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细辛杂质-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论文

合集下载

大叶千斤拔水分、灰分及其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大叶千斤拔水分、灰分及其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2 0 1 5 年第1 8 卷第1 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5 l ・
大 叶千斤拔水分 、 灰分及其浸 出物 的含量测定
姜建萍 , 陈明伟 。 张 翰。 袁经 权 ( 广西 中医药大学 ,广 西 南宁 5 3 0 0 0 1 )
摘 要: [ 目的 ] 制定 大叶千斤拔 的检 查标 准。[ 方法 ] 参照 药典方法对大叶千斤拔 的水分、 灰分及其浸 出物进行 测定。[ 结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8 4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 . 4 4 4 1 ( 2 0 1 5 ) 0 1 — 0 0 5 1 — 0 2
大叶千斤拔又名 大猪 尾 、 千斤 力 、 千金 红 、 红药头和 白马 屎 ,为 蝶 形 花科 千 斤 拔 属 多 年 生 直 立 灌 木 大 叶 千 斤 拔
表 1 各 产 地 大 叶 千斤 拔 水 分 、 灰 分 及浸 出物 测 定 结 果

部 附录 I x K总灰分测定要求 , 准确称取样 品粉末 ( 过 四号
2 . 3 酸不溶性灰 分测 7 3 按照《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药典) 2 O L O
筛, 6 5目) 3 g 进行 测定 , 结果见表 1 。由表 1 可知 : 1 0批大 叶
F l e mi n g i a m a c r o p h y l l a( Wi l l d . ) Me r r . 的干 燥 根 … 。 分布于广西 、
武鸣双桥、 广西药用植物园 、 广西桂林荔浦 、 广西 邕宁那马 、 云
南勐腊县 , 采集时 间为 2 0 1 4年 3 ~ 7月 。以上 1 0批样 品均经
( 6 5目) , 混合 均匀 , 取药材 3 g , 按 照《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药典》

黔产紫金龙药材水分浸出物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黔产紫金龙药材水分浸出物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黔产紫金龙药材水分浸出物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摘要】本研究旨在测定黔产紫金龙药材中水分浸出物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通过样品制备,采用相应的测定方法进行实验,得出了水分浸出物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数据。

结果分析显示,紫金龙药材中水分浸出物灰分含量较高,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相对较低。

在讨论中,探讨了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实验结论指出,紫金龙药材中水分浸出物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可以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展望未来的研究将优化实验方法,提高测定精度,为更好地保障紫金龙药材质量提供支持。

【关键词】黔产紫金龙、药材、水分浸出物、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实验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黔产紫金龙药材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和功效。

在药材加工过程中,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等指标的测定对于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水分是影响药材贮存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高含水量容易导致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滋生,降低药材的药效。

而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则可以反映药材中的无机物质含量,是评价药材成分和纯净度的重要参数。

对黔产紫金龙药材中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进行准确测定,有助于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为药材的加工和药效研究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建立准确、快速的测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黔产紫金龙药材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意义黔产紫金龙药材是一种珍贵的药材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目前对于其水分浸出物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和结果分析还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和争议。

开展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准确测定黔产紫金龙药材的水分浸出物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是保障其质量的重要手段。

只有准确掌握了这些指标,才能有效地评估药材的品质和纯度,避免因不良质量而带来的健康风险。

通过研究黔产紫金龙药材的水分浸出物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可以为其生产加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马蓝药材中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的测定

马蓝药材中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的测定

马蓝药材中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的测定
杨武海;黄子涵;于浩;杨烨;吴之坤
【期刊名称】《药物资讯》
【年(卷),期】2024(13)3
【摘要】目的:测定马蓝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含量,为马蓝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下方法,分别对24个不同批次的马蓝药材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测定。

结果:24个批次的马蓝水分含量范围在7.68%~9.37%,总灰分含量范围在
7.32%~9.94%,酸不溶性灰分范围在0.51%~1.01%,浸出物范围在
14.46%~26.76%。

结论:建议马蓝药材的水分暂定不超过12%,总灰分不超过10%,酸不溶性灰分不超过3%,浸出物不少于10%。

【总页数】12页(P270-281)
【作者】杨武海;黄子涵;于浩;杨烨;吴之坤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贵阳;贵州青于蓝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榕江【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维吾尔药地锦草药材水分、灰分、浸出物、重金属和砷盐含量测定
2.鸡肉参药材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限量测定
3.黑柴胡药材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4.
黔产紫金龙药材水分、浸出物、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5.黔产对坐叶药材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峨眉产黄连水分 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峨眉产黄连水分 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a s h e s a n d e x t r a c t s o f s a mp l e s we r e me a s u r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An d 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e x t r a c t wa s o p t i mi z e d . Re s u l t s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To d e t e r mi n e t h e mo i s t u r e , a s h e s , a n d e x t r a c t s f r o m t h e Co p t i d i s Rh i z o ma f o r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o f
qu a l i t y s t a n da r ds . Me t ho ds: Ac c or di n g t o t he p r o c e d ur e s r e c or de d i n Chi n e s e Pha r m ac op oe i a, pu bl i s he d i n 2 01 0, m oi s t ur e,
c o n t e n t wa s l e s s t h a n 1 ,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e t h a n o l e x t r a c t wa s n o t l e s s t h a n 1 5 . Ke y wo r d s Co p t i d i s Rh i z o ma ; mo i s t u r e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a s h e s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e x t r a c t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细辛药材不同部位GC指纹谱分析及药材含量测定_张会宗

细辛药材不同部位GC指纹谱分析及药材含量测定_张会宗

中华中医药学刊细辛药材不同部位GC指纹谱分析及药材含量测定张会宗,张世良,李伟博,孟莉,刘晶(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目的:建立细辛药材不同部位G C指纹图谱及A-蒎烯、1、8-桉叶素、甲基丁香酚3种成分同时测定的定量分析方法。

方法: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采集的6批细辛药材地上部分、根及根茎进行指纹谱分析;采用外标一点法,同时测定了来源于我国8个省34批细辛商品药材中A-蒎烯、1、8-桉叶素、甲基丁香酚含量。

结果:以39个共有峰为指标,建立了细辛不同部位气相色谱指纹谱。

GC法测定A-蒎烯、1、8-桉叶素、甲基丁香酚含量,进样量在2.58~46.44ng、2.292~32.088ng、3.7768~151.872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0.9990、0.9990、0.9997,平均回收率为95.35%(RSD=2.38%)、96.11%(R SD=3.08%)、94.89%(RSD =2.71%)。

结论:GC法建立的细辛药材不同部位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可为细辛药材不同来源与不同部位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细辛;气相色谱;指纹图谱;A-蒎烯;18-桉叶素;甲基丁香酚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09)12-2612-04St udy on GC F ingerprint and A ssay of H erba A sari i n D ifferent PartsZHANG H u-i zong,Z HANG Sh-i li ang,L I W e-i bo,M ENG L,i L I U Jing(L i aon i ng Trad i ti on alCh i n eseM ed ici ne I n stitute,Shenyang110034,Liaon i ng,Ch i n a)A bstrac:t O bjective:T o establi sh GC F i ngerpri nt o fH e rba A sar i i n d ifferent parts and a quantitati v e ana l ys i s m ethodf o r si m u ltaneous de ter m i nati on o f A-pinene,18-c i neo l e and m ethy l eugeno l o fH erba A sar.i M et hod s:U si ng cap ill a rygas chro m atography on t he co ll ected H erba A sari6batches in pa rt on t he g round,roo ts and rhizomes for fi nge rprint analy-sis;and use of externa l standard m ethod si m ultaneous de ter m i na ti on o f A-pi nene,18-c i neo le and m ethyl eugeno l o f34 batches H erba A sar i fro m t he e i ght prov inces i n Chi na.Results:T o establi sh GC F i ng erprint o fH erba A sar i i n different parts o f39comm on peaks for i nd ica t o rs.G ood li nearity of A-pi nene,w as showed w it h i n the range o f2.58~46.44ng(r =0.9990),18-c i neo l e w it h i n the range o f2.292~32.088ng(r=0.9990)and m ethy l eug enol w ithi n the range of 317768~151.872ng(r=0.9997).T he averag e recovery w ere95.35%(R S D=2.38%),96.11%(R SD=3.08%), 94189%(R S D=2.71%)respecti v ely.Conclusion:T he m ethods o f GC F i nge rprint and assay o fH erba A sar i i n different parts can prov i de the sc i entifi c basi s for qua lity assess m en t.K ey w ords:H erba A sar;i GC;fi ngerpr i nt;A-p i nene,18-c i neole,m ethy l eugeno l收稿日期:2009-07-18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9A486)作者简介:张会宗(1971-),男,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中药经皮给药及中药新制剂研发。

不同产地赤小豆药材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杂质的测定

不同产地赤小豆药材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杂质的测定
H ,a s h d e t e c t i o n i n Ap p e n d i x I X K ,e x t r a c t i v e s d e t e mi r n a t i o n i n Ap p e n d i x XA a n d i mp u it r i e s d e t e m i r n a t i o n i n Ap p e n d i x I XA o f t h e
L i n S h a n y u a n,L i u Gu a n g mi n g,P e n g Ru i s o n g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Mo i s t u r e ,To t a l As h,W a t e r . s o l u b l e E x t r a e t i v e s a n d I mp u r i t i e s i n Vi g n a e S e me n P r o d u c e d I n Di fe r e n t Ar e a s
( n X i n g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S c h o o l i n G u a n g
P r o v i n c e , X i n x i n g 5 2 7 4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 T o d e t e r m i n e t h e c o n t e n t s o f t h e mo i s t u r e , t o t a l a s h . w a t e r — s o l u b l e e x t r a c t a n d i m p u r i t i e s c o n t e n t o f V i g n a e S e me n

细辛检验操作规程(2020版药典)

细辛检验操作规程(2020版药典)

细辛检验操作规程(2020版药典)【性状】北细辛常卷曲成团。

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具短分枝,长1~10cm,直径0.2~0.4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0.2~0.3cm,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

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cm,直径0.1cm;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白色。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汉城细辛根茎直径0.1~0.5cm,节间长0.1~1cm。

华细辛根茎长5~20cm,直径0.1~0.2cm,节间长0.2~1cm。

气味较弱。

【鉴别】(1)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部分残存。

皮层宽,有众多油细胞散在;外皮层细胞1列,类长方形,木栓化并微木化;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点。

中柱鞘细胞1~2层,初生木质部2~4原型。

韧皮部束中央可见1~3个明显较其周围韧皮部细胞大的薄壁细胞,但其长径显著小于最大导管直径,或者韧皮部中无明显的大型薄壁细胞。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1,超声处理4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细辛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细辛脂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1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0.0%(通则0832第三法)。

总灰分不得过12.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5.0%(通则2302)。

马兜铃酸I限量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

虎耳草的薄层色谱鉴别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

虎耳草的薄层色谱鉴别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

虎耳草的薄层色谱鉴别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
郑岩;陈随清;王红霞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2010(23)11
【摘要】目的:为建立虎耳草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虎耳草中岩白菜素,并对虎耳草的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薄层鉴别能检出岩白菜素的斑点,且斑点清晰,虎耳草药材含水量均不超过12%,总灰分不高于20%,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9%,醇溶性浸出物量不低于5%.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为建立虎耳草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科学实验数据.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郑岩;陈随清;王红霞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血人参的薄层色谱鉴别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
2.芹菜子的薄层色谱鉴别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
3.芹菜子的薄层色谱鉴别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
4.藏药白花刺参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5.黔产紫金龙药材水分、浸出物、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细辛杂质\灰分及浸出物含量的测定【摘要】目的全面了解目前细辛的质量现状,为为细辛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中杂质测定方法及灰份和浸出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不同种类及产
地样品中杂质、灰分及浸出物的含量。

结果细辛药材中杂质及灰分含量过高,浸出物含量高于药典中提供的数据。

结论药材采收后应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泥沙含量;增加酸不溶性灰分的限量及细辛浸出物含量的检测项目。

【关键词】细辛;质量研究;杂质;灰分;溶出物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华细辛或汉城细辛的带根全草。

夏季果熟期采挖,除去泥土及杂质,阴干生用。

别名: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金盆草,金盘草,山人参,山细辛,北细辛,辽细辛,东北细辛,烟袋锅花,细参,万病草,华细辛,白细辛,西细辛,细身,玉香丝,绿须姜,大药。

[1]现行《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北细辛、华细辛及汉城细辛药材的质量指标做了新的规定,为了对目前细辛的质量现状有全面的了解,为细辛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我们对各主要产区的细辛类药材的杂质、灰份及浸出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2]中杂质测定方法及灰份和浸出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将样品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混合均匀后,取试品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缓缓炽热,注意避
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

分别测定样品中杂质、总灰分和酸性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醇(80%乙醇)溶性浸出物(冷浸法)的含量。

连续2次,取平均值。

样本药材的原植物种类及产地见表1。

表1药材的原植物种类及产地
2结果
测定结果见表2。

3讨论
以上测定结果显示:细辛药材的杂质含量范围为:2.9%~13.6%,平均值为7.4%,大大超过了《中国药典》(2010年版)限定的含量(1%)。

通过在不同产地的调查,我们发现细辛药材的主要杂质是泥土,尤其是人工栽培的品种,因其根系发达,泥土的含量更高。

因此,我们建议,对于采收后的药材要及时进行处理,如拍打、过筛等以尽量清除留置在根系上的泥沙。

如等到饮片加工时再用水清洗,然后切段干燥会导致挥发油损失,降低药材的质量。

总灰分是指药材经过加热炽灼灰化遗留下来的无机物,酸为溶性灰分主要是指不溶于稀盐酸的硅酸盐类化合物。

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主要来源于药材中泥土、沙石等杂质。

测定结果显示,细辛药材的总灰分含量范围为:7.8%~16.9%,平均值为10.9%;酸性不溶性灰分的含量范围为:0.9%~5.0%,平均值为:2.4%。

42%的样品总灰分含量超过《中国药典》的标准(12%)。

2010年《中国药典》仅有少量中药材规定了灰分限量,其中规定酸不溶性灰分限量的就
更少。

建议增加细辛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的限量。

除含有挥发油外,细辛还含有其他非挥发性的的化合物,我们对细辛的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细辛药材所含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20.8%~36.2%,平均值为:26.8%;醇(80%乙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范围为:9.0%~15.2%,平均值为11.2%。

在临床应用中,细辛多用煎剂,含有水溶性的生理活性成分,建议增加酸不溶性灰分的限量及细辛浸出物含量的检测项目,以完善细辛质量监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道清.中药名大典[s].郑州:中原农民出版
社,1994:260-261.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2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01,01.
表2 样本药材中杂质、灰分及浸出物的含量(%)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