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清官还是贪官
史上最全的伟人的名字大全

史上最全的伟人的名字大全伟人,是指那些有着卓越成就,广为人知的,深受后世敬仰的人,细数中外悠久的历史有不少的伟人,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时至今日,我国的伟人你知道的有多少呢?国外的伟人你知道的又有多少呢?每个年代的都有涉及不同领域的伟人,接下来就让小编带着大家熟悉一下国内外悠久历史上各种伟人吧!同时通过这么多伟人的名字的能对你给孩子起名带来一定的帮助。
中国古代有名的皇帝名字:秦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女皇武则天、宋太祖赵匡胤、宋仁宗赵祯、元太祖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汉武帝刘彻、乾隆大帝弘历、汉文帝刘恒、雍正帝胤禛、清圣祖康熙。
中国古代有名的诗人名字:李白、陶渊明、苏轼(苏东坡)、杜甫、王维、李清照、辛弃疾、李煜、纳兰容若、李商隐、杜牧、范仲淹、欧阳修、柳宗元、刘长卿、刘禹锡、屈原、王昌龄、白居易、陆游、韦应物、王勃、张若虚、柳永、周邦彦、韦庄、杜荀鹤、岑参、吴文英、杨万里、庾信、贺知章、孟浩然、王安石、李贺、王之涣。
中国古代有名的政治家名字:殷商:伊尹;西周:周公旦,吕尚(姜子牙);东周:春秋-管仲,孙叔敖,子产,李悝,范蠡;战国-田文(孟尝君),无忌(信陵君),赵胜(平原君),黄歇(春申君),商鞅,苏秦,张仪,吕不韦;秦:李斯;汉: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勃;三国:曹操,诸葛亮;东晋:谢安,王导;北魏:拓拔宏(元宏);唐:李世民,武则天,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禇隧良,姚崇,宋璟;宋: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富弼。
中国古代有名的女人的名字:武则天、王昭君、钟无艳、西施、甄洛、文成公主?、貂蝉、花木兰、吕雉?、赵飞燕、虞姬、李清照、孝庄皇后、蔡文姬、班昭、薛涛、黄道婆、萧燕燕、秋瑾、朱淑真、冯小青、红宣娇、梁红玉、杜秋娘、卓文君、唐婉、李季兰、马湘兰、上官婉儿、傅善祥、顾眉生、胡充华、花蕊夫人、卫子夫。
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

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1] 。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代表作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部分词作《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鹧鸪天·戏题村舍》、《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鹧鸪天·送人》、《鹧鸪天·代人赋》、《玉楼春·戏赋云山》、《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西江月·遣兴》、《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露天晓角·旅兴》、《卜算子·修竹翠罗寒》、《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生查子·游雨岩》、《生查子·漫天春雪来》、《生查子·去年燕子来》、《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南乡子·舟中记梦》、《南乡子·好个主人家》、《定风波·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千年调·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新荷叶·和赵德庄韵》、《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汉宫春·立春日》、《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满江红·暮春》、《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水调歌头·舟次扬洲和人韵》、《水调歌头·盟鸥》、《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念奴娇·赋雨岩》、《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贺新郎·赋水仙》、《贺新郎·赋琵琶》、《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蝶恋花·送祐之弟》、《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一剪梅·中秋元月》、《瑞鹤仙·赋梅》辛弃疾人物评价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辛弃疾的诗思想感情总结

辛弃疾的诗思想感情总结辛弃疾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感情而著称。
辛弃疾的诗思想感情主要集中在爱国主义、忧国忧民、抒发不平等方面,下面将就这三个方面对辛弃疾的诗思想感情进行总结。
首先,辛弃疾的诗歌中体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兴亡与个人荣辱密切相关,因此在他的诗歌中经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例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中写道:“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深浅有余情。
欲知世事皆如此,到处腥风转雨声。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国家衰败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心,体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
其次,辛弃疾的诗歌中还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民生问题的关心。
他追求公平正义、反对社会的不公与腐败,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抒发出对贪官污吏的愤慨和对穷苦百姓的同情。
例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断肠处、请君入看看,岩上无心云相逐,空忆江南江北。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现象的不满和对困苦百姓的同情,展现出他对社会正义与人民福祉的关注。
最后,辛弃疾的诗歌还流露出他丰富的个人情感和矛盾心境。
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同时也描绘了自己矛盾纠结的心境。
例如《青玉案·元夕》中写道:“时光舞幻,人事如梦。
唯有徽州,在水一方。
”这些诗句反映了他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表现了他对人生境遇的矛盾和对生命价值的追寻。
总的来说,辛弃疾的诗思想感情在爱国主义、忧国忧民、抒发不平等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
他以深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以才情横溢的笔触,抒发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他以细腻的情感和矛盾的心态,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辛弃疾的诗歌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命运,具有极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文言文:《宋史-辛弃疾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宋史-辛弃疾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
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划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
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
”诏奖谕之。
加右文殿修撰,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
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帝嘉之。
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故以“稼”名轩。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
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
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B.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C.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D.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坎和离是八卦中的卦名,古人以周易为基础、用筮草等为工具进行占卦,认为八卦对应着自然现象,能够预测人的命运。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诗两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辛弃疾词两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辛弃疾(1140 —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辛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后耿京被叛徒所害,辛弃疾率50骑兵,杀入金营,活捉叛徒。
随即率军投奔南宋,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金,但朝廷只派任他为地方官吏,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
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不断遭到投降派的陷害。
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复黜,黜而又用,他则招之即来,麾之则去,从不放弃伐金复国的心志。
但由于政敌的排挤、打击,最终也未能如愿。
67岁时赍志而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词牌名。
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
是年春,他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时稼轩35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憤之气。
原本为了消愁解恨而登上赏心亭,但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有无限2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词作。
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为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
“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
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
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
京口,现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京口。
北固,山名,在京口东北,登山隔江可望见扬州。
晋蔡谟筑楼北固山上,称北固亭。
后梁武帝改名为北顾亭,寓“北望中原,企图恢复”之意。
辛弃疾此词题名“北固亭怀古”,显然有双关的意义。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南宋朝廷启用66岁的辛弃疾出任浙东安抚使,镇守京口。
辛弃疾诗词赏析

I
远处,看不见故土家园。失望中,词人低头俯视,脚下滚滚赣江在群山中穿行,弯弯曲 曲,朝东流去。这令忧愁的他突然释怀。青山虽然遮住了人们遥望故土的视线,但却挡不住 奔腾不息的江水,江水注定是要向东流的。因此,主和派、投降派暂时的阻挠,终究挡不住 抗金救国的历史潮流。“毕竟 ”两字,真切地传达出辛弃疾对未来的必胜信心。
I
寓情于景
上片:
比喻
下片: 用典 为国为民
景色:江天、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动作:看、拍、会、登 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I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
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收复失地的壮志、壮志难酬的悲愤以
及知音难觅的痛苦。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
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 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 ,表
达深沉的
。
贰
I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 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 ,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 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上下片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
曰: “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
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的简介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文学家、词人。
其家族本是早年降宋的金朝名门之一,自祖父辛彦贞以来,世居临安,家道显赫。
辛弃疾少年时便喜好诗词,曾先后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但均落榜。
后来他在担任官职期间,一直致力于推动变法,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在历史上被誉为“爱国词人”。
辛弃疾的词作以豪放、激昂、慷慨激昂、雄放豪放为主要特点,他的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表达爱国之情。
他的代表作《青玉案·元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晋陵陆丞相二十韵》等至今仍流传甚广,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除了文学成就外,辛弃疾还有一些政治和军事上的贡献。
他曾经担任过宣德使、湖州知州、绍兴府同知等职务,参与了元丰兵乱的镇压,对东南沿海的安定也有一定贡献。
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他先后遭遇过家族衰落、官场失意、祖业衰败、党争排挤等多种不幸遭遇,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追求,在词作中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感,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1 -。
辛弃疾最失意的6首诗词,当我们读懂了,人也就活通透了

辛弃疾最失意的6首诗词,当我们读懂了,人也就活通透了生活就是泥沙俱下,鲜花和荆棘并存。
:洞见CC提起辛弃疾,你会想到什么?有人想到了他的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人想到了靖康之秋,金兵南侵,王被迫南渡。
21岁的辛弃疾参军,立志收拾旧山河,却终其一生未能得到朝廷重用,抑郁而死。
郭沫若曾在辛弃疾墓前写过一副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副挽联表现了辛弃疾诗间的豪情,甚至道出了他人生不成功的心酸。
南宋朝廷辜负了辛弃疾,辛弃疾却从未辜负自己。
以下这6首诗词,虽然是辛弃疾失意时所写,却依旧热血未凉,豪情不减。
读懂了它们,你也能挣脱命运的束缚,摆脱精神的焦虑,活出自己的无悔人生。
11168年,辛弃疾满怀惆怅登上建康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不要说把鲈鱼剁碎来煮好吃的,西风一吹它,不知那张有没有回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求求谁邀请那些穿着红绿唱歌的女生,为我擦去英雄失意的泪水!——《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为一个文臣,最大的辛酸,是诉尽满腔衷肠,却无一人理会;作为一个武将,最深的悲哀,是苦练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
这两点,辛弃疾都深有体会。
辛弃疾出生时,南宋王朝风雨飘摇,北方也早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朝任职,却一直渴望有朝一日,能拿起武器,与金人决一死战。
在祖父的影响下,辛弃疾年轻时就立下了收复中原的宏愿。
他从小刻苦学习,长大后以科研为名一路北上,把故土山川放在心里。
他以为凭借自己这些年的努力,可以有机会帮助南宋收复失地,重整河山。
但当他真正进入南宋朝廷,才真正体会到官场的腐朽和现实的无奈。
当然,南宋当局知道辛弃疾很有才华,但又本能地惧怕徐进,所以一直把他压下去,不让他出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管理 许哲源 41
1
重走一圈看稼轩
想起在《随笔》上看到的故事。民国时刘半农以其浪漫之笔深得年轻女性的
欢心,某日在一舞会上,一女生听闻大名鼎鼎的刘半农竟也在场,定要前去膜拜,
结果当然是,五六十岁的刘半农已经衰老不已,此女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写出“月
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的刘半农居然是这样一个糟老头子,从此情断
白话情诗。
辛弃疾其人者,略去简历。上面的故事和南宋辛稼轩相差有些远,但都表明
我们不能从一个人美好的成就反推臆想其美好的品性、经历、行为等等。从查找
的资料看,似乎其历史主流形象一直是一位身处民族危亡而“武能定国,文能流
芳”的豪杰志士,仅有少数文史界中人对其质疑不断。而今,我们的是非思维观
却多受特殊时期影响,非黑即白是罩在人人头上沉重的铁帽,这重量使得我们难
以客观地耐心地看待一个矛盾重重的人,撇开辛弃疾,又何人不是呢?
作为文采最好的将军,打仗最牛的词人,辛弃疾的麻烦事还真不少,整理了
对他的“投诉”后主要集中以下两点:“能杀,能贪”,这可是能被中纪委双规多
少回的“罪过”嗯。能杀,辛弃疾并不是原生态南方人,自小生于中原长于中原,
一直在北宋金占的土地上生活,一身豪迈的英雄虎胆即此练就。史书有载其“肤
硕体胖,目光有稜,红颊青眼,壮健如虎”,这样的体格想来也不适合细雨哝哝,
扭扭捏捏。更有其光荣事迹诸如亲率五十骑从万军中擒回叛将,杀匪斩盗更是不
在话下。史上的“能杀”之评主要来自辛弃疾斩杀赖文政八百茶商起义降兵,对
了是活埋;以及在各处公安武警军队系统上“严酷”打击的各种盗匪、刁民奸商
之流。前人或名家所述多用“听闻”、“传说”字样来记叙这些事情,难有确切详
实之录,而诸多文章评述说辛弃疾之“酷”使得朝廷要员也与其拉开距离以避免
青史留恶,见宋人张端义《贵耳集》卷下: “王(淮)丞相欲进拟辛幼安除一
帅,周益公(周必大)坚不肯,王问益公云:‘幼安帅材,何不用之?’益公答
云:‘不然,凡幼安所杀人命,在吾辈执笔者当之。 ’王遂不复言。”这也还只
是说明辛弃疾“酷”的名声不好,并不能确切表明他就是个刽子手。我想除了出
名的“刚毅果敢”外,还少不了辛弃疾是个“归化”之人的因素。为将者,耿直
孔武一向是常态,况且辛弃疾是难得的军事将才(从其之前的经历可以看出这
点),南宋纷争不安,是一个需要良将的时期,然而我们可以发现他出现在这些
一线战场的机会并不是那么多。“英雄不问出处”,但这恰恰在关键的军事斗争当
中却是个忌讳,身为北人的辛弃疾南下之后其身价就被朝廷打了折扣,加上其为
人豪迈自信,刚拙倔强,难以在险恶圆滑的官场环境有所发展,历史记载其最高
官阶仅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其实我认为可以这么想,辛弃疾力主北上抗金但只
能在一些省份当“治安官”,他是把他那种杀敌报国的热情和渴望融入到治理内
政中来,他的爱国热情传世公认,同时希望有所作为而有一天能够被朝廷征召,
再加上上文所述辛弃疾的性格啊就能理解辛弃疾是不能被贴上“杀戮狂”的标签
的,更重要的是,一个一直力主抗击侵略之敌的人再把刀锋指向自己的同胞,这
不是毫无意义而前后矛盾吗?
物流管理 许哲源 41
2
再谈“能贪”,在内部和平时期,“贪官”一词的被仇恨程度远远地甩开了“酷
吏”。这一点,还真发现了实例。
根据洪迈《稼轩记》的记载,辛弃疾在江西有一
座中式庄园别墅,正是大名鼎鼎的“稼轩”,有十多个足球场一般,大名人朱熹看了
都不由吃惊感慨。更有一次干脆就在朱熹面前栽了,辛弃疾用商船贩运牛皮,路经
南康军,被朱熹截获,朱熹干脆就写到了《与黄商伯书》中,墨证如山。甚至他就
被御使弹劾过“酷虐裒敛,掩帑藏为私家之物。席卷福州,为之一空。”福州都被
他刮干了。诸多资料都记载辛弃疾的生活水准是不错的,有妻有妾有儿有女,再加
上他原先的家产尽丧金地,而其在南宋的各种不算长久的官职也并没有给他带来多
少财产,这样,他还真拉下了“巨额资产来源不明”的嫌疑。只不过,这些还是一
种推测,没有证据也没有记录其究竟具体在哪些事项上犯下贪污之罪,贪污受贿并
非是官人得财的唯一途径。我想,其实人们有个礼教思想下的价值判断强迫症,是
否一个精神气节上优秀杰出的人物在物质上就得各种贫穷呢?这二者能构成二元对
立吗?凡是受到人们拥护的,都得是精神饱满而揭不开锅的?封建制度下的扭曲经
济观财富观在此仍旧余毒不浅。况且,假设辛弃疾确有贪污(即使算上被参的那些,
他在中国古代贪官排行上仍局末位),从定位上讲,他仍然是一位“爱国词人”,
总体分下降了,却还是一码归一码,我们不该揪住他的污点不放,更何况这仅仅是
假设。
从另一个客观角度看,辛弃疾一生为收复旧山河呐喊奔走,这种激情热血从年
少之时一直流淌到苍老也未曾冷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他的爱国词人形象已经定格并流传千
年。前述过我们不能以一个人的成就倒推其所有的品性、行为,而另一方面,我们
鼓励怀疑,但不鼓励把怀疑当结论。或许我们更应该感到欣慰的是,即使他曾经有
过那么不高尚的时刻,却留下了如此多传世佳作,仿若其人临风立岸,惆然而萧萧
然。
参考资料: 赵晓岚《金戈铁马辛弃疾》人民文学出版社
闵泽平《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崇文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