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梳理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整理大全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整理大全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孩子们最容易掌握的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
第一,小学数学图形的基本概念。
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它不占空间,可以用来构成线和面;线是由一系列点组成的,它只占一维的空间;面是由一系列点和线组成的,它占据二维的空间。
第二,小学数学图形的基本类型。
小学数学图形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梯形、三角形、椭圆形、菱形、六边形等。
第三,小学数学图形的基本属性。
小学数学图形的属性大多是关于边长、角度、面积的,比如正方形的边长相等、面积是边长的平方,长方形的边长不相等、面积是边长乘积,圆形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半径也是圆形面积的平方根,三角形的角度是180°,菱形的对角线相等,六边形的角度是120°等等。
第四,小学数学图形的基本操作。
小学数学图形的基本操作有旋转、移动、缩放、分解、合并等,比如正方形可以旋转90°,长方形可以沿着一条轴移动,圆形可以放大或缩小,三
角形可以分解成三条线段,菱形可以合并成一个六边形等。
以上就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孩子们研究这些知识的时候,家长可以多带着孩子练习,这样可以加深孩子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孩子的研究兴趣。
一年级数学图形掌握的知识点小学一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图形掌握的知识点小学一年级数学:
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总结
[编辑推荐]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以下是中国()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点,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合理的复习资料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学好数学这门课程。
希望为大家准备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点,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类热门: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 空间图形及统计与概率

小学数学总复习各模块知识线统计表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角 二、统计与概率一、空间与图形 平面图形 统计图 长方体、正方体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圆柱体、圆锥体一、空间与图形(一)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1、线线段的长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
(有两个端点)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平行线。
(没有端点)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有一个端点)2、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锐角:小于90度的角直角:等于90度的角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平角:180度的角周角:360度的角3、平面图形(1)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尾相互连接围成的图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按角分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按边分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2)四边形:由四条线段首尾依次连接围成的图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3)圆形四边形环形直角梯形梯形等腰梯形(画线段、画角、画高、量线段、画垂线、画圆、画对称轴)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六、统计与概率单式统计表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百分数统计表统计表包括:总标题、纵栏标题、横栏标题、数据资料栏、数量单位、制表日期条形统计图(单式、复式)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复式)扇形统计图。
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梳理

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梳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梳理图形与几何包括四个方面:一、图形的认识二、测量三、图形的运动四、图形与位置一、图形的认识第一学段: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第二学段: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二、测量第一学段: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知识点梳理与整理

小学数学知识点梳理与整理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数学,并建立起了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在这个阶段,数学知识点的梳理与整理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整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数与运算1. 数的认识与认读:学生需要学会从个位数开始,逐渐认读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等。
同时,还要学会认读分数和小数。
2. 加法与减法: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十以内、百以内、千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乘法与除法:学生需要学会进行乘法运算,并逐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进行除法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1. 图形的辨认与分类: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并能对它们进行分类。
2. 图形的组合与拆分:学生需要学会将图形进行组合和拆分,以增强对图形的理解能力。
3. 方向与位置: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方位词,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以描述物体的方向与位置关系。
三、时间与单位1. 时间的认识与计算:学生需要学会读懂数字时间,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如时钟的读写、时间的比较等。
2. 长度与重量的认识: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常用的长度和重量单位,如米、千克、克等,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四、数据与统计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生需要学会进行简单的调查,并将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如制作柱状图、折线图等。
2.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学生需要学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得出相关结论。
五、分数与小数1. 分数的认识与比较:学生需要学会将一部分物体分成几等份,并对分数进行比较。
同时,还要学会将分数与小数互相转化。
2. 小数的认识与运算:学生需要学会读懂小数,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运算,如四则运算、小数的比较等。
六、逻辑与推理1. 数字规律: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发现和描述数字规律,并能利用数字规律解决问题。
2. 推理与解决问题:学生需要学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并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材解读

(四)“图形与位置”的复习
主要内容: 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图形与位置”的复 习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复习有关确定 位置的知识。
2、能在具体情境中, 确定某一地点的位 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的主要内容 ★图形的认识:包括线与角、平面图形、立 体图形 ★图形与测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内容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机动
建议课时数 6 4 3 2 2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 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
4、引导学生交流整理知识 的方法
1.线与角
1、复习整理直线、线 段和射线 2、引导学生复习垂直 与平行 3、引导学生复习比较 角的大小和角的度量 的有关知识 4、复习锐角、直角、 钝角、平角及周角
2.平面图形
1、引导学生从不同 的角度回顾与整理所 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对图形 的一些特征进行验证 或说明 3、举例说明平面图 形特征在生活中的应 用
(二)“图形与测量”的复
习
1、通过列表、画图等,对图形测量的有关 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 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 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 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 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 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 17 课时
小学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小学数学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形状、量与单位、数据与图表、运算与应用等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一、数与代数:1.自然数:包括正整数和零,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
2.整数:包括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可以进行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3.分数: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和整数部分,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4.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以及四舍五入。
5.负数:介于零和正整数之间的数,可以进行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6.数的比较:可以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进行比较。
7.数的正负:正数和负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空间与形状:1.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直线、射线和线段等。
2.几何图形的分类: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有圆、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梯形、菱形等,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圆台等。
3.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矩形的周长为长和宽的两倍,矩形的面积为长乘以宽,三角形的面积为底边长度乘以高的一半,圆的周长为直径乘以π,圆的面积为半径的平方乘以π。
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长方体的表面积为长方体的六个面积之和,长方体的体积为长方体的长乘以宽乘以高,球的表面积为球的直径的平方乘以π,球的体积为球的直径的立方乘以π除以65.图形的位置关系:包括在内和在外、相交和相切等。
三、量与单位:1.长度的单位:包括米、分米、厘米、毫米等,不同单位之间可以进行换算。
2.容积的单位:包括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等,不同单位之间可以进行换算。
3.质量的单位:包括千克、克、毫克等,不同单位之间可以进行换算。
4.时间的单位:包括年、月、日、小时、分钟、秒等,不同单位之间可以进行换算。
5.温度的单位:包括摄氏度和华氏度,可以进行换算。
四、数据与图表:1.数字的读写: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普通数以及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总结: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是小学学习数学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认识位置与方向、图形的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角的初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垂线、平行线、三角形、圆、圆柱、圆锥、球、轴对称图形、作图题(操作题)、棱锥、等,以下是各具体知识点总结的理解和分析。
空间与图形全部知识点认识位置与方向:三视图位置的认识认识方向三视图: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位置的认识:能正确地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认识方向: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图形的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长方体:相邻两面的面积不同的叫长方体。
正方体:底面是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
球:在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球体,简称球。
长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正方形:在平面几何学中,正方形是具有四条相等的边和四个相等内角的多边形。
正方形是正多边形的一种,即正四边形。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圆: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
根据定义,通常用圆规来画圆直线和线段:直线、线段、射线测量距离数轴直线,线段,射线:直线是两端都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可测量长度的。
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数轴:规定了唯一的原点,唯一的正方向和唯一的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度量角的分类角的度量: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
角的分类:平角、周角以及锐角、直角。
长方形与正方形:四棱锥的体积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四棱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底面积乘以高的三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位置与变换)
知识点: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1、结合具体情境,在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西、南或北),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并能运用合适的术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平面图上的方位,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候,特别容易和周长相混淆,所以说,要想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概念的知识,就必须从概念本身入手。
四上
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
知识点:线段、射线和直线;垂线和平行线;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4、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学习活动,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能借助参照物正确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建立初步的空间感和方向感,发展形象思维。
3、在图形拼摆和欣赏活动中,感受图形美。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发展合作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画线段,并能量出线段的长度。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的基础。
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较难形成。
二上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点: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平移和旋转(《课标》要求增加的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1、借助线路图确定现实生活中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
2、难以区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第六单元
(图形的周长)
知识点: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生开始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打好基础对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部分是今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知识的重要基础。
3、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辨认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4、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和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为今后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的知识奠定基础。
给定一个方向让学生判断其他三个方向有困难。
二下
第三单元(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知识点: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认识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及简单的换算;估测和测量简单图形和物体的长度。
1、结合具体情景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难点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
知识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和图形拼组。
本知识的学习是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
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知识点: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及换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经历辨认方向和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知识基础有两个:一是学生对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具体感知;而是知道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本单元的学习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辨认方向和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打下基础。
相关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四下
第三单元(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知识点:了解平角、周角,系统认识角,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度量和分类,画角;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边之间的关系。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由于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所具有的相对性,学生观察的方向不同,描述也会不同。
2、习题中遇到这样判断照片中某人的左边或右边是谁时,以照片中的人或看照片的人为标准,学生把握的不好。
一下
第三单元(方位与图形)
知识点: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材把有关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知识借助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为进一步学习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他方向打好基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其特征的基础。
2、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关于方向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平移和旋转的基础。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3、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几种平面图形及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直观操作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梳理
册数
单元及知识点
教学目标
教材的前后联系
学生可能遇到
的障碍
一上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知识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以及拼组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比较角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知识点:给定一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看简单的线路图;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1、结合现实生活,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用球是否可以画出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正确理解。
第六单元(图形与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