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胃癌的浸润深度及占据部位看根治术的合理性

合集下载

胃癌tnm分期标准

胃癌tnm分期标准

胃癌tnm分期标准胃癌TNM分期标准。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居高不下。

对于胃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TNM分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TNM分期系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和深度(T)、淋巴结的受累情况(N)以及远处转移的情况(M)来进行分类,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对胃癌的临床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预测。

T分期是根据肿瘤的侵袭深度来进行分类的,一般分为T1、T2、T3和T4四个等级。

T1表示肿瘤侵袭到黏膜层或黏膜下层;T2表示侵袭到肌层或浆膜层;T3表示侵袭到浆膜层并累及邻近组织;T4表示侵袭到邻近器官。

通过T分期,可以了解肿瘤的侵袭程度,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N分期是根据淋巴结的受累情况进行分类的,分为N0、N1、N2和N3四个等级。

N0表示没有淋巴结转移;N1表示转移至胃周围淋巴结;N2表示转移至腹腔淋巴结;N3表示转移至上腹腔淋巴结。

淋巴结的受累情况对于胃癌的治疗和预后影响很大,因此N分期也是非常重要的。

M分期是根据是否有远处转移来进行分类的,分为M0和M1两个等级。

M0表示没有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转移。

远处转移是胃癌晚期的重要表现,通常意味着肿瘤已经进入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差。

通过对T、N、M三个指标的评估,可以将胃癌分为不同的临床分期,一般分为0期、I期、II期、III期和IV期五个阶段。

0期表示早期胃癌,仅限于黏膜层内;I期表示肿瘤侵袭到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没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II期表示肿瘤侵袭到肌层或浆膜层,或者侵袭到浆膜层并累及邻近组织,可能有轻微的淋巴结转移;III期表示肿瘤侵袭到邻近器官,或者有中度的淋巴结转移;IV期表示有远处转移。

针对不同分期的胃癌,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对于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对于晚期胃癌,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TNM分期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还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ppt课件

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ppt课件
13
三、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与常规内镜诊断 1早期胃癌的症状和体征 ① 上腹痛 起初仅感上腹胀、沉重感、隐痛,
常被误认胃炎。北京协和医院107例表浅型胃 癌分析,出现上腹隐痛者可达80%左右。
② 早饱、食欲减退、消瘦、乏力 可作为胃 癌的首发症状,在早期出现。北京协和医院早 期表浅行胃癌的病例中,出现此症状者约20%, 并且可不伴有上腹痛。
19
② 染色法与亚甲蓝 染色法是指色素浸润消化道 粘膜或被吸收使之染色。
亚甲蓝又称甲蓝、美兰:是塞秦类可吸收染 料。正常的小肠细胞、结肠细胞、胃的肠化型 上皮和食管的特异性肠化生上皮均可被染色; 食管鳞状上皮、胃上皮和胃型化生上皮均不被 染色。食管鳞状上皮或贲门柱状上皮的不典型 增生或癌多表现为染色不良或不然色。亚甲蓝 可用于检则Barrett食管、贲门肠化生上皮以及 胃的肠型化生上皮。此外,亚甲蓝还可检测热 烧或激光下粘膜消融术后是否有肠化生上皮的 残留。
2
一.早期胃癌的定义和分型 ⒈ 早期胃癌的定义是指: 胃癌病变限于胃壁的粘膜层及粘膜下层,
不论其浸润范围大小,单发或多发及有无淋 巴结转移。
其中,仅限于粘膜层的癌称粘膜内癌,已 侵及粘膜下层者称粘膜下层癌,有二个以上 癌灶者称多发癌,直径小于1.0cm者称为小胃 癌,直径小于0.5cm者称微小胃癌。中晚期胃 癌亦称进展期胃癌,是指病变深度已超越粘 膜下层者。
16
根据日本胃癌专家的研究,胃镜操作经历 不满10年的医师早期胃癌的漏诊率为25%, 尤其是贲门附近的胃癌漏诊率可高达32%; 操作经历在10年以上的内镜医师早期胃癌漏 诊率也为20%,甚至部分进展期胃癌亦被漏 诊。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 结提高。
17
四.早期胃癌诊断的新方法 1、染色内镜 染色内镜的概念是指应用特殊 的染色剂对消化道粘膜染色观察病变的一种 内镜下诊断方法。染色后粘膜结构更加清晰, 病变部位与周围对比得到加强,轮廓更加明 显。如能结合新型放大电子胃镜,可进一步 观察消化道粘膜的隐窝、腺管开口的形态、 粘膜下血管的分布,对早期粘膜病变的诊断 效果优于普通胃镜,从而提高早期癌及癌前 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中分化胃腺癌,浸润性胃癌,治疗方法

中分化胃腺癌,浸润性胃癌,治疗方法

中分化胃腺癌,浸润性胃癌,治疗方法一、中分化胃腺癌与浸润性胃癌的区别中分化胃腺癌是指肿瘤组织与正常的胃黏膜相似,细胞分化程度较好,结构相对稳定,生长较慢,生物学行为相对较好,较为侵袭性较小。

浸润性胃癌是指肿瘤组织与正常的胃黏膜不同,细胞分化程度较差,结构不稳定,生长较快,生物学行为相对较差,较为侵袭性较强。

传统上,中分化胃腺癌和浸润性胃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不同,必须进行正确的鉴别诊断。

二、中分化胃腺癌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中分化胃腺癌的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的是切除病变组织,减轻症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再生。

中分化胃腺癌的手术范围包括幽门前胃切除术、限制性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等。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常用的癌症辅助治疗方法,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以及减缓癌症组织生长。

对于中分化胃腺癌,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放疗后残留、复发和转移。

3、化学治疗化学治疗通过药物治疗癌细胞,达到控制病情、缩小肿瘤体积的目的。

针对中分化胃腺癌,常用的化学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5-FU)、柔红霉素(MM)和顺铂等。

化疗常与手术治疗相结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浸润性胃癌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浸润性胃癌的手术治疗范围较中分化胃腺癌更广泛,包括甚至包括淋巴清扫和部分肝脾切除等。

手术后,还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术后治疗,维持治疗效果。

2、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常常与手术治疗一同使用。

为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不同疗法间应在时间、疗量、疗程和次数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

三、治疗注意事项1、正确诊断:临床上对于中分化胃腺癌和浸润性胃癌应进行正确的鉴别诊断,才能在临床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规范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情来制定规范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范围、化学治疗和放疗的选用和剂量,以及术后护理等。

3、术前准备:对于手术治疗患者,应进行全面、细致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麻醉、肠道准备等,以毫不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

卫生部印发的胃癌诊疗规范

卫生部印发的胃癌诊疗规范

卫生部印发的胃癌诊疗规范一、概述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那么居从属地位。

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阻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一〕临床表现〔二〕体征〔三〕辅助检查1.内镜检查2.组织病理学诊断〔1〕胃镜活检标本处理〔2〕病理诊断标准〔3〕病理评估〔4〕病理类型〔5〕病理报告内容3.实验室检查4.影像学检查三、鉴别诊断四、治疗〔一〕治疗原那么〔二〕手术治疗1.手术治疗原那么2.术式及适应证3.根治性手术禁忌证〔三〕放射治疗1.适应证2.放射治疗技术3.同步放化疗的化疗方案〔四〕化学治疗1.姑息化疗2.辅助化疗3.新辅助化疗〔五〕支持治疗五、胃癌诊疗流程六、随访附件:1. 胃癌放射及化学治疗疗效判定差不多标准WHO实体瘤疗效评判标准RECIST疗效评判标准2. 胃癌TNM分期标准3. 胃癌淋巴结分组、分站标准4. 胃肿瘤组织学分类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二〕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依照转移部位,可显现相应的体征。

显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形时,可显现相应体征。

胃 癌知识点总结

胃 癌知识点总结

第十节胃癌【流行病学】.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5年存活率仅为20%;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

胃癌分布存在年龄、性别、地区及种族的差异。

30岁前发病者较罕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高,50〜70岁达高峰,70岁以后发病率下降。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2倍;但在年轻患者中女性的发病率则高于男性。

地区分布差异性显著,高低发地区发病率差别近10倍。

常见的高发地区包括日本、中国、中南美及东亚的大部分地区。

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甘肃、宁夏、青海及东北等地高;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及四川等地发病率较低。

【病因学与病理生理学】胃癌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多途径、多阶段过程。

正常人体内,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的维持有赖于癌基因、抑癌基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共同调控。

胃黏膜上皮的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如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生长因子参与以及DNA-微卫星不稳定等;使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凋亡信号,则可能使正常的胃黏膜上皮逐渐进展为胃癌。

(一)环境和饮食因素:迁居美国的日本移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发地区向低发地区移民的胃癌发生率介于原居住地与移居地之间。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

这些结果提示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某些环境因素,如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饮食因素是否影响胃癌的发生目前尚存争议。

有部分学者认为,胃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无关。

但更多的学者认为烟熏食品、咸鱼肉、酱菜等易诱发胃癌,新鲜水果、蔬菜、富含抗氧化剂食品(如维生素A、维生素D)可减少胃癌发生。

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 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可导致胃癌的发生率增加。

NCCN指南解读胃癌NCCN指南

NCCN指南解读胃癌NCCN指南

NCCN指南解读胃癌NCCN指南NCCN是由一群在胃癌领域内有权威和专业知识的专家组成的组织,他们通过系统回顾和分析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制定出了一套既科学又实用的指南。

这些指南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评估和治疗胃癌患者,提供了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促进了临床实践的规范化。

NCCN胃癌指南主要包括对不同临床阶段的胃癌患者的治疗建议,其中包括早期胃癌、局部进展胃癌和晚期/转移性胃癌。

对于早期胃癌,NCCN建议根据肿瘤的深度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选择胃部切除术,包括全胃切除术和部分胃切除术。

另外,术后辅助化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策略。

对于局部进展胃癌,NCCN建议采用前庭切除术,即切除胃的一部分,同时保留胃底和幽门,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术后辅助治疗可以包括放疗和(或)化疗。

对于晚期/转移性胃癌,NCCN建议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个体化的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NCCN指南对胃癌的其他管理问题也提供了一些建议。

例如,对于手术后的营养支持,NCCN建议应根据患者的胃功能、手术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来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

对于辅助治疗中的恶心和呕吐问题,NCCN建议建立预防和治疗呕吐的有效药物组合,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

需要强调的是,NCCN指南是一份基于证据的指南,但并不是强制性的规定。

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化的情况来确定。

因此,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的意愿和资源的可行性来制定治疗计划,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共同决策。

总之,NCCN胃癌指南提供了一套科学、全面的治疗建议,为医生和患者在胃癌治疗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医生在应用指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胃癌淋巴结的合理规范化清扫

胃癌淋巴结的合理规范化清扫

胃癌淋巴结的合理规范化清扫外科手术是胃癌治疗的最重要手段。

目前,对于胃癌手术治疗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早期胃癌行缩小手术,进展期胃癌行扩大根治术。

早期胃癌:局部仅浸润至粘膜层或粘膜下层,发生淋巴结转移者较少,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胃局部切除术或保留胃功能的根治性手术;胃癌根治术:包括充分切除原发癌肿及受侵器官,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完全杀灭腹腔脱落癌细胞。

应行远端胃次全切除、近端胃次全切除或全胃切除并清扫相应的第2、3站淋巴结。

标准的胃癌根治术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胃癌姑息性手术:包括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姑息性胃切除+联合脏器切除、胃肠吻合术、胃肠插管造口。

姑息性手术能够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疼痛、出血、梗阻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由于绝大多数胃癌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因此,为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除应尽可能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合理应用综合治疗外,胃癌根治手术方式的标准化、规范化,对提高胃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不可否认,我国胃癌外科治疗效果与日本比较,尚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早期癌占治疗病例的比率较低,日本占30%以上,有些医院甚至高达50%~60%,而我国一般在10%以下;其二是标准的胃癌根治术虽然在我国部分医院已经开展,但推广很不平衡.目前有许多医院仍沿用20世纪60,70年代的手术方式,即把病变的胃、大网膜和肿大的淋巴结切除当作胃癌根治术,有些颇具规模的医院的胃癌根治术特别是淋巴结清扫不甚规范,手术记录写着D2根治术,实际上第2站的淋巴结并没有全部清扫,致使疗效无法明显提高,数据统计和分析不够严谨和科学。

要提高我国胃癌的诊疗水平,必须针对上述原因加以改进。

日本的早期胃癌高比率是通过内镜广泛筛选获得的,我国胃癌高发区主要分布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农村,通过内镜广泛筛选来提高早期癌的比率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改进手术方法,推广D2标准术式,规范我国胃癌根治术特别是淋巴结清扫术具有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怎么从病理报告看肿瘤恶性程度

怎么从病理报告看肿瘤恶性程度

怎么从病理报告看肿瘤恶性程度作者:王勇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1年第08期病理报告,就是病理医生根据所检查组织的形态变化情况,具体包括镜下形态以及肉眼形态的变化特征,并有效结合相应的临床资料所展开的全面分析,并在这种综合分析过程后,所得出的一种具备科学性、合理性的结论,以一种书面的形式来反馈到临床之中。

通常情况下,病理报告要求内容完整、文字语言简洁,并且在用语以及格式等方面也要保持规范。

在外检工作中,想要使得每一份病理报告都能够符合上述的标准要求并不现实,临床医生很可能会对病理医生所发出的不确定性病理报告产生不满情绪。

由此可以看出,临床医生必须要与病理医生之间保持联系,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理解病理报告内容,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更好的观察肿瘤的恶性程度。

一、什么是病理报告在医院中做过手术的患者应当都会知道,在手术过程中所切除下来的身体组织,一般都会被送到相关部门来进行检查,并在一段时间后形成一张具体的报告单,从而交至患者手中。

而这份报告单也并非是普通的报告单,而是“病理报告”,病理报告主要就是对患者自身切取下的组织标本进行深入分析后,所得出的具体诊断结果,主要包括了内镜活检、体表肿物以及尿液、痰液等术后送检组织。

一般情况下,病理报告具体分为常规病理报告以及快速冰冻病理报告这两种主要形式,前者主要就是在患者指定部位的手术完成后,将患者身体上取下的组织进行固定、脱水、包埋以及切片、染色处理,并采用现代化技术来更好的确诊疾病,为后续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出全面细致的病理报告;而后者则是在病变组织切除后,立刻对其进行快速冷冻以及切片染色,并在显微镜下对其进行观察,将得出的结果第一时间传递到手术医生手中,便于手术医生更好的确定切除的具体范围,这种病理报告通常都是在实际手术阶段中进行,并且要在半小时内得出结果。

二、病理报告的完整性一份较为完整的病理报告中,具体包括了主要内容以及次要内容这两方面内容,其中的主要内容是指那些在病理报告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可以将其进行独立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根治术作为胃癌治疗的标准术式被广泛应 用以来, 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近年来, 有学者对早期胃癌 进行了缩小手术的研究。据吉野报道: 对黏膜内癌 ( 原位癌) 实施 D1 手术, 收到了 良好 的疗效; 另 一方 面也有学者对进行 期 胃癌 进行 了扩 大手 术 的研 究, NO16 转 移 阳 性, 且 长 期 生 存 病 例 也 有 报道 [ 1 ] 。 因 此, 对胃癌根治术, 究竟应缩小手术还是扩大手术, 怎样手术才具合理性, 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做了大量 研究和深入探讨,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笔者 对此进行了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病理结果对胃癌的不同组织学浸润深度, 不同 的占据部位出现的 淋巴 结 转移 情况 进行 详细 探 讨。 结果见表 1、表 2。 2 讨论 211 从浸润深度看 淋巴 结 清扫 的合 理性 表 1 是 根治切除的胃癌 100 例组织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 移程度[ 2 , 3] 。从表 1 可以看出, T1 19 例, 淋巴结转移 阳性率是 0。据尺 井报道: T1 190 例, 淋巴结阳 性率 是 015% , 且转移程 度为 n1 ( + ) 。 浸润 至黏 膜下 层 20 例, 淋巴结转移阳性为 15% , 转移程度 n1 ( + ) 2 例, n2 ( + ) 1 例, 且 停 留在 n2 ( + ) 。 一 旦 浸润 深 度 到固有肌层以上的进行期, 淋巴结的阳性率明显提 高。T3 23 例, 淋巴结 转移 的阳 性率 为 5211% , 且 转 移程度停留 在 n3 ( + ) 。T4 38 例, 淋 巴 结 转移 阳 性 率为 8115% , 并出现 n4 ( + ) 。根据以上的病理检查 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出, 随着浸润深度的加深, 淋巴结 转移阳性率增加, 且向较远处转移。因此, 浸润深度
· 14 2·
·论 著·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odern Surgery 2009 年第 6 卷 第 3 期
根据胃癌的浸润深度及占据部位看根治术的合理性
刘福杰
[ 摘要] 目的 根据胃癌的浸润深度及占据部位探讨根治术的 合理性。方法 回顾 分析胃 癌根治 术患者 100 例 临床资 料。
国内超声胃镜尚未普遍应用的情况下, 笔者主要通 过 X 线、电 子 胃镜 以及 超声、CT、MRI 等 检查, 尤 其 是对进展期胃癌的胃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提高胃癌浸 润深度诊断的准 确 性。力 争在 术前 做出 正确 诊 断, 以指导术中的淋巴结合理清扫范围。
综上所述, 按照浸润深度和占据部位决定术中 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是比较合理的胃癌根治方法。在 浸润深度诊断困难的时候, 为避免浸润深度判断不 足, 应按照更深一层浸润深度进行淋巴结清扫。因 此, 实际清扫范围要比前述的清扫范围稍大些。今 后仍按照此方法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 以 期待远期疗效的提高。
[ Abstr act] O bjective The reasonableness of selecting radical cure operative style was explored. M eth ods
The standard operative style of radical cure of gastric carcinoma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with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R esults The five2yea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c2 cording to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analysis was made on different depths of histological infiltration, and metasta2
7752785. 4 何裕隆. 进展期胃癌扩大根治术合理选择及评价. 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 , 2008, 9: 7222724.
( 本文编辑: 杨 熠)
结果 胃癌患者不同组织学浸润深度、不同占据部位出现 淋巴结 转移情 况各异。结论 按 浸润深 度及占 据部位 决定术 中淋
巴 结 清 扫 范 围 是 比 较 合理 的 胃 癌 根 治 方 法 。
[ 关键词] 胃癌; 根治术
[ 中图分类号] R7351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812102X( 2009) 0320142202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odern Surgery 2009 年第 6 卷 第 3 期
· 14 3·
表 1 组织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程度 ( 例)
项目
T1 T2 T3 T4 合计
n1( - ) 19 17 11 17 64
n1( + ) 0 2 7 12 21
选择自 1998 年 9 月至 2006 年 12 月 胃 癌根 治 术病例 100 例, 男 72 例, 年龄 38 ~80 岁, 女 28 例, 年龄 52 ~67 岁。 手术 操作及 切除 后的病 理标 本完 全按日本胃癌研究会编写 的“ 胃 癌处 理规 约”进 行。
作 者单位 : 132011 吉林 , 吉 林市 中心医 院普 外科
sis to lymph node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C onclusion The reasonable method is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and
depths of infiltration to take surgery.
[ K ey words] gastric carcinoma; radical correction
[ 参考文献]
1 沈魁, 何三光. 实用 普通 外科 手术 学. 沈 阳: 辽宁 教育 出版 社, 1997, 272 2305.
2 吴在 德, 吴肇 汉. 外科 学.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003, 4472452 . 3 黄志 强, 黎鳌 , 张 肇祥 . 外 科手术 学. 北京 : 人 民卫 生出版 社, 1997,
以上从两个方面探讨了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 扫合理性问题。癌 的 占据 部位 诊断 是简 便 易行 的, 可通过胃钡餐透视和纤维胃镜检查做出明确的定位 诊断。而胃癌浸润度的诊断是比较困难的, 胃癌的 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且在术前 和术中难以获得正确诊断, 所以浸入深度判断不足 会造成手术中淋巴结清扫不彻底, 是胃癌术后复发 的主要原因。所以, 术前要尽量使用目前的检查手 段, 务求对浸润深度做出比较正确的论断。在目前
表 2 进行期胃癌不同占据部位第三站淋巴结转移情况 ( 例)
部位 胃上部 胃中部 胃下部 弥漫性
例数 13 17 24
7
N08 P 0 0 02 0
N013 0 0 1 1
N0 14 0 0 1 0
N016 0 0 1 1
注: 3 为第二站淋巴结
为 T1 的 癌 应 行 D1 清 扫; 浸 润深 度 为 T2 的 癌 应 行 D2 清扫; 对进行期的胃癌, 浸润深度 T3 的癌应行 D3 清扫; T4 的癌应 行 含第 4 站 淋 巴 结在 内 的 清 扫, 即 扩大的胃癌根治术[4] 。 212 从不同占据 部位 的 淋巴 结转 移情 况看 淋 巴结 清扫的合理性 表 2 是浸润深度达固有肌层以上的 进行期胃癌 61 例, 第三站淋巴结转移情况仅是肝十 二指 肠 韧 带 内 的 N0 12 和 N0 12a, 而 下 部 癌 主 要 向 N0 11、N0 12、N0 13、N0 14、N0 16 转移。 弥漫 性 癌向 第 三站淋巴结广泛转移。因此, 对进行期上中部癌, 应 行 D2 + N0 12a 的淋巴结清扫, 而胃下 部癌和 弥漫性 胃癌应行 D3 或 D3 以上的淋巴结清扫。
n2( + ) 0 1 4 3 8
n3 ( + ) 0 0 1 4 5
n4( + ) 0 0 0 2 2
合计 19 20 23 38 100
转移率( % ) 0
15 52. 1 81. 5
注: T1 : 浸润黏膜( M) ; T2 : 浸润黏膜下层( SM) ; T3 : 浸润固有肌层( PM) 或浆膜下 层( SS) ; T4 : 穿透 浆膜层( Se) 或 穿透浆膜 层并侵袭邻近脏器( Sei)
Explor ation on rationality of r adical cor r ection accor ding to depths and positions
of gastr ic car cinoma
LIU Fu2jie. Department of Genera l Surgery, J ilin Centra l Hospital, J ilin 132011 , 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