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则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规划原则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规划原则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规划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空间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优秀的空间规划能够对建筑物的功能和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中的空间规划原则。

一、功能性原则在进行空间规划时,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来合理布局。

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功能,因此需要定制化的空间规划方案。

首先,要充分理解建筑物需要承载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办公、住宅、商业、教育等。

然后,在规划中设置合理的空间分区,确保各个功能区域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同时又保持灵活性和流通性。

其次,要注意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在办公楼中,会议室应与办公区相对独立,但也要方便员工的使用;厨房与用餐区域要有便捷的连接等等。

这样的规划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二、流线性原则流线性是指人们在建筑物中移动的自然路径。

良好的空间规划应该能够引导人们在建筑物中舒适、高效地移动,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

在进行空间规划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来优化流线性:1. 考虑人们的行为习惯和需求,合理设置主要通道和次要通道,并确保路径清晰明了。

2. 预留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人群的流动,避免拥挤和阻塞现象的发生。

3. 合理设计房间的位置和尺寸,以减少人们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的时间和精力消耗。

这样的规划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功能性和舒适性,同时提升了空间的利用效率。

三、灵活性原则建筑物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在进行空间规划时,应该考虑到建筑物的可扩展性和可改变性。

1. 预留足够的余地来满足未来扩大或减少规模的需求,例如留出可用作扩建的空地或设置可调整大小的办公区域。

2. 使用多功能空间,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或场景下,完成不同的功能。

3. 采用可移动的隔断和家具,方便根据不同需求来重新布局空间。

这样的规划能够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使用效率。

四、舒适性原则建筑物的舒适性对于用户的体验至关重要。

在空间规划中,应该考虑到人们的感知和需求,提供舒适的环境。

第四讲民用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四讲民用建筑的空间组合

缩短交通流线,使空间布局紧凑,其具 体方法有: ①加大建筑物进深: 平面组合时尽可能加大进深,有助于节 约用地和使平面布局紧凑。 增加层数: ②增加层数: 在不影响功能使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 建筑物层数,也有利于使空间布局紧凑。 ③降低层高: 降低层高: 降低层高不仅直接减少楼梯间的空间, 减少上下楼的疲劳,而且可使空间利用 更加充分,节约建设投资。 ④建筑物尽端布置大空间,可缩短过道 长度。 四)结构选型合理: 四)结构选型合理: 民用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有:墙体承 重结构、框架结构和空间结构。
2、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特点: 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和梁作为承重构件, 而分隔室内外空间的维护结构和内部空 间的分隔墙均不作为承重构建(即:承 重系统与非承重系用明确分工)。 建筑的内部空间组合亦获得较大的灵活 性,可根据功能需要将柱、梁等承重结 构确定的较大空间进行二次空间组织, 空间可开敞、半开敞或封闭,空间形状 可随意分隔成不规则形状。 空间结构 在民用建筑中常见的空间结构形式有: 悬索结构、空间薄壁结构和网架结构等。 3、悬索结构: 悬索结构主要是充分发挥钢索耐拉的特 性,以获得大跨度空间。
常见的悬索结构类型有:单向、双向和 混合。 4、空间薄壁结构:(即为薄壳结构) 5、空间网架结构: 网架结构多采用金属管材制造,能承受 较大的纵向弯曲力,用于大跨度公共建 筑。 五)设备布置恰当 五)设备布置恰当 民用建筑中的设备主要包括:上、下水 (即为给、排水),采暖通风,空气调 节以及电气照明等。 在空间组合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1、充分考虑设备的要求,使建筑、结构、 设备三方面相互协调; 设备三方面相互协调; 恰当地安排各种设备用房的位置; 2、恰当地安排各种设备用房的位置; 3、空调房间的散热器、送风口、回风口 以及消防设备的布置,除考虑使用要求 外,还要与建筑细部装修处理相配合; 外,还要与建筑细部装修处理相配合;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研究提纲:一、空间组合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空间组合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探究空间组合对设计的影响。

三、不同空间组合的应用案例分析,探讨其设计效果和价值。

四、空间组合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介绍相关案例和具体实践。

五、未来空间组合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展望,提出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向。

一、空间组合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空间组合是指将形式、结构、元素等进行有机的组合,以达到空间体系的整体效果。

空间组合可以分为基本组合、复合组合、混合组合、深度组合、异质组合等几种类型,从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逐渐增加。

不同的空间组合方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还可以通过对空间关系和氛围的改变,让人们获得更为丰富和多样的空间体验。

空间组合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空间功能的合理性和协调性。

不同空间功能之间需要具有相互衔接和协调的特点,如何在设计时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建筑设计师通过对空间组合的灵活运用进行把握。

2.增加空间的使用效率。

空间组合可以使原本分散的空间被重新整合,达到优化空间规划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增加空间的多功能性,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3.提升空间的感知体验和文化价值。

空间组合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结构和元素的组合,形成不同的空间氛围和体验效果,让人们走进其中,感受空间的魅力。

而通过空间组合的文化融入,更可以把空间的文化价值提升到更高的层面,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二、空间组合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探究空间组合对设计的影响。

1.透明感原则。

在空间组合中,需要将建筑内外相互串联起来,将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进行有机结合,达到空间流通的效果。

2.动线感原则。

建筑内部的空间组合需要满足使用者的生活行为规律,使得不同的使用功能空间之间相互联系,线性连贯。

3.比例感原则。

在空间组合中,需要注意空间元素的大小和比例,避免出现因尺度失衡而影响空间美感的现象。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布局原则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布局原则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布局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空间布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使空间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同时也能够提升建筑的美感和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中的空间布局原则,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规划建筑空间。

一、功能性原则在进行空间布局时,首要考虑的是空间的功能性。

建筑的不同功能需要不同的空间布局方式。

例如,住宅的空间布局应该充分考虑到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包括卧室、客厅、厨房等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和布置。

而办公建筑的空间布局则需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流程和沟通需求,包括办公区、会议室、休息区等功能区域的合理安排。

二、流线性原则流线性是指人们在空间中的移动路径。

一个良好的空间布局应该使人们在空间中的移动路径更加顺畅和自然。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门窗位置、设置走廊和过道、考虑人流量等方式来实现流线性的原则。

例如,住宅的主要流线通常是从门厅到客厅再到卧室,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门窗位置和走廊来优化主要流线的布局。

三、尺度和比例原则尺度和比例是空间布局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建筑的尺度和比例应该与人体的尺度和比例相协调,以使人们在空间中感到舒适和自在。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空间的高度、长度和宽度来实现尺度和比例的原则。

例如,住宅的天花板高度应该与人体的站立高度相协调,房间的长度和宽度应该符合人体的活动需求。

四、光线和通风原则光线和通风是建筑空间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个良好的空间布局应该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以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窗户和天窗、考虑建筑朝向和布局等方式来实现光线和通风的原则。

例如,住宅的主要活动区域应该尽量靠近采光和通风较好的位置,厨房和卫生间等湿区应该设置排气扇或通风窗,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五、私密性和开放性原则私密性和开放性是建筑空间中需要平衡考虑的因素。

一个良好的空间布局应该能够保护居住者的私密性,同时也能够提供足够的开放性和交流的空间。

群体空间组合的原则及主要手段

群体空间组合的原则及主要手段

群体空间组合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以下是一些群体空间组合的原则和主要手段:
1. 功能分区明确: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将不同功能的空间划分开来,以保证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2. 流线组织合理:合理组织人流、物流等流线,避免交叉干扰,提高交通效率。

3. 空间层次丰富:通过设置不同高度、大小、形状的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美感。

4. 视觉联系紧密:在群体空间组合中,要保证各个空间之间的视觉联系紧密,形成一个整体。

5. 比例协调:在空间组合中,要注意各个空间的比例关系,使其协调统一,避免出现不和谐的感觉。

6. 对称与均衡:采用对称或均衡的手法进行空间组合,可以增强空间的稳定性和美感。

7. 对比与变化:通过对比不同空间的大小、形状、高低等,形成空间的变化,增加空间的动感和活力。

8. 色彩与材质:合理运用色彩和材质,可以增强空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9. 景观与环境:将群体空间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相结合,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以上是群体空间组合的一些原则和主要手段,设计师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创造出更加舒适、美观、实用的建筑空间。

建筑空间组合论

建筑空间组合论

建筑空间组合论建筑空间组合是一门关于建筑设计中空间元素组织与构建的学科,它探讨了建筑师如何在空间中合理地组织各种元素,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的建筑作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论述建筑空间组合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概念和技巧。

一、构建空间组合的原则构建空间组合是建筑设计的核心任务之一,其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比例与尺度:建筑的空间组合应该尊重比例和尺度的关系,使得各个空间元素相互协调统一。

比如,在一个大型建筑物中,各个房间的大小应该与整体建筑的比例相符,避免出现过大或过小的空间元素。

2.空间流动性:建筑的空间组合应该考虑人们在其中的流动方式,使得人们能够自然地在各个空间之间穿行。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创造出通畅、舒适的行走路径,使空间更加宜人。

3.功能需求:建筑的空间组合应该满足其具体的功能需求,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空间元素来支持。

比如,居住空间需要包括卧室、客厅、厨房等,而办公空间则需要考虑会议室、办公室等。

二、空间组合的形式与技巧1.分区与连通性:建筑的空间组合可以通过分区来实现不同功能的区域划分,同时要注意不同区域之间的良好连通性。

合理的分区和连通性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和功能性。

2.光线与景观的结合:建筑的空间组合还需要考虑周围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景观资源。

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和景观布局,可以使建筑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愉悦的空间体验。

3.材质与质感的搭配:建筑的空间组合还需要考虑材质和质感的搭配,使得空间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和使用不同的质感,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三、建筑空间组合的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建筑空间组合的重要性和技巧,我们可以从实际建筑作品中寻找启示。

以巴黎卢浮宫为例,它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其空间组合体现了设计师的智慧。

卢浮宫的建筑空间组合既考虑到了建筑的功能需求,又注重了建筑的比例和尺度关系。

建筑内部的博物馆空间与展厅、办公室等功能区域的组合相互衔接,给参观者提供了便利的流动路径。

浅析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则

浅析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则

浅析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则【摘要】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组合设计,不仅能够体现出建筑工程的设计艺术性,也能够使建筑工程的使用具有方便性,提升建筑工程的价值。

但这同样也需要设计人员掌握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原则,以使设计人员的设计具有科学合理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空间组合;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样式要求在不断改变,同时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功能性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对此,现代建筑企业为满足人们需求,同时使建筑工程的价值提升,具有艺术性,在空间组合的设计上进行了多种样式的组合设计。

但一些组合设计形式若出现不合理,便很可能导致相关建筑工程的使用舒适性下降,降低建筑工程的使用价值。

对此,为了使设计人员的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更具科学合理性,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应该对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原则进行了解及掌握。

1.建筑住宅的功能空间建筑住宅的内部空间很多,在设计时,设计人员要保证住宅空间功能的正常发挥,住宅内部空间包括: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等,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建筑居住的舒适性,还要保证居家生活的舒适性,不同的空间有着不同的功能,在设计时需要采用不同的原则。

1.1客厅设计客厅也是建筑的起居室,其主要是会客的场所,属于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在设计的过程中,其包含较多的活跃因素,设计人员需要按照住宅建筑的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一般起居室对采光以及通风效果有着较高的要求,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客厅的朝向,还要保证客厅的视野,一般客厅的面积不能小于12m2。

在当前住宅建筑规范设计导则中,要求起居室的面积需要达到18-25m2,如果起居室的面积过小,会影响其功能的发挥,但是面积过大又会给人空旷冷清的感觉。

在设计时,需要保证门洞的集中性,还要预留家具的位置,避免通道穿越不便。

1.2卧室设计卧室设计也是住宅建筑中重要的部分,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卧室的使用功能,其一般是供人们休憩的场所,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所以,设计人员要注意保证卧室的独立性,卧室之间不能直接穿越,要有一定的阻隔性。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以及户型配置分析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以及户型配置分析

环球市场理论探讨/-133-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以及户型配置分析李美琪建学建筑与工程设计所有限公司摘要:本文简述了空间组合设计原则,对住宅的功能空间与户型配置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空间组合;户型配置前言随着社会发展浪潮的不断推进,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人们不仅满足于设计的稳定性与美观性,而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建筑结构的空间设计格局中,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扩大建筑物的空间使用面积,另一方面也更满足当前城市建筑用地紧张等问题。

1 空间组合设计原则1.1 空间组合适应性和灵活性原则室内空间组合的灵活性要求套型空间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家庭的要求灵活的分离和重组。

当设计方案中一些功能分区可以合并或连接其他分区时,不作明确的限制。

如客厅和餐厅相结合;厨房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设计;减少固定构件,用活动的轻质材料构件分隔不同区域的功能;减少固定墙体,使室内空间无遮挡,也使得住宅的大小可以根据功能变化空间的形状、位置和大小,适应性和灵活性很强。

1.2 室内环境和谐性、舒适性原则舒适性的定义涉及到多个因素,其综合性很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舒适性标准的要求也将不断的发展和变化。

在住宅设计中,应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争取更好的朝阳效果,获得更多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环境,利用自然对流通风,有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健康状况。

客厅、卧室等主要空间应尽量设置在南面,以提高舒适度。

客厅和室外都要有过渡带,以提高隐秘性。

厨房的位置应靠近入口处,方便进出食物、蔬菜和垃圾,尽量让阳台和餐厅连接在一块,以减少对其他房间的影响,营造一个和谐、安宁、舒适的生活环境。

1.3 整体设计经济性和节约性原则首先,区域分布合理要求能够很好的区分不同功能区的设置安排,如大户型和小户型,每个卧室,卫生间的功能要求,设备的大小基本上是相同的,面积要求也是相似的;卧室,厨房,餐厅,虽然功能是一样的,但是大户型所住的人数超过小户型,面积也要大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则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住宅的空间功能,分析了住宅的功能空间设计,同时探讨了住宅空间组合的原则。

关键词:建筑;空间组合;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residential space function, analyzes the functional residential space design, and discusses the principle of the residential space combination.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 space combin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住宅设计中如何才能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要求是关键的一环。

1 住宅的功能空间
住宅内部空间至少应包括起居室(厅)、卧室、厨房、卫生间、餐室、过厅、过道、储藏室、阳台等空间。

这些空间对于居家生活活动有着不同的功能,各有不同的设计要求。

1.1 起居室(厅)
起居室是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是一个公共活动的共用空间,是住宅设计中最活跃的因素。

《住宅建筑规范》(g8 50368-2005) (以下简称《规范》)要求:“起居室 (厅) 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有较好的朝向和视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12㎡。

1996 年 12 月建设部发布的《2000 年小康型城市住宅科技产业
的工程城市示范小区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建议的起居厅使用面积已达 18~25㎡。

起居室的面积应根据使用人数和具体功能来确定。

面积太小,使用不方便,面积过大,也会使人感到空旷,给居住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感。

起居室(厅) 内的门洞布置应相对集中,留出完整墙面,以便家具的布置和使用,减少通行路线交叉穿越,避免相互干扰。

1.2 卧室
卧室主要用于人们的睡眠、休息、更衣、梳妆等活动的场所,是住宅中私密性要求最高的地方。

《规范》规定,卧室的设计应使每个卧室相对独立,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卧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下列规定:双人卧室为10㎡,单人卧室为6㎡。

卧室宜集中布置在较隐蔽的安静空间,并且应当隔声良好,
应注意防止视线的干扰。

形状应规整,便于家具设备的布置。

卧室的面积大小主要应该根据家具设备布置的需要,太大的卧室会造成空虚感,也不利于节能。

因此,最基本卧室面积应为 3×3.3=10㎡,较理想的主卧室开间在 3.6m 以上,面积在 15㎡左右。

1.3 厨房
厨房是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是家务劳动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室内噪声和污染最严重的地方。

厨房的功能已从过去单一的烹调行为发展为集仓储、加工、清洗、烹饪和配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

厨房的设计应有足够的面积。

良好的通风、排烟、排气,可减少对室内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根据《规范》规定,一类
和二类住宅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4㎡,三类和四类住宅为 5㎡。

尺寸大小应满足设备设施布置的需要,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 1.5m,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两排设备的净距不应小
于0.9m,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 2.1m, 厨房的净高不应低于 2.2m。

1.4 餐室
餐室的设计应满足家庭成员同时进餐以及可能的家庭宴会的需要,可以和厨房合设或分设。

餐厅和厨房合设同一空间,面积利用充分,但受油烟影响大,适于住宅面积不大的中小套型住宅。

独立设置的餐室面积要求比较大,适合大中套型住宅。

对于面积不大的餐室,可与起居室连成一体,扩大空间感,或用简洁的落地玻璃隔断等分隔。

独立餐室面积一般 8—14㎡,空间接近方形为佳。

1.5 卫生间
卫生间是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盆洗等活动的空间。

根据《规范》规定,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第四类住宅宜设二个或二个以上卫生间,每套住宅至少应配置三件卫生洁具。

卫生间的数量应根据居住的人数和住户的生活习惯来确定,原则上宜多不宜少。

卫生间的位置在住宅中应靠近卧室,并应有可靠的通风措施,并且争取
天然采光,应注意私密性的要求,避免视线干扰。

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a.设座便器、洗浴器 (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 3㎡;b.设座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 2.5㎡;c.设座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 2㎡。

1.6 过道、玄关
过道、玄关是组织户内的交通联系和空间过渡的部分。

如卧室通过一段走廊与客厅联系,既避免了开向厅的门过多,又减少了动区
喧闹对静区的干扰。

根据《规范》规定,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2m;通往卧室、起居室 (厅) 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 lm;通往厨房、卫生间、贮藏室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 0.9m,过道在拐弯处的尺寸应便于搬运家具。

1.7 阳台
根据《规范》规定,每套住宅应设阳台或平台。

阳台是居住空间的一种延伸,主要为楼层住户提供室外活动的空间,还可进行就餐、凉晒衣物等活动。

这就要求阳台有充足的直射阳光、良好的自然通风。

按照阳台功能,可分为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

服务阳台主要与厨房相连,可作为厨房的延伸,便于摆放杂物、放置拖把、扫帚等清洁用具,面积大约 2㎡。

生活阳台宜与客厅、卧室相连,是内部空间向外部空间的延伸。

阳台不宜过深,否则影响居室采光,一般最小净宽为1.1m。

1.8 储藏室
随着住宅越建越高,住宅中的储藏空间也越显重要,主要是充分利用闲置的角落、家具空腹、楼梯的下部、侧部和端部、走廊的顶部等空间。

面积宽裕的,则可考虑设置独立储藏室。

储藏室一般用干储藏日用品、衣物、棉被、箱子、杂物等物品,保证住宅内部空间的整齐、卫生。

储藏室的面积可大可小,一般为 1.5~2㎡,位置比较灵活。

2 住宅空间的组合原则
住宅内部空间组合由人的生活需要所决定,同时又在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式和习惯。

因此,住宅空间既要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又要满足精神要求,还要考虑它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2.1 功能分区合理性原则
住宅内部空间有各自不同的使用功能和要求,有的是公共性的,有的是私密性的,有的是动的和有的是静的。

在设计中,要正确处理它们的功能关系,满足各功能分区的要求,使之动静分区、公私分离、洁污分离。

这是住宅使用功能良好、居住舒适的先决条件。

在进行合理功能分区时,还要做到室内流线顺畅,交通面积集中、紧凑、减少干扰,突破单纯的交通功能,做到交通面积的综合利用,提高室内空间利用率。

2.2 空间组合灵活性原则
住宅内部空间组合灵活性要求指可以按照不同住户、不同时期的使用要求对套型空间进行灵活分隔和重组。

设计时,可以将某些功能分区合并或连接,不做明确限定。

如:将起居室与餐厅合并,把厨房设计成开敞或半开敞的形式,减少固定构件,用可活动的轻质材料构件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域,减少固定的墙体,使得室内空间流动开敞而不闭塞,同时也使得套型可以根据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空间形态、位置和尺寸,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3 室内环境舒适性原则
舒适性是一个综合概念,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舒适
性要求的标准也会不断发展变化。

在住宅设计中,应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争取较好的朝向,获得较多日照和较好通风环境,利用自然对流通风,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卫生状况。

起居室、卧室等主要空间应力争南向,提高舒适度。

客厅与户外应有过渡,入户门处最好设玄关,避免家居生活被一览无余,失去私密性。

主卧最好设于离入户门较远处,卧室与客厅之间最好设一段过渡空间,避免卧室直接朝向客厅开门。

卫生间离卧室要近,窗台设高一些,保证私密性。

厨房位置应接近户门,便于食品、蔬菜及垃圾的进出,力求与服务阳台和餐厅应力求联系方便,减少对其它房间的影响,创造一个和谐、安宁、舒适的家居环境。

2.4 整体设计经济性原则
2.4.1 面积的合理分配要分清不同功能
空间的不同要求,如大套型和小套型的卧室、卫生间除数互不同之外,每个卧室、卫生间的功能要求、设备尺寸基本相同,面积需求也相近;而起居室、厨房、餐厅虽然功能相同,大套型比小套型服务的人数多,其面积也应该大一些。

2.4.2 卫生间与卫生间或厨房邻近,便于管线共用,节省投资。

2.4.3 节能方面主要是关于房间朝向。

卧室是以夜间睡眠用为主,白天的活动很少在此进行,大部分时间是空关着,其向南还是向北,有无直接日照,对于建筑节能而言差别不大。

在满足通风采光,保证窗户的气密性和隔热性的要求下,卧室不向南不影响建筑节能。

起居室已成为家居生活的核心,如果起居厅向南,白天有充足的日
照,室内的自然热环境较好,可以大大地节约采暖和空调的耗能。

参考文献:
[1] 冯高磊.论住宅户型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 蒋蓓蓓.大开间灵活性住宅初探.浙江建筑.
[3] 郭军.中小户型商品住宅的设计.住宅科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