致性: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协议应保持一致,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 硬件兼容性:模块化设计中应考虑到硬件的兼容性,以便不同模块可以互相匹配使用。
- 模块尺寸统一:模块的尺寸应统一规范,以方便组装和替换。
4. 模块化设计步骤4.1 分析需求:首先,对机器人的功能和应用进行全面分析,明确需要哪些模块来实现这些功能。
4.2 划分模块: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机器人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实现一个或多个功能。
4.3 设计接口:为每个模块设计清晰的接口,明确输入输出的接口规范和数据格式。
4.4 开发模块:根据模块设计的接口规范,分别开发各个模块,确保模块能够独立运行和通信。
模块化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模块化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智能机器人需求的提高,模块化机器人成为了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模块化机器人具有可拆卸、可组合的特点,使得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进行灵活的组装。
本文将探讨模块化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一、模块化机器人的设计原理模块化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基于模块化思维和模块化技术。
模块化思维强调将机器人的各个部分划分为相互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特定的功能,模块之间可以进行组合和替换。
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模块化技术是实现模块化机器人设计的基础。
主要包括模块标准化、接口设计和通信协议等方面。
模块标准化是指将机器人的各个模块进行统一的尺寸、接口和电气连接方式设计,以便于模块之间的组装和替换。
接口设计是指为每个模块设计合适的接口,使得模块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通信协议是指定义模块之间的通信规则和数据格式,以保证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
二、模块化机器人的实现方法模块化机器人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
在硬件设计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模块化设计的硬件结构,例如模块化机械臂、模块化传感器等。
其次,需要进行模块标准化设计,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尺寸和接口兼容。
此外,还需要考虑模块之间的电源供给和电气连接方式,以确保模块之间的正常工作和通信。
在软件设计方面,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设计一个适合模块化机器人的操作系统,以管理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协作。
其次,需要设计模块之间的通信协议,以确保模块之间的正确交互。
此外,还需要设计模块化机器人的控制算法和路径规划算法,以实现机器人的智能化操作和任务执行。
三、模块化机器人的应用前景模块化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
首先,模块化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线上,实现自动化生产和灵活的任务分配。
其次,模块化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医疗领域,实现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的定制化设计和灵活组装。
工业机器人的可扩展性与模块化设计

工业机器人的可扩展性与模块化设计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工业机器人的可扩展性和模块化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工业机器人的可扩展性和模块化设计对于制造业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特性。
一、工业机器人的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是指工业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任务和需求的能力。
在不同的生产线上,需求和任务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工业机器人需要能够适应这些变化。
可扩展性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1. 硬件可扩展性硬件可扩展性指的是工业机器人的硬件结构能够方便地进行扩展和修改。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工业机器人应该采用模块化设计,即将机器人的各个部件拆分为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修改和升级。
例如,可以将机器人的机械臂、控制系统、传感器等部件设计为独立模块,这样在需要扩展或升级时可以只更换或添加相应的模块,而无需对整个机器人进行改造。
2. 软件可扩展性软件可扩展性指的是工业机器人的控制软件能够方便地进行扩展和修改。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软件应该具备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以应对不同的任务需求。
通过采用开放式的软件平台和标准化接口,可以使不同厂商的软件能够互相兼容和集成。
此外,软件的架构应该具备良好的模块化设计,使得不同的功能模块可以独立开发和修改。
二、工业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实现机器人可扩展性的关键。
模块化设计将机器人的各个部件拆分为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接口。
模块化设计具有以下优势:1. 易于修改和维护模块化设计使得机器人的各个部件独立存在,因此在需要修改或维护某个部件时,可以只处理该部件而不影响其他部件。
这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2. 提高生产效率模块化设计使得机器人的部件可以独立生产和测试,然后再进行组装。
这样可以并行进行生产和测试,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3. 客制化生产模块化设计使得机器人可以灵活地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配置和定制。
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从而实现个性化的生产。
基于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服务机器人结构设计

21 0 0年 2 月
机
电
工
பைடு நூலகம்
程
V0 . 7 NO 2 12 . Fe b.2 0 01
J u n I fM e h nc l& El crc lEn i e rn o r a o c a ia e tia g n e ig
基于模块化设计方法 的服务机器人结构设计
性 的 设 计 和 研 制 , 同 应 用 的 机 器 人 机 械 结 构 事 实 上 不
种 模 块 化 结 构 设 计 方 案 , 行 模 块 化 结 构 分 析 , 细 介 进 详
绍各模 块 的功 能定 义 和 结 构设 计 。 实验 结 果 证 明 : 其 具有 良好 的移 动特性 , 各模 块 的性 能达 到设计 要求 。
了模块 化划 分 , 并对传 动结 构布局 、 动 实现 、 传 身体 稳 固性 、 块化 结构设 计等 内容 进行 了详 细 阐述 。样 模
机 组 装 及 实验 结 果 表 明 , 于 模 块 化 设 计 方 法 的 服 务 机 器 人 产 品 开 发 周 期 短 , 性 能 达 到 了设 计 要 求 。 基 其
Ke y wor ds:m o u a ia i n: s r i e r b t t.c ur ld i n d l r z to e v c o o ;s l a esg T u
0 引 言
随着 科学 技术 的发 展 和礼 会 的进 步 , 器 人 的 应 机 用领 域越 来越 广泛 , 传 统 的 T业 领 域 向军事 、 从 医疗 、 服 务等各 个 领 域 渗 透 。传 统 的 机 器 人 没计 主 要 面 向特定 的应用 场合 , 械 结 构往 往 根 据 应用 展 开 定 制 机
机器人软件架构设计与实现

机器人软件架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医疗健康、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物流等多个领域。
机器人软件架构设计与实现是机器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器人软件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机器人软件架构设计的实现过程和具体实现方法。
一、机器人软件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机器人软件架构设计是机器人技术的核心部分之一,它涉及到机器人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现过程。
在机器人软件架构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模块化设计机器人软件架构设计应该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原则。
这样,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复杂度,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同时,模块化设计也可以方便程序员进行软件开发和测试,使得软件开发的效率更高。
2. 层次化设计机器人软件架构设计应该采用层次化设计的原则。
这样,可以将复杂的机器人软件系统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一层都有自己的职责和功能。
这样,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耦合程度,从而增强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适应性设计机器人软件架构设计应该采用适应性设计的原则。
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和不同的机器人系统需求,灵活地选择适合的软件设计和实现方法。
这样,可以让机器人软件系统更加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使用场景,提高机器人的应用价值。
4. 可重用设计机器人软件架构设计应该采用可重用设计的原则。
这样,可以让机器人软件系统的模块和组件可以被重复地使用在不同的机器人系统中。
这样,可以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和风险,提高机器人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质量。
二、机器人软件架构设计的实现过程机器人软件架构设计的实现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机器人软件系统的功能和需求首先,需要确定机器人软件系统的具体功能和需求,包括机器人系统的目标和应用场景、机器人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机器人软件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等。
这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设计和实现方法。
机器人结构设计案例详解

机器人结构设计案例详解机器人结构设计听起来就很酷炫,就像搭建一个超级未来战士一样。
咱先说说机器人的骨架部分,这就好比人的骨头架子,得足够坚固又不能太重。
要是用那种特别脆的材料做机器人的骨架,就像用饼干搭房子一样,稍微动一动就散架了,那肯定不行。
我有次看一个小团队设计机器人骨架,开始就没考虑好材料的强度和重量的平衡,结果机器人做出来走两步就嘎吱嘎吱响,感觉像个病恹恹的老人。
那应该怎么办呢?可以选用一些合金材料,既轻便又结实,就像给机器人穿上了一层轻便的铠甲。
再讲讲关节部分,这可是机器人活动的关键之处。
关节就如同人的手肘和膝盖,要灵活自如。
要是关节设计得很僵硬,机器人的动作就会特别机械、笨拙,就像木偶被几根不太灵活的线牵着一样。
我记得有个朋友想做个跳舞机器人,结果关节设计得不好,那跳起舞来简直就是灾难,就像个喝醉了酒的大汉在乱扭。
好的关节设计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说摩擦系数得小,这样转动起来才顺畅。
这就好比给关节抹上了一层超级顺滑的油,让它能自由地伸展弯曲。
而且关节的连接方式也很重要,要是连接得松松垮垮,机器人就像散了架的乐高积木,没有一点稳定性;要是连接得太紧,又会限制活动范围。
还有机器人的外壳,这就像是机器人的衣服。
外壳不仅要美观,还要能保护内部的零件。
如果外壳太薄,就像给机器人穿了一层纸做的衣服,稍微有点碰撞就破了,内部的零件也就跟着遭殃。
我见过一个机器人,外壳设计得特别酷炫,但是特别容易坏,就像花瓶一样中看不中用。
而如果外壳太厚太重,又会影响机器人的灵活性,就像给一个运动员穿上了厚厚的棉袄让他去比赛。
在设计机器人的结构时,还得考虑动力系统的布局。
动力系统就像是机器人的心脏和肌肉,给机器人提供能量让它动起来。
要是动力系统布局不合理,就像人的心脏长错了位置一样。
比如说,如果把动力源放在一个特别偏的位置,机器人在运动的时候就容易失去平衡,就像一边肩膀扛着很重的东西走路,走起来歪歪扭扭的。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也是个大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TP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51(2010)02—0001—04
Structure design of service robot based on modular design method SHU Chan91,XIONG Ron92,FU Zhou—don91
X
图2位姿描述
万方数据
图3驱动轮结构
第2期
舒畅,等:基于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服务机器人结构设计
·3·
(1)驱动轮采用与减速器输出轴直连的传动方 式,结构紧凑,并简化了传动机构。
(2)在传动机构中加入一对深沟球轴承,使车轮 带来的径向力作用于支架,减速器输出轴只承受扭矩, 避免了减速器输出轴上受到过大的径向力而影响减速 器的寿命。
本研究面向各类服务机器人的应用需求,提出一
种模块化结构设计方案,进行模块化结构分析,详细介 绍各模块的功能定义和结构设计。实验结果证明:其 具有良好的移动特性,各模块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1模块化结构分析
机器人模块化体系结构是指对机器人各功能构件 进行模块化、标准化分解,实现软、硬件分离与功能独 立化,充分体现面向不同应用领域的可重构的通用机 器人的总体系统概念设计”·。国内外观点认为,为推 进服务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必须研究模块化 的机器人体系结构,将不同功能构件作为组成机器人 系统的元素,最终通过集成这些模块来构建满足用户 需求的机器人系统。
(5)
将;=(壶夕台)7代入,可得:
图1机器人模块构成
下面对不同模块进行详细介绍。
2行走模块设计
行走模块是机器人的移动驱动单元,目前应用较 多的移动方式通常有车轮式、履带式、关节式和复合 式。这里介绍一种(2,0)排布的车轮式行走模块口。。 该行走模块采用双电机差速控制2个驱动前轮,通过 控制左右轮转速来实现移动,具有精度高、转向灵活等 优点。每个驱动轮结构相同且相互独立。
(3)轮毂和轴采用锥面涨紧套进行连接,这种连 接不会削弱连接轴、毂强度,并具有易拆卸、无间隙、对 中性好、传动力矩大等优点。
(4)模块结构独立,通过各模块上设计的标准化 机械接口可方便地进行组装。
3身体框架设计
服务机器人的身体框架用于连接其他模块,搭载 各类控制板卡、传感器和人机接口。为使内部结构紧 凑、易于维护,身体框架在空间上应具有多层结构,并 且具备通用的机械接口。身体框架从下到上分为3个 空间层次:第1层为底盘,用于安装行走模块、蓄电池; 第2层安装各类控制板卡、传感器和人机接口;第3层 安装关节驱动模块。
图7Ⅲ型关节驱动
关节驱动模块在结构上具有如下特点: (1)采用舵机并联输出或同步带二次减速的方式 作为关节驱动,其结构紧凑、控制方便。 (2)模块间均可通过同种规格螺钉与支架连接, 拆装方便。通过变更支架形式或安装孔位即可调整关 节之间相对位置。 (3)开发出的不同关节驱动模块可根据需要进行 组合应用于不同的服务机器人,避免了重复设计,降低 了设计成本。
模块化机器人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模块的划分 和模块的设计。模块的划分既要考虑模块化机器人的 应用范围、工件特点和性能,同时也要符合以下几条基 本原则:
收稿日期:2009一lI一04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7AA041603) 作者简介:舒畅(1985一).男,四川攀枝花人,主要从事机器人学及机械设计方面的研究.E—mail:8j伽一shu@zju.edu.cn 通信联系人:傅周东,男,副教授.E—mail:zdful00@126.corn
4关节驱动模块设计
关节驱动模块用于实现关节的相对运动及动力输 出。典型的服务机器人关节自由度分布如图5所示: 两只手臂各有4个自由度,分布于肩部和肘部,头部有 2个自由度。这10个自由度两两为一组,每组2个自 由度的旋转轴呈正交布置。本研究将关节驱动模块按 驱动力矩分为3种类型,如表l所示。
o
④
o
⑦
不考虑轮子本身的弹性系数及阻尼对系统的影 响Bm’,并假定机器人在水平面上运行,轮子与地面满足纯 滚动运动条件。机器人在平面上的位姿描述如图2所示。
l =
』f-_●、 .妒.妒 2 、Il-,
COS
,一, ,J-l、 C 0 S 9日
(6)
选取车轮的角速度讧为状态分量,可得运动学模型:
0 COS
r
sin 0
节驱动
笔者建立了固定坐标系{,。,,:},固结于机器人
底盘的动坐标系{X。,X:},P为两同定驱动轮中心连 线的中点,0为车体相对于圊定坐标系姿态角。
本研究定义了三维广义坐标向量来表示机器人底 盘的位姿为:
f=(弗),0)1
(1)
定义旋转变换矩阵为:
r,c。s口 01 sin口
R(0)=I—sin 0 0 COS 0
万方数据
·2·
机
电
工
程
第27卷
(1)每个模块单元在功能上应具有独立性,可实 现某一特定的功能。
(2)每个模块单元与其它单元之间的连接应尽可 能的简单,机械接口连接应方便、快捷、可靠。
(3)每个模块在运动学和动力学上应具有相对的 独立性。
本研究将服务机器人从机械结构上分为3种主要 功能模块M刁1,分别为行走模块、身体框架、关节驱动模 块(如图l所示),同一功能模块可以有不同的尺度和 运动方式。行走模块是机器人的移动驱动单元;身体 框架用于搭载其他模块、各类控制板卡、传感器和人机 接口;关节驱动模块用于实现关节的相对运动及动力 输出。机械结构上,3种模块互相独立,通过变更和组 合3种模块就能搭配出适用于不同应用场合的机器人 产品。每一个模块可方便地进行更换。
(2)
lo
o
lj
图2中,轮子中心为A;(江1,2代表左、右轮),朋;
长度为f。轮子相对于起始位置的转动角分别为妒.、妒:。 轮半径为r。由纯滚动条件可得约束方程如下。
对1轮:
[一l 0 z]R(0)亭+咖。=0
(3)
对2轮:
[1 0 z]R(0)f+面:=0
(4)
同时,两轮满足:
[0 l 0]R(0)f=0
摘要:为了降低服务机器人的开发周期与成本,基于模块化设计方法,对服务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进行
了模块化划分,并对传动结构布局、传动实现、身体稳固性、模块化结构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样
机组装及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服务机器人产品开发周期短,其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模块化;服务机器人;结构设计
第27卷第2期
机
电
工
程
2010年2月
Journal of Mechanical&Electrical Engineering
匮,机器天技术◆溺
Vol-27 No.2 Feb.20lO
基于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服务机器人结构设计
舒 畅1,熊 蓉2,傅周东1 (1.浙江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2.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浙江杭州310027)
头部关节驱动模块(m型)的结构如图7所示。 轴承组件中包括1个带止推滚珠的滚针轴承和1个深 沟球轴承,保证头部运动时不会晃动。安装座上有螺 纹孔,模块通过螺钉固定。输出轴同样通过固定环将 动力输出。
输出轴
大轮
图8跳华尔兹实验
6 结束语
本研究提出并阐述了服务机器人的一种模块化结 构设计方案。设计从功能定义和零件选型着手,使机 械结构满足机器人模块化体系要求;对传动结构布局、 传动实现、身体稳同性、模块化结构设计等内容进行了 详细阐述;并根据设计分析制作了服务机器人样机。 样机组装及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设计方案开发周期 短,制作出的机器人性能稳定。
0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器人的应 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从传统的工业领域向军事、医疗、 服务等各个领域渗透…。传统的机器人设计主要面 向特定的应用场合,机械结构往往根据应用展开定制 性的设计和研制,不同应用的机器人机械结构事实上 存在很多的重复设计。微软公司董事会主席比尔·盖 茨曾预言旧1:个人服务机器人将重复个人计算机产业 崛起的道路,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种趋 势下,面向特定应用的机器人设计模式越来越不能满 足快速增长的服务机器人市场。为了实现机器人产业 化,必须将模块化设计思想引入到机器人设计中。在 过去的20年中,模块化机器人的研究经历了从最初的 概念性研究到实体机器人制作的整个过程,并已经在 工业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旧…。
(7)
2
l
Z
由式(7),代人具体的r、Z值,给定左右轮的角速
度章i和姿态角0,即町确定机器人的运动状态。由于 减速器的减速比为i,理论上给定电机某一角速度∞,
即可知轮子此时的角速度为oJ/i。但由于传动机构带
来的偏差,轮子转速会产生误差,影响机器人移动精
度。为了从机械结构上提高行走模块的控制精度,本 研究做了如下优化,如图3所示:
④
④
图5 自由度分布 表1模块驱动力矩kgf·cm
本研究中的驱动部件选用韩国Dynamixel公司生 产的RX-64系列数字舵机,该款舵机具备总线式控制 结构,峰值转矩可达64 ksf·cm,适合用作关节驱动。 经实测,为使RX-64舵机不因发热量过大而自我保 护,它的连续输出转矩不应超过20 kgf·cm。故在肩 部采取了两种方式增大舵机的出力:一种是两舵机通 过齿轮啮合并联输出;一种是通过2:1同步带减速输 出。头部同样采用同步带减速方式增加舵机的输出力 矩.减速比为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