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推拿法治疗失眠的思路探索概况
有助于入睡的三种身体按摩法

有助于入睡的三种身体按摩法当你无法入睡时,不妨自己试着做一些常用的按摩,或者让你的家人给你做个全身按摩,缓解一下肌肉和精神的紧张。
按摩有助于促进机体放松和更好入睡,当你无法入睡时,不妨自己试着做一些常用的按摩,或者让你的家人给你做个全身按摩,缓解一下肌肉和精神的紧张,也许你很快就能酣然入睡。
1.足底按摩(1)部位:双脚心手法:搓、摩法操作:临睡前用热水洗脚,或用手由里向外搓脚心90~100次,以加速血液循环和疏通经络,可使人早入睡。
(2)部位:印堂、涌泉操作:从里向外搓涌泉15分钟,搓完一只脚再搓另一只,然后用一指禅法推印堂10分钟。
可在临睡前进行。
2.耳穴按摩部位:两耳廓手法:按、揉法操作:用手指顺着耳廓从上到下进行揉压,再用手指逐点按压,交替进行。
每穴按压30秒钟即可。
每天坚持早、中、晚3次,每次5~6分钟,可达到清火益智,心舒气畅,睡眠香甜之效果。
3.手部按摩部位:中指下方的手掌区和心包区(在手掌中心)手法:按、摩法操作:按摩中指下方的手掌区和心包区,按摩10~15分钟,可治疗失眠。
一双脏兮兮的手怎么也不会有美感,而手部又是最容易被细菌沾染的,经常注意手部的日常清洁很重要。
A.在洗手间、厨房及浴室里都准备一个用来洗手的小刷子,专门的手部清洁品及一条舒适的纯棉手巾。
做饭时的油污对手的伤害很大,所以不仅要在做饭前洗手,做好饭后也一定要洗手。
B.要特别注意指甲缝的清洁,可以用小毛刷蘸洗手液仔细刷洗,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用力,否则容易刷伤手部皮肤。
C.手部按摩很重要,因为手部最容易有死皮和产生角质层。
徒手按摩很简单,两手背相靠,来回按摩,再用一手手心按摩另一手手指和手背。
然后两手互相揉搓、互相拍打。
时下流行的蔬菜按摩法也很有效,用黄瓜一根,横切出一个平滑的切面,趁其水分充足时置于手部,来回按摩,水分快干时再切出一个切面,反复按摩。
睡眠障碍推拿手法调理教学介绍课件

脏腑学说:推拿手法通过对脏腑的调理,达 到改善睡眠障碍的目的。
阴阳学说:推拿手法通过调整阴阳平衡,达 到改善睡眠障碍的目的。
睡眠障碍的推拿调理方法
穴位按摩: 通过对特定 穴位的按摩, 如神门、拿手法的个性化定制
因人而异: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需 求,定制个性化的推拿手法
因地而异:根据所在地区的文化和 习俗,选择适合的推拿手法
因时而异: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和 身体状况,调整推拿手法
因症而异:根据不同的睡眠障碍类 型,选择相应的推拿手法进行调理
推拿手法的持续发展
推拿手法的起源与发展:从古代中 医推拿发展至今,不断演变和拓展
经络疏通: 通过推拿手 法,疏通经 络,使气血 运行通畅, 从而改善睡 眠质量。
放松肌肉: 通过推拿手 法,放松紧 张、酸痛的 肌肉,缓解 压力,有助 于改善睡眠。
调整脏腑功 能:通过推 拿手法,调 整脏腑功能, 使身体达到 阴阳平衡, 从而改善睡 眠质量。
01
02
03
04
推拿手法的适用人群
01
失眠人群: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 的失眠问题
推拿手法可能对某些疾病有禁忌, 0 4 如皮肤病、骨折、出血性疾病等。
伸推 与拿 拓手 展法
的 延
推拿手法与其他调理方法的结合
推拿手法与针灸:推拿手法可以 辅助针灸,提高疗效
推拿手法与拔罐:推拿手法可以 配合拔罐,增强调理效果
推拿手法与刮痧:推拿手法可以 结合刮痧,促进血液循环
推拿手法与食疗:推拿手法可以 搭配食疗,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
操推 教拿 学手
法 的 实
推拿手法的基本操作
准备工作:洗手、 准备推拿油或按摩 膏、选择舒适的环 境
三部推拿法讲稿(周运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河南中医学院周运峰前言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自2001年12月在国家中医管理局立项,列入“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课题批准编号为:国中医药科2001ZL11号。
2004年12月27日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鉴定(国中医药科成鉴字[2004]第052号)。
“课题组通过研究,形成了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技术操作规范。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安全、有效、操作规范、易于推广。
”不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轻者入眠困难,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可整夜不眠。
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证。
且不寐发病率高,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中,失眠患病率为35.2%。
不寐发生的面也广,无论健康与否,男性或女性,老人或青年,城市人或乡村人均可发生。
越来越成为当前临床,困扰医患双方的常见、多发病证。
药物的依赖性、疗效的不稳固性、病程的迁延、反复性等等又进一步加大了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该病证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临床上虚证居多,尤以心脾两虚型最为多见。
思虑、劳倦等伤及诸脏,精血内耗,彼此影响,每多形成顽固性不寐。
三部推拿法,是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人体的三个部位,即头、腹、背部,对不寐证进行有效治疗。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的要求,由“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做为临床研究负责单位,平顶山市颈肩腰腿痛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两所医院共同参加,于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其进行了临床研究,并与归脾丸对照。
两组共入组200例,试验组入组100例,脱落16例,合格84例,合格率为84.00%;对照组入组100例,脱落18例,合格82例,合格率为82.00%。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效果观察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效果观察作者:谢伟平叶莹李伟利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8期[摘要]目的:观察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效果。
方法: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24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照是否给予三部推拿法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常规推拿)与实验组(62例:三部推拿法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愈后。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两周后显效率(51.61%)、有效率(45.16%)、总有效率(96.77%)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给予三部推拿法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三部推拿法;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137-01失眠中医将其归属于“不寐”,本病与心、脾两脏关系密切,患者主要症状为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再次入睡困难,近些年相关研究显示充足的睡眠对机体免疫能力、代谢功能就有重要的调节能力,因此纠正失眠症患者病理症状,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
对于心脾两组失眠症患者临床常用方法为药物治疗,归脾丸可致心脾两虚,近些年中医按摩推拿在治疗非器质性疾病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推广,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62例给予常规推拿治疗患者与62例给予三部推拿法治疗患者,单位时间愈后情况,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6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中男(32例)女(30例)比例为16:15,年龄在22~58岁,中位年龄为(40.12±1.12)岁,病程最短为1周,病程最长为4周,平均病程(2.14±0.12)周。
对照组6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中男(34例)女(28例)比例为17:14,年龄在22~57岁,中位年龄为(40.11±1.15)岁,病程最短为1周,病程最长为4周,平均病程(2.12±0.13)周。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ppt课件

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和初步总结,我们运 用三部推拿法治疗多种类型的不寐疗效
满意,尤其对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尤为
明显。
ppt课件
8
不寐?
不寐即失眠,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以不得安睡为特征的一种证候,古代文献称 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临 床表现为难以入寐,寐而易醒,甚至彻夜不 眠。病情顽固者多伴有头痛、头晕、健忘等 症。
作规范、易于推广。”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医临床
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ppt课件
3
2008年11月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
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
ppt课件
4
课题负责人周运峰教授先后受邀到宁夏银 川、河北石家庄、河南ppt课各件 地进行讲授和推广5 。
相关学术论文
分别在《中医杂
志》及其英文版、
《中国针灸》、
《中国中西医结
ppt课件
10
不寐的中医病因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认为其成因很 多,有“胃不和则卧不安”、“虚劳虚烦不得眠”
等说,它同心、肝、脾、肾功能失常及阴血不足
有关。
由于思虑劳倦过度,损伤心脾,心伤则阴血
暗耗不能藏神。脾伤则不能生血,心失血养,神
不得安而失眠。久病,重病或房事不节损伤肝肾
或先天不足而体虚,造成肾阴不足。心肾不交,
(4)风油精涂穴法:在心烦胸闷、头昏脑胀不能入 睡时,用风油精涂擦太阳、风池两穴。太阳穴: 位于外眼角向后一寸凹陷中。风池穴:位于头后 枕部、颈项大筋两侧向上推至骨下凹陷中。
ppt课件
16
自疗注意事项
(1)自疗失眠不能依赖药物,应该注意消除引起失眠的原 因,力求心理平衡,结合体疗改善体质,效果将会更好。 (2)劳逸适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酒、忌辛辣刺激 食品,如咖啡、浓茶等。晚餐不要过饱。 (3)适量选食一些有助于神经功能的食品。如河鱼、海鱼、 牡蛎、虾、泥鳅、猪肝、猪腰、核桃、花生、苹果、蘑菇、 豌豆、蚕豆、牛奶等。 (4)睡前半小时不再用脑,在安宁的环境中听听柔和优美的 音乐。难以入睡者还可以作一些外出散步之类的松散活动。 (5)上床前以40℃-50℃温水洗脚后,搓揉脚底片刻。冬天 更应该将脚部搓至温热。 (6)清早迎着太阳活动,锻炼半小时左右,有助于体内生物 钟的调整。
爱爱医资源-三部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2)腹部;患者取仰卧位。①掌摩腹部6分 钟左右,逆时针方向操作,顺时针方向移 动。②按揉或一指禅推法施于中脘、神阙、 气海、关元各1分钟,指振各穴。手法宜轻 柔。③双掌自肋下至耻骨联合,从中间向 两边平推3~5次。④掌振腹部约1分钟。
(3)背部;患者取俯卧位。①提拿两肩井约1分 钟。使患者有轻松舒适感为宜。②直推背部督脉 及两侧太阳经10次左右,手法要深沉有力,速度 均匀和缓。③按揉背部太阳经,重点按揉心俞、 脾俞、胃俞、肾俞,以局部酸沉为度。④双掌交 替轻轻叩击背部两侧太阳经。 2.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日治疗1次,连续15天为 1疗程。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个别患者由于手法过重或过长时间刺激后, 局部疼痛或轻度肿胀,甚至青紫瘀斑,疲 乏无力。及时调整手法。
操作方法
1.详细操作步骤; (1)头部; 患者取仰卧位。①医者双手用拿法 施于头部两侧10遍左右。②按揉印堂1分钟,再 由印堂以两拇指交替直推至神庭5~10遍,拇指 由神庭沿头正中线(督脉)点按至百会穴,指振百 会穴约1分钟。③双手拇指分推前额、眉弓至太 阳3~5遍。指振太阳穴约1分钟。④侧击头部, 掌振两颞、头顶,约2分钟。上述操作以患者有 深沉力透感和轻松舒适感为宜。
诊断标准
一、西医标准 ; ①有失眠的典型症状:以睡眠障碍为几乎惟一 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 易醒,多梦,晨醒过早,醒后不能再睡,醒后感 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 月以上 ; 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 或妨碍社会功能;
三部推拿法是河南中医学院周运峰副教授多年 临床经验的总结,是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人体的3 个部位,即头、腹、背部,对不寐证进行有效治 疗。该法提出“调畅气机而安神”。人体在正常 情况下,气血通达,阴阳调和,心肾相交,阳入 于阴则寐。不寐病因虽多,但其机理有共性,就 是气机不畅,阴阳不和,神不守舍而卧不得安。 三部推拿法治以手法作用于头部,对头面部全面 疏通和调整,通经络,调气血,养其志,安其神。 以手法作用于腹部,可以达气机,健脾胃,助运 化,除不寐。以手法作用于背部,则可畅气机, 交心肾,养心血,安神志。头、腹、背三部手法 共施,功专效宏,使人体气机调畅,上下通达, 心肾相交,阴阳调和,神自安宁,不寐患者自可 得以安睡。
按摩三个穴位治疗失眠怎么做

按摩三个穴位治疗失眠怎么做失眠的情况在生活当中出现的特别多,出现失眠的原因也是多种情况,每个人的失眠原因也是不同的,不过有了失眠的情况后,我们需要进行及时的调理,调理的方法也特别多,一般选择中医按摩的方法是一种有效果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按摩三个穴位治疗失眠怎么做?中医认为,形成失眠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肝阳扰动等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寐。
综合而言,不寐与心、脾、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临床辨证应分清虚实,虚者多表现为寐而不酣、易醒;实者则表现为较难入睡、寐而梦多、甚至彻夜难眠。
按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应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除了服用合适的中药治疗,穴位按摩也是很有效的方法,而且不论虚实之证均可使用,简单方便,疗效显著。
以下介绍3个常用穴位:1.安眠穴安眠穴是一个常用的经外奇穴,位于项部,当翳风穴(耳后凹陷处)与风池穴(枕骨下凹陷处)连线的中点。
此穴能平肝息风,宁神定志,有效纾缓紧张的情绪,帮助入睡。
2. 神门穴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乃心经原气留止的部位,位于掌侧腕横纹的尺侧,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处。
此穴乃心气出入之门户,能养心安神,为治疗失眠的主要穴位。
3. 三阴交穴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位于足内踝高点上3寸(自己的手横放,约4根手指横放的宽度),当胫骨内侧后缘处。
此穴乃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故能通调肝脾肾之经气,达到健脾、益肾、养肝的作用,精血得以统摄于脾,受藏于肝,内养于肾,心气下交,则神志安宁。
在有失眠的情况后,我们可以通过按摩上述三个穴位来达到调理的作用,而且在按摩的时候也要进行长期的坚持,治疗过程当中,我们平时的心情和生活以及饮食的调理也特别重要,我们要多做对睡眠有好处的事情来多方面的进行调理。
失眠的推拿治疗

5.按脘腹 方法:卧位,左右手分别横置于中脘和关元 穴上,随呼吸动作,吸气时向下按压中脘穴, 呼气时向下按压关元穴。一呼一吸为1次, 计20次。 作用,可理气和胃。 6.擦肾俞 方法:坐位,屈肘,双手掌掌根紧贴腰两侧 肾俞穴,稍用力上下擦动穴位周围,以热为 度。 作用:可温运肾气。
7.推胫骨 方法:平坐位,双手虎口分别卡在双膝下, 拇指按压在阴陵泉穴上,食指按压在阳陵泉 穴上,稍用力沿胫骨和下推擦到踝。食指过 足三穴时,稍作用力弹拨,拇指过三阴交穴 时稍做按揉。反复操作10次。 作用:可调和阴阳,健脾和胃。 8.擦涌泉 在双侧涌泉穴摩擦至发热为止。
9.抹眼球 方法:卧位,闭目。用两手中指分别横置于 两眼球上缘,无名指分别横置于眼球下缘, 然后自内向外轻揉至眼角处。计20次。 作用:可明目益肝,调养心气。 10.打呵欠法 方法:卧位,闭目。和缓的深呼吸10次后, 尽量张大口,同时舌尖后缩,做打呵欠动作 10次后,全身放松入睡。作用:可交通心肾, 镇静催眠。
2,按风池 方法:坐位,两手拇指按在两侧风池 穴上,两小指各按在两侧太阳穴上, 其余手指各散置在头部两侧,然后两 手同时用力,按揉风池、太阳穴及侧 头部1分钟。 作用:可祛风散邪,清利头目。
3.揉神门 方法:坐位,右手食、中指相叠,食指按压 在左手的神门穴上,两小指各按在两侧太阳 穴上,其余手指各散置在头部两侧,然后两 手同时用力,按揉风池,太阳穴及侧头部1 分钟。 作用:可宁心安神。 4.拍心区 方法:坐或卧位;右手虚掌拍击左乳上心区 50次。 作用:可清心散邪。
1.基本手法 (1)患者俯卧,医者先以滚法沿其脊住两侧操 作.且配合揉、点按心俞、厥阴俞及脾、胃、肾俞 等穴,操作5分钟。 (2)患者取坐位.医者先用一指禅推法或揉法, 从印堂开始向上至神庭,往返5—6次,再从印堂向 两侧沿眉弓至太阳往返5—6次;然后以一指禅推法 沿眼眶周围治疗,往返3—4次;最后从印堂沿鼻两 侧向下经迎香沿颧骨至两耳前,往返2—3次。治疗 过程中以印堂、神庭、睛明、攒竹、太阳穴为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 23卷第 4期 Gansu Journal of TCM, 2010Vol.23No.4失眠又称不寐, 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症。
轻者入睡困难, 时寐时醒, 或醒后不能再睡, 严重者通宵难眠。
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状。
治疗此病常用镇静催眠类药物, 往往疗效不佳, 且部分药大剂量久用可成瘾, 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推拿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没有副作用, 而且不易引起药物的依赖性, 故存在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笔者在整理近年来推拿治疗失眠的文献发现, 推拿治疗本病取穴、推拿方法繁杂, 临床上缺乏统一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
故本文旨在探索三部推拿法治疗失眠的优势, 并就其治疗失眠的机制作一初探。
1三部推拿法的临床应用三部推拿, 即头面、背、腹 3部位推拿按摩。
周运峰等 [1]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 200例失眠患者, 对照观察三部推拿法和口服归脾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近期疗效。
结果:2组治疗后综合疗效、 PSQI 总积分、 SAS 标准分及 SDS 标准分均有明显改善(P <0.O1, 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 。
宁国利 [2]采用三部推拿法治疗 56例不寐症, 方法:①患者取仰卧位, 按揉印堂 1分钟, 再由印堂以两拇指交替直推至神庭 5~1O 遍, 双手拇指分推前额、眉弓至太阳 5~1O 遍; 指振太阳穴 2分钟; 侧击头部, 掌振两颞、头顶, 约 2分钟。
②患者取仰卧位, 掌摩腹部 8分钟左右, 逆时针方向操作, 顺时针方向移动; 按揉法施于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穴各 1分钟, 指振各穴 l 分钟; 双掌自肋下至耻骨联合, 从中间向两边平推 3次。
③患者取俯卧位, 直推背部督脉及两侧太阳经, 每侧推 l0~20次, 力度、速度均匀和缓; 双手拇指分置于胸椎两侧的华佗夹脊穴, 同时用力, 由轻到重,由上到下, 逐个点按, 以局部酸胀为度。
施术 3~6遍。
按揉心俞、膈俞、脾俞、胃俞, 每穴 1分钟, 由轻到重, 配合患者的呼吸节律。
治疗结果:治愈 30例, 好转 23例, 无效 3例, 有效率 94.6%。
2三部推拿法穴位的选择头面部取穴频率最高的是:百会, 其次是印堂、太阳、神庭、风池、四神聪、睛明、安眠等穴, 背部一般以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 腹部以脾胃经穴为主。
王晓玉 [3]用头面部推拿结合开背法治疗失眠 65例, 选穴印堂、攒竹、鱼腰、四白、太阳等穴。
刘萍 [4]取穴推拿治疗失眠患者, 采用头部穴位坎宫、太阳、攒竹、百会穴; 背部穴位肾俞, 腹部穴位中脘。
冉先武 [5]在推拿治疗失眠症中取印堂、神庭、本神、四神聪、百会、太阳、风池、心俞、神门等。
背部的穴位以督脉、膀胱经为主 [6]。
徐昭 [6]推拿治疗失眠症 16例, 头部取印堂、神庭、太阳、睛明、攒竹、鱼腰、角孙、百会、风池、安眠穴, 背部取穴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 腹部取天枢。
薛长青等[7]推拿治疗失眠症 21例, 临床观察所选用的穴位是太阳、督脉、华佗夹脊、足太阳经、八髎穴。
3三部推拿手法的选择3.1手法选择的理论依据《景岳全书 ·不寐》云:“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 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
盖寐本乎阴, 神其主也, 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 ” 祖国医学认为不寐原因很多, 非虚则实, 而以虚者居多, 且与心、脾、胃、肝、肾等多个脏腑有关, 但其病理变化, 总属阳盛阴虚、阴阳失交, 神失安宁而发为不寐。
《素问 ·调经论篇》曰:“ 神不足, 视其虚络, 按而致之, 以通其络, 补气乃乎。
” 指出推拿贵在先养神, 次为养形, 才能去病养身。
针对此病机病因, 有学者指出 [8]阴虚不能制阳, 阳必亢奋, 病人躁烦不安, 必须适时静养, 方能益阴滋润, 宁心安神, 培精敛阳, 推拿从这一特点出发, 滋阴多于头面部施以镇静之法, 如一指禅推法、鱼际揉法、指尖轻叩法、抹法以及桥弓推等手法。
腹部一般采用摩法, 通过摩腹和松振腹部,可调和脾胃功能, 达到“ 胃和则卧安” 的目的 [9]。
背部经脉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
膀胱经为各脏腑的俞穴所在, 又称为“ 背俞穴” , 通过手法刺激对膀胱经各俞穴, 能调节脏腑功能, 达到宁心安神的目的; 督脉总督诸阳, 为阳脉之海, 起着调节人体气血阴阳的重要作用, 各脏腑通过背部的俞穴而受督脉的支配, 按摩督脉各穴能使阴阳平衡, 使神有所主, 则心神得安。
3.2临床常用的手法对失眠的推拿治疗医家也多选用刺激量较轻柔的手法, 同时头面部操作因涉及到穴位及线路的操作, 故以点法、按法、揉法、推法、抹法等手法为多, 而头侧胆经采用扫散法, 五经采用拿法, 腰背部多采用推法、擦法、滚法, 腹部采用摩法、揉法等。
宋鸿权 [10]以一指禅推百会、四神聪, 柔和、持久、透力强, 可起到艾灸之效果; 三部推拿法治疗失眠的思路探索耿涛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通过对目前推拿治疗失眠疗效现状的分析, 探索三部推拿法治疗失眠的可能机制以及其优势, 以提高临床疗效及形成规范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失眠; 三部推拿法; 机制中图分类号:R 756. 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852(2010 04-0043-03~~~~~~~~~~~~~~~~~~~~~~·推拿按摩 ·432010年第 23卷第 4期 Gansu Journal of TCM, 2010Vol.23No.4点按以指代针起到针刺效果; 头部两侧以头维、率谷为主, 行扫散法, 拿五经、风池, 能调和阴阳, 祛风镇悸, 点按神门能清心安神, 诸手法合用, 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 消除或降低患者对镇静剂的依赖。
高晓冬 [11]推拿手法运用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或揉法, 从印堂开始向上至神庭开天门, 再从印堂用分法至太阳, 并依次点揉印堂、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头维、百会、四神聪等穴, 用扫散法在头两侧胆经循行部位治疗, 同时按揉角孙、率谷穴, 再在头顶拿五经, 用中指点按安眠、风池穴, 双手拿两侧肩井。
顺时针方向摩腹, 同时配合按揉中脘、气海、关元。
认为通过这些手法的操作可使神经、肌肉和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加强, 从而使患者在按摩过程中能处于入睡状态。
潘权 [12]选用掌或掌根直推督脉及督脉两侧, 用拇指从第 1~14椎自上而下按揉督脉3~5遍。
再叠掌揉腹 l 分钟, 按揉中脘、气海、关元各 30秒; 顺、逆时针摩腹 3O 圈。
朱鼎成 [13]以轻柔的一指禅手法反复按揉头面部的印堂、睛明、太阳和百会等穴, 常在治疗的中途便会唤起患者的睡意, 收效甚佳。
刘鹏 [14]采用强生牌爽身粉做推拿介质, 摩腹, 摩丹田, 揉腹, 分推腹阴阳。
周静 [15]以一指禅法于患者背部督脉和双侧膀胱经推 10分钟; 再用食指、中指指腹循督脉自大椎至长强轻抹 3遍, 患者取仰卧位, 以一指禅偏峰推百会穴, 食中两指摩印堂穴。
用此种轻柔手法以患者微有睡意为度。
笔者认为个体的行为活动与其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可造成错误的行为, 错误行为既可致病又可加重病情。
在现实生活中, 许多失眠症是由错误行为造成的。
推拿时向患者介绍病情, 分析病因, 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防治失眠症非常有益。
并通过柔和舒适的手法抚摩, 可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 缓解紧张的状态。
同时医者通过交谈、解释、安慰、支持和保证等语言手段, 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消除焦虑心理, 增强治病信心, 与医者合作, 积极地治疗和锻炼。
4三部推拿治疗失眠的机制4.1中医理论《素问·逆调论篇》曰:“ 阴阳逆, 不得从其道, 故不得卧也。
” 三部推拿法治疗失眠可平衡阴阳, 调畅气机, 调理脾胃, 镇静安神。
头部操作, 重在镇静安神。
中医理论认为:“ 五脏六腑之精气, 皆上注于头。
” 头为诸阳之会, 精明之府, 主司一身之神, 人体百脉皆直接或间接达此部,阳气上达脑窍, 百脉皆通。
本法施术头部百会、印堂等穴, 加强经气流通, 经络通达方能使气血通而无阻, 使气、血、神相互为用, 养其志, 安其神。
腹部操作, 重在调理脾胃而安神。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分布均与腹部有着密切的联系。
《厘正按摩要术》曰:“ 胸腹者, 五脏六腑之宫城, 阴阳气血之发源, 若欲其脏腑如何, 则莫如诊胸腹。
” 说明了腹部与五脏六腑的密切关系。
推拿手法作用于腹部, 可以健脾胃, 气血化生充足, 上荣于心, 心神得安。
脾胃之气达又可使五脏得安, 水精四布, 水火相济, 肾元之水可循经上济心火, 心火可下济肾水, 阴阳和则寐。
背部操作, 旨在调畅气机而安神。
背部为督脉、足太阳经流通的关键部位, 督脉“ 入络脑” , 为阳脉之海; 足太阳经于背部上连头颈, 下连腰及下肢, 与督脉沟通, 并入于脑。
直推督脉及膀胱经, 促进经络气血的通畅, 加强头部与腰部气血的汇通, 开通气血, 调畅气机。
气机畅则上下通达, 心肾相交神自安宁。
三部推拿法作用于头、腹、背, 通过对整体的调整, 调理精、气、神, 促进其相互转化, 达到上安其神, 中通其气, 下定其精, 补养心脾, 气运血达之目的。
心神得养则昼精夜寐, 失眠自除。
4.2现代理论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平衡的关系失调所引起的。
通过手法按摩头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疗效佳。
推拿手法机械性刺激直接作用于头部, 可使毛细血管扩张, 脑部血流增加, 脑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同时节律性的柔和手法刺激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 可使大脑抑制过程增强, 产生镇静作用。
余庭远等 [16]认为通过对头面部神经末梢、皮下血管的刺激, 通过反射弧的作用, 调整大脑的兴奋性, 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
同时可间接刺激具有催眠作用的脑桥顶盖和松果 [17]体, 最终达到治疗失眠症的目的。
还有学者认为[18]通过手法推拿对头皮产生刺激, 可以增加脑血流量, 促进脑组织的新陈代谢。
此外, 手法刺激还可以通过各种复杂的神经反射, 使大脑神经元的活动趋于一致, 从而缓解或消除大脑的高度紧张状态。
推拿腹部的穴位有壮精的功能[19], 腹部与西医理论人体的“ 第二大脑学说” 不谋而和。
腹脑学说认为:人体胃肠道组织的褶皱中有一种“ 组织机体” , 即神经细胞综合体, 存在与大脑联系的神经传感通道,进行信号交换, 发挥指挥调节作用。
腹脑与大脑的联系,通过经络腧穴按摩传导正气, 调整肠胃功能, 让胃肠道组织产生良好的信号反馈大脑, 致使推拿下腹部有催眠作用, 引入睡眠状态。
有学者 [20]运用脊背部推拿治疗失眠, 其依据是脊背部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华佗夹脊穴之所在, 与脊髓位置相接近, 按摩脊背能刺激背部的神经末梢和血管, 通过反射弧影响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状态, 从而调整大脑的兴奋性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