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宗教有哪几个基本要素
宗教学复习重点

宗教基本内容:1具体分析宗教作为社会文化形式的基本内容或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2宗教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关系3宗教史4宗教哲学四要素:内在要素(宗教的观念或思想、情感或体验)外在要素:(行为或活动、组织或制度)本质:宗教是一种社会存在,它借助非现实的力量或非现实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
基本内涵:1从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矛盾:是上层的一部分,特殊的社会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是对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采取了人类自我异化的反映方式2从客观世界同主观世界的关系看:是客观世界在人们主观世界上的颠倒了的异化反映,是一个颠倒的世界观3从人与人的政治关系讲:一般来说,宗教的社会作用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它是一种精神麻醉剂。
A 宗教对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在理论上,道德上和感情上起着论证和辩解作用B给人以幻想的幸福,要求人们自觉去忍受一切现实的痛苦C虚空的救世主,使人盲目相信人生而有罪。
基本命题:1神与人的关系问题。
A神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B人格化的神实际上是人性的神格化。
2灵魂与肉体3天堂和地域(鼓励人们逃避一切现实的斗争,压迫人们心甘情愿地去忍受一切现实的痛苦)地狱的设立,整治作用,启示人们去善存恶,不要做坏事,具有某种道德上的约束意义。
4善与恶(贯穿宗教内容的一根红线)一切宗教都是围绕着善恶的伦理观念而展开和延伸的。
文化形式:1宗教的四要素及其总和构成的宗教整体都是人类的创造,是人性的升华和放射,并客观化对象化而形成的社会文化体系。
A人类创造神和神生物的宗教异化过程,无疑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
B随着人性的升华和发展,它异化而出的神性也将随之升华和发展,神性观宗教情感将会日益强化。
C人性的宗教化和神圣化的发展构成了宗教信仰者各种宗教行为的内在动力。
没有信仰者对神灵及其神性的情感和感受就没有相应的宗教崇拜行为,也就不会有宗教性文化的创造。
宗教道德作用:积极:1道德导向功能(宗教所提供的超验世界的认识安抚了人类的无助,为人类的人生提供了解释,并对生命体赋予永恒的意义)引导信徒修养的导向作用2精神调适功能3价值认同功能4和谐5稳定功能消极:1具有一定的反科学性2对社会发展的消解3群体交往的非认同取向正确认识:1宗教道德的社会作用范围是有限的2宗教道德借助的是虚无缥缈的神的力量,道德基础并不稳定3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有相适应的一面,也存在矛盾和冲突的一面宗教与道德:1区别A从存在维度看二者的区别,这里的道德指调解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方式及其内化意识,而宗教则不是要与人发生一般的现实关系,而是要与每个人神圣者发生特殊的超越光环。
宗教

简答题一、成语:1.以牙还牙:《旧约出埃及记》(21-22,25)“假使人们打架,……若有损害,就应以命偿命,以眼偿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以疤还疤。
”类似于汉语中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因果报应的意思。
2.醍醐灌顶: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
用纯酥油浇到头上。
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
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3.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4.在劫难逃:佛教认为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时期,到了坏劫,出现风、水、火三灾,世界归于毁灭。
如此周而复始。
人们因把天灾人祸等借称为“劫”或“劫数”;以“在劫难逃”谓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不能逃脱。
现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二、宗教构成四要素宗教四要素是指一种成熟的宗教一般所具有宗教意识、宗教组织、宗教礼仪,宗教器物这四个构成要素,它是我们分析某个具体宗教的四个维度。
其中,1. 宗教意识包括理性(神学理论、教义等)和非理性(宗教感情、情绪与激情)两方面的因素。
宗教意识对宗教其他层面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宗教礼仪的规范化及其文明程度,宗教组织的状况,宗教器物的使用状况都首先取决于宗教意识的发展。
2. 宗教组织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对宗教组织的界定要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
他是一种与统一的宗教信仰目标与行为体系相联系的、共同遵照一定的制度规范的宗教信奉者所结成的社会群体。
3. 宗教礼仪是宗教意识的行为表现,是信教者用来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化的行为表达方式。
包括献祭、祈祷、节庆及修行等多种方面。
4. 宗教器物是宗教实体的物化标记,是基本的宗教要素之一。
广义上包括宗教场所在内,狭义上仅指神像、圣物、法器等宗教特有的器物。
三、什么是宗教文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一、本文概述宗教是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它涉及到人类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以揭示其复杂而神秘的面纱。
宗教是一种涉及信仰、价值和灵性的文化现象,具有深厚的心理和社会基础。
宗教的本质是人们对宇宙和自身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是对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的追求和解答。
在宗教中,人们相信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能够指引和保护他们,这种力量被视为神的意志或启示。
信仰: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人们必须相信某种超越自身认知的存在,并对其持有敬畏和崇敬的态度。
价值:宗教中的价值观念通常与信仰密切相关,它们代表了人们对宇宙和人类的看法和理解。
这些价值观念可能包括善良、宽容、平等、公正等。
灵性:宗教还涉及到人们的灵性生活,包括对神灵的崇拜和祈祷,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和修行。
理性和经验:许多宗教都强调理性和经验的结合,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信仰和实践。
例如,基督教中的圣经被认为是上帝所启示给人类的真理,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来理解其中的意义。
辩证和相对主义:有些宗教坚持辩证和相对主义的立场,认为没有绝对的真理和错误,只有相对的理解和解释。
在这种背景下,不同的宗教传统和思想相互竞争和交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和思想体系。
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在一些宗教中,存在着大量的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元素,如预言、仪式、符号等。
这些元素旨在传达某种无法用理性解释的信息或意义,从而激发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敬畏和探索。
本文概述了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宗教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以及它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宗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
因此,对于宗教的研究和讨论应该基于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二、宗教的本质信仰是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
宗教信仰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它源于个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认同,并通过各种方式(如祈祷、礼拜、诵经等)得以表达。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发布时间:2021-04-21T13:56:12.82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下作者:李琰[导读] 世界文化起源历史悠久,在这样的文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的诞生影响着很多人的精神信仰,使人们潜移默化的将自身的精神寄托到宗教活动中。
然而,虽然宗教文化已经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如果真要问这些信仰宗教的人宗教的定义,让他们给出科学的答案,不出意外的话很多人都无法回答上来,甚至很多专门从事宗教研究的人也无法回答。
由于宗教文化由来已久,想要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又谈何容易。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李琰摘要:世界文化起源历史悠久,在这样的文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的诞生影响着很多人的精神信仰,使人们潜移默化的将自身的精神寄托到宗教活动中。
然而,虽然宗教文化已经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如果真要问这些信仰宗教的人宗教的定义,让他们给出科学的答案,不出意外的话很多人都无法回答上来,甚至很多专门从事宗教研究的人也无法回答。
由于宗教文化由来已久,想要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又谈何容易。
关键词:宗教;本质;基本要素;逻辑结构一、宗教的本质(一)以神为中心来说明宗教的本质和规定宗教的定义很明显,机构化的各种传统宗教都把对神的信仰和崇拜作为信教的中心和基础。
假如我们问犹太人:宗教是什么?他说:宗教是相信上帝的耶和华。
若问及基督徒或穆斯林,他会将信仰上帝、基督或真主作为宗教的基本内容。
每个地方、每个时代的宗教通常都是机构化的信仰和崇拜神灵,所不同的,只是赋予神的神性各有不同。
我们国家的古典文学没有‘宗教’这个词,这个外来词来源于印度佛教。
佛学以佛陀的话为教,以弟子的话为宗。
宗派是指宗派对佛陀及其弟子的教义的崇敬和敬仰。
目前我们所用的“宗教”一词,起源于西文的“erliigon”,本意甚多,难于说清,在传统上主要是泛指对神道的信仰,对此,古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三大宗教概说

(三)业与轮回
1.业
(1)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竭摩;梵语:Karma; 中文翻译为“业” 三种含义: 一者、做事情; 二者、行动; 三者、造作。
业因:所作行为及所做之事,谓业 因。(烦恼是造作(业)的真正之 因) 业力:造作的行为作为一种力量, 将来使我们承受各种果报。
业果:即业报。过去造业,因缘成 熟,形成果报。
乘:梵文yana(“衍 那”)的意译,指运载工 具。 小乘:Hinayana 大乘:Mahayana
1
五乘佛法
人乘:乘五戒以生人中 天乘:乘十善以升天道 声闻乘:乘四谛而证声闻四果(阿罗 汉果) 辟支佛乘:乘十二因缘而证辟支 佛 果 菩萨乘:乘六度而证佛果
世间法:人乘、天乘 出世间法:声闻乘、辟支佛 乘、菩萨乘。 小乘:声闻乘与辟支佛乘 大乘:菩萨乘
空性:
五蕴因缘和合而生,只有所 谓幻相,并无自性可言。 假观:事物之“假”名 空观:事物本无自性(性空) 中观:承认相有
相有而性空
C,破“我执” (我的执实性) “人我执”:执著于我 “法我执”:执著于法有 自性
3 . 涅槃寂静
涅槃:梵文Nirvana的音 译,即“圆寂”,又称“解 脱”。 即灭生死、灭烦恼、不 生不灭、解脱无为。 常、乐、我、净
正道理,是指诸法因缘生灭。 指世间所有事物,是它的结果, 此结果必有其前因。果要由因 形成,因要形成果就要变化, 因缘如此的连续,故无常。
2 . 诸法无我
“我”之界定: ⑴主宰 ⑵常:一直存在 ⑶一:单独、唯一
A,“我”是四大(地、水、 火、风)假合之产物— —四大皆空
B,五蕴和合为空 (色、受、想、行、识) 色非我:即身体非我 受想行识非我:即心非我
三毒: 贪、嗔、痴
宗教知识科普

宗教知识科普1. 什么是宗教?宗教是人们对于宇宙、人生、道德等重大问题的信仰和实践体系。
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涉及人们的信仰、仪式、道德规范等方面。
宗教通常包括信仰的对象、信仰的方式和仪式、道德准则等要素。
2. 宗教的分类2.1 世界主要宗教的分类•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锡克教•道教•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2.2 宗教的地域分类•东方宗教–佛教–道教•西方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3. 宗教的主要特点3.1 信仰宗教的核心是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信仰可以是对上帝、神明、佛陀等存在的坚定相信。
3.2 仪式与典礼宗教仪式是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基督教的礼拜、佛教的念经、道教的祭祀等。
3.3 道德规范宗教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道德规范,以约束信徒的行为。
例如基督教的十诫、佛教的五戒等。
3.4 社会功能宗教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它可以提供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增加社会凝聚力,促进和谐发展。
4.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和科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
宗教强调信仰和灵性层面的体验,而科学则追求客观和理性的认知。
4.1 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宗教和科学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冲突。
例如宗教信仰中的创世论与科学的进化论相悖。
这种冲突常常导致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对立。
4.2 宗教与科学的融合虽然宗教和科学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方法,但也有很多人试图将二者进行融合。
例如科学修行中的灵性层面,以及宗教对于道德规范的启示等。
5. 宗教的意义和影响5.1 人生意义宗教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回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给予人们希望、安慰和慰藉。
5.2 社会影响宗教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可能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冲突。
5.3 文化传承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宗教信仰和仪式,人们传承和弘扬文化。
5.4 个人精神修养宗教对于个人的精神修养和内心安宁的追求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心理压力,培养内心的善良和宽容。
第五章宗教的要素

第五章宗教的要素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一系列独特的要素。
本章将重点探讨宗教的要素,包括信仰、神话、仪式和道德。
一、信仰信仰是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是人们对超自然存在、力量或实体的一种完全、坚定的信念。
信仰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涉及神、神灵、阴阳、生命及死后等多个方面。
信仰使人们相信有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给予他们希望、安慰和指导。
信仰还涉及宗教共同体,即人们通过共同信仰结成的群体。
这种信仰共同体能够为个体提供社会支持和认同感,使人们有归属感。
二、神话神话是宗教中另一个重要的要素。
它是宗教故事的形式,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件和动作来传达宗教的观念和价值。
神话通常涉及神祇、英雄或其他超自然存在,以及他们与人类世界的互动。
神话有助于人们理解宗教的起源和宇宙的运作。
它们可以解释自然现象、人类的起源、道德规范等问题,提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指导。
三、仪式仪式是宗教中的一种行为表达形式,通过特定的动作、语言和标志来传递宗教观念。
它们可以作为祈祷、祭祀、婚姻、葬礼等各种活动的一部分。
四、道德道德是宗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人们对善恶、对与错的价值观念和规范。
宗教通过它的教义和信仰来塑造人们的道德观念,并提供行为准则。
宗教的道德教导有助于规范社会行为,促使人们遵守基本的道德规则,如诚实、宽容、慈善等。
它们也可以提供人们的精神支持,使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找到道德准则来指导自己。
宗教的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宗教的核心。
信仰为宗教提供了根基和平衡,神话为宗教信仰提供了讲述的框架,仪式则是人与神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方式,道德提供了人们行为准则。
总之,宗教的要素共同构成了传统宗教及现代宗教的基础。
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信仰、价值观、道德准则和社会支持。
宗教的要素不仅帮助人们理解世界和人类的存在,还通过信仰和宗教仪式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恢复内心的平衡。
第四章宗教要素

1,巫术的类别 ▲模仿巫术:遵循“类似法则”:要对某一事物施加影
响,只需对类似的事物施行巫术 。 ▲接触巫术:遵循 “感染法则”:要对某个物体施加影
响,只需对它的某个部分施加影响 。 ▲白巫术:是以行善为目的的巫术,可以分为生产巫
术或保护巫术 。 ▲黑巫术:是以害人为目的的破坏性巫术(妖术)。
2,巫术的性质:很多西方人否认它是宗教行为,我国 学者则看作一种“准宗教行为” 。
(3)神与世界的关系:两种理论取向 ▲ 信仰人格神的宗教:神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如上帝,安拉).这种创世论常常与超神论相联系 ▲ 信仰非人格神的宗教:神泛同于世界而存在,万物
则是它的体现(如大梵,真如,道).这种理论容易导 致神秘主义 (如六祖慧能的法偈) ★ 西方的泛神论主要是哲学而非神学
三、宗教情感: 宗教信仰者特有的、同宗教信仰和宗
2宗教理论: 宗教观念的逻辑形态,是随着人类的抽
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导致的宗教观念的概 念化和理论化和理论化(缪勒的八个有圣典 的宗教:吠陀、三藏、波斯古经; 旧约、新 约、古兰经; 四书五经、 道德经 )
它们都涉及三个基本问题: (1)神的存在:一切宗教都不否认神的存在,
但对于如何论证它,则有不同看法, 缪勒 的宗教学导论 (2)神的属性:各大宗教对此作了形形色色的 规定,但有两个共同点 ▲ 自存(selfexistence):如"自有永有 " ▲ 无限(infinite):如缪勒的宗教定义: "
然而,宗教信仰与其它信仰既有相同的一 面, 又有其自身的两个特殊规定性 1,神圣者(the sacred) sacred)
(1)人格神的形态 (2)非人格神的形态:梵,佛,道,无言之天
2,彼岸世界:离开了它,宗教就失去了意义 (保罗——如果死人不能复活,就吃吃喝喝 吧) 升入天堂 (1)超越于现实世界之外:如基督宗教的天国 (2)内在于现实世界之中:如佛教禅宗的挑水 担柴、无非妙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有哪几个基本要素?
宗教不仅是主观的观念,而且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宗教不仅是个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而且是某种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的非常现实的社会力量。
宗教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它具有构成宗教所特有的基本要素。
宗教的基本要素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部分。
宗教的内在因素有两种内容:
一、宗教的观念和思想。
各种宗教都有一套说明其信仰的观念,甚至形成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构成完整的宗教世界观。
它是宗教行为的内在根据,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系的构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二、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宗教信仰者对各种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力量、神灵神性等神性物的信仰,既可在信仰者心中表现为一定的观念形态和概念形式,也可在情绪上引起种种反应,激发起信仰者所谓"宗教感情"。
宗教的外在要素主要内容也可分为两种:一、宗教的行为和活动。
宗教信仰者内在的宗教体验和宗教观念通过外在的身体动作和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宗教行为。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种形式在各种宗教中都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分散化到规范化的过程。
归结起来,主要的宗教行为有巫术、宗教禁忌、祈祷献祭、宗教礼仪等。
这些宗教行为作为宗教
体验和宗教观念之外在表现,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宗教的本质。
二、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宗教组织是宗教徒在其中过宗教生活并通过它进行宗教活动的机构、团体、会社、社区或其他形式的群体。
宗教制度是维系这种群体,规范宗教生活,指导宗教活动的规章、教法、体制、惯例和传统等的总称。
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