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贪官传·卢怀慎传(2)原文

合集下载

《清贪官传---邓攸传》原文和翻译

《清贪官传---邓攸传》原文和翻译

《清贪官传》原文和翻译:邓攸传邓攸传——《晋书》卷九○[说明]邓攸(?—326),字伯道,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人。

他小时以孝著称,被中正品评为灼然二品,出任吴王文学,后历任太子洗马、东海王可马越参军、吏部郎、河东(治今山西夏县西北)太守。

西晋怀帝永嘉(307—313)末,他被石勒所俘虏,携带妻子逃出。

由于考虑无法两全,他舍弃亲生儿子,而带侄子逃生。

以后,他辗转逃到江东,被东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为太子中庶子,后迁任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太守。

在郡作风清廉,法纪严明,深受百姓爱戴。

在他离职时,有数千人牵住他的船进行挽留。

以后,邓攸又历任待中、吏部尚书、护定将军、太常等职,后迁任尚书右仆射,于晋成帝成和元年(326)去世。

他舍弃自己的亲生儿子后,妻子一直未再怀孕,当时人感念他的仁义,十分同情,认为是“天道无知”。

邓攸,字伯道,是平阳襄陵人。

他的祖父邓殷,为人亮直强正。

钟会征伐蜀国,欣赏他的才干,将他从渑池令召为自己的主簿。

贾充讨伐吴国,请邓殷为长史。

以后,他为皇太子讲授《诗经》,出任淮南太守。

他梦见在水边行走,见到一个女子,又有猛兽从后边把他的盘囊咬断。

占梦的人认为水边有女子,是汝字,咬断盘囊,是用新的兽头来代替旧的兽头,因此,不是担任汝阴太守,就是汝南太守。

他果然调任汝阴太守。

以后又担任太子中庶子。

邓攸七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与祖母也相继去世,他守丧九年,以孝著称。

他为人清慎和气,平易简朴,贞正寡欲。

他从小成为孤儿,与弟弟居住在一起。

起初,他祖父邓殷有赐官,命令邓攸接受。

以后,太守劝邓攸辞去王官,准备推举他为孝廉,邓攸说:“这是出于先人所赐,不可改变。

”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及情况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出决断。

邓攸不看,说:“孔子说:听理诉讼我与一般人一样,应该作的是使人不进行诉讼。

”贾混十分欣赏,把女儿嫁给邓攸为妻。

邓攸被中正品评为灼然二品,任吴王文学,历任太子洗马、东海王司马越参军。

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外廓题目)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的故事唐朝宰相卢怀慎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

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

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

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

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

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

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

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

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

?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

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

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

?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

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

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

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

清官贪官传·于谦传(4)原文

清官贪官传·于谦传(4)原文

清官贪官传·于谦传(4)原文谦自值也先之变,誓不与贼俱生。

尝留宿直庐,不还私第。

素病痰,疾作,景帝遣兴安、舒良更番往视。

闻其服用过薄,诏令上方制赐,至醯菜毕备。

又亲幸万岁山,伐竹取沥以赐。

或言宠谦太过,兴安等曰:彼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即彼去,令朝廷何处更得此人?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

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

指挥朵儿者,本出曹吉祥部下,以酒酹谦死所,恸哭。

吉祥怒,抶之。

明日复酹奠如故。

都督同知陈逵感谦忠义,收遗骸殡之。

逾年,归葬杭州。

逵,六合人。

故举将才,出李时勉门下者也。

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

英宗亦悔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

未一年败,赃累巨万。

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

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

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

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

帝为默然。

是年,有贞为亨所中,戍金齿。

又数年,亨亦下狱死,吉祥谋反族诛,谦事白。

成化初,冕赦归,上疏讼冤,得复官赐祭。

诰曰: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

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天下传诵焉。

弘治二年,用给事中孙需言,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

赐祠于其墓曰旌功,有司岁时致祭。

万历中,改谥忠肃。

杭州、河南、山西皆世奉祀不绝。

【译文】于谦(1398 1457),明朝名臣。

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永乐年间进士。

他任监察御史巡按江西时,曾为数百蒙受冤狱的人平反。

升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深入里巷访问父老,赈济灾荒,筑堤植树,将镇将私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以补助边境经费。

前后在任十九年,威信很高。

正统十三年(1448),到京师任兵部左侍郎。

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英宗被俘时,他坚决反对迁都南京,拥立景帝,调集各路军马严守京师,升兵部尚书。

保卫京师时,他亲自督战,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刺军的进攻。

加少保,总督军务。

清贪官传徒单恭传原文和翻译

清贪官传徒单恭传原文和翻译

《清贪官传》原文和翻译:徒单恭传徒单恭传——《金史》卷一二○[说明]徒单恭(?—1154),金代女真人,本名斜也。

金熙宗天眷二年(11 39),为奉国上将军。

以告吴十谋反之事,超授为龙虎卫上将军,为户部侍郎,出为济南尹,迁会宁牧,封谭国公。

海陵王完颜亮篡位,其皇后为徒单恭之女,徒单恭因此被封王,不久又拜为平章政事。

为政贪鄙自私,挟恨报复。

因其妻兀鲁被谗怨望事而被免官,不久又被任命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

再进位为太师,封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1154)病故。

徒单恭任官以谋私为能事,人称“金总管”,是金代有名的贪官。

徒单恭,本名斜也。

天眷二年为奉国上将军,因为报告了吴十谋反之事,被破格授予龙虎卫上将军。

又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出任济南尹,迁升为会宁府长官,封为谭国公,后又出任太原尹。

斜也任官贪鄙,曾指使画工绘一幅佛像,自称曾见过佛祖,样子与画工所绘一样,应当用黄金铸造,因而向所属各县索取黄金,却从未铸佛,而是把所有的黄金拿到了自己家里,因此被百姓们称为“金总管”。

完颜秉德出朝考察官吏是否廉洁,斜也因贪赃被免去官职。

海陵王完颜亮篡夺皇位,他的皇后徒单氏是斜也的女儿,斜也因此又被任命为会宁府长官,并封爵为王。

不久便被拜为平章政事。

海陵王到胡刺浑水出猎,斜也负责编排打猎的围场,凡是平日与他不和的人,他都予以杖击。

海陵王曾对宰相说:“斜也担任宰相,并不是我有私情;我听说有关军国大事,凡是斜也的意见,爱卿们都不接受,难道他千虑就无一得吗?”其他宰相都没有说话,只有温都思忠列举数事为例回答说:“某件事本应当这样,斜也却说应那样,毫无根据地提出不同意见,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一点都不了解。

臣下曾在康宗朝任官,几朝的宰相也没有象斜也那样专权自恣。

”海陵王沉默表示同意。

斜也在官府大堂杖击令史冯仲尹,遭到御史台弹劾,被海陵工杖击二十。

斜也的猛安部中有一名叫撒合出的人,报告说斜也强取本部人的财物,海陵王命令侍御史保鲁立案调查。

《包拯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包拯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包拯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包拯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包拯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包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中官(宦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

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

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

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当天长县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清贪官传---汤斌传》原文和翻译

《清贪官传---汤斌传》原文和翻译

《清贪官传》原文和翻译:汤斌传汤斌传——《清史稿》卷二六五[说明]汤斌(1607—1687),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年又号游庵,河南睢阳人,以清廉刚正、敢言直谏闻名于顺、康两朝。

汤斌的青年时代,正值易朝之战乱,他饱受颠沛流离的痛苦,阅尽民间疾苦和贪官污吏的暴戾,因而铸就了他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的性格和体恤民情、主持正义的思想。

考取进士后,他并不汲汲于名利,而是自甘清苦,在京时,所住邱舍不避风雨,然而他却潜心时政,留意古今治道。

他不论在何处任职,都是恪尽职守,洁己爱民。

康熙皇帝称赞他“实心任事”,百姓们爱戴他,送他外号“豆腐汤”,以颂扬他为官清廉。

他离任时,百姓与他挥泪而别,他蒙冤时,百姓为他不平,甚至要击鼓鸣冤。

作为清官,汤斌一向与结党乱政、朋比为奸之徒势不两立,并与之进行斗争,因而屡遭排挤、陷害,然而他却全然不顾,他曾自题一联:“君恩高似天,臣心直如矢,”表达了做一名清官的决心。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

明朝末年,农民军攻陷睢州,其母赵氏为保全志节而死,事情记载于《明史·列女传》。

父亲汤契祖为避战乱,带着汤斌到了浙江衢州。

顺治二年,汤斌事奉父亲回到家乡。

九年,中进士,选作庶吉士,又授为国史院检讨。

当时正讨论修《明史》,汤斌根据皇上的诏书进言说:“《宋史》在元朝至正年间修撰,然而不避讳文天祥、谢枋得的忠诚;《元史》在明朝洪武年间修撰,而同样记载了好礼、巴颜布哈的建议。

顺治元年、二年间,以前明朝的臣子中有为保全志节而宁死不屈、临危献身的人,不能一概以反叛来记载,应该命令纂修各大臣不要瞻前顾后,顾虑太多。

”皇上将此议下到明史馆,大学士冯铨、金之俊认为汤斌奖励叛逆,代皇上起草圣旨严厉训斥,世祖却特意召汤斌到南苑安慰他。

当时,很多府道缺少官员,皇上认为正值用人之际,应当选拔学问、品行兼优的人,并以学问作为经世济民的标准,选择翰林院的官员。

后选到陈(火广)、黄志遴、王无咎、杨思圣、蓝润、王舜年、范周、马烨曾、沈荃及汤斌共十人。

《清贪官传---包拯传》原文和翻译

《清贪官传---包拯传》原文和翻译

《清贪官传》原文和翻译:xx传xx传——《xx》卷三一六[说明]包拯(999—1062),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

天圣朝进士。

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

后卒于位,谥号“孝肃”。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

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

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

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

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

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夷犹、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

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

”好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惊讶又是佩服。

移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

端州这地方出产砚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贵们。

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贡朝廷的数目制造。

一年过去,他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

好久,包拯被授为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

当时张尧佐被任命为节度使兼宣徽两院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和包拯一齐对此进行辩论,话语十分恳挚。

又曾建议说:“国家每年用岁币贿赂契丹,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

清官贪官传·张汤传(5)原文

清官贪官传·张汤传(5)原文

清官贪官传·张汤传(5)原文从此以后,群臣震慑,不敢再谈和亲。

张汤的门客田甲,虽然是个商人,但有很好的品德。

当初张汤任小吏的时候,因为金钱的关系而互相往来,及至张汤当了大官,田甲又曾责备张汤行事中的过失,也表现出忠正刚烈之士的风范。

张汤在担任御史大夫第七年的时候。

终于被免官治罪。

河东郡人李文曾与张汤有隔阂,不久担任御史中丞。

为了泄愤,多次在上奏的文书中寻找对张汤不利的证据,都没有得逞。

张汤有个心爱的属吏名鲁谒居,知道张汤对李文不满,便指使他人上奏影射李文有图谋不轨的奸邪之事,武帝将此事交给张汤处理,张汤将李文处以死罪。

实际上他心里明白此事是鲁谒居所为。

武帝问起这件事说:告发李文图谋不轨的事是怎么引起的?张汤假装吃惊的地说:这大概是因李文以前的熟人怨恨引起的。

鲁谒居患病住在里巷的一户人家,张汤亲自去探望,并为鲁谒居按摩双足。

赵国靠冶炼铸造营利,赵王刘彭祖多次指控铁官,张汤却每每排斥赵王。

赵王寻查张汤的不可告人之事。

鲁谒居曾审理赵王的讼案,赵王对他心怀怨恨,上书告发说:张汤是朝廷大臣,掾史鲁谒居有病,张汤却亲自到他那里为其按摩双足,我怀疑他们可能有什么大阴谋。

此事下到延尉审理。

鲁谒居因病而死,事情牵连到他的弟弟,被拘押在导官那里。

张汤也到导官的官衙审理其他囚犯,见到了谒居的弟弟,欲暗中帮助他,表面却装作不认识。

鲁谒居的弟弟不知道他的用意,因此怨恨张汤,指使人上书告发张汤与鲁谒居的阴谋,共同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告发李文之事。

武帝将此案交给减宣处理。

减宣曾与张汤不和,接手此事后,穷追狠治,并且不向武帝进奏。

正巧有人盗走了孝文帝陵园的下葬钱,丞相庄青翟上朝,与张汤相约一起谢罪。

至武帝面前,张汤暗想,只有丞相在四时到各国陵拜祭,此事只应由丞相请罪,他自己并不参与其事,没有必要承担责任。

丞相谢罪后,武帝派御史审查这件事。

张汤欲图奏报说丞相知道盗钱之事,丞相庄青翟深感恐惧。

丞相府的三位长史因此准备打击张汤,以罪名陷害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官贪官传·卢怀慎传(2)原文
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省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此切务也。

夫冒于宠赂,侮于鳏寡,为政之蠹也。

窃见内外官有赇饷狼藉,劓剥蒸人,虽坐流黜,俄而迁复,还为牧宰,任以江、淮、岭、碛,粗示惩贬,内怀自弃,徇货掊赀,讫无悛心。

明主之于万物,平分而无偏施,以罪吏牧遐方,是谓惠奸而遗远。

远州陬邑,何负圣化,而独受其恶政乎?边徼之地,夷夏杂处,凭险扰而难安;官非其才,则黎庶流亡,起为盗贼。

由此言之,不可用凡才,况猾吏乎?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不赐收齿。

《书》曰旌别淑慝,即其谊也。

疏奏,不报。

迁黄门侍郎、渔阳县伯。

与魏知古分领东都选。

开元元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

三年,改黄门监。

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

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由是狱决。

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

又兼吏部,以疾乞骸骨,许之。

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

遗言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帝悼叹之。

怀慎清俭不营产,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虽贵而妻子犹寒饥,所得禄赐,于故人亲戚无所计惜,随散辄尽。

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

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见敞箦单藉,门不施箔。

会风雨至,举席自障。

日晏设食,蒸豆两器、菜数桮而已。

临别,执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憸人乘
间而进矣。

公第志之!及治丧,家无留储。

帝时将幸东都,四门博士张晏上言:怀慎忠清,以直道始终,不加优锡,无以劝善。

乃下制赐其家物百段,米粟二百斛。

帝后还京,因校猎、杜间,望怀慎家,环堵庳陋,家人若有所营者,驰使问焉,还白怀慎大祥,帝即以缣帛赐之,为罢猎。

经其墓,碑表未立,停跸临视,泫然流涕,诏官为立碑,令中书侍郎苏颋为之文,帝自书。

子奂、弈。

奂,早修整,为吏有清白称。

历御史中丞,出为陕州刺史。

开元二十四年,帝西还,次陕,嘉其美政,题赞于听事曰: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亦既利物,内存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寻召为兵部侍郎。

天宝初,为南海太守。

南海兼水陆都会,物产瑰怪,前守刘巨鳞、彭杲皆以赃败,故以奂代之。

污吏敛手,中人之市舶者亦不敢干其法,远俗为安。

时谓自开元后四十年,治广有清节者,宋璟、李朝隐、奂三人而已。

终尚书右丞。

【译文】
卢怀慎是滑州人,大约是范阳的著名家族。

祖父卢悊,任官灵昌县令,于是成为灵昌县人。

卢怀慎在儿童时已经不凡,父亲的朋友监察御史韩思彦感叹说:这个儿童的才器不可限量!到他长大,中了进士,历任监察御史。

神龙年间,升任侍御史。

中宗去上阳宫谒见武后,武后诏命中宗十天一朝见。

卢怀慎劝谏说:往昔汉高祖受命为帝时,五天一次去栎阳宫朝见太公,因为从布衣登上皇位,拥有天下,将尊贵归于父亲,所以这么做。

现今陛下遵守成法、继承皇统,怎么可以效法呢?何况应天门离提象门才二里多,骑马不能成列,乘车不
能并行,从这里屡出,万一有愚人进犯车驾,虽将他问罪也来不及了。

愚臣认为应将太后接到内朝以尽孝养之情,这样可以免去出入的烦难。

中宗不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