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之欧阳家百创编

合集下载

患者误吸风险评估表之欧阳家百创编

患者误吸风险评估表之欧阳家百创编

患者误吸风险评估表欧阳家百(2021.03.07)病区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时间诊断评估要求:入院(转入)、手术(介入)、病情变更(级别护理更改成上一级、医嘱变动饮食)、评分≥19分,每日评估一次;评分1018分,每周评估一次。

护理办法:低度危险:一般患者为神志清醒,能够进行言语交流。

健康宣教是此类患者的重点,包含:饮食种类、进食时的体位、一次进食量、速度的控制。

留置胃管鼻饲患者,4小时测定胃内残留量,胃残存量年夜于200ml暂停鼻饲。

中度、重度危险:此类患者多需留置胃管1.意识障碍患者,尤其GCS评分﹤9分以及老年患者鼻饲前进行翻身,吸净呼吸道排泄物。

2.喂养前检查并确定胃管在位,床头抬高≥30°,并在鼻饲结束后半小时内仍坚持30°体位。

3.采纳适宜管径年夜小的胃管进行鼻饲:成人可选择14号胃管。

4.采纳低流速、匀速喂养方法进行鼻饲。

5.每4小时测定胃内残留量,胃残存量年夜于200ml暂停鼻饲。

6.检查有无腹胀、反流等误吸危险因素,听诊肠鸣音。

7.机械通气患者4小时测定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2O。

评估说明:1.年龄:3分指>80岁或<10岁2分指5080岁1分指1049岁2.神志:3分指昏迷2分指神志清但使用镇静药物1分指神志清3.痰:3分指痰液少2分指痰液量多粘且粘稠1分指痰液量多粘且稀薄4.合并老年聪慧、脑血管意外、重症肌无力、帕金森氏症:3分指有合并2种及以上疾病2分指有合并1种疾病1分指无以上疾病5.饮食:3分指流质或半流质,包含鼻饲流质2分指普食,包含软食1分指禁食6.体位:3分指平卧位2分指半卧位体位<30°1分指半卧体位≥30°7.饮水实验:患者坐位,颈部抓紧,水杯盛满30ml温水,观察患者饮水过程、完成情况、呛咳情况及所有时间,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级3分指3级及以上2分指5S以上分2次不呛将30ml温水咽下1分指5S内能将30ml温水顺利地一次性咽下8.人工气道机械通气:2分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分指无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举例:情景一:11月1日昏迷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帮助呼吸禁食患者误吸风险评估表病区ICU科室ICU床号ICU3姓名XXX性别男年龄80岁住院号51234入院时间 .11.1 诊断COPD、糖尿病、高血压情景二:11月8日神志清,无创呼吸机帮助呼吸,鼻饲流质情景三:11月9日呈现脑出血,昏迷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帮助呼吸,禁食。

我国高血压划分标准及等级

我国高血压划分标准及等级

根据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更新的高血压指南,以及中国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我国现行的高血压划分标准如下:
血压分级:
- 正常血压:收缩压(SBP)<120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DBP)<80 mmHg。

- 正常高值血压:SBP 120-139 mmHg或DBP 80-89 mmHg。

- 1级高血压(轻度):SBP 140-159 mmHg或DBP 90-99 mmHg。

- 2级高血压(中度):SBP 160-179 mmHg或DBP 100-109 mmHg。

- 3级高血压(重度):SBP ≥180 mmHg或DBP ≥110 mmHg。

风险分层:
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情况,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四个风险等级:
- 低危组:通常适用于一级高血压患者且无其他危险因素的年轻成年人。

- 中危组:存在一至两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

- 高危组:存在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已知有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

- 极高危组:患有临床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肾脏功能异常等)的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之欧阳德创编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之欧阳德创编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1.对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为其免费测量一次血压(非同日三次测量)。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建议转诊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确诊并取得治疗方案,2 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 如有以下六项指标中的任一项高危因素,建议每半年至少测量 1 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1)血压高值(收缩压 130~139mmHg 和/或舒张压 85~89mmHg);(2)超重或肥胖,和(或)腹型肥胖:超重:28 kg/m2 >BMI ≥ 24 kg/m2 ;肥胖:BMI ≥ 28kg/m2 腰围:男≥90cm(2.7 尺),女≥85cm(2.6 尺)为腹型肥胖(3)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4)长期膳食高盐;(5)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6)年龄≥55 岁。

(二)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 4 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 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之欧阳家百创编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之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欧阳家百(2021.03.07)
级别评定标准
0级无肌张力增加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之末时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呈现最小的阻力或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表现为被动屈伸时,在ROM后50%范围内出
现突然卡住,然后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的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欧阳家百创编。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之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欧阳家百(2021.03.07)一、适用范围三级中医医院,其他中医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二、培训目标根据《护士条例》等,结合《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国卫办医发〔2016〕2 号)、《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等相关要求,开展三级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

通过培训,三级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能够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中医、西医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能够运用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中医思维,实施病情观察、临症施护、情志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增强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能够独立、规范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三、培训对象院校毕业后新进入三级中医医院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

四、培训方式、方法(一)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理论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二)培训方法。

可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临床查房、操作示教、情景模拟、个案护理等培训方法。

包括中医、西医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为1—2 个月。

其中,中医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培训时间不少于 3 周。

(二)专业培训。

包括各专科轮转培训,培训时间为 24 个月(具体培训时间分配见附件 1)。

六、培训内容及要求(一)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1.法律法规规章:熟悉《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2.规范标准:掌握《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至少8 个病种中医护理常规(方案)、《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等中医规范标准;掌握《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护理分级》、《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等护理规范标准。

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之欧阳科创编

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之欧阳科创编

周口市中心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2016)一、胃镜室高风险诊疗技术ERCP二、放射科高风险诊疗技术1、食道支架植入2、肝动脉栓塞灌注3、肝动脉灌注4、子宫动脉栓塞5、胃短动脉栓塞三、超声诊断科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1、实性脏器或肿块穿刺活检2、肝、肾、卵巢囊肿抽液硬化治疗3、脓肿置管引流4、心包置管抽液5、胸腔置管抽液6、术后各种积液的置管抽液治疗7、肠套叠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8、浅表淋巴结超声引导下细针细胞学检查四、CT高风险诊疗技术1、CT增强扫描过敏反应2、CT引导下穿刺活检五、妇科1、复杂卵巢癌、绒癌根治术2、盆腔清扫术3、联合盆腔脏器切除术4、子宫癌根治术5、复杂尿漏修补术6、各种疑难阴式手术7、各种人工成形术8、新开展的各种手术(腹腔镜、宫腔镜)9、诊断不明的探查术二、计划生育科1、腹腔镜下取卵术2、剖腹取卵+输卵管配子移植术3、腹腔镜下取卵+输卵管配子移植术三、眼科1、特殊类型的网膜脱离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巨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白内障及无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班脉络膜脱离、脉络膜缺损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劈裂症的视网膜脱离)2、视神经管减压术3、眶部巨大肿瘤切除4、涉及颅底手术5、人工晶体植入术6、眼球摘除术7、眼球内容物剜出四、耳鼻喉科1、电子耳蜗植入术2、咽鼓管成形术3、鼓室成型术(II-V型)4、迷路切除术脑脊液鼻瘘修补5、耳硬化症6、手术喉、咽喉、食管切除与一期重建术7、喉全切除后喉再造术8、喉全切后发音管成形术9、蝶鞍肿瘤切除10、鼻部脑膜脑膨出修补11、经鼻垂体瘤切除术12、食道异物及气管异物的诊治五、口腔外科1、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与重建术2、颌面部复杂大手术如颌面、颈联合根治术3、神经吻合、神经游离移植手术4、侵犯颅底肿瘤手术5、吻合神经血管的肌瓣游离移植手术6、上颌骨、下颌骨畸形的手术矫正7、颈阔清术8、口腔种植诊疗项目六、肝胆外科1、门腔静脉分流及复杂门体断流手术2、腹腔镜下肝边缘切除及脾切除术3、内镜、X光或超声引导下胆石、胆道狭窄支架手术4、胰十二指肠切除、全胰、胰头切除术5、半肝切除术6、肝门部肝胆管成形及高位肝胆管空肠吻合术7、半肝以上肝切除、肝中叶切除、肝尾状叶切除8、布-加综合征手术9、胰头部复杂裂伤及胰十二指肠联合伤手术七、胃肠外科1、恶性肿瘤的腹腔镜胃、结直肠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手术2、EST后的支架置入技术3、EST及针状刀乳头开窗术4、内镜下胆、胰管内机械碎石术5、Oddi氏括约肌测压术6、超声内镜下引导的穿刺术(EUS-guideFNA)7、胰管梗阻的内镜处理8、胰腺假性囊肿的内镜治疗9、食管探条扩张及球囊扩张术10、胆管良性狭窄带囊导管扩张术11、全胃切除、胃癌扩大根治术12、胰腺癌根治术、扩大胰及十二指肠切除术13、胆道再次手术14、腹腔内肿瘤联合三种以上脏器清切除15、诊断不明确的探查术八、骨关节外科1、曽治疗效果不佳重新手术2、四肢骨肿瘤骨段切除及其重建术3、关节镜功能重建手术4、骨盆骨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骶骨肿瘤切除术6、影响关节功能的近关节粉碎性骨折处理7、人工全关节置换术:负载、反修全髋关节置换及其它关节置换术8、骨移植术,关节移植术,带血管的骨、肌肉游离移植术9、复杂的四肢畸形手术10、大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九、脊柱外科1、腰椎前路手术2、颈、胸、骶椎的前、后路手术3、脊柱内固定手术:颈椎前后路、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手术4、脊柱肿瘤手术5、腰椎间盘二次手术6、脊柱侧弯手术十、创伤骨科1、断肢、断章及复杂断指再植术2、手、足指转移手术3、指关节移植、指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4、截肢(指趾)术5、骨肿瘤切除术6、骨折骨不连+再次内固定术十一、神经外科1、四脑室肿瘤手术2、三脑室肿瘤手术3、中线部肿瘤4、颅内动脉瘤手术5、脑动静脉畸形(AVW)手术6、海绵窦动静脉瘘手术7、桥脑小脑角肿瘤手术8、斜坡肿瘤手术9、脑干肿瘤切除术10、高颈段脊髓肿瘤切除术11、松果体区肿瘤手术12、鞍区占位性病变手术13、颈段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术14、经幕上、下入路各种肿瘤切除术15、经幕上、下入路畸形血管团切除术16、新开展的各种手术十二、甲状腺外科1、腹腔镜甲状腺外科2、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术3、乳腺癌扩大根治切除术4、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廓清术、甲状旁腺切除术乳腺外科十四、泌尿外科1、肾血管性高血压手术治疗(自体肾移植术)2、肾移植术3、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肠代膀胱术4、同种异体肾上腺移植术5、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6、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摘除术7、复杂的腹腔镜肾脏手术、经皮肾镜手术8、所有腔道微创手术(包括PK、EMS腔道碎石术)9、所有激光腔道手术10、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十五、普胸外科1、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2、复杂胸腔镜手术3、中、高位食管癌根治术4、纵膈肿瘤切除术十六、心脏外科1、胸内大血管损伤修复2、主动脉瘤切除术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房颤射频外科治疗5、主动脉弓置换术十七、血管外科1、颈动脉体瘤切除术2、胸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4、肾下型福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5、肾上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6、夹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7、颈动脉瘤切除术8、血管镜手术十八、整形外科1、颅颌面严重畸形(如眼距增宽等)矫治术十九、介入手术1、经颈静脉肝内门肝内支架分流术(TIPSS)2、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消融术)3、颅内动脉瘤栓塞4、颅内动静脉瘘栓塞5、脊髓血管畸形栓塞6、冠状动脉成形或支架术7、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二十、麻醉1、经颈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2、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术3、经锁骨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4、全麻术二十一、腔镜手术1、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2、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3、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4、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5、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6、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7、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通液术8、腹腔镜下膈肌修补术9、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10、腹腔镜下节育术11、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12、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13、腹腔镜下肝脏囊肿切除术14、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灶电灼术15、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开窗术16、腹腔镜下取环术(节育器移位)17、腹腔镜下卵巢癌根治术二十二、河南省医疗机构第二类医疗技术1、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2、大主动脉疾病介入诊疗技术;3、精确放射治疗技术;4、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5、角膜移植术;6、扩大全胰腺切除术;7、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技术;8、人工关节置换、椎间盘置入椎体置换技术;9、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10、血液净化技术;11、口腔种植诊疗技术;12、同种异体皮移植术、异种皮移植术;13、骨性面部轮廓整形技术;14、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二十三、卫生部规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1、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术;2、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术;3、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除外);4、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

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2023版

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2023版

我国高血压分级标准2023版一、前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为了规范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我国医学界不断更新高血压的分级标准。

2023版的我国高血压分级标准对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我国高血压分级标准2023版的内容1.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分类根据2023版的标准,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分类如下:- 正常: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29mmHg,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1级: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高血压2级: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2. 分类的临床意义不同分类的高血压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有着不同的影响。

早期的高血压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未经治疗将会增加发生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对高血压进行及时的分类和治疗至关重要。

3. 分类的治疗建议基于不同的高血压分类,对患者的治疗建议也不同。

针对高血压1级和2级患者,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管理,例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少饮酒等。

而对于3级高血压患者,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案,可能需要更多种类的药物进行治疗。

4. 分类的变化与影响2023版的我国高血压分级标准相比于上一版有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临床实践和患者管理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医务人员需要尽快了解并掌握新的分级标准,以便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更为精准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5. 需重视的问题在使用高血压分级标准时,需要注意一些需重视的问题,比如患者的个体差异、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治疗的实际效果等。

只有全面分析患者的情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结语我国高血压分级标准2023版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高血压分级与危险因素相关表之欧阳家百创编

高血压分级与危险因素相关表之欧阳家百创编

高血压分级与危险因素相关表
注:其他危险因素指的是男性>55岁、女性>65;吸烟;总胆固醇>5.72mmol/L;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
靶器官损害指的是:左心室肥厚(根据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 线来判定);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160~177µmol/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普遍或灶性狭窄。

并发症指的是: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肾脏疾病(糖尿
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血管疾病(夹层动脉瘤、外周血管疾病);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欧阳家百(2021.03.07)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危险因素:吸烟;血胆固醇>220mg/dl;糖尿病;男性年龄>55岁,女性>6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

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电图);蛋白尿或/和血肌酐轻度升高(1.2-2.0mg/d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并发症: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2.0mg/dl);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视网膜严重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肌力分级:6级
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Ⅰ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高血压饮食及注意事项
在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中,应少吃盐,高钠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

患者应多补钾,含钾丰富的食物有黄豆、番茄酱、菠菜、比目鱼和小扁豆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

高血压的饮食中,有许多的讲究:大家一起来学习下吧!
高血压饮食
1.1
豆类:无论红小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只要是豆类含钾都十分丰富,大豆制品中的豆腐含钙和镁也较为丰富,因此,豆腐是高血压病人每天都应当吃的食物。

成年人200~300克/日为宜。

而红豆、绿豆、芸豆搭配稻米、燕麦、小米、玉米等谷类食物做成五谷米饭、八宝粥、红豆汤、绿豆汤等,都非常好。

2.2
食用菌:在美国,建议大众每天吃一点食用菌。

这一建议非常适用于高血压人士。

香菇、木耳中的钾、钙、镁含量都比较高,除此之外,还含有其他大量的植物化学物质和膳食纤维,都是高血压人士所需要的。

3.3
绿叶蔬菜:很多高血压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吃芹菜有很好的降血压食疗功效,因为无论是钾、钙、镁,都在绿叶蔬菜中,而芹菜的确是绿叶蔬菜降血压的典型代表。

通常越是颜色深的绿色蔬
菜,钾、钙、镁含量越高,同一株蔬菜,叶子的颜色比杆茎深,自然有效成分含量也更高,吃芹菜一定要连同叶子一起吃。

4.4
补镁: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膳食中镁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即摄入镁越多,血压降得越低。

5.5
多吃马铃薯:即便是一个小马铃薯,也含有大量的钾,其中的地骨皮胺更可使血压降低,西红柿中也含有少量的地骨皮胺。

6.6
多吃芹菜:长期吃芹菜可以使血管平滑肌放松、血管扩张,进而调节血压。

7.7
多吃鱼:鱼是首选,因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星期吃一次鱼不吃鱼,心脏病死亡率低。

鲑鱼、金枪鱼、鲱鱼、鲭鱼、比目鱼等含有丰富的有助于降低血压的欧米伽-3脂肪酸,即DHA和EPA。

8.8
高血压的饮食对患者来说确实很关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非朝夕间就可以治愈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多关注自己的日常饮食,合理饮食会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END
注意事项
•一、运动
运动对高血压的重要性:有句话说:“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运动换取健康。

”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

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

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

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

•二、心理平衡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

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三、自我管理
1、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2、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
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3、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4、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5、随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6、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