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基督教的看法

合集下载

教师谈基督教心得体会总结

教师谈基督教心得体会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接触到基督教信仰,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基督教心得的总结。

一、信仰的力量基督教信仰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信仰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而信仰能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勇往直前。

正如《圣经》所说:“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告诉你们,无论什么境遇,你们都要靠主喜乐。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坚信信仰,相信上帝会给予我们力量和指引。

二、爱心的传递基督教倡导爱心,让我学会了关爱他人。

在教会中,我看到了许多信徒热心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们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让我深感敬佩。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爱心的重要性,我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的工作中,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谦卑与宽容基督教教导我们要谦卑、宽容。

在教会生活中,我逐渐学会了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不足。

在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同时,我也学会了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他们的困惑,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四、信仰与生活的结合基督教信仰不仅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教会生活中,我学会了感恩、珍惜。

每当遇到困难时,我会默默祈祷,感谢上帝的眷顾。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努力践行基督教的教义。

我相信,信仰的力量会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五、家庭与教会的和谐基督教注重家庭与教会的和谐。

在教会中,我看到了许多信徒把家庭和教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成长。

这让我意识到,家庭是信仰的基石,教会是家庭的延伸。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家庭和教会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将努力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信仰教育,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基督教信仰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践行基督教的教义,努力成为一名有信仰、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教师,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世界的宗教信仰有何不同?

世界的宗教信仰有何不同?

世界的宗教信仰有何不同?随着文明的发展,世界各地区和国家出现了各种宗教信仰。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仰和习惯,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彼此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如果你想了解有关世界宗教信仰的信息,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基督教信仰基督教是全球最广泛传播的宗教之一,目前有大约22亿信徒。

在基督教中,耶稣基督是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基督教徒相信上帝是创造宇宙的创造者,并相信他的不同形式,比如圣父,圣子和圣灵。

基督教徒通常将圣经作为信仰的指南。

1. 基督教教义的基本内容基督教偏重于爱和关怀。

观念源于圣经,教徒们是相信上帝的治愈能力和爱的力量。

他们反对仇恨和暴力,鼓励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问题。

基督教也有许多教义,比如洗礼、圣经解读、主日礼拜等。

2. 基督教的主要流派基督教主要流派包括罗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以及其他一些小的教派。

天主教徒相信罗马天主教是唯一真正的基督教,而东正教徒则认为自己是最古老和最纯正的基督教教会。

新教派则广泛分布在美国和欧洲,主张自由和个人主义。

二、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第二大宗教,约有17亿信徒,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中东和北非。

伊斯兰教强调对阿拉伯神灵阿拉的信仰以及先知穆罕默德的信仰。

1. 伊斯兰教义的基本内容伊斯兰教徒通常必须执行五个信仰基本纲领,包括信仰神明、行礼拜、象征性的斋戒、捐赠济贫和朝觐麦加。

伊斯兰教信徒特别强调人与神的关系,相信只有阿拉才是真正的统治者。

他们认为尽管穆罕默德是一个真正的领袖,但他不是神。

2. 伊斯兰教的主要流派伊斯兰教有两个主要的派别——逊尼派和什叶派。

尽管他们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习俗,但两个派别都公认穆罕默德是先知。

逊尼派强调言行一致,而什叶派则倾向于追求精神的正统性。

三、佛教信仰佛教是世界上第四大宗教,由于其较少的宗教规则,现在大约有5亿信徒,分布在亚洲、欧洲和美洲。

佛教主张通过仿效佛陀,一辈子追求舍己为人的精神。

1. 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佛教族群主张淡泊名利、不执著物质享受,他们相信善意和爱能捍卫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少恶多善、不断追求内心平静和和谐等特点。

论基督宗教信仰通用1篇

论基督宗教信仰通用1篇

论基督宗教信仰通用1篇论基督宗教信仰 1论基督宗教信仰“基督教的信仰是上帝与人交接的恩赐,在这交接中,人们可以自由听取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所说的恩惠之道,他们不顾生活中与这道相反的一切,仍然义无反顾地排除一切而完全信赖他的应许与指导。

”如我们在上文所说,作为教义学的原因和基本理由的基督徒的信仰和教会的宣示,关涉甚么呢?关涉基督徒信仰的事实吗?关涉基督徒信仰的方式吗?不错,这种信仰的主观形态不能完全摒之于宣示之外。

哪里有福音的宣示,哪里就有把谛听及承纳福音的人的事实和它一起宣示之必要。

但我们自己有那种事实,信仰当然是一种次要的事;在包含在基督教宜示中的显著而实在的东西——即基督徒的信仰内容和对象——以及我们所要宣传的东西——就是使徒信经历说到的对象:我信上帝,父,子,圣灵——面前,是藐小和不重要的。

由信经的“信”字,我们最少可以领会到“我们信”的事实。

在基督教信仰中,我们十分坚决地注意神人的交接。

“我信于”——信经这样说——而一切部全靠这个“于”字——这个希腊文的(eis)这个拉丁文的(in)字。

信经解释这个“于”字,这个信仰的对象,是我们的主观信仰赖以存在的对象。

除了“我信。

二字在首句表示过之外,信经不再说到信仰的主观事实,这值得我们注意。

当这种关系倒转来,基督徒在言语上注重他们所作的(信仰),注重人的方面对于那对象的体验而生的感动与情绪,若他们对于我们可以信些什么不表示意见,并不是一件好事。

信经由于不谈主观,而只谈到对象方面的信纸它反能对在我们人的方面所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所能成、所能做、所能经验说最切当、最深刻、最完全的话。

“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这句话在这里也同样地真实。

推想保持那主观的成分的将失去它,谁为对象的缘故而放弃它的,将得到它。

“我信”,那信仰当然是我的,是一种人的经验及行为,即一种人的存在的形式。

但这“我信”当和一位不是人,而是神——父,子,圣灵的神交接,便完成了。

浅谈基督教的起源、发展、教义及现状

浅谈基督教的起源、发展、教义及现状

浅谈基督教的起源、发展、教义及现状一、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宗教,它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等概念,以希伯莱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

按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1世纪30年代)开始在斯坦地区传教。

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

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爱上帝”及“爱人如己”。

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

他的教训和行迹,在民众中得到了极大回应。

使得罗马帝政下的犹太教祭司团大受其影响,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

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

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面死。

耶稣的心愿是为了给世人赎罪,甘愿流出自己的血。

依据他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

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

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主。

在耶稣升天超离世界时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训,并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

这个由信徒们组成的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便是基督教会。

耶稣复活的这一天也因此成为后世的复活节。

不仅如此,教会并还决定将每年的12月25日耶稣的生日作为圣诞节。

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被后世定为公元纪年的元年。

值得一提的是保罗对基督教教义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于犹太人范围。

二、基督教的发展1、君士坦丁大帝以前的基督教罗马帝国前期,人们普遍信仰的是结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众多神祗的一种多神教。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笃信一神教的基督教显得特别另类。

早期的基督教主要在下层群众中传播,信徒之间平等互助,患难相恤。

由于他们有明显的反抗意识,不与统治阶级合作,不服兵役,不敬罗马旧神,因此多次遭到罗马统治者的迫害。

早在尼禄时代,年轻的基督教就遭到历史上的第一次迫害。

基督教

基督教
而基督教的教义在于“尽心尽意尽力爱上帝”及“爱人如己”两点,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他的思想根基在于宣扬原罪,即人性恶,每个人升息来就是负罪之身,人的生命就还是用来赎罪的。 基督教由一个不起眼的小教发展成为如今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马克思说过宗教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扭曲的反应。在那个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时代,人民生活困苦,急需寻求改变,而客观现实又往往难以改变,而基督教说宣扬的正是来世论,他建立了天堂和地狱,今生所受的苦难是为进入天堂作准备,他满足了贫苦大众的精神寄托,发展迅速。他宣扬受苦和忍耐,缓和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但这一优势很快被统治者所认识并加以利用。 欧洲的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而教会和世俗共同统治,成为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征之一,甚至教会的力量大于世俗封建主的力量,对广大贫苦劳众进行剥削和压榨,可谓是民不聊生。
在文艺复兴时期和思想启蒙运动时期,基督的劣根性得以充分显现,他极大的阻滞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道路。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遭到了教会的迫害,比如哥白尼和布鲁诺,一大批优秀的科学著作遭封杀和破坏,这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其次,宗教在欧洲对外扩张中充分起到了支持者和爪牙的作用。新航度开辟时期,西葡两国开始了疯狂的对外扩张。1452年教皇尼古拉五世向西班牙国王颁布了教皇圣谕,对全世界非基督教国家宣战,并具体支持和推动征服非基督教国家及其领土,,并对其实行殖民统治和剥削;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在哥伦布航行到中南美洲的伊斯帕尼奥拉的岛之后,向西班牙国王及其王后发布诏书,正式确定对新世界的统治。要求征服土著居民及其领土,并将所有已发现及尚待发现的土地的征服和统治权分收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可以说新航路的开辟,起精神动力正是向其他非基督教的地区扩张 而教会势力对中国的侵略,更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加以认识。鸦片战争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国门,中国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屈辱时期。而教会在中国恰恰充当了列强侵华的急先锋,教会以传教为幌子,公然在中国内地收集情报,绘制地图吗,为殖民者出谋划策,划分势力范围,特别是在19世纪60年代后,外国传教士大批来华,并进入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其中的一些人,采取欺骗讹诈,强迫捐献,压价购买,抢占垦地等手段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出租房产。有的还包揽诉讼,包庇教徒中的不法分子,或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礼俗,甚至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舆论,最熟为人知的是《外国公报》。此外而有些事件则成为列强侵华的借口,如马神圃事件就成为了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此外还有山东德教案等等等等,而在中国的机构里的外国人,都具有宗教背景,如上海税务总司司长赫德等等。

基督教是什么?

基督教是什么?

基督教是什么?基督教是一种建立在耶稣的教导和所行神迹的基础上的宗教。

耶稣就是基督。

“基督”一词就是救世主的意思。

基督不是耶稣的姓。

耶稣是上帝选定来到这个世界的受膏者,祂要应验旧约圣经的律法与预言,祂死在十字架上,且肉身又复活了。

祂行了许多神迹奇事,这些神迹被目击者们记录在福音书中。

祂有神性与人性的本质。

祂这两种本质都是值得被崇拜和向祂祈祷的。

基督教告诉我们世间只有一个上帝,上帝创造了宇宙、地球还有亚当及夏娃。

上帝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帝拥有骨肉构成的身体。

形象是指上帝的个性与理性等。

因为我们都是根据上帝的形象创造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尊敬和尊崇的。

此外,这意味着我们不是从简单生物世胞演变成有感情意智的个體。

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安置他们生活在伊甸园中,给了他们选择对错的权利。

然而他们却选择了犯罪。

犯罪就是做违背自然和上帝意愿的事情。

例如,上帝不允许撒谎,所以撒谎就是罪过。

亚当和夏娃犯下了让上帝失望的罪过导致了他们被逐出伊甸园,这个痛苦就如是死亡的痛苦。

由于他们的罪过,他们的孩子还有我们全人类都有了原罪。

用另一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子孙天生就是不是完美的。

想一想我们不用教孩子自私或如何撒谎,因为他们生来就知道。

这指明我们是生在堕落的地位上。

基督教告诉我们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和圣灵,而不是三个神),基督耶稣就是这三位中的第二位,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并从肉身复活了,因为所有人都犯了原罪规欠了神,因此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上帝公义的审判。

基督教教导我们唯一出路免受上帝审判的方法只有诚意接受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並不是我们可作其他的事去取悦上帝。

世上的其他宗教都在教导我们要做一些善行才能得到与上帝同在的权利,而基督教是唯一教导我们凭恩典接受救赎的宗教。

这意味着我们的努力在上帝面前工作都是错误的。

相反,在上帝面前我们只有凭伩接受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才是正确的。

基督教进一步教诲我们一旦一个人重生(被救赎),圣灵就会进驻这个人的裏面,这个人也就会被改变:“因此任何人在基督里都是一个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基督集会感悟心得体会范文(3篇)

基督集会感悟心得体会范文(3篇)

第1篇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有幸接触到基督教信仰,并在基督集会中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教义,也收获了许多人生的感悟。

以下是我对基督集会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信仰的力量在基督集会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信仰的力量。

信仰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挫折中找到力量。

当我们陷入人生的低谷,信仰如同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信仰如同支柱,支撑我们勇往直前。

在集会中,我们共同唱赞美诗,祈祷、聆听神的话语,感受到了信仰的伟大。

信仰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神赐予的恩典,我们要珍惜当下,感恩生活,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美好瞬间。

二、团结友爱基督集会是一个充满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在这里,我们彼此关爱、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无论是年长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在神的爱中平等相待。

在集会中,我们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当我遇到困难时,朋友们总是伸出援手,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当我取得成绩时,他们为我欢呼、为我骄傲。

这种团结友爱的氛围,让我深感温暖,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份情谊。

三、谦卑感恩在基督集会中,我学会了谦卑和感恩。

谦卑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感恩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在集会中,我们共同学习神的话语,明白了谦卑的重要性。

神说:“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明白了只有谦卑才能得到神的祝福。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感恩。

在集会中,我们共同祈祷,感谢神赐予我们生命、健康、家庭和友谊。

当我们感恩时,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充满了美好,我们会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四、爱心奉献基督集会鼓励我们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在集会中,我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家庭和亲人,还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集会中,我们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当我们看到那些因为疾病、贫困而陷入困境的人们得到救助,我们深感欣慰。

这种爱心奉献的精神,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基督教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

基督教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而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教育理念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基督教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基督教素质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基督教素质教育的内涵基督教素质教育是指在基督教信仰指导下,通过教育手段培养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它不仅关注个体的智力发展,更注重个体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

基督教素质教育强调以下三个方面:1. 信仰教育:基督教信仰是基督教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信仰教育,使个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道德教育:基督教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和道德规范,通过道德教育,培养个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3. 社会责任感教育:基督教倡导个体要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

二、基督教素质教育的特点1. 全面性:基督教素质教育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个体的智力发展,还注重道德品质、情感态度、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

2. 宗教性:基督教素质教育以基督教信仰为指导,强调信仰教育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3. 人文性:基督教素质教育强调个体的人文关怀,关注个体的精神需求,培养个体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4. 实践性:基督教素质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使个体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基督教素质教育的实践体会1. 信仰的力量:通过基督教信仰教育,我深刻认识到信仰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信仰可以给人带来精神支柱,使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

2. 道德修养的提升:在基督教素质教育的熏陶下,我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了关爱他人,尊重他人,遵循道德规范。

3.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基督教素质教育使我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人文素养的丰富:通过基督教素质教育,我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人文素养,学会了欣赏艺术、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对基督教的看法
思政122 11号李梦蝶基督教产生于古罗马时代。

对于基督教的认识,我们应该辩证地来说。

它既有为人们提供精神慰籍的一面,也有奴化百姓的一面;它既是欧洲人互相认同的纽带,也是欧洲人互相征战和对外征战的旗帜;它既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意识基础,又阻碍了新道德的生长;它既援助救济了大量穷人,又迫害了大量异端份子;它既主张人人都是上帝的信徒,所以应该相亲相爱如兄弟,又支持奴隶制度,不主张隶农们反抗国王贵族。

因此,对基督教任何单一化的肯定或否定、称颂或贬损,都是片面的。

关于基督教的教义,他的基本预设是二元论的:现世——包括现世生活、人性、现世秩序,总之,现世的一切——是痛苦的、不平等的、不完美的、罪恶的、黑暗的、虚假的、不纯的、短暂的,而天国则是充满正义的、平等的、永恒的、光明的、真理的、纯洁的、善的。

人要获得拯救,就要按照教义要求的去做,其中最重要的是爱上帝和爱他人。

第一、基督教反对盈利赚钱。

第二、基督教反对性爱。

基督教作为理性的、积极的禁欲主义把性爱作为非理性之物加以摒弃。

而且把性爱看作粗俗之事,正与超越、升华、拯救的基督教主旨相悖。

它只接受受理性调节的婚姻。

第三、基督教反对艺术。

在作为拯救性宗教的基督教看来,艺术会具有一种独立性的价值,它会提供另一种超越于日常生活的拯救。

第四、基督教反对科学。

基督教和科学有着一种对立的紧张关系。

理性认知的、经验的科学知识不断地导致世界的除魅化,越来越把世界看成是由因果关系的机制组成的;这和基督教的前提性假设直接冲突。

第五、基督教反对政治斗争。

基督教主张“爱”“泛兄弟化”“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拯救人的灵魂,甚至“勿抗恶”。

总之,基督教贬低现世,主张生活真正的、也是唯一的意义,就在于和上帝沟通并获得拯救,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天国,才能享有永恒的荣耀、光明和幸福。

这是对无奈而痛苦的现世采取一种带有强大力量的消极态度。

在公元初,庞大的罗马帝国内部宗教林立,为什么最后基督教能脱颖而出,成为最盛行的宗教呢?因为基督教满足了当时欧洲被压迫、被压榨的贫苦平民大众的心理需求,其最大优势,就是能给信徒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安慰。

首先,基督教给予其信仰者以现世中没有得到的尊严。

其次,基督教给所有犯了错或犯了罪的人以原谅。

基督教给信徒们以生活的目标。

每一个基督徒,都在致力于实现基督在大地上的胜利,通过自己对基督教义的身体力行,因为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因为是在为至高无上的上帝而工作,从而获得了生活的目标、生命的意义,并因此而感到自豪荣耀。

再次,基督教使贫苦百姓们在信仰中感到了公平。

基督教给人们以普遍的关怀。

她既拥抱男人,也拥抱女人;即拥抱奴隶,也拥抱贵族;
既拥抱罗马人,也拥抱欧洲人,拥抱亚非拉人民;她拥抱每一个愿意接受她的人。

最后,基督教给信徒们以归属感。

在基督教普及的地方,每一个信仰她的人都不再孤独;每一个信徒都感到自己是一个大集体中的一员,这个大集体的所有成员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物质生活悲惨,社会地位低下,人的各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所有这些原本都是令人痛苦的;但在基督教的教诲下,这些反而具有了积极意义。

按照基督教的教义,禁欲、苦行、对现世的漠视,是获得永恒幸福的唯一途径。

这样,基督教就给罗马帝国以及其后中世纪的欧洲贫苦大众,带来了尊严、生活的目标、公平感、永恒幸福。

因此,基督教对于罗马帝国乃至中世纪欧洲的苦难的百姓们来说,是无可奈何中的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而只要一旦有可能,人总是要去追求现实幸福的。

基督教在鼓励人们追求来世和天国中的拯救和幸福的同时,鼓励人们对现世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它鼓励人们接受现实,漠视现世,把注意力放在来世上,放在与上帝的沟通上,这在客观上有助于当时社会秩序与格局的稳定。

所以,作为罗马帝国以及中世纪欧洲最盛行的思想体系,基督教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

第一,对于社会来说,基督教的盛行有助于使社会成员服从社会道德规范,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

基督教提供或者说允诺了尊严、幸福等等,但要得到这些,就要禁欲、忍耐,就要服从罗马帝国以及中世纪的现实社会秩序。

如果一个人总想着禁欲苦行,那就特别容易遵守
社会的道德规范。

第二,基督教在欧洲的普及,有利于欧洲形成一个文化统一体,有助于欧洲的社会团结。

罗马帝国后的中世纪欧洲,虽然四分五裂,但因为有基督教作为共同信仰,所以仍保持着一定的整体感,所有成员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信仰,成为了重要的凝聚力。

第三,基督教成为欧洲的军事从业人员对亚非那人民发动掠夺性战争、进行压迫性征服的神圣旗帜。

第四,基督教是僧侣们安身立命的职业当基督教和基督教会充分发展后,就出现了一批“专业的宗教从业者”,他们具有一种在宗教方面的组织性权威,这就是基督教的僧侣统治集团。

第五,基督教成为国王和教会争夺统治权正当性的阵地在整个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人民心中“神圣性”“正当性”的代名词。

基督教正由于能满足当时欧洲人的心理需要、而且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所以能在近代以前的欧洲成为控制性的思想体系。

基督教自创立以来已经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之所以长盛不衰是有它独特的魅力的。

在漫长的岁月中,基督教所宣扬的上帝、原罪、堕落、救赎等观念,已深深渗透到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道德观念的基石。

对西方人的言行举止、生活规范、风俗习惯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通过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及文学艺术等领域透射出来。

没有基督教,西方文明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可以说西方文明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得益于基督教。

辩证地看待基督教,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深入地认识,有助于我们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西方文明、文化、历史和社会,能对现今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