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儿科

合集下载

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0~36个月儿童中医调养服务ppt课件

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0~36个月儿童中医调养服务ppt课件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中医根底实际知识及技艺和相 关学科知识学习。如<儿童中医药安康管理 技术规范>、<中基>、<中诊>、<中儿>、< 中医预防医学等 >等。
〔二〕仔细学习国家及地方相关技术规范 与指南。如<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效力规范>、 <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安康档案管理的指点意 见>、<中医药安康管理效力规范>
4.按揉迎香穴
⑴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见图4)
⑵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 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他3指那 么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 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⑶效果: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⑷现代研讨: 透刺迎香穴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
效明显优于内服鼻炎康的对照组;低频电脉 冲刺激迎香穴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确切; 迎香穴位按摩可以有效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肠 功能恢复;术后早期指压迎香穴可促进胃肠 道蠕动,恢复胃肠道排气。
5.按揉四神聪穴
⑴四神聪穴位置: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旁 开1寸处,共4穴〔见图5〕
⑵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 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二、流程表及阐明
Page 9
㈠约定儿童家长
在儿童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 30月龄、36月龄时,结合儿童安康体检和预 防接种的时间,约定儿童家长来基层医疗卫 活力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安康指点。
㈡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点 根据不同月龄儿童的特点,向家长提供儿童
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点
㈢教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 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教授摩腹和捏
脊的方法;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教授按 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时, 向家长教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 引言儿童健康是社会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中医在儿童健康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为了规范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规范旨在指导中医医生在儿童中医健康管理中的诊疗、运用中药和针灸等治疗手段,并强调预防保健的重要性,以提供高质量的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2. 术语和定义•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对儿童进行健康评估、诊断、治疗以及健康指导的过程。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师:具备中医学历背景且获得相关培训和认证的专职或兼职中医医生,从事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工作并具有相关资质证书的人员。

3.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3.1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原则1.个体化原则: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

2.综合性原则:综合运用中医经络学、脏腑学和辨证施治等理论和方法,全面评估儿童的身体状况。

3.预防为主原则:注重健康教育,引导家长和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4.诊疗结合原则:根据儿童的病情,结合中医诊断机理,进行针灸、中药治疗等中医疗法。

5.安全有效原则:采用安全、有效、无创伤的中医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儿童的不良反应和影响。

3.2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流程1.健康评估:通过详细了解儿童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进行初步的健康评估。

2.体格检查:包括体重、身高、呼吸、心率等常规体格检查项目,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身体机能。

3.中医辨证:通过望、闻、问、切等中医四诊方法,了解儿童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病证表现。

4.中医诊断:根据中医辨证结果,结合儿童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做出中医诊断。

5.中医治疗:根据中医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6.健康指导:根据儿童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情况,给予儿童和家长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培养等。

3.3 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的实施要求1.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师应具备相关的中医学历背景,并在相关领域获得专业培训和认证。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并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对相关技术进行统一规范的文件。

本规范主要包括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健康管理师的要求等方面。

一、服务内容1.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包括身体健康评估、病史调查和辨证施治等内容,综合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

2.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适量运动、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建议。

3.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还应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包括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常见病的预防和应对等方面的指导。

二、服务流程1.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先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检查儿童的基本体征、询问病史等。

2.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健康管理师应进一步进行辨证施治,包括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

3.根据辨证施治结果,健康管理师应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并与家长共同商讨执行计划。

4.在服务过程中,健康管理师应定期进行复诊,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健康管理方案。

三、健康管理师的要求1.健康管理师应具有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学历和职业资格,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2.健康管理师应具备较高的中医药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健康管理。

3.健康管理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儿童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和互动关系。

4.健康管理师应具备持续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及时更新中医药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的制定,有助于规范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和必要的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儿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预防常见病的发生,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同时,规范健康管理师的要求,能够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文件,对提高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2.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 碎,营养 均衡。
3.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择食,节制零食,按时 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4.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起居调摄 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
通,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衣着应寒温适宜, 避免过暖。
㈡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
根据不同月龄儿童的特点,向家长提供儿童 中医饮食调养、起居、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 脊的方法;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 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时, 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小儿推拿手法 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常用手法:推、揉、摩、运掐、捏、搓、擦等。 基本手法 推法分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和合推法四
种操作方式。推法动作要有节律性,用力均 匀柔和,频率约为150-200次/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揉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 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 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流程表及说明
Page 8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㈠预约儿童家长 在儿童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
30月龄、36月龄时,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 防接种的时间,预约儿童家长来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0~36个月儿童中医调养服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内容 一、概述 二、流程表及说明 三、儿童日常中医保健技术和方法 四、几点建议

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面色、望头
发、望形态,
6岁
察舌切脉。
.
第三部分 儿童中医诊断方法
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根据 儿童的生理特点,以望诊为主 一、望面色
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面色萎黄,多为脾虚;面 色苍白,多为血虚或寒证;面色发红,多为热证。若眼周发 暗、面部有白斑为异常。 若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或惊风先兆,建议转诊。
二、推拿注意事项
(一)操作前需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二)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 划伤小儿皮肤。
(三)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 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
(四)推拿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
(五)局部皮肤破损、骨折早期不宜推拿。
.
.
二、望形态
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动态,即观察儿童形体的 胖瘦强弱和动静姿态。重点察看以下几方面: (一)囟门:前囟1岁半前闭合为正常。若前囟迟闭、突起、
凹陷均为异常。 (二)头发:头发柔润光泽为正常。若头发稀疏、干枯、 脱落、有枕秃为异常。 (三)体态:姿态活泼、胖瘦适中为正常。若多动不宁或 蜷曲少动、形体消瘦或肥胖为异常。
.
(六)揉足三里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萎软无力等。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100—300次。
.
(七)捏脊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
位置:背脊正中,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操作: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上,食 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施术时应从 儿童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 骨下开始),术者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 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儿童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 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 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1遍,如 此捏6遍,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患儿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 ,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 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 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 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

0到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0到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0到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在0到36个月的婴幼儿成长过程中,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目标是为婴幼儿提供科学合理的中医药保健和调理,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必要性、服务内容和技术规范进行论述。

一、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必要性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健康是其全面发展的基石。

儿童期是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对于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医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中的调理方法与儿童生长发育需求高度契合。

因此,加强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内容1. 健康评估:通过全面的体格检查、中医辨证施护等方式,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体质特点、免疫功能等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后续式微调理提供依据。

2. 营养指导: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医药膳食计划,鼓励母乳喂养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帮助家长正确进行辅食添加。

3. 疾病预防:通过中医药的调理方法,提高婴幼儿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并对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等进行预防和干预,减轻疾病对婴幼儿的伤害。

4. 中医按摩: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运用中医经络学理论进行按摩,促进婴幼儿的血液循环、免疫力和消化系统的发育,增强体质。

三、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为确保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制定和遵循技术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规范:1. 严格执行健康评估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指南,全面、系统地评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2. 注重安全与卫生:在服务过程中,要确保服务环境的安全和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对服务器械、药材等要严格遵守使用规范,确保其安全无害。

3. 专业人员的要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由专业的中医医师或相关专业人员提供。

0到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0到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0到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药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规范0到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儿童健康,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二、服务对象和范围1. 服务对象:0到3岁的儿童及其父母或监护人。

2. 服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健康管理指导,中医药保健。

三、服务流程1. 签约与建档:儿童及父母或监护人在专业中医药机构签约,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记录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史、个人史等。

2. 手术前咨询与评估:中医医师对咨询与评估手术前咨询进行针对性干预,以减少手术危险因素,提高手术成功率。

3. 日常健康管理:确保儿童的身体健康,通过中医药综合干预手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疫苗接种等。

4. 疾病预防与治疗:针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病情制定中医药干预方案。

5. 中医药保健:通过中医药理论和方法,促进儿童的体质健康,预防疾病发生。

四、服务内容1. 中医药评估:针对儿童的体质特点,进行中医体质辨析和辨识,了解儿童的体质及潜在健康问题。

2. 中医药调理:根据儿童的体质和发育阶段,制定中医药调理方案,进行食疗、按摩、针灸等干预措施。

3. 中医药康复:针对儿童的身体功能障碍,进行中医康复干预,恢复和提升儿童的身体功能。

4. 中医药预防: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域,制定相应的中医药预防方案,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5. 中医药健康教育:向儿童及其家长传授中医药养生知识,提供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指导。

五、服务标准1. 服务质量:中医药服务应确保服务精细化、规范化,服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合理安排服务时间,保障服务的连续性。

2. 安全与保密:中医药服务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确保用药安全;同时,应对儿童个人信息进行保密。

3. 家长参与:家长或监护人在中医药服务过程中应积极参与,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落实中医药方案。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1. 引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健康管理领域。

儿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疾病易发、易变的阶段。

中医药在儿童健康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技术规范。

2. 术语和定义•儿童:指年龄在出生后28天至14周岁的儿童。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指以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为基础,针对儿童的健康需求和疾病特点,提供的预防、保健、诊疗等综合性服务。

3. 服务范围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括: 1. 健康评估:通过中医体质辨识、问诊、观察等方式,评估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和体质特征。

2. 预防干预: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环境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包括生活方式指导、食疗、穴位保健等。

3. 疾病诊疗: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

4. 康复护理:对慢性疾病、康复期疾病和残疾儿童进行中医康复护理。

4. 服务流程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常规流程包括: 1. 登记服务: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和病史资料,建立电子档案。

2. 体格检查: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中医体质辨识。

3. 问题评估:分析体格检查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评估儿童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4.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问题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 实施治疗措施:按照治疗方案,进行中医药治疗和康复护理。

6. 随访服务: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5. 人员要求为保障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参与服务的人员应具备以下要求: 1. 医疗机构应设有专门的儿科中医药管理团队,包括中医药医师、注册护师和康复师等。

2. 中医药医师应具备中医药相关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持有中医医师执业资格证书。

3. 注册护师应具备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执业护师证书,并接受相关培训。

4. 康复师应具备康复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康复治疗师证书,并接受相关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1.小儿的年龄阶段划分2.小儿的生理特点3.小儿的病理特点4.儿童中医药调养服务简介二、流程表及说明1.预约家长2.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3.介绍常用中医按揉学位三、儿童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1.饮食调养2.起居调摄3.四时调摄4.常用的按揉部位及方法(1)摩腹(2)捏脊(3)一、概述㈠小儿年龄阶段中医儿科以18岁以内为儿童。

0~36 个月儿童分别属于新生儿阶段(0~28天)婴儿阶段(28天~1岁)幼儿阶段(1岁~3岁)为本次中医调养服务的年龄阶段㈡小儿生理特点⑴小儿具有生命力旺盛而又机体嫩弱的双重性特点。

对此南宋·陈文中形象地比喻为“草木茸芽之状”而称为“芽儿”谓之“少阳”。

少阳如草木之方萌,生机蓬勃。

⑵小儿的生理特点一方面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旺盛,即《颅囟经》所谓“纯阳”;⑶另一方面表现为“五脏六脏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药证直诀·变蒸》,《温病条辨》谓之“稚阴稚阳”㈢小儿病理特点由于小儿生机旺盛而又形体娇嫩的生理特点导致小儿在病理上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若调治得当,又“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景岳全书·小儿则总论》。

正是基于以上所述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中医从治未病的角度开展“儿童中医调养服务”,发挥中医药优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㈣儿童中医药调养服务简介对0-36个月儿童中医药调养就是针对小儿的生理特点和发病机理,指导儿童监护人开展起居活动指导、饮食调养已及常见穴位的按揉,以达增强儿童身体健康的目的。

儿童中医药调养服务由四部分组成:①预约儿童监护人②儿童中医药调养指导③传授穴位按揉方法④记录并纳入健康档案按照不同月龄实施,参照本规范开展相应的工作二、流程表及说明㈠预约儿童家长在儿童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6月龄时,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预约儿童家长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㈡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根据不同月龄儿童的特点,向家长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㈢介绍常用中医按揉穴位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法㈠饮食调养1.总则-----《小儿病源方论·养子调摄》:“养子若要无病,在乎摄养调和。

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3)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

•(4)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2.细则(1)0月-6月必须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育婴家秘·鞠养以慎其疾四》:“小儿在腹中,赖血以养之,及其生也,赖乳以养之。

…乳为血化美如饴…”在此强调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的优点:•①母乳喂养最适合婴儿需要 母乳所含营养素质量最合婴儿需求,消化吸收率较高。

如含有优质的乳蛋白,不饱和脂肪酸,α型乳糖,适宜的钙磷比例等。

•②母乳喂养不易引起过敏。

•③母乳较牛乳蛋白质含量低,矿物盐总量也低,对肾脏负担较小。

④母乳中含有大量具有活性的免疫因子,可以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⑤健康母乳安全、经济、方便,母乳量随婴儿的哺乳次数及吸吮强度而增减,自然调节,是婴儿优良的天然食品。

母乳喂养不易过量,较少发生婴儿肥胖。

⑥母乳喂养不仅满足婴儿营养需求,还可促进母婴感情,有利于婴儿心里健康发展。

⑦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亲产后康复。

哺乳母亲较少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

最好的下奶方法就是乳儿有力的吮吸。

混合喂养适合各种原因引起母乳不足或乳母因故不能按时给婴儿喂哺:①补授法适用于6月以下母乳不足的婴儿。

在每次哺乳时先哺母乳,然后根据婴儿需要再添加牛乳或代乳品。

•②代授法适用于母乳量充足,但因母乳有事不能按时哺乳的。

只能应用乳制品或代乳品代替一次或几次母乳喂养。

乳母应按时将乳汁挤出,置于消毒奶瓶中冷藏,仍可在一天之内喂给婴儿吃。

随着婴儿月龄增大,以混合喂养代替母乳喂养而做好断奶准备。

此时乳制品作为辅助食品之一进入婴幼儿膳食。

•断奶最好在婴儿身体健康时进行,避免在炎热的夏天和患病时断乳。

断乳是一个有计划的自然适应过程,非万不得已,不可骤然断奶,否则饮食习惯的突然改变,使婴儿不能适应而引起进食量减少,发生营养不良。

人工喂养----用牛乳、羊乳等或合适的代乳品喂哺婴儿,统称人工喂养:(1)乳液调配 ----全脂乳粉按重量1:8(30克乳粉加水240克)或按体积1:4(1匙乳粉家4匙水)加开水冲调成乳汁。

婴儿胃口波动较大,故每次哺乳准备的乳量应根据近日每次哺乳量在略增加15 -30ml,以备婴儿食欲良好时所需。

•(2)哺乳次数个体差异较大。

一般新生儿一昼夜哺乳约7-8次,日夜哺乳间隔相差不多,约3小时一次,每次哺乳约70-100ml;2周后每日约6-7次,每次约100-120ml;2-3个月每日6次,每次120-150ml,间歇延至3.5-4小时;4-5个月每日哺乳5-6次,每次150-200ml,夜间尤其后半夜可睡5-6小时,不需哺乳;5-6个月每日哺4-5次,夜间入睡后最多哺乳1次,每次200-250ml;6个月起添加辅食,每日喂1-2次米糊或粥面,每次牛乳量不宜增多;7-8个月后每日哺乳可减至3-4次,训练用杯喝奶,逐渐不用奶瓶(3)哺乳用具的准备和消毒人工喂养实施中必须树立消毒观念,防止食具污染哺乳。

•(4)人工喂养注意点:•①改变喂养方法不要太多太勤婴儿消化系统不够成熟,适应新的饮食和喂哺方法比较缓慢和困难,改变太大易引起消化营养障碍。

新的方法须经3-4天才能适应,经常改变喂哺方法不能让婴儿养成正常的喂养规律。

•②人工喂养奶量不宜过多或过少。

•③人工喂养时必须随时注意奶汁和食具的消毒,防止污染。

辅食添加(1)目的:①补充母乳和牛乳质量的不足。

②从哺流质饮食过度到固体食物,逐渐使婴儿适应一般的混合膳食。

•在饮食转变过程中婴儿要适应以下四个方面的转换:食物性质的改变、摄食方式的改变、餐具的变换、喂哺人从专人到多人。

因而对年幼的婴儿来讲添加辅食是一件对身心双方面都是压力负担很大的事。

喂食者也会遇到困惑。

故需要喂食人具有爱心、细心和耐心,不断尝试、观察、了解孩子的需要,予以答应和满足,顺其自然加以引导鼓励。

重视培养孩子专心、开心、主动进食的好习惯。

(2)原则:①从一种到多种。

②从少量到适量。

③从稀到稠。

④从细到粗。

⑤尝试新的食物最好在婴儿健康不生病时,天气炎热时不宜给婴儿变换食物品种过多。

•⑥婴儿对食物的适应和爱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要按孩子情况灵活掌握,让婴儿能自己参与,自由选择以增进其对食物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宜被动和强迫进食。

•⑦为断乳去母乳做准备。

(3)方法和顺序①维生素AD制剂自出生后2-3周起每日给付维生素D400IU的预防计量,可以连续服用2-3年。

•②果汁与菜水婴儿自满月起需添加果汁和菜水以补充维生素C,每日1-2次,每次从10ml开始,逐渐增至30-60ml,6-7个月后可增加到120ml-150ml。

•③动植物及富含蛋白质及铁锌等食物自4个月起授以动物血、蛋黄及鱼类等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的食品。

婴儿7-8个月时可渐渐喂食全蛋、鱼肉、鸡鸭肉、肝泥、豆腐等。

④谷类或淀粉食品 4个月起即可食米糊、面糊等食物,即使乳量充足仍应添加淀粉食品以补充能量,并培养婴儿用匙进食固体食物。

自5-6个月起,可改食烂粥或烂面。

一般先喂食大米制品,因其较小麦制品较少引起婴儿过敏,1岁左右可食用稠粥烂饭。

6个月以前小婴儿以乳汁为食,可在哺乳后添喂少量米糊,以不影响母乳量为标准,6个月以后谷类辅食可代替1-2次乳类,6-7个月起,可让婴儿实食用馒头干片等可以促进乳牙萌出,并可训练婴儿用手抓取自喂,学习咀嚼吞咽固体食物。

•⑤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

小婴儿可加味果汁和菜水,4个月后可加食菜泥,从粗到细,先单食后加入米糊粥面中。

待乳牙萌出,8-9个月可喂粗菜泥或碎菜,大便中见菜叶残渣属正常。

4-5个月后果汁可向果泥转化。

水果蔬菜各有不同营养成分,不能互相代替,应分别进食足够的量。

⑥植物油及盐、糖油和糖主要供给能量,一般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易消化含不饱和脂肪酸,还有维生素A、E等脂溶性维生素。

婴儿食物应清淡,过量摄入盐增加肾脏负担、将来易患高血压。

(2)1-3岁饮食调摄的原则①平衡膳食---三种供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最好保持1:1.2:4。

除了三大营养素平衡之外,蛋白质食物种类也要搭配,使所供必需氨基酸成合适比例,有利于人体利用,大豆与玉米共食可调整所供氨基酸。

•②选择适宜的食物品种----奶、肉、蛋、大豆等含优质蛋白质食物应占蛋白质摄入总量的1/3-1/2,粮食可选用大米、小麦、小米、玉米、黑米,蔬菜多选有色(绿、红、黄)蔬菜,因其含有维生素A、C及铁较多。

食物种类多样化,合理搭配,提高营养效果。

③注意合理烹调 ----保证食物新鲜无污染,注意色香味和形态有童趣,以吸引幼儿兴趣增进食欲。

幼儿咀嚼吞咽供能差,食物切碎煮烂,鱼肉去尽骨刺,水果剥皮,坚果捣碎。

少吃半成品和熟食,菜的口味以清淡为宜。

•④膳食具体安排主食常用软饭、稠粥、烂面、麦糊、面包、馒头、包子、混沌、饺子等。

米面、杂粮、薯类轮流供应,辅食以蔬菜和肉搭配,饭后供应鲜水果一个。

总之膳食中的食物应主辅合理、荤素搭配、干湿配合、粗细交替、食物多样,切记食品单调无变化。

⑤重视饮食卫生幼儿尽量少食生冷食物,不食隔夜饭菜和不清洁食物,餐具专人专用。

饭前用肥皂流水洗手、饭后喝开水漱口清洁口腔。

⑥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自幼养成定时定点定场所进食习惯,形成良好的进食规律,保证食欲旺盛。

让幼儿发挥主动性自己参与进食,学会吃饭本领,应用杯匙自食。

㈡起居调摄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2.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3.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4.四时调摄⑴目前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娇宠备至,反而孩子患病不断,显得十分娇气。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孩子吃得太饱与穿得太暖所致。

“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等正确的小儿养育观。

主张让孩子保持七分饱,则脏腑不易损伤,就不易患肠胃病,自然用不着服什么调理脾胃的药物。

倘能经常保持一种微寒状态,也就不易患伤风感冒,因而用不着服什么解表发汗的药物⑵正确理解“春捂”与“秋冻”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通常来说15℃是临界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