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睡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失眠症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问题。
失眠症不仅会导致精神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还会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甚至引发其他身体疾病。
本文旨在对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机理、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和潜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的现状与发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第一,研究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的机理,探讨其对失眠症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评估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分析其在缓解失眠症状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差异。
分析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的安全性,考察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风险,并探讨其在长期治疗中的安全性表现。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的达成,我们旨在全面了解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的实际效果及潜在风险,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医推拿在失眠症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2. 正文2.1 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的机理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的机理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调理脏腑功能,以达到舒缓神经系统、恢复身体平衡的目的。
根据中医的理论,失眠症通常和肝火旺盛、心火过旺、脾胃气虚、肾阳不足等因素有关。
推拿治疗可以通过调整经络气血的运行,疏通经脉,改善气血循环,调和脏腑功能,缓解气血不畅、气血逆乱等问题,从而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1. 调整气血运行: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穴位、经络,调整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舒缓神经系统,缓解失眠症症状。
2. 调和脏腑功能:推拿可以刺激脏腑,促进脏腑功能的调和,改善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失眠症。
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通过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120例功能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中医推拿治疗组)和对照组(舒乐安定治疗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4周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结果推拿组治愈44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34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83.3%。
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口干,推拿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认为,失眠症属“不寐”、“不得眠”的范畴,病因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较难治疗,增加了患者的思想负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同时,失眠症患者常因较差的身体素质及较低的免疫功能,失眠症对患者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临床上常用镇静催眠药治疗失眠症。
然而,长期服用安眠药往往导致成瘾性及疗效下降等不良现象,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我院的功能性失眠症患者经过推拿手法疗治后,治疗效果显著,推拿疗法临床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功能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和对照组各60例,推拿组给予中医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药物治疗。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不寐证的临床诊断标准选择病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感染者及肿瘤患者等均排除。
60例推拿组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15-86岁,平均43.6岁。
病程1-45个月,平均22.1个月。
6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18~83岁,平均42.8岁。
病程1-48个月,平均21.8个月。
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推拿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推拿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推拿是我国传统中医外治疗法,于多种疾病治疗中均可广泛应用。
失眠则是当代人们日常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下,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精神疾病,治疗该病时采用中医推拿疗法,通过刺激患者身体表明而实现神经修复、机体血液循环,可显著改善患者失眠症状。
在本文中,笔者则以推拿疗法作用机制为论述切入点,具体综述推拿治疗失眠的相关措施,旨在为后续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推拿疗法;治疗;失眠[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3-0047-01在当前人们社会生活压力不断提升、饮食习惯不断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失眠疾病临床发病率开始呈现出逐年提升的变化趋势,失眠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病情的蔓延,更有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病变或焦虑、抑郁、狂躁等精神障碍。
当前治疗失眠主要以口服西药为主,但由于长时间通过药物进行病情控制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此时,传统的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与优势也开始成为广大患者与医学界学子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1-2]。
在下文中,笔者则主要概述推拿治疗失眠的主要机制、治疗方式等内容,详见下文。
1.推拿疗法治疗失眠作用机制从中医角度上说,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起居失调、禀赋不足、肾阴耗伤等多种因素使得脏腑经络气机紊乱,从而有可能导致失眠疾病发生。
而通过中医推拿疗法作用于机体各经络穴位,则能够帮助患者调整气血、加速机体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
在治疗失眠时采用推拿疗法,则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体表触觉压力感受器,并产生不同的电位转换,作用于中枢系统。
在疾病改善方面则主要体现在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对其进一步产生镇静作用,缓解患者失眠症状。
2.推拿疗法具体措施2.1单纯推拿单纯推拿疗法治疗失眠疾病又包括经穴推拿、引阳入阴推拿、推拿二步八法以及足部推拿几种形式。
①经穴推拿:头部循行膀胱经, 胆经及三焦经等诸阳经,故而采用点、按、揉等手法按摩风池、睛明、颈夹脊、肩井、攒竹等穴位,可帮助患者调节气血,促进经络气机稳定运行。
推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推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
治疗组推拿治疗采用摩、推、揉、点等手法,头部穴位及肝俞、心俞等按规划操作;对照组采用劳拉西泮4mg,每晚睡前半小时服。
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治愈率70%,显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
对照组治愈16例,治愈率40%,显效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5%。
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推拿治疗失眠效果较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关键词】失眠症推拿【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211-01失眠症祖国医学称为“不寝”、“不得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症,主要是由于长期过度的紧张脑力劳动,激烈的思想情绪波动,或者是体质虚弱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所致。
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对80例失眠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1.1.1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和病房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门诊就诊患者按门诊序号先后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满足40例,终止病例观察样本。
住院病房患者40例,首先编号,随机抽签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1)治疗组40例。
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15岁,平均年龄为45.5岁,病情最长者为20年、最短者为4个月;(2)对照组40例。
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为44.5岁,病情最长者15年、最短者为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相似。
1.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与标准》第三版修订版(CCMD-3)失眠症诊断标准。
(1)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它症状均断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推拿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9年第20卷第1期失眠,又称不寐,是指一类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症。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睡眠深度不足,入睡困难,或睡而不酣,时睡时醒,醒后入睡困难,或彻夜难眠[1]。
随着社会的发展,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和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长导致目前世界失眠人群呈逐年增长趋势[2]。
瑞典调查了19~75岁之间607名男性和602名女性的失眠症状,结果显示其中32.1%的人有睡眠障碍,其中女性的发病率为38.3%,高于男性的26.1%[3]。
目前,中国人失眠发病率达24.0%[2]。
失眠不仅在健康人群中占很大比例,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而且与慢性疾病有很大相关性,长期失眠甚至会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或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4-6]。
失眠人群的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如安定,佐匹克隆等。
西药具有便捷,疗效快等治疗优点,但是长期使用会产生毒副作用[7]。
中医推拿疗法作为传统的中医绿色疗法,和西药治疗有着同样显著的疗效,同时,又有作用安全、较为持久等优势。
现将推拿治疗失眠概况概述如下。
1推拿作用机制人体经络穴位是人体自我调整气血运行的通道,是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重要枢纽,失眠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如情志失调、外感六淫、起居失调、饮食不节、年迈久病、禀赋不足、肾阴耗伤等[1]引起脏腑经络气机紊乱,阳不入阴[8],通过推拿的不同手法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可调整气血运行,平衡阴阳,推拿作用于人体,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壁的恢复、毛细血管的扩张、毛细血管网的重建、降低血液黏稠度,起到改善心脏功能和血压的作用,加速或减慢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9],通过整体气血阴阳的调节达到治疗的目的。
现代研究显示,诱发失眠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应激、心理认知、躯体不适等[10],失眠生理机制主要为躯体、情绪和认知的过度唤醒现象导致的皮质过度唤醒[11],推拿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体表触觉压力感受器,产生不同的电位转换,作用于中枢系统,抑制大脑皮质,调节使消除紧张焦虑,产生镇静作用[12],通过局部刺激改善血流循环来改善周围神经的营养,以利于神经的修复和再生[9]。
推拿在改善失眠症状中的作用研究

推拿在改善失眠症状中的作用研究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改善失眠症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推拿在改善失眠症状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1. 推拿对失眠患者的身体健康的影响推拿按摩通过刺激和调整人体经络系统,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从而改善失眠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研究表明,推拿按摩能够缓解失眠患者的肌肉紧张和疼痛感,促进身体的松弛和舒适感,使失眠患者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2. 推拿对失眠患者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失眠往往伴随着患者的焦虑、抑郁和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
推拿按摩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节阴阳平衡,平抑情绪波动,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恢复失眠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同时,推拿按摩还能够提升失眠患者的心理抗压能力,增强睡眠质量和睡眠满意度。
3. 推拿对失眠患者的脑功能的影响失眠症状与脑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推拿按摩对脑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调节脑电图、脑磁共振等技术监测到的脑电活动,改善失眠患者的大脑神经传导速度和功能状态,提升脑细胞的代谢活性,从而增加失眠患者的睡眠效率和质量。
4. 推拿在改善失眠症状中的作用机制推拿按摩对失眠症状的改善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机制相关。
首先,推拿按摩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睡眠激素的分泌。
其次,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调整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降低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水平,提升心理放松和睡眠状态。
此外,推拿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缓解疼痛感和不适感,增加入睡的舒适感。
总结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改善失眠症状具有明显的作用。
推拿按摩能够通过调节身体、心理和脑功能等多个方面的机制,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满意度。
然而,推拿在治疗失眠方面的具体应用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失眠是指人在正常的休息时间内难以入睡、不能保持睡眠、睡眠质量差等表现。
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心脾肾气的虚弱或者心火上炎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心烦意乱、多梦等。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按摩等。
本文将介绍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针灸治疗失眠针灸是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舒缓心神、促进睡眠的目的。
近年来,对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针灸穴位的选择和针刺方法的优化上。
1.针灸穴位选择研究发现,在失眠患者中,Yintang、Shenmen、Neiguan、Sanyinjiao等穴位的针刺能够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其中,Yintang是位于额头正中线的穴位,针刺能够促进心神安定、缓解焦虑情绪,对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有良好的效果。
2.针刺方法优化针刺方法的优化是针灸治疗失眠的关键。
传统的针刺方法主要包括旋转针、扎刺和泻法等。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优化针刺方法,如微刺、连刺等,减少针刺刺激,提高疗效。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微刺针灸方法治疗失眠,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药治疗失眠中药治疗失眠是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中药通过调节心脾肾气的功能,改善心火上炎的症状,从而恢复正常的睡眠。
近年来,对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中药的药效成分和配方的优化上。
1.药效成分研究研究发现,中药中的一些药效成分能够直接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调节睡眠。
例如,一种名为天然杜冷丁的中药成分,能够改善睡眠,缓解失眠的症状。
2.配方优化研究传统的中药治疗失眠通常采用多味中药复方,研究人员通过优化中药复方的配伍关系,提高疗效。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调节剂和补益剂的配伍使用能够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推拿按摩治疗失眠推拿按摩是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部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舒缓心神、促进睡眠的目的。
推拿治疗失眠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推拿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362-01【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临床观察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80例失眠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推拿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足三阴经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依据《推拿治疗学》标准,接受常规推拿治疗,具体推拿部位包括腰背部、腹部、颈肩部和头面部等。
腰背部以掌推法和拔法为主要,主要部位包括命门、肾俞、胃俞、脾俞、肝俞、心俞等,沿脊柱自背部向下推到腰骶部;腹部推拿以按揉法和摩法为主,主要部位包括关元穴、气海、中脘等;颈肩部和头面部推拿以拿法、扫散法、按揉法、抹法和禅推法为主,主要部位包括肩井、风池、百会、角孙、鱼腰、攒竹、睛明、太阳、神庭、印堂等。
每次推拿时间在20至25min之间。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足三阴经推拿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以仰卧位,以弹拨法、按揉法、点按法为主,依据特定的顺序实施足三阴经推拿,在足部与双侧小腿内侧和大腿下段的循行路线上,实施6至8次推拿,推拿时间在8至10min之间。
两组患者均每天接受一次治疗,每5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本次临床研究选择《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指患者夜间睡眠时间超过6h或是睡眠时间完全恢复,醒后精力充沛,睡眠较沉;显效,指患者睡眠质量有所提高,睡眠时间延长超过3h,睡眠深度明显改善;有效,指患者失眠症状有所缓解,睡眠增加时间早3h以下;无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和时间未见任何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J].陕西中医,2008,29(1):23-24[8]史成和.高忠英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6):753-754[9]代萍.君子导滞化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1):69[10]高富贵.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108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8):909[11]袁福泞.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J].光明中医,2006,21(4):59-60[12]贾卫兵.康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5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8,23(5):627[13]韩文功.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5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6):77[14]王万卿,王岩,王晟.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6,24(8):60[15]黄红兵.慢性萎缩性胃炎从肾辨治80例临床观察[J].医学创新研究,2008,4(13):99-100[16]苏修辉.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859-860 [17]王世能.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4):26[18]刘礼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8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777[19]宋顺福.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药版,2008,5(2):87 [20]许佳年.灸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2):15[21]石爱华.电热针结合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1):418 [22]冯玉奇.半夏泻心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8,21(8):19[23]代二庆.善胃Ⅰ号对血瘀热毒型胃癌前病变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3):180 [24]徐陆周.益气活血清热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Ki-67、COX表达影响的研究[J].光明中医,2010,25(1):19(收稿日期:2010-04-23编辑:李海洋)推拿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王德瑜1,李中正2(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2012;2.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04级七年制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07)[摘要]通过对国内近10年来推拿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分析,从推拿治疗方法及不同失眠人群概况、问题与展望等3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推拿;失眠;综述[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51X(2010)09-0123-03Massage therapy clinical progress of insomniaWang Deyu1,Li Zhongzheng2(1.Hu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nan,Zhuzhou,412012.Hu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 and Massage2004seven-year graduate students,Hunan,Changsha,410007) [Abstract]Through nearly10years of domestic massage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on treatment of insomnia,massage ther-apy and differences from the insomnia population profiles,problems and prospect discusses three aspects.[Key words]Massage;Insomnia;Summary失眠,中医学称为“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证,古代文献也有称之为“目不眠”、“不得眠”等[1]。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交往压力的增加,失眠也愈来愈常见。
陈文强等[2]认为长期失眠可以导致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全方位的损害,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失眠的西药主要有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其他催眠药有细胞因子、褪黑素等。
地西泮等催眠药尽管改善了患者的睡眠,但是却从其他方面影响了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2]。
中医药治疗失眠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较好的效果,但单纯中药治疗有其不方便、甚至难于让患者接受123之处。
非药物干预措施有睡眠卫生教育、睡眠行为疗法、限制疗法、松弛疗法、认知疗法、时相疗法、诱导睡眠、光照疗法、物理疗法等[3]。
推拿作为安全、有效、无副作用、易于接受的一种“绿色”疗法[4],不仅相对于西药治疗有其优势,而且有研究表明其效果优于中药治疗[5],优于针刺治疗[6]。
故推拿治疗失眠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报道也非常多,本文试综述如下。
1治疗方法1.1健脾安神推拿法刘鹏等[7]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总结出健脾安神推拿法:摩腹,摩丹田,揉腹,分推腹阴阳,点揉上脘、中脘、下脘、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抹印堂,点揉百会、四神聪、太阳、安眠等穴,1次/d,30min/次,连续15次为1疗程。
其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30例,痊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推拿疗法)。
1.2调卫疏肝法严晓慧[8]运用“调卫疏肝法”推拿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28例,临床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6%。
此法根据“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的不寐病机,结合跷脉主病“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的规律,逆于阳跷脉用扌衮法、重推法及顺于阴跷脉用扌衮法、轻推法操作,以起到通调跷脉、交通阴阳的作用。
1.3引阳入阴推拿疗法朱鼎成[9]运用引阳入阴推拿疗法治疗40例老年失眠症患者,有效率达80%。
治疗方法:以食、中二指指腹循督脉经自大椎至长强轻抹3遍;捏脊法;一指禅推法或扌衮法;一指禅偏峰推百会,四指摩印堂;一指禅偏峰推上睛明穴及上下眼眶,分抹面额及头部。
1.4三部推拿法周运峰等[10]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的头、腹、背部3个部位来调畅气机、通达气血、安神定志(即“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100例,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痊愈67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3例。
经统计学比较,综合疗效、PSQI总积分、SAS标准分及SDS标准分优于对照组(口服归脾丸)。
1.5“天地人”三步联合推拿笔者[4]曾对“天地人”三步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失眠症进行了探讨及总结。
与上述“三部推拿法”不同之处在于“天地人”三步联合推拿是作用于人体的头面部(天)、足部(地)、背腹部(人)三个部位的。
笔者认为这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1.6中医点穴辨证推拿点穴以指代针能起到针刺的效果,高晓冬[11]认为一指禅推法、点按揉、散扫法、拿五经能调和阴阳、安神定志。
其运用中医推拿点穴辨证治疗失眠症116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治疗方法:一指禅推法或揉法开天门;从印堂用分法至太阳,依次点揉印堂、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头维、百会、四神聪等穴;头两侧胆经循行部位行扫散法,同时按揉角孙、率谷;在头顶拿五经,点按安眠、风池;双手拿肩井,时间约15min。
点按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顺时针方向摩腹,配合按揉中脘、气海、关元,时间约10min。
并辨证配穴:心脾两虚揉按心俞、脾俞、厥阴俞、胃俞,擦背部督脉;阴虚火旺推桥弓,擦肾俞、命门、涌泉,按揉太溪、太冲;心虚胆怯按揉心俞、胆俞、大陵、丘墟;肝郁化火按揉肝俞、行间、太冲、足窍阴;痰热内扰按揉脾俞、心俞、胃俞、足三里、丰隆等穴,横擦背部及骶部八髎穴。
以上擦法均以透热为度。
1.7指针疗法结合放松推拿王大兴[12]从自律神经系统学说出发,认为放松推拿法能兴奋副交感神经而抑制交感神经,使患者进人“正相睡眠”。
其采用指针疗法结合放松推拿治疗失眠,均以3个疗程为限,每疗程10d,经2个疗程间隔3d。
结果26例中,痊愈13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3%。
1.8子午流注开穴推拿张怀东等[13]运用子午流注开穴推拿治疗62例失眠患者,在申、酉时时间段开穴治疗,运用补法点按并推至阴、复溜、通谷、阴谷、京骨、太溪等以补其虚;运用泻法点按束骨、涌泉,采用反推以泻其实。
1次/d,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治愈4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87%。
1.9小儿推拿杨连松等[14]采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147例小儿失眠患者,治疗方法:分阴阳、揉小天心、补脾土、平肝经、清肺经、清天河水,均推拿左手。
1次/d,少者1次即愈。
一般3次治愈,最多者不超过5次。
2推拿治疗不同失眠人群概况2.1特殊群体失眠患者梁江平[15]认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处于超负荷状态中,其用头部按摩、擦或轻推督脉、华佗夹脊和足太阳膀胱经至骶部、擦骶部至发热、用较轻柔、频率较慢的手法搓捏四肢、擦足底至热等方法治疗教师失眠,取得较好疗效。
章晓宇[16]对40名失眠运动员进行推拿治疗,通过治疗失眠症状基本达到消除或缓解,从而认为推拿方法是消除运动员赛前失眠症状的有效办法,并且能加速机能恢复,保证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的正常发挥。
解勇等[17]采用头部经穴按摩为主的推拿方法治疗运动员赛前失眠43人次,取得83.72%的优良率。
朱鼎成[9]运用引阳入阴推拿疗法治疗40例老年失眠症,结果:痊愈8例,有效24例,无效l6例,总有效率80%。
张萍等[18]报道以掐揉小天心、五指节、推囟门、补肾经、揉二马等手法治疗46例惊惕不寐小儿,其有效率为100%。
王世成等[19]将54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7例用推拿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
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汉密尔顿(HAMD)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
结果:HAMD量表分值在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PSQI量表分值仅在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推拿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睡眠障碍。
2.2特殊疾病伴失眠患者江浩[20]应用推拿手法(双手食、中指颤点攒竹、睛明;开天门;推坎宫;按揉百会、四神聪、头维、率谷;拿五经;扫散法:拇指偏峰和四指指腹从太阳经头维、率谷、角孙推擦至风池、完骨;拿揉风池、肩井;梳头法;指叩头部五经;顺时针摩腹,同时配合按揉中脘、气海、关元;足底按揉失眠穴、拳击涌泉,最后擦涌泉透热为度)配合中药组方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失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