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7突破诗歌表达技巧题学案

合集下载

2021-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教案

2021-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教案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3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教案【备考攻略】高考考查的是中国古典诗歌,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具备“诗歌思维”意识。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理解诗歌的难点在于诗歌表达的含蓄性,而理解诗歌的重点在于其抒情性。

要在短短的二十几个字里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就需要诗人精心选择词语和意象,大多数诗歌总是力求情感的含而不露,把情感借助意象及意境委婉地表达出来。

对读者来说,鉴赏就是一个反过程,需要读者通过对诗歌词语、意象的品味来把握诗人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读者具备联想与想象力来补充诗歌留白,在品味中领悟诗歌妙处,这就是“诗歌思维”。

不少同学觉得诗歌难理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把诗歌当成诗歌读,不能根据诗歌的意象和意象组合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对意象和意境的品味领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这就需要在平时阅读鉴赏的时候注意培养这种素养。

如,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诗歌中所给的意象加以再创造,形成画面感,进而力求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缺少联想和想象就会使答案成为诗句的简单扩展,造成失分。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再如,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专题07 古代诗歌鉴赏和默写题(二)2023年高考语文重点知识真题研读

专题07  古代诗歌鉴赏和默写题(二)2023年高考语文重点知识真题研读

【关键能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题材、 诗句含义、重要词句的作用和诗歌风格的理解赏 析能力。
【失分剖析】学生对领联的意思理解错 误,领联两句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 表露了诗人与唐少府的交往情况。
2022年全国乙卷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2021年全国甲卷
•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 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 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 姿。
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 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 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最后,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前二句,通过声音与色彩的对比,描绘出山林中一种自由无拘、生机勃勃 的景象:画眉鸟自由自在,鸣声婉转动人,其生存环境又是那样美好。作者这种写法的真正用意,在于和后 二句构成鲜明的对比。而后二句又通过“金笼”与“林间”的对比,说明了“锁向金笼听”远远不如“林间自在啼”的 歌声优美,其原因就在它受到拘禁,失掉了自由。这样,“锁向金笼”四个字,与前二句描写的景象形成了强 烈的反差,诗人由此抒发了深长的感慨,呼唤自由,歌唱自由,追求自由,使自由成为全诗的主旋律。巧妙 地运用对比手法,对照分明,反差强烈,有利于突出诗歌的主旨。

【2021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题点3技巧语言题

【2021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题点3技巧语言题

3.使用鉴赏术语 鉴赏诗歌,一定要注意恰当地使用术语。如: (1)手法类术语: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烘托、以动衬静、虚实结合、 欲扬先抑、卒章显志、托物起兴等。 (2)情感类术语: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冷孤寂、悲愤惆怅、凄苦 烦闷、伤感不平、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怀古伤今、物是 人非等。 (3)效果类术语:异曲同工、画龙点睛、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耐人 寻味、言尽旨远、意味隽永、意在言外、孤高脱俗等。
参考答案: 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 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 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 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 系,渲染了气氛。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
题点3 技巧语言题
题型概述
技巧语言题
高考对于古诗词表达上的考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言上,炼字、炼 句是考查学生鉴赏古诗词,语言风格也是常考点,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赏析诗眼、炼字(品味关键词)、炼句(赏析关键句) 和赏析语言风格,其中“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 在单首诗歌内对字、词、句进行比较。二是技巧上,即修辞手法、表现手 法、表达方式的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 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或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 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即学即练
技巧题
(2019·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讲解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讲解

4.典故分析错误
【2021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 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本诗中“不及鸟 飞浑自在”一句的主语是谁?这样一问一目了然,结合上下句可知,主语是曾 巩而不是住在山中的僧人,C项“住在山中的僧人”错误。并不是僧人不像飞 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这类错解诗句意思的题型, 其应对措施是联系上下句,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2.错置时令,张冠李戴
• 诗词中的很多叙述和描写往往关涉时序等环境因素,如朝暾、夕月、日暮、归 鸟、黄昏、归舟、春花、秋月、东风、西风、霜雪等。命题者往往涉笔诗词中带 有古代文化常识的领域,错置时序等环境因素,考生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做出 错误判断。 • 【选项】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 【解析】 • A项立足于诗歌中的“时令”来命题,全诗描写的是诗人对“往岁”和“今夕” 的思考变换。诗歌首联由西村思往事:当年游玩来到乱山深处,因为口渴而敲开 了一户人家的门。 • 颔联写进山的情况:刚刚调转好马头,无意中发现紧靠着水边的几户人家自成 村落。 • 颈联写入西村的所见所闻:听禽语,观墨迹。尾联写黄昏时分,清风吹拂,天 边几片细碎的云朵,伴随着一弯新月,诗人有感而发,决意用一首清诗记录下这 个值得回味的黄昏。“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 昏时分”,很明显倒置了时序,“叩门求浆”是在“往岁”,而再到西村决意写 诗记事却是在“今夕”。往事与今事的时辰,张冠李戴。

2021-2022年高三语文课件及试卷: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2021-2022年高三语文课件及试卷: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范围及特点。

2.近三年考情把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评讲结合
【课时安排】七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ppt)
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范围及特点。

2.近三年考情把脉。

二、展示考纲(ppt)
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考情透视
1、命题规律:
通过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古代诗歌鉴赏”这一板块在新课标卷中呈现如下特点:
(1)从选材内容来看,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情诗为主,羁旅行役思乡念亲类居多。

(2)从诗歌体裁和时代来看,以唐诗宋词为主,其他涉及较少。

(3)从考点设计情况来看,主要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表达,有一定的综合性。

(4)从试题题型和分值上看,处于稳定态度,以主观题形式考查。

分值设定在11分。

2、命题趋势:
(1)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是重点。

形象和语言考查往往融合到情感和技巧中考查。

(2)注意比较鉴赏的考查方式,2014——2015连续两年涉及此题型。

3、考查方式:(PPT)。

2021-2022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穿透卷专题34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七含解析

2021-2022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穿透卷专题34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七含解析

2021-2022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穿透卷专题34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七含解析一、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

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

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

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

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

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

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

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

”书再上,不报。

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

是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贞佑...。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

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

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上善其言。

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

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

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

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

”于是上皆罢之。

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2021届高三语文三 古代诗歌阅读(二)

2021届高三语文三  古代诗歌阅读(二)

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冲刺专题双击训练古代诗歌阅读(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

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缺少”讲。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山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

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 好为《梁父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练含答案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练含答案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练:2021年3月最新试题1.赠怀素草书歌(节选)李白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题和诗句看,本诗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篇幅、声律、韵脚比较自由。

B.本诗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

C.诗中作者既是写自己的观感,又是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水乳交融。

D.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都请怀素题字,表明其造诣非凡。

16.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说:“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

”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白所作。

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节选部分)与李白诗作的相似之处,以作为本诗确为李白所作的佐证。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野老杜甫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草堂之景,诗人以宁静的心境去观照外物,充满了村野之趣。

B.后四句脱离写景转入抒情,字里行间展示了一位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

C.这首诗作者看似平静的心中却充满了无奈,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哀痛。

D.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忧国忧民之情贯穿始终。

16.赏析本诗“片云何意傍琴台?”一句。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天李贺老兔寒蟾①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②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③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①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兔和蟾。

②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

③黄尘清水,有沧海桑田之意。

15.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诗人梦游上天,阴冷雨寒,仿佛在为月宫的兔和蟾悲泣;忽然云开月出,明亮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7突破诗歌表达技巧题学案【学案略语】对古诗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考生复习时的难点。

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所用的表达技巧。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技巧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网络,其中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1.(xx·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答案:①拟人。

把风雪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物的特征。

“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

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

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充满了一种动感,这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

②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

一来它表现出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充满豪迈之情,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

2.(xx·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郞。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这类问题的答题思路是:首先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说明怎样具体运用的,最后赏析收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解答本题,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角度入手,指出运用的艺术手法并结合词句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题组一专项对点练1.[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我们不难发现这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拟,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就可以了。

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2.[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栏杆。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与本词中的“楼儿忒小不藏愁”在写愁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赏析。

答:答案:本词句子运用比喻(比拟)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绪,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

李词也是运用比喻(比拟)手法,将愁赋予了重量,并以船小载不动写出了词人愁之浓重。

3.[修辞手法]阅读下面的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技巧的能力。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他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而“何处笙箫”实意为“如今已找不到吹奏笙箫的歌女了”,因此为反问。

答案:借代、反问。

(点明修辞)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是用特征代人。

用“笙箫”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语句整齐,内涵丰富。

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阐释运用)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分析效果) 4.[表现手法](xx·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中吟·歌舞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

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做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5.[表达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雍陶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前四句写“途中经历”时,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答: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可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题时,既要答出表达技巧,也要举例简析。

答案:①借景抒情。

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表达出旅途步履维艰的慨叹。

②描写和议论相结合。

前四个句子中,第二句是议论,其他三句是描写。

③逐层推进。

“剑峰重叠雪云漫”两句为第一层,“大散岭头春足雨”是第二层,“褒斜谷里夏犹寒”以下是第三层。

景色随时间地点转换,层层推进。

④铺陈渲染。

“剑峰重叠”“雪云漫”“岭头春足雨”“谷里夏犹寒”等,表现了途中的万般惊险与艰难。

⑤对偶。

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一联。

(答出两条即可。

如有其他有创见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6.[表达方式]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宋之问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写北岭北驿的一首律诗。

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②阳月:农历十月。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的颈联作简要赏析。

答:答案:诗人描绘眼前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初平,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

这两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作者悲苦的心情,将抒情又推进一层。

7.[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

啼猿不自愁,愁落游人心。

【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的差异。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分析两首诗中抒情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

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

答案:(1)内容上,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2)手法上,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

8.[表达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方式技巧的能力。

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的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

答案:前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9.[表现手法]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村闲望俞紫芝①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⑥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终身不仕。

②桡:船桨,代指船。

③赊:语助词。

④翡翠:翡翠鸟。

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

⑥旆:旗。

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

答:答案:①远近结合。

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

②动静结合,化动为静。

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

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

10.[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试分析一下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首词虽是咏梅,但目的并不在此,而是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节操。

因此解答此题时,一方面要先答出手法,另一方面要具体分析。

答案:托物言志。

词人借不与群芳争春,虽然“成泥”“作尘”而芳香如故的梅花来表达自己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11.[表现手法]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试析“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一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答:解析: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静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