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采访提问
采访父母、退伍军人等问的问题

采访父母、退伍军人等问的问题采访要求采访者具有新闻敏感、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即能够在纵横交错的客观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闻,在稍纵即逝的机遇中迅速地捕捉新闻,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巧妙地挖掘新闻。
采访除突发事件的采访外,在平时还从事主动的、有目的的采访。
这种采访事先有明确的报道思想,有充分的资料准备,有周密的采访计划。
案例一:
1.您是什么时候当兵的?
2.您为什么会选择当兵呢?
3.当兵的过程中,有哪些事情让你至今难以忘怀呢?(事情发生的时
间,地点,老兵扮演的角色,事情的发生给老兵带来了的影响,老兵当时的感受。
4.当兵的过程中,有哪些人让你刻骨铭心呢?(那个人的名字,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兵和那人的关系。
老兵难以忘记那个人的原因。
)
5.您在什么时候转业的呢?(转业的时间,原因,转业后干什么?)
6.转业后的生活怎么样?(老兵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家庭幸福么? 有没有什么困难?)
7.对我们有什么话想说的?期望或者祝福?
案例二:
1.爸爸妈妈,现在我是采访者,你们是被采访者,我问你们答,可
以吗?
2.爸爸,我想请问一下,您最近的工作情况怎样呢?
3.妈妈,我想请问一下,您对子女教育的有什么观点或看法呢?
4.爸爸,请问您有什么教育孩子的方法呢?
5.妈妈,现在很多家长为孩子请家教,请问您是怎么看的?。
采访老红军的采访稿

采访老红军的采访稿主持人:尊敬的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一位老红军,他经历了党的艰苦奋斗岁月,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让我们共同迎接他,听他讲述那段峥嵘岁月。
主持人:老红军,您好!首先,能不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包括您参与的战役和过去的经历?老红军:大家好!我是×××,曾是解放军某红军部队的一员。
早年加入革命队伍,参与过长征,也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为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贡献。
那么,能否分享一下您在长征中的一段难忘经历或者故事?老红军:长征是艰苦卓绝的,我们穿越草地、过雪山,风餐露宿。
有一次,我们经过草地,天空飘着大雪,大家都累得筋疲力尽。
但我们相互鼓励,一步一步地走过来,那种团结一心的力量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主持人:那段岁月确实充满艰辛,您们的坚持和团结精神感人至深。
在您看来,革命时期的艰苦环境是如何磨练出您们的坚韧性格的呢?老红军:革命战争需要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毅力。
在那个年代,我们深知要想胜利,就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
困难和磨难锻造了我们的坚韧性格,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胜利的果实。
主持人: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坚持和毅力。
那么,在您参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没有一些让您深感自豪的瞬间或成就?老红军:1949年解放前夕,我们终于走进了北京天安门广场,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一刻,我想每一个参与过战斗的战士都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我们为创造一个崭新的国家而努力奋斗,最终圆梦成功。
主持人: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最后,您有什么话想对现在的年轻人说,或者对国家的未来表达一些期望吗?老红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希望大家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有理想、有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国家的未来需要青年一代继续传承和发扬我们这一代的革命精神。
主持人:非常感谢老红军的分享,也感谢您为祖国付出的一切。
我们衷心祝愿您健康幸福,谢谢!这是一个简短的老红军采访稿,如有需要,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扩充。
关于采访红军及红军子女的若干问题

关于采访红军及红军子女的若干问题:
老红军:
1.参加红军之前的经历,是什么让他有了参加红军,义无反顾的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革命这么伟大的事业当中去;
2.听红军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3.详细的革命历程,那只红军队伍,谁领导的,经历过哪些战役。
获得过哪些功勋,有哪些事情让您刻骨铭心;
4.什么时候娶妻生子的,为了革命放下妻儿老小时的感受;
5.建国之后的幸福生活。
6.对年轻人说的话。
红军子女:
1.回忆父辈母辈在参加红军前后的生活状况转述
2.谈谈父辈或者母辈在参加红军后的感受及经历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3.是否觉得当今青少年都需要有一个心中的“英雄”;
4.当今我们是否还应该继续弘扬红军精神,以及红军精神的重要意义。
访问抗日老兵活动采访文稿

长沙师范学院访问抗日老兵活动采访文稿访问老兵:徐明辉访问人:李傲、王媛、戴诗意、李金栋访问时间:2015年7月25日-26日一、活动目的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帮助学生了解抗战历史,牢记国耻,同时也为了宣扬老兵抗日事迹,帮助老兵解决困难。
二、活动时间2015年7月25日-26日三、活动地点长沙市望城区恒大名都小区四、老兵档案徐明辉,1923年生,江西人。
国民革命军第14军94师步兵,1944年入伍,曾在上海与日军展开正面交锋。
1950年当做“反革命”分子被捕入狱,1960年下放至江西,后到湖北监利人民大院农场做工。
五、老兵事迹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当中。
那个时候,国民政府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按照“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免征”的原则对年满18岁至45岁的兵役适龄男子登记于册。
每年由保长采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谁去当兵。
徐明辉一家,有兄弟三人,他是最小的。
1944年,他应征入伍,编入国民革命军第14军94师。
徐老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在上海的作战经历。
据徐老回忆,当时日本鬼子乘炮艇登岸后,便与其展开游击战。
那个时候几乎是天天打仗,一遇到日本鬼子就打,战斗激烈的时候,根本看不见人,人只能躲在壕沟里。
徐老跟老伴对当年的事件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回想起来,却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徐老的老伴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当年的歌曲《难民曲》,“日本鬼子的大炮,轰毁了我们的家,枪杀了爸爸又拉走了亲爱的妈妈,哪一年哪一月才回到自己的老家……”经过多少次的浴血奋战,经过多少回的斩将刈旗,1945年日本鬼子终于无条件投降了。
徐老于1948年结婚,然而还没享受到儿子降生带来的喜悦,就在1950年,被莫须有的原因贴上了“反革命”的政治标签。
“当时枪毙了好多人,我们吓得要死,还好他没做什么坏事,就判了四年刑。
”徐老的老伴回忆道。
再后来,文化大革命,徐老又被下放到江西老家,在老家做工两年不到便到湖北监利人民大院农场做砖,这一干便长达二十年之久。
抗战老兵采访稿

抗战老兵采访稿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抗战老兵采访稿范文一|我们在山西的候马、降州一带,开始和日本兵接火,我们这个营在第一线。
我正式成为一线救护站负责人。
本来有两个护理,团里支持一个担架排(二三十个人)、一个医生。
救护战在连部后这、营部附近树底下插一个十字旗,备下止痛、止血药、止血带、夹板、绷带。
那年四、五月份,我们已经换了单衣,先开始接到命令,团部发来相关的物资和支援的人手,营长在开会时就交待了救护站的位置和相关的安排及作战时间。
我就在营部附近设了救护站待命。
当时所有的药都是国产的西药,没有美械美药。
第一次是拂晓时分,我们部队开始攻击。
没有炮兵支援,也没有迫击炮支援,只有机枪。
第六连步兵开始进攻日本人的阵地。
救护站离第一线有三百米左右,不光打枪听得清楚,子弹嗖嗖地往身边飞,我们都找了地方边掩护边工作。
我们进攻时日本人不出来,只是叫援兵。
拂晓作战到中午,日本人的援兵到了,受伤几人,没有死亡。
第一次作战没有太多的伤亡。
日本人的援军到了以后反击得非常凶,团里无法顶住,撤到附近的高地,在高地上打得很凶。
我的救护站也跟着撤到山头,离第一线还是三两百米。
这个时候日本人和我们开始打得十分激烈。
日本人的山炮打得很凶,一打就是排炮打,一条线来回扫着打。
部队伤亡很大,连着一两个月冲杀声、肉搏声、枪炮声听得清清楚楚。
营部一吹冲锋号,兄弟们带着刺刀往前冲。
四川兵的喊声特别清楚,“格老子的往前冲啊”。
重伤的一般只能抬下来,轻伤的扶下来。
腿上受伤的把绑腿剪开,手上受伤的剪军衣,然后止血、消毒、止痛。
一面包扎一面开伤票,让到后方医院入院。
填了伤票,止血包扎后轻伤的指个方向,赶紧让他走到团救护站,重伤的抬到团求助站,一级一级往后送。
日本人的山炮打得很凶,飞机也很凶,在地上都能看到日本人的脸清清楚楚,往地面扔炸弹、打机关枪,一点也没有把中国人放在眼里。
我们也往天上打枪,但没有打下来的。
冲锋战是吹号的,肉搏战就没吹号了,和日本人拼到一起,看谁刺死谁。
采访援越抗美老兵的问题

采访援越抗美老兵的问题【原创版】目录1.援越抗美老兵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采访援越抗美老兵的目的和意义3.采访援越抗美老兵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4.采访援越抗美老兵的成果和价值5.对援越抗美老兵的尊重和关爱正文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非常荣幸能够为援越抗美老兵们发声,让他们的故事被更多人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援越抗美老兵们的经历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荣誉与回忆,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未来。
援越抗美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支援越南人民抵抗美国侵略、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众多中国战士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为维护地区和平和世界秩序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战士们,就是今天的援越抗美老兵。
采访援越抗美老兵,是为了挖掘他们身上的宝贵历史资料,弘扬他们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传承他们的光辉事迹。
然而,在实际采访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年代久远,许多老兵的信息不全,甚至有的老兵的档案已经遗失。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多方努力,与人武部、民政办等部门沟通,争取为他们补办档案,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事迹。
其次,援越抗美老兵们年事已高,有的身体状况不佳,这就需要我们在采访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关爱和尊重。
同时,我们还要尽量让采访过程轻松愉快,让老兵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更愿意敞开心扉,分享他们的故事。
在采访援越抗美老兵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使命。
他们用生命和热血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我们的英雄,值得我们尊崇和关爱。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援越抗美老兵们发声,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援越抗美战争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这场战争的胜利,更在于它孕育出了伟大的援越抗美精神。
采访退伍老兵的问题及答案

采访退伍老兵的问题及答案退伍老兵的问题就像是一个很大的问号,或许你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但都是对部队生活的赞美。
对战友们所有的爱、战友们的牵挂与关怀都在这里。
退伍老兵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他们已经成为了老兵的一员,并将继续在军营中,用自己最好的年华,用最努力的工作去守护这片军人之城。
老兵的故事很长,他们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进行了无数次拼搏与奋斗,但他们在即将离开这个熔炉之前所经历过的酸甜苦辣却是最令人难忘。
而他们对战友们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值得所有人为之点赞。
老兵们即将离开部队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时,总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我是什么时候离开那个部队的?又该如何选择自己职业呢?1、你退伍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答:问这个问题的人是不是很多人?答案: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多人都会问到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地方呆时间越长,退伍时间越早,离队退伍时间越晚。
但是一般来讲,部队服役年限不会超过6年,我们这里通常有三年、四年以上军龄,而且一般都不会超过两年。
退伍士兵想找什么样的工作也会有很大差异。
有很多人退伍时都会选择去发展事业或是去创业,但也有不少人是选择去参军入伍。
如果是去创业的话,选择行业也不会太多,但是如果是想要找一份稳定、高收入又轻松的工作的话,那么去部队还是很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创业项目或做成功创业之人。
2、你认为什么是最宝贵的?问题:最宝贵的是什么?答:一颗初心。
在部队待了十年,就像一颗种子,伴随着自己走出了沙漠、戈壁、草原。
在离开部队后,这些种子又生根发芽,继续散发着光芒。
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在部队,不管生活有多艰苦,都会将这份精神带到工作中,去守护这片土地。
我想,这段青春岁月最为宝贵也是最值得珍惜!3、什么是最值得珍惜的?回答:部队是一个家,军人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
在部队你学到了什么是军人价值,在部队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军人对家是情是爱,在部队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军人之魂?当兵八年,我懂得了“军人”二字背后的深意,军人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多的是为了社会而存在,而在社会中我们又都是孩子,如果说一个孩子还不能理解母亲为什么那么辛苦,那么这个孩子就是错了。
采访援越抗美老兵的问题

采访援越抗美老兵是一项充满敬意和重要性的任务。
为了尊重他们的经历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您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 **您是如何参与援越抗美的?** 请老兵分享他们参与援越抗美行动的背景和经历。
2. **在援越战争中,您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什么?** 这可以是一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某个特定事件,或者他们所经历的艰难时刻。
3. **您认为援越战争对您个人和国家的影响是什么?** 请他们谈谈参与战争如何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生活轨迹以及国家的历史。
4. **您在战争中的同伴和战友是怎样的?** 老兵可能有关于战友之间的友情、合作和支持的动人故事。
5. **您对现代社会如何看待援越战争和您的经历?** 请他们分享自己对当代社会对待援越老兵和历史事件的看法。
6. **您在战争中获得的最宝贵的教训是什么?** 老兵可以分享他们从战争中得到的洞察,以及如何将这些教训应用于后来的生活。
7. **您如何看待和平与和解?** 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对和平、国际合作以及避免类似冲突的思考。
8. **您有关于援越战争的照片、信件或其他文物吗?** 这些可能是极有价值的资料,可以更好地记录和传承历史。
9. **您是否愿意分享一些您的个人照片或故事?** 这将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背景和经历。
10. **您是否有任何其他想要分享的故事或信息?** 开放式的问题可以引导老兵分享他们认为重要的内容。
请在采访中尊重老兵的隐私和情感,以理解和感恩的态度进行交流。
在记录采访时,可以录音或录像,或者用纸笔记录下来。
最终,这些见证者的故事将有助于传承历史并向后代传达重要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老兵采访
【抗战老兵——梁德恩】抗日战争时期,梁德恩的父亲随军出征,抵御外敌。
受父亲的影响,当年年仅13岁的梁德恩来到了部队。
由于年龄小,梁德恩在部队里主要学习医护知识,参与救治伤病员的工作。
1933年1月17日生,现年82周岁,昌平东崔村人,抗日复员军人。
1945年2月28日入伍,在部队里学医,学成之后,分到连队担任司药员一职,负责给伤病员进行救治。
1945年6月精兵简政复员回家。
抗日战争时期,梁德恩的父亲随军出征,抵御外敌。
受父亲的影响,当年年仅13岁的梁德恩来到了部队。
虽然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老人对当时的工作依然记忆犹新。
如今82岁的梁德恩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不大的农家小院收拾的干净整洁,一切看起来都和普通的农村老人没什么区别,只是,屋子墙上挂着的老照片,以及老人珍藏的纪念章,记录下了老人区别于普通人的那段特殊经历。
王:能说说您在部队医护队里的经历吗?
卫:抗战中遇到的最艰苦的情况是什么?
许:在部队里上您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卫:在部队呆了这么多年,军旅生活给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魏:70周年的阅兵仪式对我们来说是对当年的铭记,提醒我们前辈们浴血奋斗的历程。
那么对曾经参与其中的您来说,它有没有什么其他的特殊意义?
许:梁老,您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和您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相比,缺少了什么精神吗?
魏:我在网上看到一些采访您的资料,其中很多都提到了参加抗日是来自小时候您父亲对您的影响,您能给我们讲讲他吗?
卫:与家人怎么联系?若是通过书信,多久可以收到?收到家里来信心情如何?
张:前几天我去了国家图书馆,里面有一个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主题展览,看到了许多英雄事迹,深深感到没有前辈们的奋勇拼搏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对于我们年轻一代,你觉得我们怎么做,才能像您当年一样,在社会中贡献更多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