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我对宗教的看法
世界三大宗教之我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我的演讲题目是世界三大宗教。
在世界历史的变革中,宗教起着很重要作用,我自己了解了一点,来跟大家分享。
目前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全球共有70亿人,其中20亿人信仰基督教,16亿人信仰伊斯兰教,还有34亿人,他们要么信仰佛教,要么什么都不信。
基督教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上帝,上帝说:每个人都是有罪的,做错了事情要忏悔,犯罪了你要去自首,你不去自首就无法减轻你的罪过,很明显这一点对社会是有利的。
我们可能不太理解,你又没有证据还让我去自首,我又不傻对吧?但是信仰基督教的人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没有人知道他们犯罪了,他们就去和牧师忏悔,说,我不小心杀了个人,我要忏悔,因为我内心不能平静,我每天都吃不好睡不好,我生活的不快乐,然后牧师说:你去自首吧,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赎罪,现在犯罪了,只有去自首才能减轻你的罪过,然后他鼓起勇气就去自首了,西方的很多人都很诚实,他们几乎很少说谎,做错了就勇于承担责任,对于不相信上帝的人来说,这一点是很难理解,也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有信仰就能做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伊斯兰教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他是一个非常大的宗教,它的信仰者分布在全球204个国家,占总人口的23%。
伊斯兰教本身是一个全面和平的宗教,崇尚绿色,崇尚和平。
但是当民族的生命和信仰受到威胁和迫害时,伊斯兰教允许信徒进行强烈的反抗与征服。
这就是我们在新闻联播里面上看到的阿拉伯国家发生暴乱,死伤几百人,因为信教的不同,伊斯兰教徒选择了暴力的反抗。
很多阿拉伯国家大多数人都信伊斯兰教,所以他们的人民在思想上是团结统一的,他们在自己的民族受到侵略的时候会不约而同的起来反抗,就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再所不惜,这样的民族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你永远都不要妄想去欺凌它。
而信佛教的人就不一样:佛说一切只因缘起缘灭,比如说这个桌子,它只不过是由一些木头组成,有一天一个木匠把他们联合在一起,几块木头有了缘分它就成了桌子,又有一天,桌子被砸碎了,那只是因为这几块木头缘分尽了,缘起桌子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缘灭桌子就被毁坏,冥冥中一切都有定数,所以桌子被毁坏了也不要伤心难过,一切事物的变化只因缘起而生,缘灭而亡。
什么是宗教?宗教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什么是宗教?宗教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是一种信仰和思维方式,它在人们的精神生活、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 宗教的定义和特点宗教是指人类通过某些形式的信仰和崇拜以达到超越自身和理解人生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它具有普遍性、绝对性、超自然性和背离世俗的特点,可以塑造人们的情感和认知,提供精神寄托。
2. 宗教与社会生活宗教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可以为社会提供价值观念和道德支撑。
其次,宗教可以减少社会冲突和暴力,提供相互包容和关爱的精神力量。
最后,宗教可以加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
3. 宗教与个人生活宗教在个人生活中也影响很大。
它可以给个人提供精神寄托,缓解压力和焦虑。
同时,宗教可以引导人们修养和完善自我,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最后,宗教还可以改善个人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
4. 宗教与世界和谐宗教在推进世界和谐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它可以弘扬爱与和平的精神,促进不同文化、种族、宗教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同时,宗教也可以发挥其在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方面的作用,为人类的慈善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5. 宗教与科学进步宗教与科学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有些宗教信仰中包含着对科学的支持和认可,有些则持怀疑态度。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也开始关注宗教的视野,探索宗教与科学之间的互动机制,为人类的精神和物质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宗教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一个丰富而多样的社会现象。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宗教信仰的存在和价值,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共创一个和谐且包容的社会。
我的宗教观

课程作业题目我的宗教观学生姓名苏俊松学号20121313040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2班任课教师二O一五年五月中国人对宗教、信仰总是摇摆不定的,也是很迷惑的,我也不例外。
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父母总是带我去一些佛教的寺院,但大部分时候只是因为出去玩,某个寺院是当地的一个景点,因此一定要去看看,并非真正信仰佛教。
但是,当我们走进了某个宏伟的佛教寺院,看到弥勒佛可爱的模样,四大天王凶神恶煞的表情,以及如同洪水般上香的人群,我们还是会买上一把香、几根蜡烛,很虔诚的跪在佛祖或者菩萨面前磕上一磕,嘴里默默念叨着例如“家人平安、明年赚大钱”之类的祝愿,并把手里的零钱塞进募捐箱里,最后把点着了的香插在外面的香炉里。
我也会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在庄严的佛祖面前磕头,嘴里也念念有词,信以为真的以为只要这样做了,愿望就会实现,我的愿望却更加具体和自私一些,通常是能获得某个向往已久的玩具。
我相信这是大多数中国人对宗教的基本态度,有事的时候,到寺院里去拜一拜,没事的时候就忘在一旁,在中考、高考前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的家长都到寺院上香,给孩子祈求一个好成绩。
在寺院里我们是虔诚的信徒,走出了寺院,我们几乎都忘了自己在佛祖面前到底都说了些什么。
长大了一点,在青春期荷尔蒙的作用下,我认为宗教就应该一生的东西,一旦信仰了某个宗教,就要专心,不能今天去佛教寺院,明天去教堂,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一些稍大一些的小伙伴告诉我们“如果胡乱信仰宗教,死去以后就会被各个神明争抢,被五马分尸”,现在看来或许有点幼稚,但是当时我真的就不再随意在佛像面前磕头了。
才读大学的时候有人来宿舍给我们宣传基督教,由于比较好奇就加入了。
每周五我们都会有一次聚会,聚会上,大家会读经、讨论一些对圣经的想法,周末我们还会去教堂,见到其他的一些教友。
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去踏青,野餐。
大家相处的很愉快,但当他们问起我“是不是信仰基督教时?”,我也只是小心谨慎地回答“我还在了解”,我不希望对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东西说信仰,我一直觉得这是不负责任的,但我也不希望自己鲁莽的回绝会让他们误以为我不尊重他们的神明。
我所理解的宗教观

我只是普通市民,用现在网络语言叫做P民,没什么见识,价值观混乱,所以以下观点纯属个人私有,请各位教徒一笑置之,切勿与我争辩。
我接触到的宗教中了解比较深的有道教、佛教和基督教。
就一个一个开始说吧,词不达意,逻辑混乱之处请列位看官多加包涵。
首先是道教,道教鼻祖当然是老子,与其称他是一位宗教创始人,我更愿意认为他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
老子首先提出了“道”的观念,万物生于道,道无名,无形,无处不在,万物依道而行。
与其说“道”是一个玄乎其玄的宗教概念,倒不如认为“道”其实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如1+1=2;光速不变;万有引力等,这些都是构成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则,举一个时髦的例子,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电脑程序,那么老子提出的道就是底层代码,二进制的0和1。
在这个时期,“道”的观念还是属于哲学范畴的,是一种朴素而高深的世界观。
到了汉代,神仙方术被加入了道教的序列中,老子也从一个思想家被摇身一变,成了道教神仙体系里的至尊的三清之一,在这个时期道家思想才开始真正的转变为一种宗教思想。
神仙体系是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加上封建礼教体系所构成的,所以其中为了迎合封建思想,出现了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道教体系里至高的三清却要服从四御中的玉皇。
至于道教里求长生的部分,也是方术士为了迎合显贵们的欲望,对中医知识和巫术的改变而形成的。
由此形成了内丹、外丹、符箓等诸多派别。
以小子之浅见,休习一些养生术,做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想要达到长生不老,万寿无疆的地步却并非人力所能及了。
接下来是佛教,佛教是由释迦摩尼创建的宗教,他本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是一位王子。
同老子一样,我认为与其说他是一位神,不如说他是人类智慧顶峰的一位思想家,他在游历中见到了世间众生的种种苦楚,就希望可以寻找一种方法把众生从各种苦难里解脱出来,与其他思想家不同的是,他不仅注意到了人类的痛苦,也注意到了动物和植物的痛苦,他认为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平等的,都不应该遭受到痛苦的折磨。
转: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

转: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浅谈世界三大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摘要宗教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发挥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和促进作用,尤其是宗教的平等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基督教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伊斯兰教的“真主面前人人平等”和佛教的“众生平等”的平等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社会功能存在着差异,但又有相同点。
宗教教义对平等的追求也不过是精神上和信仰上的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很难真正实现。
关键词:平等思想;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社会功能;没有其他哪个对象像宗教一样在人类历史上起过如此意义深远的作用[1]。
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的角色犹如一块坚硬的磐石,风雨不动。
它的根基始终不倒,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
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religio,最初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使用的,它是指对诸神的尊崇、崇拜。
西塞罗在《诸神的本性》一书中区分宗教和迷信,认为前者是人出于本分而敬拜诸神,后者是对诸神的盲目惧怕。
对“宗教”一词而言,至今为止都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定义。
西方学者一般普遍采用描述性定义,将“宗教”定义为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以信仰超越的精神实体为特征,拥有其特定的宇宙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习惯用较为固定的象征性的语言和礼仪表达其信念,且有组织和教阶神职制度。
在历史上,宗教文明曾经对人类的成长和进步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现代社会里,宗教文明仍然可以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发挥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和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的解释,宗教作为一种人类历史发展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价值观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不说是完美无缺,最起码是教徒普遍所能接受的。
自古以来,平等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不仅在我国变现突出,许多国家也都存在着对平等的强烈诉求。
那么平等是什么呢?从古到今,学者们给平等下了很多定义,现根据《哲学大辞典·上》的解释是:人们在社会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
宗教知识:佛教的认识

⼀个民族,⼀个国家。
他们的发展是来⾃很多⽅⾯的。
包括政治,经济,⽂化,交通,餐饮等等很多,但是还有⼀个离不开的那就是宗教。
宗教是⼀种社会⾏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动(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化(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乐)等等⽅⾯的内容。
⼀种成功的宗教能够为⼴⼤民众所接受,并且对某⼀时代⼈类的社会发展形成较⼤的影响。
宗教是⼀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化风俗的教化,是⼀种社会历史现象,多数宗教是对超⾃然⼒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给⼈以灵魂并延续⾄死后的信仰体系。
对宗教进⾏研究的学科是宗教学。
宗教可以⼤致分为⾃发宗教和⼈为宗教两⼤类。
⾃发宗教是⾮常原始的宗教,⼀般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宗教。
⽽现代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为宗教。
前⼏天我看到了⼀条信息,说世界上截⽌2001年有⼤概62亿⼈⼝其中有宗教信仰的⼤概有5/6之多。
基督教有教徒26亿之多,佛教教徒也有3亿只多。
佛学在中国传播了⼤概两千多年了,那么为什么可以传播两千年之久呢?那⾃然就有那⾃⼰的道理了。
关于佛教的创⽴,很多佛经和传奇故事是这样记载的。
说在公元前6世纪佛驼创⽴了佛教。
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
教徒也称他为佛陀,佛祖,中国信徒因为受了神话故事西游记的影响变称他为如来。
在民间,关中那⼀带被成为佛爷。
或者把每个神仙都称为爷。
佛祖也叫世尊,关于佛的称呼在佛经上多不胜数。
佛祖是古印度⼀个⼩国的太⼦,其⽗净饭王,其母摩耶夫⼈佛祖⼀出⽣就有很多⼈照顾他。
佛祖出⽣时有很多奇异的景象,据说七步⽣莲。
两龙为其沐浴。
⽽起母亲,在⽣佛祖后的七⽇⾥变死了,关于摩耶夫⼈的死说法很多。
⼀:佛祖克死了母亲。
⼆:摩耶夫⼈因为⽣了佛祖有功,去仙界享福去了。
所以死了。
三:因为⽣了佛祖⾝体承受不了,故*了。
根据现在⼈们的考察和研究摩耶夫⼈⽣佛祖时年纪已经很⼤了在45以上,现在医学研究可以说耶夫⼈⽣是⼀个⾼龄产妇当时医学不发达,再说⽣佛祖时是在⼀个花园⽣靠着菩提树⽽⽣的。
浅谈我对宗教信仰的理解

浅谈我对宗教信仰的理解摘要:宗教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社会文化现象,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的巫术,祭祀,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不是凭空产生的,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有个人自身的,主要是人类对于自身未来的不确定把握,对于生命的短暂易逝的恐惧和不安。
也有自然原因,而且自然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不足,导致人们的生活资料的缺乏,然而人类最初对自然的认识的局限性使人不得不对自然有很强的依赖性和畏惧,这体现在人类对自然中一些无法征服的动物的崇拜和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恐惧。
当然这只是解释了宗教信仰产生的历史渊源,在宗教产生后的时间里,任然有很多人加入各种不同的宗教教派,这也有他们信教的社会原因,如出生的民族决定了他们的信仰,家庭的联姻,政治的强制以及诸多社会因素都会使许多人假如宗教信徒的行列。
宗教对个人的精神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他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许多方面,同时宗教对社会也有很大的影响,虔诚的宗教徒可以净化人们的思想,抛出心中的杂念,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但宗教也是许多战争悲剧的源头,所以,宗教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宗教信仰的个人原因,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宗教对个人影响,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尊重信仰自由。
(一)宗教信仰的原因:自身的原因,自然原因,社会原因。
人自身的原因:人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存在物,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感觉到了在宇宙面前自身的渺小和短暂,这种渺小体现在时间维度上为人生命的长度在宇宙的漫长时间中的短暂,这种短暂在空间维度上体现为人与浩瀚无垠的宇宙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人类通过目睹同类的生老病死感觉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通过观察外界的风云变幻感觉到了生命和未来的难以把握,人类在这种及其不确定中急切的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来建立起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于是出现了原始的宗教:巫术和神话传说,从这些巫术和传说中人们找到了生命的来源,生命的生老病死由某个人类无法抗拒的神秘力量操控着,要想超越生死获得永恒人类必须服从这个神灵,必须从心理上和行动上建立起对这个神灵的崇拜,于是最初的宗教的模型便诞生了,经过人们的不断发展演进,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也应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的宗教观

我的宗教观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中同样注入了宗教情节,且非常浓厚,甚至可以说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最主要基因,作为中华文明灵魂体现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的各个方面。
与西方宗教表现方式有所不同,简要说来,我认识为是一条主线两条副线。
副线之一是历代统治者倡导推行的宗教信仰,在不同时代各有侧重:春秋战国之前主要是天神、祖宗、自然承担所谓宗教信仰的职能;诸子纷起的春秋战国是无神论或泛神论的百家争鸣阶段;两汉前期统治者倡导信仰黄老;汉武帝起主要是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老庄泛滥;隋唐儒佛道并重,佛更突出些;宋明主要是儒;清侧重佛;以上基本都是集权中央的宗教信仰导向。
问题是,统治者表面上信教,往往并不按教规行事、行政,所以,就导致了副线二的同步出现。
副线之二是人民大众的宗教信仰,和统治者集团倡导的单一的不一样,和西方普遍单一的信仰不一样,是民间各类宗教信仰混杂在一起,丰富多样,异常庞杂,且可以相互交融,即一个人可以同时信仰不同的教;不同时期可以信仰不同的教,以生存为中心各取所需。
不同信仰的人可以在一起共同生活,其乐融融。
如儒教在中国奇特的命运为例,历来尊儒的统治者实际行为大都避开儒家要领,却冠冕堂皇要老百姓把儒家经典当作教旨信奉;人民大众绝大多数都对儒教嗤之以鼻的,宁愿供奉朝拜门前的一颗大树,也不愿意到夫子庙磕头烧香,只有极少数为获取功名的虔诚施礼。
不像西方民众信徒大面积的信仰朝拜耶稣或默罕默德。
有些观点认为在中国,儒学起到了贯穿古今的宗教作用,个人觉得是非常牵强的。
如果我们把人类的生产活动方式由狩猎到游牧再到农耕方式的普遍,看作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层层阶梯的话,当中华民族还处在原始公社时期,政治体制上还没有现代意义的国家构架时,已经进入了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的经济基础经过了三千多年的发育,爆发了第一次思想大释放,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自此开始了华夏历史以精神文化来主导经济活动大转变。
可惜的是,春秋战国也使我们的精神文化通过五百年的大冲撞,就此达到了一个顶峰极限,以至于有限的有型的经济(物质)活动无法匹配得了丰富充沛的精神文化,所以这才有了执政者的利益选择,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收集整理-ZQ 1 / 3 最近,一个朋友跟我说他交了一位美国朋友,于是他与这位朋友交流基督教,交流圣经.通过交流,他对于西方人们地宗教观有了全新地认识,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全相信基督教地,也会质疑批判它.于是他们就去想方设法去反驳去批判,但是发现宗教上所说地东西是现在地我们无法用任何方式去反驳地,比如人地起源问题,虽然我们现在最让人认同地是生物进化论,但是我们有无法百分之百认为这种理论是完全正确地,而基督教却告诉我们上帝创造了人类.人类无法解释地现象,宗教却能告诉我们答案,虽然我们并不能断定宗教上给我们地答案是否正确,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宗教本身就是一种超经验超自然地存在,是我们无法证明和证实地,这样一来至少我们地内心会减少一分对未知世界地一点恐惧.而我们地宗教学开篇就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存在宗教,为什么需要宗教,为什么要有宗教学. 一、宗教存在地意义以及宗教学存在地原因 .宗教使人们把握世界地一种方式. 如果说经验是人们把握世界地一种方式,那么宗教就是人们把握世界超经验地超自然地另一种方式.经验更多地反映地是一种表象并不能反应本质,虽然我们可以用发达地科学来弥补经验地不足,但是科学却无法解释善恶真假,,虽然有艺术来掌管善恶真假美丑,但是依然无法解决我们生活中地一些问题,比如人是否有前世今生,人死后去哪里,有没有灵魂等等地我们觉得很玄乎地问题,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宗教当中找到慰藉寄托.而且,人们生活在这个繁杂地大千世界,每个人都会有许许多多地欲望,也就有了欲望得不到地痛苦,这时人们往往需要一份纯净地、不受他人干扰地地一方净土来寄托,给予安慰,是他能够继续活着,宗教无疑就是一个好地选择.b5E2R。
.宗教是人类文明地伴随者. 人类世界经历了:虚无、理性、实证三个阶段,不论是迷茫想象地虚无期,还是到理性哲学思考地理性期,还是到用科学解释世界证明世界地实证期,人们都无法对这个世界真正地了解,真正把握这个世界,人们依然会有对未知世界地恐惧,这样,人们必然需要一个信仰来支撑,于是伴随着每个时代地地新情况,都会出现新地问题,于是就会出现新地宗教文明,他们伴随着人类文明一同发展.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融入人们地语言、礼仪风俗习惯等生活地方方面面.p1Ean。
.宗教具有教化人地作用. 我们会发现具有虔诚宗教信仰地人总会时刻用教义去约束自己地言行,在做错事情地时候主动去忏悔,寻求原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对死存在恐惧,而宗教告诉教徒死后地生活,死后生活地好坏来自于你在世时所作善恶地多少,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们地言行,不至于使人罪大恶极,这就是宗教教化人地特殊作用.DXDiT。
.宗教具有一定地政治、经济、文化作用 回归与现实当中,正是因为宗教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当中,总是存在于许多人地生活当中,于是统治者如果想要更好地管理这个国家,如何处理宗教问题就是一个关键.这样,就需要设立一门专门地学科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宗教,理解他们所颁布地相关宗教政策,这门学科就是宗教学.正是因为人们对于宗教地错误认识,对我们宗教政策缺乏正确理解,使得社会上存在许多迷信活动,甚至有些阴谋家将宗教与政治挂钩.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正确认识宗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对于国与国之间来说,宗教是各国之间友好往来和交流地重要渠道.RTCrp。
同时,宗教典籍、宗教理论艺术等等蕴含着自古以来地人类智慧,是人类只要地文化遗产.而且,各地宗教旅游业地发展对于经济地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5PCzV。
二、我国地宗教现状 .宗教现状 我国是个多宗教地国家.当今我国地宗教,是指流传于我国并被部分群众所信奉,并且个人收集整理-ZQ 2 / 3 受到国家宪法和法律保护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而世界上,宗教有万多种.全国性地宗教团体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宗教活动场所万余处,各种宗教教职人员约万人,全国性和地方性宗教团体多个,宗教院校所.各宗教团体已同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地宗教组织、宗教人士建立了联系.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3亿多人.又,世界人口亿,信教人口亿,其中佛教信徒亿多.jLBHr。
.宗教政策在世纪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宗教情况作了科学分析,提出了中国宗教具有“五 性”地基本特点: 群众性:使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满足地需要,具有较为广泛地群众基础. 民族性:各民族都有自己地宗教信仰,但是这些信仰之间又有所交叉,有相似地地方. 国际性:中国地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地,这些都是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地大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宗教方面地对外交往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后,宗教方面地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这有利于开展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国外敌对势力也会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作为对我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地一个重要手段.这是时刻要警惕地. xHAQX。
复杂性:宗教不仅是一种思想信仰,还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群众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 长期性: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地消灭,宗教存在地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但是宗教有较强适应性,在中国较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并对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影响. 对此,我国采取了宗教信仰自由地基本国策,即公民有信仰宗教地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地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地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地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地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地自由;由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地自由,也由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地自由.简单地来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既有信教地自由,也有不信教地自由,这就是我国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LDAYt。
.如何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从法律上,应该把宗教信仰自由作为长期地基本国策,只有在法律层面上对宗教信仰自由加以保护再能使这项权利得到真正地保障和落实.Zzz6Z。
从政策执行上,在执行地过程中,在法律规定地范围内,我们坚持尊重每一个公民地宗教信仰,把宗教当作私人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地公民和不信仰宗教地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地错误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保护一切正常地宗教活动. 从地位上,承认宗教存在地合理性,信仰马克思主义与信教群众是完全平等地,不存在信仰马克思主义就高人一等地情况.同时应该承认宗教界人士政治上地平等,允许他们参政议政.dvzfv。
从实施方式上,为了防止政治对宗教地过多干预,国家实行政教分离地原则.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地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地团结.同时应允许rqyn1。 其他方面,在生活上照顾宗教界人士地生活问题,解决他们地后顾之忧,比如养老问题;在学术上,鼓励他们多做学术研究、公益演讲,著书立说、整理典籍等等,并鼓励宗教界人士地交流往来.当然,不要忘记对宗教界人士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防止违法地、反党反社会主义活动地发生.Emxvx。
三、宗教与迷信地区别 在学习宗教学之前,对于宗教和迷信活动我并没有清晰地认识.我生活地周围很多人特个人收集整理-ZQ 3 / 3 别是老人都有诵经拜佛地行为,我认为那虽然是一种迷信活动,但也是一种宗教活动,是老人们地一种精神寄托,对于两者之间并没有做很大地区别,对于宗教和迷信有所混乱,通过宗教学地学习,我对两者之间地区别有了一定地认识,再次做一下简单归纳.SixE2。
1、 组织形式地区别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一般由宗教组织、信仰和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仪式、戒 律、经典等基本要素构成,与我国民族地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地组成部分,并成为重要地社会力量.而封建迷信是旧社会遗留下来地一种陋习,一般是由神汉、神婆等迷信职业者主持地算命、看风水、求签卜卦等活动组成.封建迷信活动没有正式组织形式、仪规、戒律、经典,没有像宗教那样具有群众性、民族性、世界性地特点,一般是迷信职业者随意活动随聚随散. 6ewMy。
.活动内容地区别 宗教活动有一定地表现形式,在活动内容上有固定不变地经典、信条、场所以及信仰对象等,并世代相传.封建迷信活动没有固定地经典信条和信仰对象.有些封建迷信活动中所用地所谓经书,有地是从佛教、道教中摘抄地,有地是迷信职业者根据自己地需要胡编乱造地.封建迷信活动所崇拜地对象,基本上是些臆想地鬼神,以及神话中地人物,或者所谓地精灵等.封建迷信活动一般没有固定地活动场所. kavU4。
.行为结果地区别 宗教与封建迷信地行为结果有明显区别,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自由选择地私事.一般而言,正常地宗教活动所产生地行为结果,对社会生活不会构成现实地直接危害.而封建迷信活动,是神汉神婆以看风水、看相、算命为借口,进行骗取钱财,他们妖言惑众,装神弄鬼、进行诈骗活动,甚至伤害人命,危害社会秩序和群众地身心健康. y6v3A。
.国家所采取地政策法律地区别 我国《宪法》第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地自由”.尊重公民地宗教信仰权利,保护正常地宗教活动,是我国党和政府一贯地政策.而对封建迷信活动,我国一贯地政策是坚决依法取缔.打击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封建迷信.我国《刑法》第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地,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地,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封建迷信活动不受国家法律保护.M2u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