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护岸勘察
河道勘察方案

河道勘察方案1. 引言本文档描述了河道勘察的方案,包括勘察目的、勘察内容、勘察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2. 勘察目的河道勘察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与河道相关的必要信息,以便进行水资源管理、防洪工程设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3. 勘察内容河道勘察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括河道的位置、长度、宽度、高程等基本信息。
通过获取这些信息,可以对河道的地理特征进行全面的了解。
3.2 水文信息水文信息包括河道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数据。
这些数据是进行水资源管理和水文模拟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3.3 河道断面信息河道断面信息包括河道在不同位置的横断面的形状和尺寸。
这些信息对于进行水动力学计算和河道治理设计至关重要。
3.4 底质信息底质信息包括河道底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
通过获取底质信息,可以了解河道的底部状态,并针对需要进行的工程进行合理设计。
3.5 生态信息生态信息包括河道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了解河道的生态环境,可以制定合理的环保措施,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
4. 勘察方法河道勘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现场勘察现场勘察是指在河道实地进行的勘察工作。
勘察人员需要进行实地测量和观察,获取河道的实际情况。
4.2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河道相关的数据。
可以使用现场测量仪器、卫星遥感、水文站和气象站等设备来获取必要的数据。
4.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计算。
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得到河道的各种参数和指标。
4.4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是指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根据分析结果,可以评估河道的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5. 注意事项在进行河道勘察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5.1 安全问题河道勘察涉及到水文测量和现场实地工作,需要注意安全事项。
勘察人员应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5.2 环保问题在进行勘察工作时,应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护岸工程检测方案模板

护岸工程检测方案模板一、检测目的为了确保岸线和堤防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保护海岸线和沿岸建筑物免受海浪侵蚀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制定本次护岸工程检测方案。
二、检测范围本次护岸工程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岸线和堤防的自然环境条件;2. 堤身和挡土墙的结构和材料;3. 护岸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设计合理性;4. 岸线和堤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检测方法本次护岸工程检测将采用以下方法:1. 实地勘测:对岸线和堤防进行实地勘测,了解自然环境条件和工程状况;2. 材料检测:对护岸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检测,检测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3. 结构检测:对岸线和堤防的结构进行非破坏性检测,包括超声波探伤、钢筋探测等;4. 安全性评估:对岸线和堤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四、检测指标本次护岸工程检测的主要指标包括:1. 岸线和堤防的地质构造和土质状况;2. 护岸工程所使用的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3. 堤身和挡土墙的结构和结构功能;4. 岸线和堤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检测方案1. 实地勘测:根据护岸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勘测方法,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勘测工作,包括地质勘测、水文勘测、地形测量等;2. 材料检测:对护岸工程所使用的各种材料进行取样检测,包括岩土、混凝土、钢筋等;3. 结构检测:对岸线和堤防的结构进行非破坏性检测,以了解结构的实际状况和安全性;4. 安全性评估:基于实地勘测和检测结果,进行岸线和堤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估,确定工程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六、检测报告1. 检测报告应包括护岸工程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改进措施;2. 检测报告应被提交给有关部门和单位,作为护岸工程维护和改进的依据;3. 检测报告应及时编制并提交,确保护岸工程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七、检测周期本次护岸工程检测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测周期,应确保定期对护岸工程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护岸工程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河道治理工程现场勘测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现场勘测方案一、前言河道治理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也是保障地区防洪安全、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而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前必须进行现场勘测,以确保工程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重点介绍河道治理工程现场勘测方案。
二、勘测内容1. 河道地形地貌勘测对于河道地形地貌的勘测主要包括测量河道的宽度、深度、水流速度、水质情况以及沿岸堤坝、建筑物等。
此外,还需了解河道的自然地貌情况,如河流的曲折程度、河床的坡度等。
2. 水文水质勘测水文水质勘测是对河道水文水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水位、流量、水质成分、水温、溶解氧、PH值等参数的测定。
这些数据对河道治理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生态环境勘测生态环境勘测主要包括对河道的植被、水生动植物、鱼类等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以及对河岸的土壤、地下水、野生动物等情况的调查。
4. 岸坡、滩涂勘测岸坡、滩涂勘测主要包括测量河道两岸的坡度、土质、坡面稳定性等情况,以及滩涂的面积、形态、植被情况等内容。
5. 生产生活设施勘测对于沿岸生产生活设施的勘测主要包括沿岸的农田、村落、交通设施、排水设施等的情况进行调查。
三、勘测方法1. 传统测量方法包括经典的实地观测、量测方法,如使用全站仪、测距仪、测深仪等进行地形地貌的测量,使用水文监测仪器对水文水质参数进行测量,以及使用样方法、样线法对生态环境进行样点调查。
2. 遥感技术利用航拍、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河道地貌、水文水质、生态环境、岸坡滩涂、生产生活设施等情况的快速调查。
3. 无人机测量技术通过无人机进行航拍、悬测等手段对河道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的监测。
四、勘测成果1. 河道地形地貌图根据实地勘测、遥感技术、无人机测量技术获得的数据,绘制出河道地形地貌图,包括河床地形图、河流横截面图等。
2. 水文水质调查报告根据水文水质勘测的数据,编制出详细的水文水质调查报告,包括水位、流量、水质成分、水温、溶解氧、PH值等参数的测定数据,以及对水文水质的分析和评价。
河道整治护岸工程方案

河道整治护岸工程方案一、工程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河道整治和护岸工程成为了城市管理和环保重点工程之一。
我国许多城市的河道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河床淤积、河岸塌陷、水质污染等,各种问题中尤以护岸不完善和水土流失问题为最为突出。
河道整治护岸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防止水灾,维护河道良好的水利工程功能。
通过加固护岸、清淤疏浚、改善水质等措施,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
二、工程范围本次河道整治护岸工程范围为XX市XX河道(具体范围详见附图)。
该河道贯穿城市主要区域,沿岸居民密集,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工程目标1.改善河道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氧气含量;2.加强护岸建设,防止河岸塌陷,提高河道抗洪能力;3.疏浚河道,恢复河道流畅,减少淤积和漂浮物;4.保护和加强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5.改善河道周边的景观环境,提高城市绿化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四、工程内容1.河道疏浚通过人工清淤和机械疏浚,清除河道内的淤泥和垃圾,恢复河道的畅通。
定期对河道进行定期巡查和清理,保持河道的通畅状态。
2.河道护岸对于沿岸易发生塌陷的地段,进行护岸工程加固,以增强河岸的稳定性。
采用防淹风险评估技术,对护岸进行分类设置设计,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防洪和防渗要求。
3.水质处理在水体入口处设置废水处理设施,对入河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河道水质的污染。
采用生态湿地、植物净化等方法,增加河道水质的净化效果。
4.景观绿化河道周围增加绿化带,种植适宜水域生长的植物,美化沿岸景观,提高城市绿地的覆盖率。
同时,设置休闲广场和步行道,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5.生态保护对于沿岸的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保护和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采用生物监测技术,对河道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估。
五、工程实施1.前期调研对工程范围内的河道进行调研和勘测,了解河道的地形、水质、岸线、生态环境等情况。
护岸工程施工方案

护岸工程施工方案护岸工程是指为保护水域岸线、河堤、湖围、码头等工程而进行的一系列建筑、修复、加固工作。
护岸工程的目的是防止水体侵蚀、岸坡坍塌,同时提供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以下是一个护岸工程施工方案的示例,供参考:一、项目概况本次护岸工程项目所在地市X河段,总长1000米,河岸土质为黏土,在高水位时有严重的侵蚀现象。
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河岸的完整性,提高河岸的稳定性并减少侵蚀。
二、施工前期准备1.调查勘测:对河岸土质、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测,并制定施工方案。
2.材料采购:根据施工方案需求,采购合适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挡土板等。
3.设备调配:安排合适的设备,如挖掘机、运输车等,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4.动员准备:根据员工数量和施工周期,安排合适的工人,开展安全培训并分配工作任务。
三、工程施工步骤1.清理河岸:利用挖掘机和运输车清理河岸上的杂草、垃圾等物品,为后续工作创造条件。
2.土方开挖:根据施工方案要求,通过挖掘机对河岸进行土方开挖,挖出一定的平台。
3.基础处理:在土方开挖的平台上进行基础处理,包括土壤加固、填筑砂石等工作,以增加河岸的稳定性。
4.钢筋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在基础处理完毕的土方上安装钢筋,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连接。
5.模板安装:在钢筋安装好之后,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
6.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安装完成后,采用泵车进行混凝土浇筑,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性。
7.养护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其进行养护处理,以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8.挡土板安装:混凝土养护完成之后,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挡土板,起到护岸效果。
9.尾砂填筑:在挡土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尾砂填筑,增加岸边土壤的稳定性。
10.绿化美化:在施工完成后,对护岸工程进行绿化美化,栽种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植被。
四、施工安全措施1.工地围栏: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置围栏,确保安全区域不受非工作人员进入。
2.人员防护:提供必需的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确保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河道工程勘察服务方案

河道工程勘察服务方案为了保护和利用河道资源,提高河道的治理和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公司承接了某地区河道工程勘察服务项目。
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我公司制定了以下河道工程勘察服务方案。
一、项目背景和目的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而河道则是水资源的主要流动通道。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河道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水资源不足、水质下降等问题。
因此,对河道进行勘察服务,可以及时了解河道的变化情况,为相关管理单位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有效的河道治理和管理方案,保护河道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实现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项目的目的是对指定地区的河道进行详细勘察,采集河道的地形、水文、水质等数据,分析河道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河道治理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决策部门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本次勘察服务的范围是指定地区内的所有主要河道,包括支流、主河和支流之间的河段。
勘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勘察:采集河道附近的地形数据,包括河道周围的地形起伏、地势高低、水位标高等信息,绘制河道的立体地形图。
2.水文勘察:调查河道的水文情况,包括水位、流量、水流速度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绘制流域水文图。
3.水质勘察:采集河道的水质数据,包括水质监测点的选取、采样和分析,了解河道的水质状况。
4.土壤勘察:对河道周围的土壤进行采集和分析,了解土壤的成分和性质。
5.植被勘察:对河道周围的植被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植被的种类、分布和数量。
6.生物勘察:对河道周围的生物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7.岸线勘察:测量河道的岸线,了解岸线的变化情况。
8.工程勘察:调查河道附近的各类工程设施,包括桥梁、堤坝、码头等,了解其状况和影响。
以上内容为本次河道工程勘察服务的主要内容,为了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我公司将在该地区成立专门的勘察小组,由具有丰富勘察经验和水文地质知识的专业人员组成,对河道进行有效的勘察和监测。
河道勘察工程施工方案

河道勘察工程施工方案本工程为某省XX河道勘察工程,总长约10公里,跨越城镇与农田。
本工程施工旨在对河道进行综合勘察,包括地质勘探、水文测量、生态环境调查等内容,为河道治理工程的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二、工程内容与目标1. 地质勘探:对河道两岸及河床进行地质勘探,掌握河道地质结构、地层特征、岩土情况等信息。
2. 水文测量:测量河道水位、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了解河道水文特征及变化规律。
3. 生态环境调查:对河道周边的植被、动物、土壤等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评估生态系统状况。
本工程旨在获取准确全面的河道勘察资料,为后续的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施工方案1. 施工前准备:组织勘察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明确任务分工、工作内容及工作安全要求;制定勘察计划,确定勘察范围及分段工作方案。
2. 地质勘探:采用钻孔、取样、地层观测等方式,对河道两岸及河床进行地质勘探。
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问题,重点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详细勘察,绘制地质剖面图,为后续岩土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3. 水文测量:设置水文测量点,使用水位计、流速计等设备,对河道的水文要素进行连续测量。
利用现代水文测量技术,实时监测河道的水文变化,分析水文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后续水利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4. 生态环境调查:组织生态环境调查人员,进行植被、动物、土壤等生态环境的调查工作。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实地观测等方式,全面了解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状况,为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四、施工过程控制1. 组织协调:设立施工指挥部,明确勘察工作的组织结构与责任分工,确保施工任务安全、高效完成。
2. 安全防护:严格遵守勘探现场的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勘察人员的人身安全。
3. 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勘察计划进行作业,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提高勘察工程的质量。
4. 环境保护:合理安排施工路线,减少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确保勘察工程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河道治理工程勘察设计方案

河道治理工程勘察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很多地区的河道尤其是城市中的河道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
河道的水质恶化、河床淤积、河岸塌陷等问题成为了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因此,加强对城市河道的治理工程势在必行。
本方案选取某市A河的治理工程为例,进行详细的勘察设计。
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A河治理工程项目地点:某市A区项目范围:A河河段项目建设单位:某市A区水利局1.2 项目背景A河是某市A区的主要河道之一,起源于市郊的A山,流经A区市区,最终注入B湖。
A 区是某市的主城区,A河是市区的主要水源之一,也是市区的重要景观。
由于近年来A区的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A河沿线的污染日益严重,河床淤积和河岸塌陷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给市区的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A河的水质,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加强对A河的管理与保护,市A区水利局决定对A河进行治理工程,并委托某市水利勘察设计院进行相关的工程勘察设计。
1.3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对A河的治理工程,达到以下目标:(1) 改善A河的水质,恢复其原有的水生态系统;(2) 清淤河道,加强对A河的维护与管理;(3) 修复河岸,建立健全的防洪体系;(4) 提升A河沿岸的环境质量,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二、工程方案2.1 治理工程内容本次A河治理工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清淤工程:清除A河河道淤泥和垃圾,恢复河床的通畅度,改善水质;(2) 河道修整工程:修复A河的河岸,增加堤坡,新建护岸,建立健全的防洪设施;(3) 生态修复工程:进行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增加植被覆盖,增加沿岸湿地面积;(4) 河道清洁工程:定期对A河进行清洁,保持河水清澈。
2.2 工程技术方案(1) 清淤工程:首先进行淤泥和垃圾的清除工作,选择合适的清淤设备,对A河河道进行全面清淤。
以保证河水的畅通畅通。
(2) 河道修整工程:对A河的河岸进行修复,通过工程测量和设计,增加堤坡,新建护岸,加固河道岸线,增加防洪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序言1.1 工程概况防洪护岸工程位于乌恰县巴音库鲁提乡境内恰克玛克河上,防洪护岸工程沿212省道北上,根据业主提议主要对巴音库鲁提乡附近河岸进行治理,保护河道左岸乡政府及部分草场。
恰克玛克河多年平均迳流量1.81亿/m3,河岸洪痕最大高度为1.5~1.6m,堤防设计高度为2-3m,堤防工程规模为四等。
根据勘测任务要求对河道左岸房屋和草场进行保护,在乡政府以北合适的河段设计防洪护岸工程,并考虑与岸边已有引水工程和泄洪工程的衔接,寻找建设堤防的天然建筑材料。
本次防洪护岸工程按照可研、初步设计阶段开展地质勘察工作。
1.2勘察工作目的、任务和依据⑴目的、任务为防洪护岸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地质勘察资料,主要勘察任务为:①查明沿河道两岸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做出评价。
查明河段的地质结构、岩土类别、土的密度和含水量状态,地下水的埋深、变化规律和地表水情况;确定防洪堤基底的稳定性,及岸坡坡度的稳定性;与设计共同商量护岸工程位置。
②查明对工程场地位置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条件、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供防治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地质参数。
特别应查明河道沿线洪痕高度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不良土层的分布,提出河道沿线地质灾害的建议处理方案。
③查明场地地基土地层结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提供护岸工程基础设计所需的地质参数,为选择堤防类型提供地质资料。
④查明堤防工程建筑物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
⑤沿河道附近及周边寻找建设堤防的天然建筑材料,主要寻找天然砂砾石垫层料和砼骨料,并按有关试验规程要求进行相应的试验,提出料场的基本参数,填筑用的天然砂石料14.1188万m3,砼骨料0.7787万m3。
⑵勘察依据①2011年11月乌恰县水利局下达的《巴音库鲁提乡防洪护岸设计勘测委托书》(可研、初步设计阶段);②《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96;③《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规程》DL/T5194-2004;④《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T5388—2007。
1.3前人的工作情况和资料利用恰克玛克河所处的巴音库鲁提乡河段完成过1:20万区域地质测绘及1:200万的区域地质构造工作;2001年9月克州水利水电设计院完成过《新疆乌恰县恰克玛克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该段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河道侧蚀河岸,左岸河坎高度低(1.5-2m),造成每年洪水期不断地吞食河左岸的房屋和草场;尽管巴音库鲁提乡政府过去也采取过一定的防洪措施,但由于资金问题和防洪标准低,都不能解决巴音库鲁提乡防洪的根本性问题,每年对巴音库鲁提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以上,河道地质灾害频繁。
1.4勘察工作方法、质量及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工作根据野外实地踏勘,结合当地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勘察工作方法以地表地质测绘、探坑开挖和试验为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逐步开展地勘工作,同时依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开展工作。
①进入工地首先沿河岸一带进行1:50000、1:5000地质测绘工作,重点调查河两岸沿线的地形地貌、耕地及人工建筑物情况,即房屋、耕地分布、冲洪沟数量、规模及物理地质现象。
划分地质界线和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分布范围,同时进行料场地质调查,圈定料场位置及范围。
②待地表测绘完成后下达探坑开挖任务,并进行探坑现场布置,沿河道每500m 布置一个探坑,并用桩号标识,遇到建筑物或地质条件变化大地段:如渠道引水口、洪沟处加密布置探坑,探坑深度3-4m。
在选定的乌恰县边防检查站成品料场进行料场范围的调查及取样工作。
③抗探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探坑开挖深度按照可能的堤防基础设置深度以下1~2m,揭露河谷右岸及堤防基础原始地层结构,保证探坑描述和取样的准确性。
④待探坑开挖完成后根据各地质单元地层岩性出露情况,制定现场取样试验任务及试验项目,通知试验工作人员分别在堤防探坑和料场中取样,堤防和料场取样依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96和《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T5388—2007要求进行取样。
3.工程地质3.1地质概况3.1.1地形地貌防洪堤防工程区处于天山山脉的低中山区恰克玛克河谷中,河谷两岸山体总体走向呈NE80°方向,山体高峻,基岩裸露,岸坡40-60度,海拔高程2260~2600m,相对高度250~400m,谷底高程为2260m左右,河流由北西向转为南北流向,河谷左岸发育Ⅰ、Ⅴ、Ⅵ级阶地,右岸零星发育Ⅲ、Ⅳ、Ⅴ、Ⅵ阶地,缺失Ⅱ级阶地,其中Ⅰ级阶地相对高度1~2.5m,Ⅲ级阶地相对高度10~15m,Ⅳ级阶地相对高度25~35m、Ⅴ级阶地相对高度40~45m、Ⅵ级阶地相对高度50~55m。
河谷开阔,谷底宽200~500m,为“U”型谷。
防洪河段护岸工程位于凹岸边(左岸)一带,左岸广泛发育Ⅰ级阶地,Ⅰ级阶地宽200-500m,阶地面地形较平坦,多为房屋、林带或草场。
3.1.2地层岩性工程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系和第四系地层:),广泛分布于河谷两岸低中山区,岩性为薄~中厚层状①中泥盆系地层(D2石灰岩为主,岩层向北倾,岩层厚度大于800m。
): 以水平产状零星分布于河谷两岸中泥盆系地层边缘,②第四系下更新统(Q1为巨厚层的砾岩,半胶结~胶结,钙泥胶结,砾石成分为凝灰岩、砂岩、硅质岩,厚度大于50m,与中泥盆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 为半胶结的砂卵砾石夹砂层,钙泥胶结,厚度大于③第四系中更新统(Q210m。
与下更新统地层呈整合接触,分布于河谷两岸,组成Ⅴ、Ⅵ阶地。
pl):分布于河谷右岸,组成Ⅲ、Ⅳ级阶,岩性为微胶结④第四系上更新统(Q3-半胶结的砂卵砾石夹砂层,钙泥胶结,成层性明显,见水平层理,厚度大于5m。
al):广泛分布于恰克玛克河谷中,分布于河床漫滩⑤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Q4及Ⅰ级阶地上,Ⅰ级阶地河拔高度1~2.5m,表层为洪积低液限粘土、下部为松散砂卵砾石层(卵石混合土),低液限粘土见水平层理,厚度0.3-1.0m,砂卵砾石厚度大于5m。
砂卵砾石多为灰色,粒径一般为6~10cm,最大达40-60cm,中、粗砂充填物占5~10%,岩石成分为砂岩、灰岩和花岗岩,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好。
⑥第四系全新统洪积物(Q4pl):零星分布于恰克玛克河谷两岸冲沟口附近,形成大小不等的洪积扇体,岩性为含块石、碎石、砂卵砾石(卵石混合土)等,较松散,有架空结构,厚度大于3m。
3.1.3 区域地质构造及稳定性工程区位于天山褶皱系、天山南脉地槽褶皱带、迈丹复向斜构造单元内(Ⅲ43),北侧为托云山间坳陷(Ⅲ48),南部为巴什苏洪复背斜(Ⅲ42),以库尔勒-乌恰深断裂分界。
区域内地层走向与构造线走向总体一致,为北东向或近东西走向,工程区内河道两岸为大厚度中泥盆系地层,地层产状为70°~80°SN∠50°~70°,由南向北倾角渐变陡,为单斜构造,工程区河段内未见大断裂分布,库尔勒-乌恰深断裂位于工程区南侧约15km,该断裂为区域性活动性断裂,该断裂为左旋逆冲性质,倾向北,倾角50°-60°,断裂错断最新地层为全新统,断裂长度大于220km,运动速度为0.58mm/a,为超岩石圈断裂。
区域内地震活动频繁,据有历史记载以来,50km范围内7-7.9级地震发生过3次,6-6.9级地震发生过6次,小于5.9级地震达数10次之多,工程区东偏南侧约30km处1902年8月22日发生过8.25级地震1次,破坏性严重,巴音库鲁提乡政府所在的恰克玛克河段中未见地震发生,但地震烈度仍很高,根据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对应的地震烈度为Ⅷ度,堤防工程区范围内属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的地区。
3.1.4水文地质条件恰克玛克河发源于中吉边境的西天山脉的中吉边境吐尔嘎特山南麓,河源有少量的冰川和积雪,该段河流长117.5km,干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1×108m3,河道比降1/80。
山区无调节性水库,河流上游为暴雨多发区,谷底为流域内的地下水侵蚀基准面,河床覆盖层厚度据规划资料一般为40-60m。
恰克玛克河区域地表水主要来源于流域北部山区冰雪融水、暴雨及两岸少许的基岩裂隙水及泉水补给。
工程区内河谷两岸为中泥盆系薄~中厚层状砂石灰岩地层,基岩裂隙水不发育,透水性差;调查河段探坑揭露河水位高于河床两侧地下水,主要为河水补给地下水,河床内砂卵砾石(卵石混合土)含有孔隙潜水,河床覆盖层及Ⅰ级阶地砂卵砾石渗透系数为k=1.1×10-2~3.2×10-3cm/s,属中等~强透水地层;河谷Ⅰ级阶地表层上的低液限粘土渗透系数为 2.2×10-4~8.6×10-4cm/s,为中等透水地层。
2含量181~203mg/L(秋季水),对普恰克玛克河水矿化度930~960mg/L,SO4通水泥无硫酸盐腐蚀性;CL-含量112~108mg/L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见2含量188~333mg/L(秋季水),表2-1)。
河床地下水矿化度940~1680mg/L,SO4对普通水泥有弱腐蚀性;CL-含量115~168mg/L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见表3-1)。
防洪堤防工程处于恰克玛克河左岸Ⅰ级阶地岸边,基础为含漂石砂卵砾石层(卵石混合土),根据2011年11月开挖探坑揭露下水位埋深为2.5~5m不等,含漂石砂卵砾石层(卵石混合土)含水层厚度大于10m。
3.1.5不良地质现象防洪堤防工程所在的河谷为“U”型谷,纵坡为1/80,河道侧蚀左岸,左岸(凹岸)为Ⅰ级阶地陡立岸坡,高度为1.0-2.5m,主要由砂卵砾石(卵石混合土)组成,其表面有薄层低液限粘土,每年的洪水期侧蚀岸边,使岸上耕地、房屋受到威胁。
在1999年至2000年7月左岸被洪水严重冲毁,巴音库鲁提乡受到极大的威胁,该段河道抵防洪水的能力很差。
同时沿河道两岸有大小不等的洪沟汇入主河道,发育泥石流物质;在治理的河道段(左岸)前段(引水渠以上)有一洪沟发育,汇入主河道,洪沟深4~5m,宽20~30m,在主河道内形成一洪积扇地形,扇体宽度100~150m,有泥石流物质分布,为含土块石、碎石,堤防设计时应该给于考虑;另外在治理的河道左岸末端(3+700处)有洪沟汇入主河道,有泥石流物质分布,调查期间有地下水溢出。
地下水主要由河水补给,另外也用少许的洪沟内地下水和基岩裂隙水的补给,水量约用3L-5 L/S,随着洪水期的到来水量会增大,建议设计堤防时应考虑过洪通道。
该区域最大冻土深度为150cm。
表3-1 恰克玛克河河水、地下水水质简分析成果表63 .2防洪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2.1堤防及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堤防基础工程地质条件:治理河道长度约3700m,该段河道底宽150~250m不等,设计堤防总长度度约3700m,布置于河道左岸陡立岸坡一带(见QKH、X-DZ-03图),主要防护左岸巴音库鲁提乡政府房屋和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